移动通信参数表

合集下载

TD-LTE无线参数手册

TD-LTE无线参数手册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T D -L T E 无线参数手册 (大唐移动分册)版本号:V 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2011-X X -X X 发布 2011-X X -X X 实施NM-TS-2011-XXX目录目录 (2)1范围 (12)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3术语、定义 (12)4缩略语 (12)5无线网优参数手册定义模板 (13)6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设备参数集 (14)6.1小区级参数 (14)6.1.1小区本地ID (14)6.1.2小区物理ID (16)6.1.3小区物理ID列表 (17)6.1.4E-UTRA工作频段 (18)6.1.5小区中心频点 (22)6.1.6小区下行系统带宽 (23)6.1.7上行循环前缀长度 (24)6.1.8上下行子帧配置 (25)6.1.9特殊子帧配置 (27)6.1.10小区最大发射功率 (29)6.1.11小区最小发射功率 (30)6.1.12小区参考信号功率 (32)6.1.13无广播传输MCS等级 (33)6.1.14DwPTS数据传输 (35)6.1.15小区覆盖类型 (36)6.1.17小区个性化偏移 (38)6.1.18UE最大功率附加要求 (39)6.1.19小区自动激活指示 (41)6.1.20小区所属跟踪区的ID (42)6.1.21移动网络码 (43)6.1.22移动国家码 (44)6.1.23小区预留指示 (45)6.2小区重选参数 (47)6.2.1同频重选允许指示 (47)6.2.2CSG小区指示 (48)6.2.3CSG ID有效指示 (49)6.2.4CSG ID (50)6.2.5小区选择最小信道要求 (51)6.2.6最小信道要求偏移有效 (53)6.2.7最小信道要求偏移 (54)6.2.8UE最大功率有效指示 (56)6.2.9UE最大功率 (57)6.2.10小区重选迟滞量 (58)6.2.11非同频测量门限有效 (59)6.2.12非同频测量门限 (60)6.2.13服务频点门限 (62)6.2.15小区重选优先级 (65)6.2.16重选定时器时长 (66)6.2.17小区重选最小信道要求 (68)6.2.18UE最大发射功率有效 (69)6.2.19UE最大发射功率 (70)6.2.20服务小区门限存在指示 (72)6.2.21服务小区门限 (73)6.2.22测量带宽是否存在指示 (74)6.2.23测量带宽 (75)6.2.24端口1使用指示 (77)6.2.25相同参考信号指示 (78)6.2.26邻小区MBSFN和服务小区的TDD UL/DL子帧配置信息 (79)6.3信道过程参数 (81)6.3.1PHICH持续时间 (81)6.3.2PHICH资源大小 (82)6.3.3Pb (83)6.3.4Pa (85)6.3.5PUSCH跳频子带数 (86)6.3.6PUSCH跳频模式 (87)6.3.7PUSCH跳频偏移 (88)6.3.8采用64QAM指示 (89)6.3.10导频根序列组偏移 (92)6.3.11导频序列跳频开启指示 (93)6.3.12小区循环移位偏移 (95)6.3.13TTI捆绑开启指示 (96)6.3.14ACK码率偏移 (97)6.3.15RI码率偏移 (98)6.3.16CQI码率偏移 (100)6.3.17PUCCH资源占用量 (101)6.3.18循环移位间隔 (102)6.3.19格式1循环移位数 (103)6.3.20ACK资源偏移 (104)6.3.21ACK反馈模式 (106)6.3.22ACK重复因子 (107)6.3.23与ACK同时传输指示 (108)6.3.24最大带宽重配指示 (109)6.3.25SRS持续时间 (111)6.3.26常规子帧内传输指示 (112)6.3.27SRS跳频带宽 (113)6.3.28可用循环移位数 (114)6.3.29SRS上报周期 (115)6.3.30小区SRS带宽配置 (117)6.3.32DSR上报周期 (119)6.3.33DSR最大传输次数 (120)6.3.34CQI传输占用资源数 (122)6.3.35非周期上报反馈类型 (123)6.3.36周期上报实例周期 (124)6.3.37Pa偏移 (125)6.3.38周期上报格式指示 (127)6.3.39子带CQI遍历次数 (128)6.3.40RI上报周期 (129)6.3.41RI上报子帧偏移 (131)6.3.42与ACK同时上报指示 (132)6.3.43UE发送天线选择方式 (133)6.3.44天线信息配置方式 (134)6.3.45下行传输模式 (136)6.3.46码本限制子集高位比特 (137)6.3.47码本限制子集低位比特 (138)6.3.48下行传输模式 (140)6.3.49寻呼周期内寻呼子帧数 (141)6.3.50BSR周期定时器时长 (142)6.3.51BSR重传定时器时长 (144)6.3.52专用TA定时器时长 (145)6.3.54下行路损改变量 (147)6.3.55PHR禁止定时器时长 (149)6.3.56PHR周期定时器时长 (150)6.3.57下行最大传输次数 (152)6.3.58上行最大传输次数 (153)6.3.59SRB0最大传输次数 (154)6.4随机接入参数 (155)6.4.1竞争前导码数量 (155)6.4.2A组配置存在指示 (156)6.4.3A组包含的前导码数 (158)6.4.4A组Msg3大小上限 (159)6.4.5B组前导码功率偏移 (160)6.4.6功率爬坡步长 (161)6.4.7初始接收目标功率 (163)6.4.8前导码最大传输次数 (164)6.4.9响应接收窗口大小 (165)6.4.10竞争解决定时器时长 (166)6.4.11Msg3最大传输次数 (168)6.4.12前导码根序列逻辑索引 (169)6.4.13PRACH配置索引 (170)6.4.14高速小区指示 (172)6.4.16PRACH频域偏移 (174)6.5切换参数 (176)6.5.1切换算法开关 (176)6.5.2切换判决准则类型 (177)6.5.3目标小区选择策略 (178)6.5.4服务小区RSRP门限 (179)6.5.5服务小区RSRQ门限 (180)6.5.6邻小区RSRP门限 (182)6.5.7邻小区RSRQ门限 (183)6.5.8切换目标小区最大数 (184)6.6调度算法参数 (185)6.6.1上行优先级排队算法 (185)6.6.2上行MCS差别上限 (186)6.6.3子帧资源占用率门限 (188)6.6.4PF调度时间常数 (189)6.6.5PF公式分母放大系数 (190)6.6.6PF公式分子放大系数 (191)6.6.7子帧资源占用率门限 (192)6.6.8下行资源分配类型 (193)6.6.9下行调度算法类型 (195)6.6.10重传MCS可变指示 (196)6.6.11PF调度时间常数 (197)6.7小区间干扰协调参数 (198)6.7.1ICIC算法开关 (198)6.7.2ICIC算法类型 (199)6.7.3上行边缘资源起始位置 (201)6.7.4下行边缘资源起始位置 (202)6.7.5上行边缘资源数目 (203)6.7.6下行边缘资源数目 (204)6.8上行功控算法参数 (206)6.8.1PUCCH目标信噪比 (206)6.8.2部分路损补偿系数 (207)6.8.3非持续调度期望功率 (208)6.8.4PUCCH期望功率 (209)6.8.5PUCCH1调整量 (211)6.8.6PUCCH1b调整量 (212)6.8.7PUCCH2调整量 (213)6.8.8PUCCH2a调整量 (214)6.8.9PUCCH2b调整量 (215)6.8.10Msg3期望功率增量 (217)6.8.11非持续调度信噪比增量 (218)6.8.12按MCS调整功率指示 (219)6.8.13功率调整方式 (221)6.8.14PUCCH信噪比增量 (222)6.8.15SRS信噪比增量 (223)6.8.16路损滤波系数 (224)6.8.17PUSCH功控DCI (225)6.8.18PUCCH功控DCI (227)6.9业务参数 (228)6.9.1探询重传定时器时长 (228)6.9.2新传输PDU探询间隔 (230)6.9.3ARQ最大重传次数 (231)6.9.4UM SN长度 (232)6.9.5AM重排序定时器时长 (233)6.9.6UM重排序定时器时长 (235)6.9.7状态禁止定时器时长 (236)6.10UE测量参数 (238)6.10.1移动状态判决时长 (238)6.10.2正常状态附加判决时长 (239)6.10.3中速状态切换次数门限 (240)6.10.4高速状态切换次数门限 (241)6.10.5服务小区RSRP门限 (242)6.10.6RSRP滤波系数 (244)6.10.7RSRQ滤波系数 (245)6.10.8A1事件上报参数 (247)6.10.9A2事件上报参数 (259)6.10.10A3事件上报参 (272)6.10.11A4事件上报参数 (283)6.10.12A5事件上报参数 (296)6.10.13B1事件上报参数 (311)6.10.14B2事件上报参数 (328)6.10.15UE定时器及常量 (351)6.11业务参数 (361)6.11.1探询重传定时器时长 (361)6.11.2新传输PDU探询间隔 (362)6.11.3新传输字节探询间隔 (364)6.11.4ARQ最大重传次数 (365)6.11.5UM SN长度 (366)6.11.6RLC接收端参数 (367)6.11.7AM重排序定时器时长 (369)6.11.8UM重排序定时器时长 (370)6.11.9状态禁止定时器时长 (372)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SM900-GSM1800无线网络参数及调整

GSM900-GSM1800无线网络参数及调整
GSM900/GSM1800无线网络参数及调整
1概述近年来,数字移动通信GSMGSM网络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至1999年8月份,全国GSM用户已突破2000万。据保守的估计,2005年移动用户数将接近固定用户,达到1亿用户,其中GSM用户将超过8000万,并且用户会更集中。但用户的剧增同样使网络的发展承受了巨大的压力,GSM900由于受到频率资源的限制,最大能承载的用户数应在4000万左右,已无法满足GSM网络的发展需求,因此GSM1800系统的广泛应用已成为GSM网络发展的必然途径。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江苏等地已相继开始建设和应用GSM1800系统。GSM900和GSM1800双频网络双频网络是网络容量和网络覆盖两方面需求相互融合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其主要功能的实现极大地依赖于GSM900/1800双频无线网络参数的设置,这些参数主要包括小区选择/重选、双频话务切换等控制参数的调整。本文将在900MHz和1800MHz无线传播特点和双频组网原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部分双频无线网络参数及其调整方法。2 GSM900/1800双频网络2.1 900MHz和800MHz无线传播特性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传播路径是不同的,对于900MHz频段的无线通信系统而言,电波传播方式主要是空间彼,即直射波、反射波的合成波。由于手机经常不断地受到周围(几米至几十米内)几何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建筑物、树木及其它障碍物或地形起伏的影响,其接收场强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这种由传播路径引起的散射、反射、绕射或因障碍物形成的直线路径上的阴影的多径组合使到达手机的信号幅度、相位和人射角等都是随机的,因而手机有时仅移动几米,接收场就可能出现较大的起伏,这种起伏的变化速率与手机移动速度、电波长有关系。1800MHz的电波波长是900MHz的一半,因而其遭受的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将更加明显。900MHz可采用典型的

移动通信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移动通信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图5-1 ITU的3G频谱划分建议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FDD
FDD TDD FDD MSS TDD
FDD MSS
(上行) (下行)
(上行) (地对空)
(下行) (空对地)
TDD
30 MHz
30 40
60
30 15
MHz MHz MHz MHz MHz
60
30
MHz MHz
100 MHz
1755 1785 1850 1880 1920
1980 2010 2025 2010 2170 2200 2300
2400
图5-2 中国的3G频谱划分方案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5.1.4 3G业务特点与分类
3G开发并提供了新的3G移动增值业务,它们具 备互联网化、媒体化和生活化的特点。3G移动增 值业务中,成熟类的主要有短消息(SMS)、彩 铃、WAP、IVR(互动式语音应答)等业务;成 长类的主要有移动即时通信、移动音乐、MMS (彩信)、移动邮件、移动电子商务、移动位置 服务(LBS)、手机媒体、移动企业应用、手机 游戏、无线上网卡业务跟踪等业务;萌芽类主要 有移动博客、手机电视、一键通(PTT)、移动 数字家庭网络、移动搜索、移动VoIP等业务。
DS-CDMA(5MHz)
FDD
3.84
OVSF 4~512 10ms 15个时隙/帧 卷积码,Turbo码 上行:BIT/SK 下行:QPSK 开环、闭环(1500Hz) RAKE 基站同步或异步
CDMA 2000
TD-SCDMA
成对频带,单向 1.25MHz(CDMA 2000 1x)
/3.75MHz(CDMA 2000 3x )

(常见GSM无线参数的设置)

(常见GSM无线参数的设置)

华为GSM系统无线参数优化参考作为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中与无线设备和接口有关的参数对网络的服务性能的影响最为敏感。

GSM网络中的无线参数是指与无线设备和无线资源有关的参数。

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信令流量的分布、网络的业务性能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整无线参数是GSM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无线参数调整需解决问题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为了解决静态问题。

即通过实测网络各个地区的平均话务量和信令流量,对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话务模型进行修正,解决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营运者仅需定期地对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全局或局部的参数和配置进行适当调整。

另一类调整用于解决由于一些突发事件或随机事件造成在某个时间段中,网络操作员根据测量人员即时得到的数据,实时地调整部分无线参数,改善网络性能,或局部地区发生的话务量过载、信道拥塞的现象。

网络优化中的无线参数的调整可归纳为第二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参数根据实际的情况应有不同,以达到最优效果。

一般来说,无线参数的调整依赖于实际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实测数据,另一方面,根据在多次优化项目中积累一定的经验试探性的调整。

以下将对在GSM网络系统中需要根据实际运行环境调整调整的无线参数从其意义、调整方式以及根据实际工程经验给予一定的解释。

1、网络色码和基站色码内容:网络色码即NCC,用于区分不同地区的网络,编号全国统一;基站色码即BCC用于区分周围具有同样BCCH频点的小区;跳频小区中,跳频数据表中的训练序列号TSC一定要配置成与本小区的BCC一致。

NCC与BCC组成BSIC。

NCC与BCC组成BSIC。

取值范围:NCC 0~7BCC 0~7经验值:根据实际规划设计调整,避免同频同BSIC小区。

2、功率等级:内容:“0”的功率等级表示功率最大,每级以2dB递减。

取值范围:华为BTS的功率等级:BTS3X基站支持0~10级的静态功率等级设置;BTS2X基站支持0~10级的静态功率设置;BTS22C基站支持0~13级的静态功率设置;BTS3001C基站支持0~13级静态功率设置;BTS3002C基站支持0~10级静态功率设置。

移动通信参数表

移动通信参数表

一. 移动通信参数表参数缩写含义解释参数缩写含义解释1 TCH 业务信道23 BSIC 基站色码2 BCCH 广播控制信道24 CA 小区置配3 CCCH 公共控制信道25 HSN 跳频序列4 RACH 随机接入信道26 MA 移动配置5 AGCH 接入允许信道27 MAIO 移动培植指数偏移6 PCH 寻呼控制信道28 FN 帧号码7 DCCH 专用控制信道29 TSC 训练序列码8 CBCH 小区广播信道30 TN 时隙号9 SDCCH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31 PD 协议识别语10 SACCH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32 TI 处理识别语11 SCH 同步信道33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12 CM 连接管理34 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13 MM 移动管理35 IMEI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14 RR 无线资源管理36 MCC 国际移动码15 DTX 非连续发送(由话音激活)37 MNC 移动网号16 OMC 操作维护中心38 LAC 位置区号码17 MS 手机39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18 BS 基站40 TA 时间提前19 SIM 用户识别模块41 RXLEV 平均的接收电平20 ARFCN 频道(载频)序号42 RXQUAL 信道接收质量21 Um 基站子系统与MS间接口43 TXPWR 发信功率电平22 C2 小区重选信道质量标准参数44 C1 路径损耗原则参数二. 参数详述(一) 频道配置参数GSM网和TACS网一样都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

1. 工作频段、频段间隔、频道序列及频点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900Mhz频段。

MS发,BS收:890 –915 Mhz (上行)BS发,MS收:935-960MHz(下行)载频间隔为200kHz,共124个无线载频,在每端留有200 kHz的保护带。

按照国家规定,邮电部门占用905 –909MHz(上行) / 950 –954 MHz(下行);连通公司占用909 –915 MHz(上行)/ 954 –960 MHz(下行);10MHz频带共有49个频道(载频),序号(ARFCN)为76 –124 。

通信参数

通信参数

阿(波导效应、乒乓效应、记忆效应、孤岛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1、波导效应波导效应(即隧道效应)主要由建筑、峡谷等引起,如两旁建筑整齐的街道、隧道、较长的走廊、岩石峡谷等都会形成波导效应,信号传播如在波导内传播相似,沿波导方向损耗小,信号就强,其他方向损耗大,信号强度就弱。

波导效应容易引起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等,在井型街道会引起切换频繁、掉话等。

波长越短的无线电波,当遇到在物体时,在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可能也越大。

当信号在两侧是规则楼房的街道中传播时,便是以反射方式进行,我们称之为“波导效应”。

当手机收到强弱不同和接到达手机时间不同的信号会有什么效果,可能会掉话也有可能出现通话质量差,就像光波一样,有直射的信号也有反射和折射的信号被手机检测到。

波导效应在城市环境中存在,由于街道两旁有高大的建筑物,结果使得沿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增强,垂直于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减弱,两者相差达10dB以上,这种现象在离基站距离越远,减弱程度就越小,隧道覆盖会存在波导效应,微波传输也会存在波导效应,波导效应衰落的比较快。

2、乒乓效应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解决措施:1、调整两个小区的切换门限2、控制其中一个小区的覆盖(调整接入参数、调整天馈、降低功率等),保证该区域有主覆盖小区。

3、防止“乒乓切换”的办法是:迟滞在基站下载的参数文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我们注意,即“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处理电平”(参考值:23dB)和“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区域的选择电平”(参考值:32dB)。

这两个参数表示在通话时,当手机接收到原基站的信号强度降到23dB时,手机发起申请,要求做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即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通话。

但下一个基站信号必须在32 dB以上,手机才能真正切换过去,否则只能在原基站上通话。

之所以这两个参数间有9dB的差值,目的是防止“乒乓效应”。

大唐移动设备关键参数表


通用(aCCU、aBBU、EIU)



<30%
<30%
<30%



闲时关时隙/关天线/关基带板/远 闲时关时隙/关天线/关基带板/远 闲时关时隙/关天线/关基带板/远
程控制整站待机
程控制整站待机
程控制整站待机
RoHS5
RoHS5
RoHS5



第 5 页,共 23 页
附件二 设备关键参数表 - Node B
型号 满配重量(kg)
尺寸(mm)
支持的功放带宽(如为固定频段,需说明频段范围)
支持的滤波器带宽(如为固定频段,需说明频段范围)
支持的滤波器更换方式(不能更换/现场更换/返厂更换) 支持的通道数
单扇区为8通道时需配置数量 每通道的机顶发射功率(W/dbm)
温度环境(长期/短期)
室外单元
湿度环境(长期/短期)
尺寸(mm)
设备功耗(最大/平均) 采用的供电方式(在无外置单元的情况下)
允许的电压波动范围(在无外置单元的情况下)
温度环境(长期/短期)
室内单元
湿度环境(长期/短期)
设备的防雷等级(在无外置单元的情况下)(标准/最大) 是否采用外置室内防雷单元
外置室内防雷单元的防雷等级(标准/最大) 外置室内防雷单元的分路数量 设备支持的安装方式
Iub光接口支持类型和数量(标配/最大) Iub电接口支持类型和数量(标配/最大)
支持的同步方式 基站单机柜最大配置(载扇)
EMB5116
TDB18AE
IP平台 V2.00.00
IP平台 V1.10.00
V4.10.20 是/2009年4月

移动通信网参数说明

附录:移动通信网参数一.移动通信参数表二.参数详述(一)频道配置参数GSM网和TACS网一样都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

1.工作频段、频段间隔、频道序列及频点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900Mhz频段。

MS发,BS收:890 – 915 Mhz (上行)BS发,MS收:935-960MHz(下行)载频间隔为200kHz,共124个无线载频,在每端留有200 kHz的保护带。

按照国家规定,邮电部门占用905 – 909MHz(上行) / 950 – 954 MHz(下行);连通公司占用909 –915 MHz(上行)/ 954 –960 MHz(下行);10MHz频带共有49个频道(载频),序号(ARFCN)为76 –124 。

注:但如果邮电部门将ETACS的模拟网退频将继续扩频。

GSM在900MHZ共有16MHZ 频段.频道标称中心频率与序号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基站收:Fl(n)=890.200MHz + (n+1)x 0.200MHz基站发Fh (n)=fl(n)+452.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的配置一个基站或一个小区分配n个载频时,分别称C0、C1…。

CO载波中,零号隙TS0用作BCCH、FCCH、SCH、PCH、AGCH及RACH;TS1用作DCCH、SDCCH、Stand alone dedieated Control Channel、Slow ASSOCIATED contral Channel、SACCH;TS2-TS7用作业务信道TCH。

C1 –Cn载波中的时隙全部用作TCH。

因此,当只有两个载频时,该基站只有14个TCH。

然后,每加一个载波,增加8个TCH,对四个以上载频时,应增加一个时隙作控制信道用。

3.逻辑信道1)业务信道(TCH)TCH携载编码语音或用户数据,有两类TCH;-全速率业务信道(TCH/F):总速率为22.8kbit/s-半速率业务信道(TCH/H):总速率为11.4kbit/s语音业务信道数据业务信道2)控制信道用于携载信令或同步数据。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40℃-- +70℃
≤95%
GPS馈线接头
GPS馈线接头为N型直式电缆夹持 插头(针),是一种具有螺纹连接 机构的中小功率连接器,广泛地用 于无线电设备和仪器中连接射频同 轴电缆用,特性阻抗50Ω。
GPS馈线接头
插针
锡焊
电缆芯线
绝缘片
衬套
电缆屏蔽
压线套
螺母
电缆
安装辅件
套管 抱杆 抱箍 转接头
主天馈系统
作用: 发射信号的传输与发射,接收信号的接收与 传输。 天线 主馈线 跳线 避雷器 主馈线接头 跳线接头 接地卡 馈线固定卡
结构
天线
7/16接头 1/2“ 跳线
接地卡口
1/2“ 跳线 避雷器
7/8“ 电缆 接地卡口
机柜
天馈入室注意事项
天线
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 的无线电部件。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 天线分类一般分为全向天线、定向单 极化天线、定向双极化天线,天线倾 角的调节方式有固定下倾、机械下倾、 电调下倾等,常用的天线有65度、 90度、105度、120度定向天线和 360度全向天线。
避雷器
设 备 端
天 馈 端
图2.3-1 GPS避雷器外形结构图
避雷器
表2.3-1 GPS避雷器技术指标
指标范围 技术参数 工作电压 阻抗 驻波比 反射损耗 插入损耗 额定通流容量(8/20μs) 残压 最大传输功率 ≤5.5V 50Ω ≤1.2 ≤-28 dB ≤0.2dB 10kA ≤20V 50W
图3.7-3 7/16″-F 1/2″跳线接头
图3.9-1 馈线卡外形图
谢谢
CDMA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讯概述


第1章 概述 半双工制。如图1 - 2所示, 中心转信台(A)使用一组频 半双工制 率,而移动台(B)采用单工制,主要用于有中心转信台的无 线调度系统。 半双工制的优点是: ① 移动台设备简单,价格 低, 耗电少; ② 收发采用不同频率,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③ 移动台受邻近电台干扰小。它的缺点是移动台仍需按键发话, 松键受话, 使用不方便。 由于收发使用不同的频率,同一部电台的收发信机可以交 替工作,也可以收常开,只控制发,即按下PTT发射。在中心 台转发的系统中, 移动台必须使用该方式。
第1章 概述 所以,我们将重点介绍公共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公共移动通信系统, 即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系统结构 如 图 1-4 所 示 。 一 个 交 换 区 由 一 个 移 动 交 换 中 心 MSC (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re)、一个或若干个归属位 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和访问者位置 寄存器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有时几个MSC合用 一 个 VLR 、 设 备 识 别 寄 存 器 EIR (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鉴权中心AuC(Authentication Centre)、操作 维护中心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re)、 基站 BS(Base Station)和移动台MS(MobileSta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1章 概述 MSC对位于其服务区内的MS进行交换和控制,同时提 供移动网与固定公众电信网的接口。MSC是移动网的核心。 作为交换设备,MSC具有完成呼叫接续与控制的功能,这 点与固定网交换中心相同。作为移动交换中心,MSC又具 有无线资源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等功能,例如移动台位置登 记与更新、越区切换等。为了建立从固定网至某个移动台 的呼叫路由,固定网就近进入关口MSC(GMSC),由该 GMSC查询有关的HLR,并建立至移动台当前所属的MSC的 呼叫路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移动通信参数表参数缩写含义解释参数缩写含义解释1 TCH 业务信道23 BSIC 基站色码2 BCCH 广播控制信道24 CA 小区置配3 CCCH 公共控制信道25 HSN 跳频序列4 RACH 随机接入信道26 MA 移动配置5 AGCH 接入允许信道27 MAIO 移动培植指数偏移6 PCH 寻呼控制信道28 FN 帧号码7 DCCH 专用控制信道29 TSC 训练序列码8 CBCH 小区广播信道30 TN 时隙号9 SDCCH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31 PD 协议识别语10 SACCH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32 TI 处理识别语11 SCH 同步信道33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12 CM 连接管理34 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13 MM 移动管理35 IMEI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14 RR 无线资源管理36 MCC 国际移动码15 DTX 非连续发送(由话音激活)37 MNC 移动网号16 OMC 操作维护中心38 LAC 位置区号码17 MS 手机39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18 BS 基站40 TA 时间提前19 SIM 用户识别模块41 RXLEV 平均的接收电平20 ARFCN 频道(载频)序号42 RXQUAL 信道接收质量21 Um 基站子系统与MS间接口43 TXPWR 发信功率电平22 C2 小区重选信道质量标准参数44 C1 路径损耗原则参数二. 参数详述(一) 频道配置参数GSM网和TACS网一样都采用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

1. 工作频段、频段间隔、频道序列及频点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900Mhz频段。

MS发,BS收:890 –915 Mhz (上行)BS发,MS收:935-960MHz(下行)载频间隔为200kHz,共124个无线载频,在每端留有200 kHz的保护带。

按照国家规定,邮电部门占用905 –909MHz(上行) / 950 –954 MHz(下行);连通公司占用909 –915 MHz(上行)/ 954 –960 MHz(下行);10MHz频带共有49个频道(载频),序号(ARFCN)为76 –124 。

注:但如果邮电部门将ETACS的模拟网退频将继续扩频。

GSM在900MHZ共有16MHZ 频段.频道标称中心频率与序号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基站收:Fl(n)=890.200MHz + (n+1)x 0.200MHz基站发:Fh (n)=fl(n)+452. 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的配置一个基站或一个小区分配n个载频时,分别称C0、C1…。

C0载波中,零号隙TS0用作BCCH、FCCH、SCH、PCH、AGCH及RACH;TS1用作DCCH、SDCCH、Stand alone dedieated Control Channel、Slow ASSOCIATED contral Channel、SACCH;TS2-TS7用作业务信道TCH。

C1 –Cn载波中的时隙全部用作TCH。

因此,当只有两个载频时,该基站只有14个TCH。

然后,每加一个载波,增加8个TCH,对四个以上载频时,应增加一个时隙作控制信道用。

3. 逻辑信道1)业务信道(TCH)TCH携载编码语音或用户数据,有两类TCH;- 全速率业务信道(TCH/F):总速率为22.8kbit/s- 半速率业务信道(TCH/H):总速率为11.4kbit/s语音业务信道数据业务信道2)控制信道用于携载信令或同步数据。

包括三类控制信道:广播、公共和专用控制信息。

3)广播信道:频率校正信道(FCCH);该信道携载用于MS频率纠正的信息。

同步信道(SCH):携载MS帧和BS收发信机(BTS)识别信息。

SCH包括两类编码参数:——BSIC(基站识别码):6 bit(信道编码前)其中包含 3 bit的PLMN色码:范围0 –73 bit的BS色码(BCC):范围0 –7——缩减TDMA帧号(RFN):19 bit (信道编码前)其中T1 (11 bit)范围0 –2047 T1=FN/(26x5)取整T2 (5 bit) 范围0-25 T2=FN模26T3, (3 bit) 范围0-4 T3,=(T3-1)/10其中T3 (6 BIT) 范围0-50 T3=FN模51FN为TDMA帧号(0-2715647)4)广播控制信道(BCCH):该信道广播BTS的一般信息公共控制信道(CCCH)PCH:用于请求分配SDCCH(上行)AGCH:用于分配SDCCH或直接分配TCH(下行)专用控制信道(DCCH)SACCH/TF:与TCH/F随路的SACCHFACCH/F:全速率FACCHSACCH/TH:与TCH/H随路的SACCFACCH/H:半速率FACCHSDCCH/8:与SDCCH/8随路的SACCHSDCCH/4:与BCCH/CCCH结合使用的SDCCHSACCH/C4:与SACCH/4随时的SACCH小区广播信道(CBCH):下行,用于携载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信息(SMSCB)。

它使用与SDCCH同样的物理信道。

4. 信道分配参数一般参数:CA:小区配置用于小区内的无线频道配置,以及BCCH载波识别。

指将无线频率频道(RFCH)的一个子集分配给某个特定的小区。

其中有一个无线频率用作BCCH,它携载同步信息称为BCCH载波。

FN:详见SCH中所述。

特定参数(例如:跳频)。

MA :移动配置指小区配置的子集分配给某个特定的MSTN:时隙号TN=0,1,…,…,7TSC:训练序列码。

对广播和控制信道,TSC须等于基站色码BCC。

突发脉冲是由数据流调制的RF载波的一段时间间隙,它代表一个时隙的物理内容,一个时隙包含156.25bit,不同比特用比特号(BN)表示。

BN=0,…,156,一个时隙内突发脉冲的传输时间由比特号决定,先传输低位比特。

普通突发脉冲(NB)(156 bit)由拖尾比特(0-2),加密比特(3-60),训练序列比特(61-86),加密比特(87-144),拖尾比特(144-147),保护比特(148,156)组成。

其中训练序列比特:(BN61,BN62,………….,BN86);定义为调制比特,共有8组,分别为TSC来表示。

MAIO移动配置指数偏差:0-N-1 (6bit)HSN跳频序列号:0-63(6bit)GSM系统允许有64种不同的跳频序列,对它的描述主要有两个参数:MAIO和HSN。

MAIO 的取值可以与一组频率的频率数一样多。

HSN可以取64个不同值。

跳频序列选用伪随机序列。

通常,在一个小区的信道载有相同的HSN和不同的MAIO以避免邻小区干扰,为了获得干扰参差的效果,使用同样的HSN和不同的MAIO以避免邻小区干扰,为了获得干扰参差的效果,使用同样频率组的远端小区应使用不同的HSN。

跳频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载/干比值(CI)(详细算法请参考GSM05.02)。

(二) 小区参数CI:无线小区分布1. RXLEV:描述收到信号强度(电平)的统计参数,作为RF功率控制和切换过程的依据。

该参数为一个SACCH复帧(480ms)期间的收信电平测量样值的平均值,以dBm 表示,一般说来,前一个报告其间的测量总是被丢弃。

MS和BSS在范围-110 ——70dBm 范围内报告收信机输入端的收信电平的均方根值(R.M.S),在-110——70dBm正常条件下有+-dBm的绝对精确性。

(1)当给MS分配一个TCH或SDCCH时,MS将进行收信电平测量。

??????????????????--- 至少对BCCH配置(BA)所指示的一个BCCH载波在每TDMA帧里进行测试,以后再接着另一个BCCH载频。

作为可选,在每SACCH复帧上的4个“搜索”帧期间测量可省略。

?--- 在有关物理信道上的所有实发脉冲上(包括SACCH的突发脉冲)进行测试。

如果该物理信道上使用跳频,且在BCCH小区选择设置了功率控制指示PWRC,则在RXLEV收信电平过程中BCCH频率上不进行实发脉冲的测量。

除非运营者特殊指定,对任何分配给MS的TCH或SDCCH,BS将对有关物理信道上所有时隙进行测试,包含SDCCH时隙,但不包括空闲时期。

(2)参数范围:收信信号电平将被映射到0-63之间的某个RXLEV值。

RXLEV 0 < -110 dBmRXLEV 1RXLEV 2………………RXLEV 62RXLEV 63 = -110 ~ 108dBm= -109~108 dBm………………..= 49~-48dBm>-48Dbm表附-2 参数范围注:定义每个载波的RXLEV需6bit。

3)RXQUAL:描述收信无线链路信号质量的统计参数。

该参数作为RF功率控制和切换过程依据。

RXQUAL为了一个SACCH复帧期间收信信号质量测量的平均值。

MS和BSS将通过测量信道译码前的等效平均BER值(即块误码率)来决定接收信号质量。

测试时间为一个SACCH块(480MS)。

(1)包括BCCH载波上突发脉冲的测试。

(2)参数定义(表2:)RXQUAL 0 BER〈0.2% 假定值=0.14%RXQUAL 1 BER=0.2%~0.4% 假定值=0.28%RXQUAL 2 BER=0.4%~0.8% 假定值=0.57%RXQUAL 3 BER=0.8%~1.6% 假定值=1.13%RXQUAL 4 BER=1.6%~3.2% 假定值=2.26%RXQUAL 5 BER=3.2%~6.4% 假定值=4.53%RXQUAL 6 BER=6.4%~12.8% 假定值=9.05%RXQUAL 7 BER>12.8% 假定值=18.1%RXLEV-FULL 和RXQUAL-FULL指TCH和SACCH TDMA帧全集的RXLEV和RXQUALTDMA帧全集数目对全速率TCH为100帧(104-4个空闲帧)或对半速率TCH为52帧。

RXLEV-SUB和RXQUAL-SUB:指在开通期间歇发射条件下(DTX)下的RXLEV和RXQUAL值。

即4个SACCH帧子集和8个SID TDMA帧的RXLEV和RXQUAL值。

DTX:不连续传输在GSM系统中,传输过程有普通和不连续传输(DTX)两种模式。

所谓不连续传输就是在通话期间进行:13K bit/s的语音编码;在通话间隙;传输500bits/s低速编码。

目的是降低空中的总的干扰电平,节省无线发射机电源的耗电量。

当在TCH上使用DTX时,并非所有TDMA均可传输,但以下帧总被传输,因此可用来评价DTX期间的质量和信号电平。

信道类型SID消息块帧(FN模104))TCH/IFTCH/H子信道0TCH/H子信道0 52,53,54,55,56,57,58,5952,54,56,58,60,62,66,6853,55,57,59,61,63,65,67表附-3 信道上的传输帧在任何TCH语音信道上,该TDMA帧子集在DTX期间被用作静寂帧SID(Silence Descriptor)的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