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安全防护专项方案
电梯井防护方案

电梯井防护方案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电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危险,例如发生电梯坠落等意外事件。
其中最常见的是电梯故障,有时会导致一个乘客被困在电梯内,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因此,针对电梯的故障和意外事件,电梯井防护方案十分重要。
电梯井防护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防护门的设置防护门是电梯井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其作用是防止人员误进或误落电梯井内,避免乘客在电梯停止运行时逃离电梯间意外落入电梯井内。
因此,在电梯井顶、电梯井门口应设置防护门,避免乘客误进或误落电梯井内,同时可以起到防止坠落事故的预防作用。
二、电梯井盖的设置在电梯井的上方设置井盖,可以有效的防止在使用电梯时被误入井内,同时也可以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井盖的选择应根据楼层高度和电梯井口的尺寸大小来选择。
三、安装井道封闭门井道封闭门是指在电梯门前面设置的一扇大门,其主要作用是在电梯到达本层前提前关闭电梯井道封闭门,防止人员误操作意外落入电梯井内。
同时,可保持电梯运行的洁净度,防尘、防水、隔音等。
四、安装自救设备为了提高电梯乘客在电梯内被困的自救能力,应在电梯内部配备相应的自救设备,如通风器、电话、手摇发电机、照明灯等。
这些设备在电梯故障时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被困人员的不安和恐慌心理。
五、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电梯井防护方案的设施和设备应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其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其工作状态,如遇到故障应及时报修,不能忽视维护问题。
总而言之,电梯井防护方案在电梯安全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为电梯使用者提供了安全保障,减少了人们在使用电梯时的不安全风险。
因此,要认真制定电梯井防护方案,并在平时的维护管理中严格执行,以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
电梯井安全防护方案

电梯井安全防护方案电梯井是电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起到保护电梯设备并确保乘客的安全的作用。
为了确保电梯井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电梯井的入口应该设置防护门或者防护栏杆。
这样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电梯井,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防护门或者防护栏杆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外力的冲击,并能够轻易地关闭和锁上。
其次,电梯井内应设置紧急停机装置。
当出现危险情况时,通过按下紧急停机装置,可以立即切断电梯的电源,停止电梯的运转。
紧急停机装置应该设置在每个楼层的出口处,方便乘客在感到危险时立刻使用。
第三,电梯井应配备清晰显眼的安全标志。
标志应包括电梯井的入口位置,禁止入内的标志,以及紧急停机装置的位置等。
这些标志应该具备较大的字体和明亮的颜色,方便人们快速辨认和理解。
第四,电梯井的墙壁应该使用防火材料作为装饰。
电梯井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使用防火材料作为墙壁装饰可以有效地延缓火势的蔓延,并为消防队员提供更多的时间来救援。
第五,电梯井内应安装良好的照明设备。
电梯井通常是相对较暗的地方,缺乏照明容易造成乘客产生恐慌或发生事故。
因此,在电梯井内安装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可以提高乘客的安全感,并确保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周围环境。
第六,电梯井内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和烟雾探测器。
这些设备可以及时发现火灾的存在,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注意火灾的蔓延情况。
同时,火灾报警装置应该与当地的消防部门相连,方便他们及时接到报警并进行救援。
最后,电梯井的安全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每隔一段时间,应该对电梯设备进行维修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
同时,应定期检查电梯井的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并对有损坏的设施及时更换和维修。
在设计和建造电梯井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安全性。
同时,在使用电梯井的过程中,人们也应该遵守相关的规定,不擅自进入电梯井,不进行危险行为,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施工电梯井防护做法

施工电梯井防护做法
施工电梯井是建筑工地中常见的设施,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
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施工电梯井防护的常见做法:
1. 安装围挡,在电梯井周围设置围挡,围挡应该符合相关的安
全标准,确保围挡的高度足够,以防止人员或材料从高处坠落。
2. 使用防护网,在电梯井口覆盖防护网,防护网应该牢固可靠,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力,以防止坠落物品伤人。
3. 安装警示标识,在电梯井口和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警
示标识应包括施工现场的危险性质、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提醒施
工人员和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4. 实施封闭管理,严格控制电梯井的进出口,确保只有经过培
训并且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才能进入电梯井进行施工作业。
5.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电梯井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围挡、防护网等设施的完好性和稳固性。
6. 培训施工人员,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
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总的来说,施工电梯井的防护做法需要综合考虑围挡、防护网、警示标识、封闭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以确
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同时,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施工电梯井的防护措施符合规定并得到有效执行。
电梯井防护施工方案

电梯井防护施工方案一、概述电梯井是电梯设备的核心部分,为确保电梯井的安全、可靠运行,有必要对电梯井进行防护施工。
电梯井防护施工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保护电梯井内设备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护使用人员免受电梯井内设备伤害,便于电梯井内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二、施工过程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施工队伍和相关材料、设备的采购,测量电梯井的尺寸和距离等。
2.围护墙和门的安装为保护电梯井内设备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应在电梯井的四周安装围护墙。
围护墙的材料应选用防火、耐腐蚀的材料,围护墙的高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得低于1.2米。
电梯井安装门应选择防火、耐腐蚀的材料,门的开关应顺畅,门的高度应与围护墙一致,以便于维修和检修。
3.照明设备的安装为保证电梯井内的照明条件,应在电梯井的顶部安装照明设备。
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电梯井的尺寸和形状确定,照明设备的光照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
4.防护栏杆的安装为保护使用人员的安全,应在电梯井的四周安装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的材料应选用耐腐蚀的材料,防护栏杆的高度应根据安全要求确定,一般不得低于1.1米。
5.通风设备的安装为保证电梯井内的通风条件,应在电梯井的顶部或侧面安装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电梯井的尺寸和形状确定,通风设备的风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6.标识和警示装置的设置为便于使用人员理解和辨识,应在电梯井的适当位置设置标识和警示装置。
标识和警示装置的内容应包括电梯井的工作原理、安全注意事项等。
三、施工要点1.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掌握施工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施工过程中,应对围护墙、门、照明设备、防护栏杆、通风设备等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合格。
4.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清除施工余料和工具等,确保电梯井的整洁。
四、安全措施1.施工期间应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施工区域,并进行必要的隔离。
电梯井道防护搭设方案

电梯井道防护搭设方案
一、井道入口门
为了防止人员误入井道和物品掉落,井道入口应设置门禁系统,只有
被授权的人员才能打开井道入口门。
门禁系统可以采用电子门禁、指纹识别、密码锁等形式,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井道。
二、井道顶部防护
井道的顶部应设置防护网或搭设脚手架,防止从井顶掉落的物品伤害
到下方作业人员。
防护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物体的冲
击力和重量,同时要保证网孔小于25mm,以防物体滑落。
脚手架则需要
符合搭设规范,并设置坚固的脚手架连接件和防滑措施。
三、井道墙壁和底部防护
井道的墙壁和底部也需要进行防护,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井道墙
壁可以使用防护板覆盖,防止物品滑落或坠落。
井道底部可以设置防护围栏,防止人员误入井道。
围栏应具有足够的高度和强度,防止人员从井道
底部滑倒或坠落。
四、井道内安全作业规范
除了搭设防护设施,还需要对在井道内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
保他们了解安全操作规范和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例如,作业人员应佩戴
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装备,并严禁携带易散落、易碎裂的物品进入井道。
另外,作业人员还需具备一定的体力和技能,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工作。
总结:
电梯井道防护搭设方案应该从井道入口门、井道顶部、井道墙壁和底部等方面进行考虑和设置。
通过门禁系统、防护网、脚手架、防护板和防护围栏等设施的搭设,可以有效防止人员误入井道和物品掉落造成伤害。
此外,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也是确保井道作业安全的关键。
电梯井安全防护专项施工方案【范本模板】

电梯井安全防护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深圳市人才园位于福田区竹子林片区,东侧隔规划三号路毗邻福田交通枢纽大厦,南临白石路,西侧隔红树林路毗邻地铁车辆段,北临深南大道。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北侧公园两部分,总用地面积47557。
1㎡,总建筑面积89569㎡,计划总投资 53695.73 万元。
建筑高度29.90m,地上7 层,地下 2 层。
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类型为钢筋砼框架结构。
二.编制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各项建筑规范规程三、电梯井井字架设计搭设概况和做法根据施工现场和筒体剪力墙结构施工的需要,电梯井脚手架拟采用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做为电梯井结构施工用。
1.材料选型:架体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
5mm钢管.2.各筒体搭设高度:DT1~DT9共个42.5米,TD10~DT12共20.55米。
3.构造及做法脚手架立杆采用单立杆,长向立杆间距0.9m,短向立杆1。
45米,步距1.8m,立杆与筒体侧壁间距350mm,扫地杆离地200mm。
脚手架随施工层搭设,施工作业层每层铺满钢笆网,每二层用模板满铺封闭一道。
电梯井道侧墙模板拆除后,及时用短钢管和扣件与井架横杆连接支撑于筒体混凝土侧墙上,使井架稳定。
各层电梯门洞用Φ10钢筋焊成钢巴网片用膨胀螺丝固定封闭。
钢巴网片高1。
8米,宽1。
5米,网格隔距0.1米。
在电梯门未安装前,钢巴网严禁拆除.见下面附图井字架的搭设措施同落地脚手架搭设方案。
四.井字架平面布置图。
电梯井、采光井防护方案

电梯井、采光井防护方案一、概述电梯井、采光井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它们为建筑内部提供垂直交通和自然采光。
然而,由于电梯井、采光井的开口较大,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容易发生人员坠落事故。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电梯井、采光井的防护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电梯井、采光井防护方案的制定1. 风险评估在制定电梯井、采光井防护方案之前,首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梯井、采光井的尺寸和位置:了解电梯井、采光井的尺寸和位置,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2)施工现场的环境: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如风力、雨雪等,以确保防护措施的可靠性。
(3)施工人员的特点:了解施工人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以便于制定合适的防护措施。
2. 防护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以下防护措施:(1)电梯井防护:在电梯井口设置防护门,确保电梯井口的安全。
防护门应具备以下特点:a. 高度不低于1.2米,宽度与电梯井口相匹配。
b. 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c. 防护门上设置有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2)采光井防护:在采光井口设置防护栏杆,防止人员坠落。
防护栏杆应具备以下特点:a. 高度不低于1.2米,宽度与采光井口相匹配。
b. 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c. 防护栏杆上设置有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3)警示标志:在电梯井、采光井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警示标志应包括以下内容:a. 禁止攀爬、禁止抛物等警示语。
b. 设置在明显位置,确保人员能够注意到。
三、电梯井、采光井防护方案的实施与监督1. 培训教育在防护方案实施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电梯井、采光井防护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施。
2. 现场监督在防护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督,确保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监督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电梯井施工操作架(平台)及安全防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电梯井施工操作架(平台)及安全防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引言
在电梯井施工中,操作架(平台)及安全防护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有效提高工作
效率并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从搭建操作架(平台)的要求、安全防护措施以
及具体的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搭建操作架(平台)的要求
1.结构稳固:操作架(平台)的结构必须要稳固可靠,能够承受工作人员
及设备的重量。
2.符合标准:搭建操作架(平台)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确保施
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3.易于组装和拆卸:操作架(平台)的组装和拆卸过程应简便快捷,提高
工作效率。
三、安全防护措施
1.围栏设置:在操作架(平台)的周边设置围栏,防止工作人员误碰坠落。
2.安全带使用:工作人员在操作架(平台)上工作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确
保安全。
3.定期检查:定期对操作架(平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修
复。
四、施工方案
1.准备工作:确认施工地点及施工对象,清理施工现场。
2.搭建操作架(平台):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需要搭建操作架(平
台),选择合适的材料及工具。
3.安装围栏:在操作架(平台)周边安装围栏,确保安全。
4.实施施工:根据施工需求进行作业,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
5.清理现场: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保持整洁。
五、结论
电梯井施工操作架(平台)及安全防护是电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科学
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操作架(平台)的搭建和安全防护措施,为电梯井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井安全防护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国家和自治区、XX市各项建筑规范规程、建委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市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集中统一建设职工住房八道湾片区32#高层住宅楼。
地下1层,地上25层。
建筑总高度75.95m。
本高层住宅楼共计两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有电梯两部,其中一部电梯为消防电梯兼客梯,电梯井标高为-4.7m~72.5m总高度77.2m,电梯井道净空尺寸为2150×2200;另一部电梯为担架电梯,电梯井标高为-1.8m~72.5m,总高度74.3m,电梯井道净空尺寸为2500×2200。
因电梯井高度过高,为施工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电梯井口与电梯井内施工作业需要防护措施,为保证操作人员安全,操作层作业施工运用搭设操作作业平台、井口采用铁栅栏防护、井内实行软硬防护措施。
三、电梯井的安全防护
1、电梯井跟进平台平面设计
根据XX市安全监督站下发的操作层下方设置防护层的要求,结
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16#工字钢,沿电梯井短边铺设,上面横向铺设脚手架钢管,并用8#铁丝将钢管与工字钢绑扎固定。
钢管上铺设5cm厚的木板,用16#铁丝把木板绑扎固定。
平面图及剖面图见下:
满铺5
电梯井操作层下水平防护平面图
电梯井操作层下水平防护剖面图
2、电梯井门口防护
本工程电梯井门口做防护铁栅门,铁栅门离地高度为1.8m,门栅用方管做边框,上焊钢板网,网格的间距不大于10cm,铁栅门底部
采用木模板设置20cm 挡脚板,铁栅门采用膨胀螺栓固定结构墙上,必须固定牢固。
防护门详见下图:
电梯井门防护平面图铁删门
铁删门
3、电梯井内部防护
(1)电梯井内防护采用每两层硬、软防护依次各一道防护措施。
安全网必须完好无损、牢固可靠,安全网固定牢固,要经常检查防护措施,垃圾要及时清理。
每个单元电梯井之间只间隔一条200宽的剪力墙,硬防护时,钢管穿入已经预留的工字钢预留洞中,钢管用扣件互
相连接固定,稳定平台。
详情如图3所示:
电梯井内水平防护剖面图
(2)硬防护搭设:硬防护架底座采用双排两根Φ48×3.5mm钢管“井”字形搭设,搭设时,第一排钢管穿入工字钢预留洞中,钢管过墙不小于100mm,第二排钢管与第一排钢管用扣件锁紧。
平台上满铺脚手板硬质封闭,用10#铅丝绑扎固定。
(3)软防护搭设:利用穿墙螺栓孔,三面墙用12#铅丝过墙固定限位钢管,拉结安全平网,使其紧封与电梯井内
四、防护架体的拆除
1、当电梯井防护使用完成后,拆除前应对内防护作一次全面检查,清除所有多余物件,并设立拆除区,禁止人员进入;
2、拆除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不容许上、下两层同时拆除;
3、在拆除过程中,应做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作业;
4、拆除的构件应用吊具吊下,或人工递下,严禁抛掷;
5、拆除时拆除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带固定在结构内固定构件上。
6、拆除的物件应及时分类堆放,以便运输、保管。
五、防护安全保证措施
1、穿墙螺栓孔中心标高距离顶板下标高200mm,应和大模板设计配合。
2、跟进平台上满铺50mm厚木脚手板,并用铁丝与平台绑扎牢固。
3、跟进平台初次安装提升应经公司技术部、安全部联合验收后方可使用。
以后每次提升应经项目部安全员及架子工操作班组验收。
4、作业层操作平台严禁堆放材料,严禁控制操作平台上人数量不大于3人同时作业。
5、项目管理人员要时时巡视,严控操作平台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检查内防护情况,做好巡视记录。
6、内防护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7、搭设电梯井内防护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架体施工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
8、进入施工现场的搭架材料必须分类堆码整齐,并挂好标识。
9、钢管、扣件等购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10、作业层上的操作平台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11、搭设拆除电梯井内操作平台时,电梯井口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2、为加强对外架的安全使用管理,每个班组必须每天安排专人对所属区域防护进行检查和维护,杜绝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