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和美国、日本、德国的公路建设情况的简要概述

合集下载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综述: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

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

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国际道路联合会在历年的统计年报中,把直达干线也列入高速公路范畴。

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中国最早兴建高速公路的是台湾省。

1970年,北起基隆、南至高雄的南北高速公路开始兴建,于1978年10月竣工,历时9年,全长373公里。

内地兴建高速公路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1984年底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动工,1988年10月31日通车,成为内地高速公路先导。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全长348公里,1990年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

2002年开始拓宽改造,于2004年改造完毕,为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公里。

“沈大高速公路”是我国自行设计、自己施工、动用国产材料修建成的第一条大规模、长距离的高速公路,资金80%是辽宁省自筹的。

它结束了我国能不能修高速公路的争论,使高速公路这一新生事物得到了国人的认可。

对于拥有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国家而言,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

政府已形成的理念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老百姓已形成的理念是“要想富,先修路”。

我国公路建设规模快速增长。

到2009 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 万公里,比2008 年末增加13.07 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1227万公里,国道15.85 万公里,省道26.60 万公里,县道51.95 万公里,乡道101.96 万公里,专用公路6.72 万公里,村道183.00 万公里。

国内外公路现状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公路现状与发展展望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物资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

交通运输要紧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那末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灵便、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畅运行创造了条件。

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畅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 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 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 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60 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2022 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终止,〝十二五〞规划伊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

通过4 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证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和谐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奉献。

〝十一五〞前4 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 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估计总投资的1.2 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

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差不多保持在4.5%摆布。

基建狂魔---中国

基建狂魔---中国

基建狂魔---中国我国被称为"基建狂魔"这个外号,是近年间才兴起的,源于近年来中国一系列大规模基建建设和超级工程。

1、公路上2005年-2017年,中国高速公路新增7万多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2.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美国第二10.302万公里,加拿大第三1.7万,紧随其后的是西班牙1.47万公里、德国1.297万公里、日本1.152万公里、法国1.146万公里、意大利0.672万公里、韩国0.57万公里、俄罗斯0.45万公里。

2、铁路上中国铁路里程12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二。

虽然中国铁总里程与美国差距很大,但是中国高铁占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高铁也一条一条的开通。

高铁规划的四纵四横已经完成,八纵八横正在火热进行。

3、钢铁上当今的现代文明,主体是建立在钢铁和水泥之上的,一个国家如果连钢铁水泥都不能生产,工业化和发展经济便无从谈起。

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由2005年的11.5亿吨增加至16.2亿吨,增长4.7亿吨,增幅为41.4%。

同期,中国粗钢产量由3.6亿吨增加至8.0亿吨,增长4.5亿吨,增幅高达125.9%。

2015年印度粗钢产量也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粗钢生产国。

4、水泥上201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41亿吨。

200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23.1亿吨,十年来全球水泥产量增长了近一倍。

从水泥产量排名来看,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水泥产量排名前十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伊朗、朝鲜和越南。

5、技术上在世界桥梁业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目前世界上所有高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建造。

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5座桥梁全在中国。

在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高桥梁排名前20位中,外国桥梁只占5座,中国则“霸占”了15座。

何谓“中国速度”?交通部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3年年底超过2.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2014年年底超过1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各国的高速公路-概述

各国的高速公路-概述

各国的高速公路-概述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

第一名是美国,美国于1937年开始修筑宾夕法尼亚州收税高速公路,长257公里。

目前高速公路总长度为8.8万公里,已完成以州际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其总里程约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连接了所有5万人以上的城镇。

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有一套评估、规划立项、投融资以及维护管理的机制,每个项目的认证至少要两年时间。

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比例为州政府19.6%,地方县市77.4%,联邦政府3%,平时维护费用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第二名是中国,至2007年底,通车里程达到5.3万公里左右。

中国台湾省于1978年底建成基隆至高雄的中山高速公路长 373公里。

1988年10月31日,上海至嘉定18.5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中国大陆有了高速公路。

此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

我国目前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种专项税费和财政性资金(如车购税、养路费、国债、地方财政等)、转让经营权、直接利用外资、通行费收入、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内外银行贷款。

其中银行贷款占了很大比重。

第三名是加拿大,共修建了1.65万公里高速公路,而且不征收车辆通行费,所以路上也没有收费站、检查站。

第四名是德国,拥有1.1万公里高速公路,建于1931-1942年的波恩至科隆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德国的公路系统由联邦远程公路、州级公路、县市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组成,公路总里程约65万公里,公路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8%,其中约1.8%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1万多公里。

第五名是法国,目前拥有1万公里高速路,由于采取了大量吸收民间投资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国内外道路发展概况

国内外道路发展概况

国内外道路发展概况一、国外概况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自50年代始公路交通向现代化迅猛发展,由于工业实行专业化改组,农村产业结构和商品构成的变化,货物运输从以原材料为主变为以制品为主,运输方式从而改变为以道路运输为主。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私人小客车和公路公共客运也迅速大量发展,每人公里的运输成本及油耗均低于铁路。

在国防方面,现代化的国防装备要求现代化公路与汽车运输保证其畅通和后勤补给。

因此公路交通迅速发展,其所承担的客货运的运量及周转量已居于各种运输方式的首位。

到1983年,日本的公路运输承担了90%的国内总货运量,45.9%的总货运周转量,60.8%的总客运量,50.7%的总客运周转量。

国际公路汽车运输的迅速发展与其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

二次大战后,由于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各种汽车的性能大为提高,车型、吨位实现了系列化、多样化,以适应各种客、货运输的需要。

货运汽车实现大吨位、专用化及拖挂运输后,大大提高了汽车运输的效益和地位。

汽车生产量和保有童人幅度增人。

在1950年至1987年37年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从5500万辆增至55796万辆,增长了10倍多。

美国的汽车由4900万辆增至19546万辆,增长了3.99倍,英国的汽车由240万辆增至2139万辆,增长8.9倍,日本的汽车增长最快,从23万辆增至6860万辆,增长298倍。

由于汽车增加,使交通量激增。

在公路建设方面,国外大力发展高速公路,改善提高各级公路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形成高质量的公路网。

除增加公路建设投资,达到其他运输方一式投资的2~10倍外,还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以降低造价,提高公路建设的效率,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及大跨径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及机械化均有很大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施工更进一步提高了效益和效率。

在汽车运输管理方面,采用电子计算机及现代化通讯手段进行调度管理,还有现代化的站场设施、服务设施、汽车监理、保修和检测系统等等形成先进的公路客货运调度管理系统。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改造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国内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在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根据《2019年全国公路网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以上。

目前,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接近14万公里,连通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区域。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中国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推进,如政府投资、公私合作等。

这样的做法不仅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也降低了资金风险,提高了建设的效益。

此外,中国还对高速公路管理进行了改革,推行了ETC电子收费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此外,国内的高速公路发展不仅在里程上取得了突破,还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中国已成功建成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这座桥梁的建设不仅标志着中国桥梁工程的新突破,也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国外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成熟,高速公路已成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例如,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密度居世界首位,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

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都拥有相当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

与国内相比,国外高速公路的建设更早、更为成熟。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国外各国也有一定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

例如,法国的公私合作模式以及德国的收费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此外,国外的一些国家还开展了高速公路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荷兰率先研发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高速公路,通过车辆与道路之间的智能互联,实现了更高的行驶安全性和效率。

总结起来,国内外的高速公路发展现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内高速公路连通了各个省级行政区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探索出一些创新的建设和管理方式。

国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国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国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一、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交通运输体系也十分完善。

美国的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系统均为全球领先水平。

美国的公路系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之一,其总里程数为450万英里,其中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超过万英里。

美国的铁路系统也十分发达,其货运量和客运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路运输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河航运网,其中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等河流构成了重要的航运通道。

此外,美国的航空运输系统也是全球最发达的之一,其航空公司覆盖全球各地,并且有着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

2. 德国德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其高效性和可持续性著称。

德国的公路网络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道路系统,其高速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万公里以上。

德国的铁路系统也十分发达,其ICE高速列车系统覆盖全国各地,为旅客提供高速便捷的出行服务。

此外,德国的水路和航空运输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内陆水运和海运网络十分发达,为货物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德国的航空运输也十分发达,其主要机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和服务。

3. 日本日本在交通运输领域也有着非常发达的体系。

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是全球最发达的之一,其中包括新干线和JR铁路等高速列车系统,为旅客提供快速舒适的出行服务。

日本的公路系统也十分完善,道路质量高,交通秩序良好。

此外,日本的水路和航空运输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海运和空运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二、国外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 转型升级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领域,一些新兴的技术和模式正逐渐引入,以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转型升级。

例如,智能交通技术、共享出行模式、氢燃料汽车等新技术和新模式正在逐渐普及,以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可持续性。

2. 绿色发展在面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也在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例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低碳交通方式逐渐普及,以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国内外公路现状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公路现状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公路现状与发展展望目前,中国是全球公路里程最多的国家,公路网总里程已经超过了5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经达到15万公里以上,世界领先水平。

国内公路建设不断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公路行业一直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公路的发展,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另一方面,中国公路建设还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东部地区公路密度高、质量好,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此外,公路建设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未来国内公路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加快公路网络布局的均衡,提高公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加强公路安全管理和环保意识。

同时,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和舒适性。

发达国家的公路建设和管理水平较高,公路网络发达,公路技术和设施相对先进。

例如,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公路网络,欧洲各国通过高速公路和隧道等交通枢纽连接紧密。

国外公路发展展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智能化、信息化为特点的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在一些国家出现,并逐渐发展成熟。

其次,发达国家正在推广绿色交通,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污染。

再次,一些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和推广无人驾驶技术,未来可能出现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场景。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在公路建设和维护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减少公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于中国公路建设者来说,有必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中国公路发展迈上新台阶。

例如,可以引进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公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能;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绿色公路。

总之,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公路现状和发展展望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中国公路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和美国、日本、德国的公路建设情况的简要概述
中国的高速公裡裡程数已经达到14万公裡,远超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差不多10万公裡);中国的高铁裡程,比全世界其它国家加起来都要多!更加别说那些引以为豪的大工程,比如港珠澳大桥之类的。

统计数据也显示,从增量上看,中国新建数量的确已经很大(以高铁和高速公路这类高等级的运输设施为代表),但毕竟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和老牌发达国家相比,存量上其实还是相差很多。

以美国为例,虽然中国高速公路裡程已经碾压美国,但是美国全部公路的裡程数达到600万公裡以上,中国还只有美国的七成。

按照中国最近十年的每年新增裡程数量测算,赶上美国的总公路裡程数量,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和美国的不同。

作为经济增长迅速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基础设施首先是为沿海外向型经济服务,所以过去三十年主要新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尤其在沿海地区。

到2017为止,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公路密度(公裡/百平方公裡)已经超过美国的平均水平(117对71),而西部则远远落后,不能相提并论。

而美国,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在过去的几百年内慢慢得到完善,在区域分布上比较均衡,公路总裡程数量也远超中国
除了公路,铁路也有类似的情况。

中国的高速铁路傲视全球,已经不必多言,但是总铁路裡程(12万公裡)和美国相比(22.8万公裡),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因为美国的铁路主要是货运为主,而中国高铁主要是客运为主,这是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相信:中国基础建设的空间还非常非常大,远未触碰天花板。

我国的高速公路依然处于需要继续加快发展的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继续扩大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网已初具规模,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但相对于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和占全球1/5的人口数量,高速公路网的总量仍然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

目前,美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8.87万公里,是我国的3.5倍。

我国以国土面积计算的高速公路密度为0.26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美国的27%、日本的16%、德国的8%;以国土面积和人口计算的高速公路综合密度只有0.23,仅为美国的13%,日本的33%、德国的10%。

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6位,而高
速公路的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只有继续加快发展,才能尽快缩小差距。

美国以州际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已经连通了所有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德国高速公路已达1.2万公里,所有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及90%不足5万人口的城市都通了高速公路,全国各地能在20至30分钟内到达高速公路;日本高速公路已经连通所有10万人以上的城市,70%的地区1小时之内可以到达高速公路,2小时之内到达的占90%,任何城镇和乡村可以在1小时内到达高等级干线公路网。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和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连接。

据测算,要连接目前所有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以上城市,高速公路网的总规模要达到8万公里以上。

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网络,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高速公路只有形成布局合理的网络,连续运输距离达到800公里左右才能显现它的独特优势,发挥其运输效益。

目前建成通车的近3万公里高速公路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在相邻省、市、区之间普遍存在高速公路的“断头路”。

一些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地级城市之间还不通高速公路。

即使在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依然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服务。

因此,就全国而言,尚未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公路交通在这个发展阶段中,要实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必须在总量和发展内涵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要适应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我国高速公路网的总规模大体应在10至12万公里。

所以,在新世纪新阶段,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交通需要在国家规划的统一指导下,以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为基点,保持相当的建设步伐,以促进国民经济顺利实现新的历史性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