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项目取水口设计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北帕斯电厂取排水口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北帕斯电厂取排水口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要 求温 排放 试 验 时 热 水 不 溢 出或 少 溢 出模 型 开 边 界 ,
综 合 以上 因素 及场 地 条件 ,本 模 型平 面 比尺选 取 为

5 0 0,垂 向比尺 z r 则 须满 足 以下 相似条 件 :
( 1 ) 水流运动相似 :' / r = ̄ / △ p , Z ,q , = , Z ,
口,单孔 尺 寸 为 3 . 5 m ×3 . 5 m。排 水 口布 置在 南 防 波
堤 外东护 岸 侧 ( 见图 2 ) ,电厂 采用 4孔 方涵 ,液 化 厂
采 用 6孔 方 涵 ,单 孔 尺 寸 为 3 . 0 m x 3 . 0 m( 宽 ×高 ) ,
排水 口后 接排 水 明渠 和排 水 喇 叭 口,排 水 喇 叭 口扩 散
2 0 1 3年 3月 第 3期
钟 伟 强 ,等 :北 帕斯 电厂 取 排 水 口物 理 模 型 试 验 研 究
N o . 3 M a r .2 0 1 3
2 海域 自然 条件 特征
水 质条 件较优 ) ,同时 ,取 水温 升最大 不得 超过 1 ℃” ;
电厂北 区排水 也存 在 施 工 、造 价等 问题 难 以实 施 ,因 此 ,本 工程不 能按 一般 的分列式 原则 布置 取 、排水 口 ;
角为 1 0 o
根据本 项 目工 程海 域 地 形 和潮 汐 潮 流 特征 ,模 型
设计 以水 流运 动相 似 和 热力 相 似 为 主 , 因此 ,模 型 既 是 温差异 重流模 型 又具 有 河 工模 型 的特 点 ,模 型设 计 须兼 顾 黎 氏定 律 和 佛 氏定 律 ,才 能 满 足 模 型 试 验 要 求¨ j 。另 外 ,为更 真 实地 反 映 温 排 水 热 量 累 积 效 应 ,

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取水口区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取水口区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置 的可行性 , 并通过 定 床模 型 和局 部 动床模 型试 验研
究 了引水渠 的流速 流态 、 水 闸消 力池 消 能情 况 和沉 进
沙池 、 螺池 工程效 果 。 沉
坝枢纽调 节后 , 持不小 于 50 0 m / 。蓄水 运用 后 , 保 0 s 下泄沙 量大为 减小 , 沙粒径变 细 , 泥 其来 水来沙 条件的
南水 北调 引江 济 汉取 水 口区河 工模型 试验 研究
张 慧 黎 礼 刚 , 三 琪 , 李
( . 江 科 学 院 河流 研 究所 , 1长 湖北 武 汉 4 0 1 ; 2 长 江 水利 委 员会 长 江 中游 水 文水 资 源勘 测 局 , 3 0 0 . 湖北 武 汉 4 0 1 ) 30 0
72
人 民 长 江
用或参考。
关 键 词 : 水 口 ;河 势 ;河 工模 型 ;引 江济 汉 取
中 图 法分 类 号 :T 6 V7 文 献 标 志 码 :A
引江济汉工 程是 南水 北调 中线 工程 汉 江 中下游 4
项 治 理 工 程 之 一 , 工 程 从 长 江 荆 江 河 段 引 水 至 汉 江 该 兴 隆 以 下 河 段 , 道 设 计 引 水 流 量 30m / , 计 最 大 渠 5 s设 引 水 流 量 5 0m / , 程 主 要 任 务 是 减 免 中 线 工 程 调 0 s工
摘 要 : 过 南 水 北调 引江 济 汉 工程 取 水 1 河 段 河 演 分析 和 引 水 渠进 口段 河 工 模 型 试 验 , 点 研 究 了三 峡 工 程 通 7 重
蓄 水 运 用后 取 水 口河段 河道 演 变规 律 , 水 渠流 速 流 态 、 水 闸 消 力池 消 能 情 况 和 沉 沙池 、 螺 池 工 程 效 果 引 进 沉 等 。研 究表 明 : 峡 运 行 初期 , 水 口河段 河势 变化 不 大 , 取 水 工程 有 利 , 研 究成 果 可供 工程 设 计 单 位 采 三 取 对 其

某供热项目深层地热水取水水源分析

某供热项目深层地热水取水水源分析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年第12期水文水资源某供热项目深层地热水取水水源分析李伟(新蔡县河道事务中心,河南新蔡463500)摘要:某供热项目深层地热水取水水源分析主要从地热井共享方案的可行性、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热源井井群布设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地热资源可开采量评价主要对水资源保证程度、取水量及取水层位、水文参数计算、回灌能力分析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

项目热源井井群布设合理性分析主要对热源井井群布设的原则及要求;井群布设及单井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热水;取水;水源分析;某供热项目中图分类号:TU991.11;TU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853(2023)12-0037-02Water Source Analysis of Deep Geothermal Water Source for a Heating ProjectLI Wei(Xincai County River Affairs Center,Xincai463500,China)Abstract:The water source analysis of deep geothermal water in a heating project mainly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feasibility of geothermal well sharing scheme,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exploitable geothermal resource quantity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yout of the heat source well group.The evaluation of the exploitable geothermal resource quantity mainly discusses the assurance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intake quantity and position,hydrological parameter calculation,reinjection capacity analysis and other contents in detail.The rationality analysis of the layout of heat source well clusters in the project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layout of heat source well clusters,well cluster layout,and single well design.Key words:geothermal water;water intake;water source analysis;a heating project1地热井共享方案可行性分析某供热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0.12km2,总建筑面积0.21km2,供热项目设计取用深层地热水为小区温泉游泳池、泡池补水,为小区住户提供洗浴用水,并采用“地热水+水源热泵”组合技术供暖,供暖系统设计3眼地热井(1抽2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滹沱河河工模型试验比尺设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滹沱河河工模型试验比尺设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滹沱河河工模型试验比尺设计
戴梅;杨亚伦
【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滹沱河河工模型试验比尺设计在遵循水流重力和阻力相似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何变率、糙率比尺、悬移质及床沙粒径比尺的影响分析,确定了滹沱河河工模型试验比尺,经"96.8"洪水验证,水面线、水位流量关系及河床冲淤与原型基本相似,说明模型试验比尺设计正确.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戴梅;杨亚伦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3
【相关文献】
1.南水北调中线滹沱河河工模型试验模型沙的选择与设计 [J], 杨亚伦;戴梅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河建筑物堰子河倒虹吸工程模型试验研究 [J], 沈之平;刘桂生;吕丽君
3.南水北调沁河倒虹吸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J], 管巧艳;张先忠;李庆亮;杜昕鹏
4.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取水口区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J], 张慧;黎礼刚;李三琪
5.河工动床模型试验的含沙量比尺 [J], 张羽;张红武;钟德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取水工程防沙设计及试验验证

某取水工程防沙设计及试验验证
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No . 1 F e b. 2 01 4
HY DRo- S a匝 C E来自A NDN口1 J珊 G
某 取 水 工 程 防沙 设 计 及 试 验 验证
张 小 帅 ,张耀 哲 ,刘 伟峰
( 1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 院 ,陕西 杨凌
E - m a i l : 9 2 3 4 8 4 0 4 5 @q q . c o m 通信 作者 : 张耀哲 ( E — m a i l : z h a n g y a o z h e 2 8 @n w s u a f . e d u . e n )
8 6
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
过局部河段正态模型试验 , 确定取水 口防沙具体 细部设计 , 并 对防沙效 果进行 验证 。试验 表 明, 取水 口位 置确
定后 , 选择合理 的侧 向取水角 , 通过明渠 口门处 的一次性疏 浚及两 层次拦 沙坎等 防沙措施 , 能够 有效 防止推移
质及悬移质进入取水 明渠 , 并 取得 明渠 口门前主河道“ 门前清 ” 的效果 。
0 . 6 %, 2 . 0— 5 . 0 mm 的 占 4 . 6 %, 5 . 0~1 0 . 0 m m的占 1 7 . 7 %, 1 0 . 0~2 0 . 0 m m的占 3 1 . 7 %, 2 0 . 0~ 4 0 . 0 mm
的占2 6 . 9 % 。实 测悬 移质 级配 如表 1所示 。电站百 年一 遇洪 水 为 3 7 5 0 m / s , 保证 率为 9 7 %和 9 9 % 的最小 流 量分别 为 3 0 0和 4 0 0 I T I / s 。根据 水文分 析 报告 , 历史 实测 最 小 流量 为 2 0 2 m / s , 所 以试验 中为 安 全起 见 ,

从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引水工程分析江河取水口选址

从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引水工程分析江河取水口选址

文章编号:1007-7596(2006)03-0218-01从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引水工程分析江河取水口选址逄 辉1,谷丹丹2(11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21大庆石油管理局创业集团庆新实业工程建筑安装公司,黑龙江大庆163114)摘 要:分析了江河取水口的选址原则,同时对取水泵站和引水工程取水口选址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取水口;稳定;河岸;河工模型;选址原则中图分类号:T V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5-11-18 [作者简介]逄辉(1965-),男,黑龙江勃利人,高级工程师;谷丹丹(1975-),女,黑龙江大庆人,助理工程师。

1 概况电厂冷却水取水泵站、灌区引水泵站、明渠引水电站等都涉及到江河取水口位置的选择,好的取水口位置对工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我省在本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灌溉引水泵站取水口位置基本都位于江河的岔道,而且有比较长的引渠,当时主要考虑主江河岸不稳定,危及取水口的稳定和泵站的稳定,经过多年的运行发现引渠淤积严重,每年的清淤费用高昂,运行费用大增,近年来设计吸取这一教训,从设计开始重视取水口的位置选择,拟建的哈尔滨第一热电厂装机4×300MW ,工程的任务是解决哈市群力新区,道理区西部和机场路西侧高新开发区等的供热问题,电厂采取二次循环冷却方式,以松花江水作为冷却水补给水源,取水设计流量为0186m 3/s,取水口位于哈尔滨市西部松花江干流群力江段道里码头处。

2 取水口选择的原则211 取水口尽可能选择在主江道主江道流量大,保证率高,灌溉和电厂的取水口的保证率现行规范要求达到97%~99%,就是要求极枯年份要保证引水,这样的保证率在江岔取水是很难达到的。

因此取水口位置选择了松花江的主江道。

212 取水口的位置最好选择在凹岸顶冲点的下游侧凹岸岸边稳定,没有淤积的可能,是理论上的理想取水口,如果有条件最好选择这样的取水口。

我省拟建桦川县悦来灌区渠首的取水口就选择了这样的位置。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排水明渠水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实例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排水明渠水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实例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排水明渠水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实例摘要:考虑到排水明渠与虹吸井可能受出水口波浪影响,按浪涌对出水口附近水位波动的最不利情况进行排水明渠水流计算,以确定排水明渠与虹吸井高程相关参数及分析排水明渠内水流状态。

关键词:明渠浪涌水流数模分析1. 水文资料电厂海域潮汐特征值如下(基面采用平均海平面MSL):最低潮位:-1.70 m;最高潮位:2.50 m;水尺零点:-2.35 m。

从潮位过程图线看最大潮差小于3m,半日潮显著。

小潮期全日潮成分强,一天只出现一次涨、落。

定点进行了波浪观测。

测量期间最大波高1.08m,对应周期15秒;有效波高0.328m,周期5.06秒;平均波高0.202m,周期3.57秒。

常浪向为E向,占33.72%;SE向浪占25.78%;S向浪12.78%;SW向浪点8.59%;EN向浪8.07%;少量波浪来自西北和西向。

2. 工程概况本工程规模为2×110MW燃煤发电机组,采用海水冷却直流循环水系统,正常设计工况为一机两泵,单台循环水泵流量为 3.2m3/s。

凝汽器冷却水进入虹吸井后,先经过一段暗沟,再汇入排水明渠,最终由排出口排入大海。

暗沟断面为边长2m正方形,每台机组对应一座虹吸井,虹吸井堰顶标高2.95m,堰上水头3.95m,共有两条暗沟接入明渠,两台机组共用1座排水明渠。

本工程设计总排水流量为12.8 m3/s (46080m3/h)。

设计高水位1.7m (MSL,下同),常水位±0.0m,设计低水位-1.7m,洪水位2.50m。

根据排水流量和暗沟截面积计算知,暗沟内平均流速可达1.6m/s。

明渠长约500m,其中有一拐弯。

拐角往入海口段长约423m。

除了明渠首、尾端有局部放宽段外,沿程基本为矩形断面,底宽4m,底坡1.6‰,明渠内平均流速可达1.43m/s。

考虑到排水明渠与虹吸井可能受出水口波浪影响,按浪涌对出水口附近水位波动的最不利情况进行排水明渠水流计算,以确定排水明渠与虹吸井高程相关参数及分析排水明渠内水流状态。

浅谈核电厂温排水模型试验

浅谈核电厂温排水模型试验

浅谈核电厂温排水模型试验摘要:直流供水核电厂温排水不断地排入受纳水体,造成水域温度升高,对自身取水影响较大,以及影响水体水质,危害水中生物的生长,对周围水域造成热污染。

因此需依据工程规划、设计进度安排,分阶段采用适宜的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手段开展相应研究工作,为工程规划设计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核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试验;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冷却水作为核电厂的机组冷源,经过热交换后,温度一般升高8℃~12℃,成为“温水”流出。

冷却水的注入影响核电站取排水工程水体的水力热力特性,取水温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厂机组效率,水温超过一定限度,还将被迫降低负荷,成为机组满发的巨大障碍,如何利用现有水源的冷却能力来满足工程取水温升的要求,成了冷却水水工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电厂循环冷却水直接排入受纳水域也会对水质、水生物等产生许多连带影响,严重时会发生热污染现象。

特别是核电厂冷却水中有时包含不同程度的低放射性物质,这对环境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因此需依据工程规划、设计进度安排,分阶段采用适宜的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手段开展相应研究工作,以便合理地选择取排水口的位置和形式,为工程规划设计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1.核电厂温排水模型试验种类温排水模型试验须根据类比分析或热扩散预测研究的方法获得温升范围,目前常用的热扩散研究方法是数值模拟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

因此温排水模型试验种类分为:温排水数值模拟试验和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

受潮汐影响水域的冷却水工程数值模拟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比较成熟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是平面二维模型)主要针对冷却水工程的远区问题,对近区热浮力流动的模拟计算离工程需要尚有一定距离,故在实际工程中仍常采用物理模型来研究排取水口的近区三维流动。

通常采用数模和物模相结合的方法(复合模型)来确定电厂冷却水工程的布置方案,数模着重从总体上计算分析受纳水体的热容量和分析总体布置方案;物模则侧重于排取水口的近区热力流的模拟和具体工程布置方案、取排水口体形和尺寸的确定与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5 河道 近 期 演变 分析
m 、
离 深泓线 3 0 0 m( 不影 响航运 ) 、 距离 上游跨江高 压线路 3 0 0 i n( 不影响 电网正常运行 ) ,泵站拟建
在堤外。
2 . 2 来 水来 沙特 性
值粒 径 m m; J 为河道 比降 0 / 0 0 0 ) ,( 长江 荆江为
蜿蜒段 J l = 2 . 9 ~ 4 . 1 、黄河高村至 陶城埠为过渡 段
= O . 4 2 — 0 . 5 4 、 高村以上为极不 稳定 的游荡性 河段
^ =0. 31 -0. 4 7 o
长 江 荆 江 为 2 . 2 3 — 4 . 4 5 、 l 9为 游 荡 型 、 <4 . 4 5
流的三江平原腹地 ,为满足佳木斯 中心 区和佳 东 区的近 、 远 期集中供热需求 , 预扩建供热工程。一 期工程建设为 2 x 3 5 0 MW 燃煤机组 , 采 用二次 循
断面地形 , 就 其主槽宽度 、 滩地位置 、 特别是 深泓 点进行比较 , 除主槽河床局部稍有 中 淤变化( 左侧 冲淤变化较 小 , 右侧冲淤 变化略大 ) 之外 , 绝 大部 分河床稳定 。同时因河床主要 由细砂组成 , 且左 、 右两岸设有堤防控制 , 因而河槽控 制条件 良好 , 滩 槽位置基本稳定 。 总之 ,该段河道 由资料 的对 比分析认 为历史 上河 势是 比较稳定的。

( 不影 响 航 运 ) , 泵 站拟 建 在 堤 外 。 取 水 口方 案 二 :距 离 福胜 村 厂址 4 4 0 0 m、 距
浅滩的大小 、 形状基本没有发 生大 的改变 , 除其相 对位置 略有下移之外 ,单- - N道 的中岸线稳定性 都较 好 , 整个河道的河势是基本吻合的。 套绘佳木斯水 文站 自 1 9 7 2年到 1 9 8 7 年 的横
横 向稳定 系数 = b / B = 0 . 3 4 — 0 . 6 3 ( b : 枯 水 宽 度; : 平滩河宽 ), ( 长江荆江段为蜿蜒段 O . 8 7

佳木斯河段洪水主要来 自松花江干流 ,其次 是支流牡丹江、 汤旺河。 洪水的大小取决于干流本 身及其与牡丹江 、 倭肯河 、 汤旺河等较大支流 的洪 水相遭遇。 佳 木斯水文站多年 日平均流量统计 ,年 内水 量分配极不均匀 ,对河床形态的塑造主要是畅流
环冷却方式 , 并 以松花江水作为冷却水补给水源。
2 河道演变分析
2 . 1 河 道 演变 因素
为蜿蜒型 ) , 则本河段属于蜿蜒型河道。
河床 纵 向稳定 系 数 t p h = d / J = O . 7 5( d为 床 沙 中
河道 演变是具有动边界 的水沙两相流必 然发 生的现象。对于松花江干流而言 , 地质地貌是该河 段演变、 发展的当地条件 ; 而上游来水来沙是该河 段演变、 发展 的外来物质条件。
[ 中图分类号】 T V6 9 [ 文献标识码 】 A
1 概 述
佳 木 斯 市位 于 黑 龙 江 、乌 苏 里 江和 松 花 江 汇
m,水深 h为 8 ~ 1 1 m,河道 平 均 比降 约 为 J =
O . 0 1 2 %,滩地 高程基本在 8 O ~ 8 4 m。主槽 平面呈
[ 摘 要】 通过 对取水 口附近河段 河床 的演 变分析及水 流、 泥沙运动规律 、 河道 冲淤 变化规律 , 预设取 水 口方案 , 再通过河 工模 型试验 , 论 证水流条件 、 泥 沙运 动及 冰凌 、 漂浮物 对取水 的影
响对 比, 最终给 出合理 的取水 口方案 。
[ 关键词 】 河道 演变分析 ; 水流泥 沙特 性 ; 取 水 口设计 ; 河工模型试验研 究
河势演变图进行对比 , 尽管河段 内的河道蜿蜒 , 河
5 0 ・
2 0 1 4 年第 2 期
东北水利水电
水利科研
槽呈“ u” 型, 但 河槽 的左 、 右摆 动幅度 并不 大 , 这 1 O 年中河道平面形态基本稳定4 5 0 m( 不影 响船渡 ) 、 距离深泓线 6 0 0
综上所述 ,本河段为一个基本稳定的蜿蜒型
、— T 、
期水流作 用的结果 ,尤其汛期水 流对枯水期河槽
的塑造。
2 . 3 河 道 特征 该 河段范 围 内造 床 流 量下 河宽 B为 7 0 0 — 1 3 0 0

) 口 J 逗 o
2 . 4 河 道历 史 演 变分 析 套绘 1 9 6 5年 、 1 9 7 0年 、 1 9 7 4年 取 水 口河 段 的
1 . 5 6 、 黄河高村至陶城 埠为过渡段 = O . 4 8 ~ O . 7 0 、
黄河高村 以上为游荡段 0 . 1 8 - 0 . 4 5 ) 。
综合稳定 系数 = 0 . 2 6 " 0 . 4 7 ( 长江荆江婉蜒型
河段 0 . 2 4  ̄ 0 . 5 2 , 黄河花园口段 0 . 0 3  ̄ 0 . 1 o
水利科研
[ 文章编号 ] 1 0 0 2 -0 6 2 4 ( 2 0 1 4 ) 0 2 -0 0 5 0 -0 3
东北水利水 电
2 0 1 4 年第 2 期
热电项 目 取水口设计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杨 英 , 韩 爽2 , 胡 晓霖 2
( 1 .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 北京 1 0 0 0 5 3 ; 2 .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 司科学研究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6 1 )
“ u” 型, 河槽 内分布有浅 滩 、 支汉 , 但 水流相 对集 中, 只在枯水期才沿河槽 中的浅滩两侧分流。 本段 河道转 弯半径为 3 . 4 ~ 9 . 0 k m,河相 关系 系数 : S / h = 3 . 3 3, ( 黄河 花园 口 为 1 9 . 0 ~ 3 2 .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