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最新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_第五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共24张PPT)

最新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_第五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共24张PPT)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定金”和“订金”混淆不清,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违约
赔偿。
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提示:查阅合同法,了解二者的区别。
镜头二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他人的人格尊严 造成侵害;
提示:查阅著作权法, 分析上述行为。
镜头三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课前预习 法律是 刚性 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
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一个 人如果缺乏 规则 意识,法律 观念 不强,就难免做 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 规的规定,危害 社会 的行为。
新课讲解
1 违法无小事
运用你的经验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 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 国家的根本大法。
动真格!出游不文明被拉黑 上“黑名单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 的行为。
2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 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
镜头三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他人财物的事情
镜头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 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刑事违法
三、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
镜头三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 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1法不可违 课件(共30张PPT)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1法不可违 课件(共30张PPT)
1、5、7是行政违法行为;2、4是刑 事违法行为;3、6是民事违法行为
误区警示:打架、受伤都是行政违法 重伤则是刑事违法
民事责任:返还财产、赔 偿损失、恢复名誉、赔礼
道歉等
行政制裁:警告、记过、 降级、开除等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 拘留等
远离违法行为,怎么做为
认识一般违法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 1 自己的行为(认清危害,依法自律)
①由于小勤的法律意识淡薄,拿建筑工地上固定脚手架 用的铁卡子去废品收购站卖,造成公共财产损失,被送 到派出所。
②可以避免。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青少年要增强 法律意识,遵守规则,自觉守法,就可以避免上述事情 发生。
表现单元二:
阅读教材第47页的探究与分享,结合所学知识与生 活实际,分析三个情境,并思考回答: ①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一类违法行 为? ②上述行为分别有什么影响?
2
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 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分清是非,严格
守法)
Hale Waihona Puke 3 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 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 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 会化健康和谐发展(依法行事,用法维
表现单元一 表现单元二
课堂训练
真让人头大
表现单元一:
阅读教材第46页的“运用你的经验”,结合 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对事例进行探讨分析: ①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②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4.杨某因在微博中散布不实谣言,被丽江市公安局古城
分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处罚。本案中,杨某的行为是
C ( )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第1节法不可违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第1节法不可违课件(共34张PPT))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
想一想,以上的违法行为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 管理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
1
具有社会危害性,尚 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5
2 妨害公共安全
妨害社会管理 4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 3 安全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导 醉 酒 男 子 叫 嚣 “ 你 拘 我 啊 ” 民警立即赶到现场,
在询问过程中,金
入 某拒不配合民警工
作并对民警进行辱
新 骂。 案件发生后,
2020年9月16号, 石景山分局八角派
课 北京市公安局警务
督察总队会同石景
出所接报警在八角
山分局立即启动维
街道某超市有一醉
权工作机制,对案
酒男子拒不配合疫
P51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道德
行为 规范
纪律
法律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一、违法无小事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 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 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法律的 指引作用
法律的 评价作用
法律的 强制作用
知识技能小结
1.行政违法行为是: 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是: 平等的社会成员在民事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3.判断违法行为类型的技巧:
一看所违反的法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直 接得出结论; 二看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拘留,罚款---直接得 出结论 三看典型行为:如,扰乱公共秩序--参考对社会 的危害程度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8张PPT)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学八年级上册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8张PPT)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学八年级上册
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 法律责任 。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行政违法行为 。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 民事活动 ,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 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 民法 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 规范 平等的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 民事权利 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几类? (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 法律 、 法规 的规定, 危害社会 的行为。 (2)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民事违法行为 、 行政违法行为 和
刑事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相对轻微 ,称 为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 最严重 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结合七下所学知识看图片·说说人类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
违反道德
违反纪律
违反法律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法律作为 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 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C.①③④
D.②③④
( C )2.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
( D )3.下列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有 ①拒绝归还拾得的遗失物 ②冒用他人姓名上大学 ③破坏铁路封闭网 ④未经他人同 意,使用其照片用作广告宣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C )4.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最后被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 处有期徒刑。赵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共25张PPT)精品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共25张PPT)精品课件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名师导学 ◆同步导练(◎选择题 ◎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 )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共18张PPT)

部编本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课件(共18张PPT)
一、法不可违
(一)违法无小事
同学们阅读教材46—47页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 与分享。思考,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不能做?如果 做了坏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观看下列图片,想一想,哪些行为是民 事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知微知著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同学们阅读教材49-50页的探究与分享, 了解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
观看下列图片,了解青少年身边发生的 违法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
这位妇女能 卖烟给这个 小孩吗?
传播谣言违法吗?
家庭暴力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想一想
4.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 什么的行为? 答: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5、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答: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 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
作 业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 什么违法行为? 4、怎样做遵章守 表 端 庄 同学们在安静的观看演出 会发展成什么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民可以告官
容留吸毒 是什么行 为? 仪 表 端 庄
抢夺他人财物是什 么行为?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 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 法行为。 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 违法行为? 答:(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 违法行为。 (2)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2017/10/27
15
• •
6、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答:(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2)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 理的法律规定。 •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 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张)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1 法不可违 课件(20张)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很多案件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遇到这两种情况, 我们应该怎么办?
5、我们应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警 惕 身 边 的 违 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
P50最后一段 解析:此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①②③④四个说法都有助于我 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答案】(2)“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记过、罚款、拘留等)。
刑事违法行为
法律后果:受到刑罚处罚。
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 1 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 刑事违法行为
刑5年。
2
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 机关处于20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3 醉驾。
刑事违法行为
4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5 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④具有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B.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5-1 法不可违 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共30张PPT)

5-1 法不可违 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共30张PPT)
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遵守—社1会5规—则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民事违法行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 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 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 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遵守—社2会7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遵守—社2会8规—则
小王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 权利。公安机关处罚小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 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遵守—社6会—规则
如何理解法律?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 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 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 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 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 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 理处罚。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单元:遵守—社2会9规—则
法不 可违
(2)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 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后果: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
6、认识刑事违法行为:
(1)含义: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犯罪)。 (比如:抢劫,致人重伤,故意杀人,醉驾等)
(2)特点: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
(3)后果:刑罚。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7、一般违法与犯罪
行政违法行为
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不同,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一般分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练一练
镜头一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属于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后果:拘留并罚款;
镜头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属于妨害
公共安全的行为)
后果:拘留并罚款;
镜头三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属于侵犯 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后果:拘留并罚款
练一练
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 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 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后果: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5、认识民事违法行为:
(1)含义: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特点:它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包括:①违反合同的行为②侵权行为(财产权: 物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 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
10、导致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 法犯罪)的原因:
①家庭因 素:情感 缺失、家 庭破裂、 过分溺爱、 家庭教育 观念和方 法不当等
②学校因素: 教师违背师 德规范、法 制教育的不 足、教育方 法的不当、 学校管理不

③社会因素: 社会治安环 境不好,拜 金主义,享 乐主义,不 良风气,不 良青年的影
练一练
Hale Waihona Puke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1)上诉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2)所承担的后果是什么?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练一练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1)上诉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2)所承担的后果是什么?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练一练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责任
(1)上诉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2)所承担的后果是什么?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社会危害性不大
犯罪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8、针对我们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 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 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 理的法律规定。
(2)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 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 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 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2、什么是违法行为?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 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特点:违反的法律规定不同, 或者违法程度不一样,受到 的处罚也是有差异的。
热热身
思维大风暴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 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 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 受到学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 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有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 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镜头二中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公民的姓名权、 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 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 要求赔偿损失。
镜头三中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承担停止 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 任
9、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民事违法:人 民法院 行政违法:国 家行政机关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做守法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运用你的经验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1.“法不可违”的原因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 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 做什么,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 合法的准绳。
一般违法行为:经常偷窃财物(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拦路抢劫
不良行为: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
严重不良行为:经常偷窃财物
一步一步陷入犯罪的泥潭:
结交不良 朋友
无心学习, 旷课
偷东西、打骂 同学
经常偷窃 财物
抢劫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 行为
防范于未然
犯罪
警示:①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之间存在递进关系。 ②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纠正,就可能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而 严重不良行为往往会导致违法犯罪。

④自身因素: 法律意识淡 薄、自私自 利、自控能 力差,存在 不良心理、 过激情绪和 行为等问题
找出左边违法行为与右边法律的对应关系并连线
3、违法行为三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
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不同,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一般分为
刑事违法行为
4、认识行政违法行为:
(1)含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后果(行政制裁)
(2)特点:行政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 理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闯红灯、损坏公共财物、酒 驾,谎报险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