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合集下载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载湉( 载湉(1871--1908) ) 1875年即位,年号 年即位, 年即位 光绪。 年亲政。 光绪。1889年亲政。 年亲政
试猜想一下: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有哪些?( ?(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 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 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 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
时光倒流: 时光倒流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你认为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 你认为 经受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康有为 要第二次发动变法的话,他该怎 要第二次发动变法的话 他该怎 么做? 么做
维新派: 维新派:
主张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 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 度
创办《万国公报》 1、创办《万国公报》 后改《中外纪闻》 (后改《中外纪闻》)
2、组织强学会
二、警世洪钟 天演论》 《天演论》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 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 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 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1879年 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1879年,严复等被 公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 公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积极倡导西学的启 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天演论》 严复以“物竞天择”“ ”“适者 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 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 法以自强保种。 法以自强保种。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 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的进程。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各国变法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自横刀向天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有心杀贼 哉快哉! 哉快哉!” ——谭嗣同 谭嗣同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 梁避往国外, 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 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精品课件)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含解析

(精品课件)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含解析
•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 稍伸民权也。 •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矫捷巧慧, 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 ——严复
• (1)根据史料,分析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政治主 张的特点。
• (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 北京,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 都,变法”等主张。 爱国救亡
•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中_外__纪_闻的政治活动。
• 2.宣传活动: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 __________》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 (2)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 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不利于改革的持续与深入 。
• 对应训练
•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 )
•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教 育
•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 蒂固
__________。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
• 5.影响: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 午战争后__________运动兴起的先声。
• [思维点击] • 1.是故国家之于商政也……而中国之富可期。中国富,而后
诸务可以次第修举。如是而犹受制于邻敌者,未之有也。 • ——薛福成《商政》
•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30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30张PPT)
5.从整个世界看,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继续发展,政治文明不断完善,发展资 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康有为的主要思想
经济思想 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 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
宪政思想 教育思想
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 主张君主立宪,倡导权力制衡,肯定"三 权分立"的作用。康有为吸收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权观,强调公民 自治。 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B 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 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促A使.、维甲新午变中法日运战动争迅民速族掀危起机的空主前要严动重因是(A)
B、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 D、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情况简表
类别 商办 官督商办、官办 合计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企业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53
4704
19
16208
72
20912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22.4% 77.6% 100%
类别 商办 官督商办、官办 合计
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63
12465
18
5345
谭嗣同 湖南 严复 天津 共同 主张
主要 著述
刊物
主要思想
1.变法图强 2.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变法通议》《时务报》 主立宪制 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4.发展近代工业
《仁学》
“冲决君主之网罗” 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观念

维新运动的兴起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

维新运动的兴起PPT课件3 人教课标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07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 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 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 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 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 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 “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 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 历史背景。
谭嗣同
积极推动 梁启超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命运不同的原因对比
明治维新环境
维新前,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具有 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 资产阶级性质的中下级武士、工商 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弱。 业资本家、新兴地主实力较强
依靠各阶层,先军事打垮幕府, 后成立明治政府,发布的一系 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妥 善解决了变法的阻力 幕藩体制下,专制势力相对 较弱;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 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 侵,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有 利的国际环境。
1)举措:围绕人事权、军权 2)态势:维新派形势危急
(2)过程:
2、理性思考
(1)意义: (2)失败原因: (3)教训:

历史:9.2《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9.2《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政治运动 (1)时间:1895年 (2)内容: 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 (3)影响: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因甲午战 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 激奋。当时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立即联合各省应试 举人,讨论上书请愿。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即《上 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 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 强的具体措施。经康有为、梁启超等奔走联络,“万言书” 征集到一千三百余名举人的签名,并于5月2日呈递都察院。 虽然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因汉代 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世遂以“公车”为举人赴 京应试的代称,故史称此举为“公车上书”。它是资产阶 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
内容:
意义:
内容:借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只要实行变法,
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 则将会走向灭亡。
意义:《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解构了中国传
统的历史循环论,对“公羊三世”为核心的历 史进化论也是有力的冲击。《天演论》的发表 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也对行将到来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起到影响。
戊戌变法的背景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 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 的力量。 ——《大国崛起》解说词

历史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ppt

历史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ppt

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众生活困 苦,社会矛盾尖锐。
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对帝国主 义侵略和清政府腐败表示强烈
的不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 ,他们渴望摆脱列强侵略,实
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政治背景
清政府面临着内外压力,开始进行改革。 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但失败了,这使得人们开始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对未来的展望
坚持改革开放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 ,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 强的必由之路。
推动现代化建设
要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 平。
弘扬中华文化
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 世界。
加强国际合作
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 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反对封建专制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 ,为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推动民族觉醒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促使更多人投入 到反帝爱国运动中。
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观念的更新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带来了新的文化观念,如推崇科学、民主、进步等,更新了当时中国社 会的文化氛围。
坚持法治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时期,虽然倡导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措施,但是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约 束。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我们需要坚持法治原则,推动 法治建设。
强化国民素质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时期,国民素质普遍较低,这也是该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今 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
THANK YOU.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2维新运动的兴起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2维新运动的兴起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 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19世纪末,康有为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 想结合起来,借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把孔子装扮成改革的先 师,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目的 是为其维新变法作理论宣传。 答案:C 点拨康有为借助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思想有利有弊:利在以儒家 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 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 建思想彻底决裂。


2.由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公车上书 (1)概况: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 有为、梁启超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 变法”等主张。 (2)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 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深度点拨“公车上书”以前,维新活动还仅仅局限在思想层面,而“公 车上书”的出现,表明思想层面的活动已经发展到政治实践层面。


3.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表现: ①维新报刊、学堂的创办:1895~1898年,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学 堂、书局、报馆达三百余所。著名的报刊有《中外纪闻》《时务 报》和《国闻报》等。 ②维新团体的成立:1895年8月,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在北京成立;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成立强学会,南北呼应。 (2)影响: ①维新派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的作用。 ②维新派的活动表明,维新派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问题1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共17页PPT资料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共17页PPT资料

论战影响
除旧:精简机构,裁 汰冗员,取消旗人由 国家供养的特权
布新:鼓励官绅士民 上书言事,各省举荐 通达市政的新政人才
政治上如何除旧布新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设立铁路、矿物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取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 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 兴办邮局,裁撤驿站

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主张设立议会,限制过重的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

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宣传、影响促进了资产

阶级革命的发展。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

史发展的趋势。
动 ➢ 爱国意义。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面对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
工程管理152
非新无以为进, 非旧无以为守。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 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
✓向皇帝上书(如康有为) ✓著书立说(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 ✓办学会(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设学堂(如长沙时务学堂) ✓办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运 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
动 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在内忧
的 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
开 展
有维新,要维新,也只有学外国。那是的外国也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 步的,他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 年)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
链 接
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
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
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
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
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
法自强,挽救危局。
2.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
(1)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___乱__世_”、“__升__平__世__(小
栏 目 链
康)”和“__太__平___世_(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2) 系 统 地 阐 发 了 变 法 理 论 :《 新 学 伪 经 考 》 和 《_____孔__子__改___制__考____》两部著作。
君___主__立__宪_。

6.影响。 (1)反映了__民__族__资___产__阶__级__的利益和要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__维___新__变__法___运__动___兴起的先声。
考点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潮 1.思想萌芽:__1_8__8_8__年,第一次上书__光__绪____皇帝,主张变
“_设___议__院__”,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主张改革__科__举___制__度___,培养有 栏
用人才;大力发展__近__代___工__业_。
目 链

B.谭嗣同发表《仁___学_》: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C.严复介绍《_天__演__论_》:借达尔文的进___化__论_阐明自己的维新变
法主张。
(2)影响。
中体西用
B.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Leabharlann 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解析: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
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从“器

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可以看出
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主张中
目 链

体西用,从“英国、君民之分亲”等信息看出王韬推崇英国的君主

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
目 链

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
事之起点。”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

特点的主观因素。
目 链

(3)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
答案: (1)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
目 链

4.目的: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5.基本主张。 (1)经济方面:振兴_工__商___业__,发展资__本___主__义_,通过“_商___战__”
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 政 治 方 面 : 学 习 西 方 先 进 的 _制__度___ , 设 立 议 院 , 实 行
栏 目 链
(1)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2)异:梁启超强调实现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

业,并且以俄国为例,强调变法的必要性;谭嗣同直接利用西方民
目 链

权思想宣传变法,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严复借助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第九单元 戊 戌 变 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栏 目 链 接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分析其特点。
目 链

栏 目 链 接
考点一 早期改良思潮
1.出现时间:19 世纪___7__0___年代。
2.背景:近代民___族__工__业_的出现。

3.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__郑__观__应__等人。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52021/3/52021/3/52021/3/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3)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 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兴民权,开 民智。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10:52:22 AM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
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目的: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


(3)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
链 接
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4)作用: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
想。
2、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比较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5日星期 五2021/3/52021/3/52021/3/5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52021/3/5Marc h 5, 2021
栏 目 链 接
1.在学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要注意分析早期维新思想与康、
梁维新思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理解康有
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学说相结合的思想特点。 栏

2.根据教材隐性知识归纳、概括、整合知识点是一种重要的学
链 接
习方法。具体到本课,可以归纳整合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经济、
思想等方面的主张。
栏 目 链 接
考查角度1 早期改良思潮
(2014·淄博模拟)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
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 年,又说:“英国
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

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
目 链

A.师夷长技以制夷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3/52021/3/52021/3/5M ar-215- Mar-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3/5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5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民智。
答案: (1)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
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19 世纪 80 年代,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
目 链

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19 世纪 80 年代,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特点:托古改制(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 链

想依托孔子“避祸”;自幼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3)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 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兴民权,开
3.思想特点:康有为从传统的儒___家__思__想_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考点三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公车上书。 (1)背景:_1__8_9__5年 4 月,日本逼签《马__关___条__约_》,引起了各界
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链接
迁都,___变__法___”等主张。
(3)影响: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___国__救__亡_的政治运动。
2.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表现。
①创办维新报刊,宣传变法主张:主要有康有为等在北京、上
海、湖南、天津等地创办的《中__外___纪__闻_》;1896 年 8 月在上海创刊的 栏

《_时___务__报__》;严复在天津创办的《__国__闻___报_》。
①维新派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启__发___民__智_、组
织力量和制__造___舆__论_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链 接
③资产阶级改___良__主___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④维___新__变__法_新局面逐渐形成。
栏 目 链 接
1、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目的、根源及作用

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
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
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
久不变。”
材料二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
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
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