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木材[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材料(A)》第0011套机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材料(A)》第0011套机考试题及答案(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考试说明:抽到该套题100% 通过客观题判断题(共25题,共50分)1. 与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选用有关的标准主要有产品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两类。
T √ 参考答案:T;2. 胶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
F × 参考答案:F;3. 钢材的耐久性,主要决定于其抗锈蚀性,而沥青的耐久性则主要取决于其大气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
T √ 参考答案:T;4. 砌筑用石材主要为板材,装饰用石材主要毛石和料石。
F × 参考答案:F;5. 天然大理石板材是装饰工程的常用饰面材料。
T √ 参考答案:T;6. 生石灰熟化的方法有淋灰法和化灰法。
T √ 参考答案:T;7. 木材中的自由水是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水分。
F × 参考答案:F;8. 石膏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其晶体粒子间的结合力会增强,直至固化,因此既耐水又抗冻。
F × 参考答案:F;9. 为调整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通常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还要加入石膏。
T √ 参考答案:T;10. 水泥水化是水泥与水之间的反应,只有在水泥颗粒表面保持有足够的水分,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才能充分进行。
T √ 参考答案:T;1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寿命往往取决于水泥的抗碳化性能。
T √ 参考答案:T;12. 膨胀水泥是自应力水泥的特殊种类。
F × 参考答案:F;13. 火山灰水泥的特点是易吸水,但活性差,不易反应。
F × 参考答案:F;14. 一般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应为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5~2.0倍为宜。
T √ 参考答案:T;15. 云母是砂中常见的矿物,呈薄片状,极易分裂和风化,可增强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F × 参考答案:F;16. 海水只可用于拌制素混凝土。
T √ 参考答案:T;17. 采用合理砂率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建筑装饰材料——木质装饰材料

一 木材的基础知识
• 木材的分类
• (1)按树木种类分
•
木材按树种通常分为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两大类。
•
针叶树材多为常绿树,材质均匀轻软,纹理平顺,加工性较好,故
又称软材。其强度较高,表观密度和干湿变形较小,耐腐蚀性较强,为 建筑工程中主要用材,广泛用于承重结构构件和门窗、地面用材及装饰 用材等。常用树种有冷杉、云杉、红松、马尾松、落叶松等。
径切面(通过树轴的纵切面)和弦切面(平行于树轴的纵切面),如图71所示。由图可见,树干是由树皮、木质部和髓心三部分组成。
6 2
7 8
1 3 4 5
木材的宏观构造 1-弦切面;2-横切面;3-径切面;4-树皮;
5-木质部;6-髓心;7-髓线;8-年轮
• (1)树皮
•
树皮是指木材外表面的整个组织,起保护树木作用,建筑上用
(3)湿胀干缩 木材具有显著的湿胀干缩性能。当木材从潮湿状态干燥至纤维饱 和点时,蒸发的均为自由水,木材尺寸不变。继续干燥,当含水率降 至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将发生体积收缩。在纤维饱和点以内,木 材的收缩与含水率的减小一般为线性关系。反之,当干燥的木材吸湿 后,产生体积膨胀,达到纤维饱和点时,其体积膨胀率最大。此后, 即使含水率继续增加,其体积也不再膨胀。木材的湿胀干缩大小因树 种而异。一般而言,木材表观密度越大,夏材含量越多,胀缩就越大。
木材中所含水分,可分为自由水、吸附水和化合水三种。自由水是指 呈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腔、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吸附水是指呈吸附状 态存在于细胞壁的纤维丝间的水分;化合水是含量极少的构成细胞化 学成分的水分。自由水与木材的表观密度、导热性、抗腐蚀性、燃烧 性等有关,而吸附水则是影响木材强度和胀缩的主要因素。
木材各强度值大小关系
《建筑材料》阶段考核

《建筑材料》阶段考核1. 1.无机非金属材料是() [单选题]钢材水泥(正确答案)木材塑钢窗2. 2.下列材料中,不是有机材料的是() [单选题]木材、竹子树脂、沥青石棉、菱苦石(正确答案)塑料、橡胶3. 3.下列材料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单选题]金属材料(正确答案)植物材料复合材料有机材料4. 4.下列材料不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单选题]木材塑料玻璃(正确答案)沥青5. 5.下列材料是复合材料的是() [单选题]碳纤维花岗石轻质彩钢夹芯板(正确答案)石灰6. 6.有机材料是() [单选题]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正确答案)复合材料7. 7.料费材用占工程造价的比重约为() [单选题] 10%~20%20%~30%30%~40%50%~70%(正确答案)8. 8.JT表示() [单选题]交通行业标准(正确答案)健康行业标准建材行业标准冶金行业标准9. 9.下列各项是我国材料标准代号的是() [单选题] ISOASTMGB(正确答案)BS10. 10.《建筑用砂》(GB/T 14681-2011)中“2011”表示的是() [单选题]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部门代号颁布年份(正确答案)11. 11.标准代号用汉语拼音表示,地方标准的代号是() [单选题]GBGB/TDB(正确答案)QB12. 12.我国国家推荐性标准代号是() [单选题]GBGB/T(正确答案)DBQB13. 13.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是() [单选题]ISO(正确答案)GBGZEN14. 14.行业标准适用于() [单选题]全国各行业全国某行业(正确答案)地区使用企业使用15. 15.“ISO”使用范围为() [单选题]全世界(正确答案)某国某区域某地区16. 16.建筑材料技术标准是指针对原材料、产品及工程质量、规格、检验方法、评定方法及()技术等作出的技术规定。
[单选题]保管应用(正确答案)性质生产17. 17.在我国基本建设所用的“三大建筑材料”通常是指() [单选题]钢材、砂石、木材水泥、钢材、木材(正确答案)水泥、金属、塑料石材、钢材、木材答案解析:房屋建筑中,三大基本建材占总造价比例为:钢筋15-18%;水泥15-16%;木材8-10%。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材料适用专业:古建筑工程技术总学时:32学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建筑材料》是古建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古建筑工程技术必须具备的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了解常用古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通过建筑材料知识应用模块的建立,进行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掌握建筑材料应用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模块学习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计、情境学习、课时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后续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古建筑施工技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要求,以后续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建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充分体现模块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加深对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34学时。
1—3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检测过程,掌握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2—2课程目标2—2—1知识目标1)具备建筑材料的类型和特性等基本知识。
2)具备建筑材料所需专业术语的基本知识。
3)具备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备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2—2—2技术目标1)能认识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PPT课件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根据化学成分建筑材料可分为无机材 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见表1建筑材料分类按功能可 以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见表— —建筑材料分类2建筑材料 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技 术基础课,主要研究建筑材料的组成和构造,性质和应用, 技术与标准,检验方法与保管等内容。
建筑材料
Construction Materials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第四章 水泥
第五章 混凝土
第六章 建筑砂浆
第七章 墙体与屋面材料
第八章 建筑钢材
第九章 木材
第十章 防水材料
结束语
2
绪论
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向前发展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建筑物的规模、质 量等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这种要求与建筑材 料的数量、品种、质量等都有着相互依赖和相 互矛盾的关系。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就是在 不断的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同时相关学科的进步也为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
木材,竹材,软木,毛毡
石油沥青,煤沥青,沥青防水制品
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
无机非金属材料和 聚合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泥刨花板,玻 有机材料的复合 璃钢
返回键
7
砖混结构 :石材,砖,水泥混凝土,
建筑结构材料 钢筋
钢木结构:建筑钢材,木材
建
筑 墙体材料 材 料
砖及砌块:普通砖、空心砖,硅酸盐 及砌块
3
古代人类最初是“穴居巢处”。 火的利用使人类学会了烧制砖、瓦、陶瓷与石灰。 铁器时代以后有了简单的工具,建筑材料(木材、砖、石 等)才由天然材料进入人工生产阶段,为较大规模的土木 工程和人类需要的其他建筑物建立了基本条件。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停滞不前,建筑材料的发展 也极为缓慢,长期限于砖、石、木材作为结构材料。 资本主义的兴起,城市的出现于扩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交通的日益发达,需要建造大规模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建筑 设施,例如大跨度的工业厂房,高层的公用建筑以及桥梁、 港口等,推动了建筑材料的前进,在18~19世纪相继出现 了钢材、水泥、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成为了主要的结构 材料。使建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工业的发展使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如绝热材料,吸 声材料、耐热、耐腐蚀、抗渗透以及防辐射材料应运而生。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修饰的要求愈来愈高,于 是各种装饰材料层出不穷。
(完整版)《建筑材料》试题++答案

建筑材料一、选择题:1.要生产高强度水泥,必须提高熟料中(A)的含量。
A.C3S B.C2S C.C3A D.C4AF2.非承重外墙应优先选用(C)。
A.普通砖B.多孔砖C.空心砖D.石膏板3.砂浆的保水性用(B)表示。
A.坍落度B.分层度C.沉入度D.工作度4.钢筋冷拉后(A)提高。
A.屈服强度B.破坏强度C.塑性D.韧性5.下列哪种水泥干缩较小(D)。
A.普通水泥B.矿渣水泥C.火山灰水泥D.粉煤灰水泥6.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达不到设计要求,可掺(A)来提高坍落度。
A.木钙B.松香热聚物C.硫酸钠D.三乙酸铵7. 石油沥青的牌号由低到高,则沥青的(B)由小到大。
A.粘性B.塑性C.温度稳定性D.(A+B)8.木材的干缩与纤维的方向关系很大,一般是(B)。
A.经向>弦向>顺纹B.弦向>径向>顺纹C.顺纹>径向>弦向D.顺收>弦向>径向9.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V,开闭口孔隙体积分别为V开和V闭,质量为M,则,材料的表观密度为( D )。
A.M/VB.M/(V+V开)C.M/(V+V闭)D.M/(V+V开+V闭)10.采用( A )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A.蒸气养护B.早强剂C.增加水灰比D.加大流动性二、简答题:1.与传统建材相比,塑料有哪些主要优点?答:与传统建材相比,塑料具有:(1)表观密度小,自重轻,比强度大;(2)导热性低,电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好;(3)加工性能优良,应用范围广;(4)装饰性好,抗振吸声性好;(5)能适应现代化建筑技术的要求等优点。
2.沥青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有哪些?答:沥青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有:抗渗性,稳定性,耐久性,柔性和施工和易性等内容。
3.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水泥强度和水灰比,骨料的种类与特征,外加剂,养护条件和龄期。
4.某房屋内墙抹灰的石灰砂浆,使用后出现裂纹。
试分析其原因?答:可能由于以下两种原因引起:(1)石灰陈伏时间不够,过火石灰没有充分化;(2)由于石灰硬化过程中干缩较大,其它填料掺量较少。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和用途;(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3)能够识别并正确使用建筑材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2)学会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学生对工程质量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建筑材料概述(1)介绍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分析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2. 第二节:混凝土(1)讲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应用;(2)探讨混凝土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3. 第三节:钢材(1)介绍钢材的性能、分类和应用;(2)分析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4. 第四节:木材(1)阐述木材的特性、分类和应用;(2)探讨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环保优势。
5. 第五节:建筑玻璃(1)介绍建筑玻璃的种类、性能和应用;(2)分析建筑玻璃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建筑材料图片和实物标本;2. 利用实验、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材料的性质;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4.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2. 期中考试: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设备:例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玻璃等样品和实验工具;4. 网络资源:相关建筑材料的研究论文、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 授课地点:教室与实验室交替进行;4. 实践环节:安排4次实验课,每次实验课2课时。
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课件 单元九 木材

木材的分类与构造
一、木材的优缺点 木材作为建筑和装饰材料具有以下的优点:
①比强度大,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 ②弹性韧性好,能承受冲击和振动作用; ③导热性低,具有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④在适当的保养条件下,有较好的耐久性; ⑤纹理美观、色调温和、风格典雅,极富装饰性; ⑥易于加工,可制成各种形状的产品; ⑦绝缘性好、无毒性; ⑧木材的弹性、绝热性和暖色调的结合,给人以温暖和
3、化学结合水:即为木材中的化合水,它在常温下 不变化,故其对木材的性质无影响。
4、纤维饱和点:当木材中无自由水,而细胞壁内吸 附水达到饱和时,这时的木材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点。
5、平衡含水率:木材中所含的水分是随着环境的温 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木材长时间处于一定温 度和湿度的环境中时,木材中的含水量最后会达到 与周围环境湿度相平衡,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平 衡含水率。
④木材的疵病 木材在生长、采伐及保存过程中,会产生内部和外
部的缺陷,这些缺陷统称为疵病。木材的疵病主要有木 节、斜纹、腐朽及虫害等,这些疵病将影响木材的力学性 质,但同一疵病对木材不同强度的影响不尽相同。
木节分为活节、死节、松软节、腐朽节等几种,活 节影响最小。木节使木材顺纹抗拉强度显著降低,对顺 纹抗压影响最小。在木材受横纹抗压和剪切时,木节反 而增加其强度。
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致引起破坏的最大强 度,称为持久强度。木材的持久强度比其极限 强度小得多,一般为极限强度的50%~60%。
木材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含水率、环境温 度、负荷时间、表观密度、疵病等。
当设顺纹抗压强度为100时,木材无缺陷时各强度 大小的关系见下表。
木材无缺陷时各强度大小关系
时间后多处磨损,请分析原因。
原因:白松属针叶树材,木质软,硬度低。虽 受潮后不易变形,但用于走动频繁的客厅则不 妥。可考虑改用质量好的复合木地板,其板面 坚硬耐磨,可防高跟鞋、家具的重压、磨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木材[1]
图8.3 细胞壁的结构
1—细胞腔;2—初生层;3—细胞间层
《建筑材料》木材[1]
8.2 木材的主要性质
1 木材的物理性质
1) 木材的含水率 (1)
自由水:存在于木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 水分
吸附水:吸附在细胞壁内细纤维之间的水分 结合水:形成细胞化学成分的化合水
《建筑材料》木材[1]
2) 髓心、髓线 第一年轮组成的初生木质部分称为髓心(树 心)。从髓心成放射状横穿过年轮的条纹,称为髓 线。 髓心材质松软,强度低,易腐朽开裂。髓线 与周围细胞联结软弱,在干燥过程中,木材易沿 髓线开裂。
《建筑材料》木材[1]
2 微观构造
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木材组织,称为木材的 微观构造(见图8.2和图8.3)。
《建筑材料》木材[1]
(2)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木材受潮时,首先形成吸附水,吸附水饱和
后,多余的水成为自由水;木材干燥时,首先失 去自由水,然后才失去吸附水。
当吸附水处于饱和状态而无自由水存在时, 此时对应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纤维饱和点随树种而异,一般为23%~33%, 平均为30%。木材的纤维饱和点是木材物理、力 学性质的转折点
《建筑材料》木材[1]
(2) 横切面上可以看到深浅相间的同心圆,称为
年轮。年轮中浅色部分是树木在春季生长的,由 于生长快,细胞大而排列疏松,细胞壁较薄,颜 色较浅,称为春材(早材);深色部分是树木在夏 季生长的,由于生长迟缓,细胞小,细胞壁较厚, 组织紧密坚实,颜色较深,称为夏材(晚材)。每 一年轮内就是树木一年的生长部分。年轮中夏材 所占的比例越大,木材的强度越高。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木材是由无数管状细 胞紧密结合而成。细胞横断面呈四角略圆的正方 形。每个细胞分为细胞壁和细胞腔两个部分,细 胞壁由若干层纤维组成。细胞之间纵向联结比横 向联结牢固,造成细胞纵向强度高,横向强度低。 细胞之间有极小的空隙,能吸附水和渗透水分。
《建筑材料》木材[1]
图8.2 显微镜下松木的横切片示意图
常用作内部装饰、次要 的承重构件和胶合板等
树种
松树、 杉树、 柏树等
榆树、 桦树、 水曲柳
等
《建筑材料》木材[1]
《建筑材料》木材[1]
1 宏观构造
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所看到的木材组织称为 宏观构造。为便于了解木材的构造,将树木切成 3个不同的切面,如图8.1
横切面—— 径切面—— 弦切面——和树轴平行与年轮相切的切面。 在宏观下,树木可分为树皮、木质部和髓心 三个部分。而木材主要使用木质部。
《建筑材料》木材
2020/11/6
《建筑材料》木材[1]
本章内容
8.1 木材的分类及构造 8.2 木材的主要性质 8.3 木材的应用
《建筑材料》木材[1]
8.1 木材的分类及构造
木材是由树木加工而成的,树木分为针叶树 和阔叶树两大类,见表8.1。建筑中应用最多的是 针叶树。
木材的构造是决定木材性质的主要因素。一 般对木材的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
当以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为1时,木材理论 上各强度大小关系见表8.2。
《建筑材料》木材[1]
图8.6 木材的剪切
(a)顺纹剪切;(b)横纹剪切;(c)横纹切断
《建筑材料》木材[1]
表8.2 木材各种强度间的关系
抗压 顺纹 横纹
1 1/10~1/3
抗拉 顺纹 横纹
抗弯
抗剪
顺纹
横纹切 断
2~3 1/20~1/3 1.5~2.0 1/7~1/3 1/2~1
《建筑材料》木材[1]
2) 影响木材强度的因素 (1)含水率
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变化时,仅仅是 自由水的增减,对木材强度没有影响;当含水率 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变化时,随含水率的降低,细 胞壁趋于紧密,木材强度增加。如图8.7所示。
一般来讲,表观密度大、夏材含量多的木材,
《建筑材料》木材[1]
图8.5 木材含水率与胀缩变形的关系
《建筑材料》木材[1]
3) 木材的密度
不同树种的密度相差不大,平均约为 1.55g/cm3
4) 表观密度 木材表观密度的大小随木材的孔隙率、含水 量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因此确定木 材的表观密度时,应在含水率为标准含水率情况 下进行。
《建筑材料》木材[1]
2) 湿胀干缩
木材细胞壁内吸附水的变化而引起木材的变 形,即湿胀干缩。图8.5是木材含水率与胀缩变形 的关系。
由于木材构造的不均匀性,在不同的方向干 缩值不同。顺纹方向(纤维方向)干缩值最小,平 均为0.1%~0.35%;径向较大,平均为3%~6%; 弦向最大,平均为6%~12%。
《建筑材料》木材[1]
2 木材的力学性质
1) 木材的强度 按受力状态,木材的强度分为抗拉、抗压、
抗弯和抗剪四种强度。 木材的强度检验是采用无疵病的木材制成标
准试件,按《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建筑材料》木材[1]
木材受剪切作用时,由于作用力对于木材纤 维方向的不同,可分为顺纹剪切、横纹剪切和横 纹切断三种,如图8.6所示。
《建筑材料》木材[1]
图8.1 树干的3个切面
1—树皮;2—木质部;3—年轮;4—髓线;5—髓心
《建筑材料》木材[1]
1) 木质部的构造特征 (1)边材、心材
在木质部中,靠近髓心的部分颜色较深,称 为心材。心材含水量较少,不易翘曲变形,抗蚀 性较强;外面部分颜色较浅,称为边材。边材含 水量高,易干燥,也易被湿润,所以容易翘曲变 形,抗蚀性也不如心材
《建筑材料》木材[1]
(3) 木材的含水率是随着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而改变的。当木材长期处于一定温度和湿度下, 其含水率最后会达到与周围环境湿度相平衡,此 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它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 8.4所示。根据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求出
《建筑]
表8.1 树木的分类和特点
种类
特点
针叶树
树叶细长,成针状,多为常绿 树;纹理顺直,木质较软,强 度较高,表观密度小;耐腐蚀
性较强,胀缩变形小
阔叶树
树叶宽大,叶脉呈网状,大多 为落叶树;木质较硬,加工较 难;表观密度大,胀缩变形大
用途
是建筑工程中主要使用 的树种,多用作承重构
件、门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