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病理会诊技术的发展_郑智勇

合集下载

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增加,远程医疗技术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热议话题。

远程医疗技术是通过远程通信手段,将医疗知识和技术延伸到远离医疗机构的地区,让病人获得及时和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本文将探讨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其发展趋势。

一、远程医疗的应用领域1.远程诊断与监控远程诊断是远程医疗技术最为常见和核心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远程传输病人的医学影像资料,医生可以远程进行准确的诊断。

这种技术尤其在医生资源不足的农村地区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远程监控技术也允许医生远程查看病人的生理数据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到“提前预警”。

2.远程手术与手术指导远程手术是一种新兴的远程医疗技术应用。

通过专业网络,医生可以远程操作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对患者的手术。

这种技术可以使专家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让病人在不同地理位置上享受到同样高水平的手术服务。

同时,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手术指导,帮助医务人员在偏远地区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3.远程教育与知识分享远程医疗技术还可应用于医学教育和知识分享的领域。

通过远程视频会议或网络直播平台,医生可以远程传授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

同时,在医疗知识的传播上,远程医疗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在线医学数据库和远程交流平台,医生可以随时分享和获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促进全球范围内医疗水平的提升。

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远程医疗技术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通过对大规模医学数据的分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远程监控系统的自动报警和异常处理。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统计和分析大量的病例资料,寻找疾病的规律和病因,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物联网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

我国发展数字病理远程会诊的重要意义

我国发展数字病理远程会诊的重要意义

我国发展数字病理远程会诊的重要意义(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现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20%在农村;城市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

这种失衡不仅表现为城乡医疗资源占有的巨大差距,也表现在城市医疗资源的分布也不尽合理。

在城市的医疗资源配置中,只占医疗机构总量7.3%的医院,却占据80%的医疗总资产和60%的医疗人员。

而占机构总数67%的门诊部,其资产总额和人员只占0.6%和1.3%。

各个医疗机构在资产、医疗设备等方面也极不均衡。

占机构总量7.3%的城市医院,其拥有的房屋使用面积、万元以上的设备和床位数,占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2.5%、76.1%和71%。

而在机构总量中占67%的门诊,其拥有的房屋使用面积、万元以上的设备和床位数,只占到总量的0.9%、0.04%和0.19%。

而此可见我国医疗资源分配极为不均,且更多倾向于少数的大城市、大医院。

医疗资源分配极度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必然造成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基层人才流失率高”等一系列问题。

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看病难、看病贵”从看病难角度看,由于这些大医院数量有限,每天的门诊量也是有限的,排队等候是其明显的特征。

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承担了超过半数的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服务。

占医疗机构总量的7.3%医院,诊疗人次却占整个门诊数量的57.6%,住院总人数的66%。

医生的每天的人均诊疗人数和负责的病床数也较高。

各种级别的医院,医生人均每天负担的诊疗人数依次为:省以上7.65、市6.4、县5.1。

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而是由社区全科医生发现后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转诊去大医院。

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

英国超过90%以上居民由社区全科医生提供24小时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除急诊外,一般专科治疗均需通过全科医生转诊。

关于远程病理诊断的应用研究

关于远程病理诊断的应用研究

关于远程病理诊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通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近些年来医疗行业逐渐考虑将病理诊断、疾病治疗等与通信信息技术相结合,期望达到解决不断增长的患者就诊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诊断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病理诊断、疾病治疗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着重就当前将病理诊断与通信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远程病理诊断的相关内容进行汇总分析,详情见下文:关键词:远程;病理诊断;意义;发展前景远程病理诊断是近些年来不断发展和改进的一种病理诊断方式,与传统的病理诊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远程病理诊断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临床应用范围较小,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着重就远程病理诊断的意义、应用和前景进行详细讲述。

1.远程病理诊断的概念和意义1.1远程病理诊断的概念病程诊断是指以病理学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病患自身采取的病变组织或细胞为检查载体,进行基础的观察、检测,从而达到诊断病情的功能,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病理依据,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远程病理诊断则是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医疗技术等发展衍生出来的以基础病理诊断为基础的新型、先进的诊断技术,相较于常规的病理诊断更具方便快捷的优势。

1.2远程病理诊断的意义所有治疗方案、护理方案和用药等都是需要合理准确的病理依据的,而病理诊断就是提供病理依据的主要方式。

正确的病理诊断能够为临床提供最准确的病情判断依据,有利于后续疾病的观察、病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判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恢复方案的实施,是保障患者从诊断、治疗及病情恢复的关键,尤其是对于患有恶性肿瘤疾病或难以诊断的病种患者而言,采用病理诊断是最为安全有效且准确灵敏的病情判断方式。

病理诊断是临床所有诊断方法中准确率最高、灵敏性和特异性最强的方式,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相较于其他诊断方式,病理诊断往往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同时对于诊疗工作人员、检测设备准确性等有更高的要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或失误便会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而这对于多数的基层医院、卫生院难度较大。

病理学新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病理学新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病理学新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疾病诊断是医学领域里非常重要的一环,病理学是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学科,病理学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及科技的发展,病理学新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疾病的诊断手段,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科学、精准的方法。

一、数字病理学数字病理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病理学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组织切片进行数字扫描并建立数字数据库,帮助医生对疾病组织进行快速、高效的检测和识别。

数字病理学技术的使用,使得医生不再需要直接观察活检样本,可以远程查看数字图像资料,有效地提高了病理图像的存储、传输和管理能力,加快了医生远程协同会诊的速度。

数字病理学技术还可以将医疗信息化、数字化,提高了医学诊治效率和质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指利用荧光染色技术,将特定抗体标记的蛋白质在组织切片中进行检测和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和病原体,为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免疫组化技术适用于肝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检测,而且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准确性高等优点。

三、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技术,可以在人体内生成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3D图像,能够直接显示在组织、器官等微观层面上的病变部位,进而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

与传统的病理检测方法不同,核磁共振技术不需要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组织,避免了患者进一步的伤害和痛苦。

该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和毒物或代谢疾病的检测上表现出色。

四、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基于微排列芯片实现蛋白质检测,可以快速、精准地检测数量众多的蛋白质,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帮助。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便携式诊断卡和中等成都酶耦合免疫吸附试验,可以用于诊断早期乳腺癌和肺癌等多种疾病。

远程医学在病理会诊中的应用陈伟

远程医学在病理会诊中的应用陈伟

远程医学在病理会诊中的应用陈伟发布时间:2021-09-17T06:46:49.189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9期作者:陈伟[导读] 远程会诊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可以更好地利用高端医疗专家的时间,提高专家服务能力输出到基层的效率,引导基层医生解决患者的问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摘要:远程医疗实际上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技术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远程信息,让更多有能力的会诊专家协助基层科室完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

病理远程会诊最早于1980年代提出,提出后,在临床上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临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病理远程会诊技术逐渐成熟,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远程病理会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远程医学;病理会诊;应用1 前言远程会诊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可以更好地利用高端医疗专家的时间,提高专家服务能力输出到基层的效率,引导基层医生解决患者的问题。

对于基层医生来说,遇到疑难杂症时,与主要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可以提高筛查和辨别能力,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也可以提高护理水平。

通过远程会诊,最终提升他们的临床经验和服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发挥分级诊疗赋予他们的作用。

2 远程医学的概念远程医疗系统是通过通信网络技术实现远距离疾病诊疗及医疗服务,其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全球健康水平、疾病诊疗、医学教育、卫生实业的管理等事业。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新科学技术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医学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物理、新材料之间的应用快速融合,医学专家借助远程医学等技术手段实现远距离医疗服务,便于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基层群众不用长途奔波,在基层医院可以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还可以减少医疗费用,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3 远程医学在病理会诊中的应用3.1缩短病人就诊时间远程医疗会诊流程大体为首先由医院分级诊疗秘书专人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然后上传至远程会诊平台,再由市级医院分级诊疗秘书专人对患者病情分析汇总,确认患者目前所需就诊专业后通知所需专业专家进行定时会诊。

首创“智慧病理”优纳科技让病理诊断不再那么难

首创“智慧病理”优纳科技让病理诊断不再那么难

首创“智慧病理”优纳科技让病理诊断不再那么难作者:暂无来源:《华东科技》 2017年第11期今年的第16 个“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WECAN, I CAN”——战胜癌症我们可以,我可以。

癌症目前是人类死亡的第一要因,癌症死亡率超过总人口的1%,全球每天有2. 2 万人因癌症死亡。

而据《中国癌症统计》显示,我国2015 年有429 万名新增的癌症患者,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281 万名癌症死亡病例。

战胜癌症,是全球人类共同的呼声,从前期预防、诊断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我们都在努力。

长期以来,癌症药物制剂和治疗方式是否有新方向和新成果,成为大家的广泛关注点。

事实上,癌症诊断也不容忽视。

常规诊断需经门诊—检验—影像—病理,最后进入手术治疗。

据悉,常规检验的血、尿、便检查的准确率约为50%,CT、MR等影像学检查准确率约为75%,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9+%。

尽管现在各种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但是病理诊断仍然是肿瘤各种检查方法中最可靠的。

在国外,病理医生被称为“doctor’s doctor”,病理诊断被喻为“金标准”,也是疾病的最终诊断。

病理诊断是对手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诊断疾病。

通常手术中只有30 分钟的时间,便需要病理专家给出诊断结果。

从取样、制片、染色再到显微镜下的分析诊断,病理专家的工作日常便是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一天下来诊断数量有限。

而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和城市的病理专家数量有限,但全国癌症患者对病理专家的需求呈现出供需失衡的状态。

这对于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患者来说,只能不远万里奔赴北上广深等一线发达城市寻求诊断。

上海优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纳科技”)首创“智慧病理”,为病理学家、组织学家以及研究人员病理诊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打破了病理人传统的行业标准,突破时空限制, 让病理诊断不再难。

首创智慧病理打破行业标准突破时空限制“智慧病理”,是优纳科技运用先进的制片技术、视觉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从前端制片至肿瘤智能诊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病理学,包括组织学、细胞学实验室和医疗机构提供了制片自动化、诊断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资源网络服务。

远程会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远程会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06
结论和建议
对远程会诊行业的总结
远程会诊行业的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组 成部分。
远程会诊在解决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上发挥了重 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会诊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得到 了显著提升。
然而,远程会诊行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标 准不统一、数据安全问题等。
对远程会诊行业的建议
报告范围和限制
范围
本报告主要关注国内外远程会诊行业 的发展情况,包括技术、市场、政策 等方面。
限制
由于数据收集的难度和时间限制,部 分内容可能不够全面,未来将根据行 业发展持续更新和补充。
02
远程会诊行业现状
全球远程会诊市场规模
01
全球远程会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 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全球远程会诊市场预测
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和 数字化转型,远程会诊市场规模 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
稳定增长。
区域分布
北美和欧洲是全球远程会诊市场 的主要区域,但亚太地区的市场 潜力巨大,未来增长速度将更快

驱动因素
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医疗资源 分布不均以及患者对便捷医疗的 需求是推动全球远程会诊市场发
02
不同地区的市场规模存在差异,北美和欧洲市场较 为成熟,而亚太地区市场增长速度较快。
03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远程会诊市 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远程会诊的主要服务模式
基于视频的远程会诊
通过视频通话技术,实现医生 和患者之间的远程交流和诊断

基于音频的远程会诊
通过语音通话技术,提供医生 和患者之间的远程咨询和指导 服务。
政策环境对远程会诊行业发展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医疗病理学不例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一、自动化病理图像分析随着数字化病理学的发展,医生面临着处理大量病理图像的挑战。

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病理图像的自动化分析。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准确识别和定位病理标记物,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二、快速和准确的诊断传统的病理诊断依赖于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和算法模型,实现快速并且准确的诊断。

这大大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

三、病理图像分类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病理图像进行分类和分析,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通过训练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到不同疾病的特征和模式,从而实现对病理图像的自动分类和分析。

这不仅提高了病理学家的工作效率,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个性化治疗方案病理诊断不仅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还可以预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大量的病理数据和临床数据,为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五、自动化文献检索和知识分享病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繁多,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

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文献检索和知识分享系统,帮助医生快速获取相关研究文献和知识,提高医生的学习和研究效率。

六、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可以结合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病理诊断中的远程会诊和在线咨询。

通过病理图像的远程传输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分析,医生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病例的讨论和指导,提高病理诊断的水平和质量。

七、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挑战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也面临着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编者与读者#远程病理会诊技术的发展郑智勇1余轮2(1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3500252福州大学计算机图像图形研究所)=中图分类号>R365-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096(2000)03-0235-02远程病理学(Telepathology)是指在异地之间共同进行的病理学实践,包括病理会诊、病理学教育、学术交流等,这些活动主要通过远程多媒体通信技术得以实现112。

1设备和通讯线路远程病理会诊所需要的设备并不多,只要申请会诊方和接收方各有1台带有调制解调器的个人计算机,加上通信线路连接就可以进行。

申请会诊方所需要的计算机要求较高,需要配有显微镜、彩色摄像头(CCD)、图像采集卡等设备。

目前国内医院病理科配备的病理图像分析仪就可以用于远程病理会诊。

通信线路的连接种类有普通电话线、DDN专线、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卫星通讯等,其中ISDN是最佳的选择。

2会诊方式2.1点对点的通讯方式这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122,特点是会诊双方同时在计算机旁发送或接收病理图像及文字资料,要求会诊双方事先联系好会诊时间和地点。

如果申请会诊方配备有远程遥控的病理切片移动设备,会诊医师还可以通过远程遥控显微镜下病理切片的移动,选择典型的病理图像进行诊断132。

2.2互联网通讯方式互联网是由全世界几十万台型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称为主机或网站),通过光纤线路互相连接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系统。

申请会诊方通过通讯线路(如IS-DN)将个人计算机内的病理图像和文字资料发送到互联网中一台指定的网站中;然后,会诊专家通过个人计算机从该网站接收会诊资料,诊断后将会诊报告发回网站;申请会诊方从该网站中接收会诊报告。

与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相比,其优点是会诊双方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先后上网存取资料,不必受到严格的会诊时间限制。

会诊的图像、文字都可以长期保存在网站中,供其他访问者检索、学习和讨论,起到病理学再教育作用。

通信费用便宜,只需付市内电话费和上网费。

互联网的文件传输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新闻组(Usenet)、远程登录(telnet)和Web等。

远程病理会诊多采用电子邮件和Web方式进行。

电子邮件是将附有病理图像的会诊资料直接发到会诊专家的电子信箱,会诊专家将会诊报告发到申请方的电子信箱,以此方式互相联系142。

正规的互联网远程病理会诊方式是在Web上进行152。

3在Web上进行远程病理会诊3.1Web的概念Web或WWW(World Wide Wed)是互联网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

Web采用目前流行的客户机/网络服务器模式,网络服务器上存放着按HIML标准编写的各种信息资源;用户上网后运行网络浏览器,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浏览各个网络服务器中的信息资源。

方法:首先启动浏览器,通过拨号上网,然后键入您欲访问网站的域名,即可进入该网站。

每个网站都有其特定的服务内容,如果要进行远程病理会诊,就必须进入专门为其服务的网站。

/中国远程病理中心0就是国内专用于远程病理会诊服务的网站,域名是http:/。

3.2/中国远程病理中心0有病例会诊、专题进修、病理新产品、医学大家谈等30多个栏目,主要栏目中都设有讨论会,注册者在此自由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年轻的病理医师可以在参与专业讨论中获得教益。

3.2.1病理会诊申请会诊者可以向该网站上传多达12幅病理图像和大量文字资料,并可自由选定会诊专家。

会诊专家定时上网查看自己名下的会诊申请单,会诊后将报告发到本网站;申请会诊者再到网站中取回会诊报告书。

3.2.3专题进修病理专家可以在此发表文章和图像,该栏目可以用于新业务教学和病理学习班等。

4问题和展望4.1通讯网络中存在的风险远程病理会诊资料通过通讯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某种因素造成文件的丢失或改动,例如黑客闯入网站修改文件、计算机病毒造成系统瘫痪和文件丢失、线路传输发生故障造成传输中断,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网站设计者、管理者和远程病理会诊参与者都必须给予充分注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如定期备份各种文件,以备日后复查。

4.2屏幕图像的清晰度122病理图像的传输方式有两种:动态传输,动态和静态传输。

动态图像分辨率较差,达不到诊断要求,但可以浏览切片全貌,采用480线以上CCD摄取的静态图像,分辨率可满足绝大多数诊断要求,但对一些细微病变,如膜性肾病Ò期的钉突,仍显示不清楚,今后采用高清晰数码相机可能会解决此问题1624.3病理图像的传输速度病理图像如不压缩,传输时间长。

最好将图像文件转换成JPEG格式,压缩后再传输,可大大缩短传输时间。

我们建议将病理图像压缩至25%,既可满足以较快速度传输,又可保证图像清晰度。

4.4诊断的准确率17,82据报道,远程病理诊断对包括冷冻切片、疑难和罕见病的病理切片和细胞学涂片均有相当高的诊断准确率(88%~99%)。

造成诊断误差的因素有下列2种。

#235#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年9月第7卷第3期4.4.1申请会诊病理医师的水平在没有遥控的远程病理会诊中,会诊专家只能根据申请会诊方提供的有限病理图像和资料进行诊断192。

因此,申请会诊病理医师的专业水平对会诊质量有重要影响。

如果选送病理图像不当或不全面,就会造成会诊专家判断错误。

4.4.2会诊专家的屏幕病理图像诊断水平病理图像屏幕诊断对绝大多数病理医师都是新事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心理调整适应1102。

这就要求会诊专家要经常上网观看其它会诊病例,不断提高自己屏幕病理图像诊断水平。

此外,病变组织异质性较大,或需要寻找细小证据才能诊断的病例(如霍奇金病),都可能造成诊断困难。

鉴于上述因素,在开展远程病理会诊时既要积极,又要谨慎,防止可能出现的误差。

在目前病理医师尚未熟练掌握远程病理会诊技术的阶段,我们建议将该项工作作为专业咨询项目来应用,会诊结果供送检病理医生做最后病理诊断时参考。

(陈乐真、丁华野、周晓军等教授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李川军.远程病理能为我们所用.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52施华强,李维华,周付根,等.病理图像远程传输和会诊的探讨.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1999,164:59-633Dunn BE,Al magro UA,Choi H,et al.Dynamic-robotic telepathology: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feasibili ty study.Hum Pathol,1997,28:8-12 4Della Mea V,Beltrami CA.Telepathology ap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mu-l timedia electronic mail.M ed Inform(Lond),1998,23:237-445Aller RD.The pathologi st.s works tati on.Clin Lab M ed,1997,17:2016王军,徐新智.通用数码图像分析系统.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9,234:65-707O.Brien M J,Takahashi M,Brugal G,et al.Digi tal imagery/telecytology.Acta Cytol,1998,42:148-648Gal vez J,Howell L,Costa MJ,et al.Diagnostic concordance of telecytology and conventional cytology for evaluating breas t aspirates.Acta Cytol, 1998,42:663-79Della Mea V,Cataldi P,Boi S,et al.Image selecti on in static telepatholo-gy through the Internet.J Telemed Telecare,1998,4Suppl:20-210Mairinger T,Netzer TT,Schoner W,et al.Pathologis ts.attitudes to im-ple menting telepathol ogy.J Telemed Telecare,1998,4:41-6(收稿1999-11-09修回2000-05-22)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1例李津辉1周成军1田新霞2廖松林2(1山东省烟台市牟平人民医院病理科2641002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 =中图分类号>R73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096(2000)03-0236-01患者男性,70岁,未婚。

右侧睾丸肿大3年半。

查体:右侧阴囊肿大,V=10cm@8cm@6cm,表面光滑囊性感,透光试验(-)。

手术所见:右睾丸肿大,表面静脉丛状曲张,与皮肤及左侧睾丸无粘连,右侧精索增粗。

病理检查巨检:右侧精索增粗,直径达1.2cm,切开,睾丸增大V=8.5cm@6cm@5cm,实性,灰白间灰黄色,质脆,肿瘤包膜不完整。

精索增粗与附睾粘连。

镜检:肿瘤境界不清楚,肿瘤细胞弥漫呈大小不一团或巢状分布,间质少并富于血窦,呈肝癌样结构(图1)。

瘤细胞不规则类圆形,大小较一致,大部分细胞胞浆宽,胞浆红染(图2),富于细颗粒。

另有小部分肿瘤细胞浆呈现透明空泡状。

瘤细胞核较小,少数核较大,有一定异型性。

大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3个/10HPF(图3)。

核染色质深,有1~2个嗜碱性小核仁。

肿瘤细胞间血窦扩张充血,边缘鞘膜中可见明显肿瘤细胞浸润,还可见多灶出血坏死(图7)。

精索中还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图8),并有纤维组织玻璃样变。

网织纤维染色呈间叶性肿瘤特点(图9)。

PAS(-)。

讨论本例组织学改变与肝癌相似,初诊时考虑肝癌,但PAS染色阴性,免疫组化AFP阴性,而肝癌时,这二项都应不同程度地呈现阳性反应;另外本例也无肝胆管分化及胆栓形成,网织纤维染色等也不支持肝癌。

而且病史较长,尚无转移更不符合肝癌特点。

睾丸的性索间质瘤为间质支持细胞瘤(sertol-i leydig cell tumor),较少发生单一间质细胞(leydi g cell)瘤,恶性者更少见。

间质细胞瘤大多为良性,恶性者约为10%。

间质细胞增生性病变,可分为结节状增生、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结节状增生病变特点是常见隐睾或其它原因引起的曲精细管萎缩睾丸、多发、小结节(<0.5cm)以及无包膜等。

良恶性鉴别有特点如下:(1)肿瘤较大,>5cm恶性可能性大,本例最大直径9cm;(2)被膜、血管或邻近组织有浸润,本例有精索浸润;(3)有淋巴结及血行转移;(4)细胞有异型性,本例肿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有大核细胞,但异型性不显著,故为低度恶性;(5)有出血和坏死者应为恶性,本例肿瘤有明显出血坏死;(6)核分裂象较多,分裂象>3个/ 10HPF属恶性,本例核分裂象3个/10HPF,故应为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