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件细菌的致病性.ppt

合集下载

细菌—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细菌—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一)侵 袭 力
包括
黏附结构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
侵袭性物质
1. 菌体表面结构——菌毛 菌毛黏附可抵抗体液的冲刷作用
2. 侵袭性物质
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 透明质酸 链激酶 A群链球菌 链道酶 胶原酶:产气荚膜梭菌
(二)毒 素
外毒素 内毒素
1. 外毒素
定义:是由G+菌分泌及部分G-菌合成后释放 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DIC等
7/18/2023
第二部分
细菌的侵入数量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成 反比。
第三部分
细菌的侵入途径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
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途径和部位。细菌可通过:
➢ 呼吸道 结核杆菌 流脑奈瑟菌 白喉杆菌 ➢ 消化道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 皮肤粘膜接触 葡萄球菌 链球菌 ➢ 创伤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 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结核杆菌
性质:为蛋白质,毒性强,具有组织选择性, 不耐热,抗原性强,可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 。
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2. 内毒素
定义: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菌体裂解后 释放出来。内毒素也存在于螺旋体、衣原体和 立克次体中。
性质:脂多糖(LPS),耐热;毒性较弱,无 组织选择性;抗原性弱,不能脱毒为类毒素。 LPS毒性成分为脂质A。
微生物与免 疫学
细菌的致病性
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途径
01

02

03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途径
第一部分
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宿主细胞 衣 原 体 大量繁殖 抑制 细胞代谢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
第2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 一、沙眼衣原体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 眼 —— 眼、眼 —— 手 —— 眼、性 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所致疾病
• 沙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 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 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 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 体积微小,一般为0.2~0.3µm。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 等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 淡紫色。。 • 繁殖方式多样,以二分裂 繁殖为主。
• 培养
•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及 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3~10天 (甚至2~3周)后才形成荷包蛋样微小菌 落。菌落中央厚而隆起,周边薄而扁平。 用低倍镜观察清楚。适宜温度为35℃。 •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 人虱 人虱 人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 幼虫
成虫
稚虫
第二代幼虫 人(恙虫病)
稚虫
成虫

第14章 放线菌
第1节 放线菌属
主要致病菌——衣氏放线菌(A. israelii)
一、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 粒呈菊花状

细菌课件ppt

细菌课件ppt

细菌的形态与分类
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分类
根据形态、染色、生化活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系统
革兰氏染色法、伯杰氏系统等。
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核物质等。
功能
自养、异养、光合作用、 寄生等。
适应性
细菌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 。
02
细菌的繁殖与生长
细菌的繁殖方式
提高公众认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 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
的认识和重视。
05
细菌在生物环境中的作用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
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广 泛分布于土壤、水域、空气等自然环 境中。
细菌在土壤中促进植物生长,参与氮 循环等过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 义。
细菌在自然界中起到分解有机物、转 化能量等重要作用,维持生态平衡。
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03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因子
毒素
抗吞噬作用
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可引起 机体中毒、组织损伤和各种疾病症状 。
某些细菌能逃脱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在细胞外继续生长繁殖并对机体造 成危害。
侵袭力
细菌的侵袭力指其黏附、穿越和侵入 宿主细胞的能力,是细菌致病性的重 要因素。
细菌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细菌在人体内的生态平衡
人体内存在大量细菌,其中有益 菌群和有害菌群共同维持人体健
康。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细菌 群落,对消化、免疫、代谢等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 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
肠道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细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病原微生物感染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感染ppt课件
(2) 淋巴结 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
二、免疫细胞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前身 (造血、淋巴、单 核、粒细胞等)。
免疫活性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随之分化增殖和
产生Ab或淋巴因子的一类细胞群
1、T细胞
起源—— 骨髓多能干细胞。
定居:淋巴结的 副皮质区 或脾脏的 白髓
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绵羊红细胞、有丝分裂原受体、表面抗原受体等
原理
LAL中的B因子 内毒素、Ca2+
(鲎变形细胞溶解物)
活化的B因子
凝固酶
凝固酶原
凝固原(可凝性蛋白)
凝固蛋白(凝固素) 凝胶
方法:试管法、微量载片法、产色底物法 优点:快速、简便(家兔试验 2~3天 1hr即可)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
产生菌
革 兰 氏 阳 性 菌 为 主 革 兰 氏 阴 性 菌
一、特异性免疫
——个体在与Ag物质接触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免疫力
(一) 特异性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抗体存在于血清中得名主要作用: 对抗细胞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
2、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T细胞受到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 敏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4)免疫黏附作用
5)过敏毒素作用 ——C3a、C5a:碱性粒细胞or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增加血管通透性
三、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干扰素诱变剂作用下由活细胞产生的 一种具有多种功 能的免疫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和 免疫调节的作用。

微生物学第九章感染与免疫(共71张PPT)

微生物学第九章感染与免疫(共71张PPT)
相应抗原作用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是抗体的免疫作用。
二、免疫学(Immunology)
• 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 索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 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可用以发展有效的免疫 学措施,实现动物和人类的防病、治病。
• 实际上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扩展到化 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诸多学科 和领域。
可从一个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另一宿主个体 的疾病。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
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
毒力(virulence) :某种微生物对一定宿主,在一定 条件下引起疾病的能力,亦称为致病性 (pathogenicity) 。强弱取决于侵袭力和毒素。
•根据刺激机体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细胞辅助 又可分为:
–胸腺依赖性抗原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绝大多数天然抗原属于前一种。
(四)、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都是很好的抗原,由 它们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微生物抗体,一般都 有保护机体不再受该微生物侵害的能力。
微生物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及与蛋白质结合的 各种多糖和脂类,都可能是抗原,并可产生各种 相应的抗体。
• 现代免疫的概念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和更为复杂的内涵。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适当应答,使之清除,执行免 疫防卫功能。另一方面,免疫细胞的不适当应答,或应答过高, 会致过敏性疾病;或应答过低,易致严重感染,对自身组织发生 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均会对生物机体有害。
② 复合半抗原:复合半抗原的分子量较大,有多 个抗原决定簇.一般的半抗原都属于此类,能 与相应的抗体发生沉淀反应。二硝基氯苯、多 糖类、脂质、脂多糖等都属于这类抗原 。

医学微生实验 本科实验三细菌致病性及病原性球菌-PPT文档

医学微生实验  本科实验三细菌致病性及病原性球菌-PPT文档
上次实验结果观察
平板划线分离及菌落观察
菌落形态观察: 菌落的色泽、大小; 表面光滑或粗糙、边缘整齐否; 隆起度、透明度等 不同形态菌落代表不同的细菌
斜面移种法及色素观察
观察细菌在斜面上所形成的菌苔。 绿脓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整个培养基变绿。 金葡菌产生脂溶性色素,培养基不变色。
存在部位
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释出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散出
化学成分
脂多糖
蛋白质
稳定性
好、160℃ 2-4h 破坏
差、60-80℃ 30min 破坏
毒性作用
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等
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抗原性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链球菌 G+链状 甲链 不完全溶血 条件致病菌 乙链 完全溶血 致病菌 丙链 不溶血 不致病
肺炎球菌 G+成双 不完全溶血 胆汁溶菌试验 胞外 、荚膜
镜下 培养 毒力及鉴别实验
脑膜炎 G-成双 巧克力平板 球菌 胞内 CO2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H2S产生试验 (史氏痢菌、乙型副伤寒)
硫酸亚铁半固体
乙型副伤寒
黑色沉淀物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葡萄糖发酵试验 乙型副伤寒(产酸产气) 培养基红→黄色,有气泡 史氏痢菌(产酸不产气) 培养基红→黄色,无气泡
细菌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吲哚试验 (史氏痢菌、乙型副伤寒)
内毒素检测方法——鲎试验
试剂:鲎试剂 内毒素、生理盐水 试验结果观察: 鲎试验(+):出现凝固
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实验试剂:破伤风杆菌培养物 破伤风抗毒素 实验动物:小白鼠 试验结果观察: 细菌培养物→小鼠强直性痉挛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细菌与病毒ppt课件

细菌与病毒ppt课件
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将 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中,利用宿 主细胞的合成机制复制自己的基因和 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
04 细菌与病毒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因子
包括毒素、侵袭性酶、表 面抗原等,这些物质能够 破坏人体细胞和组织,引 发感染。
细菌的感染方式
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 消化道摄入等方式进入人 体,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细菌与病毒ppt课件
目录
• 细菌与病毒概述 • 细菌与病毒的形态结构 • 细菌与病毒的生命周期 • 细菌与病毒的致病性 • 细菌与病毒的防治
01 细菌与病毒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细菌和病毒都是微小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 有核膜和细胞器膜,而病毒则没有细胞结构,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辅助治疗,缓 解症状,提高康复效果。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遵医嘱治疗,同时保 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其他疗法
如温泉、按摩等,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生 活质量。
控制与消灭方法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洗澡,不与他人共用 毛巾等个人物品,避免接触眼、口、 鼻等易感染部位。
饮食卫生
注意食品卫生,不食用过期、变质的 食品,尽量少吃生冷食物,饮用安全 的水源。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 生活环境,避免在拥挤、不通风的场 所长时间停留。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 身免疫力,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