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之化脓性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学》致病球菌(化脓性细菌)

《病原微生物学》致病球菌(化脓性细菌)

UP
2、毒素性疾病
(1)食物中毒 (2)毒性休克综合 征毒素 (3)烫伤样皮肤综
合征
UP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鉴定 3.药物敏感性实验 4.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
(四)防治原则
2.注意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
3.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可选用:红霉素、新型青霉素、庆大霉素、
1.合理使用抗生素,耐青霉素G者高达90%以上。
万古霉素或先锋霉素Ⅵ治疗 。
链球菌
二、链球菌
分布: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动
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 。 链球菌属是链球菌科中最大的属,该 属现有90个种(亚种),与人类健康密切 的近10个种。
最常见的为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荚膜 2、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 中耳炎、乳突炎、 副鼻窦炎、脑膜炎
溶血素
神经氨酸酶
(三)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诊断:
标本采集:痰液、脓汁、血液、脑脊液
检测方法: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血平板+鉴定试验
2、防治:
疫苗:多价荚膜多糖疫苗
抗菌素:青霉素(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头
孢菌素类等。
2.存放地点: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
3.食物种类:含蛋白质丰富,水分多的食物
特性:小分子蛋白质,耐热,耐蛋白酶。
中毒机制 :
1.作用于胃肠粘膜,引起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等炎症改变及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出现腹泻
2.刺激迷走神经的内脏分支而引起反射性呕吐。
UP
2、所致疾病
1、化脓性疾病
(1)局部感染:疖、痈、毛囊炎、伤口化脓等。 (2)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

第八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PPT课件

体积微小: 以微米(μm)或纳米(nm)来衡量
结构简单
➢由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 非细胞生命物质所构成
繁殖迅速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
培养4-5天所形成的大肠 杆菌的重量将和地球相仿
容易变异
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直接紧 密接触,易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发生突变——获得 很强的外环境适应力
起源早:地球诞生于46 亿年前, 微生物35亿年前 即已形成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 地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与人类关系密切
自然界中N、C、S等 元素循环
有少数微生 物能引起人 类和动、植 物的病害
工业,微生物应用于 食品、皮革、纺织、 石油、化工、冶金等
污水处理,利用微生物 降解有机磷、氰化物等
分布广泛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胃道等都有许多微生物 85公里的高空、11公里深的海底、2000米深的地
层有微生物 近100℃的温泉、零下250℃的环境有微生物 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同学们要牢固地树立无菌的观念
砧板上的微生物
皮肤、毛发上分布的细菌
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一)
种类繁多
第八章 医学微生物学 概述
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及种类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迅速、容易 变异、与人类关系密切、肉眼直接看不到,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微小 结构简单 繁殖迅速 容易变异 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适应力强 作用重要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医学微生物学】化脓性细菌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化脓性细菌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化脓性细菌总结自己总结的期末复习资料,会一直坚持做化脓性球菌葡萄球菌属形态染色A 群链球菌【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G(+), 呈矛尖状,多成对排列。

无鞭毛、无芽胞。

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

1.营养要求高。

兼性厌氧。

2.在血平板上形成α 溶血环;厌氧条件,形成β 溶血环。

3.孵育超过48h,菌落中央下陷呈脐状。

①荚膜(抗吞噬,是主要侵袭力) ②肺炎链球菌溶素(溶解细胞) ③脂磷壁酸(引起炎症反应) ④神经氨酸酶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其次是支气管炎脑膜炎奈瑟菌【奈瑟菌属肾形或豆形,双球菌;两菌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G(-) 新分离的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1.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高。

2. 在巧克力色培养基中形成似露滴状、凸起、圆形、无色的光滑型菌落。

3.可产生自溶酶。

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 、菌毛(介导黏附) 、内毒素LOS (为主要致病物质,引起血管坏死性出血) 、IgA1 蛋白酶(破坏sIgA1) 。

所致疾病此菌为流脑的病原菌,人类是其惟一易感宿主。

飞沫传染。

一般表现为 3 种临床类型:普通型、暴发型(儿童罹患为主) 和慢性败血症型(多见于成人) 以体液免疫为主常因交叉抗原而获得一定的免疫性1、2、3、4.快速诊断法―SPA 协同凝集试验、ELASA 淋病奈瑟菌【奈瑟菌属G(-)双球菌,常成双排列有荚膜,致病菌株有菌毛球形或椭球形。

1μm。

典型排列为葡萄串状。

球形或椭圆形。

链状排列。

无G(+) 芽胞,无鞭毛。

可在培养早期在青霉素作用下可变为L 型。

形成荚膜。

有菌毛样结构,含无鞭毛、无芽胞,体外培养一般不形成荚膜。

型特异性的M 蛋白。

G(+) 1.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 2. 兼性厌氧或需氧;最适温度37 ℃;最适pH7.4。

3.液体培养基(肉汤) 混浊生长 4.血琼脂平板:全透明溶血环(β 溶血环) 致病物质:①酶:凝固酶、耐热核酸酶、纤维蛋白溶酶等。

医学微生物学化脓性球菌

医学微生物学化脓性球菌
化脓性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机制主要包括产生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 外排泵机制等。
抗菌药物研究
针对化脓性球菌的抗菌药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抗生素的发现和已有抗生素的 改良,以克服细菌耐药性问题。
新型疫苗与免疫治疗研究
新型疫苗
针对化脓性球菌感染的新型疫苗研究,旨在通过激发机体免疫反应,预防和治疗 感染。
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 的建议来确定,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防止耐药性的 产生。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抗菌药物 来治疗化脓性球菌感染。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应 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05
化脓性球菌研究进展
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研究
耐药性机制
治疗。
综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 休息,遵医嘱治疗,同 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和饮食习惯。
防止传播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 防止感染传播给其他人
或动物。
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
1 2 3
根据病菌类型选择抗菌药物
不同类型的化脓性球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敏感程 度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的病菌类型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化脓性球菌的 清除能力。
感染机制与防治策略研究
感染机制
深入了解化脓性球菌的感染机制,有助于为防治策略提供理 论依据,降低感染风险。
防治策略
针对化脓性球菌的防治策略研究,包括预防措施、早期诊断 和有效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与疾病类型

疖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 ,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可形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护理查房PPT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护理查房PPT

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疾病知识宣教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指导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康复锻炼指导
早期康复锻炼的 重要性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 慰,缓解紧张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 治疗,增强信心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性休克预防与处理
● 预防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机会;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 ● 处理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给予升压药、血管活性药物等纠正休克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染性
病史及诊断过程
家族史: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既往史: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诊断过程:咽拭子培养阳性,血培 养阳性,诊断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临床表现及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 可伴有寒战、头 痛等症状
感染部位症状: 如皮肤感染可出 现红肿、疼痛、 脓疱等;呼吸道 感染可出现咳嗽、 咳痰、气促等症 状
并发症:如感染 性休克、多器官 功能衰竭等
实验室检查:白 细胞计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比例 增加,血培养阳 性等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监测频率:至少每4小时监测 一次
监测内容: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
异常情况处理:发现异常及时 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方式:采用表格或图表形 式记录监测结果
伤口情况评估
伤口情况评估:评估伤口的位置、大小、深度、颜色、气味等 疼痛评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 营养状况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情况 心理状况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12
凝固酶(coagulase)
❖ 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 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 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 分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类 ❖ 致病机理: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13
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第十章 化脓性细菌 (pyogenic bacterium)
1
➢ 化脓性球菌(病原性球菌)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 化脓性杆菌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变形杆菌
2
第一节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10
一、生物学性状
6.抵抗力:在无芽胞菌中最强
耐干燥
耐热性

耐盐性
对碱性染料 敏感

如:龙胆紫溶液 对某些青霉素有效,
但易产生耐药性
11
http://www.120sy sdy y .com/jrsy / http://www.120sy sdy y .com/jrsy /by / http://www.120sy sdy y .com/jrsy /wh/ http://www.120sy sdy y .com/jrsy /y f/ http://www.120sy sdy y .com/jrsy /zd/ http://www.120sy sdy y .com/jrsy /zl/ http://www.120sy sdy y .com/jrsy /zz/ http://www.120sy sdy y .com/kfal/ http://www.120sy sdy y .com/ky dt/ http://www.120sy sdy y .com/ly lx/ http://www.120sy sdy y .com/qt/ http://www.120sy sdy y .com/qt/azb/ http://www.120sy sdy y .com/qt/fl/ http://www.120sy sdy y .com/qt/lb/ http://www.120sy sdy y .com/qt/md/ http://www.120sy sdy y .com/qt/rtr/ http://www.120sy sdy y .com/qt/rxg/ http://www.120sy sdy y .com/rdxw http://www.120sy sdy y .com/szqpz/ http://www.120sy sdy y .com/szqpz/by / http://www.120sy sdy y .com/szqpz/wh/ http://www.120sy sdy y .com/szqpz/y f/ http://www.120sy sdy y .com/szqpz/zd/ http://www.120sy sdy y .com/szqpz/zl/ http://www.120sy sdy y .com/szqpz/zz/ http://www.120sy sdy y .com/y y dt/ http://www.120sy sdy y .com/zjfc/ http://www.120sy sdy y .com/zljs/
7
8
9
5、分类:
性状 菌落色素 凝固酶 葡萄糖 甘露醇 溶血素 耐热核酸酶 A蛋白 磷壁酸类型 噬菌体分型 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
+ + + + + + 核糖醇型 多数能 强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 -
+ - - - - 甘油型 不能 弱
腐生葡萄球菌 白色或柠檬色
- - - - - - 两者兼有 不能 无
❖ 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 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 堆积、排列成葡萄串状 ❖ 分布广泛,大多不致病
3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球形、葡萄串状(见图1、2)
2. 培养特性 ①易培养(营养要求不高)
http://www.sy ljy y .net/wy bb/ http://www.sy ljy y .net/zz/ http://www.sy ljy y .net/wy bb/by / http://www.sy ljy y .net/wh/ http://www.sy ljy y .net/zl/ http://www.sy ljy y .net/wy bblx/ http://www.sy ljy y .net/wsx/ http://www.sy ljy y .net/hhx/ http://www.sy ljy y .net/zsx/ http://www.sy ljy y .net/txx/ http://www.sy ljy y .net/wy y y bl/
②普通琼脂平板
菌落
(脂溶性色素)
③血平板(致病菌株) 菌落 (β溶血环)
4
金 葡 菌
5
一、生物学性状
3.生化反应 触酶(+),致病菌株分解甘露醇
4.抗原结构
①葡萄球菌A蛋白( staphylococcus protein SPA)
②多糖抗原(磷壁酸) ③荚膜
6
http://www.sdwtrl.c om /wtrl/ /zy / /y c/ /y l/ http://www.sdwtrl.c om /shqh/ /gwy /
❖ 损伤细胞膜的毒素,主要是溶素 ❖ 溶素,对多种哺乳动物RBC有溶血作用。
对白细胞、血小板、肝细胞、成纤维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均有损伤作用 ❖ 溶素是一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 甲醛液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
14
15
杀白细胞素 (panton-valentine,pv)
❖ 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抵抗宿主 吞噬细胞,增强病菌侵袭力方面有意义
http://www.sdwtrl.c om /wtrl/ /zy / /y c/ /y l/ http://www.sdwtrl.c om /shqh/ /gw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