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苗圃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苗圃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苗圃地下害虫概述•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苗圃地下害虫防治的注意事项•苗圃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建议目录01苗圃地下害虫概述是指一类主要在土壤中活动并取食危害植物地下根、茎、块茎等部位的害虫。
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危害植物的根、茎、块茎等部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严重时导致植物死亡。
地下害虫的危害地下害虫的定义常见的金针虫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等,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根和地下块茎。
地下害虫的种类金针虫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主要危害大豆、花生等作物的根部,严重时导致作物死亡。
蛴螬蝼蛄是常见的一种地下害虫,主要危害各种作物的根和地下块茎,对蔬菜和花卉等也有危害。
蝼蛄地下害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咬食植物的根、茎、块茎等部位,导致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受阻,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地下害虫的危害还可能引起植物病害的发生,如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时可能传播病菌,从而引发植物病害。
地下害虫的危害02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合理轮作采用不同作物之间的轮作,可以改变土壤环境和食物链,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精耕细作通过精耕细作,如深翻土地、适时灌溉、清除杂草等措施,减少地下害虫的生存空间和繁殖条件。
增施有机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不利于地下害虫的生存。
农业防治利用地下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频振灯等灯光设备进行诱杀。
物理防治灯光诱杀对于活动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地下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减少其种群数量。
人工捕捉通过调控土壤温湿度,如使用地膜覆盖、滴灌等技术,改变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其繁殖能力。
土壤温湿度调控土壤消毒在苗圃整地时,可以施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如辛硫磷、毒死蜱等,以杀死地下害虫的卵、幼虫等。
种衣剂拌种针对一些种子期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可以在种子播种前采用种衣剂拌种的方法,提高种子的抗虫能力。
春季,地下害虫防治技术要点

春季,地下害虫防治技术要点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蟋蟀等。
他们生活在土中,危害多种植物,在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是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1、生活隐蔽:除成虫期营裸露生活外,幼虫期大部分生活在土壤中,特别是蛴螬,害虫危害初期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明显被害征兆,则已失去防治有利时机。
2、危害严重:危害植物根系,导致植物死亡,一旦受侵害后,植株很难恢复生机。
3、难防治:普通喷雾,难以接触到虫体,浇灌防治,药液要接触到虫体才有效。
地下害虫有两个重要的防治时期即幼虫危害期(以三龄虫以前最好)和成虫期(产卵前期)。
下面将我们常见的这几种地下害虫进行了总结,以便于朋友们更好的掌握地下害虫的防治时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类幼虫的统称。
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
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
13-18℃时活动最盛,土壤潮湿活动加强,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
危害花卉幼苗的根茎部(受害部位伤口比较整齐),使植株枯萎死亡。
蛴螬适生于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对于未腐熟的粪肥具有趋性,白天藏于土中,晚上8~9点进行取食,春秋两季在表土活动最强。
蛴螬对草坪的危害:2.蝼蛄主要以成虫、若虫危害植物幼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
蝼蛄多发生在轻盐碱地、粘砂壤、湿润、松软而多腐殖的荒地及河渠附近。
3月下旬开始活动,4~6月上旬,9~11月上旬(即气温13~20°C)是危害盛期。
3.金针虫金针虫即叩头虫的统称,常在草坪中咬食草坪的嫩茎、嫩根和种子。
一年中以春、秋两个季节危害最为严重。
金针虫对植物造成的危害:4、蟋蟀属于夜盗地面危害型害虫。
危害植物幼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
主要以春秋两季危害最为严重。
5、地老虎与蟋蟀一样地老虎也属于夜盗危害型害虫,喜欢较湿润的粘质土壤。
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
危害植物幼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
地老虎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地下害虫不仅在若虫期会给园林植物造成很大伤害,在成虫期若防治不够及时,也会给园林朋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草坪地下害虫防治

草坪地下害虫防治草坪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植物,它可以用于装饰家庭、公共场所、企业场所等各种用途,但是在草坪的养护过程中,却经常会受到害虫的侵扰,影响草坪的正常生长、美观以及使用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对草坪地下害虫进行防治。
本文将从草坪地下害虫的种类、草坪地下害虫防治的方法、以及草坪地下害虫防治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草坪地下害虫的种类及对草坪造成的危害草坪地下害虫主要是指那些生活在草坪土壤中、以制造肉食或寄生为生的昆虫。
其中包括:black>1. 白蚁:白蚁是草坪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下害虫,它们常常在草坪的土壤中筑巢,吞食根部,损害草坪生长,导致草坪枯黄、死亡。
2. 蚜虫:蚜虫对草坪的危害比较大,它们主要以草坪上的汁液为食物,吸干汁液后草坪就会开始变黄变瘦,并且表面会产生粘液。
3. 螞蚱:螞蚱是草坪中一种吸食草坪汁液的昆虫,它们主要危害草坪的地下部分。
虫害严重时,草坪上的汁液就会被吸干,导致草坪的生长受到抑制。
二、草坪地下害虫防治的方法1. 预防措施草坪地下害虫的防治首先要注重预防,养成从草坪的基础管理方面做起的好习惯。
如保持良好的排水、通风环境,避免草坪水分过多或缺水,避免草坪面积过大或过密,不要用农药滥用,保护草坪上的天敌等。
2.化学治疗化学防治是草坪地下害虫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市面上,专门针对草坪地下害虫而开发的草坪地下害虫杀虫剂和草坪地下害虫的对策工具等等,有多种类型可以选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草坪地下害虫杀虫剂时,一定要注意药剂的剂量,以免对草坪造成过度损害而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3. 生物学控制如发现草坪地下害虫侵害时,可以考虑使用生物控制方法。
这是主要针对昆虫来进行的,它是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
例如:使用某些昆虫的后代将寄生在害虫体内,阻碍害虫生长和繁殖,最终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三、草坪地下害虫防治的注意事项1.草坪地下害虫防治时要选择优质药剂,防止药剂产生不良影响,例如草坪叶片变黄、凋萎等情况;2.长草坪防除草坪地下害虫比较困难,如发现起初阶段虫害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3.防治草坪地下害虫,要对治虫区域周围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徹底消灭与治疗过程中的外来害虫。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_1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茎及其他部位的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
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
其中对园林植物危害性较大的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都以幼虫危害。
由于它们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若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一、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1、蝼蛄:俗称“土狗子”,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开掘隧道,咬食幼苗根和茎,使幼苗干枯死亡。
食性杂,能危害多种园林植物。
蝼蛄分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台湾蝼蛄、普通蝼蛄等几种,是危害草坪等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也是对高尔夫球场果岭草坪危害最大又最难防治的地下害虫。
它具有一对非常有力呈锯齿状的开掘足,在地下来回切割草和根茎并往前爬行,拱出条条隧道,所过之处,根茎全被切断,轻则降低草坪质量,重则造成大片草坪死亡。
华北蝼蛄是华北地区草坪和苗圃内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其成虫体长42厘米左右,茶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有尾须两根,前胸中央有一个心脏形暗红色斑点,以成虫和幼虫咬食幼苗的根和嫩茎,并在床面上钻隧道,造成缺苗现象。
蝼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深度为地下水位以上和冻土层以下。
3月下旬至4月上旬,蝼蛄逐渐苏醒,随着地温升高,蝼蛄开始活动,当平均气温达到11.5℃左右时,开始出现蝼蛄拱出的虚土隧道。
日平均气温达18℃左右时,危害猖獗。
在酷暑时,蝼蛄潜入土中越夏,只是在新播种地稍有危害。
8月底至10月初,又是一个危害高峰,10月中旬后,陆续入土越冬。
蝼蛄昼伏夜出,以夜间9-11点活动最旺盛,多在表土层或地下活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最频繁。
刚孵出的幼虫喜群集、怕风、怕光、怕水。
非洲蝼蛄孵化后群集时间为3-6天,华北蝼蛄群集时间稍长,而台湾蝼蛄群集时间最长,达5-11天,以后分散潜入地中危害。
草坪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草坪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草坪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绿化植物,不仅可以供人们休息、娱乐,还可以装饰城市的环境。
但是,在草坪生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地下害虫的侵害,如草地螨、白蚁、蛴螬等。
这些害虫会破坏草坪的美观,甚至会使草坪死亡。
因此,及时对草坪地下害虫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一、识别害虫在对草坪地下害虫进行防治之前,首先要对害虫进行识别。
不同的害虫对草坪的破坏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些常见的草坪地下害虫,例如草地螨、白蚁、蛴螬等,需要进行认真观察、分类和鉴定。
可以拍照或取样,通过专业的虫害识别机构或者企业来对害虫进行鉴定,以便于更好地针对性防治。
二、常规预防措施通过科学的养护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草坪地下害虫的发生。
以下是几个常规预防措施:1、保持草坪良好的生长及养分平衡。
应根据草坪需要进行发育调控和有效的养分输送,从而保证草坪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2、根据草坪需要进行适宜的灌溉管理。
在草坪一些易发生害虫的地段,如密草带,需增加灌溉量,提高草坪的土壤水分,减少害虫活动和繁殖的机会。
3、经常清理垃圾和落叶。
清理草坪的垃圾和落叶,减少害虫及病毒的滋生,使土壤健康、透气、排水良好。
三、化学防治目前,草坪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进行控制。
但化学农药有短期效果好、易使用等优点,同时也具备缺乏抑制性、使用剂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选择草坪化学农药,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和防止二次污染。
四、微生物防治微生物的防治方式是近年来十分重要的一种防治方式。
此方法可通过人工扩张寄生性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加快微生物的工作速度、加强微生物的耐药性以及抑制害虫的繁殖能力等,从而达到防止和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繁殖的效果。
五、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自然、环保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和应用。
生物防治能达到效果明显,使用后基本不会对草坪产生影响,且没有二次污染的问题。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并没灰斑侵犯草坪、引起枯死,使整个草坪更添亮色和光泽。
园林植物常见地下害虫及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地下害虫及防治!地下害虫是园林绿地害虫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类害虫通常在土中栖息,危害时间长,且发生初期难以观察,给草坪及苗木带来严重的损失,其常见种类及防治措施如下!【1】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1、地下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隐蔽性强、为害重的特点。
2、发生种类因地而异,一般以旱作地区普遍发生,植物等受害后轻者萎蔫,生长迟缓,重者干枯而死。
3、其为害多集中在春、秋两季,主要以咀嚼式口器为害种子、幼苗、根部、根际处、幼苗叶片等,对播种、扦插、分株等繁殖的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成株危害性大。
【2】园林中常见的地下害虫:1、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有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较为广泛,危害多种草坪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茎以及幼苗,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植株枯萎死亡,喜欢生活在土壤疏松、含沙量高的地下,通常在春季和夏末秋初两季发生危害,尤其阴雨连绵的天气,危害猖獗。
2、蝼蛄:蝼蛄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草种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和根。
为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小苗枯萎死亡。
三年1代,以成虫或较大的若虫在土穴内越冬,第二年4、5月开始活动危害。
3、金针虫: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以植物种子、根系、茎基部为食,危害特点是将幼根、茎咬成小孔,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危害,造成死苗、缺苗。
4、地老虎:地老虎种类很多,均以幼虫为害,成虫蜕变成蛾。
幼虫食性很杂,可危害多种草类及林木苗圃等植物,属于典型的昼伏夜出型地下害虫,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严重缺苗。
5、蚯蚓:近几年来,草坪中蚯蚓泛滥也让许多养护朋友头疼,这种有益生物一旦数量超过一定限度便会损伤草根,阴雨天它翻出来的土壤覆盖草坪会造成腐烂,另外,蚯蚓也吃土壤中的养分,在干旱季节,蚯蚓会引起草坪的局部枯萎,甚至退化,因而破坏草坪整体景观。
6、白蚁:白蚁常以植物性纤维素及其制品为主食,通常对经济作物甘蔗危害严重,除此以外,还往往危害树木,破坏房屋建筑、江河堤坝。
苗圃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苗圃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近年来,我处苗圃地下害虫为害日趋加重,严重地影响播种出苗率和移植成活率,甚至定植的灌木、宿根花卉等苗木也因地下害虫的为害而成片死亡。
为此,防治苗圃蛴螬等地下定虫是春季育好树苗的重要技术环节,必须认真做好。
一、苗圃害虫的种类及生活史为害苗圃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龟子类、蝼姑类、地老虎类、蒙古象类等。
特别是金龟子的幼虫蛴螬为害相当猖獗。
东北大黑鳃金龟子,是金龟子种类的优势种。
它在沈阳苗圃两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2~3龄幼虫在土中30~70厘米深处越冬。
4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7~8月间幼虫潜入30厘米左右深土中化蛹,蛹期15天,成虫羽化后在原处越冬。
越冬成虫在4月中下旬出土活动,5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活动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成虫白天在土中潜伏,黄昏活动,l龄幼虫期平均29天,2龄期30天,一般8月末至9月下旬进入3龄,然后越冬。
成虫产卵期19~22天,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
二、防治措施1、加强虫情监测和施药效果观测。
由苗圃专职植保人员进行虫情监测,掌握虫情发生发展动态,以便根据不同地块虫情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效果观察。
建立植保工作档案,并观察研究害虫的生活史。
2、播种区的防治措施。
①结合起苗翻地人工捡出蛴螬,4月初蛴螬多上移至地表5~15厘米活动,可随着挖苗捡出蛴螬,起苗后进行全面翻地,再次捡出蛴螬。
②在播种和移栽作床时,沟施3%呋喃丹颗粒剂毒土,适当加大用药量,每亩用呋喃丹颗粒剂25公斤加细土250公斤,开10~20厘米深的沟施药,然后再进行播种移植。
③在苗木生长期或出苗后(5月下旬至7月下旬)发现为害时,在距苗5厘米处扎10厘米深的孔,之后喷洒50%甲胺磷乳油300倍液,待药液浸入后将孔封闭踩实。
每半月1次。
④成虫活动盛期(6~7月下旬),在苗床周围每隔10米插涂有40%氧化乐果200倍液的杨树新鲜树枝诱杀成虫。
3、杨柳扦插苗地块的防治措施与播种区相同。
苗圃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地下害虫的种类
常见的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 这些害虫的种类不同,其危害习性、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地下害虫的危害
地下害虫对植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业生产带 来极大的危害。
化学防治
研究新型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优化施药技 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 响。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植物保护学
结合植物保护学的研究成果,针对苗圃中不同种类地下害虫的防治 开展深入研究。
生态学
借鉴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地下害虫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探 索优化生态系统的途径。
土壤学
化学防治
土壤消毒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甲基硫 菌灵、多菌灵等药剂。
种苗处理
对种苗进行药剂处理,如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 药剂拌种或浸种,以杀死种苗上的地下害虫。
地面喷药
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时,进行地面喷药,如使用 氟虫腈、溴氰菊酯等药剂。
04 不同类型地下害 虫的防治措施
金针虫的防治措施
与土壤学专家合作,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等因素对地下 害虫发生的影响,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是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地 下害虫的生存和繁殖。
03 地下害虫的综合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01
02
03
精耕细作
通过精耕细作,改善土壤 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 减轻地下害虫的危害。
合理轮作
有计划地轮作不同种类的 作物,减少地下害虫的食 物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近期也是地下害虫危害的季节,特别在草坪上,造成局部枯黄干枯,苗木特别是小苗突然干枯死亡。
我们总结了一下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希望能给园林养护工作者一定的借鉴。
地下害虫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的地下和地上部分,主要包括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等。
一、蝼蛄类: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地狗、拉拉蛄等。
常见的有两种: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
食性杂,主要以成虫、若虫食害植物幼苗的根部和靠近地面的幼茎。
同时成虫、若虫在表土层活动,钻蛀坑道,造成幼苗根土分离,干枯死亡,清晨在苗圃床面上可见大量不规则隧道,虚土隆起。
发生规律:华北蝼蛄3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
翌年,越冬成虫3~4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产卵结束。
卵多产于轻盐碱地,黏土、壤土、重盐碱地较少。
若虫达13龄。
东方蝼蛄在南方1年完成1代,在北方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6龄若虫越冬,来年3月下旬开始上升至表土活动。
4、5月为活动盛期,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
产卵前先在腐殖质较多或为腐
熟的厩肥土下筑卵室产卵其中。
10月下旬以后开始越冬。
昼伏夜出,具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
蝼蛄类的防治措施:(1)灯光诱杀成虫,晚上7~10时点灯。
(2)毒饵诱杀。
用八方地猛1千克拌入50千克煮至半熟或炒香的饵料(麦麸、米糠等)中作毒饵,傍晚均匀撒于地里。
(3)也可使用三彪灌根,攻牛整体喷雾的方法来防治。
二、蛴螬类: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通称,常见的有小青花金龟子、白星金龟子、苹毛金龟子、黑绒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
蛴螬在土中咬断幼苗的根茎,常造成幼苗枯死,缺苗断垄,且伤口容易遭受病菌侵入。
成虫主要为害各种作物和果树、林木以及花卉新梢嫩叶、花穗和幼果,造成孔洞、缺刻或落花落果
1、小青花金龟子:1年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
翌年4、5月成虫开始出土活动,成虫白天活动取食,日落后土中潜伏,主要取食花蕊和花瓣,尤其在晴天无风和气温较高的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取食、飞翔最烈。
如遇风雨天气,则栖息在花中,不大活动。
产卵于腐殖质多的土壤或枯落层下,6、7月见幼虫,8月后成虫绝迹。
2、白星金龟子:又名白星花潜。
主要寄主植物有雪松、腊肠树、蜀葵、小叶女贞、月季、梅花、榆、海棠、木槿、杨、槐、构树、鸡冠花、美人蕉、樱花、椿树等。
1年1代,以幼虫在土中潜伏越冬。
成虫白天活动,雨后多成群为害,稍
受惊扰即迅速起飞,对糖醋液有趋性。
3、苹毛金龟子:1年1代,多以成虫在土中越冬。
越冬后于4月上、中旬出土为害花蕾,5月之后成虫逐渐少见。
成虫喜食花、嫩叶、未成熟的种实。
成虫白天活动,中午前后取食最盛。
早晚、夜间及降温刮大风时均不活动。
成虫有假死性,无趋光性。
4、黑绒金龟子:1年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出土活动,4月末~6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7月很少见到成虫。
成虫大量出土前多有降雨。
成虫日落后从土中爬出活动,飞翔力强,傍晚取食,一般晚上9~10时又飞回土中潜伏。
成虫有较强趋光性和假死性,嗜食杨、柳、榆的芽、叶。
5、铜绿金龟子:1年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
翌年5月开始化蛹,6~7月出现成虫,7月中旬后逐渐减少,8月下旬终止。
成虫多在傍晚
6、7时飞出,交尾产卵,8时以后为害,凌晨3、4时重新回到土中潜伏。
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假死性。
蛴螬类的防治措施:(1)圃地及时清除杂草,秋末大水冬灌,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对虫口多的圃地,造林前先整地。
(2)人工捕杀。
利用成虫假死性盛发期捕幼虫,幼虫在表土活动时,适时翻土。
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
(3)(4)药剂防治。
成虫盛发期喷施三彪2000倍液、瑞功1000
倍液;对于幼虫,可用八方地猛颗粒剂处理土壤,每亩2~
2.5千克药剂掺细土25~50千克,均匀撒于地面。
三、地老虎类:地老虎类害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
幼虫咬断根颈部,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
主要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发生规律:(1)小地老虎长江以北1年3~4代,长江以南4~5代,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在北纬33度左右以北地区,尚未查到越冬虫源。
一年中以第一代幼虫在春季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
成虫夜间活动,卵散产或成堆产在5厘米以下矮小杂草上。
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对糖、醋、蜜、酒等香、甜物质特别嗜好,因此可以用糖醋酒诱杀。
幼虫共6龄。
3龄后幼虫有假死性和自相残杀性,受惊卷缩成环形。
(2)大地老虎大地老虎在每年发生1代,以3~6龄幼虫在土表或草丛潜伏越冬,越冬幼虫在4月份开始活动为害,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土壤3~5厘米深处筑土室越夏,越夏幼虫对高温有较高的抵抗力,越夏幼虫至8月下旬化蛹,9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卵散产于土表或生长幼嫩的杂草茎叶上,卵期11~24天,幼虫期300多天。
成虫有趋光性。
(3)黄地老虎越冬虫态因地而异,我国西部地区多以老熟幼虫越冬,东部地区则无严格的越冬虫态。
翌年3月上旬间气温回升,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在土中做土
室化蛹。
幼虫共6龄,3龄以后为害最重。
成虫昼伏夜出,具有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
地老虎类的防治措施:(1)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进行诱杀。
糖醋液配制比例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加适量敌百虫。
(2)喷洒农药。
幼虫为害期,在幼苗及周围地面上,喷洒三彪2000倍液或胜爽1000倍液。
四、金针虫:属于鞘翅目叩头甲科,是叩头甲幼虫的通称,为害植物的根、茎部,主要有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两种。
1、细胸金针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每逢单年以成虫为主越冬,双年以幼虫越冬为主。
越冬成虫3月上旬出蛰,4月中、下旬盛发,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
8月份为成虫羽化盛期,并在伏土中越冬。
成虫日伏夜出,夜间出土爬行、飞翔、取食、交配,对萎蔫的杂草有极强的趋性,可进行草堆诱杀。
2、沟金针虫:3年左右完成1代,第1年、第2年以幼虫越冬,第3年以成虫越冬。
老熟幼虫从8月上旬~9月上旬先后化蛹,成虫于9月上中旬羽化。
越冬成虫在2月下旬出土活动,3月中旬~4月中旬为盛期。
成虫白天躲藏在土表、杂草或土块下,傍晚爬出土面活动和交配。
金针虫类的防治措施:(1)用萎蔫的杂草和黑光灯诱杀成虫。
(2)药剂防治。
用胜爽1000倍液、地安1000倍液或三彪2000倍液根部浇灌。
五、蟋蟀类:属于直翅目,蟋蟀科,俗称蛐蛐,咀嚼式口器。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翌年春末天气转暖时化为若虫,夏末时化为成虫,成虫白天隐藏在石块下或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和交配。
蟋蟀类的防治措施(1)蟋蟀白天多隐伏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地皮裂缝或自然洞穴中,夜间出来觅食和交配,利用此习性在傍晚喷药,可用三彪1500倍液或八方锐马1000倍液,喷洒于植株根部,杀灭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