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合集下载

手性在放射性药物中的作用

手性在放射性药物中的作用

第29卷 第7期 核 技 术 V ol. 29, No.7 2006年7月 NUCLEAR TECHNIQUES July 2006——————————————第一作者:沈玉梅,女,1999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2004年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博士后回国,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收稿日期:2006-04-19,修回日期:2006-05-29手性在放射性药物中的作用沈玉梅(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 201800)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手性、靶向性的基本概念以及手性与靶向性的关系。

在放射性药物研发中如果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分子中含有不对称因素,必须将两个对映异构体分开,否则它的靶向性不会好。

手性是研究受体放射性药物构效关系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手性,靶向性,放射性药物 中图分类号 R817.41 手性的意义手性是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如果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重合,该物体就称为手性物体。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可能的形态被称为对映体,彼此是互为对映的。

当不存在外部手性影响时,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即它们具有相同的熔点、溶解度、IR 、NMR 等。

但对映体确有一种性质是不同的,那就是它们旋转平面偏振光的方向,该现象称为光学活性[1]。

2 手性在药物研发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手性的,构成生命体系的生物大分子的大多数重要的构件仅以一种对映体形态存在。

生物活性的手性化合物,例如药物,与它的手性部位以手性的方式相互作用。

因此药物的两个对映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作用并导致不同的效果就不足为奇了。

生物体的酶和细胞表面受体是手性的,外消旋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在体内以不同的途径被吸收、活化或降解。

这两种对映体可能有相同的药理活性;或者一种可能是活性的,另一种可能是无活性的甚至是有毒的;或者二者可能有不同程度或不同种类的活性。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部分导师的信息(未完待续)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部分导师的信息(未完待续)

邮箱:粒子导师,核分析与交叉推免(包括马余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马余刚/Home/TeacherList1/1005?institute=80014 田文栋招生方向
重离子核反应
核反应堆研究
核技术
杜涵文樊春海
方海平
李玉兰刘波
刘卫
漆玉金
孙艳红
王劼王莉王丽华王敏王纳秀王文锋王晓王勇魏永波吴国忠吴衍青夏汇浩夏晓彬肖体乔谢红兰
谢雷东
徐洪杰
徐望
许皆平
许瑞年
许浔江
薛松
闫隆
余笑寒
张岚
张文志
张益
赵红卫
赵明华
赵振堂
郑丽芳
钟晨
周巧根
周伟
周伟民
周兴泰
朱志远
朱智勇
博士导师:。

第一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讨论

第一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讨论

第一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报告安排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办核学会协办2006年9月24——27日。

摘要清单邀请报告(35分钟)1.柴之芳-核技术和环境科学2.朱志远-荷能粒子驱动的碳纳米结构构建3.王国宝—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仪器仪表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与发展4.朱升云—核电四极共振在物检测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5.王曦-6.肖国青—近物所核技术应用研究7.汪勇先-放射性药物的机遇与挑战大会报告(30分钟)1.姚淑德—核分析技术在新型光电材料的纳米微结构研究中的新应用2.王波-正电子湮没技术在高分子软物质中的应用研究3.王宝义—慢正电子束流研究平台4.赵葵—高辐射致生物损伤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研究5.侯明—的诞生及其世界影响6.吴国忠—应用物理所辐射改性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化介绍7.陈波-中子衍射残余应力分析技术及应用8.贺朝会-单粒子效应辐射模拟实验研究进展分会报告核分析技术1.冯松林-浙江龙泉窑的X射线荧光分析研究()2.朱继浩-无损定量微分析标准样品的初步制备研究()3.吴奕初-具有高慢化效率和正电子寿命测量功能的新型正电子束研究进展(20分钟)4.历淑贞-穆斯堡尔研究坡缕石中铁的占位(10分钟)5.谢国喜-毛家湾出土古瓷的核分析研究()6.汪燕青—陕西铜川耀州青釉瓷的核分析研究(15分钟)7.陈楠—广省下庄铀矿围岩蚀变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8.冯向前-建窑古瓷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20分钟)9.黄彦君-伪双元合金0。

820.182温度诱导自旋重取向的穆斯堡尔研究(15分钟)10.仇士华-高精度碳十四液闪方法在考古中的应用(20分钟)11.刘江峰—扫描透射离子显微成像研究(15分钟)12.郭之虞-氘氘加速器中子源快中子照相初步实验()13.裴宇阳-9()加速器中子源热中子照相的研究(15分钟)14.陈志权—离子注入中N与缺陷相互作用的慢正电子束研究()辐射效应研究1.刘昌龙—40 离子注入单晶引起的损伤效应研究(20分钟)2.刘昌龙—离子辐照对单晶中注入空腔生长的影响研究()3.金运范—快重离子辐照下C60薄膜的结构稳定性研究()4.王荣—C离子辐射对空间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研究(20分钟)5.路秀琴-重离子单粒子效应灵敏体积及电荷收集研究(20分钟)6.蒋中英—聚苯乙烯基嵌段共聚物-辐照效应的红外光谱和机理分析()7.周丽宏—退火对离子辐照引起4损伤恢复的影响(10分钟)8.张竹林—低能重离子轰击产生的各向异性溅射(15分钟)9.曹博—低能铜团簇束在(111)上成膜铜在硅中的扩散(15分钟)10.杨义涛—低速高电荷态重离子在单晶中引起的辐照损伤研究(15分钟)11.方美华-空间高能粒子的蒙特卡罗模拟()12.侯明-宇航微电子器件的单粒子效应研究及意义()13.侯明-电子能损引起的原子位移()14.孙友梅-快重离子在聚合物潜径迹中引起的损伤效应研究()15.宋玉峰—高能铁离子辐照单晶氧化铝产生的色心研究()16.施立群- (20分钟)材料辐射改性与能源1.马淑新—辐照改性聚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微结构的分析()2.蒋中英—辐照效应对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微结构影响的正电子湮灭寿命谱研究(20分钟)3.薛峰—灌封胶耐γ射线辐射性能的研究()4.段立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电子束辐照效应及表面改性研究(15分钟)5.钱卫平-用低能电子加速器辐照实现天然橡胶液辐射硫化的工艺研究(20分钟)6.刘崎-氮—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凝胶的辐射合成与性能表征()7.张聪—耐辐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的研制()8.杨小敏-水凝胶伤口敷料的辐射制备及性能表征()9.陈西良-体系流变学性质及其辐照响应()10.刘纯宝-用高能重离子辐照制备研究()11.马艺准—电子辐照共混水凝胶的成胶研究(15分钟)12.王志光-高能重离子辐照制备碳氮化合物材料研究(20分钟)13.刘昌龙—基于位错工程的硅基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14.陈炜-裂变同位素靶管在300#反应堆的辐照实验(15分钟)15.夏修龙-D2低温精馏分离动态模拟(15分钟)16.谭大刚-从等离子体聚变到碳基核聚变:一个获取核能的新判据(20分钟)17.汪晓丽-碳-质子聚变反应截面的理论计算()18.高志民—中低能非全碳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研究()19.黄群英—低活化马氏体钢()研发()20.黄群英-聚变材料数据库平台()核技术与环境1.袁观俊-核技术在三废(废气、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20分钟)2.张鸿-用中子活化研究苹果中有机卤素污染物分布特征(15分钟)3.张元勋-核分析技术用于市大气污染特征研究(15分钟)4.李晓林—大气气溶胶中痕量贵金属元素的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20分钟)核仪器与方法1.雷家荣—叠层式探测器响应函数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20分钟)2.温中伟-用235U核裂变法测量水泥反射体中252中子源反照中子(15分钟)3.谢超美—中子衍射谱仪的垂直聚焦中子单色器的调试方法(20分钟)4.徐爱国-脉冲中子煤炭工业在线分析中中子场的研究(20分钟)5.贾文宝—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示范工程基于核探测技术的煤炭成份在线检测装置高技术化工作进展()6.刘圣康—射线测油垢方法的进展()7.魏迎光一一种高灵敏度环境中子剂量当量仪的能量响应计算与实验验证(15分钟)8.周刚-基于神经网络的核动力蒸汽发生器水位软测量方法研究(15分钟)9.林菊芳—小立体角定量装置的建立及应用(15分钟)10.袁永刚—物理测试探头刻度辐射场光子注量测量(15分钟)11.王红艳-快速测量的车载式()大晶体组多道谱仪系统的研制(20分钟)12.朱传新-液闪探测器信号计数损失问题分析()13.霍合勇—中子照相Σ定量测量方法(15分钟)14.宋保德-基于数据采集卡的连铸结晶器γ射线液位仪测试系统的开发(15分钟)15.谢利平—便携式离子注入型半导体核辐射仪的研制(20分钟)16.陆炜忠-国产正比计数管在科研和同位素仪表中的应用()17.吴洋-模拟中子相衬成像()18.魏彪-一种中子数字成像技术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20分钟)19.庹先国—高探测效率氚测量仪()20.穆克亮-基于型半导体探测器的多通道剂量计(15分钟)21.许淑艳-核技术应用研究中的蒙特卡罗计算问题(15分钟)22.黄群英-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计算程序系统()23.黄群英-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自动建模系统()24.黄群英—精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核技术与生物医药1.周宏余-中低能离子在生物等效材料中的吸收计量研究(20分钟)2.杨明建—各种自由基清除剂在γ射线辐照损伤中的作用()3.沈玉梅—β—榄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5分钟)4.郭金学—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其对四膜虫的毒性作用()5.张文仲—组织等效介质中质子产生的次级电子沿其径迹径向空间分布的研究(15分钟)6.范我-三种用于肿瘤的分子显像剂()7.马玉波—微波和32P敷贴治疗跖疣疗效观察(15分钟)8.苏自奋—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种对及2有双重亲和力的多肽用于检测恶性肿瘤的研究(20分钟)9.严惟力—[1—13C]苯丙氨酸呼气试验与四氯化碳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改变的的相关性研究(15分钟)10.冉铁成—12560吡咯烷苯氮芥的制备和生物分布()日程安排。

《核技术》投稿要求第一期

《核技术》投稿要求第一期



( 月刊
术 ( He J i s h u )
1 9 7 8年创刊 )
2 0 0 9年 1 2月 1 0I QUE S
( Mo n t h l y S t a r t e d i n 1 9 7 8 )
Vo 1 . 32 No. 1 2 De c e mb e r 1 0, 20 0 9
《核 技 术 》 投 稿 要 求
《 核技术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 物理研究所和 中国核学会主办 , 上海市核学会协办 。本刊创 刊于 1 9 7 8 年,
旨在展示 最新 的核科学技术发展动 向,及时反映我 国核科学技 术的现状 和学术水平 ,并介绍 国内外最新核科技成 果。本刊的主要学术方 向为 :同步辐射技术及应用 ,低能加速器技术及应用 ,射线技术及应用 ,放射化学 、放射 性药物和核 医学 ,核 电子学与仪器 ,核科学与交叉学科研究 ,以及核能研究。“ 核 能” 为本刊的新增学术方 向。我 国正面临核能大发展 的前景 ,我 国的核能研究也呈快速上升趋势 ,本 刊应成为我 国核能研究界 的学术交流平 台。
第3 2卷 第 1 2期
I S S N 0 2 5 3— 3 2 1 9

f I 』 』 f ! l f l f l 』 f f I 1 I f 2 』 f > 中 国 标 国 准 刊 内 号 外 : 公 坚 C N 兰 开 : 3 1 发 — 1 3 行 4 2 丝 / T L 国 外 内 邮 发 行 发 定 代 价 号 : : 1 5 4 M . 0 - 0 2 1 4 6 元 3 0
4 .请将稿件的电子文档发送至 L H B@s i n a p . a c . c n ,同时 ,将其纸质文本 邮寄 至“ 上海市 8 0 0 — 2 0 4邮政信箱 联合编

我所历年获奖项目-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我所历年获奖项目-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我所历年获奖项目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计划处一、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上海市科学大会上, 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奖状):1. 溶剂吸收法净化氪--85气体(中间试验)2. YSJ--76液体闪烁计数器3. 从堆照二氧化钍中提取铀--233及其工艺流程试验4.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制备5. 多通道穆斯鲍尔谱仪6. 200千伏中子发生器7. 七二八工程零功率实验装置及其实验8. 辐射化学法改善木材尺寸稳定性研究9. 4096道脉冲幅度分析器10. 探矿用半导体水中氡气测量仪11. 地下油管同位素检漏12. 七二八核电站燃料元件组件试验件13. 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14. 加速器制备放射性同位素15. 高分辨率α谱仪16. 镓--67衰变的γ分支比及其放射性比度测定17. 聚四氟乙烯γ辐照效应及其应用18. (n,γ)反应方面的理论研究19. 半导体探测器--面垒探测器及同轴锗锂探测器20. 稳压变压器二、我所协作完成, 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上海市科学大会上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奖状):1. 含氟材料及应用2. 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应用3. 反应堆安全保护装置研制4. X射线(光)分析测钙仪5. 同位素碘--131示踪探测家白蚁6. SR型辐照聚乙烯绝缘射频电缆三、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奖的成果(奖状):完成的成果:1. 200千伏中子发生器2.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制备3. 七二八工程零功率实验装置及其实验合作完成的成果:1. 含氟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应用2. 离子注入技术3. 标记固醇类激素的合成4. 《核素图》5. FD--3002测氡仪6. 核数据编评和理论研究7. 天然铀石墨水堆压力管低压密封材料的研究8. HYS--73微弱β、α测量仪四、一九七八年中国科学院授予《重大科技成果奖状》的成果:1. 含氟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其应用2. 离子注入器五、一九八0年获中国科学院一九七八---七九年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1. 高比度氚标记前腺素F2 α等重要生化试剂研制(曹蓉珍张年宝庄道玲林奋智沈德福张雨龙)2. 在氘16MeV回旋加速器上用陶瓷真空电容降频获得3.5MeV质子束(常宏钧益关琪裘惠泉等)3. 全自动质子激发X射线分析系统(李民乾盛康龙金柏康等)4. 240eV Si(Li)探测器及X射线能谱仪(王国干薛缪栋等)六、一九八0年初获上海市一九七八---七九年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 辐射接枝与交联方法制备特种选择性透过膜2. 核物理四效应的应用3. 回旋加速器制备枸椽酸67 Ga注射液4. 填充床电渗析处理低放废水5. 正比计数管式X射线荧光分析测定水泥生产中的钙铁成份6. 低水平α测量仪7. 放射性废物实验焚烧炉(我所为研究单位之一)七、一九八0年初获国防科委科研成果奖(一九七八年---七九年):1. 七二八工程元件定位格架攻关(三等)2. 七二八燃料组件水力振动试验(三等)3. 控制棒驱动线冷态对中试验(四等)4. 核电站安全保护装置试验样机(四等)5. 核测量电子仪器一套(四等)6. 堆芯长钒自给能探测系统试验样件(协作)(四等)7. 235 U等核裂变平均瞬发中子数υp 理论计算评价(四等)八、一九八二年七月获上海市一九八0---八一年重大科技成果奖:1.十八种新的氚标记化合物研制(二等奖、奖状)(赵夏令郭子丽唐国忠曹蓉珍张年宝庄道玲等)2. 辐射接枝制备聚乙烯、聚丙烯毡--丙烯酸电池隔膜研究及其扩大生产(三等奖、奖状)3. 带电粒子活化分析研究及其应用(三等奖、奖状)4. 碘化汞晶体(上海科大,我所协作)(三等奖)5. YSJ--SH79低本底全自动液体闪烁计数器(三等奖)(与华东师大共同完成)九、一九八二年十月获中国科学院一九八0年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奖状):1. [碳--11]缬氨酸、亮氨酸的快速合成及小鼠脏器内分布研究(陈声洋叶义芳孙棋薰等)2. YSJ--SH79低本底全自动液体闪烁计数器(潘浩昌魏世俊等)十、一九八0年获一九七九年度江苏省和无锡市奖状:1. 中子辐射屏蔽材料(一九八0年江苏省奖状)2. 含硼聚乙烯中子辐射屏蔽材料(二等奖、奖状, 八0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十一、一九八一年二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奖状:1. N--PEB15型中子辐射屏蔽材料(四等奖)十二、一九八三年十月获中国科学院一九八一年重大科技成果奖:1. 半胱氨酸、胱氨酸对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和胸腺嘧啶辐射保护效应机理的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一等奖、奖状) (林念芸李学鹏屠铁城等)2. 放射性核素碘--123的制备及其制剂碘化钠[123 I]的研制和药理研究(二等,奖状) (李永键孙祺薰沈德群樊发生王永川)3. 恒压变压器研制与系列化(二等, 奖状)4. Si(Li)X射线能谱仪(二等, 奖状)5. 回旋加速器上氚年代测定(二等, 奖状) (周善铸潘浩昌林俊英吴解征)十三、一九八四年四月获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一九八三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奖状):1. 用内充气正比计数器装置绝对标定氚水和氚气的比活性(一等)2. L--B低本底αβ测量装置(三等) (协作: 市计量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3. 新型半导体清洗剂811和812的研制及清洗半导体表面杂质的研究和应用(三等)研究单位: 1.本所2.复旦大学3.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三厂4.上无七厂协作单位: 1.上无十四厂2.新港半导体器件厂十四、一九八四年八月获中国科学院1982年重大科技成果奖:1. 偏简单溶液理论(一等奖) (王之昌)2. 用内充气正比计数器装置绝对标定氚水和氚气的放射性比活度(二等奖)3. Φ200mm陶瓷--钛加速管工艺段(二等奖) (李民熙王红兵等)4. L、B低本底α、β测量装置(二等奖) (王章智等)十五、一九八五年九月获中国科学院1983年重大科技成果奖:1. FMJ--81型放射免疫γ计数器(二等奖)(严昌运赵勇张仁伯等)2. 100KW高频平衡转换器(二等奖) (高文照等)十六、一九八二年十一月获广东省科委一九八二年科技成果奖:1. 模拟气功治疗仪(医名SM--01型生命信息治疗仪)十七、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获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优秀新产品奖:1. 恒压变压器系列(三等奖)2. NF2 均相阳离子交换膜(三等奖)十八、一九八三年获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奖(金龙奖):1. 标记化合物制备2. 电池隔膜十九、一九八五年获首次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 1·2米固定能量回旋加速器改造为30MeV(P)等时性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工程(二等奖) (常宏钧陈茂柏刘玉堂姚崇觉等)2. 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示踪剂----氚标记化合物及其应用(二等奖) (赵夏令唐国忠郭子丽曹蓉珍庄道玲)3. 恒压变压器系列及其应用(二等奖) (伍春熙)4. 用内充气正比计数器装置绝对标定氚水和氚气的放射性比活度(三等奖) (翁守清孔祥海谢炳华)二十、一九八六年二月获一九八五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 七二八工程核燃料组件定位格架(78型)机械加工工艺(三等奖)二十一、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五日获国家计委. 国家经委. 国家科委. 财政部纪念证-----全国完成"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辐射食品卫生学安全评价研究二十二、一九八六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DNA辐射保护与敏化‘三转移机理’的新进展(林念芸张加山刘仁忠李学鹏等)2. 苹果辐射保藏技术(徐志成刘仁忠赵德耀等)3. 辐射接枝聚乙烯碱性电池隔膜推广应用三等奖: 1. 共振群理论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少体核反应等中的应用2. 秦山核电站反应堆整体模型水力试验(洪忠之等)3. YSJ系列液体闪烁计数器推广4. 液体闪烁核活度计量仪5. 人发中微量元素分析方法比对6. 蔬菜类食品的辐射保鲜技术二十三、一九八七年三月获一九八六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 无载体203 Pb制备及其在分析化学和医药中的应用(三等奖)一九八七年度获奖项目一九八八年度获奖项目一九八九年度获奖项目一九九0年度获奖项目一九九一年度获奖项目一九九二年度获奖项目一九九三年度获奖项目一九九四年度获奖项目一九九五年度获奖项目一九九七年度获奖项目一九九九年度获奖项目2000年度获奖项目2001年度获奖项目2002年度获奖项目2004年度获奖项目。

核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辐照去除(qù chú)无机污染物
▪ 辐射反应以还原反应为主,通过限制氧气含量而降低·OH的产额,提高·H和 eaq-的产生量,同时使用乙醇作为·OH自由基的消除剂,以阻止金属被重新 (chóngxīn)氧化。
(1)Hg+还原(huán yuán)
H2O eaq H OH H勇2 于 开H始2O,2 才 能H3找O到 成
辐射灭菌的优点:1.不会产生有毒的含氯有机物,2.辐照对于(duìyú)用氯难以杀 死的过滤性病毒有很好的消毒作用。3.兼用辐照灭菌还可以大大减少投氯量,在杀 灭微生物的同时,辐照还可以促进可能生成三卤甲烷的前体有机物(如:间苯二 酚、丙酮酸、4-氧基苯酚等)的分解。
第十六页,共80页。
辐照(fú zhào)去除无机污染物
第七页,共80页。
一、废气(fèiqì)处理
▪ 主要大气(dàqì)污染物:SOx与NOx
▪ 电子束照射法(EBA)脱硫脱硝:
▪ 20 世纪90年代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核物理研 究所制造的加速器供应波兰和日本,用以净化烟雾。
▪ 波兰用俄罗斯生产的加速器净化劣质煤燃烧产生 (chǎnshēng)大量SO2与NOx 。
▪ 应用于环境 (30多年):污染物治理和废弃物回用、杀菌
核分析(fēnxī)技术
第三页,共80页。
辐射技术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
带电粒子射线 不带电粒子射线
X射线 射线
E>50eV
射线,+射线 电子束,射线,质子射线
氘核射线,重离子束 介子束等
第四页,共80页。
中子
电离辐射降解(jiànɡ jiě)机理
▪ 20世纪八十年代(niándài),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有关水 和废水辐射处理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实践。

熔盐堆低功率工况下反应性引入事故初始条件敏感性探讨

熔盐堆低功率工况下反应性引入事故初始条件敏感性探讨

第44卷第6期2021年6月V ol.44,No.6June2021核技术NUCLEAR TECHNIQUES熔盐堆低功率工况下反应性引入事故初始条件敏感性探讨焦小伟王凯王超群杨群何兆忠(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201800)摘要熔盐堆低功率工况反应性引入事故中,不同的反应性引入速率将触发不同的停堆信号。

同时反应堆初始功率和反应性温度系数等初始条件影响事故的进程,引起事故后果的差异。

本文选取了7个反应性引入速率工况、25个初始功率水平和反应性温度系数的参数组合初始工况,分别讨论了这三个参数对事故后果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熔盐堆低功率工况反应性引入事故的后果对反应性引入速率的变化较敏感,在其他初始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存在特定的反应性引入速率会导致最不利的事故后果;事故后果对反应堆初始功率和反应性温度系数的变化不敏感,由初始功率和反应性温度系数差异造成的事故后果差异较小。

关键词熔盐堆,低功率,反应性引入事故,敏感性中图分类号TL36DOI:10.11889/j.0253-3219.2021.hjs.44.060602Study on sensitivity of initial conditions of reactivity initiated accident under low powerconditions of molten salt reactorJIAO Xiaowei WANG Kai WANG Chaoqun YANG Qun HE Zhaozhong(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201800,China)Abstract[Background]In the reactivity initiated accidents under low power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molten salt reactor(MSR),different reactivity insertion rates will trigger different emergency shutdown signals.At the same time,the initial conditions such as the initial reactor power and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of reactivity affect the accident process and cause differences in accident consequences.[Purpose]The study aims to conduc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reactivity insertion rate,the initial reactor power,and the reactivity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n transient consequences.[Methods]First of all,7reactivity insertion rate conditions were selected and simulated through RELAP5-TMSR.Then,25combinations of the initial reactor power and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of reactivity were assumed as initial conditions.Finally,the effects of these three parameters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accident were discussed separately by using local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Results]The insertion rate that causes a concurrent trigger of the high outlet temperature and the high-power shutdown signal leads to the most unfavorable consequenc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ak temperatures of the fuel salt and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their respective initial values under the worst reactivity insertion rate condit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itial power.However,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each parameter caused by different initial power does not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No.Y929022031)资助第一作者:焦小伟,男,1989年出生,2019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博士学位,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反应堆事故分析通信作者:杨群,E-mail:收稿日期:2021-01-14,修回日期:2021-03-29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of Youth Innov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o.Y929022031)First author:JIAO Xiaowei,male,born in1989,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ith a doctoral degree in2019,associate professor,focusing on reactor safetyCorresponding author:YANG Qun,E-mail:Received date:2021-01-14,revised date:2021-03-29焦小伟等:熔盐堆低功率工况下反应性引入事故初始条件敏感性探讨exceed3℃.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ak temperatures decrease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of reactivity,but the maximum difference does not exceed0.5℃.[Conclusions]Under low power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MSR,the consequences of reactivity introduced event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reactivity insertion rate and low sensitivity to the initial power an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of reactivity.Key words Molten salt reactor,Low power,Reactive initiated accident,Sensitivity熔盐堆(Molten Salt Reactor,MSR)是第四代核能系统候选堆型之一。

精选核工程与核技术考研院校及考研指导

精选核工程与核技术考研院校及考研指导

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
2、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核学科专业情况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6年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核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系,2006年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考研日程的确定建议
一般是在大三的寒假或者大三的下学期,这个时间开始准备考研,应该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当你定下了自己考研的想法,那么就要百分之百投入,一心一意准备,切忌不要半途而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良好的开始和端正的态度就算是成功的坚实基础了。 考研路虽然艰辛,但却也是大学里最充实最简单的时光!!!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909:中国核动力院是我国唯一集核动力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基地。建院以来,已经形成了包括反应堆工程设计、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试验研究、反应堆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研究设计体系,是设计与试验结合,研发与生产结合、工程与基础研究结合的国家战略高科技研究设计院。
核能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校(科研院所)
பைடு நூலகம்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学科高校(科研院所)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防化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
目前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继续教育二学位:清华大学为中核集团核燃料系统培养在职人员第二学士学位生。工程硕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中核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环保总局等单位在职人员培养工程硕士。岗前培训: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秦山核电有限公司等进行岗前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
学术研讨会
(/NSNTA2006)
报告安排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办
上海核学会协办
2006年9月24——27日. 上海
摘要清单
邀请报告(35分钟)
1.柴之芳-核技术和环境科学
2.朱志远-荷能粒子驱动的碳纳米结构构建
3.王国宝—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仪器仪表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与发展
4.朱升云-核电四极共振在爆炸物检测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5.王曦—Overview of SOI Materials Technology in China
6.肖国青-近物所核技术应用研究
7.汪勇先—放射性药物的机遇与挑战
大会报告(30分钟)
1.姚淑德-核分析技术在新型光电材料的纳米微结构研究中的新应用
2.王波-正电子湮没技术在高分子软物质中的应用研究
3.王宝义—北京慢正电子束流研究平台
4.赵葵-高LET辐射致生物损伤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研究
5.侯明东-核武器的诞生及其世界影响
6.吴国忠—上海应用物理所辐射改性高分子材料研究与产业化介绍
7.陈波-中子衍射残余应力分析技术及应用
8.贺朝会-单粒子效应辐射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分会报告
核分析技术
1.冯松林-浙江龙泉窑的X射线荧光分析研究(Poster)
2.朱继浩-EDXRF无损定量微分析标准样品的初步制备研究(Poster)
3.吴奕初-具有高慢化效率和正电子寿命测量功能的新型正电子束研究进展(20分钟)
4.历淑贞—穆斯堡尔研究坡缕石中铁的占位(10分钟)
5.谢国喜-北京毛家湾出土古瓷的核分析研究(Poster)
6.汪燕青-陕西铜川耀州青釉瓷的核分析研究(15分钟)
7.陈楠-广东省下庄铀矿围岩蚀变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Poster)
8.冯向前-建窑古瓷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20分钟)
9.黄彦君-伪双元合金Hf0.82Ta0.18Fe2温度诱导自旋重取向的穆斯堡尔研究(15分钟)
10.仇士华-高精度碳十四液闪方法在考古中的应用(20分钟)
11.刘江峰-扫描透射离子显微成像研究(15分钟)
12.郭之虞-氘氘加速器中子源快中子照相初步实验(Poster)
13.裴宇阳-9Be(d,n)加速器中子源热中子照相的研究(15分钟)
14.陈志权-离子注入ZnO 中N与缺陷相互作用的慢正电子束研究(Poster)
辐射效应研究
1.刘昌龙-40 keV He离子注入单晶Si引起的损伤效应研究(20分钟)
2.刘昌龙-MeV Si离子辐照对单晶Si中He注入空腔生长的影响研究(Poster)
3.金运范-快重离子辐照下C60薄膜的结构稳定性研究(Poster)
4.王荣-C离子辐射对空间GaAs/Ge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研究(20分钟)
5.路秀琴-重离子单粒子效应灵敏体积及电荷收集研究(20分钟)
6.蒋中英-聚苯乙烯基嵌段共聚物-辐照效应的红外光谱和机理分析(Poster)
7.周丽宏-退火对离子辐照引起4H-SiC损伤恢复的影响(10分钟)
8.张竹林—低能重离子轰击产生的各向异性溅射(15分钟)
9.曹博-低能铜团簇束在Si(111)上成膜铜在硅中的扩散(15分钟)
10.杨义涛-低速高电荷态重离子在GaN单晶中引起的辐照损伤研究(15分钟)
11.方美华-空间高能粒子的蒙特卡罗模拟(Poster)
12.侯明东-宇航微电子器件的单粒子效应研究及意义(Poster)
13.侯明东-电子能损引起的原子位移(Poster)
14.孙友梅-快重离子在聚合物潜径迹中引起的损伤效应研究(Poster)
15.宋玉峰—高能铁离子辐照单晶氧化铝产生的色心研究(Poster)
16.施立群-Study of Thermal Desorption of Helium from Hydrogenated Zirconium(20分钟)
材料辐射改性与能源
1.马淑新-辐照改性聚苯乙烯-丁二烯二嵌段共聚物微结构的DMTA分析(Poster)
2.蒋中英-辐照效应对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微结构影响的正电子湮灭寿命谱研究(20分钟)
3.薛峰-灌封胶耐γ射线辐射性能的研究(Poster)
4.段立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电子束辐照效应及表面改性研究(15分钟)
5.钱卫平-用低能电子加速器辐照实现天然橡胶乳液辐射硫化的工艺研究(20分钟)6.刘崎-氮—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凝胶的辐射合成与性能表征(Poster)
7.张聪-耐辐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的研制(Poster)
8.杨小敏-PV A/PVP/ws-chitin水凝胶伤口敷料的辐射制备及性能表征(Poster)
9.陈西良-HDPEEV ACB体系流变学性质及其辐照响应(Poster)
10.刘纯宝-用高能重离子辐照制备SiOC复合材料研究(Poster)
11.马艺准-电子辐照PV A-CMC共混水凝胶的成胶研究(15分钟)
12.王志光-高能重离子辐照制备碳氮化合物材料研究(20分钟)
13.刘昌龙-基于位错工程的硅基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Poster)
14.陈炜-裂变同位素靶管在300#反应堆的辐照实验(15分钟)
15.夏修龙-D2/DT低温精馏分离动态模拟(15分钟)
16.谭大刚-从等离子体聚变到碳基核聚变:一个获取核能的新判据(20分钟)
17.汪晓丽-碳—质子聚变反应截面的理论计算(Poster)
18.高志民-中低能非全裸碳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研究(Poster)
19.黄群英-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研发(Poster)
20.黄群英-聚变材料数据库平台-----FUMDS(Poster)
核技术与环境
1.袁观俊-核技术在三废(废气、污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20分钟)
2.张鸿-用中子活化研究苹果中有机卤素污染物分布特征(15分钟)
3.张元勋—核分析技术用于上海市大气污染特征研究(15分钟)
4.李晓林-大气气溶胶中痕量贵金属元素Pt的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20分钟)
核仪器与方法
1.雷家荣-叠层式探测器响应函数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20分钟)
2.温中伟—用235U核裂变法测量水泥反射体中252Cf中子源反照中子(15分钟)
3.谢超美-中子衍射谱仪的垂直聚焦中子单色器的调试方法(20分钟)
4.徐爱国-脉冲中子煤炭工业在线分析中中子场的研究(20分钟)
5.贾文宝—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示范工程基于核探测技术的煤炭成份在线检测装置高技术产业化工作进展(Poster)
6.刘圣康-射线测油垢方法的进展(Poster)
7.魏迎光一一种高灵敏度环境中子剂量当量仪的能量响应计算与实验验证(15分钟)8.周刚-基于神经网络的核动力蒸汽发生器水位软测量方法研究(15分钟)
9.林菊芳-小立体角定量装置的建立及应用(15分钟)
10.袁永刚-物理测试探头刻度辐射场光子注量测量(15分钟)
11.王红艳-快速测量的车载式NaI(Tl)大晶体组Gamma多道谱仪系统的研制(20分钟)12.朱传新—液闪探测器信号计数损失问题分析(Poster)
13.霍合勇-中子照相Σ定量测量方法(15分钟)
14.宋保德-基于PCI数据采集卡的连铸结晶器γ射线液位仪测试系统的开发(15分钟)15.谢利平-便携式离子注入型半导体核辐射仪的研制(20分钟)
16.陆炜忠-国产正比计数管在科研和同位素仪表中的应用(Poster)
17.吴洋-ZEMAX模拟中子相衬成像(Poster)
18.魏彪-一种中子数字成像技术的图像压缩算法研究(20分钟)
19.庹先国-高探测效率氚测量仪(Poster)
20.穆克亮-基于P-Si型半导体探测器的多通道剂量计(15分钟)
21.许淑艳-核技术应用研究中的蒙特卡罗计算问题(15分钟)
22.黄群英-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计算程序系统VisualBUS(Poster)
23.黄群英-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自动建模系统MCAM(Poster)
24.黄群英-精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ARTS(Poster)
核技术与生物医药
1.周宏余-中低能离子在生物等效材料中的吸收计量研究(20分钟)
2.杨明建-各种自由基清除剂在γ射线辐照DNA损伤中的作用(Poster)
3.沈玉梅-β-榄香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5分钟)
4.郭金学-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其对四膜虫的毒性作用(Poster)
5.张文仲-组织等效介质中质子产生的次级电子沿其径迹径向空间分布的研究(15分钟)6.范我-三种用于肿瘤的分子显像剂(Poster)
7.马玉波-微波和32P敷贴治疗跖疣疗效观察(15分钟)
8.苏自奋-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种对EGFR及HER2neu有双重亲和力的多肽用于检测恶性肿瘤的研究(20分钟)
9.严惟力-L-[1-13C]苯丙氨酸呼气试验与四氯化碳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改变的的相关性研究(15分钟)
10.冉铁成-125I-C60吡咯烷苯氮芥的制备和生物分布(Poster)
日程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