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股市成长股总结
各个国家股市历史数据研究报告

《各个国家股市历史数据研究报告》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际金融市场的通联日益紧密。
股市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不仅仅反映了本国经济的状况,也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研究全球各个国家股市的历史数据,对于了解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各国之间的股市表现以及预测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以客观的态度,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分析各个国家股市的走势、规律和特点,为投资者、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全球股市的稳定发展。
三、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本报告收集了美国、我国、德国、日本、英国等五个国家股市最近20年的历史数据,包括每日收盘指数、交易量、市值等各项指标。
2.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各个国家股市的历史走势、特点和规律。
四、主要研究结果1. 美国股市美国股市历史数据显示,长期来看,美国股市呈现出稳步上涨的趋势,尤其是科技股和金融股的表现更为突出。
然而,也存在周期性波动和大起大落的现象,需谨慎投资。
2. 我国股市我国股市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
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表现有所不同,需要分别加以关注。
3. 德国股市德国股市具有稳定性和良好的长期发展趋势,尤其是工业股和出口导向性股票的表现较为稳健。
4. 日本股市日本股市在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持续多年的低迷状态,最近几年有所回暖,但整体表现仍不及其他发达国家。
5. 英国股市英国股市在脱欧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表现波动较大,需要谨慎对待投资。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投资美国股市时,可以关注科技股和金融股,但需谨慎投资,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2. 对于我国股市,需分别关注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表现,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3. 投资德国股市时,可以考虑关注工业股和出口导向性股票,把握长期稳定的投资机会。
4. 日本股市表现不及其他发达国家,建议谨慎对待,注意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美股 研究报告

美股研究报告标题:美国股市研究报告引言:美国股市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报告将通过对美国股市的分析,揭示市场趋势和潜在投资机会,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参考。
1. 市场概况:美国股市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股票市场之一。
主要股指包括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简称DJIA)、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 Composite)、标普500指数(S&P 500)等。
这些指数在衡量美国经济和股市整体走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趋势:近年来,美国股市整体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科技股和互联网股的表现突出,推动了纳斯达克指数的上涨。
此外,金融、医疗和消费类股票也表现较好。
3. 影响因素:政策环境:特朗普政府的税改政策和放松监管政策对美国股市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和政治局势也可能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宏观经济:美国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市场强劲,通胀压力相对可控,这些因素有利于股市走势。
公司业绩:企业盈利是股市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美国公司的盈利增速正逐渐回升,这对股市是一个积极信号。
4. 潜在投资机会:科技股: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具备较高的成长潜力。
投资者可以关注在这些行业中具备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公司。
消费类股票: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消费领域的需求也在扩大。
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的相关股票可能面临增长机会。
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生物科技、电动汽车等行业在未来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新兴产业的领军公司。
5. 风险和挑战:贸易战: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可能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相关行业的公司。
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贸易谈判的进展。
利率上升:美联储的加息行动可能导致借贷成本上升,对股市造成压力。
尤其是高杠杆行业,如房地产和金融业,可能面临挑战。
政策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政策的变动可能引起市场波动。
美国百年股市趋势简示

美国百年股市趋势简示美国股市(仅以道琼斯指数为参照系)历史上最大的两次调整分别发生在1929-1932年和1937-1942年。
其调整的幅度分别达到了90%和53%。
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于50%的调整幅度。
一、第一次大熊市美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熊市出现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
1929年9月,道琼斯指数达到386点的高位后当月开始下跌,10月出现狂跌,最低点为212点,11月再跌到195点,相当于三个月指数跌幅近50%。
1930年4月,股市反弹到297点,是典型的B浪反抽形态,很多人还以为牛市没有结束呢,结果股市再次开始持续下跌,到1932年7月,股市跌到40.56点,才宣告见底,当月出现反弹。
这是美国股市有纪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时间延续了35个月,近3年时间。
在年度K线上,1929、1930、1931、1932年都是阴线,连续四年收阴线,也是美国股市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
指数最大跌幅则达到90%,最后只剩下一个零头。
二、第二次大调整美国股市的第二次大调整则是由于一段长时间上涨之后的必然调整。
1932年7月,美国股市开始上涨,到1937年3月达到最高195点,相对于此前的低点40.56点,上涨了近4倍,牛市的时间接近5年——54个月。
随着二战的开始,美国股市开始下跌。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在1938年3月就跌到97.5点,恰好下跌了50%。
这跟1929年三个月跌一半的速度相比,显然慢多了。
1938年和1939年,指数两次回到150点以上,都无功而返,并从1941年8月开始经历了连续9个月下跌的奇观,1942年4月,指数跌到92.69点。
相对于此前的195点,指数实际下跌52.8%。
熊市持续的时间则超过了5年,为61个月。
在年线上,则表现为1937年收阴线、1938年收阳线、1939-1942年连续3年收阴线的形态。
从那以后,美国股市进入了长期牛市。
从低点启动后刚4年,1946年5月,股市冲破200点创下213点的新高,随后股市高位盘整了3年,到1949年6月达到160点,指数跌幅不过20%多一点。
欧洲私募股权资本发展现状与经验总结

欧洲私募股权资本发展现状与经验总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资本市场的进步,私募股权资本越来越成为国内外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脚步的缓慢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私募股权资本目前在中国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但却逐渐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欧洲,私募股权资本由其发源地——美国传入这块古老的土地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欧洲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繁荣、振荡以及成熟等不同阶段后,开始形成自身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欧洲私募股权资本市场是全球第二大私募股权市场,其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市场发展主要靠经济整合与收购引导;早期阶段风险投资不足;投资于高科技比重较小;股权资本市场回报率较低;不平衡性。
这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欧洲私募基会对早期风险资本以及高科技比重较小的原因。
首先,欧洲市场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造成欧洲投资者风险规避的投资心理;其次,欧洲各国各自为政的环境不利于制定促进资本流向高科技领域的法律法规与税收政策;再次,欧洲市场创业环境的局限性导致优质种子公司数量较少,没有形成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校企业创业带,知识与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文章的最后概述了中国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欧洲与美国私募基金市场发展经验,对我国私募股权市场内生的问题给出了意见和建议:首先,中国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市场尚不规范,各项指标落后于欧洲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也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客观现状;第二,中国私募股权资本市场长久以来发展的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私募股权资本在法律上还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承认,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来规范和鼓励其发展。
第三,我国私募股权资本监管力度不够,公司治理机制不全,因此私募股权资本仍然是中国金融融资体系的软肋,信息不透明,交易不规范,风险较高,应该首先从法律上加强对私募股权资本监管力度,规范其操作和投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私募股权资本对社会融资体系的正面支撑作用,有效防范其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
美国历史股票涨幅排行榜

美国历史股票涨幅排行榜一直是股票市场参与者们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美国股市在各种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股票涨幅排行榜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美国历史股市表现,我们可以将美国历史股票涨幅榜分为五个不同的排行榜,即:S&P 5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S&P 500指数是美国股市的一个重要指标,由500家表现良好的公司组成,反映了美国股市的总体表现。
S&P 500指数从1957年开始统计,到2018年,它的涨幅最高为26.20%,最低为-37.00%。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是美国股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由30家规模较大、表现良好的公司组成,反映了美国工业股市的总体表现。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896年开始统计,到2018年,它的涨幅最高为53.74%,最低为-38.20%。
标准普尔500指数是一个宽基指数,由500家表现良好的公司组成,反映了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表现。
标准普尔500指数从1973年开始统计,到2018年,它的涨幅最高为45.90%,最低为-37.00%。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是一个宽基指数,由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的3000多只股票组成,反映了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表现。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971年开始统计,到2018年,它的涨幅最高为50.94%,最低为-45.13%。
最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是一个宽基指数,由3000多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组成,反映了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表现。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1971年开始统计,到2018年,它的涨幅最高为50.94%,最低为-45.13%。
以上就是美国历史股票涨幅排行榜,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美国股市涨幅榜各指标的表现都不错,但也存在着涨跌幅度较大的可能性。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美国股市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市场的整体状况,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定。
普莱斯金融理论20讲

普莱斯金融理论20讲1、成长股的定义。
成长股投资理论的最重要概念之一,是研究与了解生命周期,包括产业与个别公司的生命周期。
一开始拟定成长股投资理论时,普莱斯先生称之为投资的生命周期法则。
普来斯在《依据成长股投资理论的成功投资哲学》中定义:成长股,是发行这些股票的公司具有长期获利成长、在往后每个景气循环的顶峰都能达到每股盈余的新高水准,并显示未来景气循环的顶峰都能触及新高的迹象。
每股盈余增长速度应高于生活成本的成长速度,以抵消预估将受到侵蚀的金钱购买力。
公司的目标是投资组合的股票,都能在10年期间增加一倍获利,相信其股利与市值也会同样增加。
2、持续稳定的成长。
投资不只是买进一张股票,而是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拥有获利成长前景,也就是公司成长比总体经济成长来得快速,这家公司还保证长期持续稳定成长,而不是某个新产品短暂地加速带动成长,或是景气时有利推动成长而已,必须进行缜密研究以确保成长将直到未来。
3、成长股的代表。
1947年10月25日其发表演讲“企业股票的价值为何?”中指出,这个国家真正的财富,是把资金投入有前途的公司,辛勤工作,然后投入更多资金,无论景气荣枯都保持多年投资习惯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
这些公司包括福特、杜邦、洛克菲勒、杜克、卡耐基、与其他家喻户晓,已成为传奇的公司创造出来的。
你我可以参与他们的持续成长,因为可以在市场中买到他们的股票。
1965年普来斯发表一份他在1930至1940年代买进并持有的七只成长股名单,在这整个期间,它们一直是成长股,并且被证明是卓越的投资:杜邦、百得电动工具、3M、可丽舒纸业、默克、IBM、辉瑞,他们的平均涨幅是36倍。
4、买入与持有。
他按照自己觉得合适的价位,分阶段买卖股票,唯有他觉得某家公司已不再是成长股时,才会全部卖掉该档持股。
他所投资的预估持股时间,都是以数十年来计算,透过计算过后的价格分批买进、卖出,那么买卖的确切时间就不成问题了。
5、评估指标。
产业趋势德国股市行情

产业趋势德国股市行情产业趋势:德国股市行情引言: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领先的出口国之一。
德国股市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其行情往往也被视为全球股市的重要指引之一。
本文将从德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主要指数、行业布局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为读者带来一份全面的德国股市行情报告。
第一部分:德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德国股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德国的工业经济开始兴起,企业家们纷纷创办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集资扩大生产规模。
1843年,德国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成立,为德国股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股市也一度陷入低迷。
然而,战后的德国经济奇迹重新开启了德国股市的繁荣时代。
德国的企业家们通过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市场机会,使德国成为了全球各个行业的领导者之一。
从汽车制造到机械工程,从化学制药到金融服务,德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8年金融危机曾对德国股市造成了重大冲击,但德国政府的积极干预和企业家们的努力帮助德国股市很快恢复了活力。
如今,德国股市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第二部分:主要指数德国股市的主要指数有德国DAX指数、MDAX指数、TecDAX指数等。
1. 德国DAX指数德国DAX指数是德国股市最重要的指数,包含了德国最大的30家上市公司。
这些公司代表了德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汽车(大众、宝马)、化工(拜耳)、金融(德意志银行)、科技(西门子)等。
DAX指数从1988年开始计算,是德国股市整体表现的重要指标。
2. MDAX指数MDAX指数是德国股市的另一个重要指数,包含了德国中型企业的股票。
这些公司规模比DAX指数中的公司要小,但也在各自的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MDAX指数给予投资者更多选择,使他们能够广泛分散风险。
3. TecDAX指数TecDAX指数是德国股市的科技板块指数,包含了德国科技企业的股票。
欧洲股市走势分析报告

欧洲股市走势分析报告一、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欧洲股市的走势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观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欧洲股市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走势。
二、整体概况欧洲股市是全球最重要的股市之一,包含众多国家的股票交易市场。
在过去一年中,欧洲股市整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据数据显示,欧洲股市指数上涨了10%,表现优于其他地区。
其中,德国DAX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和法国CAC 40指数表现尤为突出。
三、前景预测1. 欧洲经济稳步复苏近年来,欧洲经济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整体经济形势稳定向好。
此外,欧洲央行的宽松政策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持。
预计未来几年内,欧洲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股市提供有力基础。
2. 政治风险需要关注尽管欧洲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政治风险。
例如,英国脱欧和欧元区的政治不确定性可能对欧洲股市产生一定的冲击。
因此,投资者需保持警惕,密切关注相关事件的发展,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四、投资建议1. 分散投资鉴于欧洲股市中不同国家和行业的差异性,投资者应该将投资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股票和行业中,以降低投资集中度带来的风险。
2. 选取优质股票优质股票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市场情绪波动时表现更为稳健。
投资者可选择具备良好基本面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
3. 短线价值投资针对部分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若能把握短线走势并具备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短线价值投资可能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
五、结论整体而言,欧洲股市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仍有较大潜力。
然而,投资者须注意政治风险,合理分散投资,选择优质股票和恰当的投资策略。
英国脱欧和欧元区的政策变动都将对欧洲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成长股产生的总原理:经济特征优势加所在经济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优势是成长股产生的一般机制。
二、美国成长股的分布:美国成长股有两类:1、消费、零售、健康服务业2、、超高端高技术制造业。
三、美国成长股产生根基性原因:消费、零售、健康服务业成长股产生的根源是:人口优势+强势政治文化优势造就的全球化优势超高端高技术制造业成长股产生的根源是:教育、科技、创新优势+强势政治文化优势造就的全球化优势四、美国成长股行业发布和产生机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庞大的人口优势和巨大的母国市场优势是食品、饮料、大型零售类成长股的先决条件。
新加坡、瑞士等中小国家无法产生大型消费类成长股!美国、中国具有无人能比的人口优势,从这一点看中国有产生食品、饮料、大型零售成长股的根据。
美国食品、饮料、大型零售类成长股不是靠自主提价实现成长,而是靠无限扩大主营收入、无限扩大市场范围,无限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成长,开拓国际市场的根基是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
美国强大的政治文化影响力,是推动美国消费食品零售类成长股全球扩张的根本保障。
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影响力短期无法与美国相比,因此靠扩大开拓国际市场,无限做大主营收入的成长模式行不通。
中国的消费类成长股只能立足本土靠提价权实现成长,靠长期提价实现盈利能力提升是中国消费成长股的内在逻辑,无提价权垄断消费公司不能长期成长。
只能够维持一定的阶段成长,比如,啤酒,乳业等。
五、日本没有成长股的借鉴意义日本是全球500强企业最多国家之一,但日本的全球500强企业都不是长期成长股,投资回报率低。
日本没有成长股的启示:非独有,非绝对垄断的制造业不能产生成长股,制造业的价值只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解决就业,但不能促进股东利益。
中国目前是在走日本的成功之路,中国发展也是靠制造业,因为日本的制造业没有成长股,所以中国的主体产业制造业也很难产生成长股。
日本人口一亿多,收入是中国的10倍,消费能力与中国一样,但日本也没有产生消费类成长股。
日本的消费公司几乎找不到有提价权的公司,日本的国酒清酒售价低于啤酒,日本人也没有大规模送礼的传统,所以不能靠提价成长。
日本没有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其制造业外的消费公司不能向美国企业一样全球经营。
六、中国成长股只能产生在有提价权的消费类公司和垄断的互联网服务企业结合美、日两国的情况,中国与美国一样是人口大国,有利于产生消费类成长公司,但中国不能实现全球化扩张,所以只能占住本土市场,然后靠提价权实现成长。
日本做为一个靠制造业成为经济大国的国家,无成长股,说明中国的制造业无论多么强大都难产生成长股,中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会实现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加,加之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存在着一批承载着中国文化,有长期提价权的公司,从而中国会产生成长股。
真正的有提价能力的消费类产业可能出现在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酒类和中医药类。
以贵州茅台和东阿阿胶可能性最大!关于垄断的互联网服务企业留到下次再讨论。
借用趋势交易的风控手段是文不对题。
投资表面上是追求收益,实质上是应对风险,收益与风险辩证统一不可分割,跨越不了风险,就没有收益,收益是一棵果树,但果树面前有条大河挡在前面,我们必须渡过这条河才能摘到果子,投资追求机会的过程,其实是应对风险的过程。
在价值投资的风险管理领域,我并没有发现系统的方案和方法,很多价值投资者在风险控制时直接引用了非价值投资的策略。
从分散投资到分步买入,甚至于止损,大量引用非价值投资的风控手段是一种普遍的现实也是无奈的选择。
用非价值投资的风控手段,处理价值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是二张皮,是文不对题。
原因在于价值投资和非价值投资者风险观是不同的。
如下图所示同意的情况,价值投资和趋势交易的行为不同:为了更客观的确定价值投资风险控制思想和手段,我回归了历史,回归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如果不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风险管理上取得了明显的成功,他们的投资一定不会成功。
面对二个已经成功的价值投资巨人,他们的风险管理手段应该是整个价值投资后来者可以借鉴的风控手段,于是我开始研究他们的风险管理方法。
安全边际、能力圈、护城河是控制风险的根本手段。
格雷厄姆、巴菲特提出的安全边际、能力圈、护城河,以及简单原则、集中原则,本身就是他的风险管理手段。
安全边际既是获利的保障,何尝不是应对风险的根基。
安全边际把机会把握和风险应对合二为一,安全边际强调在你买的一瞬间决定你的命运,只要在买前的决策时,确实抓住了物超所值的资产就自然应对了风险,也就占有了机会了。
格雷厄姆、巴菲特通过事前选择物超所值的资产,来有效的避免风险。
巴菲特提出的能力圈和护城河是对安全边际进行的完善和保护,没有能力圈怎么能知道被投资对象有没有安全边际?没有护城河今天有安全边际,明天安全边际没有了。
街上的冰棍五毛一根,现在有人二分钱卖给你,但是你没有冰箱,最后这二分钱买来的冰棍化掉了。
安全边际不仅当时是安全的,而且要长期安全的,长期安全的保障就是护城河。
作为学生的巴菲特提出能力圈、护城河,是对老师的安全边际理念一种更细致的完善和最有效的应用。
通过能力圈使得投资主体尽量不犯错误,大幅的减少错误率,护城河对客观资产的质地和长期确定性有一个保障。
由此作为整个价值投资理论基石的安全边际、能力圈、护城河,其实是整个价值投资进行风险控制的核心。
大师们把精力放到安全边际、能力圈、护城河上来应对风险上面,大师们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出发前的选择,用选择来应对风险,用选择来追求机遇,价值投资的基础理论里,潜藏、包括了风险管理的方法。
格雷厄姆用绝对低估加绝对分散应对风险。
格雷厄姆一生没有投资过一只成长股,同时他一生都坚持分散投资,大部分情况下,格雷厄姆同时持有几十家股票,单一个股的持仓量往往是百分之几。
在格雷厄姆看来,未来是极不确定的,而且也是不可知的,格雷厄姆曾经在他的演讲中公开讲:“投资于3M和施乐这些所谓的拥有美好未来的公司,某种程度上是不理性和高风险的”格雷厄姆认为只有当前是可以确定的,也只有当前这个公司的资产和质地是可以把握的。
所以他一生不投资成长股,另一方面格雷厄姆认为即便是对当前这家公司值多少钱也是极难判断的。
一方面格雷厄姆说:“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客观内在价值,有经验的投资人,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知道这个企业内在价值值多少钱。
”但在实践中,格雷厄姆并不对个股的估值进行真正深入准确判断,在实践中格雷厄姆通过分散投资回避掉了精算企业内在价值的工作。
1976年格雷厄姆去世前公开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说:“对于我来说,60年的投资实践告诉我,重要的是把握某一类资产的机会,而不必特别判断某一个公司的价值,你投资一批折价15%以上的封闭式基金就一定能成功,至于这些基金是哪些基金没有关系,你只要大量的持有一批这类基金就足以成功。
你也可以持有一大批市值低于企业现金的公司,持有哪家公司无所谓,只要他们的流动市值低于企业的流动资金一定可以挣钱。
你也可以持有一大批七倍市盈率以下的公司,至于这些公司是做什么的无所谓,只要他们市盈率低于七倍就可以了。
”格雷厄姆不太研究公司,而是要通过分散的原则来应对个股风险,他强调的是必定挣钱的那个投资原则:“低于七倍市盈率,折价15%的基金,还有总市值低于流动资金的公司”。
大批量的分散持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所有满足条件的公司全部归入一个组合,越多越好!一般格雷厄姆会持有几十只、上百只这样的公司。
格雷厄姆的风控原则是:“绝对低估加绝对分散。
”被投资对象一定是绝对的低估了,同时通过分散持有一批处于低估的公司来应对个股风险。
以绝对低估加绝对分散做为全部的风控原则。
分散化解决了个股风险,绝对的低估又保证了一定能挣钱。
当格雷厄姆发现有一批符合条件的股票之后就全部买入,持有一到二年,二年之后这些个股无论涨不涨都卖掉。
当某一只公司因为个别原因破产的时候,对格雷厄姆没有风险,因为他持有几十家公司,如果他持有的几十家公司中三分之一的企业都破产了,对格雷厄姆也不是致命令的风险。
格雷厄姆在持股之后哪怕这个企业破产了,他也不应对和干预,以承受来应对。
格雷厄姆风险控制靠常识。
格雷厄姆的风险控制体现在化繁为简,用常识替代复杂的抽象思维和精确量化。
完全规避估值过程中的人为风险,很多风险是投资人进行分析评估时候因为自身缺陷导致的,是主体风险,非客观风险。
内在价值的评估是一个超难度的课题,如果直接做内在价值的精确评估,错误的概率比较大(这一点大家都有切身体会)。
格雷厄姆认识到这一点,他巧妙的避免了正面评估内在价值的困难和风险,用一种常识性的原则来替代对内在价值的复杂的评估和对安全边际的求证。
一个公司的市值如果小于这个公司的流动资金,格雷厄姆就认定这个公司有安全边际,而且安全边际幅度巨大,可以下手。
一个公司的市盈率低于7倍,格雷厄姆就相信这个公司有安全边际,而且安全边际巨大。
格雷厄姆不评估具体的内在价值,不计算安全边际,而是把难题用常识来替代。
格雷厄姆用常识直接决定有没有安全边际。
一个基金折价15%,显然是有安全边际了,虽然没有进行计算和量化,但是从常理上讲是确定的。
伟大的投资人,尤其是大师,最终靠的是常识,他们虽然提出了复杂的理念,但是无论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二个人都不进行内在的计算,格雷厄姆晚年说:“我已经对证券分析的细节问题失去了大部分兴趣,虽然很多年来我辛辛苦苦的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我现在认识到这些细节问题相对不重要,只要用一些简单的原则就可以做得很成功。
关键是你的根本原则是正确的,比如,一个公司的流动资金和他的市值是相等的,这样的原则做为选股标准,一定能选到一批有安全边际的公司。
”格雷厄姆把非常有难度、非常费脑筋的内在价值评估和安全边际计算,用简单原则来替换,这就让傻子也能发现谁低估,格雷厄姆的方法简单、质量高,既不会引进人为估算的主观错误,又是正确的。
格雷厄姆大范围的分散是与他不进行量化估值相适应的,我买的是一个常识性原则,我的一切命运依赖于这个原则,这个原则确保被投资公司有安全边际,但是每一个具体公司有特殊风险,对于这种特殊风险和特殊性。
格雷厄姆不通过直接的研究来应对处理,而是彻底把问题交给分散来应对,通过风散使得格雷厄姆完全没有个股风险。
格雷厄姆很类拟于指数化投资,完全规避个股选择风险。
格雷厄姆在一大批低估值公司上做指数化投资,机械式集群式买入大批处于绝对低估的股票,巴菲特通过集中持有优秀资产应对风险。
与格雷厄姆相反,巴菲特一生坚持集中投资,即便在他追随格雷厄姆的早期,相关资料也反应出,巴菲特倾向于集中投资,没有像老师一样分散投资,在认识芒格之后,巴菲特开始以集中投资于成长公司为主,格雷厄姆捡烟头式投资日益减少了。
这种差异背后的根源在于,巴菲特认为从长期看未来是确定的、可知的。
投资人在一定条件下、凭借一定的方法,一定的经验是可以发现成长股的,由于选择成长股是高难度的课题,所以投资选择必须集中在少数公司上,集中在简单资产上,并且长期的只关注这些少数的简单资产,分散将导致能力优势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