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

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摘要: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是指在油气田地质条件下,油气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和认识油气资源的科学。
油气是在地壳中由有机质演化而成,油气藏内天然能量充足、易于形成油气,是形成油气藏的前提条件,这一条件主要来自于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对油气藏有很大影响,同时,地质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油气藏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充分了解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油气田开发。
关键词:油气田;地质因素;油气田开发;影响引言油气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资源。
中国的油气资源分布比较广泛,油气田正在开发中在发展初期,为了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要,进行了开采以粗放式和掠夺式的发展模式,使我国石油工业日趋发达天然气资源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中国部分油气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段落。
1油气田地质特征对开发的影响1.1油藏地质条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油藏的地质特征是影响油气田开发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地质特征主要是由油藏中所含有的岩石性质以及流体性质等因素所决定,所以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油藏的地质特征会对驱油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比如在油田开发时,如果油藏属于裂缝性岩性油藏,那么驱油效果会受到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性及孔喉通道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影响到驱油效率;如果油藏属于构造-岩性型岩性油藏,那么驱油效果会受到构造和岩性以及裂缝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具有多样性,所以其具体特征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1.2油田的地质特征对后期开采过程中的影响(1)断层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主要作用是沟通油气藏和油藏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油气田的开发,同时也能够对油气田的开采技术和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控。
在对油田进行开采时,如果断层的发育较好,则会使得油气井的油水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而在断层发育不太好时,油气井所产出的油气量会大大减少,同时还会出现油水不能融合在一起的现象。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它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认识各种断层,研究它的性质、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成因,有助于利用它有利于人类的一面,避开它不利于人类的一面。
断层除了找矿物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有密切关系外,和石油地质也有紧密的联系,它的一方面可以起到聚集油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会破坏已经形成的油气藏。
野外观测是研究断层的主要途径,它包括发现和判别断层存在的标识;确定断层的性质和类型;测量断层的产状要素;查明断层的发育和形成时期;研究断层和矿产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文一、断层的定义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
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地壳中岩石的断裂。
地壳的挤压力或张力使断裂两侧的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断层的长度可由几公分到数百公里,沿断裂面(断层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数百公里。
位移往往分布在由无数单个断层组成的断层带内,断层带可宽数百分尺。
断层分布不均匀,在某些大区域内一个断层也没有;而一些地区则被各样大小的无数断层所切割。
断层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倾斜的。
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
二、断层存在的标识(一)断层的重复与缺失由于断层作用破坏了地层的正常层序,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它一般是走向正断层或逆断层造成的(如图1所示).(二)构造的不连续主要表现为岩层、岩脉、矿层、褶曲轴线等在延伸方向上突然中断或错开,这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三)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1、擦痕:是断层两侧的岩块相对滑动和摩擦留下的痕迹,是断层运动过程中由被压碎的岩石细颗粒在断层面上碾磨划而成的。
2、破碎带及构造岩:断层破碎带是由于断层两盘岩石的相互挤压、错动中常使断层面附近的岩石被挤压搓碎,形成与断层面平行的破碎带。
第6章 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油气
(4)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的确定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闭合面积、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闭合面积 、 储集 层的有效厚度及有效孔隙度等有关参数。 层的有效厚度及有效孔隙度等有关参数。 其具体确定方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其具体确定方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V=F·H Ф V=F H·Ф 式中: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 圈闭最大有效容积, 式中:V--圈闭最大有效容积,m3; F--圈闭的闭合面积,m2; --圈闭的闭合面积, 圈闭的闭合面积 H--储集层的有效厚度,m;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Ф--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碎带胶结起来,形成所谓断层墙,而起封闭作用。 碎带胶结起来,形成所谓断层墙,而起封闭作用。
C
在塑性较强的地层中(如泥岩)产生断层, 在塑性较强的地层中(如泥岩)产生断层,沿断层面
常形成致密的断层泥, 常形成致密的断层泥,可起封闭作用 D 油气沿开启断裂带运移过程中, 油气沿开启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由于氧化作用形成
纵向上,断层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 纵向上,断层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 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A 断层的性质及产状: 断层的性质及产状:
• 压扭力作用产生的断层断裂带紧密,断层面具封闭性 压扭力作用产生的断层断裂带紧密, • 张性断层断裂常不紧密,易起通道作用。 张性断层断裂常不紧密,易起通道作用。 • 断面陡则封闭性差;断面缓则封闭性好。 断面陡则封闭性差;断面缓则封闭性好。 B 断层带内地下水中溶解物质(如碳酸钙)沉淀, 断层带内地下水中溶解物质(如碳酸钙)沉淀,将破
三、 油气藏分类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地质学PPT 1-圈闭与油气藏

1.地壳运动
① 盖层遭受剥蚀,圈闭失去有效性 盖层遭受剥蚀,圈闭有效性变差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4、必要的保存条件
② 开启断层导致油气沿断层大量流失,原有油气藏被破坏
③ 圈闭溢出点抬高,原有油 气藏被部分破坏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2)岩浆活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
① 岩浆活动伴随强 烈构造运动,使圈
生储盖组合的评价标志 生、储油层的接触关系
生、储油层间的连通情况和输导能力大小
总厚度和生油层的单层厚度
剖面中砂岩百分率或砂岩分布区与油源区关系
■第一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生储盖组合的评价
评价 最好 较好 较差
组合形式
互层式 指状交叉式 不整合型 总厚度大 单层厚度30-50米左右 分布在油源区 内或紧靠油源 区
Injection Wells
Producing Wells
气
油 水
■ 油气运移概述
四、油气运移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有机质 沉积物 埋藏 烃源岩 干酪根 (原生油) 储集层 次生油气藏 油气运移 油气藏
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生储盖组合:剖面上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同时存在并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套地层称一个生储盖组合。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能及时运移到 储集层中并保存下来的生储盖组合。
要求: 1.生油层与储集层接触面积、接触关系 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油气及时排出 接触关系: 连续的生储盖组合:互层状(大庆) 不连续的生储盖组合(不整合面—通道,封隔遮挡) 2.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好 3. 盖层的排驱压力大(封隔性好)
主要取决于:V = F * H *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

二、断层油气藏
1. 概念: 断层圈闭: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圈闭;
断层油气藏:油气在断层圈闭中的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
West Purt油田构造图
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双重作用: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1) 断层封闭能力的控制因素: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 一般而言,压性、压扭性断层比张性断层的封闭性好;低角 度断层比高角度断层的封闭性好, 与断层面的密闭性有关。 2)、断层两侧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塑性较强的地层(如泥岩)中发生断裂时,常在断层面上形 成断层而构成封闭:一般断开地层中泥质岩比率越大,断层 封闭性越好;断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不能直接接触(“砂岩 不见面”)。 3)、断层破碎带的致密程度 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或充填程度越高,断层封闭性越好。
3. 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断层的分隔性明显,常以多断块形式出现,破坏了油气
藏的完整性,使构造复杂,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气
面积很不一致,油水关系复杂; 2)、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常形成高产井区; 3)、纵向上常具多含油气层系; 4)、油气常富集于靠近油源的断层一侧。
4.形成断层圈闭的必要条件:
盐丘上龟裂构造的形成
(四)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的成因:与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由于 沉积基底存在地形突起(如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 生物礁块突起等),导致上覆沉积物厚度在古地形突起顶 部较薄、周围变厚,从而造成差异压实,形成背斜圈闭。 2、油气藏特点: (1)背斜形状常反映古突起形状; (2)圈闭的闭合度小于突起的高度,且向上递减至消失; (3)两翼倾角向下变陡。 3、典型实例: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石灰岩白云岩的 剥蚀突起) 美国 二迭盆地 希莫尔油田(珊瑚礁体突起)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1999年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2000年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石油地质学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③遮挡条件 ①储集层
遮挡条件?
遮挡条件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3、圈闭类型划分
划分方法:根据遮挡层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
• 因地层变形与变位形成的构造圈闭
包括:背斜圈闭、断层圈闭、刺穿接触圈闭
• 因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地层圈闭 (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包括不整合遮挡和不整合 覆盖圈闭) • 因沉积相变或成岩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化而形成 的岩性圈闭 (包括岩性尖灭和透镜体圈闭,原生和和次生成岩圈闭) • 上述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形成的复合圈闭 • 特殊类型(非常规)(如:水动力圈闭)
断层能否起遮挡作用取决于断层的封闭性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复杂
断层封闭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断层封闭性在空间上也是有变化的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①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对接情况与断距、地层厚度的不同配置有关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②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侏罗系泻湖相 巨厚岩盐活动 形成底辟
40km长 20km宽
布尔干油田
潜江组盐湖 相泥岩厚 3500m以上, 盐层153层之 多 底辟幅度 800m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4.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覆盖在古突起上,存在差异压实作用
(2)基本特点: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气 油 水
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地下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从地质特征看,圈闭是周围被致密层所 限定的储集体。 从成藏动力学角度看,圈闭是周围被高 势区所围限的低势空间。
第七章 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4、披覆背斜油气藏
与地下古凸起(潜山、基石)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继承古 凸起或者沿沉积基底的隆起形态而发育成。
北美地台二叠盆地溪莫尔油田恒剖面图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
同生断层:边沉积边断裂,同沉积断层、生长性正断层。 常伴逆牵引(又称:滚动背斜)。
二、断层油气藏
储集层沿上倾方 向受断层遮挡所形 成的圈闭中的油气 聚集。
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
四、裂缝性油气藏
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构造)裂缝。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
☆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a.油气藏常呈状; b.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井喷; c.储集层岩芯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但试井渗透率较高; d.同一油气藏不同井间产量相差悬殊。
②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坨庄-胜利村油田某一段层油气藏构 造图(a)及剖面图(b)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某断层油藏构 造图(a)及剖面图(b)
•多断层复杂断块油气藏
东辛油田营13 断块区油藏平 面及剖面图
(2)按断层性质分: a.正断层遮挡油气藏: 地垒、正常式层脊断块(阶梯状) 反向屋脊断块(掀斜断块)
断层封闭的 大小与断距 及断层两侧 岩层接触情 况的关系
D、断层圈闭的闭合高度及闭合面积,决定于 断距的大小及其与盖层、储集层厚度的关系。
1、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2)通道和破坏作用 •断层活动期: ——开启,可作运移通道,也可破坏原生油气藏 •间歇期:——封闭 •多期活动性断层: ——早期的利于油气聚集,后期的则不利。
★若上侵岩体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储集层连续性遭到破坏, 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形成岩体刺穿(接触)圈闭。其 中的油气聚集→岩体刺穿油气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多断型的含油气盆地中。
断层对油气藏中的作用,表现在油气生(成)、排(烃)、运(移)、圈(闭)、聚(集)、保(存)的各个环节。
1、对生烃的作用
a、控陷断裂控制源岩发育,在断陷盆地,大型的控盆断层控制着盆地的物源,水体深度,以至于控制了盆地的沉积环境,从而影响了烃源岩的分布
b、活动断裂促进有机质演化,在活动断层带附近,尤其是深大断裂带区域,下部热流沿断层向上运移,使得区域地温剃度较高,同时由于断层作用,使得盆地沉降较快,使埋深较大,得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
2、对储集的作用
a、断裂伴生或派生裂缝为油气聚集储集提供场所,断层油气藏等均是由于断层的作用,为油气提供了聚集的场所
b、裂缝可改善储集性能,尤其是对于致密储层地区,断层及由断层所产生的裂缝可以为油气提供储存空间,增加致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极大的改善储层的性质。
3、对油气运移的作用
a、连接烃源岩与圈闭。
b、断裂延伸层位控制油气运聚层位
c、断裂活动时期应为油气大量运聚时期
4、对运聚的作用
提供圈闭a、活动时期形成挤压背斜或同生背斜b、静止时期断块断层遮挡断层岩性封闭
5、对油气保存的作用
a、断裂直接断穿地表破坏油气藏
b、未断至地表的对油气藏形成起调整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断层对油气的聚散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连接烃源岩与圈闭,聚集成藏;又可以与地表相连造成油气的逸散,破坏掉整个气藏。
(1)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连接烃源岩与圈闭;它可以使纵向上距离烃源岩较远的圈闭连接起来,特别是起到穿层系源岩与圈闭连接的桥梁,是油气垂向上运移的重要通道。
同时,断层可以使许多小规模的断层油气藏通
过断层的垂向运移通道而形成更就有规模的断层封闭性油气藏。
(2)油
气藏形成以后,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在油气藏部位产生新的断裂,切割油气藏,打破原来油气藏的物理化学平衡,油气将沿断裂面(带)这个相对低势区迅速扩散,油气藏遭到破坏。
①断层断至地表对油气藏的破坏:由
于地下深处高压条件的油气藏与地表常压环境相连通,巨大的压力差将使油气沿纵向开启的断层通道迅速逸散到地表。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油气沿断裂逸散到地表并不是永久的持续下去,而是随着断裂活动的减弱以及逸散到地表的油气分异、氧化作用而形成沥青塞重新封闭,下顷方向未逸出的油气得到保存,从而形成沥青型封闭性油气藏。
②断层未断至地表时:断裂作用使油层的一部分与上方储层连通时,可使原有油气藏圈闭容积变小,使溢出点以下的油气沿断裂向上方储层移动,在新的圈闭中重新成藏。
上面均是断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内容很多,部分地方可以适当详细一点,但字数有点多。
写不完。
主要着重红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