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史
大海战的秘史——日本海军中将亲历的甲午海战(一)

大海战的秘史——日本海军中将亲历的甲午海战(一)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14期★萨苏特殊的原作者1894年9月17日下午,大东沟海面战云低垂,中日两军24艘战舰正在这片海面上拼死格杀。
排水量3709吨的日本海军巡洋舰“高千穗”号与其他3艘高速战舰编成第一游击队,快速游曳于战场之中。
这4艘当时日军最优秀的战舰仿佛一柄快速挥动的战斧,连连撞击中国北洋舰队的军阵,形成了日军最有力的杀手,也引起了中国舰艇特别的注意。
下午1点09分,排在第一游击队第二位的“高千穗”舰右舷后部中弹。
几名尉官疯狂地冲下舷梯,指挥水兵冒死灭火。
好在这一弹引发的火灾并不严重,日本水兵最终扑灭火焰,让“高千穗”舰躲过了一次灭顶之灾。
一名指挥灭火的少尉军官喘了一口气,环顾爆炸现场忽感骇然。
原来,这颗炮弹击穿的正是他居住的舱室,透过被破坏的舱壁可以看到,锋利的弹片把他挂在室内的军大衣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目睹舱室外飞溅的血肉,这名初经战阵的日本海军军官禁不住面如土色,直到登上甲板,其难看的脸色仍给周围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名年方27岁的年轻军官名叫小笠原长生,此时担任“高千穗”舰第4分队分队长。
当时估计没有人会想到,这位在战场上会变颜变色的少尉军官在23年后会晋升为海军中将,更难以想到他会成为此后几十年中,日本海战史的权威,他所著的《倭国海将传》、《三笠物语》、《东乡元帅详传》等,现在仍然是世界各国研究日本海军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初次接触小笠原长生的作品,笔者对其评价并不很高。
这是因为小笠原长生有两个致命的历史缺陷。
第一,他的文字中有些带着强烈的宣传意味,有着较强的倾向性。
小笠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支持者,正是由于他的鼓吹,开始了日本海军对于东乡平八郎和广濑武夫等的造神运动,他的作品中也不自觉地充斥了对于日本侵略战争的美化。
因此,小笠原长生在日本海军内部有一个外号叫作“吹鼓手小笠原”。
这固然体现了一些文笔不通的武夫对小笠原的嫉妒,也是对其文风的讽刺;第二,是小笠原长生对于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有着近乎丧失理智的崇拜,所以在描述这位将军的事迹时,不时采用夸大和渲染的笔法。
日本巅峰时有九大舰队?联合舰队如何组成?5分钟搞懂日本海军

日本巅峰时有九大舰队?联合舰队如何组成?5分钟搞懂日本海军对于岛国日本而言,海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以英国为师,以举国之力打造强大的海军,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历练,日本海军成为仅次于英美海军的世界第三大海军。
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海军的实力达到顶峰,拥有10艘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18艘重巡洋舰、20艘轻巡洋舰、112艘驱逐舰和65艘潜艇,总吨位超过120万吨,约为美国海军舰艇总吨位的80%,上述作战舰艇绝大部分都配属于赫赫有名的联合舰队。
■在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是世界第三大海军,拥有水面舰艇、航母、潜艇和航空兵在内的多兵种合成作战能力。
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最重要的作战部队,直属天皇统率,原本是战时编制,从1923年起成为常设建制,囊括了大部分主战舰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联合舰队就是日本海军。
联合舰队的建制层级大致分为联合舰队—舰队—战队三级,其中舰队又分为舰队和航空舰队,战队又分为战队、航空战队、水雷战队、潜水战队等几种。
对于巡洋舰以上大中型战舰,通常2~4艘(多为同型舰)可编为一个战队,对于驱逐舰、潜艇等舰艇,在战队以下还会编成更小的驱逐队、潜水队等作战单位,每队辖2~4艘舰艇。
在岸基航空部队中,航空战队以下编有海军航空队。
那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联合舰队的编制结构是怎样的呢?■太平洋战争前夕,联合舰队高级将领的合影,前排自左向右分别是清水光美(第6舰队)、细萱戊子郎(第5舰队)、高桥伊望(第3舰队)、近藤信竹(第2舰队)、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高须四郎(第1舰队)、南云忠一(第1航空舰队)、塚原二四三(第11航空舰队)和井上成美(第4舰队)。
1941年12月初,在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领导下的联合舰队由直属部队和9支舰队构成。
联合舰队直属部队包括第1战队(长门、陆奥)、第10航空战队(2艘水上飞机母舰)、第24战队(3艘特设巡洋舰)、第4、5潜水战队(各有1艘轻巡和3个潜水队),其中'长门'号为联合舰队总旗舰,山本大将兼任第1战队司令官,通常情况下第1战队与第1舰队的战列舰部队一道行动。
从侵华到太平洋战争 旧日本海军妙高级重巡洋舰作战简史

曙片握嵌:革刊赞 空
从 华 太 洋 争 侵 到 平 战
旧 日本海军妙高级重巡洋舰作战简史
口 爱 澜 2 6H和2 月 7嗣先后装载翦 2 混成旅团一 所有 4 4 舰参加 了往 7 月中和 1 0月2日之间 部和 第 l 师团一部 离 开佐世保 ,送往 巾 1 f 举行的夏季演习 = 它们配属临时组建的第 国=1 2月 l口,4 集体转 为预备 舭 趺 4 舰 舭队 9月 2 ,舰队在本州北部外海 6『
13 年 7 2 97 月 8日,“ 妙高”号 离开第 1 4 年 4 5月 .4 91 - 舰进行 了开战第 5 战队加入遗华舰队( 3 第 舰队) 战队成 阶段准备工作 此后 ,第 5战队 3 第9 舰在j 为旗舰 自 13 9 7年 9月 1日 l 3 年 l 士水域进行 了训练 它们的烟囱辨识条{ 到 99 0 月I 5日,“ 妙高 号从台湾出发 ,在华南 除去 。 足柄 ” 号则返 回华 南水 域,参J 水域进行 了2 次巡 弋 13 年 】 月2 3 99 】 5日, 1 4 年 7月 I 91 2日占领 南部印度支那的 它在佐 l保第三次转 人预备役,解除第 9 动, 9日进驻 西贡 8 } i = 2 月到华南水域 巡弋 战队旗舰职务。 8日抵达佐世保进行第二 9 返 网 。 2 月 改现代化改装。14 年4月 1 91 0日. 还在改 14 年 8 1 . 91 月 5F 开始第二阶段准{ 1 装中就 加八了第 2 舰队第 5 战队 ,成为战 工作 在入坞和梳查之后 , 足柄 号于 1 、 队旗舰 。1 8日正式再服役。 月 l 目加 入第3 0 舰队第 1 战队 , 6 井成 为自 I 3 年9 0 9 7 、l 月初 足柄 号在华中 队旗舰 。9月初 ,“ 那智 号、“ 羽黑 号
日本一战前驱逐舰简史

浦风型
大型驱逐舰,装载了亚罗公司设计的新型蒸汽轮机。曾计划使用柴油机以延长续航力,第1次大战爆发后获得德国vulcan 公司制.造的减速流体阀并最终使用蒸汽轮机。全长87.6m、水线宽8.4m、吃水2.4m、标准排水量810吨。主机为布朗.寇蒂斯单级减速齿轮汽轮机2座2轴、主锅炉亚罗式重油水管锅炉(汽圧力18.3气圧)3座、功率22000马力、航速30节、续航力15节/1800海里。武器为12cm/40cal单联装炮1门、8cm/40cal单联装炮4门、53cm双联装鱼雷发射管2具。乗员115名。共有浦风、江风2艘服役。
敷波型
为日俄战争时在旅顺从俄海军俘获的鱼雷艇所改装,拆除了艇首鱼雷发射管。全长58m、全幅7.4m、平均吃水3.4m、常备排水量400吨。主机为三胀式往复蒸汽机2座2轴、主锅炉为宫原式煤炭水管锅炉2座、功率3000马力、航速22节。武器为5cm单联装炮6门、37mm单联装炮3门、45cm单联装鱼雷发射管2具。乗员64名。共有敷波、巻云2艘服役、因艇型的同型舰。与雷型同样使用钓合舵,部分舵面暴露在海面。垂线间长67.3m、全幅宽6.3m、平均吃水1.7m、常备排水量363吨。主机为四汽缸三胀式倾斜往复蒸汽机2座2轴、主锅炉亚罗式煤炭水管锅炉(蒸汽圧力17.6大气圧、饱和温度)4座、功率6000马力、速度31节。武器装备为8cm单联装炮1座,,6cm单联装炮5座,45cm单联装鱼雷发射管2具。乗员62名。后来前部舰桥上六斤速射炮换装为十二斤速射炮、其余更换为无防盾山内式6斤速射炮。共有晓、霞2艘服役,参加了日俄战争。
皋月型
日俄战争时从俄海军俘获。原为俄海军Biedovy号350吨型驱逐舰。垂线间长64m、全幅6.4m、平均吃水1.8m、常备排水量350吨。主机为四汽缸三胀式直立往复蒸汽机2座2轴、主锅炉为宫原式煤炭水管锅炉4座、功率5700马力、航速27节。武器为8 cm单联装炮1门、5 cm单联装炮5门、45cm单联装鱼雷发射管2具。乗员62名。本型仅皋月1艘服役。
二战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舰船总览

二战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舰船总览战列舰伊势级战列舰1938年的“日向”号1941年12月的“伊势”号两艘伊势级战列舰正缓慢航行。
近是“伊势”号,舰艉搭载是95式水上侦察机日向号的第三第四主炮伊势级建造于1915年,共建两艘:日向和伊势,为扶桑级的改良型。
30年代中期曾接受了现代化改造,在二战期间因为过于老旧而很少参加大规模的战役。
1943年9月被改装成航空战舰。
拆除了中后部的四座炮塔,铺装航空甲板,搭载22架水上飞机。
做了类似改装的还有最上号重巡洋舰,因在中途岛战役受重创入坞修理,顺便改造为航空巡洋舰。
1944年10月莱特湾大海战中,两艘未携带一架飞机的伊势级战舰加入小泽治三郎中将的航空母舰编队,充当诱饵。
在美机的猛烈攻击下,其余四艘航空母舰全部被击沉,伊势级航空战舰到底装甲厚实,虽然给炸得千疮百孔,却支撑到逃离战场。
不过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1945年7月还是被美军炸沉在吴县军港,1947年解体。
性能数据:排水量 36,650吨(设计)/39,680吨(改装后)长度 712.3英尺动力 81,000马力载机 3架浮筒式水上飞机(改装后可搭载架固定翼飞机)航速 25.6节主炮六座双联装14英寸(356mm)(改装后后部的四座被拆除) 副炮 5英寸(127mm)8座高炮 3英寸(76mm)4座,25mm104座(改装后)鱼雷 2座533mm水下发射筒舰员标准1360人(战时1476人)金刚级战列舰1937年状态的“金刚”号1939年“榛名”号1942年7月11日的在瓜岛争夺战中航行的“比睿”号“雾岛”号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海军的12艘战列舰中,为其南北征战的战列舰不是“大和”和“武藏”,而是四艘陈旧落后的金刚级战列舰。
从1913年开始建造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金刚级战列舰已经拥有25年以上的舰龄。
就是这种老掉牙的战列舰,或作为机动部队的一员,或任夜战部队的主力,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上耀武扬威,一次又一次地绝处生还,令人刮目相看。
历史上日本的海军和陆军斗了八十年,互相都看不上眼,陆军造航母,海军造坦克!

说起旧日本的军队,最大的奇葩之处就在于海陆军相互看不上眼。
陆军认为海军愚蠢,海军认为陆军马鹿(日语中的混蛋)。
陆军认为只有自己保持了日本武士道的传统,对于成天装西洋范的海军是忘记先祖;而海军则高捧着咖啡杯,对于只会吃大蒜的陆军也是极其鄙视。
明治维新之后,天皇发动了西南战争,曾经隶属于各藩的军权逐渐集中在了天皇的手中,逐渐形成了近代的旧日本军队。
不过,旧日本军队仍然有着很浓的藩阀的气息。
当时的陆军出身于长州藩,而海军出身于萨摩藩,两个藩之间更是势同水火。
在明治天皇这种猛人面前他们还能老老实实的保持合作关系,可是到了昭和年间,矛盾就集中爆发了。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下层军官发动了兵变,甚至干掉了海军大将斋藤实。
海军火了,你竟然敢动我的人?派遣军舰进驻东京湾,战列舰的火炮甚至直接对准陆军的基地。
幸好兵变后来被镇压,否则可能陆海军就真的起内战了。
而到了二战时期,两支军队就更加瞅不顺眼了。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不足的国家,海陆军应该齐心协力,互相配合。
可是日本倒好,海陆军各搞自己的一套。
海军为了打造自己的地面部队,甩开陆军自己造坦克,结果造出来的坦克常常抛锚;陆军为了运输自己的部队,甩开海军自己造航母,结果还没用上几回,就被美国海军送去见天照大神。
海军采用13毫米口径作为机枪标准口径,陆军就一定要用12.7毫米的,不为别的,就为赌一口气!这导致战场上同时日军弹药系统却极其复杂,后勤运输都不能配套。
为了表示与对方的不同,海军机械的螺丝要往左拧,陆军的要往右拧。
一根筋的日本人在内斗上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二杆子精神,不折腾到底不罢休。
到战役规划阶段更是这样,1943年,海军没和陆军打招呼就登陆瓜岛,结果被美军一阵招呼。
没办法,打陆战又不是海军的特长。
于是他们就像陆军求救。
海军向陆军谎报岛上只有一千多美国兵。
于是陆军只派出了一千多人增援。
可是,岛上却整整有美军一个师!这千号日本兵就成了美国坦克履带的润滑剂。
细数二战日本海军中的那些将二代,包括东乡平八郎之子

细数二战日本海军中的那些将二代,包括东乡平八郎之子嶋田繁太郎海军大将,1883年9月24日生于东京,战时职务海军大臣(1941年10月18日至1944年7月17日),岳父是曾任重炮兵射击学校长、陆军省兵器局长、陆军技术本部长的筑紫熊七陆军中将。
加藤隆义海军大将,1883年3月20日生于广岛县,战时职务军事参议官(1938年11月15日至1945年6月1日),岳父是曾任吴镇守府司令长官、第一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臣、内阁总理大臣的加藤友三郎元帅海军大将。
加藤友三郎是日俄战争时期的联合舰队参谋长,1923年病逝后获授元帅称号。
远藤喜一海军中将(战死后追晋大将),1891年8月8日生于东京,战时职务第九舰队司令长官(1943年11月15日至1944年5月3日),父亲是曾任松岛号巡洋舰舰长、常备舰队参谋长、军令部第三局长的远藤喜太郎少将,岳父是曾任东京湾要塞司令官、第十五师团长、第十二师团长、侍从武官长的内山小二郎陆军大将。
岸本鹿子治海军中将,1888年4月14日生于冈山县,战时职务吴海军工厂水雷部长(1936年12月1日至1939年11月15日),岳父是曾任骑兵实施学校长、骑兵第四旅团长、教育总监部骑兵监的丰辺新作陆军中将。
有地十五郎海军中将,1882年10月22日生于东京,战时职务镇海要港部司令官(1937年12月1日至1938年11月15日),父亲是曾任常备舰队司令长官、吴镇守府司令长官、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有地品之允海军中将。
原清海军中将,1889年5月2日生于佐贺县,战时职务第二遣支舰队司令长官(1942年7月14日至1943年6月21日),岳父是曾任大湊要港部参谋长、竹敷要港部参谋长、海军下濑火药制造所长、吴海军工厂水雷部长的小田喜代藏海军少将。
金子繁治海军中将,1894年4月20日生于长野县,战时职务青岛方面特別根据地队司令官(1945年1月29日至1945年5月1日),岳父是曾任佐世保镇守府参谋长、舞鹤要港部司令官、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军事参议官的百武三郎海军大将。
旧日本海军杂文一篇(已上传)

大淀型的建造计划经纬日本海军从华盛顿裁军条约订立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在对美舰队邀击渐减作战中指挥潜水艇作战的潜水战队旗舰使用五,五○○吨型轻巡。
大正十二年,国防方针及所要兵力量第二次修订,确定了外战部队应整备八队潜水战队、各自的旗舰为轻巡洋舰的方针。
即有必要整备作为潜水战队旗舰用轻巡八艘。
可是,无条约时代到来,最终这个整备没实现。
昭和十一年,由于裁军条约失效,无条约时代来到,对应的国防方针及所要兵力量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确定了外战部队整备七支潜水战队、各自配备新的六,○○○吨型轻巡作为旗舰的方针。
因为潜水战队旗舰用七艘轻巡是必要的,现在的五,五○○吨型老朽化了,能力也不充分,预定昭和十六~二十一年度实施的新军备后期计划,设想是新造全部七艘。
象叙述过的阿贺野型的建造经纬一样,新军备后期计划被加快实行,作为先锋,实施了昭和十四年度海军军备充实计划(㊃计划),据此建造期待的二艘潜水战队旗舰用轻巡。
昭和十一年,军令部进行㊃计划舰的预备讨论时,方针是潜水战队旗舰用轻巡和水雷战队旗舰用舰同型,这个轻巡暂称舰名W○三型。
关于W○三型的概要,参照阿贺野型的建造经纬。
㊂计划中还要建造大续航力的巡潜型和兼水上高速度的海大型的甲·乙·丙型大型潜水艇,随着渐减作战进行前进至海面区域到中途岛方面,指挥这方面作战的潜水战队旗舰必须搭载长距离高速水侦,侦察力强有力,通讯指挥设施完善的军舰。
到昭和十三年,变更以前的轻巡讨论方针,计划新的潜水战队旗舰专门任务是航空侦察力强有力的轻巡洋舰,这个舰种称为丙型巡洋舰 (巡丙),同年六月㊃计划建造的巡丙暂称舰型名为W一○五型。
军令部对W一○五型的性能·兵装要求,如下表左端表示的那样,这之外还加上搭载的长距离高速水侦的能迅速连续射出,要求作为潜水战队旗舰小型高速,通讯设备充足,有水中听音机和水中信号器等。
对此要求,舰政本部汇总了设计概案,如下表第二号表示要目·兵装的高速水上机母舰型式军舰,计划在后部船体内部设置飞机库收容四架高速水侦,剩下的二架分别搭载系止在后甲板上设置的二座弹射器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海军史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1872年(明治4年)至1945年(昭和20年)大日本帝国的军队组织。
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
战后,日本方面也称其为“旧日本海军”、“旧帝国海军”。
大日本帝国海军在战败后的1947年(昭和22年)因要符合“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而解散,新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
1903年(明治36年),在成立了“参谋本部”后,通过了两名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和山本权兵卫的主张,开始对舰队的装备和组织结构进行了一番改革,到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三十一艘军舰和二十四艘水雷艇。
而到了“日俄战争”时,则达到了七十六艘军舰外加七十六艘水雷艇的规模。
1920年(大正9年),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海军开始了一套以美国海军为假想敌的“八八舰队”(八艘战舰加上八艘巡洋舰)增强政策。
1941年(昭和16年),到了“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日本海军的旗下拥有了十艘战舰,三百八十五艘舰艇和包括“零战”在内的三千二百六十架军用机。
从“日俄战争”(明治38年)胜利以来一直到“太平洋战争”(昭和20年)战败,大日本帝国海军一直和英国皇家海军与美国海军构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世界三大海军”。
日清战争(1894-1895)
日清战争(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终于在1894年(明治27年)8月1日正式开战,虽然在之前已经有了几次交战。
9月17日,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的“黄海海战”中重创了北洋水师,中国海军舰队损失了十二艘军舰里的八艘。
虽然日本海军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了胜利,但是日本海军军舰无法有效的击穿中国海军的两艘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战列舰(“定远”最终被鱼雷击沉,而“镇远”则被虏获)。
此次交战让日本海军注意到了对大型战列舰和小型攻击型舰艇的需求。
根据随后在1895年(明治28年)4月17日签订的“下关条约”(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群岛分别被转移到了日本政府的管辖下直到了1945年(昭和20年)。
虽然日本也获得了辽东半岛,但是在俄国的逼迫下把其归还给了中国政府,之后俄国自己则接管了这片地区。
被日本海军虏获回国的清军主力舰镇远号
日俄战争(1904-1905)
在日清战争后由于俄国介入而被迫归还辽东半岛的事实,使日本海军开始规划未来的战争。
随即在“卧薪尝胆”的口号下开始了横跨十年的海军扩张计划,在此期间建造了109艘军舰,总吨位超过了二十万吨,海军人员的规模从15100人扩大到了40800人。
全新的舰队包括了六艘战列舰、八艘装甲巡洋舰、九艘巡洋舰、二十四艘驱逐舰和六十三艘鱼雷艇。
其中1902年(明治35年)交付的三笠号战列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之一。
在此期间,三菱等公司也开始自行建造舰艇。
日本海军也开始组建了潜艇部队,1904年(明治37年),日本海军从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购买的五艘潜水艇运抵横须贺海军工厂,次年年底组装完毕并投入了使用。
1904年(明治37年)2月8日,酝酿已久的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1905年(明治38年)5月,在日本海海战中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旗舰三笠号率领着日本海军几乎全灭了俄罗斯海军第二太平洋舰队。
俄国海军38艘派往远东的军舰中有21艘被击沉,7艘被捕获,6艘被解除了武装,4545名官兵战死,6106人被俘。
日本海军则只损失了三艘鱼雷艇和116人。
东乡平八郎在日军旗舰三笠号舰桥上指挥战斗的油画。
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
1941年(昭和16年),大日本帝国海军拥有了十艘战列舰,十艘航空母舰,三十八艘重型和轻型巡洋舰,一百十二艘驱逐舰,六十五艘潜水艇和其它舰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向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战,同时在西太平洋向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发动攻击。
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向日本宣战,而与日本同盟的欧洲轴心国—纳粹德国与意大利亦向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欧亚两大战场合流。
珍珠港被日军空袭的场景
日本海军旗下的十艘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乃至最先进的航母舰队之一。
战争的初期美国海军拥有七艘航母,但在太平洋只有三艘。
而英国皇家海军的八艘航空母舰只有一艘在印度洋周边服役。
在“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损失了四艘旗舰航母与相关船员,迫使其只能把商用和其它军舰改装成如“飞鹰”般的小型护航航母。
而另外一套改造计划,“信浓”,则把“大和级”战列舰的三号舰改装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吨位的航空母舰。
中途岛战役日本损失多艘主力船舰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依靠了装备和战术的优越性在快速进攻的准则下席卷了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对手。
不过美国在工业输出和新颖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渐渐的把战局扭转了过来。
日本海军未曾在防守工事上做过大规划,暴露了自己重要的通讯系统,缺乏有效反潜力量来保护海运补给航线,同时又没用其庞大的潜水艇部队来运送物资装备。
到了战争末期,日本帝国海军只能被迫使用极端的作法,如“特别攻击队”来阻止敌人的进攻。
1945年(昭和20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放送协会”播放了由昭和天皇阅读的“终战诏书”,正式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2年太平洋战争的形势(红线圈内是日军所到达最大的势力范围)
日本海上自卫队大日本帝国海军在日本战败后被解体成为了“第二复员省”帮助把留在海外的军舰和人员送回日本本土。
1947年(昭和22年),所有军队在新颁布的“日本国宪法”下被解散,宪法内的“日本国宪法第九条”写到了“日本国民期望国际正义和次序,并且永久的放弃以国权的名义用战争与武力来解决国际纷争”。
1948年(昭和23年)5月1日,成立了“海上保安厅”。
1952年(昭和27年)4月26日,重新建立了“海上警备队”。
1954年(昭和29年),在当时“防卫厅”的发动下成立了今天的“日本海上自卫队”。
22DDH型直升机航母
日本海上自卫队22DDH型直升机航母在横滨下水。
该舰满载排水量2.7万吨,预计2015年正式服役。
22DDH命名为出云号,舷号183。
舰名“出云”,曾为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旗舰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