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报告
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业综合发展态势图文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一、中国商业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工商银行成立于 1984 年,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也是世界上资产规模第一的系统性重要商业银行,根据巴塞尔 III 的规定,属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受巴塞尔 III 全球性系统重要银行的附加条款监管。
截止 2016 年上半年,集团总资产23.5万亿元,发放贷款及垫款总体规模达12.4万亿元,客户存款总额17 万亿元,均处于业内第一。
贷款的市场总体占有率为 11.3%,贷款占四大行总体贷款的 30%。
工行集团总体风险处于领先地位,根据 2016 年半年报,不良率为 1.55%,拨备覆盖率为 143.02%,与上一季度相比,不良率下降0.11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上升 2 个百分点。
不良率与业界持平,覆盖率仍然低于红线,我们预计工行未来会进一步提高拨备计提。
资本充足,一级资本充足率13.11%,仅低于建设银行 13.4%,领先同业。
工商银行国际化水平处于行业前列,到 2015 年底,工
行拥有国际机构 404 个覆盖 42 个国家及地区。
截止2015 年底,工行获得泰国、阿根廷、新加坡、卢森堡、加拿大和卡塔尔人民币清算行资格,与 147 个国家 1611 家银行签订了代理行的关系。
同时工商银行也在大力转型经营模式,私人银行发展迅速,从客户保有量和成交量均为中国业界第一。
四大银行存款占比。
《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银行业统计分析报告》发布 不良贷款增量连续

100CHINA BANKINGRELEASE | 权威发布作者:本刊编辑部发布时间:2016年8月近期,中国银监会发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银行业运行情况统计数据,我国银行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稳中趋缓。
上半年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7.8万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贷款资源增量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造业等领域。
在负债结构中,企业活期存款快速增加,活期存款同比增长26.7%,远超其他各项存款增速。
同时,信用风险总体可控,不良资产增量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相应商业银行计提拨备压力相对减小,利润增速有所回升。
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但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城商行资产增速一枝独秀 企业活期存款快速增加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218.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69.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
分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3.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4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城商行25.1万亿元,占比10.74%,同比增长24.5%;农村金融机构28.3万亿元,占比12.91%,同比《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银行业统计分析报告》发布不良贷款增量连续两季度下降 负债中企业活期存款快速增加增长16.4%。
在资产结构中,贷款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占全部资产的50%。
上半年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7.8万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
目前,贷款资源增量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造业等领域。
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为20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3.0个百分点。
2016年银行业行业分析

2016年银行业行业分析
2016年银行业行业分析
2016年,中国银行业面临了不小的困境和挑战。
首先,经济
增速的放缓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贷款不良率上升,给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了压力。
其次,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股市大跌和汇率的贬值给银行业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还有,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带来了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加大了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力度。
首先,他们加强了不良贷款的处置,增强了风险定价,改善了信贷政策。
其次,他们加强了对金融市场波动性的监管和风险防控,增加了资本准备金。
最后,他们加大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投入,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业务。
然而,尽管面临困境,中国银行业在2016年取得了一些积极
的成果。
首先,银行业增加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和提高贷款额度,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其次,银行业通过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调,帮助了个人购房需求。
最后,他们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推出了消费贷款、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等新产品。
总体来说,2016年银行业既面临了不小的困境和挑战,也取
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未来,银行业要加大对风险和资产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适应互联网金融
的发展趋势。
同时,政府也应该继续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6 年度中国银行业 信用回顾与展望

2016年度中国银行业信用回顾与展望China Banking Industry Review&Outlook 2016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Shanghai Brilliance Credit Rating & Investors Service Co., Ltd.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Shanghai Brilliance Credit Rating & Investors Service Co.,Ltd.摘要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且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及个体分化现象,部分资源性城市、产能过剩行业集中的城市资产质量下行明显,东南沿海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所企稳,部分小型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及逾期贷款已超过其股东权益,拨备降至监管红线以下。
预计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将处于筑底阶段,商业银行整体信用风险压力有所缓解,但产能过剩仍待化解,经过新一轮房地产价格上涨后,房地产泡沫加大,商业银行此类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2016年,实体企业贷款投放增速放缓、多次降息后贷款重定价、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资产质量下行等因素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通过资金业务、表外理财业务等方面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业务及表外理财业务均取得了较快的增速。
在资金市场宽松的环境下,此类业务为银行贡献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是同时也加长了资金流向实体企业的链条,且使得商业银行杠杆上升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监管,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
2016年底以来,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拉长逆回购融资期限,缓慢抬升利率中枢水平迫使金融机构去杠杆,预计2017年监管机构将运用多种手段及措施加强对商业银行此类业务的监管,在此过程中,部分杠杆较高及期限错配较为明显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预期收益不达标、成本收益倒挂以及较大的流动性考验。
总体而言,在此轮经济弱周期阶段,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由于资产质量下行及金融去杠杆引发的盈利压力和资本补充压力仍将会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资金业务及表外理财业务相对激进银行的信用质量将急剧恶化,不排除出现破产重组可能。
2016年银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银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0月目录一、国内银行业状况 (4)(一)概述 (4)(二)国内商业银行市场格局 (6)二、国内银行业的监管体制 (8)(一)概述 (8)(二)主要监管机构及其职能 (9)1、中国人民银行 (9)2、中国银监会 (10)3、省级人民政府 (11)4、省级联社 (12)5、其它监管机构 (12)(三)国内银行业监管内容 (13)(四)银行业的监管趋势 (14)1、新巴塞尔协议的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影响 (14)2、混业经营和监管国际化 (16)(五)国内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7)1、基本法律、法规 (17)2、行业规章 (17)三、国内银行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19)(一)监管手段的持续加强 (19)1、公司治理 (19)2、风险及内控管理 (19)3、资本充足率 (19)4、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20)5、一般准备 (20)6、信息披露 (20)7、资本工具创新 (20)(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1)(三)小微企业信贷市场潜力巨大 (23)(四)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24)(五)利率趋向于市场化风险定价 (26)(六)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零售银行产品需求增长 (29)(七)银行间市场快速增长带来发展机遇 (30)(八)中间业务的发展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空间 (31)(九)银行业竞争加剧带动差异化发展 (31)一、国内银行业状况(一)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76,708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9,351 元。
2012 年至2015 年间我国GDP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1%。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下表为2012 年至2015 年我国GDP、人均GDP 情况: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是我国投融资体系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精品完整版】2016年银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6年银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2月目录一、2015年回顾 (4)1、行情回顾 (4)2、投资策略 (5)二、资产质量篇:有望缓解 (5)1、货币政策实质宽松 (6)2、地方债务臵换缓释风险 (7)3、正确认识银行的不良 (8)三、利率篇:市场化靴子落地 (9)1、利率市场化压制板块估值 (9)2、短期内市场影响有限 (10)四、政策面:利好袭来 (11)1、混业经营渐入佳境 (11)(1)下一站改革 (11)(2)混业经营形成中长期利好 (12)2、贷存比限制取消 (12)3、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13)五、相关企业简况 (14)1、浦发银行:经营稳健,区域金控平台 (15)2、招商银行:零售行寻求内涵式转型 (15)3、兴业银行:自贸区+混业经营 (16)六、主要风险 (16)1、经济增速超预期下滑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 (16)2、房价超预期下滑引发经济系统风险; (16)3、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质量恶化。
(16)资产质量篇:有望缓解。
经济尚未出现企稳迹象,我们判断,2016年货币政策实质宽松,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助于银行不良的缓释。
同时,地方债务新老划断及地方债务臵换方法,有效缓释了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市场回暖,宽松政策有望持续,房地产贷款的风险进一步释放。
银行拨备充足,即使关注类贷款的35%转化为不良贷款,拨备仍可覆盖。
利率篇:市场化靴子落地。
全面利率市场化的靴子落地,有助于缓解利率改革对银行板块的压制作用。
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对银行的影响有限。
我们认为,在利率全面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业的风险总体可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原因在于:1)中国的GDP 仍处于增长阶段,经济形势稳定;2)配套措施齐全,大额定单、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先行实施;3)地方政府债务新老划断、房地产回暖,有助于缓释风险。
政策篇:利好袭来。
1)混业经营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下一阶段。
混改渐入佳境,形成中长期利好。
2)贷存比限制取消,有利于缓解银行间的存款竞争,稳定银行的负债成本。
2016年银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银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6月目录一、国内银行业状况 (4)1、我国经济发展概况 (4)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5)3、国内城商行市场格局 (7)二、国内银行业的监管 (10)1、概述 (10)2、主要监管机构 (10)(1)中国银监会 (10)(2)中国人民银行 (12)(3)其他监管机构 (13)3、国内银行业监管内容 (13)(1)市场准入监管 (13)(2)业务监管 (13)(3)产品及服务定价 (13)(4)审慎性经营的要求 (14)(5)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要求 (14)4、巴塞尔协议对国内银行业监管的影响 (14)5、国内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9)三、国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21)1、平稳运行的宏观经济为银行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21)2、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的监管,深化银行业改革 (22)3、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将成为重要业务领域 (24)4、零售银行业务日益增长 (26)5、中间业务的发展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空间 (27)6、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影响深远 (28)7、综合化经营符合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9)8、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地位逐步提升 (30)9、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趋势显现 (31)一、国内银行业状况1、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受益于良好的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银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投融资体系的作用显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676,708亿元,位列全球第二,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2015 年我国工业升级态势明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1.4%。
2015 年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0.6%,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5%。
2016年银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5月目录第一部门:商业银行的作用9第二部门:银行业务9(一)负债业务9(二)资产业务10(三)中间业务10第三部分:国外宏观金融形势10(一)欧债危机治标不治本。
11(二)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基本排除11(三)日本与新兴经济的展望11(四)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主要风险12第四部门:国内宏观金融形势12第五部门:国际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3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13(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14第六部分:国内银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15 (一)、国内银行业现状15(二)、国内银行业发展趋势17二、盈利能力微幅下降,盈利结构有望改善19四、不良贷款难以继续“双降”,风险防范任务艰巨22 第七部分:国内银行业宏观环境分析29一、城镇化建设29二、积极财政政策31三、货币政策32四、监管政策33第八部分:“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变局36(一)、规模增长37(二)利率市场化40(三)、逆周期监管41(四)资产质量43(五)牌照管制放松45二、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46三、中国城商行未来发展分化格局48四、中国城商行未来发展战略50第九部分:中国银行业基本特征611 银行体系对风险的缓冲并不主要依靠资本机制,而主要依靠政府信用。
612 中国的信贷周期主要是由政府驱动,而非商业银行。
613 中国银行业的基本特点是抑制有余,创新不足。
624 金融监管与金融管制之间界限不清。
625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金融体系仍将是以银行系统为基础的间接融资体系。
63第十部分:中国银行业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631、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632、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64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644、存在着舍本求末倾向64第十一部分:建立中国银行业企业文化的必要性641、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642、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金融竞争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银行信用风险
分析报告
2016年4月
目录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数据概览:潜在压力并未减轻 (3)
1、名义不良:余额升幅超过50%,不良率升至1.67% (3)
(1)最大口径:银行业金融机构口径 (3)
(2)一般口径:商业银行口径 (4)
(3)最小口径:上市银行口径 (4)
2、潜在不良:压力高于披露值 (5)
二、信用风险的结构分析:存在小幅蔓延趋势 (6)
1、类别结构:风险从小微向对公蔓延 (6)
2、期限结构:中小/民营企业短期贷款压力较大 (7)
3、行业结构:制造业与贸易行业是主要发生领域 (8)
3、区域结构:环渤海与中西部升幅较大 (10)
三、展望:风险层次向下迁徙中,需以时间换空间 (11)
1、从五级分类来看: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压力较大 (11)
2、从逾期贷款来看:未下沉到不良的部分亟待化解 (12)
3、新增逾期规模和拨备前利润对比:利润表的稳定性预期下降 (14)
4、从企业偿债能力看:传统制造业债务压力更高 (14)
四、信用风险的边界:债券市场隐忧,民间金融承压 (16)
1、债券市场:关注刚兑能否有序打破 (16)
2、民间金融:监管持续强化,关注风险蔓延 (17)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数据概览:潜在压力并未减轻
2015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压力继续上升,商业银行口径不良余额增51%、不良率升至1.67%高位。
我们认为“关注+不良、逾期贷款、核销前不良贷款”三项指标可以作为“潜在问题资产”的参考,10家已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表现显示,潜在信用风险压力超过了名义不良数据:“关注+不良”增37%、占比达到5.17%,“逾期贷款”增45%、占比达到2.64%,“核销前不良贷款”增5851亿元(同比扩大75%,相当于年初账面不良余额的96%)。
1、名义不良:余额升幅超过50%,不良率升至1.67%
我们一般用三个层级的数据观察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结果显示2015年名义不良余额增长幅度超过40%,商业银行口径增幅达到51%。
全口径不良率接近2%,商业银行不良率1.67%。
(1)最大口径:银行业金融机构口径
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数据一般由银监会披露,但至今尚无定期披露机制。
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201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接近1.48万亿、不良率1.60%,2015年末不良贷款余额接近2万亿、不良率接近2%,整体不良余额增幅约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