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探讨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变式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变式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变式教学策略探究初中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和解题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单纯的例题练习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变式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变式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意义变式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巧妙的变换,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教学是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规律,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变式教学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

变式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变式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统一的例题变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同一类题目的变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

在教授平面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时,可以设计一系列相似三角形的例题,通过对题目的变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对于某些特殊的例题,教师可以通过变式教学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特殊情况中发现问题的规律。

在教授二次函数的顶点形式时,可以设计一些特殊情况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分析特殊情况来理解顶点形式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对应用题的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在解决运动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变式的运动题,让学生通过对变式问题的解析,深入理解运动问题的解题思路。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例题和变式例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 课堂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变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实时练习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研数学变式教学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教研数学变式教学课题研究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提高考试成绩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 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 好的成绩。
增强解题能力
变式教学让学生学会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 试能力。
促进知识迁移
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所 学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效果
效果一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 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
数学成绩和自信心。
效果二
通过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结合 ,变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 力。
效果三
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变式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需要具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能够挖掘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为变式教学提供基础。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 合适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具备创新思维
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出富有 创意的变式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变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变化题目,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有目的地变 化题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变式教学的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
数学变式教学应以教学目标为 导向,通过变化题目来更好地
实现教学目标。
适度性原则
变化题目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度 ,不能过于复杂或过多,以免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
针对性原则
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提高。

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3篇)

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变式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问题中的变量、问题的情境等,让学生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

二、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过程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数学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某中学八年级数学课程为例,教师选择了“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作为变式教学的内容。

2. 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变式教学的设计(1)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2)问题条件的改变针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改变问题中的变量,如:“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3)问题情境的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拓展到其他领域,如:“一个圆形的半径是2厘米,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4. 变式教学的过程(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如何求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2)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探究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如:“请你们观察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看看它们有什么规律?”5. 变式教学的效果评价(1)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2)学生能力提升: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问题探讨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问题探讨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问题探讨一、引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变式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变式教学,成为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展开探索性问题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二、变式教学的特点及意义变式教学是指以一道或几道基本题为基础,通过改变数值、图形、条件等来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数学运算技能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变式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建模中能够游刃有余。

变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变式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 合理设置问题在进行变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合理设置问题,确定好基本题目的类型和难度,然后通过改变数值、图形、条件等,设计出多个相关题目,逐步深入、逐步展开,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和提高数学运算技能。

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变式教学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种可能性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注重实际应用变式教学要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变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难点与问题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变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所以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缺乏兴趣的话,就会影响到变式教学的效果。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2 ]章建跃.中学生数 学学科 自我监控 能力[ M] .上海: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3年 5月版 .
3 4 某 教 育 论 妊[ 2 O … 1 3 年 第9 期 ]
是一次函数.
解法 4:原 式分子 、分母 同除以 x y ( x y ≠0 ) ,并 由已知 可得
促进学生数学解 题能力甚 至数 学学 习能力 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现 直观的表征有利于促 进学生 的思 维从具体 到抽 象的发展 ,但 是
实意义. 2 .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 因性 施教 ”
过多 的使 用 ,则有 可能妨 碍学生 对数学 内容 的深层 次 的理 解 , 妨碍学生 的思维层 次从低级 向高级 的发展 ,使学生对 数学 内容
;⑤ y= 中 ,哪些是一次函数 ?
变式 1 :m为何值时 ,函数 v=一 2 x —s +( m一8 ) 是一次 函数. 变式 2 :m、n为何值 时,y =( 5 m一 3 ) 一+ m+ n是一次 函数.
变式 3 :m、n为何值时 ,Y=( 5 m一3 ) 一+m+n是 正 比例 的知 识 、能力 、思 维引入纵深 ,帮助学生提高解 题能力 、拓展 函数 . 发散 思 维 能 力 . 变式 4 :y =( m +2 ) x “ +n有可 能是 一 次 函数 吗 ? 下面从初 中数 学课 中常用 的概 念教学 、命题 教学和例题 教 变式 5 :m 为何值 时 ,函数 _ y =一 ( m 一4 ) x l m 3 +( , n一8 )
参考文献:
[ 1 ]喻平 .不 同年级 中学 生对数 学 问题 表征 的差异性研 究 [ J ] .应用心理 学,2 0 0 5年第 1 1 卷 第 2期.
征 ,以提高学生 的问题表征 的辨别能力 ,拓宽一个概念的视野 ,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探讨

2020 年 18 期73New Generation在新课改背景下,变式教学逐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实质是保留数学问题的本质,根据实际情况,对题目的情景、条件以及问题带有针对性的改变,在加深学生理解力、提升学生灵活力的同时,对数学知识起到有效的巩固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初中数学课堂积极开展变式教学活动。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变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以同一个知识点为基础,通过不同种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的规律以及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掌握,同时还要保持其正确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还能将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实际学习与应用中得以合理的运用,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简而言之,就是同一种题型可以应用多种转变形式,以此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变式教学的应用还能加强对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其探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规律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一)在数学概念知识中的应用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且十分抽象的学科,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对知识的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致使数学学习没有较强的连贯性,从而使成绩大幅度下降。

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对抽象性概念知识的理解,则必须应用变式教学,将其变为形象具体的数学公式,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

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一次函数”课程时,学生们根据课本已经知道“y=kx+b”这个函数方程式了,但是也仅存在于这个方程式的固定状态,在变形之后学生就无法对其进行正确辨认。

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对概念的仔细讲解,应用变式教学将一次函数和非一次函数进行举例,让同学们进行辨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这些一次函数进行变形。

比如“y-b=kx”、“y-kx=b”等多种形式。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法探析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法探析
计一些 问题变式 , 让学 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 并在作答之 中实现进
变式 教学是初 中数学教学 活动 中的一种重要 的教学方法 , 也是一种具有现实可行性 的教学方法。它更 多的还是被应用到
复习课之 中或者试卷的评析课之中。在 学生进行数学课学习时 可以起到举一反三和有效地实现一题拓展 的效果 ,实现对学生
它本身 , 这Leabharlann 数是 ( ) 。 2 . 一个数 的倒数是它本身 , 那么这个数是
() 。3 . 一个数 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 这个数是() 。运用变式 , 可 以
促进学生在课 堂上进行积极 的思考和探究 ,还可 以在教师 的引
导和熏陶下 ,让学生实现思 维的整理和相关概 念的牢 固掌握 。
性经 验通过具体直观 的方式上升到图形的形 成 ,进而掌握好概 念 图形 的基本特征 , 从 而可以准确地把握概念 的外延。 2 . 通过变式突出概念本质属性 想的效果 。以后 出现类似的问题 , 学生还是会出现错误 。 我们在
实际的教学之 中, 就可 以引入变式 的方法 : 1 . 一个 数的平方等于
重要 的途径就是把概念 的外延作为变异 的空 间,把概念包含的 对 象作为一 种变式 , 通过 对不 同变 式 的对 比, 找 出其 共 同的属 性, 突 出概念的本质和属性 。 还有些对象由于其拥有 “ 标 准的” 形 式, 或者受到一些感性 经验 的影 响, 出现一些所谓 的标准变式 。
正答 案的基础上 , 写出修改的理 由和实 际计 算的过程 。这样从

成电费问题 、 节水 问题 和燃气费 问题 。 总之 ,对于变式教学的功效远远不止上面提及的这些。作
为教 育工作者 , 想要科学合 理地运用它 , 教师必须走进题 海 , 只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数学课堂缺乏热情,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二是学生对数学作业缺乏积极性,常常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三是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数学的时间较少,对数学竞赛、拓展阅读等兴趣不高。

(1)原因分析: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有多方面,如教材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等。

(2)解决策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重视结果记忆,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原因分析: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价值。

(2)解决策略: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深入研究教材,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三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对概念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导致知识体系构建不完善;三是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对概念的应用场景理解不透。

(1)原因分析: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对概念的教学方法不当,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概念的主动思考和探究。

(2)解决策略: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问题驱动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二是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是加强概念的应用训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概念,提高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从“利用类比变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含义”、“利用模仿变式,帮助
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利用阶梯变式,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利用解法变式,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应用途径,希望可以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应用途径
初中时期是学生认知能力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
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与掌握。

而变式教学可以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思维。

因此,探讨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途径,对
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相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利用类比变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含义
初中数学知识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较强,很多知识包含着隐性的内容,如果只
依靠数学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知识讲解,学生很难对数学知识内涵有全面深刻
的认识。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类比变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含义。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分式的意义”时,其中分数值为零包含着两层含义:分式分子为零和分母不为零。

如果分式中分子和分母都含有未知数,学生很容易
在“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的理解应用中出现错误,而教师只需要进行合适的变
式训练,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1: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变式1: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变式2: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变式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通过变式训练,学生对“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的数学知识点有了清楚的认
识与掌握,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利用模仿变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数学方法,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中只是
依据机械性的记忆来完成,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
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合适的变式问题,帮助学生熟悉与掌握数学方法。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可以采取变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数学方法。

三、利用阶梯变式,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形式化较为明显,但是很多学生在理解形式化数学知
识时感觉吃力,对数学规律的归纳与总结中无从下手。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
利用阶梯变式,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图象”时,可以采取变式教学的方式,帮
助学生认识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的变化规律和开口取值关系。

首先,教师可
以让学生以描点法做出二次函数y=x2与y=x2图像,并观察其与y=3x2图像的
差异,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函数图象对称轴均为y轴;图像顶点均为原点;图像
开口方向均为向上。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描点法做出二次函数y=-x2、y=-
x2和y=3x2图像,让学生再次观察其图像差异,并总结出结论:当a>0时,图
像开口方向向上;当a<0时,图像开口方向向下。

初中数学教师通过阶梯变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总结出
数学规律,这样比单纯死记硬背的方式效果显著,也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果。

四、利用解法变式,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在变式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解法变式,以一题多解的方式,拓宽
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
学解题能力。

例3:因式分解:x4+6x+8。

解法1:十字相乘法
x4+6x+8=(x2+4)(x2+2)
解法2:拆二次项法
x4+6x+8=x4+4x2+2x2+8
=x2(x2+4)+2(x2+4)
=(x2+4)(x2+2)
解法3:拆常数项法
x4+6x+8=x4+4x2+2x2+9-1
=(x2+3)2-1
=(x2+4)(x2+2)
虽然三种解法相近,但是其思路却略有差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仔细揣摩,
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对数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变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做到触类
旁通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惠添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广州大学,2012。

[2]李秋丽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王朝晖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4: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