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增加鱼塘换水量
通过换水将污染物浓度降低,改善水质。
投放水质改良剂
使用适当的水质改良剂可以改善水质,促进 鱼塘生态平衡。
污染源控制
调查污染源
对鱼塘周边的污染源进行 调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
切断污染源
采取措施切断污染源,防 止污染物继续进入鱼塘。
清理鱼塘底泥
定期清理鱼塘底泥,减少 底泥中污染物的含量。
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鱼塘的日常管理,保 持鱼塘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质恢复计划
制定水质恢复目标
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制 定合适的水质恢复目标。
实施水质恢复措施
采取多种措施,如增加换 水量、投放生物制剂等, 改善鱼塘水质。
监测水质变化
持续改进
定期对鱼塘水质进行检测, 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及时 调整恢复计划。
根据水质恢复情况,不断 调整和改进恢复计划,确 保鱼塘水质的长期稳定。
使用化学药剂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 防止疾病传播。
02 调节PH值
通过投放酸、碱或缓冲剂调节水体的酸碱度,维 持水质的稳定。
03 除氨氮
使用化学药剂去除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降低 水质污染。
生物调控
生态养殖
生物操纵
利用不同种类鱼、虾、贝等水生生物 的共生关系,通过合理搭配和养殖结 构调整,实现水质的自然净化。
案例二
某养殖户盲目使用化学药剂调节鱼塘水质,导致 水体中药物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了鱼类的生长, 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危害。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经验教训
定期检测鱼塘水质是确保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调控鱼塘水质, 避免滥用化学药剂;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
改进建议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质监测与调控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质监测与调控在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场水质的监测与调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水质良好不仅能够提高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还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从监测与调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养殖场水质监测养殖场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了解水质的状况,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温度、PH值、浊度等指标符合养殖生物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监测的指标和频率也各有差异。
下面将分别从水质指标和监测频率两方面展开论述。
1. 水质指标(1)溶解氧:溶解氧是养殖水体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溶解氧在6-8mg/L之间符合养殖生物的需求。
如监测发现溶解氧过低,可以通过增氧设备或增加水体的氧气液化程度进行调节。
(2)温度:温度是影响养殖生物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温度的要求也各有差异。
如监测发现温度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增设散热设备或加热设备进行调节。
(3)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对于养殖场的水质调控非常重要。
不同种类的养殖生物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在6.5-8.5之间的PH值比较适宜养殖生物的生长。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养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PH值异常的水体,可以通过调整饲料配方或添加调节剂等方法进行调控。
2. 监测频率(1)日常监测:养殖场应每日对水质进行监测,记录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
对于养殖规模较大或特殊情况下的养殖场,可以每小时进行一次监测,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定期监测:除日常监测外,养殖场还应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以更全面地了解水体的状况。
一般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水质监测,包括各项指标的测量和记录,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养殖场水质调控在养殖场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针对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保持水质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从水体营养盐控制、养殖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首先,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保持水体的稳定性。
水体的稳定性是指水质参数的稳定性,如pH值、溶解氧、温度等。
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少对鱼类的压力,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水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来保持。
其次,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以及养殖池周围的污水等都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水体的曝气量,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使用过滤器和生物滤清器来净化水质。
此外,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很容易繁殖,如细菌、寄生虫等会对鱼类产生威胁。
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如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最后,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悬浮颗粒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呼吸等功能。
因此需要使用过滤器和澄清剂等方法进行去除。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活性炭、陶瓷过滤器、布袋过滤器等,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总之,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保持水体的稳定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方法进行调控。
只有保证水质的优良,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对于保障人类食物需求、提供饲料需求以及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是确保养殖过程稳定和鱼类健康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和水体调控两个方面来探讨鱼类养殖中的相关问题。
一、水质管理1.监测水质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监测水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水质监测可通过测试水中的溶解氧、氨氮、pH值、温度等参数来评估水体的质量。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的变化,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水质的稳定。
2.保持水体清洁保持水体的清洁是鱼类养殖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鱼塘中的污垢和残饵物,避免过多的废物积聚,影响水质的稳定。
此外,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积累,维持水质的清洁度。
3.合理投喂鱼类的投喂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量的饲料会造成饲料残渣的积累,增加水质的污染。
因此,投喂鱼类时应根据鱼类的需要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饲料的用量和投喂的频率,以减少过剩饲料对水体的影响。
二、水体调控1.调控水温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
不同鱼类的适宜水温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鱼类的特性来调控水温。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促进其健康生长。
2.调控水质pH值水质的pH值对于鱼类的养殖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鱼类对水质pH值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鱼类的需求来调控水质的pH 值。
保持适宜的pH值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3.提供充足氧气充足的溶解氧是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在鱼类养殖中,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水中氧气的摄入量,安装氧气增氧设备等方式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结语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是确保养殖过程稳定和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水质管理和水体调控都需要科学的监测和合理操作,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调控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调控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养殖渔业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之而来的养殖活动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质、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水质监测与调控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质监测的必要性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监测是判断水体是否适宜养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温度、氨氮、pH值等指标,可以了解水体的养殖适宜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
良好的水质监测可以确保养殖场的健康运营,降低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
二、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1. 溶解氧监测溶解氧是水体中重要的氧气指标之一,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影响。
过低的溶解氧含量会导致养殖物体窒息而死亡。
采用溶解氧仪、溶解氧传感器等专业设备可以对水体中的溶解氧进行精确监测。
合理监测溶解氧含量,在必要时进行增氧处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果。
2. 温度监测温度是水质中的基本指标之一,对养殖物种的生长和代谢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促进产仔和饲料消化吸收,提高养殖效益。
温度监测可以借助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确保水质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3. 氨氮监测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养殖底泥和养殖废水。
高浓度的氨氮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华爆发等问题。
通过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可以及时发现过高的氨氮浓度,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
4. pH值监测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pH值能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助于增强养殖物种的抗病能力。
通过pH测定仪等设备进行pH值监测,可以及时调整酸碱度,维持水体稳定。
三、水质调控的方法与措施1. 水质调控剂的使用针对不同的水质问题,可以选择合适的水质调控剂。
例如,针对高氨氮,可使用硫酸铜、硝态氮等处理剂进行调控;针对高氮磷比例,可使用草鱼等底栖动物进行生物调控。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1(精)

中心圆筛藻
旋链角毛藻.
系带舟形藻
三角藻
颗粒直链藻.
水中的藻类主要是以硅藻为主,生活在此水色中的养殖 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泽,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 这种水色是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Page 11
水质分析技术
不良水色
主要是一些鞭毛藻类(如裸藻、隐藻等)形成。主要原因是 投饵量过大,有机物过多导致水体发黑。这种水色底质 恶化,极易发生水变而导致养殖动物缺氧和氨氮、亚硝 酸盐中毒。此类水色不适宜水产养殖,必须处理。
水质分析技术
4、DO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 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 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 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 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 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 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应用情况
适合过去粗放型养殖 适用生产实践中现场快速检 测,成本低廉,方法简单, 易保存 一般只在研究所、大专院校 实验室、渔业水产所等部门 应用 适合中小型养殖场水质检测。 测定仪有:PH计 溶氧、氨氮、硬度测定仪
化学法
电极法
多参数水 能同时检测多项指标,仪器自行处理数据,造作界面简单、 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仪器 质分析仪 结果直观,稳定可靠
水质分析技术
水温变化类型:
季节性变化:即水温随着四季气温 而变化。 气候性变化:即因晴天、阴天、雨 天大风降温等出现水温变化。 昼夜性变化:即水温在白天随光照 加强而升温,晚上无光照会逐渐降 温。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一、引言水产养殖是农业和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水质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以及常用的监测方法。
二、水质指标1. pH值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程度的指标。
在水产养殖中,pH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一般来说,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9。
当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导致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和贝类出现生理问题。
2. 溶氧量溶氧量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对于水生生物,氧气是必需的。
过低的溶氧量会影响鱼类的养殖效果,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因此,维持水体中的溶氧量在适宜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
3. 温度水温是水体中的温度,对于水产养殖而言,适宜的水温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食欲。
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水产养殖品种来控制水温。
4. 水体浊度水体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浓度。
过高的水体浊度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减少光照的穿透力,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要定期监测水体的浊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三、水质监测方法1. 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分析和实地监测。
采样分析是通过采集水样,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以获得水质指标的具体数值。
实地监测则是利用专业的水质监测设备在养殖场地直接监测水质指标。
2. 智能水质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水质监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或移动设备上,供养殖人员进行及时监测和管理。
四、总结水质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监测和控制水质指标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水质指标和监测方法,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行业将更加注重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鱼塘水质调控是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水质是保障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
为了保持鱼塘水质的稳定和优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1.鱼塘水的源头调控鱼塘水的源头主要是来自自然的水源、做为养殖鱼塘的用水。
在选择水源时,应选择水质较好、富含氧气的源头。
同时,定期检测水源的水质,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水源的质量。
2.鱼塘水质监测定期对鱼塘的水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指标。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3.鱼塘水质调节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水质调节。
例如,如果水温过高,可以增加水体的曝气设备,提高溶解氧含量;如果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以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如果氨氮含量超标,可以加大换水量,或者添加纤维素化合物等,以促进水中氨氮的降解。
4.鱼塘水体氧气供应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要确保鱼塘水体中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鱼塘水体的氧气含量。
此外,可以加强水体的循环,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氧气的溶解。
5.加强底质管理鱼塘的底质对水质有直接影响。
积聚的底泥会带来不利于鱼类生长的有毒物质,并消耗水体中的氧气。
因此,要定期清除底泥,保持鱼塘底质的洁净。
6.控制饲料投放量过量的饲料投放会导致过度营养,使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升高。
因此,在投喂饲料时,要合理控制投放量,以免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7.种植水生植物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过多养分,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并能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提供鱼类的避风和栖息地。
总之,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调节,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质。
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达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mg/L
19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
谢谢大家!
20
7、硫化氢的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硫化氢快速分析盒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调控
测量结果 <0.1mg/L 0.1-0.2mg/L 对鱼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表明硫化氢含量较低,不需处理 对鱼有轻微影响。可通过增氧、改善底质等措施调控。调控措施:1、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加速底质还原物的氧化;2、定期泼洒水质改良 剂,如:过氧化钙粉改善池塘生态环境; 水质恶化、发黑、发臭,可引起硫化氢中毒,导致鱼类死亡。调控 措施:1、向水体中施氧化铁剂,双氧水等氧化剂;2、换水,同时 开动增氧机;3、彻底清塘,清除池塘底部杂物及多余的淤泥。
30 ㎝左右 水体肥度适中,不需调控。 >40 ㎝
水体太瘦,需要降低透明度。调控措施:1、施混合追肥。氮磷释放比 例2:1为好,炎热季节单一用磷肥即可(注意不可和生石灰碱性物质仪 一起施用)。2、使用动物粪便肥水,动物粪便最好选择发酵后的粪便。 3、施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
15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6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4、氨氮
(1)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2mg/L, 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指标;
分子氨浓度0.2mg/L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病; 分子氨浓度达到0.2—0.5mg/L,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 分子氨的浓度超过0.5mg/L,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 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罗非鱼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水体中的氨氮在0.2-0.8毫克/升之间, 但最高不要超过1毫克/升。 (2)氨氮的主要是由水生动物粪便、残饵、动植物尸体被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熊小东
2011年3月21日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主要内容
鱼塘水质主要指标 水质检测与调控方法
2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一、鱼塘主要水质指标
PH
温度 溶氧
氨氮
亚硝酸盐氮
水质
透明度 水色
浮游生物
硫化物
3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1、温度
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 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可分为以下三类:
4、PH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试纸、试剂盒比色法
酸性水体产生原因:酸性土质、酸雨、有机质的分解,酸性环境中藻类、浮 游动物等生物量很少,鱼摄食偏少。 碱性水体产生原因:养殖中后期投料量多、盐碱地。
PH测量结果与调控:
PH测量结果 形成原因及危害
酸中毒:体色明显发白,透明 度明显降低,水体有许多死藻
正常范围,稍有偏低 比较适宜的范围 碱中毒:受刺激狂游,鳃丝腐 烂,水体有许多死藻
4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2、PH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 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 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为7.5~8; 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7 ~ 8.5。 PH值小于6.5时,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 即使水中并不缺氧,但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 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 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0.5mg/L
17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6、亚硝酸盐氮的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亚硝酸盐氮快速分析盒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调控
测量结果 对鱼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含量低,适应鱼类摄食生长,不需处理
<0.05mg/L
0.05-0.1mg/L 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可采取预防措施: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0.1-0.5mg/L
1、温度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水下温度计 水温测量结果与调控:
水温测量结果 上层水温高 底层水温低 温度相差5℃ 对养殖的不良影响
由于上下水层温差大、密度差也大、 形成分层现场,夏秋季形成分层后, 使上下水层不能对流,底层形氧债, 遇阵雨或夜间气温快速下降时,上下 水层急剧对流,从而引起全池缺氧, 导致鱼类死亡。
5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3、DO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 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 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 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 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 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 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2、溶氧的测定与调控
检测工具:便携式溶氧测定仪、DO试剂盒 溶氧的调控措施
DO测量结果 小于2mg/L 2-4mg/L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对鱼类活动的影响
鱼类严重缺氧浮头,如不立即采取增氧 措施会导致泛池。
调控措施
1、立即开增氧机,同时加注新水; 2、全池泼洒化学增氧药物; 3、保持适宜的水深,以免影响上下水对流 1、立即开增氧机,同时加注新水; 2、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过氧化钙等。
价格教贵
11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专业水质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用仪器在实验室中完成,成本高、时间长。 简易水质测试盒:方便、快速、准确、容易操作。 在池塘边就地检测水质的一些关键指标,及时掌握水 质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保证鱼类平安渡过养殖期。 一般主要检测PH、氨氮、亚硝酸盐氮、溶氧。
12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细菌分解所产生。水温、PH越高,毒性越大。
7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5、亚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稳定,当氧 气充足时,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 但也可以在缺氧时转化为毒性较强的氨态氮。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 造成损害; 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 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 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调控措施
立即调节,上午用生石灰浆全塘泼 洒,20-30斤/亩。(调高一个PH值 1米1亩水深30斤生石灰)
可定期少量泼洒生石灰 不需要处理 1、立即调节,用醋酸500毫升/亩; 2、加注新水,调低PH;3、红糖
小于6 6-7 7-9 大于9
16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5、氨氮的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氨氮快速分析盒 养殖水体氨氮的调控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如:鲢、鳙、草、 鲤、团头鲂。 热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25~34℃。如:罗非鱼、淡水白鲳。 冷水性鱼类: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 20℃,最适温度为12~18℃,如:虹鳟 、大马哈鱼。 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增 加,摄食增加,生长加快。
应用情况
适合过去粗放型养殖 适用生产实践中现场快速检 测,成本低廉,方法简单, 易保存 一般只在研究所、大专院校 实验室、渔业水产所等部门 应用 适合中小型养殖场水质检测。 测定仪有:PH计 溶氧、氨氮、硬度测定仪
化学法
电极法
多参数水 能同时检测多项指标,仪器自行处理数据,造作界面简单、 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仪器 质分析仪 结果直观,稳定可靠
鱼类缺氧浮头,影响鱼类活动与生长。
4-5mg/L
饵料系数上升,养殖效益降低,免疫力 下降,易引起鱼病的爆发与流行。
1、合理使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搅水使鱼水 层塘上中下对流交换;2、定期加注新水;
5-8mg/L
水中溶氧充足,有利于鱼类的摄食 与生长。
1、合理使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搅水, 促使水体交换,避免氧债的形成;2、 保持鱼塘良好的日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调控方法
1、科学使用增氧机,消除水 体分层,避免形成氧债。 2、加注新水,使水体对流。
上层水温低 底层水温高
夏季雨后,气温急剧下降,形成上层 水温低,下层水温高,或在秋冬季节, 寒潮来领,气温大幅下降,导致低温 的上层水密度较大,形成上下水层快 速对流,上层水溶氧很快消耗,致使 整个鱼塘水体缺氧
13
测量结果 <0.2mg/L 0.2-0.5mg/L 对鱼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质良好,不需处理 对鱼有轻微影响。处理措施:1、定期排出部分老水,更换新水;2、 微生物制剂改善:如光合细菌、EM菌;2、二氧化氯分解 表明水质恶化,鱼类食欲减退,抗病力下降,可能导致水产动物氨 中毒。处理措施:1、及时加注新水,防止中毒加注;2、泼洒沸石 粉,吸附池底有害气体及有毒物质,用量30-40斤/亩;3、合理投料、 施肥、每年清塘;4、合理使用增氧机,发挥增氧机搅水、曝气功 能,使水上下对流;
慢性中毒,表现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处理措施:1、 使用沸石粉、聚合氯化铝或活性炭改善水质;2、泼洒食盐,20斤/亩; 3、开增氧机,氧化亚硝酸盐; 中毒症状继续增加,游泳无力,导致鱼虾缺氧,甚至死亡。急救措施: 加注新水同时增氧,全塘泼洒增氧剂。
>0.5mg/L
18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8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6、透明度
一般情况下,池塘水体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0厘米左 右,水体透明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合鱼类生长。 养殖前期(150克以下)需通过施肥等方法控制水的透明 度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通过换水等方法控制透明 度为30-40厘米。
9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7、硫化氢
水体中的硫化氢主要是由于鱼塘底层缺氧,底泥有机 物经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产生,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 渔业水质要求: 鱼塘中硫化氢的浓度控制在0.1mg/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