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分班语文试卷
望城一中高一分班语文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遐想联翩恣意独行C. 独树一帜恣意妄为D. 潜移默化恣意独行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设一些选修课。
B. 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D. 他对这个问题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不耻下问”中的“耻”指“羞耻”。
B. “掩耳盗铃”中的“掩”指“遮盖”。
C. “掩人耳目”中的“掩”指“遮盖”。
D. “掩鼻而过”中的“掩”指“遮盖”。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铿锵有力,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
C. 她的画技日益精进,在美术比赛中屡获佳绩。
D.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到非常欣慰。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你们知道吗?”他问,“这棵树已经有百年历史了。
”C.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请你务必尽快处理。
”D. 他拿出地图,指着上面标注的路线说:“我们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背影》朱自清我清早起来,打开窗子,只见那老枫树顶着一堆火红的叶子,好像挂着一簇小火把。
一阵风过,那火红的叶子就悠悠地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
我回想起父亲送我上学的情景。
那天,我背着书包,提着行李,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
父亲穿着一件灰色的布衣,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脸上布满了皱纹。
他拿着一个包裹,站在月台上,目光里充满了期待。
火车进站了,我随着人流上了车。
父亲站在月台上,向我挥手告别。
高一分班语文考试卷子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殷切(yīn)拮据(jié)稳如磐石(pán)B. 谬论(miù)谦逊(qiān)融会贯通(rónghuì)C. 瘫痪(tān)炽热(chì)颠簸(bǒ)D. 筹码(cái)蹒跚(pán)惊心动魄(pò)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青年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B. 近期,我国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目的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以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D. 通过这次比赛,我充分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写着:“今天下午3点,全体同学在操场集合。
”B. 这本书是我最近读的,它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C.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小明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看了热泪盈眶。
B. 在这个项目中,他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C. 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了,导致我们错过了火车。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夜晚的星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B.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如风铃般悦耳。
C. 那座山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D.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犹如一把火点燃了我们的斗志。
高一分班语文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残羹冷炙疏影横斜B. 残暴草菅人命疏影横斜C. 残缺不全草菅人命疏影横斜D. 残暴草菅人命疏影横溢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B. 我们要深入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C. 为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学校决定对所有考场进行监控,并对作弊行为严肃处理。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滥竽充数”中的“滥”是指“随意、任意”。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是指“第二次”。
C. “悬梁刺股”中的“悬梁”是指“挂在梁上”。
D. “不耻下问”中的“耻”是指“羞耻”。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父亲的背影,像一座山,巍峨而坚实。
B. 那一片红叶,犹如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天空。
C. 她的笑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明媚。
D. 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震撼着整个大厅。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教育家。
”B.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你呢?”C. “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D. “这里有一道数学题,请你解答一下。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请填写诗人的名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7. 下列成语出自哪篇文言文?请填写文章的标题。
()(1)掩耳盗铃()(2)杯弓蛇影()(3)画蛇添足()8. 下列词语的拼音,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沧桑(cāng cāng)落魄(luò pò)碧落(bì luò)B. 沧桑(cāng sāng)落魄(luò pào)碧落(bì luò)C. 沧桑(cāng sāng)落魄(luò pò)碧落(bì luò)D. 沧桑(cāng cāng)落魄(luò pào)碧落(bì luò)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一语文分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分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B.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C.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两个小时。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能浪费它。
2. 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冲向了敌人。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这个问题像一团乱麻,难以解开。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手法。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
C. 珍惜时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D.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4.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最为简洁的是:A.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B. 他学习优秀,品德高尚。
C. 他学习优秀,并且品德高尚。
D. 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学习优秀。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C.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D.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的是:A. 他跑得像一阵风。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光速一样快。
D.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快。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的是:A.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B. 我们应该深思如何学习。
C. 我们应该学习,这是一个问题。
D.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的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
B. 他聪明,他勤奋。
C. 聪明且勤奋,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D. 聪明和勤奋,他都具备。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的是:A. 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B. 我们要学习。
C. 学习,学习,我们一定要学习。
D. 学习,我们一定要学习。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的是:A. 他是一位白衣天使。
高一分班模拟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静谧(mì)炽热(chì)调羹(gēng)B. 蕴藏(cáng)肆虐(nüè)豁达(huò)C. 惊愕(è)呼啸(xiào)拮据(jū)D. 沉湎(miǎn)蜿蜒(wān)稳健(jià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我们学校的骄傲。
B. 经过这次事故,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 我觉得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擅长体育运动。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那个男孩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B. 她的声音悦耳动听,让人陶醉。
C. 他跑得飞快,仿佛一只离弦的箭。
D. 那朵花红得像火一样。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书。
B. 她说:“我明天要去北京。
”C. 他问:“你去哪儿?”D. 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那个女孩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B. 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C. 那只狗的眼睛,像两颗闪亮的星星。
D. 他走得很慢,像蜗牛一样。
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最合理的一项是()A. 原句: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变换后:昨天,我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B. 原句:他每天早上都起床很早。
变换后:他每天早上起床很早。
C. 原句:那座山非常高。
变换后:那座山高得可怕。
D. 原句:我昨天没有去学校。
变换后:昨天,我没有去学校。
7.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个主意太好了,我完全赞同。
B. 你的文章写得真好,我读起来很舒服。
C. 你的成绩太差了,你应该好好努力。
D. 你的衣服太丑了,你应该换一件。
8.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最简洁的一项是()A. 他今天晚上要去参加一个聚会。
新高一分班考试卷(二)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崇尚(chóng shàng)拮据(jié jū)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B.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毫厘不爽(háo lí bù shuǎng)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C.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气壮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D.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在周末增设两节辅导课。
B. 她用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注视着我,仿佛在告诉我她的心情。
C.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工艺逐渐被人们遗忘,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问题。
D. 这部电影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受到了批评家的好评。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云横秦岭家何在?”(横:横亘)B.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应当)D. “归雁洛阳边。
”(归:归来)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窃以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B. 她的演讲声情并茂,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C. 在这次比赛中,他力挽狂澜,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D. 她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令人叹为观止。
高一开学分班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瞬息万变(shùn)B. 鸿毛一掬(jū)C. 悠然自得(yóu)D. 毕恭毕敬(b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工厂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B.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是因为他勤奋好学,从不偷懒。
D. 这场雨下得很大,把路上的行人全浇透了。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骄傲与自满B. 欣慰与高兴C. 愤怒与愤怒D. 勤奋与努力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我们班的“智多星”,总是能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
B.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仿佛在向我们打招呼。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像月亮一样温柔。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让人爱不释手。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全书共120回。
B.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全书共80回。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全书共100回。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全书共100回。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中,出自《离骚》的是:()7. 下列名句中,出自《论语》的是:()8. 下列名句中,出自《庄子》的是:()9. 下列名句中,出自《孟子》的是:()10. 下列名句中,出自《诗经》的是:()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则仁义矣。
语文分班考试卷高一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悲欢离合(liè)B. 振聋发聩(kuì)鸡鸣狗盗(dào)C. 沧海一粟(sù)风和日丽(lì)D. 豁然开朗(huò)毕恭毕敬(jì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产品不断涌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C. 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素养。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白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从不骄傲自满。
改为:尽管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他从不骄傲自满。
B. 原句:我们必须加强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改为:只有加强团结,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C. 原句:这次比赛,他表现得非常出色。
改为: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得非常出色。
D. 原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改为: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那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星星像眼睛一样,静静地注视着大地。
B. 他的话语犹如一把锋利的剑,直刺我的心灵。
C. 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他走到门口,突然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刀。
B. “你怎么了?”她关切地问道。
C. “这个问题很难,我需要时间来思考。
”我说。
D. 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我心情也不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分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 页,六大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嫔.妃 / 濒.危虔.诚 / 潜.移隽.品 / 隽.永B.行.伍 / 道行.缉.拿 / 揖.让撞.击 / 书僮.C.溯.流 / 横槊.休憩. / 修葺.下咽. / 咽.喉D.中.肯 / 中.听扉.页 / 绯.闻熨帖./ 字帖.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锱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逃他的法眼。
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B.来自各地的旅游者对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生态园趋之若鹜....,他们觉得这既亲近大自然,又吃、住、玩一条龙,是极好的休闲娱乐形式。
C. 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若观火....。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据当地居委会的同志介绍,事故的原因确实是企业内部在给宿舍区更换供电线路时,将线路接错而造成的。
B.机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和人数的减少,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经济工作。
C.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知识分子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D. 英国一本杂志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
,恍若一场梦境。
①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②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③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④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A.④①②③ B.③④②①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二、古诗文阅读与默写(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张仪诳楚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超过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7.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3分)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9.断句和翻译。
(9分)(1)用“/”为下面文段断句。
(3分)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3分)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3分)10.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借物咏怀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画眉鸟?请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1),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4)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归园田居》)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的桃花文化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
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
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
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
“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
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
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
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
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
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
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
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
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
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
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
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
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E.“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美好传说都与民间“尚红”的习俗有关。
F.“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文人“入世”追求和自我解脱的矛盾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