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历代诗词选》序

合集下载

苏东坡在梧州写的诗

苏东坡在梧州写的诗

苏东坡在梧州写的诗【原创实用版】目录1.介绍苏东坡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讲述苏东坡在梧州写诗的背景3.分析苏东坡在梧州的诗歌创作特点4.探讨苏东坡在梧州诗歌的意义及影响正文苏东坡,原名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四大家”。

他的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他的诗、词、散文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苏东坡在梧州写诗的背景与他的政治生涯紧密相连。

公元 1097 年,苏东坡因参与当时的庆历新政改革,遭到政治打压,被贬谪至广西梧州。

在梧州的四年间,苏东坡广泛接触当地民间文化,与当地文人墨客交往,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这也为他在梧州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苏东坡在梧州的诗歌创作特点显著,主题丰富,风格多样。

既有抒发壮志豪情,又有描绘山水美景;既有批判时政,又有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他在梧州创作的诗歌中,以《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最为著名。

这些诗歌在形式上采用了古体诗、近体诗等多种形式,表现了苏东坡在诗歌艺术上的全面性。

苏东坡在梧州的诗歌意义及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广泛传颂,成为梧州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他的诗歌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广西地区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苏东坡在梧州的诗歌创作,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成为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总之,苏东坡在梧州写的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文学巨匠在逆境中的豪情壮志,感受到他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

苏东坡在梧州写的诗

苏东坡在梧州写的诗

苏东坡在梧州写的诗
摘要:
1.引言
2.苏东坡简介
3.苏东坡在梧州创作背景
4.梧州诗的内容及特点
5.梧州诗的历史影响及意义
6.结论
正文: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梧州,位于我国广西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区,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玩。

苏东坡曾在梧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苏东坡在梧州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他的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梧州时期正值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至海南儋州,途径梧州时受到当地美景的感染,激发了创作灵感。

梧州诗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也有表达诗人情感的抒情诗。

在这些诗作中,苏东坡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梧州的美丽景色,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夜泊牛渚怀古》)他还将自己的抱负、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诗中,使得梧州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苏东坡的梧州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奔放、清新自然著称,善于运用奇崛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同时,苏东坡还善于吸收民间歌谣的表现手法,使梧州诗呈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

梧州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很大启发。

苏东坡的诗歌作品传颂千古,被誉为“诗神”,梧州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苏东坡的文学才华,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总之,苏东坡的梧州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桂西壮族地区的三百年诗史——《云山放歌——德保古今诗词选》序

桂西壮族地区的三百年诗史——《云山放歌——德保古今诗词选》序

的。

其次 , 还得益于一批循 良名宦先后来任镇安知府 、 天保县令 。清雍正初 , 孔子六 十八代 孙孑 传堂到镇 安 L
3 2
为改土归流后 的首任知府 , 他发扬乃祖家法大抓办学 , 又捐俸银五百两建起天保南桥。他还 申报并获广西巡 抚金供批准 , 在黄泥坡建厂开挖 、 煎炼硫磺矿 。孔知府 手抓文化教育事业 , 一手抓经济基础建设 , 堪为后任 范式 。著名的天保秀阳书院 , 就是由陈谟购地创兴 , 张 光宗 竣 工 , 霖 重 建 , 于 兵 火 后 由林 苑 生 移 建 的 , 汪为 毁 历经五位 知府 , 跨越 10余年 。光 绪帝 亲书 “ 衍云 5 教 岩” 额, 匾 冯子 材 题 书 院 大 门 联 “ 看破 义 利 关 何 须 讲 不 学 , 识 忠 孝 字才 是 读 书 ” 要认 。广 西 历 任 巡 抚 刘 长 佑 、 徐延 旭 、 丕 瑶 、 槐 森 等 均 捐 赠 书 籍 甚 多 , 马 黄 以为 诸 生 诵 读 之 需 。乾 隆 问 , 府 沈 嘉 征 始 在 天 保 县 建 东 、 、 知 西 南 、 乡社学各一所 , 北 又任《 安府志》 镇 分订。光绪间 , 知府羊复礼改建城外试院( 考棚)并复修《 ; 镇安府 志》 , 三年 而 成 , 2 卷 1 册 。 共 5 2 特别是乾隆间傅 鳖、 商盘 、 赵翼、 为霖等相继 出 汪 知镇安府 , 李宪乔 、 刘大观分 任镇 安府归顺州 ( 今靖西 县) 知州、 天保县令后 , 这些名家大儒 , 均颇能尊重民族 风习 , 积极推动文教建 设。有 的还捐俸 办学 , 自授 亲 课 。如 商 盘 “ 甫下 车 , 即进 诸 生 课 于 庭 口 , 指 画 无 倦 讲 容 。镇俗言语侏离 , 习试帖者均不谐平仄 , 盘训以开口 合 口、 唇轻唇重辨音法。生儒环侍而 听者 , 称为商夫子 云” 羊复礼修《 。( 镇安府志》光绪十八年刊本 , , 台湾成 文 出版 社 16 97年影 印 版 ) 而仍 在 土 司治 下 的 田州 ,土 “ 民虽读书 , 不准应试 , 恐其出仕而脱籍也 。田州与镇安 之奉议州一江相对 , 每奉议州试 日, 田民闻炮声但遥望 太息而 已” 赵翼《 曝杂记》 见《 。( 檐 , 中华文史新 刊》 中 , 华 书局 20 年 版 ) 安 府 土 民得 到 学 习 、 高 和 应 试 、 05 镇 提 发展 的机 会 , 引起 了仍 受 土 司诸 多管 制 的 田州 读 书 这 土 民 的羡 慕 。也 正 因为 有学 习汉 文 化 的较 好 条件 和传 统, 镇安府一带 出了不少壮族 诗人 , 如归 顺州 “ 童” 二 ( 毓灵 、 葆 元 兄 弟 ) 袁 思 明 、 昌龄 , 保 县 刘 凤 童 童 、 唐 天 逸 、 光大 、 之 翰 、 梅坡 、 士 瑜 、 绍 华 、 刘 禽 陈 黎 江 罗球 等 。 这些名宦诗人 , 在尽心公务之余 , 还以极高的兴趣 和热情投入诗歌创作 , 描绘 出镇安一带波澜壮 阔、 丰富 多彩 的全息图景。歌颂 雄奇秀美 山水风光 的 , 有许朝 《 云山叠翠》 《 、 独秀擎天》 《 、 马鞍 效灵》 《 苏旭升》 、扶 、 《 盘石坐镇》 《 、响泉流韵》《 、文笔 干宵》 《 、鉴水潆洄 》赵 , 翼《 鉴隘塘瀑布》 李宪乔《 , 度莲花蚩》 ; 等 记载奇特怪异 野生动植物的, 有商盘《 中异产 四咏》 赵翼《 蛮 、 镇安土 风》 , 等 仅后者 即写到 1 6种地方特产 , 并发 出“ 物产真 惊见, 民情易给求” 的赞叹 ; 描写纯真朴野 民族风习的 , 有赵翼《 镇安土风》 《 、土歌》 商盘《 、 铜鼓歌》 ; 映原 等 反 生和谐社会状况的 , 有赵翼《 华峒》 商盘《 、 承乏边疆 , 讼

《何海荣诗词选一百首》书录全篇

《何海荣诗词选一百首》书录全篇

《何海荣诗词选⼀百⾸》书录全篇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号梦荷斋主⼈。

1974年⽣,⼴西藤县⼈。

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楼诗社副社长。

《浔风》副总编。

曾任《藤县历代诗词选》编校、《浔江集韵》⼀、⼆辑总策划。

作品散见于⽹络及各地报刊书章,有诗词集《⼼茗集》⼀卷。

编著有地⽅风物志《安城风韵》、⽅⾔志《⼟⾳雅字》各⼀卷。

2018年以来获国内诗词⼤赛奖项数⼗次,被评为2019年度⼴西⽂联“千村万户惠民⼯程”⽂艺户。

《何海荣诗词选⼀百⾸》书录全篇⼀、七⾔绝句三⼗⾸坟浮⽣何苦较锱铢,⼈住流光亦似租。

即算中途差⼀点,也同加减共乘除。

注:坟字,按算术符号来演绎,有加减乘除。

⽽除号少了⼀点。

过故⼈宅青砖未改路曾经,⼩巷深深⽉影清。

悦⽿门铃浑似昨,⾃知探看已⽆名。

短信短信重翻泪欲潸,只⾔珍重语何悭。

蓝屏遗此相思字,已过三年不忍删。

铅笔频磨⼼⽯有何偿,销尽铅华割断肠。

为得⼈前留⽚语,不辞⼀世受⼑伤。

春⽇濛江码头风动纱帘霞上窗,穿云汽笛弄春腔。

叼烟汉⼦牵绳⽴,欲揽江头第⼀桩。

见蜗⽜有感能伸头⾓有何伤,⾼处爬来泪⼀墙。

我与蜗⽜同世路,只将背壳换⾏囊。

夜书红笺半湿竟⽆词,⼀点幽怀苦⾃知。

红笺半湿竟⽆词,⼀点幽怀苦⾃知。

幸得多情帘外⾬,阶前为我写相思。

夜⾬横塘昨夜偶⾏经,频拍蓬窗⼦不听。

⼼事但留荷叶上,让他知有泪晶莹。

看花秋去春来浑不知,常因病酒误花期。

庭前⼀地伤⼼⾊,曾挂南柯第⼏枝。

濛江夜曲渔灯淡淡晚星疏,谁按新腔⽉上初。

⼀曲春江低似梦,终宵帘影是裙裾。

重听王菲旧曲《约定》旧曲重听已断魂,那堪微⾬正黄昏。

⼀春⼼事⽆⼈省,⼜拾残笺照梦痕。

不寐恼⼈天⽓尚烘烘,⽩露来时暑未穷。

数尽残星眠不得,漫从葵扇借秋风。

残荷霜中乱碧近全枯,柄扇仍垂寂寞湖。

底事⼈前留梗直?只因有节在泥涂。

夜茗闲碾龙团消闷愁,陶炉声细淡烟浮。

苍芽浮⽴晴瓯⾥,想见茶娘纤指柔。

看星枕尽春寒梦未清,突来⼼绪厌营营。

或宜抱膝星光下,仰看银河问死⽣。

广西梧州诗词

广西梧州诗词

广西梧州诗词
嘿,你知道吗?广西梧州那可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就像一个藏满
宝藏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想想看,走在梧州的大街小巷,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不就像是一首
首凝固的诗词吗?比如说骑楼城,那独特的风格,难道不像一首韵味
悠长的古诗?当你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

还有那美丽的鸳鸯江,江水悠悠,它不就是大自然谱写的一首浪漫
的抒情诗吗?“哇,这江水真美啊!”每次看到鸳鸯江,我都会忍不住
发出这样的感叹。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梧州游玩。

我们站在江边,朋友看着
江水感叹道:“这简直就是一幅画啊!”可不是嘛,那如诗如画的景色,真的让人陶醉。

梧州的诗词可不仅仅在这些美景里,还在梧州人的生活中。

在那些
古老的茶馆里,人们喝茶聊天,那场景不就像一首温馨的生活之诗吗?听着他们的谈笑声,你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还有那热闹的集市,人们讨价还价,充满了烟火气,这不也是一首
生动的市井之诗吗?“哎呀,便宜点啦!”“不行不行,已经很便宜了!”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
我觉得梧州就是一本厚厚的诗集,每一页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沉醉其中。

不管你是喜欢欣赏美景,还是喜欢感受生活的气息,梧州都能满足你。

所以啊,一定要去梧州感受一下那独特的诗词魅力,相信你一定会爱上那里的!。

梧州红色诗词

梧州红色诗词

梧州红色诗词
【最新版】
目录
1.梧州红色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梧州红色诗词的主题和特点
3.梧州红色诗词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梧州,一座位于广西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在这里,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梧州红色诗词,历经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瑰宝。

梧州红色诗词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

它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劳动、斗争和追求。

梧州红色诗词的主题涵盖了劳动、爱情、战争、历史、民俗等多个方面,其中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反抗封建统治的内容最为突出。

这些诗词以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和鲜明的个性,展现了梧州人民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梧州红色诗词在形式上以七言、五言为主,同时也有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

其表现手法多样,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史诗,也有讽刺幽默的短篇小品。

在风格上,梧州红色诗词以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富有音韵之美为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梧州红色诗词的影响和价值在于它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一种表达
情感、传递思想的文学形式,而且为研究梧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同时,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梧州红色诗词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之,梧州红色诗词是广西地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魅
力的民间文学形式。

2022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西梧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6分)1.(6分)根据下列语境,完成问题。

虎年春节到来之际,改造后的梧州市西堤.()公园重新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公园着力打造亚热带风情景观特色,植物种类丰富多彩。

在公园中心广场前的巨石上,雕刻着古苍梧郡的历史文述和辖图。

特别是长堤护栏上80首(幅)历代名人政要对梧州咏赞的题诗,契.()合了梧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底yùn()。

梧州的辉煌历史,是梧州的基石与精神财富。

如今,梧州人在【乙】海纳百川,力争上游【乙】精神的熏táo()下,埋头苦干,奋发图强,重塑梧州辉煌。

(1)下列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tíqiè韵陶B.dīqì蕴陶C.tíqiè蕴淘D.dīqì韵淘(2)在上面语段中【甲】【乙】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B.,“”C.,《》D.、《》(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游客:在西堤公园临江步道漫步,一步一景皆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B.市民:晚上,公园里华灯闪烁,流光溢彩,与波光粼数的西江相映成趣。

C.学生:每当吟诵长堤护栏上那些咏赞梧州的题诗时,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D.设计者:公园的设计栩栩如生,“堤、路、园”完美融合,提升了城市品位。

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3•21”东航事故中,通过梧州军民全力参与救援工作,使梧州赢得高度的赞誉。

B.因为各校开展了“明月颂中华”活动,所以梧州市掀起创建“诗词之市”的热潮。

C.为了发展、传承和保护六堡茶文化,市政府出台了《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

D.随着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相继圆满落幕,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3.(2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该书的第四十回。

论晚清民国耆宿陈诗主要交游与诗风嬗变

论晚清民国耆宿陈诗主要交游与诗风嬗变史哲文【摘要】陈诗是晚清民国重要的皖籍诗人,自幼年归乡后初学渔洋,更宗中晚,随吴保德、吴保初兄弟学诗,并得王尚辰指点.光绪二十六年入沪后,陈诗与文廷式、郑孝胥、陈三立、夏寿田、冒广生、朱祖谋、夏敬观、陈衍等一批坛坫名流交往密切,诗风发生变化,不盲目模仿前人,得以自立.在与同光诸家的交游过程中,陈诗又能摆脱明代以及清中期格调派以来那种意图效仿唐人却落入窠臼的习气,自成一格,在当时诗坛卓然自立一家.【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10页(P79-88)【关键词】陈诗;近代诗歌;安徽;诗风;同光体;交游【作者】史哲文【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桐城派与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5晚清民国著名诗人陈诗(1864—1943),字子言,号鹤柴,又号南史邑人,安徽庐江人,著《藿隐诗草》《据梧集》《鹤柴诗存》《凤台山馆诗抄》《尊瓠室诗话》《静照轩笔记》等,其诗集由今人校注结为一集《陈诗诗集》。

陈诗又辑选《庐江诗隽》《庐州诗苑》《皖雅初集》等地方诗歌总集,并于民国时参与《安徽通志》编纂。

陈诗幼年居粤,太平天国动乱后,家道中落,祖父殁,光绪四年(1878)随父返回故里,后长期居于上海。

前人对陈诗生平及其交游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徐成志、王思豪《陈诗诗集·前言》,全文又以《同光异军,皖派别帜——论旅沪诗人陈诗及其诗风》为题发表,内有大略叙述内容,认为师承吴保初,后与同光诸人游,以宗唐自立。

余英华《〈陈诗诗集·前言〉辨误四题》对其有修正之功。

但陈诗交游师承等诗学活动依然有不少材料未经发掘,陈诗的诗风形成及嬗变的具体转关内容尚存研究空间。

一陈诗早年诗学渔洋,更宗中晚,时人有诗云:盈耳假苏假王孟,几人郊贺问真源。

寒灯照卷一长叹,短褐风霜陈子言。

[1]47这是与其师承分不开的,陈诗不仅拜吴保初为师,初居庐江时还与吴保初兄长吴保德有密切交往,既有正式师生之名,亦有师生之谊。

八桂诗坛杂忆(25)卢贤丰及其《卢贤丰散文选》题咏

八桂诗坛杂忆(25)卢贤丰及其《卢贤丰散文选》题咏作者:岑路记得90年代初我刚认识卢贤丰时,他正担任灸手可热的苍梧县计划委员会主任之职。

后来,由于各方面缘故,一直很少谋面。

有时碰到一些老朋友,只隐约听说他已调县科委任党组书记兼县科协主席了。

稍后又听说他主持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并有数项获得自治区、地市科技成果奖。

90年代中期,又得悉他出版了个人专集《卢贤丰论文选集》。

至90年代后期,我又开始陆续从自治区及地市县的报刋上读到了不少他的文学作品,其中大多数是散文。

至二十世纪初,又听说他提前退休,加入了广西作家协会,并担任县作协主席去了。

想不到士别10余载,卢贤丰在文坛上脱颖而出,且名气不小。

直至此时我才真正醒悟过来。

原来卢贤丰失踪这10多年,是他躲进科技部门静心修炼去了。

面壁10年,终能碰壁。

当年倘若他不甘寂寞,还在计委主任的位置上弄权,就很难有此成就了。

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1999年中秋,我在苍梧县城碰到了他。

久别重逢,晚上他执意拉我去饮夜茶。

这次见面,卢贤丰眉飞色舞,话题甚多,几杯下肚,他更是无话不说。

末了,他悄悄告诉我,准备于2000年出版一部《卢贤丰散文选》,并请我为他的书题几首诗。

后来,我细读了他的书稿,便欣然吟下三绝,取名为《(卢贤丰散文选)问世喜赋》:一鸳江握别又经年,忽见瑶篇落案边。

夜半挑灯犹展读,花开岭表一枝鲜。

二质朴文词信笔驰,梅花雪里淡中奇。

漫将旧事从头数,秀水明山助藻思。

三梦里常思故水秋,依稀童事影还留。

抓魚捡谷箩筐坐,滴滴涓涓腕底收。

这三首诗,一首言我与卢贤丰分别多年,忽然接到他的书稿,挑灯夜读,顿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喜南国文苑又添一枝新花。

二首云卢之散文质朴淡雅,文中多数为思乡怀旧之作,亲情乡情浓烈,是故乡的明山秀水,助了他的文思,才能使他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

三首道卢将那些故乡往事,尤其是童年时代的生活及趣事,通过他那支笔,如清溪般涓涓地注进每一篇文章中。

的确,卢贤丰的散文选问世后,也有不少行家作了高度评价,有的还为其写了评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梧州的诗句

关于梧州的诗句
1. “梧州山水美如画呀,那白云山的景色不就跟仙境似的?就像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例子:哇,你去梧州一定要去爬白云山,那真的是太美啦!
2. “梧州的骑楼城好有韵味哟,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
例子:和朋友在骑楼城漫步,感觉特别奇妙呢。

3. “梧州的小吃让人馋得很呐,那纸包鸡的味道,哎呀,谁能抗拒得了呀?”例子:吃了一口纸包鸡,真的是被惊艳到了啊!
4. “梧州的鸳鸯江好独特呀,两江交汇的景色,不就像人生的相遇那般奇妙?”
例子:站在鸳鸯江边,看着江水,心中有好多感慨呀。

5. “梧州的六堡茶香满溢呀,喝一口不就像被温暖包围了一样?”
例子:和家人一起品六堡茶,那氛围太温馨啦。

6. “梧州的龙母庙庄严肃穆哇,在那是不是感觉特别神圣呢?”
例子:走进龙母庙,心里都不自觉地敬畏起来了呢。

7. “梧州的小巷充满故事呢,在里面走走,不就像读一本精彩的书?”
例子:在小巷中穿梭,仿佛能听到过去的声音呢。

8. “梧州的人民很热情呀,他们的笑容不就像阳光般灿烂?”
例子:和梧州的当地人聊天,真的好开心哟。

9. 梧州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呀,有美丽的风景,美味的食物,热情的人民,这么好的梧州,谁能不喜欢呢?
结论:梧州魅力十足,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梧州历代诗词选》序
甘牛韦泽方
在上下五千年、纵横960 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诗歌是文学艺术领域里源远流长、历久不衰的奇葩。

海内外人士赞颂中国是“诗国”,并非过誉。

孔子倡导“诗教”,他提出诗的社会功能是“兴、观、群、怨”。

用今天的话来说,“兴”,就是“激励志气、振奋人心”;“观”,就是“观察透视社会生活”;“群”,就是“沟通凝聚、团结和谐”;“怨”,就是“规讽鞭挞、揭露邪恶”。

由于诗词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所以它又成了时代的“诗史”。

研究一个地方的诗词,就可以解读这个地方的历史、风物和民情。

梧州的诗词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梧州古为百越之区,迄秦一统,百越归宗,发卒戍越;逮至汉、魏,中原祸乱,士庶南投,促进南北文化交融,梧州也一时士人纷出,其显者有汉代陈钦、陈元父子,士燮及牟子等人,或治经,或研佛,其影响播及中土。

梧州与广州(番禺)曾一度并领南越文化风骚。

梧州历代诗词起始也见于汉代,留存下来的乐府《喻猛歌》就是广西发现的最早的四言古诗。

民歌《汉乐府•东光》表现了古代梧州人民反抗统治者征讨南越扰民安宁的强烈情绪。

《陈临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千年前地方官宦治政的史实。

汉以后梧州的诗词作品则更丰富。

诗人、词客及其作品的构成主要有如下的类别和特色:
一是历代流宦吟咏梧州的诗章。

如唐代被贬钦州的宋之问,宋代谪
徙横州的秦观,被贬宜州的黄庭坚,流放琼崖时往返过境梧州的苏轼、李纲等,他们既是流宦,更是诗坛巨擘,在流放中或感于梧州“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鸳鸯秀水世无双”的美好风物,或感于自己和被贬谪友人的苦难遭遇、委屈,报国无门的忧愤,“念远心如嘶北马,逾年行遍峤南州。

重华一去不复返,怅望九疑空白头”,“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而写下的华章。

一是历代广西、梧州地方官吏抒写梧州风光景物的佳作。

如唐代著名诗人、容州刺史(曾驻节梧州)元结的“冰泉铭”,宋真宗时梧州知府陈执中的《题苍梧郡》,明代贬任广西布政司参议解缙的《苍梧八景题咏》《窦家寨》,明宪宗时提督两广军务韩雍的《嘉鱼池》《控粤亭》,清康熙永安州(今蒙山)知州丁亮工的《永安八咏》,清康熙梧州知府陈天植的《歌罗城吊古》,清乾隆两广总督阮元的《允升塔》,清嘉庆藤县知县高攀桂的《咏藤县八景》,清钦加知州衔藤县知县边其晋的《访苏亭怀古》,等等,其中还包括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官员名士的诗词,这些诗词因有切身的感知,大都写得情真景切,文采斐然。

一是梧州本籍历代名士、诗人创作的诗词。

“闻道梧江才最盛”,梧州本身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俊彦辈出的古郡,历代产生过不少的名士、诗人。

其中卓卓有名的如唐代藤州的陆蟾,宋代的著名诗僧契嵩,三元及第的冯京,明代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等等。

到了现、当代,更有李济深、陈树勋等一批名彦的诗作,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精神,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对于梧州本籍的诗人,要特别研读袁崇焕的诗。

今本书选袁诗17 首,充分体现了这位抗清英雄英烈冤屈的一生,读袁诗不禁使我们产生与当代著名诗人钟家佐相同的感慨:“行尽人间路两头,英雄转瞬作阶囚。

一身寸磔关河碎,九族株连天地愁。

鹤化辽东扬汉帜,魂依燕北护金瓯。

残垣犹滴沉冤泪,夕照苍茫带血流。

”(钟家佐《:访袁崇焕故居有感》)
一是外籍游客来梧后,激发灵感而兴吟的诗章。

古代,梧州作为粤西一大都会,“居五岭之中,开八桂之户,三江襟带,百粤咽喉,通衢四达”,人物繁兴,形胜优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

不少骚客、词人激于古郡、名都的灵感,写了一批诗词,表现送友的真情和寄望的,如杜甫的《送苏四郎知苍梧》等;表现南游的畅快和怀古的,如“苍梧风暖瘴云开” 唐《南游》)等;描述梧州的贸易和物产的,如“交易
(曹戎圩占上游,各江土物尽通流” (萧虞钦《戎圩竹枝词》)等;
描述梧州作为军事总府的武备、水师的,如张瀚的《梧州阅武》等;歌唱梧江才盛,表现锁院宏模、讲堂遗迹的,如朱方增的《梧州试院诗三首兼呈谢芝田太守》。

一是太平天国诸王的述怀之作和后人咏叹太平天国的诗词。

太平天国起义于金田,建国于永安州(今蒙山),其后期的四王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均出自藤县。

太平天国诸王的述怀之作,如洪秀全的《述志诗》《永安突围歌》,李秀成的《逆旅题壁》,李世贤的《狱中题壁》,早就成了梧州“诗史”档案的组成部分,而后人对太平天国的咏叹,也足以激发我们对历史的反思。

一是现、当代梧州(含三区、三县、一市)诗人、诗作者的力作。

梧州的现、当代诗人以满腔的爱国主义激情,反映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歌唱祖国、歌唱领袖、歌唱英烈、歌唱爱情、歌唱家乡热土,题材广泛,诗情真挚。

或豪狂或婉丽,或写真或传神,或寄情或感悟,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为梧州历代诗坛增添了新的光彩。

梧州历代诗词是对梧州历史的艺术写照,发挥了“诗史” 的作用。

仅以反映抗日战争为例,它就汇成了一卷完整的“史册”,有着“存史育人”的重大价值。

张展鹏的《九一八事变》,首揭了“燕赵狼烟起满洲”的血腥。

莫梓海的《为国从戎》等,表现了梧州人民踊跃参军,“持戟横戈驱倭寇,还我河山报国仇”的义愤和壮举。

李济深的《国难抒怀》,则揭露了蒋介石集团在抗日初期“日寇西来如卷席,蒋军南溃若飞灰”的丑态。

李品仙的《台儿庄大捷感作》赞扬了战场上的胜利。

马君武的《三卅纪事》鞭挞了汪伪政权的叛逆。

严美佳的《1942 年日机炸梧州》,让我们永世难忘“尸积校场流热血,舟翻鸳水露残形。

废墟更有伤心事,遗体怀中抱哭婴”的惨景。

黄汝纲的《梧州沦陷》,冯振
的《避寇蒙山闻容县陷敌焚烧极惨我军与之激战》,向我们痛述了沦陷区的苦难、凄零。

陈树勋的《挽陈济桓将军》哀悼了“慷慨捐躯卓不群”的梧州籍抗日英烈。

一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终于胜利了,“山城夜尽曙光开,秋日黄花报捷来” (黄汝纲《日本无条件投降》)。

梧州的抗日“诗史”,看,多么翔实,多么悲壮!
梧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梧州诗词学会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精神,在获得市党政领导的赞同和支持下,决定搜索、整理、编辑、出版《梧州历代诗词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梧州解放60 周年的献礼。

《梧州历代诗词选》从汉乐府选起至2008 年止,时空跨度达2121 年。

选辑原则是梧州籍作者题材不限,外籍作者诗作则必须与梧州有关,并力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经过各有关方面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共选得诗词1257 首,诗词作者584 人。

这是迄今为止梧州历代诗词最全面的选本。

《梧州历代诗词选》的出版,对保护和传承梧州的历史文化,对研究梧州的昨天和今天,促进社会的发展,对开展青少年的“诗教”活动,用优秀诗词表现高尚的精神,塑造民族灵魂,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梧州历代诗词选》,梧州市社科联梧州诗词学会合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