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改陈述句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课件:反问句转换陈述句

三年级课件:反问句转换陈述句
三年级微课
禅房小学:卢艳珍
句型转换:反问 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也就是把句子变成另外 一种说法,但句子意思 保持不变。
什么是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 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 一的,也是肯定的.(明 知故问:句子本身就包含 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 的.)
什么是陈述句?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 或者说话人的看法,也就是 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 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 感情色彩。它包括肯定句和 否定句两种。陈述句在书写 时句末用句号。
例题讲解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么远,箭(不能)射到。 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做一做: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3、你怎么能破坏环境呢? 4、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方法:
第一步:有“不”去“不”, 没“不”加“不”。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第四步, 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不”去“不”, 没 “不”加“不”。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第四步, 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把句子整理通顺。
再 见 !

小学三年级反问句陈述句互换ppt课件

小学三年级反问句陈述句互换ppt课件
吗?


• 3.互联网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 4.中国国际救援队怎么不是优秀的队伍呢?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试一试
• 1.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 人的聪明与愚笨,是天生的。 • 2.今天难道不是个美好的日子吗? • 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 • 3.互联网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 互联网是很神奇。 • 4.中国国际救援队怎么不是优秀的队伍呢? • 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优秀的队伍。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试一试
• 1.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试一试
• 1.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值得赞扬。


• 2.为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 3.我们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反问句改陈述句》教学课件

(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
你能自己回家。 肯定词(是、能、会等)。
3、把句子中的疑问词(吗、呢、 呀等)去掉,并把句末的问号改 为句号。
做一做:
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2.海面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吗?
海面上泛着白课后练习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第三步:把句子中的疑问词(吗、 呢、呀等)去掉,并把句末的问号 改为句号。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导。 原句:难道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教导 吗?
你怎么不能自己回家呢?1、找出句子中的反
问词(怎、怎么、难
你不能自己回家呢? 道等)去掉。
2、把句子中的肯定词(是、能
你能自己回家呢?
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 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词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认识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 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 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 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认识陈述句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有时表 示肯定的意思,有时表示否定的意 思。最大的特点是句末标点是句号。
比一比,找共同点
1、难道我们会忘记党的恩情吗? 2、我怎么能不把这件事当成人生中的大事呢? 3、难道你的父亲批评你几句不可以吗? 4、不努力学习,怎么会有好成绩呢?
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教导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三个步骤:
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教导吗?
第二步:把句子中的肯定词(是、 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 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词(不是、 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 能、会等)。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导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三个步骤: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导吗?
反问句的特点:

【最新】课件-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PPT

【最新】课件-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PPT

练习
•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
•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 忘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忘返。
•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练习:反问句改陈述句
1、我难道有这么笨吗? 2、我们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呢? 3、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5、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6、时间流逝很快,难道我会不珍惜吗? 7、 难道承诺了别人的事我们能不完成吗?述句改为反问句
• 1、添:添加适当的反问词(怎、怎能、怎 么、难道、哪里等等)。
• 2、看: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 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 3、变:添上反问语气词(吗、啊、呢等 等)。变 “。”为“?” 。
练习
•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改:难道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
明知故问是反问 例:1、这难道是中国的领土吗?(肯定反问句)
2、这难道不是中国的领土吗?(否定反问句)
注: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
例:1、这支笔是小明的。(肯定句) 2、这支笔不是小明的。(否定句)
注: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删:删去反问词(怎、怎能、怎么、难 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 “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 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变:删去反问语气词(吗、啊、呢等 等)。变“?”为“。”。注:句子不通顺 要加上“很,都,会,要”等词语。

四年级语文句型转换课件

四年级语文句型转换课件

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把我迷住了。 我被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大风卷起的尘土把我的视线遮住了。 我的视线被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 材料。
• •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 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 花。” 外公对小英说,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 他辅导功课。”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课。 • 3、 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 获得了冠军。” • 李老师兴奋地说,他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王老师对小华说,他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搭配不当 音乐 看 •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今天联欢会上的舞蹈真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 •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我很喜欢参观自然博物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冒着 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踏着泥泞的小路前进。 •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战斗 热烈 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PPT课件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PPT课件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简要介绍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概念、特点和 作用。
详细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技巧 ,包括肯定与否定的转换、语序的调整等 。
实例分析与练习
常见错误及纠正
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反问句 与陈述句转换的规律,并提供针对性练习 供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总结学生在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过程中常 见的错误类型,并提供纠正方法。
在转换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句子的简洁性, 避免添加不必要的修饰成分或冗长的从句。 简洁的句子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和理解。
THANKS
谢谢
01
找到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确定 句子的核心意思。
02
例如:陈述句“他是一个好学生 。”中,主语是“他”,谓语是 “是好学生”。
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或否定词转换为相应的疑问词
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就将肯 定词转换为相应的疑问词;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就将否 定词转换为相应的疑问词。
例如:将上述陈述句转换为反 问句,可以将“是”转换为“ 难道不是”,即“他难道不是 一个好学生吗?”。
反问句适用场合
适用于需要强调情感态度、加强语气或表达委婉含蓄的场合 。如演讲、辩论、文学创作等。
陈述句适用场合
适用于需要客观陈述事实或观点的场合。如新闻报道、学术 论文、商务沟通等。
06
CHAPTER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的注意 事项
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确保转换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一致
在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时,要确保转换后的句子能够准确表达原句的含义,不改变句子的核心信息和意图。
02
CHAPTER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基本概念
反问句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 提问的方式表达与字面意思相 反的含义,常用于强调或加强

反问句改陈述句课件

反问句改陈述句课件
A.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能办到。 B.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不能办到。
(5)时间流逝很快,难道我会不珍惜吗?( ) A.时间流逝很快,我不珍惜。 B.时间流逝很快,我会珍惜。
6、谁能想到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呢?( ) A. 能想到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B. 谁都不能想到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7、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 A.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8、为了人民,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 能抛弃呢?( ) A.为了人民,我们没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没有什么错误 不能抛弃。 B.为了人民,我们还有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错误不能抛弃。 9、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 ) A.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用。 B.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不顶用。 10、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 A.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不得。 B.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 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 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 “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 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 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 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 “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 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 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 淳教导?
•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 教导?
• 我们不花所奏的不正 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 欢快的歌。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四步法》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四步法》教学课件
例句: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一步: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二步:把反问语气词“难道”去掉,将疑问助词 “吗”去掉。
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三步:问号变句号。
把句末的“?”变成“。”。
例句: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一步: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二步: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三步: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四步
把转换好的句子读一遍,看是否与原句 意思一样,是否通顺,若不通顺,适当调整。
例句: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改为:我们是小学生。
练一练
1.小妹妹难道不可爱吗?
把“难道”和“不”去掉,将“?”变成“。”
答案:小妹妹可爱。
Hale Waihona Puke 练一练2.你走路怎么可以玩手机呢?
把“怎么”和“呢”去掉,“可以”前面没 “不”,要加“不”,将“?”变成“。”。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 谢 观 赏
再见!
第一步:
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是、能、有·······)改为“否定词” (不是、不能、没有),或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例句: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一步:把“不是”的“不”去掉。
难道我们不是小学生吗?
第二步:
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难道、怎、怎么等) 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答案:你走路不可以看手机。
小结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般分四步。第 一步是有“不”去“不”,没“不”加 “不”。第二步是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 词。第三步是把问号变句号。第四步是调整 句子,让句子更通顺。
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1.掌握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2.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
2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 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 (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 助。
-
10
1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6.、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7、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18、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9、你怎么能这样做? 20、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1、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2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
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
“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
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
5
(1)有幸得到叶圣陶先生的指导,我的写作怎么会不进步呢? (2)这次春游,不是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吗? (3)这篇作文竟在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我怎能不高 兴? (4)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5)时间流逝很快,难道我会不珍惜吗?
-
8
16、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7、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18、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19、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20、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1、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
9
1、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 阀? 2、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4、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5、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6、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7、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8、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9、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0、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1、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2、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
4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
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
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
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
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
6
6、谁能想到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呢? 7、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8、为了人民,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 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呢? 9、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 10、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
7
• 11、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 1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 13、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 14、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 15、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
3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 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 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 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