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石灰吟》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共14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共14张PPT)

诗文赏析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都。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 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这“清白”既是指石灰装点人间的亮丽风景,又是 指石灰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高洁品格。
对照古诗,寻找石灰的制作过程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走进石灰,体验于谦的精神境界
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如 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赞石灰,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 命力能流传至今。 咏物诗都是作者托物言志的, 这首诗虽然是 于谦少年时写的,但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 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此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 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石头)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 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作者简介
于谦: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
后,任地方官几十年。他为官清正, 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曾在皇帝 被瓦剌族俘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 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 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 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曾有人 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就是不 逃。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除 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 财,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于谦死的那 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 齐声为他呼冤。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3张PPT)

拓展积累
于谦“两袖清风”的故事
一次于谦进京奏事,同僚劝他说:“你不献一些金银珠 宝攀附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土特产送点人情啊。”于谦 笑着举起两袖,,风趣说道:“带有清风!”从此, “两袖清风”的成语便流2.收集咏物诗。
板书设计
托物
石灰吟
言志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浑不怕 留清白
赏析古诗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对前三句的总结,也是诗人绝对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
赏析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状物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喻人
主旨概括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诗人以石灰作 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渝的高尚品 格。
解题
石 灰 吟 “吟”是吟诵之意。
赞颂石灰。
走进生字
chuí

锤子
záo

确凿
fén

焚烧
走进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自由朗读
走进古诗
有感情地 朗读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表面写石灰的烧制过程,实际关照人坚强坚韧的 品格。
赏析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是虚指,表示捶打的次数很多。
赏析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写出了石灰的态度,同时这也是诗人的心声: 无论面对怎样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24张PPT)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
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 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古诗赏析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锤:敲打。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凿:撞击,雕琢。
千、万:虚写,表示锤打的次数很多。
千锤万凿
无论面对怎样严酷
若等闲 的考验,都能从容自
烈火焚烧
若,处之淡然。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诗的题目《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石灰吟:吟颂石灰。 吟:吟颂。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
称(古代诗歌的一种情势)。
古诗赏析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
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 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
古诗赏析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再次吟诵这首诗时会想些什么?
初读古诗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他家时,才发 现他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 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 喊冤。
初读古诗
三诵: ――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戴着脚 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 少年时的诗作,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
10 石灰吟
新课导入
石灰自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凿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 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 要成分产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 雪白。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 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 —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 变成了氢氧化钙。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 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均 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坚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让墙 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 菌除虫。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共13张PPT)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于谦的古诗读一读 ,我们下星期开一次于谦古诗朗诵会。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
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 人口的诗篇。十二岁的于谦便 立志要做一位坚强不屈、清清 白白的人。
踊跃发言
长大之后的于谦有 没有践行自己少年时立 下的誓言?
请大家结合课前从 网络上搜集到的于谦故 事谈一谈。
是啊,这首流传千古的 《石灰吟》正是诗人于谦一生 清白正直的真实写照!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 惨遭陷害。于谦行刑那天,阴 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 齐声为他喊冤。试想,戴着脚 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 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 时的诗作,他又会怎样吟唱起 《石灰吟》呢?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业】
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 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 操,如《咏煤炭》。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 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与 沙子混合用来砌砖;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 浆来粉刷墙壁;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 ;果农也用我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工匠们经 过千锤万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 窑中煅烧,经过烈火的考验,变成了生石灰。这 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再把生石灰放进水中冷却,变成了另一种形态 ——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Hale Waihona Puke 石头变成了 粉末状的白灰,为人们所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写字指导
铁锤 锤炼
开凿 凿子
焚烧 焚毁
注意“锤”四个横画的长短分 布情况,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
诗句大意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诗句的意思。
展开想象
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
石灰石在熊熊烈火中依然从容不迫的姿态,只要 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态度
石灰的态度:不论“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看 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这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 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若,处之淡然。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读诗题明对象
四看资料悟诗情
二看作者知背景
五看插图与注释
三读诗文解大意
反复诵读入诗境
诗题理解
齐读
怎么理解?
诗人于谦借咏石灰,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
作者简介
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 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 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 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著有《于 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了解诗人于谦的生平经历,请你对他做出自己的评价。
为人正直、坚贞不屈。诗人以石灰自喻, 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
诵读古诗
落实课后练习第一题。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可以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 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第三句语调可昂 扬一些,最后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读得坚定、有力,传递 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共20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共20张PPT)

2020/6/7
12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 /出 深山, 烈火焚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 /全 不怕, 要留清白 /在 人间。
2020/6/7
13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18
课堂检测
•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___诗,《石 灰吟》的作者是___代的___,其中《石灰吟》中 的“吟”____________。
• 2、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_____________” 和“______”,即使“______”,也要留 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______,____ 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020/6/7
3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 籍资料自学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 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 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可以把有困难 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020/6/7
4
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 千锤万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 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 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 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 浑身雪白。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

了解诗人于谦的生平经历,请你对他做出自己的评价。
为人正直、坚贞不屈。诗人以石灰自喻, 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
诵读古诗
落实课后练习第一题。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可以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 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第三句语调可昂 扬一些,最后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读得坚定、有力,传递 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写字指导
铁锤 锤炼
开凿 凿子
焚烧 焚毁
注意“锤”四个横画的长短分 布情况,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一读诗题明对象
四看资料悟诗情
二看作者知背景
五看插图与注释
三读诗文解大意
反复诵读入诗境
诗题理解
齐读
怎么理解?
诗人于谦借咏石灰,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 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 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 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著有《于 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诗句大意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诗句的意思。
展开想象
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
石灰石在熊熊烈火中依然从容不迫的姿态,只要 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态度
石灰的态度:不论“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看 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这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 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若,处之淡然。

《石灰吟》古诗三首PPT

《石灰吟》古诗三首PPT

会写字
书写指导
不要写成“攵”。
不要多写一横。
右部四个横之间 的间隙要匀称。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若等闲
无论面对怎样严酷的考 验,都能从容自若,处之淡 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双关
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烈火焚烧 必然 粉骨碎身 结果
浑不怕 若等闲
一脉相承
读完这首诗,你想象到了什么?
我想象到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 来,然后又被投入熊熊烈火之中,却依然从容不迫,只要 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悟诗情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 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 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晓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 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 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 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 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阅读提示
1 自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 2 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与小组成员交流。 3 结合书中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意。
读诗文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释词义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
凿:开凿。 等闲:平常。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明诗意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 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不仅仅赞颂石灰,也反映了于 谦的品质,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 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 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 到底。
•S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组
《石灰吟》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 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作者简介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锤万凿才 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 火焚烧看做是件平常事。即 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 为了把自己的清白(高尚节 操)留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来自作者仅仅是赞颂石灰吗?体现了石灰坚强不屈、在人间留下了 清白的高贵品质。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 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谥忠肃。有《于 忠肃集》。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