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精华版,,学艺术的必看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全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孙美兰版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
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
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具有审美价值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具有使用价值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需记忆的标识)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二)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二,就是它要求生产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三)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三,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之中。
艺术概论知识点精华

1金字塔古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2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觞曲水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之情3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宋代建筑的特征。
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4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
法国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布拉克、格里斯外,还有F.阿吉雷、迪亚斯等人5谢赫的六法论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6 《思想者》法国罗丹最主要的雕像为青铜,底座为大理石材料现藏于巴黎博物馆。
艺术实践的体现和反映;更是对他所建构并整合人类艺术思想—罗丹艺术思想体系的见证7《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是苏轼撰诗并书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8敦煌莫高窟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9青绿山水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青绿山水有式笔青绿和意笔青绿之分。
前者以工致的笔法为特征。
两宋之交前后形成金碧山水、大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三个门类,以小青绿山水为盛。
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辉煌,大青绿山水长于灿烂明艳,小青绿山水妙在温蕴俊秀。
后者在明末出现,以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为代表。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近现代张大千、刘海粟等创立的青绿泼彩山水。
没骨重彩长于艳丽缤纷,青绿泼彩长于热烈酣畅。
当代画坛在工笔山水领域卓有成就的画家有郭关、林容生、许俊、尼玛泽仁、祁恩进、满云林等。
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
南宋画家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元代画家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明代画家张宏《青绿山水图》10印象主义1874年莫奈《印象·日出》油画法国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艺术概论精华版--学艺术的必看

二、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完整版)艺术概论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
3.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物质方面的生产力之外,还提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4.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5.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6.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7.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中。
8.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独创、没有个性、没有差异就没有艺术生产力,也就没有艺术本身。
9.古琴曲高山流水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不可重复性。
10.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11.昆腔是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
第二节艺术的形态划分1.时间艺术首推音乐,包括文学(诗词)与音乐的综合形式。
2.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
3.时间艺术二文学4.李叔同《送别》5.空间艺术一绘画6.巡回画派犹太血统的画家列维坦。
7.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8.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9.空间艺术二雕塑10.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以超凡的人体美,传达一种永恒性主题。
11.美第奇家庙的四个坐像:《晨》《暮》《昼》《夜》12.时空艺术舞蹈13.舞蹈的三要素是:姿势(形象的情态),结构(作为与空间相关联的形象),动作(在空间中形象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所体现的节奏和能量的审美特质)14.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15.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视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静态的。
16.非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听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动态的。
17.综合艺术一文学音乐18.综合艺术二戏剧表演19.综合艺术三建筑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2.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展示外在世界。
艺术概论(完整)

玫 瑰 花 窗
(三)美的对象 1、与人的感性知觉,适合; 2、与人的心理情感,同构; 3、与人的目的、愿望、理想,同一。
(四)美与自然
美的欣赏就是将自然加以艺术化,
即人情化和理想化。
“世界上缺少的不美的事物,而是
发现美的眼睛”。
(五)美与社会 社会美的范畴极为广阔,除了人们
与邪恶的斗争、生活过程、行为事业, 以及各种物资成果、产品以外,还包括 历史的废墟、传统的古迹等等。
❖
2、审美特征
❖
3、情感特征
二、什么是艺术美
❖ 艺术美是人类对现实美的全部感受、理 解的加工和提练。
❖ (一)从创作角度: ❖ 艺术美是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晶。
❖ (二)从欣赏的角度: ❖ 艺术美是满足人们审美心理需要的
最有效的消费对象,也是欣赏者们 进行审美再创造的起点。
三、艺术美在何处
(一)形象性是艺术美的一般表征:
❖ 5、离不开美育与艺术教育:
❖
心灵不断厚实;
❖
情感不断丰富;
❖
情操不断升华。
❖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
1、注意;
❖
2、感知;
❖
3、联想;
❖
4、想象;
❖
5、情感; 想
象
❖
6、理解。
❖ (四)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 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
获得最初的审美愉悦。
❖ 2、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
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 (1)将艺术形象转化为自身的生命活动;
❖ (2)用自己的全部人生去体验艺术形象。
❖ 3、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
获得精神人格层次上的审美愉悦。
艺术概论大一知识点黄皮书

艺术概论大一知识点黄皮书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语言,通过艺术作品可以传递情感、思想以及文化内涵。
作为艺术爱好者或学生,了解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黄皮书《艺术概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文将介绍《艺术概论》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和学习艺术。
第一章: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艺术是一种对现实的诠释和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媒介来呈现。
黄皮书中详细介绍了艺术的分类,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第二章:艺术史与艺术家艺术史是研究艺术发展和艺术家创作的学科,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至关重要。
黄皮书中介绍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史,例如古代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现代艺术等。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他们的作品对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艺术的审美与评价艺术的审美和评价是一个主观而又复杂的过程。
黄皮书中详细介绍了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评价方法。
审美标准包括美感、情感共鸣、表现力等。
评价艺术作品通常从艺术性、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考察。
深入理解艺术的审美与评价可以提高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黄皮书中介绍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政治、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
艺术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可以批判社会现象、呈现历史景观、弘扬民族文化等。
第五章:跨界艺术与当代艺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黄皮书中介绍了跨界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相关概念和表现形式。
跨界艺术将不同艺术形式和领域进行交叉,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当代艺术则关注社会、科技等现实问题,呈现出前卫和反传统的特点。
通过学习艺术概论的黄皮书,我们能够系统地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当代动态。
同时,黄皮书结合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和案例分析,让读者深入感受和思考艺术的魅力。
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pdf

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pdf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对各种形式的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来表达人类对于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形式,它们都是人们表达情感、思想、观念的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艺术的概念、分类、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对材料、形式、内容的创造和组织,达到表现作者情感和想法的目的。
艺术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表达。
二、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进行分类,例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也可以根据时代和地域进行分类,例如古代艺术、现代艺术、东方艺术、西方艺术等。
1.绘画绘画是艺术的最古老形式之一,它通过画笔、颜料和画布等材料,来表现作者的观念和情感。
绘画可以分为写实主义绘画、抽象绘画、装饰绘画等多种类型,同时也可以根据颜料的不同分为水彩画、油画、素描等。
2.雕塑雕塑是艺术中另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它通过对材料进行塑造和雕刻,来表达作者的观念和情感。
雕塑可以分为立体雕塑和浮雕,也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石雕、铜雕、陶瓷雕塑等。
3.音乐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乐器演奏、歌唱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音乐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多种类型,同时也可以根据音乐风格进行分类,例如爵士乐、摇滚乐、古典音乐等。
4.舞蹈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可以是个人的表现,也可以是集体的展示。
舞蹈可以根据舞蹈动作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同时也可以根据舞蹈风格进行分类,例如芭蕾舞、街舞、民间舞等。
5.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可以是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多种形式。
戏剧可以分为古典戏剧、现代戏剧、民间戏剧等,同时也可以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喜剧、悲剧、历史剧等。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大全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大全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美的表达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各种形式存在,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的学科,它探索艺术的本质、发展和影响。
对于学习者来说,准备充分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的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概论的知识。
一、绘画艺术1.《绘画艺术导论》: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技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绘画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2.《西方绘画史》:通过对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这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不同艺术时期的绘画风格、艺术思潮和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提升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雕塑艺术1.《雕塑艺术史》:这本书全面介绍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不同艺术时期的雕塑风格、艺术家和作品,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雕塑艺术的内涵和技法。
2.《雕塑艺术导论》:该书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雕塑艺术的定义、分类、审美标准和鉴赏方法,对初学者而言,可以起到系统性的引导作用。
三、音乐艺术1.《音乐艺术简史》:通过对音乐艺术发展历程的介绍,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音乐文化导论》:该书介绍了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音乐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四、舞蹈艺术1.《舞蹈艺术史》:这本书介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涵盖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舞蹈形式、风格和创作思路,帮助读者了解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舞蹈创作与表演导论》:该书介绍了舞蹈的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引导读者探究舞蹈的表达方式和艺术价值。
五、戏剧艺术1.《戏剧艺术史》:这本书通过对戏剧历史的梳理,介绍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戏剧形式、风格和演出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戏剧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2.《戏剧导论》:该书介绍了戏剧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要素,引导读者理解戏剧创作和表演的过程,培养其对戏剧的欣赏能力。
六、影视艺术1.《影视艺术史》: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影视作品、导演和主题,帮助读者了解影视艺术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
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
“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
”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
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
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P -398】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
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
(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
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
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它们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立意方面。
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作格调的高低。
一般来说,进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理想以及创作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前提。
俗与雅是衡量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也就是说,它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二)艺术作品既有格调高低、俗雅之分,也有不同品位之别。
这两个概念的第一个差异在于,格调是一个从作品价值的两极(如高低、俗雅)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味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
格调和品味的第二个区别是,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地设计到作品的思想内容。
5.简述“艺术世界”的构造。
所谓“世界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他们把欧洲和北美洲的艺术称作“世界艺术”,否认和抹煞其他民族尤其是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世界上一切不存民族偏见的理论家和艺术家都鄙弃这种观点,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东方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6.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着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的人物共命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它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欣赏着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
当然,在艺术欣赏中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同时具备主客体两方面的条件。
从客体方面来说,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在艺术水平和思想内容上是优秀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从主体方面讲,则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
(1)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会因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方式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2)在艺术欣赏中,共鸣现象的产生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其中包括生活在不同文化传统、社会阶层中的民族和阶级对共鸣的影响。
(3)在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中,一方面不同的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确实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另一方面,某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来说,又都能产生共鸣。
7.简述如何认识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所谓艺术的商品属性,是它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缺一不可。
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尚品。
首先,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其次,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
由于这两点,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
8.什么是艺术思潮?研究艺术思潮有何现实意义?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
它是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之一。
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其次,能够有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再次,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9.论艺术的功能,举例说明。
关于艺术的功能,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考虑和归纳。
但就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而言,一般的艺术理论大都将其分为三种,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艺术的认识功能:认识自然、社会、人生,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热闹是自然和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例如:(别全写,选择或自己举例)我们可以从《诗经》中认识两三千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情景,了解当时人民的苦难与追求、婚姻和爱情以及他们的智慧、反抗和斗争;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窟中比较全面的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
(2)艺术的教育功能: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
例如:孔子曾经用绘画比喻礼,用雕刻比喻教育,用诗和音乐来比喻他的政治思想,希望以艺术为手段,通过诗教和乐教达到克己复礼的政治目的。
再比如一些文论诗论作家都非常强调艺术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功能。
(3)艺术的审美功能:艺术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还有审美功能。
艺术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和感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也非常重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如宗柄的“畅神说”,姚最的“悦情说”,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说,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艺术的审美功能。
10.如何理解形式的含义。
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
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四、论述题1.论述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性之一,在艺术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着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可以增添作品的美感和感染人心的力量。
情感在审美欣赏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而感到非常兴奋满足,也可以说是陶醉。
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
2.结合中国艺术的现状,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状况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与此相适应,民族艺术的交流和影响,在地域和时间上也受到影响。
在东西方碰撞中,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自守,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