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数学(文科)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0,M x =,{}1,2N =,若{}2M N =I ,则M N =U ( ) A .{}0,,1,2x B .{}0,1,2 C .{}2,0,1,2 D .不能确定2.“0,2s i n x x x∀>>”的否定是( )A .0,2sin x x x ∀><B .0,2sin x x x ∀>≤C .0000,2sin x x x ∃≤≤D .0000,2sin x x x ∃>≤3.“25m >”是“方程222113x y m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设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A.0x = B0y ±= C .20x y ±= D .20x y ±= 5.已知角θ满足2sin 263θπ⎛⎫+=⎪⎝⎭,则cos 3πθ⎛⎫+ ⎪⎝⎭的值为( )A .19-BC. D .19 6.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330233030x y x y y +-≤⎧⎪-+≥⎨⎪+≥⎩,则2z x y =+的最小值是( )A .-15B .-9C .1D .97.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sin cos 0B A C C +-=,2a =,c =C =( )A .12πB .6πC .4πD .3π 8.设函数()2116ln 2f x x x =-在区间[]1,2a a -+上单调递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3B .()2,3C .(]1,2D .[]2,39.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n S ,3n a ,成等差数列,则5S 的值是( ) A .-243 B .243 C .-162 D .-242 10.若数列{}{},n n a b 的通项公式分别为()20161n n a a +=-⋅,()201712n nb n+-=+,且n na b <对任意n ∈*N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1,2⎡⎫-⎪⎢⎣⎭B .[)1,1-C .[)2,1-D .32,2⎡⎫-⎪⎢⎣⎭11.在Rt ABC ∆中,1AB AC ==,若一个椭圆经过,A B 两点,它的一个焦点为点C ,另一个焦点在边AB 上,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 A1 12.已知函数()1xf x x e =+,若对任意x ∈R ,()f x a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1e -B .(),1e -∞-C .[)1,1e -D .()1,e -+∞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已知向量,a b r r的夹角为60°,2a =r ,1b =r ,则2a b +=r r .14.函数()()1sin cos 2x f x e x x =+在区间0,2π⎡⎤⎢⎥⎣⎦上的值域为 . 15.观察下列各式:553125=,6515625=,7578125=…,则20165的末四位数字为 .16.设12,F F 分别为双曲线22:124y C x -=的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C 在第一象限上的一点,若1243PF PF =,则12PF F ∆内切圆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得面积为23sin a A.(1)求sin sin B C 的值;(2)若6cos cos 1B C =,3a =,求ABC ∆的周长. 18.已知函数()3223f x x ax bx a =+++.(1)若函数()y f x =在1x =-时有极值0,求常数,a b 的值;(2)若函数()()sin 2g x f x x =+在点()()0,0g 处的切线平行于x 轴,求实数b 的值. 19.已知点()2,8A ,()11,B x y ,()22,C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ABC ∆的重心与此抛物线的焦点F 重合.(1)写出该抛物线的方程和焦点F 的坐标; (2)求线段BC 的中点M 的坐标; (3)求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20.已知函数()()xf x x k e =-.(1)求()f x 的单调区间;(2)求()f x 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 21.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2=,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n b 满足()2214log log 1211n n n b b a n n +⋅=++∈*N ,求数列{}2log n n b b -的前n 项和n S .22.已知12,F F 是椭圆2212x y +=的两个焦点,O 为坐标原点,圆O 是以12F F 为直径的圆,一直线:l y kx b =+与圆O 相切并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 (1)求b 和k 关系式;(2)若23OA OB ⋅=uu r uu u r ,求直线l 的方程;(3)当OA OB m ⋅=uu r uu u r ,且满足2334m ≤≤时,求AOB ∆面积的取值范围.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数学文科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BDADD 6-10:ABCDD 11、12:CA二、填空题13..211,22e π⎡⎤⎢⎥⎣⎦ 15.3125 16.4π三、解答题17.解:(1)由题设得21sin 23sin a ac B A =,即1sin 23sin ac B A=. 由正弦定理,得1sin sin sin 23sin AC B A =,故2sin sin 3C B =.(2)由题设及(1),得1cos cos sin sin 2B C B C -=-, 即()1cos 2B C +=-, 所以23B C π+=,故3A π=. 由题意得21sin 23sin a bc A A=,3a =,所以8bc =.由余弦定理,得229b c bc +-=, 即()239b c bc +-=.由8bc =,得b c +=故ABC ∆的周长为318.解:()236f x x ax b '=++(1)依题意得()()213601130f a b f a b a '-=-+=⎧⎪⎨-=-+-+=⎪⎩ 解得13a b =⎧⎨=⎩或29a b =⎧⎨=⎩ 当13a b =⎧⎨=⎩时,()()22363310f x x x x '=++=+≥, 这时函数()f x 无极值,与已知矛盾,故舍去;当29a b =⎧⎨=⎩时,()()()23129313f x x x x x '=++=++,此时,当31x -<<-时,()0f x '<;当1x >-时,()0f x '> 故()f x 在1x =-处有极值,符合题意. ∴2a =,9b =(2)()()2cos2g x f x x ''=+,由已知得()()002cos020g f b ''=+=+= 所以2b =-.19.解:(1)由点()2,8A 在抛物线22y px =上,有2822p =⋅解得16p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232y x =,焦点F 的坐标为()8,0.(2)由于()8,0F 是ABC ∆的重心,设M 是BC 的中点, 所以2AF FM=,即有2AF FM =uu u r uuu r设点M 的坐标为()00,x y ,所以()()006,828,x y -=-- 解得011x =,04y =-,所以点M 的坐标为()11,4-. (3)∵线段BC 的中点M 不在x 轴上, ∴BC 所在的直线不垂直于x 轴,设BC 的直线为:()411y k x +=-,()0k ≠,由()241132y k x y x⎧+=-⎪⎨=⎪⎩,得()232321140ky y k --+=, ∴1232y y k+=, 由(2)的结论得1242y y +=-,计算得出4k =-. ∴BC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4400x y +-=. 20.解:(1)()()1x f x x k e '=-+ 令()0f x '=,得1x k =-,()f x ',()f x 随x 的变化情况如下:∴()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1k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1,k -+∞; (2)当10k -≤,即1k ≤时,函数()f x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 ∴()f x 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为()0f k =-; 当011k <-<,即12k <<时,由(1)知,()f x 在区间[]0,1k -上单调递减,()f x 在区间(]1,1k -上单调递增, ∴()f x 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为()11k f ke--=-当11k -≥,即2k ≥时,函数()f x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 ∴()f x 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为()()11f k e =-;综上所述()()()()()1min11212k k k f x e k k e k --≤⎧⎪=-<<⎨⎪-≥⎩ 21.解:(1)由题意知,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212n n =+-=,故243n a n =-.(2)设等比数列{}n b 的首项为1b ,则112n n b b -=⨯, 依题意有()()122121214log log 4log 2log 2n n n n b b b b -+⋅=⨯⋅⨯()()21214log 1log b n b n =+-+ ()221214log 4log b b =-+()222142log 144128b n n n n ⨯-+=++,即()()212212142log 112,4log 4log 8,b b b ⨯-=⎧⎪⎨-=⎪⎩ 解得21log 2b =,14b =, 故11422n n n b -+=⨯=. ∵()12log 21n n n b b n +-=-+,∴()()221221122n n n n S -++=--()23242n n n ++=--.22.解:(1)22:2O x y +=e 与y kx b =+相切1=得()2210b k k =+≠.(2)设()11,A x y ,()22,B x y ,则由2212x y y kx b ⎧+=⎪⎨⎪=+⎩消去y 得()222214220kx kbx b +++-=280k ∆=>(∵0k ≠)∴122421kb x x k +=-+,21222221b x x k -=+.1212OA OB x x y y ⋅=+=uu r uu u r()()1212x x kx b kx b +++()()2212121k x x kb x x b =++++.()()222222212242121k b k b b k k +-=-+++22121k k +=+. 由23OA OB ⋅=uu r uu u r 得21k =,22b =∴1k =±,b =∴l的方程为y x =y x =y x =-y x =-(3)由(2)知:22121k m k +=+ ∵2334m ≤≤ ∴222133214k k +≤≤+ ∴2112k ≤≤ 由弦长公式可得:12AB x =-== ∴12S AB ==令221t k =+,[]2,3t ∈,则()2112k t =- ∴S === ∵23t ≤≤∴211194t ≤≤⇒≤≤∴2 43S≤≤.。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部分题目解析一、选择题:1-5:DACCA6-10:BABBD11-15:CADCA16-20:ACCDC21-25:BABAD26-28:BDC3.【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暴政,说明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孟子仁政的思想,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需要掌握孟子仁政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孟子的思想解答即可.本题以秦朝灭亡原因为切入点考查对孟子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宋明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二程”和朱熹都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主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故C正确;A项是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的主张,排除;BD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信息,故排除。
故选C。
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魏晋以后,汉字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这些字体本身具有实用功能;书写者可以利用其特点,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审美情趣,说明了书法又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这使书法成为了一门艺术,A 正确。
黄宗羲的思想仍局限于传统儒家思想之内,只是对传统封建制度的修补,没有提出类似于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以民主为核心的治国新方案,B错误。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对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进行了揭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C错误。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蒸汽并没有被彻底取代,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带来的相关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中习俗的变化和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有密切关系,服饰的变化和统治者思想的要求有关系,唐朝时期统治者开放的态度,而宋时期统治者推崇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所以服饰十分拘谨,可知B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提及的是封建经济的发展,C提及的是专制集权的强化,D 提及的是审美意识的觉醒,均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B2. A3. C4. D5. A6. B7. B8. A 9. B 10. B 11. D 12. B 13. A 14. A15. C 16. B 17. B 18. C 19. D 20. B 21. C22. A 23. D 24. C 25. C 26. A 27. A 28. D29. C 30. B31.(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2分)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7分)(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6分)32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10分)阐述: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不同阶级不约而同地以经济强国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等方面进行阐述)。
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阐述: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导致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不断加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先后领导了反侵略、反专制、求民主的政治近代化历程(主要围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方面进行阐述)。
示例三论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阐述: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新人教版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新人教版(温馨提示:不含答题卷共6页,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司马谈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B.维护等级秩序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D.实现君民共治3.《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B.上下相安利国益民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4.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5.近代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他美术化或神秘化。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2、周公要求统泊者娶“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B。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C.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D。
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5、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6、“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是A。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B。
发明本心 C.致良知D。
历史-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
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
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 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 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合法的”指的是合乎“宗法”的意思,所以,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只可能是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故B正确。
2.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占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 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B. 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 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D. 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占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说明郡县制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故C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王夫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盛衰论,故D项排除。
3. 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
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A. 强干弱枝B. 分散军权C. 重文轻武D. 守内虚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安徽省淮北市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要求)1、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
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2、“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生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
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
这说明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6、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
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十分拘遂面质朴、细腻而含蓄。
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盛行C.专制集权的强化D.审美意识的觉醒7、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要求)1、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
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2、“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生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
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
这说明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6、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
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十分拘遂面质朴、细腻而含蓄。
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盛行C.专制集权的强化D.审美意识的觉醒7、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要求)1.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
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答案】D【解析】这一现象发生舆论转变说明当时社会思想发生转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朝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能够很明显看出儒家思想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忠君伦理观念的提升使得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角度的问题,材料主要体现出思想领域的变化;B选项错误,我们不能对社会道德妄加评判,不同时代对社会道德定义是不同的;C选项没有挖掘出本质,民意的变化还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变化。
2.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生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
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
这说明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A【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吸收道家、阴阳等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
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家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想体系。
故A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想,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C错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
3.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理解。
由“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得知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其它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选C。
4.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 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D.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是陆王心学的核心,排除;B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排除;D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D。
结合所学,程朱理学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故选C。
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魏晋以后,汉字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书写者可以利用其特点,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审美情趣,故选A;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上升到批判封建制度的高度,也不具备近代民主的高度,排除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排除C;D结论中的“彻底”表述不当,排除。
6. 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
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十分拘遂面质朴、细腻而含蓄。
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A. 封建经济的发展B. 程朱理学的盛行C. 专制集权的强化D. 审美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社会中习俗的变化和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有密切关系,服饰的变化和统治者思想的要求有关系,唐朝时期统治者开放的态度,而宋时期统治者推崇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所以服饰十分拘谨,正确答案是B,CDA错误。
7.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B.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基督教信仰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答案】A【解析】题干中没有出现关于“反对神学世界观”和“发展私有”“基督教”的内容,排除BCD。
“万物的观光者”突出了人的地位,提高了人的价值,故选A。
8. 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
据此判断,苏格拉底A. 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B. 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C. 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D. 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答案】B【解析】“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即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思维在一切真理被认为是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的主观性形式,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B错误;AD是智者学派的特点,排除;C不是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的思想,排除C。
9. 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没有它是不行的”,但购买无用的奢侈品,却“耗费了国家与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对外贸易的存在”。
马丁·路德的这些主张A. 体现了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构想B. 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C. 说明其认为欧洲应该完成统一D. 极大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10.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
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
但丁本意在于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答案】D【解析】“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正确,A错误;B、C不是材料的本质意图,排除。
11. 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造诣非常高,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考试方式非常特殊,他亲自出题,就是一句诗,让大家画出来。
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考查众位考生。
材料反映了A. 宋朝绘画繁荣得益于科举制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B. 宋朝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阶段C. 宋徽宗的喜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官廷画院的发展D. 宋徽宗喜欢绘画胜过于治理国家【答案】C【解析】材料“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翰林图画院招考不属于科举考试,排除A;材料只是体现翰林图画院初创的情形,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宋徽宗治理国家的信息,排除D;材料表明,由于宋徽宗的个人喜好,“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有利于宫廷画院的发展,故选D。
12. 历史学家王沉森在《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一文中指出,大概在1920年至1930年代,中国一群领导性的史学家(包括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不约而同地提出新的史料观点,他们一改前代唯经书才是知识根源的观点,认为六经只是史料了——是供人研究的材料。
上述变化说明A. 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B. 经学的影响被彻底消除C. 历史学家研究方向趋于一致D. 传统文化融入学术研究【答案】A【解析】材料中“史学家(包括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不约而同地提出新的史料观点”从史学的角度说明思想解放,主要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故A正确;B中彻底消除说法绝对;C中趋于一致不符合事实;D中传统文化融入与材料信息不符合。
13.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将传统的白话小说重现光芒,是对旧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知识分子使白话小说这一传统重现光芒,并不是反对旧道德,排除A项。
材料强调知识分子发扬白话小说这一传统,而白话小说的重新发扬并不是落后的表现,并未混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排除B项。
白话小说主要是用白话写成,而非文言文,新文化运动并非肯定文言文的价值,排除C项。
14.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
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该论断出自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井冈山的斗争》C. 《新民主主义论》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要分两步走,先完成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再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进程的认识,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观点。
故答案为C项。
《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排除A项;《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述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排除B、D项。
15.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材料直接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A.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B.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C.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性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D.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着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推翻满清”就是夺取政权的问题,“并且要建设共和”是建设政权的问题,结合起来来看就是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无法体现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无法体现人民的愿望,排除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