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2.0 32 C 24
8
24
公 共 基 础 课
公 共 基 础 与 通 识 课 程 ( 浅 蓝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Q12020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 96 S 64
32
64
Q13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48 S 32
16
32
Q14010 形势与政策
2.0 32 C 24
8
12 12
16.0 16 C 16
1 4
3 4
2 3 16
小计
33.0 33
1 3 4 7 16
注:课程名称后标注“⊙”的为核心课程;标注“*”号的为全英语教学课程;标注“**”号的为双语教学课程; 标注“◇”的为校企联合授课课程。考核方式“S”为考试,“C”为考查。
十二、学分学时分配汇总表
项目
学分
学时
占课堂教学 学分比例%
十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课
课
程
程
体
类
系
别
修
读 要
课程
求
编号
课程名称
考
学学
核 方
分时 式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与课堂教学周数
理 实 上 课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论 验 机 外 15 18 16 18 14 14 10 0
周周周周周周周周
Q11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48 C 32
16 32
Q12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K21180 大学物理 B
K21240 物理实验 B
H27030 C 语言程序设计
必
H27060 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修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1. 知识体系方面:在专业知识方面,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海洋地理、海洋生物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深入掌握海洋科学领域的前沿理论、新兴技术以及国际学术动态。
同时,需要掌握海洋科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经验,以能够独立开展海洋科学的科研工作。
2. 实践能力方面:在实践能力方面,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开展海洋科研的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实验分析、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同时,还需要能够进行国内外学术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海洋领域的前沿研究。
3. 专业素养方面:在专业素养方面,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这在海洋科学专业的研究和应用活动中尤为重要,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
1. 学科课程体系: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学科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性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海洋地理、海洋生物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工程等方面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选择的课程。
针对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实践、实习及实训、实践性教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3. 英语培训:由于海洋科学领域国际化程度较高,因此英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要求。
因此,针对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需要注重英语培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
针对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学校应该加强课外活动的安排,如学术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公益志愿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及其相关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环境等多个方面。
目前,随着海洋资源的逐渐枯竭和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对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就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1. 师范性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应当具备师范性,即具备一定的海洋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工作。
通过系统地学习海洋科学理论,了解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海洋科学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2. 传承与创新培养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应当注重传承与创新。
传承海洋科学学科的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研究思想和科研成果,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尊重知识的态度,传承海洋科学学科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底蕴。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3. 国际视野培养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应当具备国际视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更加频繁,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应当具备跨文化交流、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合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国际海洋科学前沿知识,了解国际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
4. 实践能力培养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应当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海洋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海洋科学领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应当加强海洋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涵盖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环境等多个方面。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摘要】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是未来海洋领域的重要人才资源,他们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在海洋科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能够独立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
为达成这一目标,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践训练、科研项目等各方面的培养策略。
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应当结合海洋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科学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科学人才,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海洋科学专业是一门涉及海洋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日益紧张,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方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系统地学习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海洋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培养方案应包括:设置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涵盖海洋科学各个领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包括实验、实习和科研项目;搭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和指导。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扎实掌握,使其能够在海洋科学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海洋科学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海洋科学专业是一门以研究海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等多个领域。
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系统地分析和解决海洋问题的能力,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理论知识的培养: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方面的知识。
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海洋科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课、实习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海洋科学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海洋科学实验和观测工作。
也要培养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科研能力的培养:海洋科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科研导论和科研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
四、跨学科能力的培养:海洋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包含相关领域的课程,如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等。
还要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和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培养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还需要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实验课的改革和创新,增加实验的难度和实用性;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和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简介海洋科学专业是一个涉及海洋环境、海洋动植物、海洋地质、海洋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海洋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海洋科学专业人才:1.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具备海洋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3.具备系统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4.具备良好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能够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和工作;5.具备了解和了解海洋科学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科技发展需求;6.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课程基础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生物学基础•化学基础•地理信息科学基础专业课程•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地质学•海洋气象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学•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实践课程•海洋科学实习•海洋科学实验•海洋科考实训•海洋科学实地考察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学生可以选择以下选修课程: - 深海科学 - 海洋遥感 - 海洋变化与全球气候 - 海洋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专业设有一系列实践环节,如科研实训、实地考察、实习和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能够熟悉海洋科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并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要求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如下: 1. 掌握扎实的海洋科学理论基础知识; 2. 具备独立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3. 具备分析和解决海洋科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4. 具备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合作的能力; 5. 具备掌握并运用海洋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能力; 6. 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7. 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科技发展需求的能力。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 0707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2016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海洋科学(特别是物理海洋学)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能够从事海洋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2)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海洋科学领域专项技能,具备海洋科学综合分析能力;(4)具备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5)具有国际视野。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1.具有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海洋意识和人文科学素养;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3.系统而坚实地掌握海洋科学,特别是物理海洋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清晰描述海洋动力过程,具备分析和理解海洋动力过程的能力,了解海洋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4.具备海洋调查的能力、室内实验的能力、自主设计实验及综合实践能力;5.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数据获取及分析处理能力;6.具备使用外语阅读文献和交流的能力;7.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支撑学科支撑本专业的一级学科:海洋科学、大气科学;二级学科:物理海洋学。
四、毕业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学分要求必修选修合计公共基础层面思想政治类 1572.5 高等数学类 25大学外语类 10大学物理类 15.5军事、体育类 7通识教育层面通识教育课程8 8专业教育层面学科基础课程2370专业知识课程 1910工作技能课程16 2总计 130.520150.5五、专业核心课程1.海洋学I(64课时,4学分)2.近海区域海洋学(32课时,2学分)3.流体力学(64课时,4学分)4.海洋调查I(48课时,3学分)5.卫星海洋学(48课时,3学分)6.物理海洋学(64课时,4学分)7.海洋要素计算(48课时,3学分)8.流体力学实验(16+32课时,2学分)9.海洋调查实习II(2周,2学分)10.海洋环流(32课时,2学分)六、专业特色课程1.海浪(32课时,2学分)2.海洋内波(32课时,2学分)3.物理海洋实验(16+32课时,2学分)4.风暴潮(32课时,2学分)5.潮汐(32课时,2学分)6.极地海洋学(32课时,2学分)7.海洋-大气相互作用(32课时,2学分)8.海洋台站实习(3周,2学分)七、实践环节(一)必修实践环节(37.5学分)1.Fortran程序设计(64课时,4学分)2. 海洋-大气数据可视化(48课时,1.5学分)3.海洋科学类见习(48课时,1.5学分)4.计算方法(32课时,1学分)5.流体力学实验(48课时,2学分)6.创新创业教育(2学分)7.毕业论文(6周,6学分)8.海洋调查仪器操作(16课时,0.5学分)9.海洋调查实习I(2周,2学分)10.海洋调查实习II(2周,2学分)11.海洋要素计算上机实验(16课时,0.5学分)12.大学物理实验I(48课时,1.5学分)13.大学物理实验II(48课时,1.5学分)14.大学物理实验III(48课时,1.5学分)17. 军事训练(2周,1学分)18. 体育I-IV(128课时,4学分)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课时,2学分)(二)选修实践环节1.海洋台站实习(3周,2学分)2.物理海洋实验(48课时,2学分)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一)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层面修课要求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先修课程必修思想政治理论00810110102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Mentality and Morality Improvement andBasics of Law 00810110102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General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0081011010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Introduction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of Marxism 00810110101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to Maoism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Socialism 008101101013形势与政策Ⅰ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Ⅰ008101101015形势与政策Ⅱ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Ⅱ高等数学008401101045高等数学Ⅰ1 AdvancedMathematicsⅠ1008401101047高等数学Ⅰ2 AdvancedMathematicsⅠ2 高等数学Ⅰ1 008401101059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高等数学Ⅰ1 008401101063概率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高等数学Ⅰ2 008401101061数学物理方法A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A 线性代数大学物理008601101093大学物理Ⅰ1 College Physics I1 高等数学Ⅰ1 008601101097大学物理Ⅰ2 College Physics I2 大学物理Ⅰ1 008601101101大学物理Ⅰ3 College Physics I3 大学物理Ⅰ2 008601102095大学物理实验1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1 高等数学Ⅰ1 008601102099大学物理实验2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2 大学物理实验1 008601102103大学物理实验3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3 大学物理实验2大学外语008301101033大学英语Ⅰ CollegeEnglishⅠ008301101035大学英语Ⅱ CollegeEnglishⅡ008301101037大学英语Ⅲ CollegeEnglishⅢ008301101039大学英语Ⅳ CollegeEnglishⅣ008301101135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Extended College English Level A Series 大学英语Ⅲ或选修大学俄语、大学西班牙语等另外一种外语的四个等级课程,修满10学分。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

浅谈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科学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既要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就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与方案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1. 具有扎实的海洋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
培养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打好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等专业知识,使他们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
2. 具备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参与海洋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
3. 具有跨学科的综合素养海洋科学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海洋问题。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做出贡献。
4. 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海洋科学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科领域,需要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国际同行合作,从全球范围解决海洋问题。
二、培养方案1. 优化课程设置和实验实训针对海洋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应该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丰富实验实训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设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等专业课程,开设海洋科学实验课和实践实训,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科研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课题设计和实验研究,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学校应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引进国际先进的海洋科学教育资源和研究成果。
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104103281 070104103283 070104203325 070104103271
008904103998
070104201223
071004103297
070104202309
选修
070104201315 070104201317
070104201283
070104201221
008201103019
体育 Ⅰ
Physical Education Ⅰ
体育
008201103021 008201103023
体育 Ⅱ 体育 Ⅲ
Physical Education Ⅱ Physical Education Ⅲ
008201103025
体育 Ⅳ
Physical Education Ⅳ
选修
军事
通识 教育
008201101029
军事训练
Military Affairs Training
008201101027
军事科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Military Science
通识教育设置“科学精神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经典阅读与人 文修养”、“艺术与审美”、“海洋环境与生态文明”五个知识模块。
3.物理海洋实验(16+32 课时,2 学分)
7.海洋-大气相互作用(32 课时,2 学分)
4.风暴潮(32 课时,2 学分)
七、实践环节
8.海洋台站实习(3 周,2 学分)
(一)必修实践环节(37.5 学分)
1.Fortran 程序设计(64 课时,4 学分)
9.海洋调查实习 I(2 周,2 学分)
13.大学物理实验 II(48 课时,1.5 学分)
6.创新创业教育(2 学分)
14.大学物理实验 III(48 课时,1.5 学分)
7.毕业论文(6 周,6 学分)
17. 军事训练(2 周,1 学分)
8.海洋调查仪器操作(16 课时,0.5 学分)
18. 体育 I-IV(128 课时,4 学分)
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 课时,2 学分)
070104201231
海洋调查实习 I *海洋调查实习 II 海洋调查仪器操作 海洋要素计算上机实验
创新创业教育
工程环境海洋学 海洋台站实习 物理海洋实验 海岸带综合管理 海洋环境管理 气象统计方法 海洋数值模式 海洋前沿讲座
Marine Investigation TrainingI
Marine Investigation TrainingII
008401101045
高等数学Ⅰ1
Advanced Mathematics Ⅰ1
008401101047
高等数学Ⅰ2
Advanced Mathematics Ⅰ2
高等数学Ⅰ1
高等 数学
008401101059 008401101063 008401101061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数学物理方法 A
2. 海洋-大气数据可视化(48 课时,1.5 学分) 3.海洋科学类见习(48 课时,1.5 学分) 4.计算方法(32 课时,1 学分)
10.海洋调查实习 II(2 周,2 学分) 11.海洋要素计算上机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12.大学物理实验 I(48 课时,1.5 学分)
5.流体力学实验(48 课时,2 学分)
070102101221
2.专业知识课程
修课 要求
课程代码
070103101283
070103101209
070103101207
必修 070103101249
070103201305
070104101285
070102101229
070103201315
070103201299
070103201301
(二)专业教育层面
1.学科基础课程
修课 要求
课程代码
必修
070102101203 070102101277
课程名称 *海洋学 I 理论力学
英文名称 Oceanography I Theoretical Mechanics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 I2
070102101279
070102102213 070102101217 070702101289
College Physics I2
大学物理Ⅰ1
大学 物理
008601101101 008601102095
大学物理Ⅰ3 大学物理实验 1
College Physics I3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1
大学物理Ⅰ2 高等数学Ⅰ1
008601102099
大学物理实验 2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2
线性代数
Programming with Fortran Language
课程名称
大气科学概论 *物理海洋学 *卫星海洋学 *海洋要素计算 *近海区域海洋学 海洋科学初探 *海洋环流
海洋内波 风暴潮 海浪 潮汐
极地海洋学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流体力学Ⅱ 海洋资源学 动力气象学 海洋热学
英文名称
先修课程
三、支撑学科
支撑本专业的一级学科:海洋科学、大气科学;二级学科:物理海洋学。
四、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
必修
学分要求 选修
合计
公共基础层面
通识教育层面
专业教育层面
总计
思想政治类 高等数学类 大学外语类 大学物理类 军事、体育类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 工作技能课程
15 25 10 15.5 7
4.海洋调查 I(48 课时,3 学分)
9.海洋调查实习 II(2 周,2 学分)
5.卫星海洋学(48 课时,3 学分)
六、专业特色课程
10.海洋环流(32 课时,2 学分)
1.海浪(32 课时,2 学分)
5.潮汐(32 课时,2 学分)
2.海洋内波(32 课时,2 学分)
6.极地海洋学(32 课时,2 学分)
(二)选修实践环节
1.海洋台站实习(3 周,2 学分)
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
2.物理海洋实验(48 课时,2 学分)
(一)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层面
修课 要求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先修课程
008101101023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Mentality and Morality Improvement and Basics of Law
大气科学概论、流体力学 I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毕业论文 海洋科学类见习 海洋-大气数据可视化
Dissertation
Experience in Oceanographic Career Visulization of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Data
先修课程
海洋科学初探 Fortran 程序设计
070103201303
选修
070103201307 070103201325
070103201321
070103201323
070103101279
070103201297
3.工作技能课程
修课 要求
课程代码
070104104999
必修 070104103275
070104103273
*流体力学 I *流体力学实验 *海洋调查Ⅰ
大学英语 Ⅲ 大学英语 Ⅳ
College English Ⅲ College English Ⅳ
008301101135
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
Extended College English Level A Series
大学英语Ⅲ
或选修大学俄语、大学西班牙语等另外一种外语的四个等级课程,修满 10 学分。
Introduction to Maoism and Theoretical Syst em of Chinese Socialism
008101101013
形势与政策 Ⅰ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Ⅰ
008101101015
形势与政策 Ⅱ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Ⅱ
海洋调查 I、流体力学 I 海洋学 I,大学物理 I3 海洋学 I、流体力学 I、概率统计
海洋学 I
Glimpse in Ocean Science
Ocean Circulation Ocean Internal Waves
物理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
Storm Surge Waves
物理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
大学物理实验 1
008601102103
大学物理实验 3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3
大学物理实验 2
008301101033
大学英语Ⅰ
College English Ⅰ
008301101035
大学英语 Ⅱ
College English Ⅱ
大学 外语
008301101037 008301101039
Tides Polar Oceanography
物理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Fluid Mechanics II
物理海洋学,动力气象学 流体力学 I
Ocean Resources
海洋学 I
Dynamics Meteorological Ocean thermo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