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人教版第三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 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 节和第 4 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
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在上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
神经调节一向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难点,而且这部分内容微观抽象,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水平上的认知和突触内神经传递的兴奋或抑制的结果难以理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困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五、课前准备(一)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按照课标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和针对性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六、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三个过程进行:第一个过程为预习与展示;第二个过程为合作与探究;第三个过程为总结与反馈。
这样,教师既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复习到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
表1预习与展示过程(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___________ (2)反射弧的五部分组 成:、、3.神经元的结构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 传导形式:以 ________ 形式传导。
(2)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3)传导过程: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 存在电位差而形成 (4)传导方向: ____________ 5. 突触的结构和类型(1) 写出甲图中标号①-⑥代表的结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乙图中A B 代表的突触类型: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B____6.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⑴ 过程:兴奋—传主突触小体释放递质在课前先 独立完成 知识点填 空,回顾 本节的基 础内容; 再在小组 内订正, 统一答案,确定 展示人。
高中生物 第22课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2.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以膜电位变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
3.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4.人脑由大脑、脑干和小脑组成。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2.区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
(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
(3)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导致神经冲动在整个神经系统中的传导是单向的,传导所经历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传导途径中突触的多少。
四、例题解析:例1:在用脊蛙(去除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例2: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b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
据图回答:(1)图示的结构涉及___________个神经元,含有___________个突触。
(2)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
由此判断A、B释放递质的性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____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反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优质教案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教案

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板画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够双向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认同实验材料对于科学研究的进展的重要性;进一步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原理二、复习重点和难点1.复习重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复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复习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复习过程考纲解读课件出示说明本讲的考纲要求及本讲以往的高考题型,并说明高考热点。
分析教材地位复习任务由考纲解读引出本讲的复习任务,说明要达到的复习要求思考并回答明确复习任务〔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问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问2:而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2.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出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考点剖析]反射弧中传入和传出神经的的判断a.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b.根据脊髓灰质中突触的结构来判断,与突触小体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细胞体相连的是传出神经。
c.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生物必修III人教新课标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展示神经元和反射弧的图片,组织学生回忆、思考有关神经系统基本知识,回答问题
回顾神经元的结构和反射弧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神经元的结构和抽象的反射弧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合作探究一:兴奋的本质
利用多媒体展示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的动态过程。提出问题:1、在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受到刺激后,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偏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把微观结构放大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课件演示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完整展示突触小体和突触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2:动动眼动动手
教师提出要求
1.尝试画出突触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2.复述,概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
小组交流研讨区分基本结构并描述传递过程
3.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完成概念图,形成知识体系。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用视频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观看一段有关足球比赛的视频
利用多媒体的链接功能播放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及突触的三部分结构。兴奋的传递过程。提出问题: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有哪些结构参与了?
2、发挥作用的物质是什么?
3、该物质由哪里释放?释放到哪里?
4、该物质作用于哪里?作用的结果如何?
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了何种信号的转变?
6、兴奋在神起生物电?
2、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产生,必定引起了电位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1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识记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的过程;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与特点; 理解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与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兴奋的传导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归纳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消除对生命认识的神秘感。
2. 教学重点/难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一、神经系统我们在初中的生物课上已经学过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此请同学们结合初中的知识思考:怎样来解释刚才漫画中医生摔倒的原因?什么是反射?师生共同归纳出反射概念中的3个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刺激、反应。
反射即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吃饼充饥、画饼充饥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反射?课件展示:膝跳反射的动画过程【讲授】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及联系完成反射,需要哪些结构的参与?完成反射的这些结构合称什么?教师强调: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要顺利完成,反射弧的5个部分必须是完整的。
在反射弧中,包含着很多个组成单位——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展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一个神经元的长的树突以及外包髓鞘的轴突就构成了神经纤维。
反射弧中的神经元之间是有联系的,如何联系呢?课件展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局部放大),请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①神经元轴突末端形成的结构叫什么?②神经元之间相接触有什么规律?③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叫什么?结构是怎样的?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突触的三部分结构,明确突触前膜、后膜各指什么。
【讲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过渡】反射之所以能进行,是因为反射弧中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教师指着反射弧模式图为学生设下悬念)那么从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到效应器发生反应,兴奋是怎样传导的呢?兴奋沿反射弧进行传导就包括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即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即细胞间的传递)展示课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过程(分步)问:1、在静息状态(即未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是如何分布的?2、当这一神经元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内、外电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用物理学的知识分析,此时会发生什么变化?4、电荷移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讲述:局部电流又相当于一次新的刺激,使相邻未兴奋部位发生兴奋,膜电位发生翻转,又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的向前传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案)

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 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c.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
a.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b. 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a. 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b. 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c.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二、教学要点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 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四教学流程
)结合多媒体动画讲解反射弧结构和反射过程:
反射弧结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从感受器传向效应器。
感受器由神经元轴突末梢构成,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传导形式:以局部电流(电信号)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形成与膜内K+外流相关,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的形成和膜外Na+内流相关。
(3)传导方向:由于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故刺。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3.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如何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4.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方式。
四、教学难点:1. 突触的结构和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2.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具体机制。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通过模型演示、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神经元的作用和神经系统调节生理活动的过程。
3. 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神经系统功能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1.2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2.1 细胞体和突起2.2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2.3 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3. 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3.1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3.2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3.3 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4. 实验:探究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4.1 实验目的4.2 实验原理4.3 实验步骤4.4 实验结果分析5. 应用实例: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5.1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5.2 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5.3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神经系统基本知识和神经元作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神经系统调节生理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神经系统模型图。
2. 神经元结构动画。
3. 实验器材:显微镜、神经元模型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第二课时:讲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3. 第三课时:讲解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解决措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进行有效突破。
教学设计思路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
学生回答: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学生听讲并理解记忆
学生归纳并总结: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除了语言功能,学习和记忆也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直接展示并分析“学习”的定义。)
(展示“记忆”的定义)
(展示“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流程图。)
阅读材料后分析回答
1.因为婴儿的中枢尚未发育完全,意识控制力比较弱。
2.大脑受损。
3.大脑可以控制排尿行为。
4.低级中枢脊髓受大脑控制。
提高分析能力
学会科学的学习和记忆
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学习。
展示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8分钟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媒体展示传导过程)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教师提问: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
教师提问: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没有尿意,为何也能排尿?
4.这些材料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何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答案:
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大脑作为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排尿行为。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学科高中生物学授课年级高二学校生物教研组
章节名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必修3第2章第1节)
计划学时
2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将这部分知识还原到科学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认识。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8分钟
看几则材料,大家分析一下各级结构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在看材料的同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为什么婴儿不能?(提示:排尿神经中枢的控制)
2.材料3的患者出现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了问题?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学生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利用媒体动态展示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具体讨论和分析引导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与物理学科相结合分析,使能够体现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
学生观看图片并分析:
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学生:反射弧
学生观看媒体动画:反射弧的结构
学生回答: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了解
人脑彩图
分级调节图
看图分析
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欣赏精彩的NBA比赛片段
3
分
钟
提出问题,引导分析
观看视频,分析讨论
活跃气氛,引入课题。
新
知
学
习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8
分
钟
教师提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习者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进行有效突破。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知识与技能:(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2)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4.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展示“语言功能”的定义,引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概念)
给出几个病例,分析言语区不同区域受损会造成的4种病症——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症、失读症、失写症,描述各病症的表现。然后通过展示言语区的结构示意图总结所学知识。
学生观看动画:
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依据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发现法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了解
挂图
Flash动画
教师演示,学生说明
加强理解和记忆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理解、掌握
Flash动画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形象、直观,有助理解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教师提问:电流方向如何呢?
教师阐述: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演示动画)
教师阐述: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
(3)比较兴奋的传导
学生观看媒体动画,并结合讨论得出兴奋的传导和产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解决措施: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构建网络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过程.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归纳总结
归纳本节主要内容
3分钟
教师提示任务
学生代表归纳Leabharlann 结形成知识体系练习巩固
配套练习
5分钟
提示分析评讲
独立思考,也可讨论争辩
巩固提高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