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氯甲烷74-97-5

合集下载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应用清单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7664-41-7 7.5 7697-37-2 7.5 7718-54-9 0.25 7719-09-7 5 7719-12-2 7.5 7726-95-6 2.5 7738-94-5 0.25 7775-09-9 100* 7775-11-3 0.25 7778-43-0 0.25 7782-41-4 0.5 7782-50-5 1 7783-06-4 2.5 7783-07-5 0.25 7783-20-2 10 7783-41-7 0.25 7783-60-0 1 7784-34-1 7.5 7784-42-1 0.5 7786-81-4 0.25 7789-00-6 0.25 7790-94-5 0.5 7790-98-9 5 7791-21-1 5 7803-51-2 2.5 7803-52-3 2.5 7803-62-5 2.5 8014-95-7 2.5 10025-67-9 2.5
598-73-2 624-64-6 624-83-9 630-08-0 689-97-4 814-68-6 1306-19-0 1314-56-3 1321-94-4 1327-53-3 1330-20-7 1634-04-4 2893-78-9 3132-64-7 3333-67-3 3811-04-9 4109-96-0 4170-30-3 6484-52-2 7439-97-6 7440-38-2 7446-09-5 7446-11-9 7550-45-0 7616-94-6 7637-7-2 7647-01-0 7664-38-2 7664-39-3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
实用文档
200 三氯硅烷
10025-78-2 5
201 氧氯化磷
10025-87-3 2.5

溴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溴氯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溴氯甲烷化学品英文名:BromochloromethaneCAS号:74-97-5分子式:CH2BrCl分子量:129.3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危害臭氧层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P502回收和循环使用情况,请征询制造商/供应商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

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

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

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

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3。

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VOC 有机挥发物 清单

VOC 有机挥发物 清单

順-1,2-二氯乙烯cis-1,2-Dichloroethene156-59-2反-1,2-二氯乙烯trans-1,2-Dichloroethene156-60-5 1,2-二氯丙烷1,2-Dichloropropane78-87-5 1,3-二氯-2-丙醇1,3-Dichloro-2-propanol96-23-1順-1,3-二氯丙烯cis-1,3-Dichloropropene10061-01-5反-1,2-二氯丙烯trans-1,3-Dichloropropene10061-02-6 1,2,3,4-二環氧丁烷1,2,3,4-Diepoxybutane1464-53-5二乙醚Diethyl ether60-29-7 1,4-二氟苯1,4-Difluorobenzene (IS)540-36-3 1,4-二氧環己烷1,4-Dioxane123-91-1表氯烷Epichlorohydrin106-89-8乙醇Ethanol64-17-5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141-78-6乙苯Ethylbenzene100-41-4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75-21-8 2-甲基丙烯酸乙酯Ethyl methacrylate97-63-2氟苯Fluorobenzene (IS)462-06-6六氯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ene87-68-3六氯乙烷Hexachloroethane67-72-1 2-己酮2-Hexanone591-78-6 2-羥基丙晴2-Hydroxypropionitrile78-97-7碘甲烷Iodomethane74-88-4異丁醇Isobutyl acohol78-83-1異丙基苯Isopropylbenzene98-82-8丙二晴Malononitrile109-77-3甲基丙烯晴Methacrylonitrile126-98-7甲醇Methanol67-56-1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75-09-2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80-62-6 4-甲基-2-戊酮4-Methyl-2-pentanone (MIBK)108-10-1奈Naphthalene91-20-3硝基苯Nitrobenzene98-95-3 2-硝丙烷2-Nitropropane79-46-9 -N-Nitroso-di-n-butylamine924-16-3三聚乙醛Paraldehyde123-63-7五氯乙烷Pentachloroethane76-01-7 2-戊酮2-Pentanone107-87-9甲砒喀2-Picoline109-06-8 1-丙醇1-Propanol71-23-8 2-丙醇2-Propanol67-63-0丙炔醇Propargyl alcohol107-19-7β-丙內脂β-Propiolactone57-57-8-Propionitrile (ethyl cyanide)107-12-0正丙胺n-Propylamine107-10-8砒啶Pyridine110-86-1苯乙烯Styrene100-42-5 1,1,1,2-四氯乙烷1,1,1,2-Tetrachloroethane630-20-6 1,1,2,2-四氯乙烷1,1,2,2-Tetrachloroethane79-34-5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ene127-18-4甲苯Toluene108-88-3甲苯-D8Toluene-d8 (surr)2037-26-5鄰-甲苯胺o-Toluidine95-53-4 1,2,4-三氯苯1,2,4-Trichlorobenzene120-82-1 1,1,1-三氯乙烷1,1,1-Trichloroethane71-55-6 1,1,2-三氯乙烷1,1,2-Trichloroethane79-00-5三氯乙烯Trichloroethene79-01-6三率一氟甲烷Trichlorofluoromethane75-69-4 1,2,3-三氯丙烷1,2,3-Trichloropropane96-18-4乙酸乙烯Vinyl acetate108-05-4氯乙烯Vinyl chloride75-01-4鄰-二甲苯o-Xylene95-47-6間-二甲苯m-Xylene108-38-3對-二甲苯p-Xylene106-42-3 1,3-丁二烯1,3-Butadiene106-99-01,1-Dichloroethene75-35-42,2-Dichloropropane594-20-71,1-Dichloropropene563-58-61,3-Dichloropropane142-28-9Bromobenzene108-86-12-Chlorotoluene95-49-8n-Propylbenzene103-65-14-Chlorotoluene106-43-41,3,5-Trimethylbenzene108-67-8tert-Butylbenzene98-06-61,2,4-Trimethylbenzene95-63-6sec-Butylbenzene135-98-8p-Isopropyltoluene99-87-6n-Butylbenzene104-51-81,2,3-Trichlorobenzene87-61-6。

溴甲烷(甲基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溴甲烷(甲基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②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毒性
LD50:214 mg/kg(大鼠经口)
LC50:154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
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对皮肤、粘膜、肺、肾、肝、心血管等也有损害。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最早受到损害,也最为严重。急性中毒:轻度有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嗜睡、震颤、咳嗽、咯痰等;较重者出现兴奋、谵妄、共济失调、肌痉挛,并可伴有多发性神经炎和肝、肾损害;严重中毒时,因脑水肿出现抽搐、躁狂、昏迷;或因肺水肿或循环衰竭而出现紫绀。可因肺水肿,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或循环衰竭而死亡。接触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皮肤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慢性中毒:常有头痛、全身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亦可伴有周围神经炎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视神经萎缩。

一溴二氯甲烷

一溴二氯甲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CAS:75-27-4 中文名称: 一溴二氯甲‎烷英文名称: Monob‎r omo-dichl‎o ro-metha‎n e;Bro别名: 二氯溴甲烷‎分子式: CHBrC‎l2;BrCHC‎l2分子量:163.8熔点: -56.9℃密度: 2.006蒸汽压:溶解性: 难溶于水,溶于醇、苯、醚等有机溶‎剂稳定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危险标记:用途: 来源:饮用水消毒‎产物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一溴二氯甲‎烷的毒性比‎三氯甲烷稍‎大,具有卤代烃‎化合物的共‎性,即对皮肤及‎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能够经皮肤‎吸收后,侵蚀中枢神‎经,也作用于肺‎、心、肝、肾上腺和胃‎肠等内脏器‎管而引起中‎毒。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经口5‎0mg/kg/日×14日肝肿‎大,体液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经口1‎25mg/kg/日×14日肝肿‎大,血液葡萄糖‎含量下降,体液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经口2‎50mg/kg/日×14日肝脾‎肿大,肝肾功能异‎常。

一溴二氯甲‎烷存在于水‎环境和底质‎环境中。

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在饮用水中‎已被检出含‎有一溴二氯‎甲烷。

尤其是经过‎加氯处理后‎的饮用水,该卤代烃污‎染物的含量‎,最高可达1‎00μg/L左右。

美国安全饮‎水委员会饮‎水调查结果‎表明,在饮用水源‎水中,一溴二氯甲‎烷的最高浓‎度为11μ‎g/L,而在经过处‎理的水中最‎高浓度达到‎116μg‎/L。

一般认为饮‎用水中这些‎卤化物是因‎为加氯过程‎中,消毒灭菌的‎同时,氯化了水体‎中天然存在‎的有机物质‎所生成的。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质)气相色谱法‎《常见有毒化‎学品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与监测‎方法》胡望钧主编‎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5.环境标准美国(1981)饮用水(瓶装水)0.1mg/ L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防止沾污扩‎散:为降低饮用‎水中一溴二‎氯甲烷,研究氯化前‎破坏或去除‎可被卤化的‎有机母体的‎方法,将可导致降‎低自来水中‎氯化产物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溴甲烷

溴甲烷

溴甲烷使用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高效、广谱地杀灭各种有害生物。

它对土壤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到未腐烂分解的有机体中,从而达到灭虫、防病、除草的目的。

土壤熏蒸后,残留的气体能迅速挥发,短时间内可播种或定植。

因此,溴甲烷是目前最受农民欢迎的一种土壤熏蒸剂。

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没有溴甲烷,许多农作物、水果、蔬菜就很难得到正常供应。

除了主要用作土壤熏蒸剂外,溴甲烷还用于需贮存的货物和易腐物品的熏蒸,有时也用作建筑物、船只和飞行器的消毒剂。

由于溴甲烷无色无味,为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常常在这种熏蒸剂中加入约2%的催泪剂,用作警报剂。

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有害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

所以,作为一种对这些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

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出现双目失明。

因此,许多国家严格规定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且要求有相应的安全设备和达到一定的通风时间,以去除残留的溴甲烷。

随着世界地球日的临近,这种被广泛使用的溴甲烷熏蒸剂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

这种熏蒸剂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就一直被各国广泛使用。

由于它具有诸多优点,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又因为它引发出了诸多环境和土壤问题,因而备受争议。

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政府出于安全考虑都趋于停止使用这种薰蒸剂,前段时间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叫停。

但是,时至今日,它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

溴甲烷; 甲基溴; Bromomethane; Methylbromide; Monobromomethane; CA S:74-83-9【理化性质】无色气体。

通常无味; 在高浓度时,有甜味。

分子式CH3-Br。

分子量94.95。

相对密度1.730(0/4℃)。

熔点-93.66℃。

沸点3.6℃。

自燃点537.22℃。

百余个常见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

百余个常见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

(18)碘仿 (iodoform)
(19)氯苯 (chlorobenzene)
(20)苄溴 (benzyl bromide)
(21)甲醇(methanol)
(22)乙醇(ethanol)
(23)丙三醇 (propanetriol)
(24)季戊四醇 (pentaerythritol)
(25)苯甲醇 (phenylmethanol)
(117)苯丙氨酸 (118)蛋氨酸
(119)赖氨酸
(120)色氨酸
(121) 柠檬醛 b (122)维生素A
(123)雌酮激素
(124)婴粟碱
(1)甲烷 (methane)
(2)乙烷 (ethane)
(3) 环己烷 (cyclohexane) (4)异庚烷 (isoheptane)
(5)反-十氢合萘 (transdecahydronaphthalene)
(68) 苯甲酸苄酯 benzyl benzoate
(69) 乙酰胺 acetamide
(70) 己内酰胺 caprolactam
(71) 对苯醌 p-benzoquinone
(72) 茜素 alizarin
(73)呋喃 furan
(74)噻吩thiophene
(75)吡咯pyrrole
(76)吡唑pyrazole
(47)萘naphthalene
(48) 蒽anthracene
(49)菲 phenanthrene
(50) 芘 pyrene
(51)苯酚 phenol
(52) 2-萘酚 2-naphthol
(53) 硝基苯 nitrobenzene
(54) 2,4,6-三硝基苯酚 2,4,6- trinitrophen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1 产品标识符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溴氯甲烷 CAS No.: 74-97-5 别名: 氯溴甲烷;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无数据资料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FlammableLiquids:Flam.Liq.2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AcuteTox.3 急性毒性(经皮):AcuteTox.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单一接触):STOTSE1
戴呼吸罩。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消除所有火源。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注意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可蓄积在地面低洼处。
6.2 环境预防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 部分)。
https:// 2/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 送风防毒面具。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 件。
https:// 1/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如吞服甲醇可能致命或致盲。,不能制成无毒性的。,摄入的影响可包括:,恶心,头晕,胃肠道功能紊乱, 虚弱,混乱,嗜睡,失去知觉,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灯/… 等设备。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P303+P361+P353
如沾染皮肤或头发?: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污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
肤/淋浴。
RS
Hazard symbol(s)
Xi;N
R-phrase(s)
7 安全操作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或雾滴。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 以防止泄漏。建议的贮存温度2-8°C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 燃性物质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污染了的包装物 按未用产品处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0.790 g/cm3
n) 溶解性 /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C / °F)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敏感性(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
GHS02:易燃物; GHS06:急毒性物质; GHS08:健康危害;
信号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5
高度易燃的液体和蒸气。
H301
如果吞食将中毒。
H331
吸入将中毒。
H370
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
警告申明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1230
国际海运危规 : 1230 国际空运危规 : 12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Methanol,溶液 国际海运危规:Methanol,溶液 国际空运危规:Methanol,溶液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3 (6.1) 国际海运危规 : 3 (6.1) 国际空运危规 : 3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II 国际海运危规 : II
国际空运危规 : II
14.5 环境危害
https:// 4/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无数据资料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火灾特征 无数据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有必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行消防作业。
5.4 进一步的信息
喷水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Upper explosion limit: 36 %(V)
Lower explosion limit: 6 %(V)
k) 蒸气压
130.23 hPa (97.68 mmHg) at 20 °C (68 °F)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极端温度和直接日晒。
10.5 不兼容的材料
锌,强碱,酸,氧化剂,碱金属,强氧化剂,酰基氯,酸酐,还原剂,铝,钙,镁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无数据资料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亚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刺激性(总述)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R41;R59;R38
S-phrase(s)
S26;S39;S59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H2BrCl 分子量 - 129.38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https:// 3/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引起呼吸道刺激。 吞咽 误吞会中毒。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如吞服甲醇可能致命或致盲。, 不能制成无毒性的。, 摄入的影响可包括:, 恶心, 头晕, 胃肠道功能紊乱, 虚弱, 混乱, 嗜睡, 失去知觉,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无数据资料
法规信息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https://
Powered by TCPDF ()
5/5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 液体
颜色 : 无数据资料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1 °C (52 °F) - closed cup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美国)或EN166(欧盟)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 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 理.请清洗并吹干双手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376标 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阻燃防静电防护服。,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 度和数量来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