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改进论文
甲烷与氯气反应装置改进

甲烷与氯气反应装置改进作者:何祖英申文丽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12期在高一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中出现了关于甲烷取代反应的典型实验——与氯气反应,该实验对验证甲烷取代反应有重要意义,但该实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令人生畏,望而却步。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只是进行讲解或观看视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氯气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2)该实验反应条件为光照,课本中明确说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这都会引起学生恐惧心理,从而拒绝做实验。
针对本实验出现的问题,经过多次验证尝试,从实验的微型化出发,设计了如下改进实验。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美瞳瓶一只、5 mL注射器一只、节能灯、水槽一个。
试剂:氯气、甲烷、浓氨水、饱和食盐水、硬纸盒。
二、实验操作1.检查仪器的气密性。
2.用美瞳瓶收集一瓶氯气,迅速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收集甲烷气体,用针头插入瓶中,在纸盒中进行操作。
3.在预先留好的纸盒口中打开盖子,将白炽灯通电源,直射美瞳瓶,与此同时,缓缓推动针筒活塞。
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一开始瓶内出现白雾,30 s后黄绿色完全褪去,并观察到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
5.打开瓶塞,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瓶口,观察,有白烟产生。
另取一瓶式样,将针头倒扣于水槽中,观察到针尖处有气泡溢出,一段时间后,观察美瞳瓶内有水进入,水面有一层油状液体,进一步说明有有机物生成。
三、实验改进意义1.实验可操作性强。
在本实验中,仪器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废弃物,如针筒、废弃美瞳瓶等,而且将实验微型化,对于药品节约和控制污染都是大有好处的。
在反复实验操作过程中,现象明显,操作简单。
2.实验安全性得以保证。
在未加以改进之前,在试管中进行实验,氯气和甲烷用量较多,若光源控制不当,会有爆炸隐患,本实验改进后一大特点是将实验微型化,可以大大降低实验的风险程度,在向瓶内缓缓注入甲烷时,由于压强影响,会控制反应用量,导致针筒推不动,这样即使在强光下也不会发生爆炸。
甲烷取代反应的改进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3号试管中取1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实验现象,见表2。
表2处理试管编号12345pH 5.0 6.2 6.87.48.0颜色+++橙黄色+++*∀+#表示蓝色程度。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如反应速度过快。
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他们成为探究的主人。
通过学生亲自探索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并根据上面两组实验的实验现象,学生总结出酸碱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即酶的最适pH值一般都接近中性,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降低。
在此基础上设置练习巩固知识。
如:人体中只有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吗?食糜进入小肠中胃蛋白酶还能发挥活性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4 教学反思∃笔者从近年高考实验命题的角度出发,把%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个教材中并没有编排实验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索式实验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设计实验并综合运用有关化学知识(pH值)和实验方法(如比色法)来完成实验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考解答实验设计这类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设计的方法、步骤科学合理,还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精练。
本节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要求。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地讨论与交流不仅可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确的分析推理能力。
另外,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这在笔者课后回访学生时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解答实验设计这类题目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让学生明白高考中的实验设计题型并非总令人望而生畏,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收稿日期:2007 03 31)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甲烷取代反应的改进( 刘仁杰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 050700凡高中学习到有机化学,就要学习甲烷。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段旭东1朱旋农2(1.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湖北荆门448000)(2.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湖北咸宁437100)摘要:做好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实验,对于刚刚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利用储气装置、高压汞灯和PH计设计实验,多次试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甲烷取代反应实验改进1 问题的提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课本必修二第61页[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按照课本实验进行实验,虽然达到了实验所要求的目标,但不难发现该实验存在如下问题:①效果不明显,反应时间长;②实验是一个敞开体系,气体混合反应时有气体溢出,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师生身体健康;③整个实验对甲烷的取代反应缺乏具体的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导致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不严谨。
为此我们利用储气装置、高压汞灯和PH计设计实验,多次试用,效果良好。
2 改进后的实验2.1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水槽、导管、双孔橡胶塞、导气管、黑纸、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圆底烧瓶、储气装置(26005)、高压汞灯(250W)、PH计、遮光板、黑纸醋酸钠、碱石灰、高锰酸钾、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2.2 实验准备甲烷气体用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用排水法收集。
氯气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取,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用二只储气装置(26005)来分别收集和储存甲烷和氯气二种气体,储存气体的量较多(储气容积约为3000ml)且气体容易取用和混合,方便教师多个班级进行实验探究。
2.3 实验装置将课本科学探究中图3-3改进成如下图1装置,保证实验体系的封闭,减少污染,同时图12.4 操作步骤(1)按照图1所示连接仪器且准备二套(对比实验),试管内充满饱和食盐水,并倒放在装有饱和食盐水水槽中。
(2)先将装有氯气储气装置的导管与图3的导管连接,打开活塞,先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约3/4试管容积的氯气。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作者:罗鹏来源:《化学教与学》2015年第05期摘要:文章定量研究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比较影响该反应主要因素,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甲烷的取代反应。
改进后的实验试剂用量少、仪器简单、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关键词:甲烷;氯气;取代反应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92-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34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对于人教版《化学2》中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讲”实验,并没有实际动手“做”。
其原因大致为:课时进度问题、氯气的污染问题等等。
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该反应详细过程,包括反应的进度、产物的种类等问题。
因此,笔者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比较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增强实验的观察效果,使得学生对该反应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实验原理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甲烷,用球型分液漏斗[1],排水法收集甲烷(图1中A),倒置分液漏斗。
换一个玻璃塞,在玻璃塞上放置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重新塞上。
在分液漏斗的玻璃管中,加入少量的浓盐酸。
打开活塞,浓盐酸滴入,与高锰酸钾反应,制得氯气。
这样就得到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图1中B),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过程中氯气的污染。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二、实验仪器与试剂:球型分液漏斗若干只、蒸发皿、硬质试管、酒精灯;无水醋酸钠、碱石灰、高锰酸钾、浓盐酸(约12 mol/L)(所用试剂为分析纯)三、实验步骤1. 将无水醋酸钠放在蒸发皿里加热融化,除去水分;给碱石灰加强热,冷却后分别研细密封保存备用。
[1]在硬质试管里依次加入6g无水醋酸钠,3.5g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
(实验条件为0℃、1atm。
)2. 取一个密封性好的球型分液漏斗,使用排水法,将甲烷收集在分液漏斗中。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再改进

光 源省 略 )。
3 实 验 过 程
3.1 实 验 的准备 根 据 相关 反应 机理 ,经 过 实验对 比确定 了本 实
验 的最 佳 实验 条 件 。 3.1.1 光 源 的 选 择
CH 与 C1:的反 应属 于 自由基 反 应 ,1 t oo!C1z 分子 断 键 成 2 tool氯 原 子 (氯 自 由 基 )要 吸 收 242.7 kJ的能 量 ,这个 能量 可 以通 过 升 温或 光 照 供 给 。若使 Cl。分 子 离 解 成 氯 自由基 ,可 用 波 长 为 493 nm 的光 。波长 越短 ,光 子 的能 量 越 高 ,越 是 接 近 紫外 区 的光源 ,越有 利 于反 应 。
第 25卷
中小 学实 验 与装 备 2014年 第 3期
41
自制 ·改 进 ·创 新
甲烷 与氯 气取代反应实验 的再改进
江 苏省 海 门市海 门中学 (226100) 张 盛
Hale Waihona Puke 1 实验 中 的 不 足
经 过实 验逐 一验 证发 现 采用排 水 法 收集 氯 气 , 内壁 上 是 油 珠 还 是 水 珠 存 在 疑 问 ,且 在 日常 灯 光 下 ,现象 在短 时 间 内不 能 显现 。这 导 致在 教 学 中许 多教 师 常 以视 频 替 代 实验 演 示 ,缺 少 真 实 感 ,对 学 生建 构 取代 反应 的概念 有较 大 的影 响 。
碳 ,影响 实验 效 果 。 由于 太 阳光 的 不 可控 制 性 ,因 此 高压 汞灯 是理 想 的选择 。
占 高压 汞 灯 的选 择 不仅 与功率 有关 ,还 与灯 和 反
应 仪器 的 距 离 有 关 。最 终 经 过 比对 ,选 用 250 W 高 压汞灯 ,灯 与反 应 仪 器 距 离 为 5 cm,反应 5 r ain 左 右 ,可 以确 保 实验 的效果 。
甲烷氯取代实验的改进

甲烷氯取代实验的改进甲烷氯取代实验的改进步慧娟,张明山(上海市闵行中学,上海200240)摘要:本文分析了教材上甲烷的氯取代实验的不足,提出了环保、定量化、成功率高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甲烷;氯取代反应;氯气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5—0043-01中圈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1教材实验介绍《高一化学第二学期(试验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有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教师演示实验,实验内容为:“取一只大试管,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4体积氯气,然后通入1体积甲烷,把装有混和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氅,用日光或者高压汞灯的光照射,观察现象。
”为使实验过程更加环保,并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2实验改进2.1实验仪器和药品饱和食盐水、50mL玻璃注射器两支(一只装有约15mL甲烷气体并用针头和橡胶塞密封,另一只装有约37mL氯气并用约5cm长的带止水夹的胶管密封)、50 mL小烧杯、铁架台、250W高压汞灯。
大试管换成容积可变的注射器的改进是:利用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消除反应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干扰因素,同时,注射器上的刻度能使得氯气和甲烷的体积比更精确。
2.2实验过程(1)将甲烷气体通过胶管注入装有氯气的注射器中,控制混合气体体积为50mL,如图1所示。
轻轻晃动注射器使甲烷和氯气混合均匀。
图1气体混合装置图2取代反应实验装置(2)将装有混合气体的注射器和高压汞灯固定在铁架台上,灯泡放置于距注射器3。
4cm处,如图2所示。
(3)打开电源,用高压汞灯照射注射器,片刻可以看到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说明其中有反应发生。
几分钟后,当气体体积不再变小时,即可停止照射(时间约5分钟,或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减,J、为40mL时)。
化学教学2011年第5期(4)打开止水夹,将胶管插入饱和食盐水中,饱和食盐水被倒吸入注射器中(此时若压差不够,可以稍稍拉动—_下-注射器活塞,在半分钟内可倒吸入约16mL饱和食盐水),溶液的表面有少量的油滴出现。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作者:雷雨虹左艳来源:《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第15期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接触到的第一个有机反应,也是烷烃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
做好本实验对于刚刚涉足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该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该实验作了改进。
1 实验原理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历程属于自由基链反应:CH4+Cl2→Cl•CH4+Cl•CH4→2CH3•C1+2HC1;CH3•C1+C12→Cl•CH3C1+Cl•…CCl3•+C1•→CCl4要使反应进行,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光照或受热。
能说明取代反应已经发生的指标性现象是:1.氯气黄绿色褪去,2.有油状液体生成,3.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4.气体体积减少。
2 常见几种实验的讨论人卫版教材有机化学(2)专题3第一单元中,甲烷性质的实验,采用的是在集气瓶中,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见图1所示),也有一些资料介绍,用100 mL的量筒来收集混合气体(甲烷20 mL氯气80 mL,如图2所示),对混合气体进行光照,然后观察反应现象。
采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氯气的黄绿色褪去、瓶壁上有液滴。
但存在三个疑点:(1)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无法检验,也没有证据可证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2)混合气体是用排饱和食盐水方式取得的,瓶壁上会残留水珠,实验时无法辨认是有機生成物还是残留的水珠,不能确信有氯代物生成。
(3)如果用液面上升的现象说明气体体积减少了,以此来说明取代反应已发生,也缺乏说服力。
即使没有甲烷,单是氯气装在瓶中倒插在水里,给予光照,液面也会上升。
因为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又能分解生成氧气,最终体积是原体积的一半,且氯气的黄绿色也褪去,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12+H2O HCl+HC1O2HC1O光照2HC1+O2↑按图2的实验装置,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及存在的问题与上述一样。
甲烷的取代反应实验改进

化学教与学 圆园员缘 年第 缘 期
窑来自课堂窑
成野气体冶袁野引冶应读成野沉淀冶等遥
渊圆冤现象辅助袁名野符冶其野实冶
比如 晕匀猿 要与氨臭味联系起来袁孕圆韵缘 要跟白烟联 系起来袁默写化学式可以用颜色引导院
绿色粉末寅黑色粉末 垣 水滴 垣 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渊冤
渊冤 渊冤
渊冤
如果遗忘袁还可以多看看视频尧图片等袁帮助学生
回忆遥
渊猿冤宏微联系袁符号媒介
初三学生袁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袁但还需要
直观尧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袁属于野经验型冶的逻辑思
维遥 符号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与纽带袁应尽量用宏观
的图片或实物或横型等与对应的符号联系起来袁将抽
象的符号直观化尧微观世界宏观化袁有助于学生野从理
解化学冶的角度袁掌握相关的化学用语遥 比如记忆氯化
形式袁可以减少师生对立情绪袁激发学生记忆的主动
性遥 比如我们运用了小卡片 尧反复看视频尧用朗读代
替默写等方式袁同时减少默写量袁每次 猿 到 缘 个袁这些
做法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的效果遥
缘援 规范书写袁美化记忆
教师一定要起好示范作用袁自己规范了袁学生才
能规范遥 特别是右上角和右下角标尧原子团的化合价尧
斜体要斜正体要正袁不随意连笔等遥 还有学生开始练
缘援 缓慢的滴入浓盐酸袁试管内就会产生氯气遥 形 成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遥 在不同的条件下开展定量 的实验遥
四尧结果与讨论 员援 不同光源对反应的影响 取制备好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袁用不同光源 进行实验遥
表 员 不同光源催化下氯气与甲烷反应的比较
序号
光源
现象
1 太阳光直射
12min 左右出现油状液滴
中图分类号院G远猿猿援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接触到的第一个有机反应,也是烷烃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
做好本实验对于刚刚涉足有机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该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该实验作了改进。
1 实验原理
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历程属于自由基链反应:
ch4+cl2→clch4+clch4→2ch3c1+2hc1;
ch3c1+c12→clch3c1+cl…ccl3+c1→ccl4
要使反应进行,需要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光照或受热。
能说明取代反应已经发生的指标性现象是:1.氯气黄绿色褪去,2.有油状液体生成,3.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4.气体体积减少。
2 常见几种实验的讨论
人卫版教材有机化学(2)专题3第一单元中,甲烷性质的实验,采用的是在集气瓶中,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见图1所示),也有一些资料介绍,用100 ml 的量筒来收集混合气体(甲烷20 ml氯气80 ml,如图2所示),对混合气体进行光照,然后观察反应现象。
采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瓶内气体体积减少、氯气的黄绿色褪去、瓶壁上有液滴。
但存在
三个疑点:(1)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无法检验,也没有证据可证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2)混合气体是用排饱和食盐水方式取得的,瓶壁上会残留水珠,实验时无法辨认是有机生成物还是残留的水珠,不能确信有氯代物生成。
(3)如果用液面上升的现象说明气体体积减少了,以此来说明取代反应已发生,也缺乏说服力。
即使没有甲烷,单是氯气装在瓶中倒插在水里,给予光照,液面也会上升。
因为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又能分解生成氧气,最终体积是原体积的一半,且氯气的黄绿色也褪去,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12+h2o hcl+hc1o
2hc1o光照2hc1+o2↑
按图2的实验装置,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及存在的问题与上述一样。
按图3的实验装置,选用烧瓶,先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满瓶后,再塞上带有导气管的胶塞、倒置,导气管下端插人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然后,对混合气体进行光照,观察反应现象。
当用250 w的高压汞灯照射时,光照约一分钟左右,出现红色喷泉,这说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但看不到无色油状液滴。
利用上述实验装置,笔者进行多次实验,虽能看到部分实验现象,但总觉得不尽理想。
可见,上述三个实验装置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某些不足的地方。
因此,希望通过改进实验,能得到
理想的实验效果。
笔者对该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
3 改进后的实验
3.1 实验材料:①用100 ml注射器作为反应器;②250 w的高压汞灯;③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3:1(75 ml氯气,25 ml甲烷),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实验操作过程:用100 ml注射器从储气袋中抽取氯气75 ml, 再在储气瓶中抽取甲烷25 ml, 把针头插进橡胶塞内密封好针头,然后,在注射器内塞与外筒交界处涂上少量的机油,旋转内塞,使机油均匀涂在注射器内塞与外筒交界处,这样既密封又润滑。
接着,把注射器按图4所示装在铁架台上,用250 w的高压汞灯照射,光源离注射器距离巧cm左右。
如果室温较低,可缩短光源离注射器的距离,如10 cm左右。
光照约半分钟左右,活塞开始上升,1分钟左右,体积可上升至140 ml左右,随后缓慢回落到100 ml,此时可看到注射器内气体黄绿色褪去,说明氯气已反应。
注射器筒内壁有少量的无色油状液滴,说明有氯代甲烷生成。
冷却片刻,筒内气体体积仍然在100 ml。
反应后气体体积与反应前气体体积相同(或很接近)的原因,主要是有氯化氢气体,同时,生成的一氯甲烷常温下是气体,而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在常温虽是液体,由于生成的量少,且它们易挥发,很大部分以气体形式存在,因此,反应气体体积改变不大。
检验筒内气体,把针头靠近盛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缓慢推动活塞可看到有浓烟产生,注人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虽然用氯气进行上述实验也会出现相同的现
象,但从颜色上可以区别氯气与氯化氢气体。
去掉针头,将针筒插人滴有石落试池的水中,可形成红色喷泉(如图5所示),这一现象可有为证明该无色气体是氯化氢气体。
喷泉实验后,发现注射器内尚有15毫升左右的无色气体。
检验该气体:把针头插人澄清的石灰水,缓慢推动活塞,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现象,说明不是二氧化碳;把针头靠近酒精灯火焰,缓慢推动活塞,未见燃烧现象,说明不是未反应的甲烷;也没有看到酒精火焰明显变亮,说明气体不助燃,也不是氧气。
这主要是在制取甲烷和氯气气体时,不可能得到很纯的气体,有空气混杂在其中,最后剩余的可能是氮气等。
可见,改进后的实验,上述四个指标性现象都能很好地实现。
4 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及相应措施:
要使本实验现象明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4.1 所用的甲烷与氯气的纯度要高,尽可能不含氧气,因为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历程是自由基链反应,氧气会消耗自由基,中断反应链,从而阻止反应。
4.2 容器要密封,且活塞要能轻松活动。
4.3 要有足够的光照强度。
5 实验改进的理由
5.1 实验装置的改进。
改用注射器作反应器是为了使反应气体与液体隔离,这样,反应后在原先干燥的注射器内出现油状液体,能有力说明氯代烷的生成。
同时,又能很方便地检验氯化氢气体的
存在,证明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5.2 原料比例的改进。
氯气与甲烷体积比由4:1改为3:1,主要是为了增加甲烷的浓度,以便增加反应速率。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便,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证据有力可靠,方便课堂演示实验。
5.3 原料的改进。
若用乙烷代替甲烷,用同样的方法来做本实验,效果更好。
在甲烷与氯气反应中,由于一氯甲烷常温下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部分以气体形式存在,因此,反应后看到的油状液体量不多,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也不大。
若改用乙烷,由于一氯乙烷常温下就是液体,多氯代乙烷显然是液体,这样,可以增加生成物的液体量,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增大,现象也更为明显。
作者简介:
雷雨虹:辽宁省本溪市卫生学校化学教师,高级讲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实验经验,是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教学之余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撰写并发表多篇具有学术水平的论文,参与学校多项国家、省级的科研项目。
左艳:辽宁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任职。
高级讲师。
1984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
1998年进为高级讲师。
教学之余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撰写并发表多篇具有学术水平的论文,参与学校多项国家、省级的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