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4.3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水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水的传奇》:讲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作用,探讨水对生物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指南》:提供水的电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水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尝试自己电解水,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水的组成。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水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的重要性和意义。
再次,在作业评价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性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课后思考题和应用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最后,在课堂氛围方面,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知识缺乏兴趣,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4.3 水的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水的组成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水的组成;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尉蓝色的星球,这种尉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氢气(H2)的性质1.氢气(H2)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2. 氢气(H2)的化学性质实验4-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如图所示),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氢气能被点燃,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持小烧杯的手感到发烫,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注意: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即氢气不纯时点燃会引起爆炸。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你在使用氢气时,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检验方法:如图所示,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思考:是不是氢气不纯点燃一定会爆炸呢?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新版教案:第4单元4-3 水的组成

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有好处的。
教
学
反
思
讨论、 积极发表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周密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体会水的重要性。
对元素提出有大体认识
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
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探讨教材中的“讨论”栏。
通 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内容5:(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 ?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
总结水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3:实验探究水的 组成
【过渡语 】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 成。
课题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
课型
教
学[__]
目
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过程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4.3 水的组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P47的最后两段内容,让学生对这段内容进行理解提出质疑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氧气、氢气、水、红磷、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物质的化学符号,从元素种类的多少看,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
讨论、发言、归纳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归纳的能力
巩固知识,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2.化合物:H2O、CO2、Fe3O4、Al2O3、P2O5
练习:(略)
作业:课后习题1、2、3。
后记
TK~?21114 527A剺FI24240 5EB0庰
.38443 962B阫J
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的故事(书本资料)
感受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回忆旧知,过度到水的组成。
阅读教材第一段,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创设情景,认识水的重要性,激发求知欲。
对元素的提出有个大体认识。
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
1.今天,我们来探究水的组成。那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讨论、交流、发言
使知识形成脉络,让学生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和电解过程的理解,以及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4.3节后的习题,重点在于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电解水的过程,并解释电解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生成比例。
-设计一份关于水的组成的科普小报,要求包含水分子的结构、电解水实验原理和水的日常应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资源的珍贵性,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初步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进行电解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进行讨论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从实验结果中抽象出化学概念,形成逻辑推理。
-探讨性问题:针对电解水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现象,提出至少三个问题,并尝试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的方式解决。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关于溶液的内容,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复习和拓展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提高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应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已有一定意识,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性。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4.3 水的组成》教案 新人教版

预期效果
3.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
[板书]二、验证实验
[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
[学生观察]
[讨论]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水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对于水的组成学生不知道教师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并讲解对于化合物 单质 氧化物 也不知道。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分
析
教学
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
难点
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40354 9DA2鶢35273 89C9觉:23749 5CC5峅40631 9EB7麷p37228 916C酬CJ30446 76EE目22856 5948奈
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
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三、氢气(H2)
[提问]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水的组成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水的组成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13. 水的凝结:水蒸气在遇冷时转化为液态水,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14. 水的渗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这个过程称为渗透。
15. 水的离子化: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呈中性。
16. 水的pH值:水的pH值约为7,表示水的酸碱度。
17. 水的硬度: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时,称为硬水;硬水对生活和工业用水不利,可以通过软化处理降低硬度。
首先,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挑战,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例如,我将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辅导时间,让学生可以随时向我提问和寻求帮助。
其次,我将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例如,我将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梳理
1. 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2. 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分子、原子、离子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4. 水的电解过程: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式为2H₂O → 2H₂↑ + O₂↑。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学生可能对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现象理解不够深入,对水分子的构成和水的电解过程有一定的困惑。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有一定的担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深入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水的组成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
水的组成;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难点
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尉蓝色的星球,这种尉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氢气(H2)的性质
1.氢气(H2)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2. 氢气(H2)的化学性质
实验4-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如图所示),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氢气能被点燃,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持小烧杯的手感到发烫,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注意: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即氢气不纯时点燃会引起爆炸。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你在使用氢气时,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检验方法:如图所示,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
气较纯。
思考:是不是氢气不纯点燃一定会爆炸呢?
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
我们把这个范围称为氢气的爆炸极限。
讨论:(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成?
(有水滴生成)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演示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2.实验验证
(1)(教师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火柴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将试管2移近火焰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
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现象: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条复燃,试管2中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2)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通过预习可知是氢气。
师: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是氢气,也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3)水可以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讨论:(1)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验操
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
这是为什么?
(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
(2)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文字表达式出来。
产生了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这个反应中,水为反应物,反应条件为通电,生成
物为氢气(H 2)和氧气(O 2),所以可表示为:水(H 2O)――→通电氢气(H 2)+氧气(O 2)
(3)从上面这个反应式中可以看出,水中含哪些元素?
(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
(4)电解水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分解反应,因为水分解生成了两种物质)
(三)单质和化合物
提问: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H 2O)、氢气(H 2)、氧气(O 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
你们能说说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吗?
回答:氢气(H 2)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O 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而水(H 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小结:化学上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①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 2、H 2。
②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 2O 、CO 2、Fe 3O 4。
③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CO 2。
强调: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
注意事项:①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种单质,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②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A.纯净物;B.两种元素;C.氧元素。
③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含氧化合物,但是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三、练习设计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基础在线”部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并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能力在线”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