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比较近代俄国的两次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B.都向西欧学习,改变了落后面貌C.都废除了农奴制D.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答案】A2.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沙皇的专制统治没有改变【答案】B3.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获得了人身自由D.沙皇专制统治废除【答案】C4.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A.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B.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C.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B5.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地废除农奴制度,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变革俄国的专制制度D.改变农奴命运,提高农奴社会地位【答案】A6.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

”这表明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B.农奴制危机严重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D.改革是封建性质【答案】B7.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练习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练习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执政时期开始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的是( )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C.进行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大帝国3.“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统治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4.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B.促进了经济发展C.加强了军事力量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地位5.如果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他( )A.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B.在萨拉托加战斗中打败英军C.签署颁布《拿破仑法典》D.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6.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的一个农奴家庭。

以下是对她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

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B.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C.罗斯拥有一份土地D.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农奴主卖到另一个农庄7.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注解:“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的扩张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8.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

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该以肯定为主。

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应全盘否定。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B.甲对,乙错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D.甲错,乙对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阅读俄国历史发展年代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 )2.“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彼得一世派使团赴西欧考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据此可知,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霸权B.废除农奴制,建立资本主义国家C.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D.使俄国成为一个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大帝国3.17世纪末,与西欧国家的蓬勃发展相比,俄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为此,沙皇彼得一世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其改革给俄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 )A.废除了农奴制B.超过了西欧国家的发展水平C.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4.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的统计表。

该表格中的数据论证了(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 11600 79541879年287 42000 51937A.沙皇政府进行大规模投资,使企业数量激增B.1861年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农奴无偿获得人身自由,俄国工人数量激增D.俄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5.1700—1721年,俄国在与瑞典的战争中获胜。

下图是俄国在此次战争过程中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的情景。

它最能说明彼得一世改革( )A.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B.开启了俄国全盘西化的进程C.实现了夺取出海口的根本目的D.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6.19世纪初,一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B.废除农奴制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7.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精选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俄国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农奴对这块份地拥有( )A、所有权B、使用权C、租借权D、租赁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彻底消除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D、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

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

”该材料反映了( )A、俄国解放了农奴,使农奴获得政治权利B、俄国废除农奴制是彻底的C、美国废除黑奴制是彻底的D、美国废除黑奴制是不成功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主人:“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扩张D、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校初三(1)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

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内容进行的(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果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 )A、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B、他在萨拉托加战役中C、他签署颁布《法典》D、他率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纵观世界近代史,在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的过程中,革命和改革是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两种主要方式。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训练

第2课俄国的改革同步训练1.下列措施出自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是()改革2.据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个调查材料统计,1861-1870年间给外出做工的农民所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一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

至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雇佣工人已达900万人以上。

这说明1861年改革A.使俄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B.解放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C.为资本主义发展积聚资本D.保留了大量封建社会残余3.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

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D.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4.俄国1861年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活仍极端困苦,农民起义与骚动层出不穷。

为解决农民问题,从沙俄统治集团到各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纷纷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及措施。

然而这些主张及措施却先后走向失败。

这反映了1861年改革()A.使俄国的农奴制进一步强化B.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5.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俄国东正教会修士阿弗拉阿米曾以文字形式批评改革措施,要彼得一世注意自己“不符神意”的行为,结果遭到流放。

由此可见,彼得一世改革()A.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D.打击了俄国的守旧势力6.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保留着19世纪上半期的报纸上登出的一则出售和交换农奴的广告:出售家奴两名,一名为照看猎犬者,并会做鞋,现年三十,已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俄国做法是A.推行地税改革B.进行彼得一世改革C.进行农奴制改革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B.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D.都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8.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上写着:“谨向这位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义无反顾的行动,引领俄罗斯挥别过去,走向未来。

第2课俄国的改革(解析版)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第2课俄国的改革(解析版)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本课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本课难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一、选择题1.读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分析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D项正确;二月革命后俄国才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国内外市场的扩大、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均是重要原因,但与设问不符,排除ABC三项。

故选D项。

2.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废除了农奴制B.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都发生在18世纪【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使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前国家都很落后,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B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排除A ;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C;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8世纪初期,1861年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9世纪,排除D;故选B。

3.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其中的“种子”是()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C.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详解】18世纪初,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办不了一系列法令,进行全面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历程,C项正确;材料说明改革对于俄国启蒙作用,不是说明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排除A项;彼得一世改革的种子是近代化,不是保留了农奴制,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启蒙”的种子,排除D项。

故选C项。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阶级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 14世纪前后,在东欧平原的东北部,兴起了一个以莫斯科城为中心的强大政权,它是( )A.苏联B.莫斯科公国C.俄罗斯帝国D.苏维埃俄国2.彼得一世在位时全面学习西方强国的经验。

下列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观条件的是( )A.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B.莫斯科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C.俄国欲打开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D.彼得一世亲自到西欧考察,积累知识,聘请人才3.彼得一世改革中最有利于加强沙皇专制权力的措施是( )A.改组行政机构B.创建新式常备军C.兴办手工工场D.推行文化教育4.俄国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的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以下不能证明普希金观点的是( )A.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B.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农奴制进一步强化5.在莫斯科红场旁边有一座宏伟的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他是( )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尼古拉二世D.亚历山大二世6.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地主大都使用农奴而不愿意使用机器打谷,原因是“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机器生产不适合俄国农业B.使用农奴的生产效率更高C.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D.农民与地主的关系非常密切7.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其理由是(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D.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8.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改革使俄国( )A.摆脱了民族危机B.缓和了阶级矛盾C.解放了农奴D.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9.在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这次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

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应该以肯定为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课一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课一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课一练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1.“1860年代改革使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1861年改革中“俄罗斯特殊性”体现在()A. 经济工业化同时实现政治民主B. 废除农奴制同时保留沙皇专制C. 实行联邦制同时建立议会制度D. 建立苏维埃同时保留封建残余2.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下图中的几位历史人物,在本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的相同作用是()A. 都摆脱了殖民统治B. 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C. 都维护了国家统一D.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根据因果关系,可以绘制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

下图是小萌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空格中应该是()A.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B.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C. 资本主义制度扩展D. 欧美国家开始步入近代二、填空题(共1题;共4分)4.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①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是:________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是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此会议是:________③美国实施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措施,逐步摆脱危机的改革是:________④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三、选择题(共3题;共6分)5.下列不属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共同点的是()A. 都在农奴制盛行的背景下进行B. 都改变了国家的性质C. 改革都与农奴制有关D. 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6.“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望着未来,一张脸望着过去。

”材料表明:( )A. 俄国从根本上废除了农奴制B. 亚历山大二世有卓越的政治远见C.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D. 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两面性7.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练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
A.设立参政院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
2.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不断扩张的时期。

下列各项没有反映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法国大革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3.列宁说:“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列宁评价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
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5.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一般法令》规定: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与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如依法经营工厂、参加选举、受教育等。

此规定表明俄国(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推行义务教育
D.农奴获得了“人”的权利
6.下列符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①农民可以赎买份地②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③农民获得人身自由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8.列宁评价说:“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它改变了农奴的社会地位
B.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C.它废除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D.它摆脱了民族危机
9.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改革使农民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10.托洛斯基(1842—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
A.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参加十月革命
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1.“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

”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1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由此可以分析出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
①市场②劳动力③资金④原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土地问题是各国革命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中国农民通过土改获得耕地”。

请问,俄国和中国的农民分别在什么事件中获得了土地( )
①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②中国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④中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沙皇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

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

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进而上升到1898年的3 000 000人。

到1913年,俄国生产的铁和法国生产的一样多,俄国生产的煤为法国生产的四分之三。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敌对情绪”。

(2) 阅读材料二、三,指出“解放农奴”如何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俄国历史上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自救运动?结果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5 DCBDD
6~10 ACBAA
11~15 DCBCB
16、
(1)进行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

(2)解放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自由、廉价的劳动力,俄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同时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①自救运动:中国: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②不同点: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