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阅读理解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1》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1》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 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一.检查预习:
1. 解释词语,并给划线字注音:
缥缈:定然:
珍奇:闲游:
陈列:
2.作者简介:
3.写作背景:
二、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2 .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3 .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1.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练习: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同时仔细体味诗歌语言好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反思与评价:。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2.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自主学习】
1.给加横线字注音:
俄而()雪骤()差( )可拟( )无奕( )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儿女:俄而:
雪骤:欣然:差可拟:未若: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咏雪》选自,作者,朝家。该书是小说的代表作。Leabharlann 4.熟读全文。【合作交流】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2.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难点>
1、诵读课文,多角度拓展思维。
2、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知识链接】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1.内集:2.儿女:3.俄而:
4.差可拟:5.未若:
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句15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第一课时)2)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第一课时)2)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某某省X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第一课时)2》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扫清文字障碍,能背诵课文后五则。

2.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翻译课文后五则。

3.学会分类整理课文知识点
【重点难点预设】
1、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知识】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学习过程
2、小组内检查背诵
五、达标测评:分类整理课文知识点:
“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某某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
②用于学习方法:
③用于思想品德:
④用于为人态度:
⑤用于学习的乐趣:
4.“难句翻译”类练习:(请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的主旨。

3、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难点>诵读;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自主学习1.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并通过工具书,疏通文章的重点字词,并做到熟记掌握。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洗濯:(zhuó)洗。

缀连(zhuì):联结。

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2、诵读诗歌a.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b、小组合作朗读诗歌。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齐读,个别读。

注意小组成员要集体参与,并注意配合。

3.在这首诗中,诗人都将理想比作了什么?4、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二、合作交流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诗中还有哪些比喻?这些比喻都表现了理想的什么特点?2、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3、怎样理解“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这句话?4、为什么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请举例说明。

三、拓展延伸:1、你能说说《理想》和《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2、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四、达标测评: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蜕()洗濯()玷污()船舶()脊梁()扒窃()诅咒()庸人()迸发()碌碌终生()2、《理想》的作者是()原名()3、根据原文填空。

(1)美丽的珍珠链。

(2)理想使你微笑地;理想使你倔强地。

(3)给罪人新生,理想是;唤浪子回头,理想是。

4、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则小短文,写出自己对理想的理解。

评价与反思。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案

15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地朗诵四首诗并会背诵。

能说出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你能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2.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难点预设】
学生对于精彩诗句的欣赏,
【知识】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某某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王湾,某某(现某某省某某市)人。

唐代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下(今某某省某某县)人,诗人。

他的讽喻诗有《秦中吟》和《新乐府》。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曲;另一种是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只用,包括套曲和小令。

【学习过程】
【收获与反思】。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背诵《夸父追日》;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4.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学习重点】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山海经》,书名,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

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

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

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

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

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饮.于河、渭()弃其杖.()2.解释下列加点字:逐.走()饮于..河()()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多媒体设备适用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3.文学常识填空《夸父追日》选自()“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二、合作探究1.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三、拓展提升。

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文积累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文积累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积累专题复习新人教版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8、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白居易《长恨歌》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骀。

——《论语十则》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十则》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二)理解性默写第14课《<论语>十则》 P43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在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时,我们常会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孔子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会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在现实生活中,表明自己周围随时都有值得学习的人,常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1》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1》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知识链接: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一、自学1、了解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1)泰戈尔,_______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

(2)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

嗅( ) 罗摩()衍( )那匿笑( ) 祷告( ) 沐浴( )二、合作交流: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2.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3.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4.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三、探究质疑: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2、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带着感情,读出你喜欢的句子)温馨提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朗读时一定要带着感情去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阅读理解新人教版第5课童趣P19沈复一、词语解释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强”读ji⑴g ,通"僵”,读ji mg ,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

3、理如鹤喔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朝绛其纹理。

细:仔细。

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句子翻译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翻译: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翻译: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翻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简答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第10课《论语》十则P43一、词语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读yue ,通“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省”,读x i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读rn ,通“汝”,人称代词,你。

•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冈强,勇毅。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句子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J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三、简答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是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学”与“习”之间的关系?答:孔子将“学习”与“复习”即“学”与“习”两个密切结合起来「,在“学(学习) /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习(复习)”中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哪种关系?答: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3、从第六、七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在生活中,作为个人,要善于学习,善于反省,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4、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答:高洁傲岸、不畏严寒。

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5、请至少写出3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并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

答:不亦乐乎、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 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现也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 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10)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11)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12)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6、请你摘录两个与“诚信”有关的古代著名的故事。

答:曾子杀彘;商鞅“立木为信”;刘邦“约法三章”。

7、请你从〈〈<论语〉十则》中摘录出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四、仿写示例: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参考答案有勤,才有曹雪芹“批阅三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孔子(前551~前479),名旦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隗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 “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六、作业1、课内作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你是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课外作业观看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视频。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P66【观沧海】(曹操•东汉)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大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一、生字注音碣ji e石澹d cn 竦s mg 峙zh 1 堤d 1二、词语解释1、次北固山下次:停泊。

2、客路青山外客路:旅途。

3、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

4、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

三、诗歌赏析1、曹操的〈〈观沧海》【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中考真题链接】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环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中考真题链接】诗中写时序更替,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运用对偶的两个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也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运用设问的名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哪一家,不是家家。

“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

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

“渐欲” “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名句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

此句句对仗工整,写出了西湖初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渲染了清新明丽的气氛,给人以喜悦的感受。

【艺术手法】①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

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②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③ 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中考真题链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直接描写禽鸟_ (莺燕报春)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