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枕及寰枢关节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损伤,临床上常见于运动员、跳伞运动员等高风险人群。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1. 突发性剧烈的颈部疼痛,常常伴随着头部的不适感;2. 颈部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和侧屈动作;3. 上肢放射性疼痛,可伴有上肢麻木和无力感;4. 颈部肌肉紧张和压痛。
二、影像学检查。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1. X线片,可显示寰枢关节的位置和稳定性,对于判断关节是否半脱位有重要意义;2. 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对于判断关节是否半脱位有较高的准确性;3. MRI检查,对于评估软组织的损伤和寰枢关节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
三、生理学检查。
生理学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肌肉力量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寰枢关节半脱位对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影响,以及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综上所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生理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做好康复训练,以促进康复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ct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ct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CT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损伤,通常由于外力作用或者关节结构
异常引起。
CT扫描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标准化操
作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CT扫描应当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扫描,以全面了解寰枢关
节的解剖结构和损伤情况。
在扫描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头部保持稳定,避免扫描图像出现模糊和失真现象。
其次,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标准,需要重点观察寰枢关节的对位情况、
关节面的完整性、韧带的损伤情况等。
在对位情况的观察中,需要注意寰枢关节的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判断关节面的对位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移位现象。
同时,需要观察关节面的完整性,判断是否存在骨折或者关节面的碎裂情况。
此外,对于韧带的损伤情况也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包括韧带的拉伸、撕裂和断裂情况。
最后,在CT标准中还需要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如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等。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颈椎的解剖结构和骨折情况,判断是
否存在脊髓的受压和损伤情况。
总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标准化操作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细致的CT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损伤情况,为临
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同时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CT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损伤,通常由于外伤或过度活动引起。
正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判断和处理这一病情。
一、临床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常常会出现颈部剧烈疼痛,伴随着头部姿势改变时的明显不适感。
在体检中,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紧张,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
X线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在取得正侧位颈部X线片时,医生需要注意寰枢关节的位置和稳定性,以判断是否存在半脱位的情况。
此外,CT扫描和MRI检查也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影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三、功能检查。
通过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的检查,可以发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体征。
例如,颈部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异常或者颈椎受损的表现等,都可能是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证据。
四、骨折排除。
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时,医生需要仔细排除颈椎骨折的可能性。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颈椎是否存在骨折,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颈部功能性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六、临床综合分析。
在完成各项检查后,医生需要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检查结果,做出最终的诊断。
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时,医生需要排除其他颈部损伤或疾病,以避免误诊。
七、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各项检查和分析,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明显的颈部疼痛和不适感;2)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位置异常或者稳定性受损;3)功能检查发现颈部肌肉力量减弱或感觉异常;4)排除颈椎骨折等其他可能性。
综上所述,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和临床分析等手段,以确保准确判断病情。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寰枢椎半脱位伤情鉴定标准

寰枢椎半脱位伤情鉴定标准
椎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损伤,而寰枢椎半脱位则是其中的一种严重情况。
对于寰枢椎半脱位的伤情鉴定,需要严谨的标准和方法,以便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将介绍寰枢椎半脱位伤情鉴定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
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常常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头部姿势异常、上肢无力等症状。
在进行伤情鉴定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片,寰枢椎半脱位的X线片表现为寰枢椎与寰椎关节面不完全接触,可见椎间隙的不对称性,以及椎体的位置异常等特征。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寰枢椎的解剖结构,对于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显示寰枢椎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对于判断椎间盘、椎管等结构的损伤有重要帮助。
三、神经功能检查。
寰枢椎半脱位常常伴随着神经功能损伤,因此需要进行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神经功能检查结果对于伤情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专家评估。
对于寰枢椎半脱位的伤情鉴定,需要进行专家评估。
专家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伤情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综上所述,寰枢椎半脱位的伤情鉴定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检查和专家评估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断。
在进行伤情鉴定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以确保伤情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提高对寰枢椎半脱位伤情鉴定的认识和理解。
寰枢关节脱位

寰枢关节脱位【病因】本病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外伤性脱位1、合并齿状突骨折:即寰椎连带着齿状突骨折一并移位。
从枢椎椎体后上角或骨折线后缘测量到寰椎后弓的前缘,此距离为脊髓可占据的有效空间,可据此估计缓冲间隙的狭窄及脊髓受压的情况。
2、单纯的寰椎前脱位:不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位,必有寰枢之间韧带的广泛损伤。
由于齿状突的存在,脊髓被夹在齿状突和寰椎后弓之间,更易受伤。
二、先天性畸形脱位枕颈部有发育异常者,外伤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寰枢关节急性脱位。
多数病例是在少年以后逐渐发生寰枢关节不稳定。
常见的两种:(1)分节障碍,表现为枕骨寰椎融合成颈2~3椎体融合;(2)齿状突发育不全。
三、自发性脱位成人病例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则多继发于颈部深在感染。
寰枢椎旋转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
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
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之为旋转性移位。
四、病理性脱位也为缓慢发生的脱位,与自发性发生脱位的区别在于确有寰椎和/或枢椎的骨质破坏性病变。
在我国以寰枢椎结核为多见,也偶见于寰枢椎肿瘤或骨髓炎。
【发病机理】解剖特点与损伤机制:寰枢关节包括:(1)寰枢外侧关节,由左、右寰椎下关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2)齿状突前、后关节,分别位于齿状突前面与寰椎前弓的齿凹和齿状突后面与寰椎横韧带之间,形成两个滑膜腔。
寰枢关节的周围韧带及覆膜有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覆膜及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间的黄韧带。
头部旋转运动的90%发生于此关节,它不但运动灵活,且周围有许多韧带连接枕骨、寰椎、枢椎及其他颈椎。
当头颅部遭受突然屈曲作用时,头部的动能大部分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状突恰在其中央部,形成一种“切割”外力,可造成横韧带断裂。
另外造成寰椎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的垂直暴力作用,使寰椎侧块和椎弓骨折段分离移位也可造成横韧带撕裂。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是人体颈椎的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连接点,它是颈椎最重要的关节之一。
当寰枢关节发生异常,可能会导致关节半脱位,使得患者出现颈部疼痛,肌肉僵硬以及运
动障碍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制定了以下的诊断标准:
1.病史和症状有颈部创伤史或感染,以及呼吸、吞咽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2.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僵硬和压痛。
可能存在异常的颅颈转曲试验和
寰枢关节前屈试验。
3.影像学检查颈部X线摄片显示寰枢关节行程范围的限制,寰枢关节间的间隙变窄,以及椎骨的不对称性。
CT或MRI检查显示寰枢关节半脱位,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颈椎病变。
4.功能评估应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以及颈部活动度、肌力、感觉和反射等方面的评估。
5.其他测试诊断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寰枢关节的稳定性测试,例如强制旋转和牵引试
验等,以帮助确定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状态。
总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全面的评估和综合治疗方法。
正确的诊断标
准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同时,患者也应尽早就诊并接受相关治疗,以避免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分析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分析目的分析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16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学表现。
结果该组病例中寰枢关节半脱位主要有4种表现形式:①侧方脱位;②旋转脱位;③前后脱位;④复合脱位。
CT平扫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软组织及骨质结构,且各间隙的测量数无放大影响,寰齿前间隙增宽、寰椎向前滑脱、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等宽、寰齿后间隙缩小以及寰枢椎棘突间距增宽等征象是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影像表现。
结论熟悉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在CT扫描时采用标准体位,将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学资料与患者临床表现密切结合是提高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T imaging features of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T imaging findings of 16 cases of atlantoaxial joint subluxation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as completed.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atlantoaxial joint subluxation mainly has four manifestations:①lateral dislocation;②rotational dislocation;③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slocation;④composite dislocation. CT plain scan can clearly observe the soft tissue and bone structure,and the measurement of each gap has no amplification effect. The gap before caries widens,the anterior vertebrae slips off,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atlas and the odontoid gap is not equal. The main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atlantoaxial joint subluxation include signs of narrowing of posterior caries,and widening of atlanto-axial spinous processes. Conclusion Familiar with the anatomic structure of atlantoaxial joints,the use of standard posture during CT scan,the CT imaging data of atlantoaxial joint subluxation and the patient’s clinical performance are closely linked to improve the disease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Key words] Atlantoaxial joint;Subluxation;CT image人体的寰枢关节是构成屈伸和头部转动的主要结构,该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十分容易发生脱位甚至骨折[1]。
寰枕及寰枢关节外伤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方法
• 磁共振在评估脊柱外伤的主要作用是检测软组织损伤,尤 其是排除脊髓损伤。
• 磁共振也被用于不稳定脊柱损伤的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怀 疑有韧带损伤意识障碍的病人,以及那些意识改变临床上 在48小时之内无法评估的病人。
• 磁共振不能发现所有主要韧带的损伤,但是在检测脊髓损 伤方面表现的更好一点。
• 采用薄层容积扫描能够允许多平面重建并且增加损伤检测 率。推荐的失状及冠状层面厚度是1.25mm或更薄。
• 失状位和冠状位多平面重建提供了高清晰度的影像,同时 也由于图像数量的增加增加了报告的难度。
• 虽然新的扫描机器减少了射线的曝光量,然而射线量较传 统平片仍然很高。因此根据国家应急x射线最低风险准则 或加拿大C-spine准则,对于脊柱损伤高风险的病人,CT 的应用应该受到限制。
枕骨髁骨折
• 在脊柱钝性外伤时,枕骨髁骨折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安德 森和孟题诺把这些骨折分为三型
• l型为粉碎性骨折不伴有移位骨片进入枕骨大孔,ll型骨折 为颅骨线性骨折累及枕骨髁,lll型骨折为枕骨髁撕脱骨折。
• l型骨折和枕骨压缩损伤有关,ll型和对头颅的直接撞击有 关,lll型和翼状韧带的撕脱有关。
• 它是一个环形的椎骨,由前弓和后弓及双边的侧块组成。 前弓的后面有一个面和枢椎齿突成关节,形成寰齿关节。
• 侧块的上下面分别和枕骨髁及枢椎形成寰枕和寰枢关节, 寰椎侧块上面的关节面有一个凹槽,可以允许椎动脉经过 此凹陷进入枕骨大孔。
• 枢椎上面的两个关节面和寰椎侧块成关节,下面的两个关 节面和第三颈椎成关节。枢椎因有向上的结构通常被被称 作齿突而十分独特。
• 理解颅颈椎的解剖结构对于正确评价颈椎外伤情况非常重 要,并且对影像医师正确评价病人外伤部位的稳定性有很 大帮助。
高分辨CT在寰枢椎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C T扫描。扫描方式: 常规中立位标准扫描。患者取标准仰 3 . 1 寰枢椎的解剖学基础 寰椎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而呈
无椎体也无棘突和关节突, 两侧的上关节突与枕骨髁 卧位, 头一 足方向扫描, 扫描范围包括颈枕联合及全段颈椎, 环状 , 尽可能使颈椎的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 扫描平面尽量与寰枢 关节面形成寰枕关节 。 寰椎在颈椎 中是最不稳定 的部分 。
实用骨科杂 志
第 1 9卷 , 第 1 1 期。 2 0 1 3年 1 1 月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一般损伤平面位于延髓的呼吸及 断。若没有明确外伤史 , 我们应建议其随时复查, 以免给患
伤病例 9 0例, 男6 1例, 女2 9例 ; 年龄 1 5— 6 7岁, 平均年龄 例 , 包括寰齿前间距增宽、 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不对称; 寰枢
寰枢椎半脱位伤情鉴定标准(一)
寰枢椎半脱位伤情鉴定标准(一)寰枢椎半脱位伤情鉴定标准什么是寰枢椎半脱位伤寰枢椎(Atlas)是人体颈部的第一节椎骨,它与第二节椎骨(Axis)的关节形成了颈椎的转动中心。
寰枢椎半脱位伤是指寰枢椎与第二节椎骨的关节失去正常保持,导致寰枢椎相对于第二节椎骨前移形成的一种颈部损伤。
寰枢椎半脱位伤的症状表现•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部疼痛•头晕•视力模糊•声音嘶哑寰枢椎半脱位伤情鉴定标准一般检查•颈部活动度•颈部压痛•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拍片•CT扫描•MRI诊断标准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符合以下至少两个标准方可确认为寰枢椎半脱位伤:1.颈椎X线片显示寰枢椎半脱位;2.CT或MRI检查显示寰枢椎与第二节椎骨的关节空隙增大;3.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明显,并且在颈部活动时加重;4.颈部X线片、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关节结构损伤等。
寰枢椎半脱位伤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包括颈椎矫正、减轻颈部负荷、保持颈椎休息。
严重寰枢椎半脱位伤需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寰枢椎半脱位伤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颈部损伤,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同时,在平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颈部,避免颈部受重力作用。
寰枢椎半脱位伤的预防预防寰枢椎半脱位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过度活动颈部,特别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2.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保持头颈部肌肉力量;3.坐姿正确,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4.避免颈部承受过重的压力,如佩戴过重的项链等。
结语寰枢椎半脱位伤是一种颈部损伤,临床表现较多,治疗也需要注意细节,对于该病需要引起重视。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平时要注意颈部健康,避免颈椎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9:l型寰枕分离;a:失 状位CT示颅骨相较于颈椎 前移,由于颈椎阻挡,延 髓扭曲;b:左旁正中失状 位,枕骨髁相较于C1侧块 前移 图10:ll型寰枕分离;a: 冠状位CT示 双侧枕骨髁 前下角撕脱, b:失状位T2像上,覆膜、 尖韧带、前纵韧带断裂及 周围少量出血
图11示:lll型寰枕脱位:a图示,失状位相较于颈椎,枕骨后移;在枕骨大孔前缘见枕骨 髁撕脱的游离骨片;b图示:左旁正中失状位CT重建相较于C1椎体侧块,枕骨髁后移。
颅骨颈椎结合部解剖 (CCJ)
• 理解颅骨颈椎结合部的解剖结构对于全面评估病人潜在 损伤是至关重要的。CCJ是由三块骨组成,第1、2颈椎 (寰椎、枢椎)以及枕骨。这些结构大致组成两个关节, 寰枕及寰枢关节。CCJ的解剖结构将会在骨骼解剖、韧带 解剖、颅骨测量章节讨论
• 枕骨下面一对突出物,也就是枕骨髁,位于枕骨的下面。 枕骨髁和寰椎侧块上面的关节面成关节。枕骨髁的前面包 含一个小孔,舌下神经能够通过此孔进入颅内,当评估枕 髁时,要了解可能其存在多个变异,例如:髁前结节,第 三枕髁部和齿突的韧带骨化。
寰椎骨折和横韧带断裂
• 不稳定的爆裂骨折及侧块骨折可能伴有横韧带断裂,韧带 的断裂迫害寰齿关节关系,导致齿突向背侧移位,有可能 导致硬膜囊及其内容物受压。 • 不伴有寰椎骨折的横韧带断裂也有可能发生,但通常伴有 。 翼状韧带的断裂。韧带的损伤对寰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骨 折预测指标。 • CT是反应寰椎受损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并且也应在急 性损伤事件中首先选择。 • 磁共振可进一步对韧带的损伤进行评价。在T2或者梯度回 波序列,韧带表现为低信号。当韧带损伤时,表现为混杂 信号或者表现为纤维完全断裂。
寰枕及寰枢关节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 颅颈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例如:寰枕关节脱位,枕骨髁 骨折、寰椎骨折并横韧带断裂、寰枢关节脱位以及外旋半 脱位,这些疾病的紧急处理非常重要。 • 冠状位及失状位CT重建在评估损伤程度方面效果很好, 它能够允许影像医师全面的评估颈椎的稳定性。 • 最后,MRI正越来越多的用于评估颈椎软组织及及韧带, 并且能够确定有无脊髓损伤。MRI也被用于外伤所致意识 状况在48小时之内不能被全面评估的伤患。
韧带结构
• 覆膜是后纵韧带的延伸,它是一个薄的,宽大的韧带,从 第二颈椎体一直到枕骨大孔前缘。覆膜是颅颈结合部的后 界。它位于齿突韧带和十字韧带后方,和硬脑膜紧密联系 在一起。覆膜由三层结构,神经血管走形在其内。 • 颅颈结合部的其他韧带,例如横枕骨韧带、附件寰枢韧带、 侧寰枕韧带以及barkow韧带,这些韧带都比较薄,在维持 ccj的稳定性方面作用很小,所以在这个部分就不再多做介 绍。 • 外面的韧带都是纤维膜弹性膜,是由前纵韧带和黄韧带的 延续。项韧带是由棘间和棘上韧带延续而成,起于第七颈 椎,止于枕外隆凸,寰枕后膜是一个宽带,起于寰椎后弓, 止于枕骨大孔后缘,作为黄韧带向头颅的延续,在维持稳 定性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小。
• 十字韧带是由横韧带及其上下支组成,横韧带是最厚最强 壮的韧带。它是水平走形于寰椎和齿突后方,把齿突固定 在寰椎前弓的后面。所以它把寰椎的环形结构分成了两部 分:前面的间隔里包含齿突,后面的间隔里包含有硬膜囊 及其内容物。十字韧带的上下支是横韧带分别向上下的延 伸。上支固定在枕骨下缘,下支固定在枢椎体后面
寰枕脱位
• 现在已经有其他影像学方法来鉴定寰枕脱位,并使颅颈部 测量标准化。所以发现有寰枕关节间隙增宽就可能被诊断 为寰枕关节脱位。吉尔及其他人在失状位CT重建上评价 寰枕关节间隙时,是测量从枕骨髁中点到增宽层面最大的 寰椎侧块上关节面的中点的距离。Chang及其他人通过增 加对两侧寰枕关节距离的测量形成了改进型的测量方法。 • 霍恩及其他人建议把寰枕关节脱位分为两个等级:l级病人 CT表现正常,但临床有可疑韧带损伤;ll级病人至少有一 处CT或MRI上面的异常表现,.ll级病人应采用内固定治疗。 那些CT上不能发现的韧带和关节囊的损伤,MRI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枕骨髁骨折
• 在脊柱钝性外伤时,枕骨髁骨折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安德 森和孟题诺把这些骨折分为三型 • l型为粉碎性骨折不伴有移位骨片进入枕骨大孔,ll型骨折 为颅骨线性骨折累及枕骨髁,lll型骨折为枕骨髁撕脱骨折。 • l型骨折和枕骨压缩损伤有关,ll型和对头颅的直接撞击有 关,lll型和翼状韧带的撕脱有关。 • 现代影像技术能够发现微小的撕脱损伤和韧带断裂,而这 在过去很难实现。
• 评价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间隙增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 在很多时候两边损伤是对称的。 • 研究发现寰枕间距的上限是很宽的。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 所描述的对象年龄不同所致。在年龄稍大的人群中,退行 性变及软骨的缺失可能是间距较窄的原因。 • 寰枢椎体纵向分离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就会威胁生命。 • 外伤旋转半脱位通常继发于屈曲及旋转力导致的翼状韧带 损伤。这种情况儿童相较于成人更常见。寰枢关节的关节 面是脊柱关节中最平坦的,所以寰枢关节是脊柱中活动度 最大的关节,能够允许多个方向的运动。
颅骨颈椎结合部解剖 (CCJ)
• 第一颈椎也就是寰椎是唯一没有椎体的颈椎,也没有相应 的椎间盘, • 它是一个环形的椎骨,由前弓和后弓及双边的侧块组成。 前弓的后面有一个面和枢椎齿突成关节,形成寰齿关节。 • 侧块的上下面分别和枕骨髁及枢椎形成寰枕和寰枢关节, 寰椎侧块上面的关节面有一个凹槽,可以允许椎动脉经过 此凹陷进入枕骨大孔。 • 枢椎上面的两个关节面和寰椎侧块成关节,下面的两个关 节面和第三颈椎成关节。枢椎因有向上的结构通常被被称 作齿突而十分独特。
影像检查方法
• 在怀疑颈椎损伤时,可用CT来检查。它的表现优于传统 的x线。 • 采用薄层容积扫描能够允许多平面重建并且增加损伤检测 率。推荐的失状及冠状层面厚度是1.25mm或更薄。 • 失状位和冠状位多平面重建提供了高清晰度的影像,同时 也由于图像数量的增加增加了报告的难度。
• 虽然新的扫描机器减少了射线的曝光量,然而射线量较传 统平片仍然很高。因此根据国家应急x射线最低风险准则 或加拿大C-spine准则,对于脊柱损伤高风险的病人,CT 的应用应该受到限制。
机械稳定性
• 寰枢关节最主要的稳定物是横韧带,横韧带允许枢椎旋转,而翼状韧 带限制枢椎过度旋转。寰枕和寰枢关节囊能够稳定颅骨颈椎结合部。 寰枕关节屈曲和伸展的性能通常只涉及到枢椎很小的旋转。这种力学 结构是由骨骼结构决定的。寰枢关节主要是负责枢椎旋转以及轻微屈 曲和伸展,这种关节的力学结构是由韧带结构决定的。横韧带和翼状 韧带在稳定颅颈部是最强壮的两个韧带,而横韧带是这两个中最强壮 的。在评估颅颈部稳定时,这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 枕骨大孔前缘对齿突的阻挡是限制屈曲最主要的因素,覆膜限制伸展。 翼状韧带主要限制侧弯。 • 破坏关节囊的完整性意味着关节失去稳定性。关节囊的损伤可分为单 独地寰枢关节囊损伤(l型)以及寰枢、寰枕关节囊共同损伤(ll型)。 后者很可能伴随有脊髓损伤。
图12示:安德森和孟题诺l型枕骨髁骨折。同一病人失状位(a)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状位(b)CT重建示 :右侧枕骨髁粉碎性骨折
图13示:安德森和孟题诺ll型骨折,a图示,CT轴位像右侧枕骨髁线性骨折, b图示:冠状位CT重建骨折起自右侧枕骨的侧面
图15示:安德森和孟题诺lll型骨折。 (a):冠状位CT重建示:左侧枕骨髁 撕脱骨块,(b)冠状位T2像上,左侧 翼状韧带撕脱,右侧信号增高;(c) 轴位T2像上横韧带撕裂。
寰枕脱位
• 寰枕脱位是由高能创伤包括机动车的撞伤造成的。由于有 脑血管的损伤所以死亡率较高。 • 有高达1/3的高速机动车撞伤会发生寰枕脱位。传统寰枕 脱位分三型:l型是最常见的,由于枕骨向复侧的移位,ll 型是最不稳定的,表现为寰枕纵向分离,lll型由于枕骨向 背侧移位。 • 寰枕脱位损伤机制被认为是极度过伸伴随侧弯,造成覆膜 损伤。在儿童更容易引起寰枕脱位,可能是由于儿童时期 寰椎和枕骨髁关节面较浅的原因。
1.正常 2.颅骨前移 3纵向移位,寰枕分离 4.颅骨后移
寰枕脱位
• 1枕骨大孔前缘中点——齿突距离是检查寰枕脱位可靠的 影像学方法。距离大于10mm,应高度怀疑寰枕脱位。 • 韧带复合体提供了寰枕关节大部分的稳定性。虽然寰枕脱 位时,其他韧带也损伤,但是翼状韧带和覆膜在维持寰枕 关节稳定方面是头颈部韧带中最为重要的,而且他们的损 伤情况取决于病人。 • 枕骨髁撕裂脱骨折和翼状韧带断裂与寰枕脱位有很大关系。 • 寰枕脱位时对近端颈髓的损伤及对其他部位损伤,例如后 组颅神经或者上组颈神经根的牵拉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寰椎骨折和横韧带断裂
• C1椎体爆裂骨折是由于轴向负荷作用于头颅所致。他们 可单独损伤,也可合并有横韧带和齿突骨折,这些损伤占 颈椎急性损伤的2%–13%, • 前弓和后弓是寰椎最脆弱、骨折最容易累及的部分,由于 寰椎是环状结构,所以容易多发骨折。 • 寰椎骨折通常被称为Jefferson骨折,分为后弓、爆裂和侧 块骨折。后弓骨折通常和过伸有关,并且通常是稳定的; 爆裂骨折通常是由于轴向负荷作用于头颅所致;侧块骨折 是由于急性侧弯并累及到椎体的一侧有关。 • 在冠状层面上,和C2椎体外侧缘关联的寰椎侧块关节面 移位,提示有寰椎骨折可能。以前寰椎骨折都是用平片前 后张口位进行评价。
韧带结构
• 韧带复合体能够稳定寰枕和寰枢关节,韧带复合体可以分 为内侧和外侧的韧带。 • 内侧韧带从前面到硬脑膜有三层,包括:齿状韧带、十字 韧带和覆膜。齿状韧带有尖韧带和翼状韧带组成,起固定 颅骨颈椎结合部,限制枢椎旋转的作用。尖韧带或悬韧带 起自齿突尖止于枕骨大孔前缘中点。一对翼状韧带起自齿 突后外侧面止于双侧枕骨髁、枕骨及枢椎内侧面
影像学检查方法
• 磁共振在评估脊柱外伤的主要作用是检测软组织损伤,尤 其是排除脊髓损伤。 • 磁共振也被用于不稳定脊柱损伤的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怀 疑有韧带损伤意识障碍的病人,以及那些意识改变临床上 在48小时之内无法评估的病人。 • 磁共振不能发现所有主要韧带的损伤,但是在检测脊髓损 伤方面表现的更好一点。 • 在一项在尸体标本上磁共振和平片对比的研究中,磁共振 漏掉了一半的韧带损伤。然而,这个结果是用1.5T磁共振 在十年以前做的。 • 磁场强度的增加以及新的序列已经提高了韧带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