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置原理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是一种高科技电气装置,它的作用是消除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应用广泛,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线路故障隔离、保护配电系统、自动调控电力负载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原理。

1.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分类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按照作用原理可以分为三种:(1)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它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当电流大于额定值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保护装置会触发,使故障线路与电力系统隔离。

(2)差动保护差动保护是一种常用的变压器保护和母线保护方式,它是通过检测两侧的电流差异,判断电路是否存在故障,来实现快速隔离故障电路。

(3)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针对系统接地故障而设计的保护装置,它是通过检测系统中的接地电流大小和存在的故障类型来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自动隔离和恢复。

2.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检测、判断和操作。

(1)检测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通过传感器或直接连接到线路的电流和电压信号检测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号,如故障电流、电压等。

(2)判断当检测到电力系统中存在异常信号时,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会进行判断,判断出异常信号的类型和位置,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若判断出存在过电流故障,就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不同的处理,如瞬时短路、接地故障或欠电压故障。

(3)操作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会根据判断结果对电力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切断故障电路、自动重建回路、调整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等,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

3.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优点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

(2)具有可靠性强的故障传递能力,当有部分装置发生故障时,其余装置仍能正常工作。

(3)能够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电力损耗和能源浪费。

自动升旗装置的原理

自动升旗装置的原理

自动升旗装置的原理
自动升旗装置是一种自动化设备,通常用于国旗升降、升旗仪式、特殊场合升旗等场合。

它能够通过电脑控制或手动控制,达到升降旗杆、展开旗帜的目的。

其原理是通过电机控制斜杆的上下运动,实现旗杆的升降;同时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对应的开关,展开或收回旗帜。

自动升旗装置主要由控制系统、升降系统、旗帜展开系统,以及安装结构等部分组成。

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器、电源、传感器等元件。

通过传感器检测旗帜、旗杆的位置,控制升降系统的升降动作;通过开关控制旗帜展开、收回的动作。

升降系统主要由电机、减速器、斜杆、滑轮等组成。

电机和减速器提供动力,使斜杆上下运动,实现旗杆的升降。

滑轮通过拉动绳索,使旗帜展开或收回。

旗帜展开系统主要由绳索、轮组、固定框等组成。

通过控制滑轮运动、绳索拉动,完成旗帜的展开或收回。

固定框固定旗帜,使旗帜不会摇晃。

安装结构主要是将自动升旗装置、旗杆、旗帜与地面固定连接。

一般采用钢制结构,保证承重能力、稳定性。

自动升旗装置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准确;节省了人力、物力,提
高了效率;同时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程序控制,方便实现各种复杂的旗仪式动作,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这是自动升旗装置的原理简介。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是指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的装置。

它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原理入手,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原理基于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运行需求。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等组成的复杂系统,其运行需要保持稳定的电压、频率和功率因数。

同时,电力系统还面临着各种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

因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需要具备对电力系统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的能力,能够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

其次,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原理基于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需要通过传感器对电力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自动装置的控制器,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同时,监测设备还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和诊断,为自动装置的控制和保护提供准确的依据。

此外,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原理基于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逻辑。

自动装置需要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和系统运行状态,通过预设的控制算法和逻辑进行分析和判断,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和保护。

例如,当监测到电力系统发生过载或短路时,自动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保护逻辑,迅速切除故障部分,保护系统设备不受损坏。

同时,自动装置还可以根据系统运行需求,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原理基于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还需要具备远程通信和监控能力,实现对分布式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系统,自动装置可以实现与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及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调度。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一章1)电能质量的两个最主要指标:电压、频率。

2)自动装置的首要任务: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采集并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后进入计算机,即数据采集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3)香农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必须大于原模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的两倍,则模拟信号可由采样信号唯一表示()。

第二章1)恒定越前时间的准同期并列装置中的合闸信号控制单元有哪些环节组成:由滑差角频率检测、电压检测和越前时间信号等环节组成。

2)同步发电机的两种并列方式:准同期并列和自同期并列。

3)同步发电机并列操作时,冲击电流最大瞬时值一般不应超过待并发电机额定电流的1~2倍。

4)什么是整步电压:自动并列装置检测并列条件的电压。

5)频率差调整的任务:将待并发电机的频率调整到接近于电网电压频率,使频率差趋向并列条件允许的范围,以促成并列的实现。

6)运行母线电压的三个状态量:幅值、频率、相角。

7)发电机电压落后电网电压时,发电机吸收电网功率。

8)发电机并列操作时,相角差较小时,其冲击电流主要分量是有功。

9)按照提前时间不同,准同期并列分为哪两种:恒定越前相角准同期并列、恒定越前时间准同期并列。

10)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频率相等()、电压幅值相等()、相角差为零()。

11)什么是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有什么特点?适用什么场合?为什么?答:调节发电机的电压Ug,使Ug与母线电压Ux相等,满足条件后进行合闸的过程。

特点:并列时冲击电流小,不会引起系统电压降低;但并列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发电机电压、频率进行调整,并列时间较长且操作复杂。

适用场合:由于准同步并列冲击电流小,不会引起系统电压降低,所以适用于正常情况下发电机的并列,是发电机的主要并列方式,但因为并列时间较长且操作复杂,故不适用紧急情况的发电机并列。

12)什么是同步发电机自同期并列?有什么特点?适用什么场合?为什么?答:是将一台未加励磁电流的发电机组升速到接近电网频率,滑差角频率不超过允许值,且在机组的加速度小于某一给定值的条件下,首先合上断路器QF,接着合上励磁开关开关SE,给转子加励磁电流,在发电机电动势逐渐增长的过程中,又电力系统将并列的发电机组拉入同步运行。

自动调节距离装置原理

自动调节距离装置原理

自动调节距离装置原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调节距离装置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距离调节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

那么,自动调节距离装置的原理是什么呢?自动调节距离装置的原理主要是基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是一个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在自动调节距离装置中,常用的传感器有红外线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来探测物体距离的装置。

它通过发射红外线信号,然后接收信号的反射,根据信号的强弱来判断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当物体靠近传感器时,反射的红外线信号强度会增强,而当物体远离传感器时,反射的红外线信号强度会减弱。

通过测量红外线信号的强度变化,自动调节距离装置可以实现对物体距离的自动调节。

超声波传感器是另一种常用的传感器。

它利用超声波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超声波传感器发射一段超声波信号,然后接收信号的回波,并根据回波的时间来确定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当物体靠近传感器时,回波的时间会变短,而当物体远离传感器时,回波的时间会变长。

通过测量回波的时间,自动调节距离装置可以实现对物体距离的自动调节。

除了传感器,自动调节距离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器。

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然后发送指令给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发送的指令来实现距离的自动调节。

常用的执行器有电机和气缸。

电机可以通过转动来实现距离的调节,而气缸则可以通过伸缩来实现距离的调节。

总结起来,自动调节距离装置的原理是基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来感知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然后通过控制器和执行器来实现对物体距离的自动调节。

这一装置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距离调节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调节距离装置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效益。

自动加药装置工作原理

自动加药装置工作原理

自动加药装置工作原理
自动加药装置是一种用于自动添加药剂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步骤:
1. 传感器检测:装置上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如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目标药剂槽中的参数。

当药剂槽中的参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传感器会发出信号。

2. 信号接收与处理:装置内部的电子控制系统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后,会将其进行处理,并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下一步操作。

3. 阀门控制:根据处理后的信号,电子控制系统会通过电磁阀等装置控制药剂槽中相应药剂的流动。

当接收到信号时,阀门打开,药剂从容器中释放,通过管道流向目标位置。

4. 加药操作:药剂经过管道,到达需要加药的目标位置。

这个目标位置可能是一个池、槽或其他需要添加药剂的设备。

药剂会被逐渐释放至目标位置,直到药剂槽中的参数再次被传感器检测到并达到设定值。

5. 关闭阀门:一旦药剂槽中的参数达到设定值,传感器将再次发出信号。

接收到信号的电子控制系统会关闭阀门,停止流动,以确保正确的药剂加量。

自动加药装置能够根据实际药剂需求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加药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和人工干预。

它广泛
应用于水处理、化工生产、医疗设备等领域,为这些领域提供了便捷和可靠的药剂添加解决方案。

自动发电装置原理及应用

自动发电装置原理及应用

自动发电装置原理及应用自动发电装置是一种能够自行产生电能的装置。

它通过利用自然界的能量转换原理,将某一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常见的自动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水能发电系统等。

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辐射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其中,光伏发电系统是最为常见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之一。

它是由太阳能电池板和逆变器组成的系统。

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直流电能,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这样,就能满足一般家庭或企业的用电需求。

风能发电系统是利用风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风能发电系统主要由风轮、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组组成。

当风轮受到风的推动,转动起来,通过传动系统将转动能量传递给发电机组,发电机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风能发电已经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电网、工业电网等领域。

水能发电系统是利用水能将动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其中,水力发电是最为常见的水能发电方式之一。

它利用水流的动能驱动涡轮旋转,然后通过发电机将旋转动能转化为电能。

水力发电广泛应用于水电站、河流发电等场所,具有可再生、清洁等优点。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自动发电装置,还有其他一些自动发电装置原理,如地热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

这些发电方式都是通过利用自然界的能源来自动产生电能,以满足人们日常的用电需求。

自动发电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家庭中,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用于供电,满足正常的家庭用电需求。

在农村地区,风能发电系统可以用于灌溉、打井和家用电器供电等。

在工业领域,水力发电系统广泛应用于供电,满足各种工业设备的需求。

此外,自动发电装置还可以用于船舶、太空舱和远程监测等特殊场合,为这些场合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

自动发电装置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能源需求,还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

同时,自动发电装置还能够利用自然界的能源,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自动发电装置是一种能够自行产生电能的装置,通过利用自然界的能量转换原理,将某一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自动感应装置的工作原理

自动感应装置的工作原理

自动感应装置:工作原理与应用引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自动感应装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汽车,从无人机到工业自动化,它们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提供便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感应装置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神奇的技术,并探索其广泛的应用场景。

背景介绍自动感应装置起源于20世纪初的无线电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包括超声波、红外线、激光等多种感应方式在内的综合性技术。

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能源、交通等众多领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工作原理自动感应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发送端发出某种形式的能量,如声波、光束等,接收端接收到这些能量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分析,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探测、定位、跟踪等功能。

以超声波自动感应装置为例,它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原路径。

通过计算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

同时,多个超声波感应器可以组成阵列,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全方位监测。

应用场景自动感应装置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智能家居:自动感应装置可以用于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等系统。

例如,当人靠近时,智能灯光会自动亮起;当主人离开房间时,智能空调会自动关闭。

这些功能都离不开自动感应装置的支持。

医疗健康:超声波、红外线等自动感应装置可以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

例如,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红外线体温计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病人的体温。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离不开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自动感应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或毫米波束,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为车辆的自动驾驶提供重要信息。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线上,自动感应装置可以用于检测产品的尺寸、重量等参数,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还可以用于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提高生产效率。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感应装置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将涌现出更多新的感应方式和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装置原理1.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作用是:①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维持发电机或系统某点电压水平;②在并列运行发电机之间,合理分配机组间的无功负荷:③提高发电机稳定极限;④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改善电动机的自起动条件;⑤发电机故障或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单元接线的变压器故障时,对发电机实行快速灭磁,以降低故障的损坏程度。

3.对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调节的基本要求:有足够的调整容量;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和足够大的强励顶值电压;有很高的运行可靠性。

4.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方式各有何特点①直流励磁机供电励磁方式的特点:系统简单;运行维护复杂、可靠性低;容量不能过大,不能应用于大型同步发电机组上。

②交流励磁机经静止二极管整流励磁方式的特点:不受电力系统的干扰、可靠性高;响应速度较慢;造价高;需要一定的维护量。

交流励磁机经静止晶闸管整流励磁方式的特点:有较快的励磁响应速度;需要较大的励磁容量;可以实现对发电机的逆变灭磁。

交流励磁机经旋转二极管整流励磁方式的特点:制造、使用和维护简单、工作较可靠:电机绝缘的寿命较长;适用于较恶劣的工作环境。

交流励磁机经旋转晶闸管整流供电励磁方式的特点:励磁响应速度快;具有无刷励磁的特点;存在励磁电流、励磁电压难以检测等问题。

③静止励磁方式的特点:接线简单,无转动部分,维护费用省,可靠性高;不需要同轴励磁机,节省基建投资,维护简单:有很快的励磁电压响应速度;在发电机甩负荷时,机组的过电压相对较低些。

5.何谓起励通常有哪几种起励方式答;①供给发电机初始励磁,使其逐步建立其电压,称为起励。

②起励一般有两种方式:他励起励和残压起励。

6.同步发电机有哪几种励磁调节方式有何根本区别答:①按电压偏差的比例型调节和按定子电流、功率因数的补偿型调节两种。

②两种励磁调节方式的根本区别是:按电压偏差的比例调节是一个负反馈调节,将被调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的偏差电压放大后,作用于调节对象,力求使偏差值趋于零,所以是一种“无差”调节方式。

而补偿型励磁调节,输入量并非是被调量,它只补偿定子电流和功率因数引起端电压的变化,仅起到补偿作用,调节的结果是有差的,所以,在运行中还必须采用电压校正器,才能满足要求。

8.在三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中,对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有何要求答:任一相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应在滞后本相相电压30°相角的180°区间内发出;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应按电源电压的相序,每隔120°的电角度依次发出;触发脉冲应与晶闸管的交流电源电压保持同步。

9.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中,对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有何要求答:晶闸管触发脉冲应顺序发出,且依次间隔60°的电角度;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应采用双脉冲或宽脉冲;触发脉冲应与相应交流侧电压保持同步。

11.何谓三相全控整流桥的逆变实现逆变的条件是什么答:①当三相全控整流桥的控制角α> 90°时,将负载电感L中储存的能且反馈给交流电源,使负载电感L中的磁场能量很快释放掉。

②逆变的条件:负载必须是电感性负载,且原来储存能量,即三相全控桥原来工作在整流工作状态;控制角α应大于90°小于180°,三相全控桥的输出电压平均值为负值;逆变时,交流侧电源不能消失。

12.何谓逆变角逆变角过小时有何现象发生答:①在全控桥中,将β= 180°−α(α为控制角)称为逆变角;②逆变角过小时出现逆变颠覆(或逆变失败)的现象。

13.半导体励磁调节器各单元作用:调差单元的作用:调整发电机外特性的调差系数,以满足发电机运行的需求,保证并联运行机组间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测量比较单元的作用:测量发电机电压并变换为直流电压,再与给定的基准电压相比较,得出发电机电压偏差信号;综合放大单元的作用:将电压偏差信号ΔU和其他辅助信号进行综合放大,提高调节装置的灵敏度,以满足励磁调节的需求;移相触发单元的作用:将控制信号(即综合放大单元的输出电压):按照励磁调节器的要求转换成移相脉冲,使控制角α随UC的大小而变;可控整流单元的作用:通过移相触发单元的触发脉冲触发晶闸管元件,将交流电压变换为可调的直流电压,供给发电机励磁绕组,从而达到调节励磁电流的目的。

14.根据励磁调节器的静态工作特性,分析励磁调节器是如何具有维持机端电压保持不变的能力答:由励磁调节器的静态工作特性可知,在励磁调节器的工作区内,当UG升高,IAER就急剧减小,当UG降低,IAER就急剧增加,使发电机端电压趋近于额定电压.在工作区内发电机电压变化极小,所以励磁调节器有维持机端电压保持不变的能力。

另外,当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机端电压极度降低,此时IAER迅速增大,起到强励作用。

15.对励磁调节器静特性调整的基本要求:保证发电机在投入和退出运行时能平稳的改变无功负荷,不致发生无功功率的冲击;保证并联运行的发电机机组间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

16.何谓自然调差系数有何特点答:①对于按电压偏差进行比例调节的励磁调节器,当调差单元退出工作时,发电机外特性的调差系数;②自然调差系数是不可调节的固定值,不能满足发电机的运行要求。

17.励磁调节器静特性调整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实现答:①励磁调节器静特性调整包括调差系数的调整和外特性的平移。

②利用励磁调节器中的调差单元进行发电机外特性的调差系数的调整;调整励磁调节器中发电机基准电压值的大小,以平移发电机的外特性。

18.在励磁调节器中为何要设置调差单元答:实现发电机外特性调差系数的调整,以满足并联运行对发电机外特性的要求。

19.平移发电机的外特性作用:保证发电机在投入或退出电网运行时,能平稳地转移无功负荷,不致发生对电网的冲击。

20.励磁调节器引入调差单元后,是不是其维持机端电压水平的能力差了为什么答:不是。

由于发电机加装自动励磁调节器后,自然调差系数一般都小于1%。

近似为无差特性,而这种无差特性不利于发电机组在并列运行时无功负荷的稳定分配,所以也就不利于维持机端电压的水平,因此.当励磁调节器引入调差单元后,可以人为地增大调差系数,稳定并列机组间无功负荷的合理分配,提高机组维持机端电压水平的能力。

21.为何负调差特性的发电机在机端不能直接并联运行而经变压器后允许并联呢答:根据机端直接并联运行的发电机组对外特性的要求可知,负调差特性的发电机不能参与并联运行,正调差特性的发电机可以稳定运行。

但是,负调差特性的发电机经变压器后,补偿变压器阻抗上的压降,所以在并联点仍具有正调差特性,因此,能够稳定运行且提高并联点的电压水平。

1.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在稳态运行情况下,发电机组转速n 与所带有功功率P 之间的关系称为发电机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

2.频率的一次调整:通过发电机调速系统实现,反映机组转速变化而相应调整原动力门开度,完成调节系统频率。

频率的二次调整:通过调频器实现,反映系统频率变化而相应调整原动力阀门开度,完成调节系统频率。

3.调频厂:承担系统频率二次调整的发电厂;调频机组:承担系统频率二次调整的发电机组。

4.积差调频法:积差法是按照频率偏差对时间的积分值,控制调频器对机组有功功率进行调整的方法。

5.微增率:指输入耗量微增量与输出功率微增量的比值。

6.等微增率法则:运行的发电机组按微增率相等的原则分配负荷,这样可使系统总的燃料消耗或费用为最小,从而达到最经济。

7.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在满足频率质量的前提,按发电成本最小的原则在发电厂和发电厂机组之间分配有功负荷。

8.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AFL):按照频率下降的不同程度自动断开相应的非重要负荷,阻止频率下降,以便使频率迅速恢复的一种安全自动装置。

9.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系统频率变化,整个系统的有功负荷也要随着改变,这种有功负荷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

10.负荷调节效应:系统频率发生变化时,总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即当频率下降时,总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随之下降;当频率上升时,总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随之上升。

负荷调节效应系数:负荷调节效应系数描述总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随系统频率变化的程度。

11.电力系统的动态频率特性:当电力系统出现功率缺额造成系统频率下降时,系统频率随时间由额定值变化到稳定频率的过程。

1.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自动调节的目的,是A.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时维持频率在额定水平;2.实际的发电机组调速系统,测量元件存在不灵敏性,使静态特性是一条线带,用( )描述。

C.迟缓率或失灵度;3.调频器改变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给定值,即改变机组的空载运行频率时,使静态特性。

B.上下平移;4.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C.电压、频率和波形;5.频率的二次调整是由 C.发电机组的调频器完成的;6.频率的一次调整是由A.发电机组的调速器完成的;7.运行的电力系统,当( )时,将出现频率下降 B.所有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不满足电力系统总有功负荷的需要;8.AFL 的作用是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D.保证重要负荷用电。

9.当电力系统出现较小功率缺额时,负荷调节效应 C.可以使系统频率稳定到低于额定值;10.当电力系统出现大量功率缺额时,( A )能够有效阻止系统频率异常下降。

A.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的动作;11.当电力系统出现功率缺额时,如果只靠负荷调节效应进行补偿,系统的稳定频率为47Hz,此时若通过AFL 动作切除一部分负荷,系统的稳定频率。

C.将高于47Hz;12.AFL 应该分级动作,确定被切除负荷时,应。

D.首先切除次要负荷,必要时切除重要负荷。

13.级差不强调选择性,要求减小级差,AFL 前一级动作后。

B.允许后一级或两级无选择性动作;14.通过(A),保证基本级动作后频率确实没有回升到恢复频率之上时附加级才动作。

A.附加级带有10~20s延时;15.一般AFL 的基本级动作带有~ 的延时,目的是。

B.防让AFL 的基本级误动作;1.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负荷变化将引起(有功功率)不平衡,导致(频率)偏离额定值,因此需要对(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进行调节。

2.反应机组转速变化而相应调整原动力阀门开度的调节是通过(调速系统)实现的,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

4.频率的二次调整是通过调频器自动操作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整定机构),改变调速系统的(给定值),即改变机组的空载运行频率。

5.积差法实现电力系统有功功率调节时,由于(调频机组的功率改变滞后于频率偏差),造成调频过程缓慢。

6.(自动调频)解决正常情况下负荷变化引起的系统频率波动;(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用于阻止事故情况下的系统频率异常下降。

7.AFL 是按照频率下降的不同程度自动断开相应的(非重要负荷),阻止频率下降,以便使(频率迅速恢复)的一种安全自动装置。

8.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是指电力系统的(总有功负荷)与(电力系统频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