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中纵横”–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下
揭露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主要将领人物大盘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露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主要将领人物大盘点
导语:今天小编要来盘点的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时期的主要将领和人物都有那些。
日本军界人物本庄繁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俄战时就以中尉军
今天小编要来盘点的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时期的主要将领和人物都有那些。
日本军界人物
本庄繁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俄战时就以中尉军衔在中国领土参加过战争。
1921年本庄繁曾任张作霖的军事顾问。
1931年8月就任关东军司令官,后来成为发动“九一八”侵华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九一八”后本庄繁指挥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并参与炮制伪满傀儡政权,由于侵略中国有功,后来得到男爵称号,并升任陆军大将。
日本投降后自杀。
南次郎
与本庄繁一样,南次郎曾以骑兵第一联队中队长的身份参加过1904~1905年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战后他于1906年任日本关东军总督府陆军参谋。
“九一八”后,南次郎批准了关东军的行动,并有效阻止了日本内阁企图干涉关东军扩大事态决定的实行,使关东军在东北的侵略不断扩大。
日本战败后南次郎被判为甲级战犯。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曾经先后十次来中国,在中国从事特务工作达二十余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九一八”前,土肥原贤二曾经作为张作霖的军事武官。
1931年8月,他担任日本奉天特务机关长,与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花古正等人一起,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侵华战争,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日本人敬重的中国将领都有谁?日军为哪个将军立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日本人敬重的中国将领都有谁?日军为哪个将军
立碑
导语:甲午战争清朝惨败,总体来说,清军将士的忠勇度、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完全被日军压制。
时至今日翻看那段战史,每个中国人都依然觉得耻辱,
甲午战争清朝惨败,总体来说,清军将士的忠勇度、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完全被日军压制。
时至今日翻看那段战史,每个中国人都依然觉得耻辱,但在令人窒息的惨淡里,还是有为数不多的将领,因其顽强不屈的人格、以死殉国的气节,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
”——《清史稿》。
1、左宝贵,日军为之立碑的唯一一人
左宝贵,丁汝昌,两个被敌军日本人敬重的清军将领。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因为战乱遗体不知所终,日本人钦佩他死守玄武门的忠勇之举,在他战死的附近,用木栅立了一块碑,上面写“奉天师团总司令官左宝贵战死于此”。
此木碑后世散落,在英国著名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的《朝鲜纪行》里,也专门提及这块碑。
给敌国名将立碑,这是无比藐视清军的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的唯一一次。
相比之下,叶志超、宋庆、聂士成、戴宗骞等等其他清军陆军将领,都被日本人丑化得无以复加,看看当时大量的日本新闻、版画、浮世绘作品就可见一斑。
下面,重点说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2、丁汝昌被清廷箍棺涂漆,不准下葬
生活常识分享。
抗联第三支队队长王明贵谈智取克山

抗联第三支队队长王明贵谈智取克山作者: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2年第01期智取克山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一次经过周密部署和精心谋划,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配合下,调动敌人、以智取胜的战斗。
抗联第三支队队长王明贵曾谋划和指挥了那场战斗。
他说:1940年,东北抗日战争正处在困难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其战略后方伪满洲国的局势,一面更加残酷地镇压和屠杀抗日救国的人民,一面调动大量兵力疯狂地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讨伐”。
面对这种形势,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决定,第三支队以德都县朝阳山为后方根据地,活动在依安、克山等广大地区,并与龙北特委领导的地方组织相配合,展开游击战争,待机打开嫩江平原重镇克山县。
克山是伪省会北安的邻近县,地处平原地带。
公路、铁路、电话网四通八达,是敌人重兵把守的重镇。
日寇为了巩固这个地区,大搞“归屯并户”、“保甲连坐”,煞费心机地进行法西斯统治。
县城设有一个能容纳300多人的监牢,关押了大批爱国人士和无辜群众。
由于克山县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有“功”,被日本侵略者称为“满洲国”的“模范县”。
敌人为加强防守,在城里驻有伪军一个团,一个警察学校,还有日本守备队100多人,守敌共达1000余人。
敌人还修筑了一丈多高的城墙,挖掘了一条8尺深、8尺宽的护城壕。
县公署设防更加森严,不但设有围墙、电网和炮台,大门口还用沙袋筑起了一人多高的工事。
与敌人相比,我们当时只有120多人,敌我力量悬殊。
要拿下这座县城,靠强攻是难以办到的,只能智取。
为此,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克山县的敌情、地形和防御部署,摸清敌人弱点,以我之长击敌之短,智取县城。
于是我们通过讷河县委书记尹子奎和陈静波找到了曾担任过北满特支书记的方冰玉,请他按预定时间到南阳岗子屯老陈家与我们接头。
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我们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南阳岗子老陈家见到了方冰玉,大家都非常高兴。
我对他说:第三支队要在这一地区开展活动,很多问题要同地方党组织研究。
世界军史上三位著名的独目将帅

世界军史上三位著名的独目将帅
高嵩;张国华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纵观世界军史,有着许多身残志坚,却以卓越的领导才能、高超的指挥艺术、深邃的人格魅力和辉煌的战绩而名垂青史的著名将帅,独目将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部份。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高嵩;张国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9
【相关文献】
1.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吉林革命史上的三位著名共产党人
2.我军历史上的三首著名军歌
3.世界石油发展史上的三位著名人物
4.世界著名军事博物馆之旅系列您多久没去过那里了?您知道那里有什么新东西吗?本刊记者独家探宝军博新展品一一呈现--2004北京军博纪实火炮篇:静静的战争之神
5.独目巨人"神话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王明贵简介(修改)

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王明贵生平简介王明贵(1910─),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
1910年9月16日(农历8月十三)生于吉林省伊通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4年5月参加革命,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明贵从小家境贫寒,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0岁开始仅读过一年零八个月的私塾,12岁当半拉子下地干活,饱尝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封建压迫和地主剥削的苦难。
1927年,受磐石县朝鲜族农民群众抗租运动的影响,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
1931年 2月,不堪忍受地主阶级的欺压,只身离家出走,到黑龙江省汤原县格金河金矿当工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汤原县委组织化装宣传队,在金矿工人群众中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王明贵开始接受抗日救国的思想。
1932年 5月,日本关东军占领汤原,汤原人民举义反抗,王明贵积极支援了格金河金矿护矿队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4年 5月,王明贵满怀对侵略者的仇恨,参加了与汤原游击队联合作战的抗日义勇军——“文武”抗日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同年8月,编入“汤原游击总队”。
王明贵作战勇猛,不怕流血牺牲,工作任劳任怨。
1935年 4月,在汤原黑金河东北山战斗中被炮弹炸伤,至今头部还残留着数枚弹片。
1936年 1月,为响应中共《八一宣言》的号召,“汤原抗日游击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后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
同年 4月,王明贵任第六军三师八团青年连连长,参加了三次袭击鹤岗的战斗。
1936年 7月,调“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第二期学习班的学习。
通过学习,他不仅掌握了文化知识和军事斗争理论,而且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
1936年 8月,经徐光海、马德山介绍,王明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
同年11月毕业后,王明贵调到抗联六军三师八团任团长。
1937年 2月,为了打破日本关东军对我抗日游击区的大举进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指示抗联六军进行西征,到松嫩平原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
毛泽东亲书挽联的抗日名将王铭章

毛泽东亲书挽联的抗日名将王铭章作者:何广华何明圆来源:《党史纵览》2015年第12期1938年3月中旬,中日两军在山东滕县展开激战,时任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率领一支草鞋军队,在四天四夜的时间里,用血肉之躯,以粗劣装备抗击拥有机械化装备并数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阻滞了日军南下攻占徐州的军事计划,为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会战胜利赢得了时间。
王铭章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与日军浴血奋战,最后壮烈殉国,实现了他“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誓言。
他牺牲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他题写了挽联。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位民族英雄,还原那段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历史岁月……立遗嘱誓师出征王铭章,字之钟,1893年7月4日出生于四川新都县泰兴场,其父母以经营小商业为生,早年相继病逝,遗下兄妹3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迫,幸遇好心人怜惜王铭章的聪明才智,出钱资助其读书。
王铭章12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都县立高等学校,在叔祖父王心田的资助下继续读书。
1909年毕业后,16岁的王铭章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
1911年5月,王铭章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
二次革命时,王铭章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
返川后,他进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1914年毕业。
因作战勇敢,他在川军得到连连晋升。
1935年,王铭章任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
1936年2月26日任陆军少将。
10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
时任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亦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
1937年9月12日,王铭章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他对德阳民众说:“我们出川是为了国家的存亡、民族的生死去战斗。
我们下定了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不把日本鬼子赶出国门,决不生还。
”当日,王铭章回到新都家中,深情地对夫人和子女们说:“我出川的目的是打败侵略者,收复失地,我已做了充分准备。
东归,中国虎一九四五(十三)

东归,中国虎一九四五(十三)危机当年抗联部队在日军压力下纷纷入苏之际,中苏双方对于抗联未来命运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苏方一直以补给支援为凭,试图将抗联余部转化成苏军的特种部队和侦察部队,中方则极力维护抗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性,双方的矛盾不时闪现,关系并不十分融洽。
彭施鲁将军的长子彭越关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苏军联络员到中国部队驻地,要求几名侦察员随他们去执行任务。
这其中有些人正是彭施鲁所部,因为没有接到总部命令,彭施鲁当即拒绝了苏军要求。
苏方联络员对此十分不满,双方不免有些言语冲突,恰好另一名游击队指挥官金光侠走过来,看到这种情形便过来给彭施鲁助阵。
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但语言上多有说不通之处,于是动起手来,但这里毕竟是抗联的营地,主场优势明显,吃了亏的苏联军官只好找总联络官王新林少将求助,但这次任务也不得不取消,给侦察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工作受了影响自然要追究责任,王新林接到报告,对此也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这次侦察任务是中苏双方早就商定的,怎么到执行的时候中国人不认账了?于是发文给中方询问端倪。
这边拿到苏方咨询,周保中也很奇怪,因为自己前一天明明发了命令给彭施鲁,一向稳重的彭施鲁怎么敢抗命?叫来金光侠和彭施鲁,两个人竟然理直气壮,明说没有奉到命令,而且把苏联人此前欺负人的事儿陈芝麻烂谷子地一通倾倒。
在和中国游击队打交道的时候,苏方有些人的确带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慢,结果金彭的发言引来不少官兵的同情。
最后才查清楚,原来问题还是出在周保身上。
当时部队的命令是写在公文纸上传达的,而且因为保密,看过后一律烧掉销毁。
那一天给彭施鲁部队的指令有好几条,等周保中想起派侦察员这件事的时候纸上已经写满,于是写在了公文纸的背面。
问题是彭施鲁拿到命令只看了一面……后来这件事在抗联的历史资料中被记录为“金彭抗命事件”。
既然问题出在自己这边,周保中只好下令关了金光侠和彭施鲁的禁闭,不过最终都提前放出。
实际上周保中也明白,两个人哭得另有伤心之处,恐怕是想到出了自己的国家,在这儿经常受欺负还没地方说理的苦处。
王明贵的抗日游击战术

王明贵的抗日游击战术作者:李必鑫王晓兵王晓江来源:《百年潮》2019年第03期从1937年开始,日本侵略者调集数十倍于东北抗联的兵力,疯狂实施“三江大讨伐”。
1938年以后,东北抗联进入一个异常艰难困苦的战斗时期。
时势造英雄。
在这异常艰难困苦的斗争中,东北抗联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民族英雄,也造就了许多威震敌胆、赫赫有名的战将,王明贵就是其中的代表。
1938年,28岁的他就任东北抗联第六军第三师师长,1939年抗联整编后,任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支队长。
自1938年第二次西征以后的四年多时间里,王明贵率部对日作战(有记载的)达90余次,智取克山、奇袭北兴镇、奔袭霍龙门、袭击日本“开拓团”的无数个伐木公司、金矿公司,捣毁日伪警察署等据点,攻克了拉哈、26号车站、辰清等火车站,等等。
1941年的东北地区,抗联游击部队已寥寥无几,王明贵和他的战友们硬是在冰天雪地、原有密营遭破坏、没有援军、远离抗联领导的情况下,与日伪作战达50次之多。
特别是在1942年1—2月的两个月里,王明贵部与数倍于自己的日、伪军打遭遇战15次,突破了日伪的围追堵截,到达设在中苏边境苏联一侧的东北抗联北野营。
正是在这些战斗中,王明贵的抗日游击战术日臻成熟。
王明贵坚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在实战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1936年夏,组织安排王明贵到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参加培训。
在这所学府里,他学习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彭德怀的《论红军十大游击战术》,为坚定理想信念和探索游击战术奠定了基础;1940年,他又阅读了由参加第一次伯力会议的抗联领导带回的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和有关游击战的论述。
从《论持久战》中,王明贵对东北抗联游击作战活动在全国抗战全局中的地位和相持阶段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认为: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斗争,哪怕是消灭一个日本侵略者,消耗敌人一颗子弹,破坏一处敌人的军事设施,阻止一处战略资源不被日军掠夺,都是对日军的牵制,都是对全国抗战的有力支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军万马中纵横”–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下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下"TITLE="“千军万马中纵横”–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下"/>
1943年10月,在抗联教导旅苏联境内营地的王明贵将军
可以看到当时抗联部队已经换穿苏式军装并佩带苏军军衔。
他们同时拥有三个番号–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东北抗日联军国际旅和苏联远东红旗步兵第八十八旅。
多重的番号反映着这支部队在远东反法西斯战场上独特的地位。
王明贵当时担任国际旅教导第三营营长。
这段经历还引出后来一段“王明贵被周总理批评”的趣事。
有人这样描写这段事情–
“那一年,周总理陪同金日成来访问,王明贵组织仪仗队在机场迎接,敬礼,报告,欢迎,一切组织的井然有序,完毕,上去搂住金日成的脖子,说,老金,可想死我了。
在东北抗联改编的苏联远东红旗第88旅,金日成是一营营长,王明贵是三营营长。
后来,周总理批评了王明贵,因为金日成不是当年的营长,而是国家元首。
金日成回国后,给王明贵发来两车皮苹果,王明贵都分给部队了。
”
入苏这段经历对王明贵影响应该不小,对苏联正规部队环境的熟悉,使王明贵一度担任解放军最早的步兵学校副校长,不过后来因为这个挨整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一度作了校长,王明贵应该也可以算是“儒将”了,但是,这位将军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远没有那样温文尔雅,他们对他的评价竟然是–
“狞猛”。
在今天的日语里,这是个通常用来形容史前怪兽的词儿阿。
在《啊,满洲》一书542到543页,原日伪海伦-汤原营林署参事北里留写有一篇《官行采伐事业和匪贼》--
这里面的“匪贼”,指的就是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抵抗力量。
北原在一九四三年(昭和18年)曾带营林署的采伐队到汤旺河负责森林采伐和松脂焦油的提炼。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下"TITLE="“千军万马中纵横”–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下"/>
《啊,满洲》一书
北里在文中描述他们这些日伪林业官员的生活是“夜晚到来的时候,不但机枪手要彻夜不眠地全心警戒,而且全体人员都把手枪放在枕头下面才能入睡。
事务所的外面是尽可能加厚的土墙,上面开有枪眼,无论昼夜,森林警察队的警戒都和在战地一样。
”“进行森林采伐,单靠日本军队的讨伐是不够的,故此专门建立了三千人的专属森林警察队进行护卫……尽管有这样的护卫,对采伐队和我们来说,所谓‘安心’也是不可求的,一言一举手之间都可能发生让人神经紧张的事情。
”
之所以造成他们这样紧张,原因是“在诺敏河和汤旺河之间,是狞猛的‘匪贼’的巢窟,尽管在森林警察队警戒之外,在(森林采伐和松脂焦油的提炼)作业期间也要求日军前来驻屯,但是‘匪贼’的行动‘神出鬼没’,仍不时发动夜袭,惨杀掠夺给我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用狞猛都不足以形容的王明贵率领部下数十人就是以这里为根据地的,奉命到这里执行开发任务,我的感觉如同‘火中取栗’,这条生命随时可能象汤旺河畔的露珠般消逝。
”
结果,在王明贵等抗联部队的不断袭击下,最终北里虽然十分努力,“血枯,肉削,几度昏倒”,但是任务“到底完遂不可能”,“如此苦心生产的木材,在还没能供军队使用上的时候,就战败了。
”在哈尔滨国立饭店听到天皇宣布战败的“玉音放送”,百感交集的北里等人忍不住趴在地上“号泣”起来。
–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下"TITLE="“千军万马中纵横”–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将军王明贵下"/>
《官行采伐事业和匪贼》中对于王明贵将军“千军万马中纵横”的描述
其实,王明贵将军要是活着,听到这个日本人的话恐怕要大呼冤枉。
因为1942年抗联的作战方针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随着赵尚志的牺牲和对最新敌情的了解,抗联逐渐意识到在日军将数十万关东军主力调集北满,又大搞开拓团和集团部落的情况下,重建较大规模的根据地已经不现实。
因此,抗联教导旅主力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入以小部队入境袭扰和谍报活动,特别是实施对苏满边境日军阵地配置情况,兵力部署等的侦察,加强地下组织,以便配合盟军未来对关东军的作战。
在这些小规模的入境作战中,王明贵,刘雁来,徐泽民等都十分活跃,但其具体行动至今尚无完整记述。
汤旺河地区是王明贵将军早年战斗的地方,他率领小部队入境的时候,在这里建立秘密基地并活动不奇怪,但要对付的主要目标肯定不是日本人这个林业工作队,搂草打兔子地打几仗,干扰一下敌人的开发活动,顺便弄点儿给养恐怕是有的,把北里等人逼到这种地步大概王明贵自己也没想到。
对王明贵部队这一阶段活动地描述,也见于其他日本官员的回忆。
伪满林业部浜江区专员中村贞成在他的回忆文章《满铁林务区的足迹–
大兴安岭》(《啊,满洲》第549页)中,也写道:“冬天的兴安岭,与西伯利亚来的寒流白魔和狼群搏斗都毫无惧色的山中男儿,最感恐惧的却是大东亚战争(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开始,为扰乱我方经济在当地出没的王明贵匪贼之横行。
有他们的存在,冬天荒山的可怖为之倍增,令现场工作的人员万分紧张。
”
北里1938年开始在诺敏河林区任职,当时周围还有马占山余部在活动。
但是,到了1940年以后,当地就只有抗联在抵抗了。
以几十人就牵制住三千森林警察队,对于这位“狞猛”的中国将军,尽管站在对立的立场,北里仍然表现出了由衷的钦佩。
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残存的‘共匪’只有汤旺河的王明贵等少数,但这都是千军万马中纵横的强者,以其得意的游击战术令(日本)军无可奈何。
”
很多人认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在1940年杨靖宇将军殉国后便销声匿迹。
实际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认识。
他们始终在敌后孤独而顽强地战斗着。
说他们孤独,是因为抗联从1935年就失去了和党中央的联系,说他们顽强,是因为抗联在东北境内的抵抗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实际上从未停息。
例如,在《啊,满洲》的691页,日伪“满洲开拓研究所”所长中村孝二郎的回忆文章《通河县副县长尾原势一君的最后时光》中,就曾提到1945年春,抗联在通河县发动的大规模武装起义,给当地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根据我方资料,这次起义的领导机关,便是赵尚志将军亲自部署潜伏,由杨春,杨振瀛父子两代经营的抗联北满(通凤)交通总站。
起义部队一度占领通河县城,并放出被关押的义勇军首领“滚地雷”等,与日军周旋甚久。
虽然起义遭到敌军镇压最终失败,但部分起义者一直坚持战斗到日本投降。
在日本战败之后,中村贞成才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他眼中的“可怖”的王明贵。
[待续]
老萨影集
你从未见过的北京城:老萨独家收集的百年老照片
遗忘在异国的中国海军:老萨在日寻访北洋水师遗迹
家有小女初长成:小小魔女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