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有机质ppt课件

第二章 有机质ppt课件

第一节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三、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土壤中糖类物质的重要性
• 络合多糖可将土壤颗粒结合为稳定的团聚体。
• 多糖也可和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并成为腐殖质合成的 建造单元;
• 氨基糖的矿化,可向植物供应N素; • 有些糖类可以刺激种子发芽和根的延伸; • 多糖还会影响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和微生物活性
有机物质的半分解期为4.7-9年,胡敏酸在土壤中平均停留时
间780-3000年,富里酸为200-630年。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分为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矿质化是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CO2和H2O)
腐殖化是分解中间产物后又合成更复杂、稳定、胶状的高
的过程,并释放出矿质养分和热量。

分子聚合物的过程,它使有机质和养分得以保存起来。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2. 矿化作用的意义 为作物生长释放出了营养元素---有效化过程 为腐殖质形成提供了基本材料,成为腐殖化的前提。 a 酶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的损失量 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第一节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三、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非腐殖质
• 结构简单、易被微生物分解、具有明确的物理化学性质的
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非腐殖质。
• 包括土壤中的糖类物质、有机酸和一些化学结构已知的含 N化合物,如氨基酸、氨基糖等。 • 占土壤有机质的20~30%

【2024版】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共66张PPT)

【2024版】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共66张PPT)
• 应施腐熟肥料(well-rotted farmyard manure, decomposed dung), 经常落干晒田,改善通气条件 ,绿肥应适时翻压。

• 2、含氮有机质的矿化
• 以蛋白质为例
• (1)水解过程(hydrolysis):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为氨基酸的过程 。

蛋白酶 (proteinase)
对烟草,可以促进K 吸收,抑制Cl 、SO 的吸收,提高烟草品 嫌气条件下,丁酸发酵,放出大量温室效应气体(green house effect gases), 沼气(meth4ane, or marsh gas)。
好气细菌、厌气细菌 蓝细菌
土壤生物的主要类群示 意图
土壤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一)原核微生物
1、古细菌
古细菌包括甲烷产生菌、极端嗜酸热菌和
极端嗜盐菌
现已探明生物适应特殊环境因子的遗传基因 普遍存在于质粒上。因此,有可能把这类生活在极 端环境的古细菌作为特殊基因库,用以构建有益的 新种。
土壤生物
• 硫化细菌
• 氨化细菌
在土壤碳、氮、磷、硫循环中担当重要
的角色。
细 菌 菌 落
根瘤
3、放线菌
☆ 放线菌也是原核微生物,菌丝比真菌细,菌丝断裂为孢子
每克土壤中的细胞数在104~106变动。
☆ 链霉菌属,占70%~90%;其次为诺卡氏菌属占10%~30%;
小单胞菌属占第三位,只有1%~15%。它们的大部分均属


矿质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
• 矿物质 • 及热能
分解 微生物
进入土壤的 分解后合成 腐殖质
有机质
微生物
图4-1 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

土壤有机质和生物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土壤有机质和生物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胡敏酸(Humic acid)旳C23年龄1000~2523 年;
• 胡敏素(Humin)平均C23年龄在1023年以上 。
二、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
腐殖质
游离态 结合态
极少 占绝大多数
有机质与粘粒矿物和阳离子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52-98%旳土壤有机质集中在粘粒部分。
粘土矿物-腐殖质复合体
氮原因值:100克有机质分解时固定无机氮旳克数。
激发作用**( Priming effect):土壤
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增进土壤原有 有机质旳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 发作用。
激发效应能够是正、也能够是负。
2.土壤环境条件(微生物活动条件)
(1)土壤温度(temperature) 25-35℃条件下,M活动最为旺盛,利于OM矿质化
份、构造极其复杂旳高分子化合物。 腐殖化作用(humification):进入土壤中旳有机质又重新合
成腐殖质旳过程。 腐殖化过程也就是有机碳从一种有机碳形式转化为另一种
有机碳形式,也叫有机碳旳周转。它是一种极端复杂旳 生物过程。
土壤腐殖质形成途径
(二)土壤腐殖化过程---腐殖质旳形成过程(假说阶段) 腐殖化过程是以微生物为主导旳生物和生化过程,还有某 些纯化学过程。
(3)土壤pH 细菌最适pH 6.5~7.5,放线菌稍高,真菌较低。
pH 低于5.5,高于8.5,一般微生物都不太合适。
(4)质地 :质地愈粘重,愈难分解,腐殖化系数愈高。 (5)其他条件:土壤盐浓度低于0.2%,无重金属污染等。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旳形成和性质
一、土壤腐殖质形成
(一)腐殖化作用(humification) 腐殖质(humus)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一类性质稳定,成

12土壤有机质.ppt

12土壤有机质.ppt
富啡酸溶于水、酸、碱;胡敏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富啡酸的一价、二价盐溶于水,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胡敏酸的一价盐溶于水,但二价、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络合性:络合物的稳定性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在pH4.8时能与Fe、Al、Ca等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
物,但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会产生沉淀。
7、吸水性:是一种亲水胶体, 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500%
2.土壤腐殖化过程---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假说阶段)
腐殖化过程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生物和生化 过程,还有一些纯化学过程。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阶段:
第一阶段: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转化为腐殖 质的组成成分;
第二阶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组成成分 合成(缩合作用)腐殖质。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 属于生物化学反应。 1.温度:在0~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物质分解速 率增加。每上升10℃,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升高2~3倍。温 度高于45℃和低于0℃微生物的活性都会降低,有机物质分 解速率变慢。高于50℃就是纯氧化反应。
(1.724=100/58)。腐殖质含氮约3~6%,平均为5.6%,其
C/N=10:1~12:1,且在不同的腐殖质中均为:胡敏素>胡敏酸
>富啡酸。
我国土壤腐殖质的元素组成(南京土壤研究所)
腐殖酸
胡敏酸 富啡酸
C (%)
50~60 45~53
H (%)
3.1~5.3 4.0~4.8
(O+S) (%)
31~40 40~50
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北方土壤原因:温度增加10℃, 有机质分解速率增加2~3倍。

土壤有机质PPT课件

土壤有机质PPT课件

16
胡敏酸和富里酸是土壤腐殖质的主要部 分,一般在60%左右,胡敏素是与土壤矿物 颗粒紧密结合而不能被稀碱液所提取的腐殖 酸,由于与土壤颗粒结合牢固,对土壤性质 和土壤肥力影响不大。
(三)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1、腐殖酸的元素组成
主要是由C、H、O、N、P、S等元素组成。平均含碳为58%, 含氮平均5.6%。其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较,前者含碳、氮高而富 里酸含氧、硫高,富里酸酸性较强。
28
作业
一、名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腐殖质
二、论述题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29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非腐殖物质(非特异性物质)指土壤中动植物微生
物残体和它们不同阶段的分解产物。主要有五类有机化
合物和灰分物质,包括:
1)糖类化合物:
单糖双糖和多糖类 好气条件 CO2+H2O
单糖双糖和多糖类 厌气条件 有机酸H2、CH4
2)纤维素、半纤维素
3)木质素
4)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
5)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
我国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如下表:
4
我国部分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如下表。
土类
有机质含量(%) 统计的标本数
棕色森林土
2.64~19.3
74
褐土
1.03~10.69
22
黄壤
2.71~20.5
32
红壤
0.52~1.95
47
黑土、黑钙土
2.14~16.4
29
砖红壤、赤红壤
2.32~2.98
24
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 4.81~21.96
2、 腐殖酸含有多种含氧功能团并带有电荷
含有多种含氧功能团如羧基、酚羟基、羰基、甲氧基、醌基和 醇羟基、胺基、硫醇基等,使腐殖酸具有生理活性,能发生许多 生化反应如离子交换、络合、氧化还原等; 另外腐殖酸还是两性胶体,在不同酸碱度的介质中电性不同,可 以解离使腐殖质分子表面带有电荷。(如—COO-、—NH3+)

【2024版】土壤学课程土壤有机质

【2024版】土壤学课程土壤有机质

腐殖质

1 产生构成腐殖质基本组成的原始材料(简单有机物)
第一阶段:有机残体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其中一部分彻底
矿化,最终生成CO2、H2O、NH3、H2S等无机化合物。另 一部分转化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
(氨基酸、肽等),提供了形成腐殖质的材料。
氧化
+氨基酸或肽
2 合成阶段 多元酚
2. 动物的转化过程
机械的转化
动物将植物或残体碎解,或将植物 残体进行机械的搬进及与土粒混合, 均可促进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
化学的转化
经过动物吞食的有机物(植物残体) 未被动物吸收部分,经过肠道,以排 泄物或粪便的形式排到体外,已经经 过动物体内分解或半分解。
3. 微生物的转化过程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最重要的最积极的过程,有多种 酶参与催化。
腐殖酸
占腐殖酸总量的60%
胡敏素失去水溶性和碱溶性
腐殖质
多糖类 简单化合物 氨基酸 (10-15%) 多糖醛酸苷
二 土壤腐殖质的存在状态
游离态腐殖质 结合态腐殖质
与矿物成分中的强盐基化合成稳 定的盐类,主要为腐殖酸钙和镁
与含水三氧化物 如Al2O3·XH2O·Fe2O3·yH2O化合 成凝胶体
与土壤黏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一般我国北方的土壤,特别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 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
HA/FA比大于1.0 而在温暖潮湿的南方的酸性土壤中,土壤中以富
啡酸为主: HA/FA比一般小于1 在同一地区,水稻土的腐殖质的HA/FA 比大于旱地。
在同一地区,熟化程度高的土壤的HA/FA比较高。
中国自然植被下森林土壤的腐殖质组成
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 会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土壤有机质优秀PPT

-土壤有机质优秀PPT
1、植被 草本 > 木本;草甸 > 草原 阔叶 > 针叶;常绿 > 落叶
2、气候 潮湿、寒冷有利于积累;干燥炎热有利 于分解。
20
3、地形 地势低洼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4、母质 母质质地粘重,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1
四、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1、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 ( carbon hydrate and organic acids ) 葡萄糖、淀粉、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各
45
不论是在好气或厌气条件下,氨基酸 都能进行氨化作用释放出氨,NH3与土壤中 的H+形成NH4+,可被植物吸收利用。NH4+— N
46
3、硝化作用( nitrification )
氨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被氧化成硝酸的 过程,叫硝化作用。
NH3+ O2 亚硝酸细菌 HNO2 + H2O + 能量
动旺盛,有机质由厌气微一些中间 产物如CH4、H2S、H2等,还有一部分变成有 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
这些中间产物对作物有毒害作用,释放的 养料多是还原状态如PH3、H2S。
59
这种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积累,在 低洼过湿的土壤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并
腐殖质一词的含义较窄,通常只有专业人员 才用,而有机质是个通俗的名词。
8
二、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在成土过程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质 是微生物及其残体。
随着成土过程的进行,动植物残体加入到土 壤中去,成为土壤有机质最广泛的来源,尤其是 植物残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9
各种植物的残体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贡献是 不一样的。森林植物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土 壤中补充有机质,枯死的根系很少,有机质多集 中在表层0~10cm以内,每年加入有机质4~6吨/ 公顷。

《土壤有机质》课件

《土壤有机质》课件
《土壤有机质》PPT课件
# 土壤有机质 ## 概述 - 什么是土壤有机质 -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 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和去向
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
植被类型
不同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种类和数量。
气候条件
气候状况直接关系到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用方式会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 结构产生影响。
建设有机农业
2
的积累和分解。
采用无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农业模式,保
护土壤有机质。
3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
使用有机肥料来补充和增加土壤有机质
防止环境污染
4
的含量。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控,减少污染物对土 壤有机质的破坏。
结语
土壤有机质是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我们希望大家能重视土壤 有机质的保护和提升工作,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土壤环境。
地形地貌
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和垂直 层次。
土壤有机质的检测方法
原位检测方法
使用现场仪器和技术,通过测量土壤物理性质,如 颜色和形态,来评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实验室检测方法
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测量,准确测定土壤有机质的 含量和性质。
土壤有机质的保护与提升
1
种植优质绿色作物
选择适合土壤条件的植物,促进有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机物组成 糖、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 木质素、脂肪、腊质
不同有机成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
有机残体的C/N比 C/N~25:1时,最有利于有机残体的分解 C/N<25:1时,分解过程会释放部分N供
植物吸收;
C/N>25:1时,微生物会与植物争夺有效N
(二)土壤环境条件
二、土壤有机质的存在形态
土壤有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未分解或半分解的植物残体组织,严格
地说,这些只能算土壤有机质的原料; ---土壤腐植质
第二节、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 转化
有机质在土壤中经历各种复杂的转化, 可以归纳为两个方向:
---分解过程(矿质化过程):复杂有机物 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最后形成CO2,H2O 和无机盐;
(一)土壤有机N的矿化作用
包括氨基化、氨化和硝化等三个步骤。 以蛋白质为例:
(1)氨基化作用:蛋白质水解成为肽,最 后变为氨基酸的过程。
(2)氨化作用:氨基酸进一步分解成为 NH3的过程。
(3)硝化作用: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 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
(二)土壤的脱N作用
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 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 等过程。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改善通透性; ---加深土色,提高土壤吸热能力,增温。
四、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
---有机质分解产生有机酸,有机酸通过络 合作用和溶解作用而提高土壤养分的有 效性。
第五节、 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及管 理
一、土壤有机质的平衡 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取决于有机质的添加 量和有机质的矿化量。
土壤氮素 土壤磷素 土壤钾素
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除C,H, O主要来自大气之外,其余元素主要靠土 壤供应,包括: 大量元素:N,P,K,Ca,Mg,S 微量元素:Fe,Mn,Cu,Zn,Mo,B
所谓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 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
水溶态:溶解于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有效性很 高,很容易被作物吸收。
华南地区 0.19-0.43 0.24(10) 0.32-0.51 0.38(8) 0.16-0.33 0.23(32)
三、影响有机物转化的条件
有机残体的组成与状态 土壤环境条件
(一)有机残体的组成与状态
1、物理状态 多汁、幼嫩的植物残体比干枯、老化的
植物残体容易分解;
粉碎的植物残体比未粉碎的容易分解。
2、温度状况
---有机质在0°C时就开始有微弱分解,从 0°C到35°C,有机质分解作用逐渐增 强;
---温度进一步升高,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有机质分解也减慢。
---当温度高于35°C,有机质可能发生纯 化学的氧化分解作用。
3、酸碱度
大多数细菌最适合的pH范围是6.5-7.5, 放线菌略高,真菌略低。过酸或过碱 (>8.5, <5.5)都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
一般以腐植化系数衡量植物残体对土壤 有机质形成量贡献的大小。
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 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
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料的腐植化系数
有机物料 稻杆
稻根
绿肥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江南地区 0.15-0.26 0.20(27) 0.33-0.51 0.42(27) 0.16-0.37 0.24(33)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植质化过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 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 过程。
腐植质是由土壤有机物质(或原有的腐植质) 的有机分解产物重新合成而成的。其形成是一 个复杂的、多途径的过程。
目前关于腐植质形成的主要学说有四:糖-胺缩 合学说、多酚学说、起源于木质素的多酚学说、 木质素学说。这几种途径在土壤中可能都存在, 但在不同条件下的重要性不同。
多糖类
简单化合物 氨基酸
(10-15%)
多糖醛酸苷
一、土壤腐植质的分离、提取与组分
土壤(去除有机残体)
用0.1MNaOH提取,过滤
黑色溶液
用HCl调节到pH2
胡敏素残渣
溶液-富里酸
沉淀-胡敏酸
二、土壤腐植质的组成与性质
(一)元素组成 ---腐植质主要由C、H、O、N、S、P等元 素组成,最多的是C和C。还含有少量Ca, Mg,Fe,Si等灰分元素。 ---腐植质的C:N:P:S大致为100-120:10:1:1,
无机态N
一般只占土壤全N的1-2%,最多不超过58%。
主要是NH4+,NO3-,可以直接被作物吸 收利用
(二)含量
土壤全N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显著的相关性, 全N一般占有机质含量的5%左右。
除少数土壤外,我国大部分土壤全N含量 大都在0.2%以下。
二、土壤氮素的转化
三种主要转化过程: --有机N的矿化作用; --脱N作用; --氮素的固定作用。
三、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大部分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仍然偏低; 近年来,偏施化肥,少用有机肥的现象
严重; 因此,有机质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土
壤有机质储量。
土壤有机质管理的主要措施
1、大力发展绿肥 冬季绿肥、水生绿肥、果茶园套种绿肥
2、提倡秸杆还田
3、开辟其他有机肥源 家禽畜粪便、人粪尿等
第六章 土壤养分
3、高海拔土壤高于低海拔土壤
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 >赤红壤>潮土>盐土>风沙土>
4、粘质土壤高于砂质土壤
红壤性水稻土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质 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差异:
粘土>粘壤土>壤质粘土>砂质粘壤土>砂 壤土>壤质砂土
5、熟化度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侵蚀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土壤条件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而影 响有机质的转化.
1、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 ---在适当湿润而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好气
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进行好气分解, 分解速度快,矿化率高,中间产物累积 少,释放出的矿质养分多,但腐植化系 数低,不利于腐植质的累积。
---当湿度过大,通气条件不良,有机质以 嫌气分解为主,分解速度慢,矿化率低, 有机质分解不完全,容易累积中间产物, 对作物有毒害作用,腐植化系数高,有 利于腐植质的累积。
C/N比大约为10:12:1
(二)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腐植酸的核心组成份是芳香族化合物, 此外还有氨基酸、多肽及碳水化合物。
---富里酸含羧基比胡敏酸多,所以酸性较 强。
---富里酸的分子比胡敏酸小,结构较简单。
Flaig的胡敏酸模型
Stevenson的胡敏酸模型
Schnitzer和Khan的富里酸模型
1、有机态 2、无机态
有机态氮
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形态,约占土壤全氮 量的95%以上;
按溶解度和水解的难易程度有可以分为 三种:
(1)水溶性有机态N:〈5%,易水解称为 速效N;
(2)水解性有机N:50-70%,可以被酸、 碱、酶水解成为可溶性或无机态N。
(3)非水解性有机N:〉30%,不溶于水, 也不能被酸、碱、酶水解。
1、有机质的年矿化量(Y) =表土有机质总量*矿化率
有机质的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 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 分率。
2、进入土壤的有机物形成的腐植质量(X) =有机物添加量*腐植化系数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包括从土壤外所有 来源进入土壤的有机质的量。
若:Y=X Y<X Y>X
平衡 累积 亏损
一、土壤有机质来源物的组成 分
植物残体含水量一般在60-90%; 干物质中,90%以上为C,H,O三元素,N和
灰分元素约占8%; 植物残体的有机化合物包括: ---碳水化合物,约占干物质的60%; ---脂肪、腊质、鞣酸等,1-8%; ---木质素:10-30%; ---蛋白质:1-15%;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般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5%以下; 对土壤肥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组成与; 性质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包括: ---植物残体; ---动物残体; ---微生物的残体; ---有机肥料; ---有机废物; 其中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是最主要的来源。
4、土壤质地 质地通过影响土壤的通气状况而影响有 机质的分解。
---砂质土中有机质好气分解旺盛,分解迅 速;
---粘质土中有机质分解速度较砂质土慢。
其他因素:
---土壤溶液盐分浓度高于0.2%时,有机质 分解受阻;
---有毒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也会阻碍有机 质的分解。
土壤分解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合成过程(腐植化过程):形成更复杂 的有机物质(腐植质)的过程。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在各种微生物的作 用下进行的,不同的有机组分,由不同 的微生物起主要分解作用。在不同的条 件下,分解的速度和产物不同。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 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含N有机物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 水解、氨化、硝化等过程机物的分解
主要是含硫蛋白质; 含S有机物
含S氨基酸 H2S
S
H2SO4(好气条件)
H2S累积(嫌气条件)
(五)含磷有机物的分解
包括蛋白质、核酸、磷脂、植素、腐植 质等;
分解后可以释放出无机磷。
Schulten的胡敏酸低(3)聚物分 子的优化3D结构模型
Schulten的胡敏酸低(10)聚物 分子的优化3D结构模型
(三)电性及阳离子吸附能力
---腐植酸分子上有许多功能团,主要的有 羟基、酚羟基、醇羟基等。这些基团的 解离,是负(正)电荷的主要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