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达观超脱的心态

合集下载

菜根谭:世态变化无极,万事必须达观

菜根谭:世态变化无极,万事必须达观

菜根谭:世态变化无极,万事必须达观
原文: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日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如是观,便可解却胸中挂矣。

译文: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实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对任何事都不要太认真。

宋儒邵雍说:“以前所说的我,如今却变成了他,还不知今天的我,后来又变成了谁?”一个人如能常抱这种看法,就可解除心中一切烦恼。

赏析:
沧桑变化转眼事,世上千年如走马。

人生不过百年,多么短暂呀!所以对于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要有超然的态度。

唐朝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有偈说得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也不会是我,我是谁又有谁知道,如悟出这种禅机,对世间的事就会看得很淡然了,心中也就没有了烦恼。

佛家人就能以如此幽默的态度来对待世人:“有人骂老拙,留它自干了。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他也省气力,我也少烦恼。

达观并不是消极的听其自然,随遇而安,而是坦然面对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宽大为怀,从容接纳,心里始终处在平衡状态,对人世间的倾轧大度以容,付之一笑。

笛卡尔教导我们说:“不要让我的欲望超过我的能力范围。

我的欲望都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就很快乐啊;如果我的欲望,超过我的能力范围,那就是自寻烦恼嘛。

”此言可置座右矣!。

达观的作文素材

达观的作文素材

达观的作文素材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达观的作文素材呀。

达观呢,那可是一种超级棒的人生态度哇!这就有好多可以作为作文素材的例子呢。

先来说说苏轼吧,哎呀呀,他可真是达观界的代表人物呢!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哇,那生活条件可差啦。

但是呢,他没有整天愁眉苦脸的呀。

他写的《 赤壁赋》就充满了达观的情怀呢。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哇,你看,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变化,这种达观的思想多值得我们学习呀!他被贬到岭南的时候,还能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乐观的诗句呢。

在困境中还能如此达观,苏轼简直就是一个宝藏的作文素材呢!还有陶渊明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生活呢。

他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轻松呀,可是他却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达观闲适的诗句呢。

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欣赏,都融入到这种达观的态度里了呢。

他不在乎仕途的得失,而是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源泉,这难道不是达观的最好体现吗?再看看现代的例子呀。

有一些身患重病的人,却依然保持达观的态度呢。

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像尼克·胡哲,他天生没有四肢,这是多么大的不幸呀!但是呢,他却乐观地面对生活,到处演讲,鼓励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呢。

他的故事不就是达观的典型素材吗?在历史的长河中呀,达观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呢。

比如说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还能忍辱负重完成 史记》,他要是没有一种达观的心态,怎么可能做到呢?他把自己的痛苦转化为创作的动力,这种精神太令人钦佩了呢!哎呀呀,达观这种态度,在我们生活中也非常重要哇。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像这些人一样达观,那我们就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呢。

在作文中运用这些达观的素材,不仅能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还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呢!哇,宝子们,可一定要记住这些素材呀!。

达观的语句

达观的语句

达观的语句达观的语句●做人,从容达观一些,轻松自在一些,豁达随意一些。

●达观知命,随所遇而能乐,不求己不爱世。

----圣香《凤囚凰》●如果能达观地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或许会简单许多。

----金子由纪子《不被理想束缚的生活》●孤独是个好老师,坚持是个好朋友,自我是个好知己,达观是个好伴侣。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宁静」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无事时,澄然;有事时,断然;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

用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自会获得心灵的安稳。

----《快乐就好》●一颗觉醒的灵魂,它的觉醒的鲜明征兆是对虚假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排斥。

这时候,它就会因为清醒而感到痛苦。

(精神生活)●我觉得人生圆不圆满,在于自己的心,是自己判断决定的。

跟别人说你不这样不那样人生就不圆满了,是没有关系的,要不让别人替你过生活得了!为什么人们都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束缚和看待别人呢?让和他不一样的思想无容身之地,就高兴了是不是?我也喜欢表达观点抒发感情,但不会用我的价值观对别人说教,强制别人做什么,别人不做什么,就异样眼光或者一直说说说就要改正你!自由和平等如果有错的话,那就一直错下去!●能独立表达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

●慢慢的才知道,感情里,总会有分分合合;生命里,总会有来来去去。

以一种洒脱的姿态放手,以一份微笑的心境达观,浅浅喜欢,静静爱,深深思索,淡淡释怀。

●组织说服性演讲:激励序列接下来应该考虑,如何将你的诉求组织成一篇说服性演讲。

我们之前也讨论过,在表达诉求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听众的心理趋势,也就是说用哪种方式表达观点才更能被听众接受。

你需要将你的论据和激励性诉求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形成一套统一的、有效的演讲结构模式。

----艾伦·蒙罗《演讲的基本》●平静,达观,开阔,释然,这是做人的态度,但并非艺术的力量。

旷达超脱的意思

旷达超脱的意思

旷达超脱的意思
旷达超脱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超越常规和局限,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思维。

旷达超脱的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不受传统观念和固定模式的限制,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在思想层面上,旷达超脱的人能够超越狭隘的观念和偏见,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思考,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以更宏观和长远的视野思考和决策。

在情感层面上,旷达超脱的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能够保持平衡和理性,不会被消极的情绪所左右,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稳定。

他们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且懂得如何调节和管理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行为层面上,旷达超脱的人具有勇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方法。

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受他人的评判和压力影响,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总的来说,旷达超脱的人是一种内在修养和思维方式的体现,他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困境,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的本质意义。

论乐观、悲观与达观:达观乐天心自宽

论乐观、悲观与达观:达观乐天心自宽

论乐观、悲观与达观:达观乐天心自宽乐观太无知,悲观太消极,唯有达观,是我们对待人生应该持有的态度。

知足而长乐,乐观而豁达,豁达而自信。

随所遇而能乐,看得开而后有所为,才是真达观。

面对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和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面对误解,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和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面对赞扬,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和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

面对烦恼,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选择生活的境遇,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坚强而自尊的态度;我们不能选择生活给予我们什么,但我们却可以选择积极而乐观地回报生活什么。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

人生是由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生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出有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出有因也能变的可能。

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

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出乐观的精神;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人生三态:悲观,乐观与达观。

悲观的人在山脚看世界,看到幽冥小径,乐观的人在山腰看世界,看到柳暗花明,达观的人在山顶看世界,看到天广地清。

悲观的人说:人生像一杯苦酒,清浊均苦涩,乐观的人说:人生像一杯美酒,点滴皆芬芳,达观的人说:人生像一杯清泉,冷暖都清凉。

悲观的人看到花谢的悲伤,乐观的人看到花开的灿烂,达观的人看到花果的希望。

悲观的人见到人生的生老病死,乐观的人见到人生的甘甜喜乐,达观的人见到人生的春夏秋冬。

悲观的人叹人生步步走向死亡,乐观的人赞人生步步迈上尖端,达观的人悟人生步步回归自然。

悲观的人趋向阴暗一角,乐观的人迎向光明一面,达观的人宠辱不惊。

悲观的人埋怨风向,乐观的人等待风向,达观的人调整风帆。

达观超脱的名言

达观超脱的名言

达观超脱的名言引言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这些困难有时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无助。

然而,有些人却能够保持一种达观超脱的心态,他们用智慧和深思熟虑的话语给予我们指引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整理和解读一些达观超脱的名言,探讨达观超脱对我们的启示和教益。

一、接受现实1.1 无法改变的事实•“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你将获得内心的平静。

” - 约翰·C·麦克斯韦•“珍爱生活中的变化与困难,因为这是成长的机会。

” - 未知1.2 从容面对困境•“时间会告诉你,痛苦不是一辈子的事。

” - 未知•“每当你觉得无助时,只需回想你一直以来克服的困难。

” - 未知二、超脱物质2.1 心灵的富有•“心灵的富有远胜于物质的积累。

” - 甘地•“掌控欲与物质欲的释放,你将获得真正的自由。

” - 未知2.2 追求内在的快乐•“快乐不是追求得到的,而是放弃了某些东西之后的心灵平静。

” - 卡尔·伦纳•“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在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

” - 未知3.1 消极情绪的抛弃•“内心的平静源于对消极情绪的抛弃和积极情绪的培养。

” - 未知•“控制情绪,你将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 - 未知3.2 淡泊名利的选择•“名利是生活的绊脚石,淡泊名利才能追求真正的幸福。

” - 未知•“放下对外在世界的执念,你将拥有内心的自由。

” - 未知3.3 真实自我的追求•“追求真实的自我,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失去自己。

” - 未知•“探索自我的过程是一次修复心灵的旅行。

” - 未知四、与他人和谐相处4.1 爱与宽容•“爱和宽容是照亮黑暗的灯盏,让你与他人和谐相处。

” - 未知•“待人以真诚和善意,你将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 - 未知4.2 放下成见和偏见•“放下成见和偏见,你将拥有开放与包容的心态。

” - 未知•“与他人相比,我们更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保持进步的动力。

” - 未知4.3 感恩与回馈•“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同时也是为他人回馈的动力。

尽力达观,保持中道

尽力达观,保持中道

尽力达观,保持中道06.尽力达观,保持中道从小到大,我们会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和观点,教我们如何做事,怎样为人,但似乎听到的越多,我们反倒越容易迷失自己,越难把握自己的分寸和尺度。

面对这一处境,一种值得借鉴的人生态度是,听所有人的声音,然后做自己的决定。

也就是说,要兼听各方的意见,保持达观;同时要兼顾自己的心声,选择中道。

今天我来跟大家聊聊,一个人借着自我觉察如何应对各方的评价,来趋近达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能活出真性情,并且践行自己的中道。

什么叫做自觉,自己对自己的觉察,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自己对自己的客观公正,不抱偏见的评价。

这也是我们今天讲课的重点,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因为自觉真非易事。

那么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强调自觉,并不是要否定他评,强调人要认识我自己,并不是说人不应该认识这个世界,要把所有的精力都要放到自己身上,并非如此。

当两样事情都同样重要的时候,那么强调什么东西,就取决于当下的这个处境。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古人他就特别注重明心见性,注重自我认识。

读读陶渊明的诗,谢灵运的诗,你就知道他们已经达到了一个明心见性、自我认知的最高高度。

在当时的年代,在久远的那个年代,当时的人们忽略了去看大千世界,看这个风起云涌的变幻的世界,所以处于那种困境之下,当时的时人就提出来要开眼看世界,于是人们的目光从自我放向全球,开始去关注自我之外的这个外部世界。

那么今天,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关注这个世界,你打开你的微信也好,微博也好,其实都是在看别人的事。

美国怎么样了,英国怎么样了,明星怎么样了,我的那个他怎么样了,隔壁的那个他怎么样了。

有一段时间,我在国外那个访学的时候,我也难得打个电话回国,然后打给我一个同事,我同事第一句话是:“你知道吗,谁又错过头条了。

你知道吗,谁谁谁又八卦了,就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关系。

谁谁谁怎么样怎么样”。

都是明星的事情。

然后我当时就蒙在那里,紧接着问了他一句,跟你有关吗?你是没事做了,一天到晚就这个那个怎么样了。

古代文人的人生境界

古代文人的人生境界

古代文人的人生境界古代文人是文化精英,他们以才情横溢、博学多才而闻名于世。

他们在追求艺术境界的同时,也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认知。

他们追求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以此作为指导,塑造了独特的人生境界。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的人生境界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豁达超脱的心态是古代文人人生境界的重要体现之一。

古代文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种种疾苦和挣扎,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沉溺悲伤或怨天尤人。

相反,他们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被世俗的浮躁所困扰。

他们深知人生的无常和转变,因此以宽容和坦然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变故。

从身处纷扰的社会时局中的南宋文人苏轼,到在北方边境官场中历经挫折而不改初心的明代文人杨继盛,他们都展示了古代文人独有的超脱于世俗的人生态度。

追求自我的深沉思考是古代文人人生境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在古代文人看来,人生不仅仅是追逐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找真理和追求精神成长的过程。

他们对人性、社会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创作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像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和明代文人王阳明一样,他们都对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力量有着深入的思考,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是古代文人人生境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文人往往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生活,他们不甘于受制于权力和物质的束缚。

他们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同时也对世事的纷扰和官场的尔虞我诈保持距离。

他们的生活方式往往充满自由和艺术的气息,在山水之间谋求心灵的净化,在诗词歌赋中表达对世界的思考。

例如唐代文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明代文人文徵明的《四时田园杂兴》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古代文人人生境界的重要体现之一。

古代文人常常以自然为精神归宿,他们体悟着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并试图借鉴自然的律动来调节自身的情感和思绪。

他们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沉思,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要有达观超脱的心态
做人要有达观超脱的心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国古代士大夫的理想。

但理想实现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他们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理准备,面对穷达得失能坦然面对,安之若素,这就是一种达观思想。

苏东坡曾写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人来世上一遭,犹如飞鸿踏雪,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印记,但鸿飞之后,大雪覆盖或阳光化雪,哪里还能找得着曾有的印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不管你曾经多么富有、多么风光,到头来你终将撒手人寰,一无所有。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要集中精力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对个人利益得失不要过于计较。

苏东坡的诗与王国维写到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不妨把人生看淡看远一些,不再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

做人应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古兰经》里有句经典之言:“山不走来,我就过去”。

面对无法改变的处境,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

牢骚改变不了现状,还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别人对你的看法。

“怨天尤人者是生活中的失败者”,爱发牢骚者,谁都不喜欢。

有句话说得好:“把自己看得很大,世界就很小;把自己看得很小,世界就很大。

”一个人若把自己的荣辱得失、功名利禄看得过重,什么都舍不得“放下”,哪能活得自在轻松?有人说:60岁时官大官小一个样,70岁时是男是女一个样,80岁时钱多钱少一个样,90岁100岁时什么都一样———墙上挂遗像,想想很有道理。

有个“六尺巷”的故事,说清朝时安徽桐城人张英在京城做大学士、礼部尚书,家人送信说因府宅翻修与邻居为争宅基地闹得不可开交,要求张英出面解决。

而他只是一笑,后修书一封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后豁然开朗,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而对方看到张家这么做也退后三尺,为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道,成就了有名的桐城“六尺巷”。

故事很教育人,争一争,争出你死我活,让一让,让出了风格风尚,让出了海阔天空。

所以说,做人要达观超脱一点。

第 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