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复习提纲以及总结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绵竹中学——李瑞豪总结

一、理论部分

1.1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1.1.1体验数据管理技术

1、利用windows 操作系统管理文件

2、利用excel 管理数据

3、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数据管理:指对数据的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 数据管理技术:指与数据管理活动有关的技术。 常见的数据库应用实例:

图书馆、银行、火车站售票、电信缴费、网上购物等。 1.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人工管理特点:没有专门的软件管理数据,数据与应用程序紧密联系,不能共享。 文件系统特点:数据文件与应用程序分离,但独立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较差。 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数据的安全及完整性得到保证。

...

1.3认识关系数据库 几个概念:

实体: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或者对象。 实体集:实体的集合。 1.3.1 用关系存储数据

一个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称作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用表格来存储数据。 字段:表中的第一行。 记录:陈第一行外的所有行。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 、ACCESS 、DB2、Microsoft SQL Server 、Oracle 、Sybase 等。

2.1数据的分析与建模 2.1.1数据的收集 2.1.2数据的抽象描述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

(1)实体:客观存在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如一个学生、一本书等。

(2)属性:实体的特征,如一个学生实体可以有姓名、体重、年龄等属性。

(3)键:能在实体集中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身份证号码、学号、借书证号等。 (4)联系:有三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如学校与正校长(一对一)、班级与学生(一对多)、比赛项目与运动员(多对多)。

3、机器世界

字段:字段用来标记实体属性。

记录:一个记录可以描述一个实体。 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4、三个世界的术语对照

2.1.3概念模型与E

—R 图

概念模型是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P.P.S.Chen 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Entity-Relationship Model ),也称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 —R 图。E —R 图包括三个图素:

(1) 实体集。用矩形表示,框内标注实体名称。 (2)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连线与实体连接起来。

(3) 实体之间联系。用菱形框表示,框内标注名称。

下面就是一个E -R 图实例:

2.2 建立关系数据模型

2.2.1从E —R 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

关系数据模型是采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从E —R 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一般可以分两步进行: 1、 将每个实体集转换成一个二维表。 2、 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转换成二维表 2.2.2其它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

2、网状模型

3、关系模型

2.3创建数据库及数据表

相关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简述:

文本:包括汉字、字母、数字、特殊符号,作为文本的数字不具数值含义,不能直接用于数字运算。(如姓名、学校、地址)

数字:用来存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的数字,可以是整数或是小数。(如数量、价格、成绩)自动编号:内容为数字的流水编号,且默认由1开始编号,每增加一条记录,即加1。

日期/时间:可以保存日期及时间,允许范围为1900/01/01到9999/12/31

2、主键:能唯一标识表中每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称为键,作为主键的该字段数据不能重

复,若重复,则在保存时发生错误。

3、字段属性:字段大小、必填字段、有效性规则、默认值。

4、数据表的两种视图:

数据表视图:以表格形式显示数据,常用来查看、修改、插入、或删除记录。

表设计视图:可以用来修改表结构和字段含义。

3.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相关教学内容:

一、排序:1、在数据表下打开表;

2、选中列

3、点击“升序”(由小至大)或“降序”(由大至小);

多列排序:这些字段必须紧连在一起,没有相邻的要先拖动在一起,排序按先根据左边,再根据右边进行排序。

二、筛选

筛选:是指在数据表中查找满足一定条件的记录。

1、按选定内容筛选:

2、按窗体筛选:

3、高级筛选:

(1)在“准则”中,两个条件在同一行,表示它们之间是AND(与)的关系,即这些条件要同时成立。

(2)在“准则”中,两个条件在不同行,表示它们之间是OR(或)的关系,即这些条件中只要一个成立就行了。

(3)like 1*(*是通用字符,代表任意字符,1*表示第一个字符为“1”的字符串。) like 王*(姓"王"的所有记录)

3.2 数据的查询

相关教学内容:

一、选择查询

1、定义:在数据库中查找出满足条件的记录项;虽然与筛先有类似的地方,但有两个区

别:筛选只能在同一张数据表B、筛选的结果不能直接保存。

2、查询类型:

A、单表

B、多表

C、参数

3、步骤:

1、选择“对象”栏中的“查询”

2、选择“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

3、添加所需的表

4、根据查询条件增加字段、在准则中添加条件表达式

5、运行查询,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6、保存查询结果。

二、使用条件(准则)的语法问题:

1、文本类型:直接输入文本即可,ACCESS会自动加入双引号,若是不等于某某文本,则

必须在文本前加入“NOT”,也可结合通用字符“*”,设置查询条件。

2、数字及日期:这两种类型的条件语法完全相同,比较字符可分为两类。

如:“>#2001/1/1#”,表示只显示2001/1/1以后的记录;

“between 1 and 10”表示只显示大于等于1及小于等于10的记录。

3、对于任意字段,如果判断该字段的值是空,则填入“ISNULL”,不是空则填入

“ISNOT NULL”

4、参数查询:在准则中填入“[提示信息]”

3.3 数据的统计

相关教学内容:

在ACCESS中,数据的统计是通过“合计”功能来实现的。合计功能的目的是将表的记录予以分组后,再加以计算。

合计功能的部分选项内容如下:

分组(Group By):某个字段将记录进行分组。

求和(Sum):计算字段中值的总和。

平均(Avg):计算平均值。

最大值(Max):搜索该字段的最大值。

最小值(Min):搜索该字段的最小值。

条数(Count):计算记录条数。

第一条(First):搜索该字段的第一条记录。

最后一条(Last):搜索该字段的最后一条记录。

条件(Where):设置计算条件

二、上机部分

上机题型一(建立数据库及添加数据表)

一、新建空的数据库

步骤:

1、“空的ACCESS数据库”

2、确定保存的位置及数据库名称。

3、“创建”

二、添加表的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