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外设计史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

本报告将对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梳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探讨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外设计史发展概述1. 古代设计(1)中国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到夏商周青铜器、陶瓷,再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国古代设计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外国设计外国古代设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古希腊的神庙、雕塑,再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水渠,外国古代设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中世纪设计(1)中国设计中世纪的中国设计以佛教艺术和道教艺术为代表。

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道教艺术则主要体现在道观建筑和道教雕塑上。

(2)外国设计中世纪的外国设计以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艺术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为代表,强调垂直向上的空间感。

文艺复兴艺术则注重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3. 近现代设计(1)中国设计近现代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2)外国设计近现代的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设计运动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三、中外设计史特点及影响1. 中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如陶瓷、漆器等。

(2)讲究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注重寓意和象征,如玉器、青铜器等。

(3)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设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外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审美外国古代设计强调审美价值,如古希腊雕塑、罗马壁画等。

中外设计史论文

中外设计史论文

中外设计史论文由于设计的本质特征是复杂和多样的,因此设计史是一个多方面和有争议的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外的设计历史,并分析这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似性。

设计历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从原始社会、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一系列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如建筑、工业设计、广告、传媒等。

这些领域的设计历史共同构成了设计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的设计由部落和古国王所主导。

在中国古代,设计的发展表现出强大的文化传承和精湛的技艺。

这个时期的建筑和工艺品表现出高超的设计和制作技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中国古代的设计领域中,建筑是受到高度赞扬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的古建筑采用了很多稳定的结构、精密的制作和精美的表达技巧,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自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和书法在中国古代时期具有相似的艺术和审美特点,都注重对开放空间的意图和形式的表现。

截至现代设计,在西方,设计的范畴被进一步扩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术和建筑领域。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设计被引入到了设计界,设计师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这个时期的设计特点是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并致力于将设计品融入到广泛的生活和工作领域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方的设计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似性。

例如,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些技艺和色彩元素,如印染、刺绣、水墨画,都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

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也逐渐在中国的设计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如色彩、形式、材料、装饰和图案等。

总之,设计历史是一个多方面、包容性和不断发展的学科,中西方的设计史都在不断地演变和进化。

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为设计界的发展和多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世界现代设计史_意大利论文

世界现代设计史_意大利论文

论意大利的现代设计一·意大利现代设计特点综述:意大利和日本现在都是设计的重要国家,但是,意大利的设计发展与日本完全不同,日本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学习外国的设计,通过大量的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面貌:而意大利则决心不抄袭他人,一直专心地发展出自己的设计体系来,因而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非常意大利化的设计系统,得到世界的首肯。

意大利的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但是,它的现代设计则是在战后才得到世界的公认。

与芬兰非常相似,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具有非常特别的民族特征,同时也强调个人的表现,与高度统一的、非人格化的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完全不同,是现代设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典型。

关键词:杰出1 设计传统悠久,形成非常意大利化的设计传统,风格较强,不同于日本长期的学习与模仿。

专心发展自己的体系。

2 涉及面广泛包括大众文化设计和高级文化的设计,看的见的设计和看不见的设计。

3 战后发展国家经济,设计目标明确为增加产品出口的服务,强烈的区域限制。

集中在北方为出口而形成的制造业都市中心:米兰,都灵。

4 战后设计名家很多,明星效应很强。

尊重设计师,设计人社会风气,人才层出不穷,受人追捧。

5 工业设计水平高,但是设计师多为建筑系出身。

没有良好的工业教育体系,但是工业设计依旧出彩。

列如:米兰理工学院( Milan Polytechnic)的建筑系。

6 意大利具有最高水平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风格世界流传,并非建筑的附庸而是自成专业,在意大利很受重视。

7 在经历过“新艺术运动”的洗礼后,风格更加多元化。

体现意大利人特性:任何一个标准化风格都可以衍生出变体,多姿多彩。

8 在风格多元的国际格局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征。

民族特色与传统并未随着现代发展而丧失反而更加重视。

9 设计理论设计评论很突出,有较为著名的设计杂志《多姆斯》反思:在今后的发展与设计中,都应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征与特色,发展民族的特征,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抓住民族特征不是复兴古典不应只抓住某个符号要宏观看问题。

汽车发展史论文

汽车发展史论文

《中外设计史》——汽车标志设计*者:**班级: 09设计【2】班学号: ************2010年6月6日诚信声明保证论文真实诚信。

没有抄袭和剽窃。

引用他人观点和材料均由著名。

论文提纲1.汽车标志设计的起源讲从汽车诞生之初的汽车标志的由来。

2.汽车标志设计的发展讲,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汽车标志设计的发展。

3.现代的汽车标志讲现代的汽车标志设计更具时代气息和人性设计感,更具美感和代表性。

内容摘要伴着汽车的产生和发展,资本家们都想创立自己的汽车自己的生产工厂。

创立属于自己的汽车,为了著名和打上有自己特色的记号与他人的汽车区别,汽车标志随之诞生。

现代老牌名车,有着悠久历史的知名汽车生产厂家,他们的汽车标志从创立之初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在漫长的发展史中与标志注与了该公司的精神和文化,深入人心。

汽车标志的设计并非凭空想象就得出的,它是综合了一个公司的造车理念和发展史以及公司的精神和理想,得出最具代表性让人接受的标志,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标志不只是一个图标,它代表一个汽车公司的发展、文化、理想、及理念。

汽车之父卡尔本次以其超凡的智慧创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这一伟大的交通工具,还于戴姆勒创造了现在顶级的汽车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奔驰的标志三叉星象征征服陆、海、空的愿望,也是奔驰公司发展至今为之奋斗的动力与目标。

关键词:标志、理念、综合、象征核心概念:每一个伟大的汽车标志都是一个伟大的汽车公司的综合体现,理念、发展史、精神等等。

1.汽车标志设计的起源汽车创造之初,资本家想与汽车赋予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来延续自己的汽车公司的发展壮大,也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期望传承下去,才有和最早期的汽车标志。

例如法拉利的标志是一匹跃起的马,是在一战中一位意大利出色的飞行员的飞机上有这样一匹会给他带来好运的马。

在法拉利比赛胜利后,飞行员父母亲建议法拉利也应该印上这匹带来好运的马。

后来飞行员战死了,马就变成了黑色。

底色变为公司所在地的金丝雀的颜色。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

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中外建筑史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论文题目:浅析西方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院别:艺术设计学院专业:产品设计班级: 1644443学号: 2姓名: 555任课老师: 066时间:2015年12月浅析中国南北方建筑差异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系学院产品设计李静 8摘要:理查德·迈耶是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通过对迈耶一些代表作品的解读,领悟迈耶的设计手法。

迈耶的这些设计手法对建筑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剥洋葱;白色;虚实?理查德·迈耶(Richard?Meier)是美国着名的第三代建筑师。

他是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白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立风格的建筑大师。

他的建筑作品遍布美国各大城市。

迈耶的每一个建筑作品,无论建成与否,都是完整而且成熟的,同时又都是极其富于个性化的。

他的建筑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迈耶也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到“现代主义的某些形式原则,内容极为丰富,大有前途,具有差不多是无限的领域。

我的作品并不属于新古典主义传统,我反对表现派,但信奉概括……我依然被现代主义的诗意、技术的美和效用所吸引”,以下是对其设计手法及作品的简要分析。

1、化体为面的设计手法——“剥洋葱”手法?作为美国第三代建筑大师,迈耶的许多作品都展现出强烈的“层”视觉特征,在迈耶的一些作品中,运用了各种形式不同、纵横交错的面,使建筑形态产生了良好的层次感和虚实变化。

这种设计手法类似于“剥洋葱”,洋葱的内部由很多层面组成,未剥开的洋葱呈现出密实体的形态,而剥开的洋葱则有了强烈的层叠的相互关系,后者展现的面的组合形态较前者的实体形态更丰富,剥开部分的面层与中间未剥开部分的实体形成对比,并且产生层次感和方向感,有了虚实和阴影变化。

中外设计史中国篇

中外设计史中国篇
大盂鼎铭文
内壁有铭文291字, 内容为周王告盂, 殷代因酗酒而亡国, 周代忌酒而兴,要 盂一定要很好地辅 助他,敬承文王武 王的德政。同时记 载给盂的赏赐。
Hale Waihona Puke 大克鼎铸造于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时期, 清光绪中期在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出土, 当时出土的另有7件克鼎,形制与纹饰都 和大克鼎相同,只是体积小得多,同为西 周一个名叫克的贵族。
大克鼎气魄雄浑,威严沉重,通高 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 颈部饰有三组变变体龙纹,间隔以六道棱 脊,腹部饰以宽阔的波曲纹(窃曲纹), 线条雄浑流畅。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 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 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内壁铸刻的长篇铭 文共计290字,是少见的金文书法杰作。 其内容依大意可分成两段:前段是克歌颂 祖先师华父谦逊的品格和美好的德行,能 够辅弼王室,靖远安内,周王追念其功绩, 任命师华父的孙子克担任宫廷大臣,出传 王命,入达下情;后段记载了周王对克的 册命辞,重申对其官职的任命,并赏赐礼 服、土地和奴隶,于是克叩拜谢恩,称颂 天子的美德,并铸造大鼎来祭祀师华父。 这篇铭文一向被视作研究西周奴隶制的重 要史料。现存于博物馆 。
中外设计史是艺术设计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发 生、发展、演变及影响;掌握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设计思潮、风格、流派形成 的原因及特色;理解各民族设计作品的差异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古 今中外各个领域的设计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具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并能 运用设计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进行设计策划和操作。
(3)转变期: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仍保持精美的 制作技巧,但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 降,器物由以礼器为主变为以日用化为主。

关于中外建筑史论文中外建筑欣赏论文中外建筑赏析论文:日本传统建筑特征简析

关于中外建筑史论文中外建筑欣赏论文中外建筑赏析论文:日本传统建筑特征简析

关于中外建筑史论文中外建筑欣赏论文中外建筑赏析论文日本传统建筑特征简析【摘要】:日本传统建筑在与环境的融合,室内空间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的使用及装饰中体现的民族独特性。

关键词: 自然; 流动; 材料的自明; 建筑的精神与气质初次近距离的接触日本,在体验日本文化风情及建筑风貌的游历中,日本传统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传统建筑的发展虽然受到中国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既不同于西方建筑,也与中国传统建筑有许多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建筑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1形体的自然性日本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岛国,日本人民热爱自然,这种感情体现在传统建筑上则表现为追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协调。

如果说西方人所追求的是建筑物本身高大的形体,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形体表现人与自然的对话,那么日本传统建筑则不强调实体性,而是以小巧的体形融会于自然之中,将建筑看成为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日本人的理想中,建筑应与自然成为一体,他们不喜欢对自然采取对抗姿态的高大厚重的建筑,即使是日本建筑中唯一的以庄严雄伟、气魄雄大取胜的建筑物———天守阁也将其体量分解为若干个小城楼,簇拥一座大城楼,廊屋相连、层宇层叠的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景观,整体轮廓参差起伏,构图多变。

许多日本建筑群都避免沿纵轴对称布置,桂离宫、法隆寺都以不对称为特点的。

冈仓天心认为日本人对不完全的偏爱来自于禅的影响。

“在日本不完全的东西被奉为崇拜的对象,为了让想象力能自由地去完成它,人们故意地让它保持不完全的状态。

“日本人追求的是不对称的美、均衡的美,采取不对称的形式是为了避免产生人工安排的感觉。

他们认为对称、稳定可以使建筑显得优美庄严厚重,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和抽象概念的堆砌等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的构想力。

从造型上看,以木结构为主的日本建筑,整体呈直接造型,如伊势神宫的构件线条平直、棱角分明,整体呈明确的几何形。

中国的建筑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建筑的屋檐也开始有了起翘,但起翘不如中国明显。

中外平面设计艺术史论文111144421929

中外平面设计艺术史论文111144421929

浅谈乌德勒支住宅南立面的风格派平面设计摘要:荷兰风格派艺术在平面设计艺术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风格派的平面设计方法和艺术理念不仅仅影响了20世纪20到30年代的艺术界,而且还因为后期的国际式风格的巨大影响而深深触动了建筑界的大量建筑师,而后的许多建筑师(诸如格罗庇乌斯、柯布西耶、安藤忠雄等人)在现代建筑的艺术审美上都留有荷兰风格派的烙印。

本文在对著名建筑——乌德勒支住宅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荷兰风格派平面设计,主要针对风格派平面设计作品的一般特征、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以及抽象简化的设计精神做了深入探讨,得出对于荷兰风格派平面设计艺术的一些认知。

关键词:风格派 乌德勒支 南立面 建筑荷兰的风格派是20世纪初期(大致为1917年——1928年)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与当时一些主题鲜明、组织结构完整的运动不同,它并没有完整的结构和系统的宣言,仅有一本《风格》杂志作为旗帜,运动中的一些代表人物甚至有些互相还不认识,存在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14年,但是它却对其后的现代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家居设计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视为是“经典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一。

其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代表人物有蒙德里安、奥特·凡杜斯堡、巴特·凡·德·莱克、里特维德等。

在绘画上的代表作品是蒙德里安的红黄蓝三原色构图(如图1),在建筑上的代表作就是著名建筑师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住宅,乌德勒支住宅的建筑南立面(如图2)设计完全体现了风格派的平面设计理念,和蒙德里安的平面构图一起定下了风格派的基调。

1.风格派平面设计作品的特征 风格派平面设计的特征有很多,概括地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1元素组合观:风格派的平面设计提倡的是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极简单的平面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和可识别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

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

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

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

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

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
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清朝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急转直下。

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直到光绪时稍微有点回光返照,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

长达数千年的中国瓷器发展史,并至此落下帷幕。

陶瓷的发展从古至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生活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古陶瓷发展史,它虽然是以衰退而告终,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这份珍贵而又丰富的遗产,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西方现代设计史: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相关技术专业人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

艺术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代主义设计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使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强调功能主义,反对因袭传统。

具有强烈的明主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精神,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转变过去设计仅为权贵与上层服务的思想。

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艺术教育史上的质的飞跃。

虽然那个另人热血沸腾的年代尽管离我们远去,但是作为世界上最早期最著名的艺术设计高等学校,包豪斯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

尽管包豪斯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4年,但却成为许多艺术设计工作者心目中的偶像。

包豪斯不只是一所学校,它是一个公社,一项精神运动,一种对所有艺术之激进理解,一个可与伊壁鸠鲁花园相比的哲学中心,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

工业革命以后,设计逐渐上升到与艺术同等的地位,设计史所涉及的不仅是物的造型和装饰,更多的是对设计者在工业文化范畴中的角色进行文化历史批评,注重阐释设计的观念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工艺美术运动虽然是由设计师自发发起的,但是,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产品外观设计的丑陋等事实,使这场运动发展迅速,从英国蔓延到了欧洲大陆的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美国。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法国并对欧洲和美国产生影响巨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持续长达十余年,在设计上是一次形式主义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现象被许多批评家和欣赏者看作是艺术和设计方面最后的欧洲风格,它的内容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及舞蹈都有关系。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法国、美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一次风格特殊的设计运动。

它发源于法国。

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革命,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采用同一的、单调的设计对待不同的设计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忽视了人的要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的影响;另外人们开始重视设计责任,要求保护有限的资源,因此国际主义造成了广泛的不满,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的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
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新现代主义,在温图利向提出现代主义挑战以来,除了后现代主义还有一条道路就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

被称为“新现代主义”或“新现代”设计。

设计是什么?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作为人类设计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现代学科,它经历了长期的酝酿阶段。

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做好自己的设计,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了解设计的历史发展进程,了解设计发展史上的事件、人物、作品乃至思想,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

学习和了解现代设计史中各时期各国的理念和风格潮流,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中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定位,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