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
中外设计史

1玉器最早被我国先民用于原始宗教活动。
玉琮(cong)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
2我国彩陶分布广,主要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3半坡型著名器物:“船形彩陶器”、“人面鱼纹盆”,庙底沟型有“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马家窑型著名器物有:“”舞蹈纹彩陶盆;马厂型: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
4巢居被学术界认为是南方民族最早的建筑形式之一。
北方最早的居住是穴居。
5夏、商、周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
6西周时完善并记录了一套制度,严格按等级名分规定,使用不同的玉。
7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
8我国至晚在商代中期发明了瓷器。
9殷墟期为中国青铜史上第一个高峰期。
10青铜器第一个高峰期的特点是崇尚肃穆、雄浑凝重、富丽繁缛。
11大裘冕是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
12儒家思想衍生出强调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人性价值的设计哲学。
13墨家主张节用、实用的设计。
14《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末年,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
15山字纹镜堪称是战国铜镜的典范之作。
16青铜器设计的发展到东汉为尾声。
17秦瓦当的纹样中,常见的是风格独特的夔纹。
18西汉时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样最常见。
19砖的雕饰始于秦汉时期,唐代制砖工艺达到历史最高峰。
20汉代画像砖的题材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画像类,包括历史传说、避邪瑞兽、神话故事,市井生活等;二是花纹类,有植物纹、云气纹等。
21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以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善。
22西汉时期主要纹样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文字纹等。
23莲花尊主要见于齐、梁和北魏,早期多用于刻划;晚期用浅浮雕装饰。
24云冈石窟第十六至二十窟开凿最早,称“昙曜(tanyao)五窟”。
25莲花洞与古阳,宾阳洞并称北魏龙门三大窟。
26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青北白”瓷业布局,到唐代形成较为明显而固定的局面。
27陆羽形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评价为唐代最完美的瓷器。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外设计史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
本报告将对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梳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探讨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外设计史发展概述1. 古代设计(1)中国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到夏商周青铜器、陶瓷,再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国古代设计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外国设计外国古代设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古希腊的神庙、雕塑,再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水渠,外国古代设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中世纪设计(1)中国设计中世纪的中国设计以佛教艺术和道教艺术为代表。
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道教艺术则主要体现在道观建筑和道教雕塑上。
(2)外国设计中世纪的外国设计以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艺术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为代表,强调垂直向上的空间感。
文艺复兴艺术则注重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3. 近现代设计(1)中国设计近现代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2)外国设计近现代的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设计运动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三、中外设计史特点及影响1. 中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如陶瓷、漆器等。
(2)讲究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注重寓意和象征,如玉器、青铜器等。
(3)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设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外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审美外国古代设计强调审美价值,如古希腊雕塑、罗马壁画等。
中外设计史

第一节小亚细亚与大叙利亚历史文化概述 第二节小亚细亚的工艺 第三节中东地区的工艺
第一节爱琴海早期文明历史概述 第二节米诺斯和爱琴海诸岛屿工艺 第三节特洛伊和迈锡尼的工艺
第一节上古伊朗的历史文化概述 第二节前伊朗和米底亚王国的工艺 第三节古波斯时代的工艺 第四节希腊化以后的伊朗工艺
第一节古希腊历史文化概述 第二节古希腊的装饰和工艺 第三节古罗马历史文化概述 第四节古罗马的建筑装饰和工艺
第一节中亚与亚欧大草原历史文化概述 第二节中亚古国和希腊化时代的工艺 第三节草原工艺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时期 第二节拜占庭 第三节早期蛮族文化 第四节加洛林时期 第五节奥托时期 第六节罗马式 第七节哥特式
第一节早期伊斯兰 第二节伍麦耶王朝时期 第三节从伊拉克到埃及:阿巴斯王朝早期(750年10世纪) 第四节伊比利亚半岛和西北非的伊斯兰世界 第五节埃及和叙利亚 第六节伊朗东部和中亚 第七节西亚、中亚和亚欧草原 第八节奥斯曼帝国和萨菲帝国
第一节商—西周历史文化概论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青铜工艺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玉器、陶器等多种工艺 第四节商周纹样及其文化意义
第一节金属工艺 第二节漆器工艺 第三节陶器与瓷器工艺 第四节东周至秦汉的织绣工艺
第一节三国魏晋的工艺 第二节南北朝的工艺 第三节隋唐之盛
第一节中晚唐—五代十国—宋 第二节吐蕃 第三节南诏—大理 第四节回鹘 第五节西夏 第六节渤海 第七节辽 第八节金
精彩摘录
这是《中外设计史》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本书为通史类教材,囊括了世界各民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历史概要。
目录分析
第一章中国史前文化 第二章商—西周
第三章东周—汉代
第四章三国——魏晋 南北朝—盛唐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设计作为一个广泛涵盖了艺术、科技和商业的领域,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而多样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中外设计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设计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1. 古代设计史在中国,古代设计以汉唐文化为代表,包括建筑、家具、服饰、器皿等各个方面。
古代中国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无缝连接。
而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深远。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具有对称美和比例感,而古罗马的建筑则注重实用性和宏伟壮观。
2.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文艺复兴时期是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设计从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催生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注重对人体比例的研究,追求对称美和理性的秩序。
它们对后来的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基础。
3. 工业革命及现代设计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随着大规模制造技术的成熟,设计师开始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包豪斯学派是现代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注重简洁、功能性和大众化。
包豪斯学派的设计理念深受现代设计师的推崇,可见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4. 当代设计趋势在当代设计中,人们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
现代设计师不仅要满足产品功能需求,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用户体验设计(UX Design)在当代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强调将用户置于设计的中心,通过研究用户需求、行为和心理来提供更好的设计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设计、平面设计和互联网设计等新兴领域也日益重要,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5. 中外设计师与作品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设计师和作品,如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天安门广场、王澍设计的嵊州博物馆等。
这些设计作品将中国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展现了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
在西方,有许多重要的设计师和作品,如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工业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的产品等。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

设计史讲义摘要外国现代设计部分第一章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一个疯狂的发明时代,即导致整个封建体系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工业革命”。
以前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基本被机器代替,个体经济形态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形态转变,现代设计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得以产生(分工、利益之上、新技术及材料)。
•一、产生: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发起在伦敦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本意为了检阅英国产业革命的成果,鼓励工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成果。
•会上展出产品(包括手工业产品)一万多件,主要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外形相当粗陋,工匠们尝试用一些装饰来加以弥补,结果杂乱无章,更加令人不舒服。
•在这次博览会持怀疑的两位最有影响的人是拉斯金和莫里斯•约翰·拉斯金是当时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他认为这次展览毫无可取之处,认为这些产品艺术低下,号召艺术家参及工艺设计。
•他猛烈抨击艺术家孤芳自赏、脱离大众的作风。
•拉斯金的论点:——艺术为人民大众——艺术及工业结合•二、莫里斯及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的莫里斯在参观水晶宫时只有十七岁,不愿看下去。
•他牛津大学毕业后准备从事建筑设计(在斯特里特事务所),但认识画家罗西提后,想投身绘画。
•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决心从事设计事业。
及朋友韦柏共同设计了自己的新婚房屋及装饰,之后组织设计事务所。
1861年,他单独建立了“莫里斯设计事务所”,从事室内用品的设计。
其主要设计原则仍是继承拉斯金的“艺术及技术统一”,以及“艺术家向自然学习”。
•莫里斯在大学学习过建筑,很迷恋哥特式华丽的建筑和装饰,所以他在设计上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崇尚哥特式风格;•二是主张从自然、特别是从植物的纹样中汲取素材及营养。
••同时,主张统一设计,由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只有手工才能创造美的产品。
•三、总结•成功及缺陷:•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提出“美术及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等,在现代设计史上意义重大。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

中外设计史大全归纳!!设计史是关于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变革的研究,包括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技术创新和思想变革等方面。
设计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和意义,并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中外设计史事件和流派。
中式设计史中式设计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
古代中国的宫殿建筑、家具和绘画等都是中式设计的典型代表。
宋代的“四绝”、元明清时期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宫廷建筑等都成为了中式设计的经典之作。
中式设计注重平衡、和谐和秩序,追求“雅致”和“典雅”的审美趣味。
欧洲设计史欧洲是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的地区,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设计流派和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的意大利重新发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提倡人文主义和人的尺寸比例,艺术家们追求真实和理性。
巴洛克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强调奢华、繁复和感性,推崇装饰和动态。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追求对称、规则和线性,受到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
装饰艺术时期(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强调优雅、曲线和植物图案,受到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影响。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初至中期)追求功能、简洁和科技感,提倡“形式追随功能”和新材料的应用。
美国设计史美国的设计史主要集中在20世纪。
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经历了一个工业化的时代,设计元素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装饰艺术时期的欧洲设计风格也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美国的设计逐渐走向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设计的中心,许多新的设计流派和风格在这个时期诞生。
例如,波普艺术运动强调大众文化和商业图像的艺术化,美学动力学派关注人的感知和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而后现代主义则对传统设计的规则和规范进行挑战。
亚洲设计史亚洲的设计史也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和流派。
日本的设计史不仅受到传统的日本艺术和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产生了独特的“和”的审美观念。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

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文案】耿明松中外设计史教案【引言】设计史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设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了解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耿明松老师编写的《中外设计史》教案,以其深度和广度的双重特点,成为了当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评估该教案,并对其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评估】1. 教案的整体质量耿明松老师编写的《中外设计史》教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展现了深度和广度的兼具。
教案以时间为线索,从古代到现代,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外设计的历史与演变。
无论是内容的准确性还是编排的合理性,该教案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2. 深度分析教案在深度上通过对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设计作品、设计师和设计理念的详细介绍,使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尤其是对于每个时期的设计背景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通过深入探讨设计史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教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理解。
3. 广度展示《中外设计史》教案还在广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介绍了中外设计的发展演变,还探讨了设计与其他学科、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透过对不同地域和文化的比较,教案拓宽了学生对设计的认识,并促使他们思考设计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教案还涵盖了不同领域的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等,让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设计。
【回顾与总结】通过使用耿明松老师的《中外设计史》教案,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设计的历史与演变。
教案既注重深度分析,又强调广度展示,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探索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在不同领域中发现设计的万般魅力。
教案的编写方式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渐理解设计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个人看来,设计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设计史,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人类智慧的积累和传承,还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灵感,为未来的设计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外设计史课程总结

中外设计史课程
课程
中外设计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有助于了解设计的演变过程,而且
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并对我们今后的设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中外设计史,包括了设计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现状。
课程内容
设计的起源
本门课程首先介绍了设计的起源,对于设计的定义、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类型
做了详细的讲解。
设计的起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设计的起源,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的本质及其特点。
中世纪设计
中世纪是设计史上一个非常特殊且重要的时期,它对于后来的设计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通过本门课程,我了解到中世纪设计的特点、流派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设计开始与分工合作相结合,这为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门课程介绍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包括了设计的内容、风格、特点及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部分。
在本门课程中,我了解到现代设计的起源、演变、风格、应用以及其对于时代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现代设计所带来的趋势,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设计的未来发展。
课程收获
通过学习中外设计史,我受益颇深。
首先,我对设计的起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
解与认识,这为我今后的设计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次,通过学习中外设计史,我还了解到了许多设计流派、特色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对提高我个人的设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还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和审美意识。
我相
信这门课程对于我今后的设计事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简述隋商时期中国的青铜器艺术设计的特点有哪些?中国青铜器以食器、酒器等容器为主,作为主要的祭器,呈现一派严密整饬、神秘雄深的气象。
主要特点:①象物,他不完全是模仿自然,而是具有图腾的特点,是包含了人类艺术起源之模仿自然的认识和审美活动②纹样狰狞,鼎盛期最引人注目的是饕餮纹一类的装饰。
饕餮纹组合设计非常复杂,与动物原型相距很远,但是比任何动物都更狰狞、威武、神秘、可怖。
纹样是某种神圣的符号,应该是统治阶级的象征,③繁缛富丽,系统严谨,青铜器设计地位尊显,装饰纹样的形成和传承都具有制度化的程序,食器随着礼制完善品种繁多,规格成套。
2.中国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⑴半山型: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居多,宽带纹为主,有折带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直线多组成三角形,少曲线,以鱼纹为最典型。
器物有“船型彩陶器”“人面鱼纹盆”。
⑵庙底沟型: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发散。
造型:尖底或大小鼓腹小平底。
已较少用白色陶衣,并少用红彩或红黑二彩,大多在赭红色陶胎上施黑彩饰纹,多用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钩连纹,网络纹等。
也有花瓣纹,鸟纹,动物纹。
著名器物:蜥蜴纹彩陶瓶、人面彩陶瓶、彩陶盆等。
⑶马家窑型:甘肃青海,以庙底沟型为基础。
马家窑的陶器多为小口的壶,罐等。
表面都经过打磨处理,器表光滑均匀,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⑷半山型:发现于甘肃宁定县。
典型的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造型和装饰最精美,器形饱满,装饰富丽精巧。
开始大量用红色,红黑交替或间隔处理,效果更浮躁,大量锯齿纹的应用是新的特色。
⑸马厂型:发现于青海乐都县,向西发展到河西走廊。
马厂型彩陶器形变瘦加高,突出肩部,装饰常用波折纹,回纹,四大圆圈纹。
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可能为神灵形象),整体陶衣,并用色衬方法,在器胎上先用黄褐色衬地,再绘黑色图案,加强对比。
有捏塑浮雕等,品种增多,如直筒杯。
3.简述宋瓷的艺术特点宋代瓷器传有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各有特色。
定窑:白瓷胎质坚细,釉色乳白,装饰多用印花。
采用覆烧,多加镶铜或金银口。
汝窑:青瓷多为御制,特色为天青釉,如明朗清亮的雨后天空。
官窑:官窑青瓷,釉色清雅含蓄,以粉青为代表,具“紫口铁足”,有天然冰裂纹。
哥窑和弟窑:哥窑有开片在冷却时形成裂纹之自然天工,设计出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等开片,用含铁的胎在裂纹时呈现不同的色彩“金丝铁线”弟窑无纹,有粉青、梅子青。
钧窑:属北方青瓷窑系利用和控制窑变形成窑变效果,青釉和氧化铜之复合釉为着色剂,乳浊釉色酥松渐变,有“夕阳紫翠忽成岚”之赞誉。
综观宋瓷设计,器形秀美玲珑,装饰清新典雅,注意质地的精致,釉色的美,具有深邃,高逸、沉静、朴素的审美品格。
开片裂纹等窑变从一种技术缺陷转变到被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
4.简述唐三彩的艺术特点唐三彩是釉陶,多出自墓葬。
初唐的三彩器以褐赭黄色为主,间以白色或绿色釉,采用蘸釉法,施釉较草率,釉层偏厚,流釉或烛泪状,釉层没有完全烧开,色泽暗淡。
盛唐时期,出现大量生动的三彩人俑,釉色润莹器皿多为内外满釉,色彩有绿黄白蓝黑等,装饰手法刻花印花还有堆贴和捏塑,内容花鸟走兽无所不包。
女俑丰满富态,男俑英武得体,形象生动,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景。
中晚唐三彩制品转衰。
唐三彩器烧造一般分两个步骤,素烧和釉烧。
胎质分为两大类:一类红色陶胎,另一类白色陶胎,为瓷土烧成,被认为是典型的唐三彩,因为胎质白,挂釉后釉色鲜艳。
5.简述元瓷的艺术特点元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单色彩釉瓷。
元时确立了以景德镇为中心。
所谓的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的优点⑴着色力强,颜色鲜艳,呈色稳定。
⑵青花为釉下彩,纹饰永不褪脱,⑶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有充足的原料可使用。
⑷青花瓷的白地兰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
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器数量不多。
元代还烧制成功各种单色釉瓷器。
如高温生成的卵白釉、红釉和篮彩。
景德镇卵白釉特征釉层较厚,色泽如鹅蛋白。
6.简述西方中世纪晚期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垂直向上的动式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有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位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
窗子上有彩色玻璃宗教画,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建筑的设计的杰出代表。
7.简述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的宗旨1920年在莫斯科发表的《构成主义原理》可作为理论性纲领:1.空间只能由内向外的塑造,而不是用体积由外向内塑造;2.把具有形体的材料作为绘画要素;3.艺术品中的每一根线条都仅仅为了表现被塑造物体的内在力量的依据;4.时间在造像艺术中被引进,造型艺术必须被表现运动。
综述为使用新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高抽象的空间构成,表现出物质结构特有的空间、运动和力。
反对描摹存在之物而要创造存在之物,倾向于抽象形式如“反体积”雕塑等。
8.比较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巴洛克风格强调作品的空间感、立体感和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吸引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的一些因素和想象,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运动与变化。
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洛可可风格主要是指路易十五室内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优美弧线形线条所构成的粉饰文化,又称路易十五式风格。
洛可可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以贝壳形曲线和惊喜纤巧的雕刻为主常用s形弯脚形式。
色彩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
9.简述工艺美术运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改革的贡献很重要,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创造出朴素而适应的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一方面对维多利亚繁琐风格的厌倦,一方面对机器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反感,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恢复标准。
它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说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但是由于机器加工与手工艺制作矛盾无法突破,新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在社会及美学两方面有所突破。
10.简述绿色设计对设计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绿色设计”是为解决废品而设计,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品的简约设计:真正减少材料和成本消耗的产品体重的“轻、薄、短、小”产品的可拆卸设计;②以拆卸和分解,并可以重新组合使用,避免产品整体报废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③无包装设计:抛弃包装的设计或者包装本身与被包装的产品同时被享用;④再利用包装:例如瑞士设计师用谷物研制快餐容器,用完之后可直接转化成牲畜的饲料,或者农作物肥料,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11.简述荷兰“风格派”的宗旨是什么“风格派”共同的出发点,绝对抽象的原则即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人和自然物体的联系,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与和谐。
一开始就追求“抽象”和“简约”。
一种纯精神表达,即纯粹抽象。
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
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美的几何风格。
结合本学期的考察以北京故宫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
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形成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原因就是规格化与多样化的高度统一。
以北京故宫为例:故宫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与宏伟。
突出重点--太和殿。
贯穿于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在功能上故宫建筑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上面铺满各色琉璃瓦件,做成各种造型。
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构造艺术与艺术形象的统一。
结合本学期的考察以苏州园林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项突出成就中国园林,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
它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美的精华,又注入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变成园林美。
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以苏州园林为例: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
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
由于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处理也有不同。
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
园林建筑的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其借景的造园手法,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
结合本学期的考察以北京四合院为例简述中国北方建筑设计的特点中国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北方风格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
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
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其布局特点是围绕院子,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等。
一般门窗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
通常分前、内两院,两院之间设垂花门。
内院是住宅的中心,在中轴线上南向为正房,坐南朝北的房称南房,两侧为厢房。
大型住宅可由多个院子组成。
因受风水说的影响,大门不开在轴线上。
大门内外设影壁。
北京四合院的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可日照入室,庭院是户外活动场地。
东北地区的四合院,院子更开阔,以便更充分地接受日照。
山西、陕西等地的院子则较狭窄,是为了防避过多的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