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胰岛素血症

合集下载

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从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各种先天性疾病,其中低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

可以短暂或持续性,轻度或重度先天性形式的高胰岛素低血糖。

这些条件是在出生时,最明显的婴儿早期。

在头一个小时里,严重可引起明显的问题,但可能无法检测到,直到成年年较温和的形式。

轻微的病例是可以治疗的频繁的喂食,更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控制药物,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影响,最严重的情况下,少数需要手术切除部分或大部分的胰腺保护大脑造成的损害经常低血糖。

[ 编辑 ]术语这种情况已经提到,在过去50年里通过各种名目的,Nesidioblastosis和胰岛细胞腺瘤被看好在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的β细胞功能失调综合征或dysmaturation的综合征,持续性高胰岛素低血糖婴儿期(PHHI)的在20世纪90年代。

[ 编辑 ]类型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暂时性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焦距高胰岛素血症•父亲SUR1无性系杂合性缺失的突变与11p15•父亲Kir6.2的无性系杂合性缺失的突变与11p15•弥漫性高胰岛素血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形式•SUR1基因突变•Kir6.2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糖基化紊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葡萄糖激酶增益功能突变•Hyperammonemic高胰岛素血症(谷氨酸脱氢酶增益功能突变)•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被认为是由于高胰岛素血症,但病理生理机制仍然不明朗:11p15突变或IGF2多余的)[ 编辑 ]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自然历史先天性高胰岛素低血糖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年龄和严重的低血糖。

在婴儿早期的低血糖可引起过敏,嗜睡,紫绀,反应迟钝,低温,或癫痫发作。

最严重的形式,可能会导致巨大胎儿在子宫内,为大胎龄出生体重,常伴有扩大的心脏和肝脏。

在婴儿期较为温和的低血糖会导致饥饿每隔几个小时,如果延迟喂养与烦躁或嗜睡。

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低血糖、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水平。

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管理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饥饿感、出汗、心悸、意识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方面,需要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等指标。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低血糖,如胰岛素瘤、肾上腺功能减退症、肝病等。

其次,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指南和标准,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空腹血糖<3.9mmol/L(70mg/dL);2)胰岛素水平升高(>5μU/mL);3)C肽水平升高(>1.0ng/mL)。

如果患者同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等,那么可以进一步确诊为高胰岛素血症。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诊断,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胰岛素释放试验(FSIVGTT)来帮助诊断。

OGTT是指在空腹状态下给予75g葡萄糖溶液,然后在2小时内测定血糖水平,如果在2小时内血糖水平升高,而胰岛素水平也升高,则可以诊断为高胰岛素血症。

FSIVGTT是指在空腹状态下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和胰岛素,然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通过分析胰岛素的释放情况来帮助诊断高胰岛素血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能仅凭单一指标来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低血糖的疾病,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情况,以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

了解这些诊断标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胰岛素血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者胰岛
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的。

这种病症在临床上表现为血糖水平过低,伴随着一系列的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悸、乏力等。

因此,对高胰岛素血症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病情至关重要。

首先,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
综合判断。

患者表现出血糖水平过低的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悸等,且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同时伴随着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这些都是高胰岛
素血症的重要诊断依据。

其次,为了进一步确认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医生可能会进行胰岛素耐受试验。

这个试验是通过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葡萄糖,然后观察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反应,来评估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如果患者在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而血糖水平却没有相应的上升,那么可以进一步确认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

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诊断高
胰岛素血症。

例如,胰岛素瘤是高胰岛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而胰岛素瘤的存在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认。

腹部CT或者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患者是否
存在胰岛素瘤,从而帮助进一步明确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

总之,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
方面的综合评估来进行。

只有准确诊断了高胰岛素血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管理,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所述的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高胰岛素血症你需要知道的几个关键点

高胰岛素血症你需要知道的几个关键点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糖和胰 岛素水平的检查,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高胰岛素血症的 案例分享和经验 总结
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成功案例
患者背景:男性, 45岁,肥胖,糖尿
病家族史
治疗过程:饮食控 制,运体重减轻,
生活质量提高
经验总结:坚持治 疗,定期监测,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胰 岛素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胰岛素血症的 饮食和生活方式 建议
高胰岛素血症的饮食建议
控制总热量摄 入,避免肥胖
增加蔬菜、水果 和全谷类食物的
摄入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选择优质蛋白质
来源
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减少糖分和饱 和脂肪的摄入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过度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口服葡萄糖 后检测血液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素敏 感性
02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是否存 在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
04
高胰岛素血症的 治疗和管理
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饮食控制: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的摄入,增 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胰岛素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 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0 4 家族史: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
05
其他检查:如C肽、胰岛素抗体等
诊断高胰岛素血症的方法
01
空腹胰岛素检测:通过检测空腹状态下 的血液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素分泌情 况
03
胰岛素释放试验:通过静脉注射胰岛素 后检测血液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素分 泌功能
05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 查了解胰腺形态和功能,辅助诊断高胰 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的症状
01

高胰岛素血症的早期预警信号你知道吗

高胰岛素血症的早期预警信号你知道吗
发症
术后护理:注意饮食控 制,定期复查血糖和胰
岛素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饮食:减少碳水 化合物和糖的摄入, 增加蔬菜和蛋白质的
摄入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 的体重,避免肥胖
增加运动:每周至少 进行150分钟的有氧 运动,如快走、跑步、
游泳等
戒烟限酒:戒烟,限 制酒精摄入,以减少
对胰岛素的刺激
心理治疗
添加 标题
0 1
原因:胰岛素 抵抗导致血糖 无法有效进入 细胞,能量供 应不足
0 2
影响: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 降低生活质量
建议:及时就 医,调整饮食 和运动习惯, 控制血糖水平
0
0
3
4
头痛和头晕
原因:高胰岛素血症可能 导致血管收缩,引起头痛 和头晕
症状表现:持续性头痛, 有时伴有头晕
缓解方法: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
02
高胰岛素血症的体征
肥胖
体重增加:体重超过正常范围, 尤其是腹部肥胖
脂肪堆积:脂肪在体内堆积, 尤其是腹部、臀部和腿部
食欲增加:食欲亢进,容易饥 饿
运动能力下降:运动时容易疲 劳,运动能力下降
高血压
高血压可能与胰岛素抵抗 有关
高血压是常见的高胰岛素 血症体征之一
高血压患者应关注胰岛素 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 4
失眠
症状:难以入睡, 容易惊醒,早醒
原因:高胰岛素 血症可能导致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
影响睡眠质量
影响:长期失眠 可能导致记忆力 减退,注意力不 集中,情绪不稳
定等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议: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如 规律作息,适量 运动,避免过度 劳累和压力,有 助于改善失眠症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

高胰岛素血症诊断标准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高胰岛素血症是指在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情况下,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临床实践中,对高胰岛素血症的准确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指标和标准,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首先,对于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需要明确的是胰岛素分泌的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在餐后2小时的胰岛素水平超过100μU/ml,则可以初步怀疑患有高胰岛素血症。

此外,对于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水平也需要进行检测,如果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水平超过25μU/ml,也可以作为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诊断指标。

其次,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还需要结合血糖水平的情况。

一般来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会持续升高,如果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超过11.1mmol/L,则可以作为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重要诊断标准。

此外,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也需要进行检测,如果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超过7.0mmol/L,也可以作为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诊断指标。

另外,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还需要结合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如果HOMA-IR指数超过2.5,则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从而进一步确认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

最后,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在进行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的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胰岛素瘤等,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情况、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标以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高胰岛素血症的诊断有所帮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你了解高胰岛素血症吗一起来学习如何控制血糖

你了解高胰岛素血症吗一起来学习如何控制血糖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
运动锻炼:坚持适量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提 高身体代谢能力
饮食控制:合理膳食,控制 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 脂肪、高盐饮食
减重:控制体重,减少内脏 脂肪堆积,改善胰岛素抵抗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影响血糖控制
预防与早期干预
第七章
高胰岛素血症的预防措施
的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与糖尿病的关联
高胰岛素血症是糖 尿病的主要病因之 一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 导致胰岛素抵抗, 从而引发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患者 通常伴有肥胖、高 血压、高血脂等糖 尿病并发症
通过控制高胰岛素 血症,可以有效预 防和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对高胰岛素血症的影响
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的主 要症状之一
添加 标题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保持血糖仪的清洁和校准,避免操作误差
心理调适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心理压力对血糖的 影响:长期紧张、 焦虑、抑郁等情绪 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心理调适方法:学 会放松、保持乐观、 增强自信心等
心理调适对血糖控 制的重要性:良好 的心理状态有助于 血糖的控制和稳定
心理调适与药物治 疗的结合:心理调 适与药物治疗相结 合,更有利于血糖 的控制和稳定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 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 重,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减少烟草和 酒精的摄入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 心态,避免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
定期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帮 助早期发现高胰 岛素血症和血糖
控制问题
定期检查可以监 测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检查可以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胰岛素血症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解析

高胰岛素血症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解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ຫໍສະໝຸດ 添加标题胰岛素测定
目的:检测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 方法:抽血,使用胰岛素测定试剂盒 正常值范围:空腹胰岛素水平在5-25μU/mL之间 异常值解读:胰岛素水平过高可能提示高胰岛素血症
C肽测定
C肽测定是诊断高胰岛素血症的 重要方法之一
C肽是胰岛素原转化过程中的中 间产物,其水平与胰岛素水平 密切相关
THANK YOU
汇报人:
心血管疾病
长期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动脉 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高血压、 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 管疾病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增加血栓形成 风险,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 导致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 等。
通过测定C肽水平,可以了解胰 岛素分泌情况,辅助诊断高胰 岛素血症
C肽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性较高,适用于临床实践
其他相关检查
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 素分泌情况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 胰岛素敏感性
空腹血糖检测:了解血糖水 平
C肽释放试验:辅助判断胰 岛素分泌功能
血脂检测:评估血脂水平
肝功能检测:了解肝脏功能 状态
治疗建议:改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导致大 脑功能受损,影响注意力集中
症状表现:患者在思考问题时 容易分心,记忆力减退
治疗方法: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 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 血糖水平,从而改善注意力不集中
的症状
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定期进行血 糖监测和体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生理
葡萄糖 转化 糖原
降低
血糖
胰岛素 抑 制
脂肪分解 酮体产生
异常比较: HIS所致的低血糖时, 常无酮体产生。 饥饿所致低血糖时, 酮体产生增多 。
因此,要注意尿酮的测定。
治疗
1、内科
治疗
饮食
药物
饮食
婴幼儿:多次配方奶或母乳喂养,添加糖水喂养,及时添 加辅食,合理喂养,少量多餐,糖尿病母亲生之婴儿应早 开奶。
(4) 长效肾上腺素 : 接抑制β细胞分泌 , 可用于严 重新生儿低血糖。
(5)二氮嗪: 第一线药物,治疗高胰岛素血症, 能抑制胰岛素分泌 , 刺激儿茶酸胺分泌 , 动员糖原 分解。用量 : 1 0~ 20m g / k g / 日 , 有人用至 2 5 m g / k g / 日 , 但副作用大:水钠潴留、 心 衰 、 共济失调 、 多毛 、 呼 吸急促 、 心 动 过 速 等
儿童:除控制总热能的摄入外,还要注意供能营养素之间的 摄入比例,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其次还要坚持运动,改变久坐不 动、吃夜宵、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方式。
药物:
(1)静脉输注葡萄糖:先给0.5g/kg静推,以后按 >15mg/kg/分静滴,每日需求量为12~20g/kg。
(2)胰高血糖素:急救时有用,但为暂时效果。 用法0.5mg,每12小时肌注1次
。根据报告, 新生儿期发病 者 22 % 有 效 , 2 ~ 12 个 月 龄发病者 8 7 % 有效 。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 术 后如再有低血 糖 , 再用本药有时则有效 。同时 用利尿剂如 双氢克尿塞效佳 。
二氮嗪
[别名] 降压嗪,氯甲苯噻嗪 作用与用途:1.能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使血压 急剧下降。在降压的同时,并不降低心输出量,故脑、肾、冠脉 的血流量不变。适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 2.抑制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可用作升血糖药;用于幼儿特发性 低血糖症、由于 胰岛细胞瘤引起的严重低血糖。 [注意事项] 1.可引起水钠潴留,多次重复使用可能引起水肿、充血性心力 衰竭,过量可引起低血压症甚至导致休克,均应及时予以处理。 2.对糖尿病患者或多次注射本品的患者,为防止血糖上升,可 用 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以控制血糖。 3用药后可能出现一时性脑或心肌缺血、发热感、头痛、恶心、 失眠、便秘、腹部不适感、听觉异常、静脉灼痛感等。 4.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重型高血压患者及 乳妇忌用。
实验室检查:
(1)血浆胰岛素 胰岛素原及 C肽 (2)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3)血β羟基 丁酸盐 及游离脂肪酸 (4) 胰高血糖素试验 。 (5)诱发试验,有低血糖危险不主张用 。 (6)葡萄糖耐量试验 如 静脉 输注葡萄 糖大于 10mg/kg分才能维持正常血糖浓度 就不必做此试 验 因为有可能诱发低血糖。
鉴别诊断
相鉴别的疾病: 败血症、窒息、癫癎和先心病,先
天性垂体功能不全、 皮质醇缺乏、胰高血糖素缺 乏、生长激素缺乏、糖原累积病、中链酰基辅酶 A 脱氢酶缺乏、支链氨基酸 代谢障碍和亮氨酸代谢 缺陷等内分泌缺陷和遗传代 谢性疾病等。
表现:喂养困难、嗜睡、青紫、哭声异常、抖动 、惊 厥、抽搐、甚至昏迷者(注意血糖的监测,以 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症)
高胰岛素血症
1.认识胰岛素 2.概念 3.病因 4.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 7.治疗及护理


高胰岛素血症
概念: 所谓高胰岛素血症是指在某些因素的影 响下,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 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此时机体为了尽 可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代偿性的 过多分泌胰岛素,使机体的胰岛素水平 高于正常范围,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hyper-insulinemia,HIS) 高胰岛素血症是婴幼儿持续性复发性低 血糖的原因,其主要损害为脑损伤及精 神发育迟滞。
(7) 血浆抗胰岛素抗体 (8)尿或血酮体
2、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CT及MRI。
诊断
临床有低血糖且有下列异常者可诊断此病 (一)( 二)( 三) 项尤为重要。 ( 一 )血浆胰岛素 >12uU/ml (二) 血浆胰岛素/血葡萄糖比值>0.3 (三)胰高血糖试验 阳性。 (四) 血 β羟基丁 酸盐 <1.1mM, (五)血游离脂肪酸 <0.46mM, (六) 血浆胰岛素正常 但血浆C肽增高 (七) 静脉葡萄糖输 注率>15mg/kg/分方能维持正 常血糖浓度( 正常新生儿葡萄糖产生率为58mg/kg/分)
1、遗传、种族、基因变异 2、低出生体重
病 3、肥胖 因 4、青春期
5、外源性物质诱发胰岛素分泌过多
6、其他因素 外源性胰岛素注入过多
、胰岛细胞瘤、Beckwith-Witdemam 综合 征、多 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β细胞异常等。
高胰岛素血症的形成与胰岛 β 细胞 不受控制 的持续分泌胰岛素、胰岛 细胞腺瘤样增生、胰岛细胞 瘤等因 素有关。
二氮嗪是高胰岛素血症的主要和首选治疗药物。 此药 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 用药前与家长做好充分的解 释和沟通。 服用期间密切观察二氮嗪不良反应:如水 钠潴留、过敏、恶心等。
(6)其他: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 主要机理是拮抗 胰岛素 , 减少机体组织对 葡萄糖的利用等)予氢化可 的松 5 ~ 10 mg/( kg"d) 静脉滴注可使部分暂时性 高胰岛素血症患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胰岛细胞增生症和胰岛细胞腺瘤是人们 发现的 两种 新生儿和小婴儿 : 症状模糊不明显, 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四肢肌张力低、面色 苍白、喂养困难 、 少动、 嗜睡 、 紫绀 、 呼吸困难、 呼吸暂停 、衰弱、 震 颤 、 惊 厥 、 虚 脱 及 昏迷 等。
二、 儿童:表现为多汗、颤抖、心动过速、 烦躁、神经紧张不安,易受刺激,饥饿感、 恶心和呕吐,头痛、乏力、智能降低,性格 行为改变、僵木迟钝、嗜睡、昏迷惊厥等
(3) 长效生长抑素 :(奥曲肽)通常为高胰岛素 血症的第二线治疗,能抑制胰岛素释放 , 尤能抑制 葡萄糖刺激后之胰岛素释放 。 由于它还抑制胰高 血糖素 、生长激素的分泌 , 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
起始剂量:5μg/(kg•d), q4~6h;或者可作为连 续输注,通常必须增加剂量,因为其存在快速耐受 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