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服的治疗骨折中药配方
土元治疗骨折的秘方

土元治疗骨折的秘方
土元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
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捕捉土元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然后才能入药使用。
(1)三七5克,自然铜(醋制)5克,土元(土炒)6克,麻黄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制马钱(油炸焦)1克。
共研成细末,用黄酒冲服。
每次服9-12克,连服2次,中间相隔10分钟。
(2)土元9克,白扁豆9克。
水煎,每日服1剂,趁热时服用
(3)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麻黄15克,桂枝巧克,牛膝巧克,骨碎补15克,自然铜(醋制)巧克,制马钱(油炸焦)15克,活土元17克。
先将前8味药研成细末,再把土元捣烂与前8味混合均匀,用温酒调成糊状,摊放在白布上,贴敷于已复位的骨折处,外用夹板固定,7日换1次药。
(4)土元巧克,炒乳香巧克,炒没药巧克,川牛膝巧克,自然铜(醋制)15克,制马钱(油炸)巧克,麻黄15克,桂枝巧克,骨碎补15克红花10克。
共研成细末,再把适量的白酒顿热加入药末,拌成糊状,摊放在白布上,并趁热贴敷在已复位的骨折处,外用夹板固定,7日换1次药。
(5)当归30克,土元9克,桃仁9克,赤药9克,麻黄15克,自然铜3克,骨碎补6克,牛膝6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甘草6克,金银花12克。
水煎,每日服1剂,可治骨折后患处的肿痛。
1。
骨折泡酒药材配方大全

骨折泡酒药材配方大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通过泡酒的方式来治疗骨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骨折泡酒药材配方,但请注意,这些配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
1. 三七泡酒三七,又名田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将三七磨成粉末,与白酒按1:10的比例混合,浸泡7天后即可饮用。
每日1-2次,每次15-30毫升。
2. 红花泡酒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取红花50克,白酒500毫升,将红花放入白酒中浸泡,密封保存15天后,每日饮用1-2次,每次20-30毫升。
3. 当归泡酒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选用当归100克,白酒1000毫升,将当归切片后放入白酒中浸泡,密封保存30天后,每日饮用1-2次,每次20毫升。
4. 川芎泡酒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取川芎50克,白酒500毫升,将川芎与白酒混合浸泡,密封保存20天后,每日饮用1-2次,每次15毫升。
5. 牛膝泡酒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选用牛膝100克,白酒1000毫升,将牛膝切片后与白酒混合浸泡,密封保存30天后,每日饮用1-2次,每次20毫升。
6. 杜仲泡酒杜仲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功效。
取杜仲50克,白酒500毫升,将杜仲与白酒混合浸泡,密封保存20天后,每日饮用1-2次,每次20毫升。
7. 桑寄生泡酒桑寄生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
选用桑寄生100克,白酒1000毫升,将桑寄生与白酒混合浸泡,密封保存30天后,每日饮用1-2次,每次20毫升。
8. 白芍泡酒白芍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
取白芍50克,白酒500毫升,将白芍与白酒混合浸泡,密封保存15天后,每日饮用1-2次,每次15毫升。
在使用这些泡酒药材配方时,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剂量。
同时,泡酒过程中应保持容器的密封性,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酒中。
【治骨折中药秘验方】

【治骨折中药秘验方】1.活血镇痛汤【组成】当归、白芍、生地、连翘、枸杞子、骨碎补、续断各9克,川芎、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4.5克,桃仁、防风各6克,茯神12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
【方解】筋骨损伤初期,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络,气血凝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
”吴昆注为:“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病故肿。
”所以损伤必有肿痛,又肾主骨,骨折脱位后,因积瘀化热,必见红肿之症。
本方是由桃仁四物汤化裁而成。
方中生地凉血散瘀,并用防风、连翘祛风清热;以桃仁、乳香、没药、三七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因骨断筋绝,故用枸杞子、续断、骨碎补补益肝肾、续筋骨;加上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
2.跌打养营汤【组成】西洋参3克(或党参15克),黄芪、白芍、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木瓜各9克,当归6克,川芎、三七各4.5克,熟地、枸杞子、怀山药各15克,砂仁、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大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解】《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惯,脏腑由之不由。
”骨伤日久,由于长期卧床或伤肢不经常活动以致气血亏损,营卫不惯。
本方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
方中四物汤,是调血养血之良方。
加西洋参、黄芪、怀山药、甘草补气扶正;砂仁醒脾调胃、行气宽中;三七、木瓜舒筋活络;续断、枸杞子、骨碎补,补骨脂补肝肾、壮继筋骨,以促进骨痂生长。
综观全方具有大补气血、健脾益肾之功,故用之颇效。
【主治】骨折中、后期,能促进骨痂生长。
3.仙复汤【组成】当归、柴胡、花粉、山甲、桃仁、红花、防风、乳香、没药、赤芍、贝母、白芷、陈皮、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散瘀、软坚消肿。
【方解】骨折,除复位固定外,中药内治亦相当重要。
骨折中药方剂

骨折中药方剂骨折的时候对于人的危害比较大,如果调养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些后遗症的问题,比如说关节僵硬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出现骨折,要及时进行治疗,对患者来说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来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就很好的预防关节僵硬,能够促进骨折部位恢复的作用。
★骨折中药方剂桂枝20ɡ红花20ɡ细辛10ɡ威灵仙60ɡ伸筋草40ɡ昆布40ɡ海藻40ɡ路路通40ɡ续断40ɡ海桐皮40ɡ透骨草40ɡ防风20 艾叶60ɡ五加皮30ɡ芒硝50ɡ将上述药物置入合适的容器,加水1500~2000㏕,食醋200㏕,置于火上(最好是炭火)煮沸后约保持50~75℃左右,将患肢僵硬的关节置于容器上,再用毛巾或毛巾被覆盖在上面,以免药气挥发太快,同时不停地转动肢体,使关节的各个方向都能均匀地得到药物的熏蒸,待药液的温度降至45~50℃时,以不烫手为度,可将关节置于药液中浸泡20~30分钟,如膝关节不便浸泡,可用毛巾蘸药液湿热敷患处。
冬天为保持温度可将容器置于小火上,但要特别注意小心烫伤,尤其是小孩,必须有大人帮助才能做此治疗。
每次40~50分钟,每日2次。
药液可保留每剂中药连续使用2天4次,但食醋必须每次都加,因其容易挥发。
每剂中药熏洗的最后一次准备抛弃前可用纱布将药渣包裹,趁热敷于患处,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药物的治疗作用。
每次熏洗完毕时辅以手法按摩、被动活动关节以及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一定要“趁热”效果才会更好。
常规5剂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显效,2~4个疗程痊愈。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僵硬的组织软化,关节功能恢复;好转:僵硬的组织较前明显软化,关节功能部分恢复,被动活动疼痛;无效:僵硬的组织无改变,关节功能障碍。
骨折愈合后并发关节僵硬,主要是早期固定时或超期固定的情况下,亦或采用骨牵引时间过长等情况下,骨折部位相邻的关节缺乏适当的功能锻炼所致,其病理改变是血肿肌化、纤维化,加上又缺乏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致使关节周围组织、韧带广泛粘连、变性,重者甚至形成骨化性肌炎。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如下:一、中药内服治疗:1.活血化瘀方: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祛瘀活血汤等,可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2.骨结合方:如足三里汤、复方川芎枣胶囊等,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和修复,加快康复进程。
二、中药外用治疗:1.中药外敷:可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进行外敷治疗。
例如,可以将活血化瘀的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醋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更换一次。
2.中药熏蒸: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熏蒸治疗。
如使用逍遥丸,将其研磨成粉末,加热后熏蒸患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三、针灸疗法:1.针刺穴位:可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如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委中等穴位。
2.刮痧拔罐:可以用拔罐疗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在患处和相关的经络上进行刮痧或拔罐。
四、推拿按摩疗法:1.推拿按摩: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能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如揉、捏、推、拉等手法。
2.腰部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在胸腰椎骨折处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紧张。
五、康复锻炼:1.牵引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牵引,通过适度牵拉脊柱,减轻脊柱的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压力调节:在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
3.温和的体育锻炼:在疼痛减轻后,可以进行一些温和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总之,中医治疗胸腰椎骨折主要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康复锻炼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缓解疼痛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骨折药方

精品文档
. 骨折药方
东溪凉水王永贡 1993年去逝
第一剂:消炎消肿(四付)至不痛时停服
当归15g 泽泻15g 川芎9g 红花9g 桃仁9g 丹皮9g 苏木6g 白芷6g 牛夕6g(引)
第二剂:生筋接骨(三付)
当归15g 川断9g 碎補15g 土鳖9g 红花9g 桃仁9g 燃铜6g 广山七6g(碎为沫、冲酒服)牛夕6g(引)
注:1、燃铜制法:将燃铜放于小铁板上,一起在峰窝煤上
烧红后,牛起燃铜,放于醋中(称为“醋淬”)如此重复三
至五次(以防滑质乱长)最后将制过的燃铜同其他煎一起炖(醋不要了)。
2、这一剂药要加棒子骨一起炖(以防年老时“发损”),服后易饿,属正常。
第三剂:接骨松筋(三付)
续断9g 大黄9g 碎補15g 没药9g 归尾9g 赤芍9g 红花9g 燃铜6g(制)川甲12g 刘寄奴6g 牛夕6g(引)丝瓜络半个乡下找(注:燃铜制法同上,川甲要冲烂)。
第四剂:继续松筋(辅以锻炼至活动自如为止)(四付)
生地12g 当归15g 白芍12g 苡仁15g 二筋草各9g 沙参15g 元参15g 丹皮9g 苏木6g 木瓜9g 节节草一
指(草药摊上买,俗称鼻杆草)。
草药偏方治百病-外科部分-骨折

草药偏方治百病-外科部分-骨折〔组成〕大白背适量。
〔用法〕将大白背全草切碎晒干,打粉备用。
先对患肢进行手法固定,根据患部的大小取适量药粉和三花酒放入小锅内拌湿为度,然后在火上加热至粉散开不成团,待稍冷后敷患处并用绷带包扎固定。
每日 1 次,一般用药15 天左右。
方 2〔组成〕鲜小叶买麻藤叶适量。
〔用法〕将药捣烂后加适量米酒炒至七八成熟,趁热外敷于复位后的骨折处局部包扎,以小夹板固定,每天换药 1 次。
方 3〔组成〕大叶骨碎补、榔榆根皮各适量。
〔用法〕同捣烂,加面粉调成糊状,复位后敷患处,2~3 日换药 1 次。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关节脱位。
方 4〔组成〕鲜及己根适量,食盐少许。
〔用法〕共捣烂,烘热敷。
另取及己根 0.5g,水煎冲酒服。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跌伤、扭伤。
方 5〔组成〕鲜毛花杨桃叶、韭菜根各适量,白酒糟适量。
〔用法〕前 2 味洗净,合白酒糟捣烂敷。
〔组成〕长叶铁角蕨适量。
〔用法〕捣成绒状,待骨折复位后包在患处。
方 7〔组成〕鲜水蜈蚣适量。
〔用法〕洗净,捣绒包患处,每天换药 2 次。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刀伤。
方 8〔组成〕■芝根皮 15g,细辛 15g,糯米饭适量。
〔用法〕共捣烂敷。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扭伤。
方 9〔组成〕鲜杉根、茎皮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约 20tn1,调开水或黄酒服,渣和酒糟共捣烂,温敷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关节炎、跌打损伤、脱位。
方 10〔组成〕鲜杨梅根皮、鲜羊角藤根各适量。
〔用法〕捣烂敷。
方 11〔组成〕鲜赤车适量,生栀子 12g,糯米饭、米酒各少许。
〔用法〕同捣烂,加热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损伤。
方 12〔组成〕罗汉松根二层皮适量。
〔用法〕研末,用水调成膏状,于复位后敷患处,用夹板固定。
方 13〔组成〕草珊瑚根 15~30g。
〔用法〕酒、水炖服。
外用鲜叶捣烂,以酒炒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跌打损伤。
方 14〔组成〕地骨皮、水冬瓜各适量。
〔用法〕兑甜酒捣敷,小夹板固定。
骨伤经方案例

骨伤经方案例骨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传统中医学中,骨伤被视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通过经方药物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在本文中,将为您介绍几个骨伤经方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
案例一:骨折患者小明,男性,23岁,右手拇指掌骨折。
中医诊断为手阳明经受阻。
经方组成如下:1. 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12克,骨碎补12克,巴戟天12克,枸杞子12克,防风12克,白茅根12克,黄芩12克,炙甘草6克。
2. 鸡血藤、骨碎补可研末敷伤口。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三周。
经过治疗后,小明的手骨折逐渐愈合,疼痛感减轻,功能恢复了正常。
案例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小华,女性,40岁,腰椎间盘突出,出现腰酸背痛、下肢无力等症状。
中医诊断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经方组成如下:1. 当归30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15克,枸杞子15克,黄芩12克,白茅根12克,炙甘草6克,巴戟天15克,骨碎补15克,五灵脂15克。
2. 配合外敷沙棘油。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四周。
经过治疗后,小华的腰酸背痛症状明显缓解,下肢力量逐渐恢复。
案例三:骨刺患者小李,男性,50岁,膝关节出现骨刺,导致行走困难。
中医诊断为气血瘀滞。
经方组成如下:1. 炙甘草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地骨皮15克,赤芍12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蒲黄15克,薏苡仁15克。
2. 同时进行外涂乳香油。
服用方法:以上药材煎汤,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六周。
经过治疗后,小李的行走困难得到改善,骨刺也明显减少。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骨伤经方案例仅作为参考,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方案亦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经方组成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的综合判断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