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灯设计报告--
汽车尾灯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名称汽车尾灯控制电路姓名:杨丽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70613学号:07061307同组人:张晓杰指导教师:邓谦南昌航空大学计算机学院2009 年8 月30 日摘要本设计主要研究汽车尾灯的控制电路。
学了数字逻辑课程之后再研究该电路时为了对课程中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延伸,提高应用能力。
设计的内容主要是设计汽车尾灯控制电路图,电路的模拟仿真,调试电路与排除故障,设计总结。
设计电路中应用了三进制计数器,3-8译码器的功能,还有各种门电路。
通过本研究,会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关键字:汽车尾灯控制电路,三进制计数器,3-8译码器。
目录前言第一章电路设计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2)1.1设计目的 (2)1.2设计任务 (2)1.3设计要求 (2)第二章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2)2.1设计总体框图 (2)2.1.1尾灯与汽车运行状态表 (3)2.1.2总体框图 (3)2.2设计单元电路 (3)2.2.1三进制计数器 (3)2.2.2开关控制电路 (4)2.3工作原理分析 (5)2.4总体电路 (5)第三章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6)3.1遇到的主要问题 (6)3.2现象记录与原因分析 (6)3.3解决措施及效果 (6)第四章总结 (6)4.1对设计课题的结论性意见及进一步改进的意向说明 (6)参考文献 (7)附录 (8)前言在当今社会中,数字时代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数字时代最基本的课程——数字电子电路,更无疑具有着基础的作用,而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便是培养这种能力,掌握这门课程的一种很好的实践,更是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实验作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汽车尾灯控制电路,汽车尾灯控制电路使得汽车的行驶更加有秩序,更加方便操作。
本次设计采用门电路与双J-K触发器构成的三进制计数器和3-8译码器来实现。
逻辑电路比较简单,虽然用的元器件比较多,但总的性价比还不错,而且线头也不是很多。
汽车尾灯报告

汽车尾灯报告2篇汽车尾灯报告(一)尾灯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元素之一。
一款高质量的尾灯系统能够提供清晰明亮的信号,让后车驾驶员可以及时发现和判断前车的行驶状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这篇报告中,将介绍两款热门的汽车尾灯系统。
第一款尾灯系统来自汽车制造商A公司。
这款尾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LED技术,具备高亮度和节能的特点。
通过利用LED的低功耗和高效能,该款尾灯系统能够在节省能源的同时提供明亮的光芒。
与传统的灯泡相比,LED不仅寿命更长,还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有效提升了尾灯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此外,A公司的这款尾灯系统还采用了动态照明功能,在刹车时能够提供更亮的光线,增加了行车安全性。
第二款尾灯系统则来自汽车制造商B公司。
该款尾灯系统同样采用了LED技术,但与A公司不同的是,B公司的设计更注重尾灯的装饰效果。
该系统不仅提供了清晰明亮的信号,还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灯光效果,塑造了独特的车尾形象。
例如,当汽车行驶时,尾灯会自动显示出流线型的动态效果,使汽车更具时尚感和运动性。
此外,B公司的这款尾灯系统还具有自动调节亮度的功能,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整尾灯的明暗程度,增加了夜间行车的可见性。
总的来说,这两款尾灯系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A公司的尾灯系统注重功能和实用性,能够提供清晰明亮的信号并提升行车安全;而B公司的尾灯系统则更注重外观设计和装饰效果,能够塑造独特的车尾形象。
无论是哪一款尾灯系统,都体现了汽车制造商对于行车安全和驾驶体验的关注。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尾灯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化和多样化,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愉悦的驾驶体验。
汽车尾灯报告(二)汽车尾灯作为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尾灯系统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以下将介绍两款新颖的尾灯设计。
第一款尾灯采用了激光投影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将指定的图案投影到道路上,在夜间行驶时,后车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车所投射的图案,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前车的行驶状况。
VHDL 汽车尾灯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汽车尾灯的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VHDL程序设计方法二、实验内容和要求共6个尾灯,汽车正常行驶时,6个灯全灭;xx时,左边3个灯xx依次亮灭;右转时,右边3个灯从左到右依次亮灭;刹车时,车灯全亮;故障时,全部闪烁。
在软件工具平台上,进行VHDL语言的各模块编程输入、编译实现和仿真验证。
三、设计思想首先设置5种状态,即正常行驶“000”,左转“001”,右转“010”,刹车“011”,故障“100”,这里用CONTROL的三位二进制来表示汽车的行驶状态。
然后6个二极管和5个状态一一对应,并依据引入的时钟信号在上升沿发光二极管发生响应并循环,直到改变状态。
这里用LAMP6S表示6个发光二极管的状态。
四、源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CAR ISPORT(CLK:IN STD_LOGIC;--normaldriving:000, left:001, right:010, brake:011, breakdown:100CONTROL: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LAMP6S:BUFFER STD_LOGIC_VECTOR(5 DOWNTO 0):="000");END;ARCHITECTURE one OF CAR ISSIGNAL LK:STD_LOGIC:='1';SIGNAL CONTORL: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EGINPROCESS(CLK,CONTROL)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CASE CONTROL ISWHEN "000"=>LAMP6S<="000";--normaldrivingWHEN "001"=> CASE LAMP6S ISWHEN "000"=>LAMP6S<="001000";WHEN "001000"=>LAMP6S<="0100";WHEN "0100"=>LAMP6S<="1000";WHEN OTHERS=>LAMP6S<="001000";END CASE;WHEN "010"=> CASE LAMP6S ISWHEN "000"=>LAMP6S<="000100";WHEN "000100"=>LAMP6S<="0010";WHEN "0010"=>LAMP6S<="0001";WHEN OTHERS=>LAMP6S<="000100";END CASE;WHEN "011"=>LAMP6S<="111";--brakeWHEN "100" =>LK<=NOT(LK);IF LK='1' THEN LAMP6S<="000"; ELSE LAMP6S<="111";END IF;WHEN OTHERS=>NULL;END CASE;END IF;END PROCESS;END;仿真波形如下:其中LAMP6S中的345是左转灯,左转时(CONTROL为001),左边3个灯从右到左依次亮灭,而右边灯全灭;012是右转灯,右转时(CONTROL为010),右边3个灯从左到右依次亮灭,而左边灯全灭;刹车时(CONTROL为011),车灯全亮;故障时(CONTROL为100),全部闪烁。
汽车尾灯实验报告

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要求:假设汽车尾部左右两次各4个指示灯1.汽车正常运行时指示灯全灭。
2.右转弯时,右侧4个指示灯从左按右循环顺序点亮;3.左转弯时,左侧4个指示灯从右按左循环顺序点亮;4.临时刹车时所有指示灯同时亮。
实现要求:1.画出实现电路原理图2.用MULTISIM仿真验证。
电路方案设计此电路由脉冲发生器、74ls161计数器、74ls138译码器、若干开关和若干逻辑门组成。
根据电路要求可以知道,有两个开关分别控制汽车左转,右转,正常行驶以及临时刹车时的尾灯显示状态,因此可以通过两个开关的4种组合(00,01,10,11)来分别控制这4中情况,然后通过这四种情况的组合,控制74ls161计数器,使之进行计数,通过对74ls161计数器的输出值的选择,得到相应的组合。
再用74ls161输出的组合控制74ls138译码器进行译码,通过挑选相应的译码值,对尾灯进行控制。
所用芯片管脚图,状态表:74ls138真值表74ls138管脚图74ls161工作表74ls161管脚图下面是我们设计出来的两种方案:方案一:首先,将74ls161计数器连接为工作状态,并且让它处于M=16的计数状态。
然后选取计数为1 5 9 13时灯亮,其输出为(0001,0101,1001,1101),分别使这4种情况下灯泡亮,可以通过分别将这4种情况中的低电平运用非门转化为高电平,再用与门进行约束实现。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控制74ls161的工作状态来控制灯泡了。
首先,当两个开关都打开时,两个输入均为高电平,通过与非门可以将其从其他三种情况中区分出来(两个输入均为1时输出为0)。
当两者都打开时,可以控制计数器一直清零。
这时计数器会一直清零,就不会有我们想要的1 5 9 13这样的输出,灯泡就不会亮。
然后当其中一个开关闭合时,即左转或者右转,我们挑左转进行分析。
当输入为(1 0)或者(0 1)时,通过与非门后其结果为1。
然后和清零控制端进行与门连接,其结果为清零控制端结果。
单片机汽车尾灯课程设计报告

1 设计内容及其分析1.1 设计的内容用8个发光二极管模拟8个汽车尾灯(左、右各4个,高电平点亮),用四个开关作为左转弯、右转弯、刹车、双闪控制信号(高电平有效)。
当汽车往前行驶时,8灯全灭。
当汽车转弯时(左、右转弯开关不会同时有效),若右转弯,右边4个尾灯从左至右循环点亮,左边4个灯全灭。
若左转弯,左边4个尾灯从右至左循环点亮,右边4个灯全灭。
汽车刹车时(第2优先级),8个灯全亮。
双闪信号有效时(优先级最高)时,8个灯明、暗闪烁。
1.2 设计内容分析当汽车转弯时(左、右转弯开关不会同时有效),若右转弯,右边4个尾灯从左至右循环点亮,左边4个灯全灭。
若左转弯,左边4个尾灯从右至左循环点亮,右边4个灯全灭。
汽车刹车时(第2优先级),8个灯全亮。
双闪信号有效时(优先级最高)时,8个灯明、暗闪烁。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画出尾灯和汽车运行关系表如下所示:1.3 EDA简介1.3.1 EDA技术的概念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
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1.3.2 EDA技术的特点利用EDA技术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硬件;②用软件方式设计的系统到硬件系统的转换是由有关的开发软件自动完成的;③设计过程中可用有关软件进行各种仿真;④系统可现场编程,在线升级;⑤整个系统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
因此,EDA技术是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1.3.3 EDA设计流程典型的EDA设计流程如下:1、文本/原理图编辑与修改。
尾灯配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汽车尾灯配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尾灯配光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尾灯配光设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4. 评估不同配光方案对尾灯亮度和光束分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汽车尾灯作为车辆安全的重要部件,其配光设计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
合理的配光设计可以使尾灯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提高行车安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尾灯配光设计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汽车尾灯模型2. 光度计3. 实验台4. 光源5. 反射板6. 记录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汽车尾灯模型安装在实验台上,确保其与光源的距离和角度符合实验要求。
2. 初始配光:调整光源的角度和强度,使尾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
3. 光度测量:使用光度计分别测量尾灯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的光强值,记录数据。
4. 配光调整:根据光度测量结果,调整光源的角度和强度,优化尾灯的配光效果。
5. 对比实验:设计不同配光方案的尾灯模型,分别进行光度测量,对比不同配光方案对尾灯亮度和光束分布的影响。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不同配光方案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初始配光结果:在实验初始阶段,尾灯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的光强值均达到预期效果,表明初始配光设计基本合理。
2. 光度测量结果:通过光度测量,发现尾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光强值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配光调整结果:通过调整光源的角度和强度,尾灯的配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光强值和光束分布更加均匀。
4. 对比实验结果:对比不同配光方案的尾灯模型,发现合理的配光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尾灯的亮度和光束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六、结论1. 合理的配光设计对汽车尾灯的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通过实验验证,尾灯配光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尾灯的亮度和光束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行车安全。
3. 本实验为汽车尾灯配光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汽车尾灯实验报告

汽车尾灯实验报告汽车尾灯实验报告引言:汽车尾灯作为车辆的重要安全设备之一,在夜间行驶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的汽车尾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尾灯设计的优化方向。
实验一:传统尾灯 vs LED尾灯在第一组实验中,我们对比了传统尾灯和LED尾灯在不同距离下的可见性。
实验使用了标准的测距仪和相机来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LED尾灯在远距离下具有更好的可见性。
其高亮度和快速响应时间使得其他车辆能够更早地察觉到后方车辆的存在,从而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概率。
此外,LED尾灯的色彩鲜艳,使得车辆更易于辨认,进一步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实验二:不同颜色尾灯的可见性在第二组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不同颜色尾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实验设置了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不同颜色的尾灯,并记录了它们在不同环境光照条件下的可见性。
实验结果表明,红色尾灯在各种环境光照下都具有最佳的可见性。
红色光波长较长,能够更好地穿透雾霾和雨雪等恶劣天气,使得后方车辆更容易辨认。
黄色尾灯在白天具有较好的可见性,但在夜间相对较弱。
白色尾灯在夜间可见性较好,但在强光照射下容易产生眩光,影响其他车辆的驾驶安全。
实验三:动态尾灯 vs 静态尾灯在第三组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动态尾灯和静态尾灯对其他车辆驾驶员的注意力吸引程度。
实验设置了不同频率闪烁的动态尾灯和静态尾灯,并记录了其他车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注意力集中度。
实验结果显示,动态尾灯能够更快地引起其他车辆驾驶员的注意。
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动态尾灯的闪烁频率能够更好地吸引驾驶员的目光,减少驾驶疲劳和分神驾驶的发生。
然而,过于频繁或过于明亮的闪烁可能会对其他驾驶员产生干扰,因此动态尾灯的设计需要平衡注意力吸引和驾驶安全之间的关系。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汽车尾灯设计的结论。
LED尾灯具有更好的可见性和辨识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红色尾灯在各种条件下都具有最佳的可见性,是最理想的选择。
汽车尾灯实验报告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具在重要作用。
除了必要的验证性实践以训练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整理的能力外, 安排综合性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全面应用本课程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给出了一些经典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部分题目给出了功能框图及简要分析。
3.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作为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 基本掌握数字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 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1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按照本学科教学培养计划要求, 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后, 应进行课程设计, 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学会设计中小型数字系统的方法, 独立完成调试过程, 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指导下有所创新, 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3.1.2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 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仿真、装配及调试, 掌握数字系统的仿真与调试技术;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 并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 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仿真、安装调试等环节, 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 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课程设计报告要给出结构框图, 对总体设计思想进行阐述, 并给出每个单元逻辑电路且论述其工作原理, 文字说明部分要求内容完整, 言简意赅, 书写工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一线路较为冗繁,布局还可以改进,能进一步减少器件,还有十进制计数器的记忆功能没有解决,导致第二次计数时会从上次记忆处开始计数,使尾灯显示不够规律。但其转弯流水灯显示功能和仪表盘的引入比较好。方案二没有使用译码器,直接用开关取代控制电路,这样实现减速转弯的显示会使用较多的器件。还有转弯灯只使用了一个,不够美观,效果也没有三个灯循环显示好。但其将不同功能的显示用不同颜色的灯区分开了,这样更贴近现实,而且实现相同的功能更省器件,另外其尾灯的自检电路设计很有创意和实用。方案三灯没有分开,用转弯的六个灯显示所有的功能,元件用的较多,而且显示的效果不够好。虽然不够贴近实际,但是用最少的灯显示所有的功能也非常不错,省灯省电、低碳环保。方案四没有仪表盘显示和尾灯自检功能;还有倒车喇叭声音太难听,不实用;倒车灯和刹车灯没有分开,不太符合实际。但其布局较合理,器件选择恰当,是五个方案中实现相同功能下器件最省的。方案六中开关后面的驱动74LS373用处不大,可以省去;十进制的记忆功能也没有解决。但其增加了仪表盘显示和夜行示宽显示,布局也相对不错。融合每个方案的优点,我们最终得出了一个最佳方案。该方案采用四方案的布局,二方案的尾灯自检功能,一、二、五方案的仪表盘显示,每个方案新增的减速转弯、应急、倒车等显示功能,加上二方案体现的低碳环保。
优点:
(1)增加了减速转弯、应急、倒车等显示功能和倒车喇叭。
(2)将左、右转弯开关和刹车开关通过一个3-8线译码器相连,这样对实现减速转弯,应急刹车来说节约了器件,电路看起来条理更清晰。
(3)将转弯灯和刹车灯分开,这样更易于控制减速转弯时灯的显示,而且节省器件还更符合实际,看起来直观明了。
不足:
(1)没有仪表盘显示和尾灯自检功能。
1.2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设计,我们应该做到:
(1)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中小型数字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调试过程,增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践,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1.2设计要求
汽车尾灯的控制电路由三个按键组成,分别对应左转,右转和刹车。汽车尾灯左右两侧各有三个指示灯(用发光二极管模拟),汽车正常远行时指示灯全灭;右转弯时,右侧3个指示灯按右循环顺序点亮;左转弯时左侧三个指示灯按左循环顺序点亮;临时刹车时所有指示灯同时闪烁。
原理图如图2.1-7所示:
图2.1-7计数电路原理图
计数电路通过74LS161芯片进行计数。左转时汽车尾灯的左面3个灯按照L1→L1L2→L1L2L3→全灭→L1……顺序循环点亮,具体实现是通过左转开关控制计数器74161的ENT和ENP端开始计数,从而控制灯的点亮方式,计数范围为0000(全灭)→0001(L1点亮)→0010(L1L2点亮)→0011(L1L2L3点亮)→0100(异步清零)→0000……循环计数就实现了循环点亮的这个过程。由于记数脉冲是由555定时器产生的频率约为2HZ方波,所以循环点亮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约为0.5S*4。
一、总体概述
1.1设计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汽车已经广泛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作为汽车电路重要的组成部分---汽车尾灯控制系统,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的局限性,还有待我们继续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所以设计一套更好更合理的汽车尾灯系统,对汽车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右黄灯和中间蓝灯在亮
K3
刹车及检测
全亮
全亮
中间蓝灯在亮
K4
倒车
闪亮
闪亮
下面红灯在亮
K5
夜行
R3闪亮,其余灯灭
L3闪亮,其余灯灭
仪盘照明蓝灯在亮
(2)主要模块表。
图2.1-3电路原理方框图
2.1.4各部分设计原理介绍。
(1)555脉冲产生电路(CLK)。
电路图设计如下:
图2.1-4 555脉冲产生电路
2.1.3设计功能及模块。
(1)功能表。
表2.1-2
开关闭合
汽车运行状态
左转尾灯
右转尾灯
驾驶仪状态灯显示
K1
左转
按L1L2L3顺序循环点亮
灯灭
左黄灯在亮
K2
右转
灯灭
按R1R2R3顺序循环点亮
右黄Hale Waihona Puke 在亮K1 K3左转刹车
按L1L2L3顺序循环点亮
全亮
左黄灯和中间蓝灯在亮
K2 K3
右转刹车
全亮
按R1R2R3顺序循环点亮
(2)倒车喇叭,声音太难听。
(3)倒车灯和刹车灯没有分开,不太符合实际。
2.5方案五:
K1
K2
K3
K4
K5
K6
图2.5-1组成框图
图2.5-2仿真电路图
电路简介:本设计比设计要求增加了应急、倒车、夜行示宽和仪表灯显示功能。控制开关状态经过74L373驱动成高低电平,当转弯开关接通时计数器有效(脉冲源接通555部分),实现轮流点亮。其余倒车、刹车、应急灯状态是通过开关电平与与门、或门、脉冲的组合来实现控制的!仪表盘部分是根据想要的效果,经过门电路组合控制!(此部分实现简单)
2.1.5该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此电路设计原理简单,构思巧妙,利用简单的器件实现较为复杂的控制,结构比较明晰。电路设计中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比如实现转弯流水灯指向功能显示,驾驶仪显示能够及时提醒驾驶员车的行驶状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缺点:电路设计线路较为冗繁。
完善方向:此电路可以利用相关传感器进行开关控制,从而达到自行控制灯光的目的;在灯光段设计自检电路,随时监测线路的好坏,并及时反馈给驾驶员;配以语音提示使功能更加完善。
仪表盘显示状态:应急时全闪、左转时左灯闪、右转时右灯闪、刹车时底灯亮、倒车时底灯闪、夜行时中间灯亮。
尾灯采取了两组灯:最后两个是刹车灯,是一组仅供刹车使用的灯。令一组灯(尾灯前排六个)融合了转弯灯、夜行灯、应急灯和倒车灯的功能(转弯时按左或右方向轮流点亮;夜行是最外两个灯亮;应急时最外两个灯闪;倒车时六个灯同时闪)。各种灯的使用开关都是独立的。所以第二组灯左转弯时也会出现右转弯,夜行时转弯不明显,倒车时不能转弯等种种车灯冲突问题;故取消的此方案!
2.2方案二:
开关S1、S2、S3、S4、S5分别代表左转、右转、刹车、倒车、应急控制开关,当每一个开关单独闭合时,相应的单一功能指示灯会在高电平的驱动下发亮。通过与门、或门的组合实现多种功能同时指示。
555方波信号由555芯片和电阻、电容实现脉宽可调的方波信号。当转弯显示需要以闪烁方式提醒时就将控制信号与555产生的方波信号相与即可实现闪烁。
电路缺点:过于简单;尾灯跟实际有点不符合,可以将刹车、倒车还有应急都单独拿出来,给与不同的颜色尾灯显示不同功能。
2.4方案四(李燃):
图2.4-1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4-2仿真电路图
工作原理简述:左、右转开关接通时,控制信号通过译码器与计数器产生的移位信号共同控制左、右转的三黄色尾灯循环点亮。当左右两开关同时接通时,控制信号通过译码器与555产生的脉冲共同控制两侧红色尾灯的闪亮。当刹车开关接通时,各种情况下的刹车控制信号通过门电路共同控制两侧红色尾灯的亮灭。当倒车开关接通时,直接驱动两侧红色尾灯和倒车喇叭。
B.刹车电路。
通过刹车开关控制电路。当刹车开关闭合时,电路提供一个高电平,通过与一个或门直接控制所有灯的点亮,从而达到刹车与检测灯好坏的功能。
左转弯刹车和右转弯刹车的原理为转弯和刹车单独作用,互不影响,但是重叠作用的灯光效果可以满足要求,从而简化了电路。
C.倒车电路。
通过倒车开关控制电路。当倒车开关闭合时,电路提供一个高电平与脉冲信号相与,然后再通过或门控制尾指向灯,从而达到灯随着脉冲频率变化闪烁。
D.夜行电路。
通过夜行开关控制电路。当夜行开光闭合时,电路提供一个高电平与倒车电路的控制脉冲相与,控制车两边最边上的一个灯,使其随着脉冲频率变化闪烁,从而达到夜行警告的目的,还可用于故障警示作用。
E.驱动电路。
本设计驱动全部选用74LS373作为简单的发光二极管驱动。具有简单布线,驱动数量多的优点。
二、设计方案的选择
2.1方案一:
设计的总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图2.1-1总电路图
2.1.1总体概述。
本设计主要以数字电路为主,通过简单的芯片(如74LS161、74LS373、555等)而巧妙的设计成一个智能化的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该电路能实现现实生活中汽车尾灯控制的正常行驶、左转、右转、左转刹车、右转刹车、刹车、倒车、夜行等八种功能。本电路具有控制简单,能够实现转弯流水灯指向功能显示的优点,开创性的设计出简单的驾驶状态显示仪显示功能。
B.设计公式计算。
高电平时间:
低电平时间:
占空比:
C.最后波形如图2.1-5所示:
图2.1-5脉冲波形
高电平时间 =250.0ms
低电平时间 =213.9ms
占空比D=53.8%
频率F=2.158Hz
(2)主电路设计原理。
主电路图如图2.1-6所示:
图2.1-6主电路设计图
A.计数电路(74LS161)
F.驾驶仪显示电路。
这个电路为创新设计,具有设计简单,显示效果清晰的优点。
原理图如图2.1-8所示:
图2.1-8仪表显示电路图
各功能开关提供的高电平与脉冲信号相与形成受开关控制的脉冲使灯随着脉冲频率变化闪烁。上面为绿灯,指示电源接通;左转时,左边黄灯闪亮;右转时,右边黄灯闪亮;刹车时,中间蓝灯闪亮;左转弯刹车时左黄灯和中间蓝灯一同闪亮;右转弯刹车时右黄灯和中间蓝灯一同闪亮;倒车时,下面红灯在闪亮,提示注意安全;夜行时,蓝灯打开,指示夜行状态和给仪盘照明的作用。
A.设计说明。
由于汽车尾灯是的点亮是给人的不同的信息及该车将要发生的动作,所以汽车的尾灯在闪烁的时候不能超过一定的频率,但是频率也不能太小,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是采用的555定时器设计的一个脉冲产生源,占空比约为50%,它产生的频率F约为2HZ。然后通过计数器就能控制汽车尾灯在循环点亮的时候时间间隔约为0.5S,这样就能让人很清楚的明白该汽车的动作以采取相应的动作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