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轰法制备纳米超微金刚石
炸药爆轰法制备纳米金刚石

关键词 : 金刚石 ; 制备 ; 炸药爆轰 ; 应用
中图分类号 : TQ 560. 71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 言
利用负氧平衡含碳炸药 ,或其它含碳添加物的炸 药 ,使其在一个充有惰性介质封闭爆炸容器内爆炸 ,以 生成纳米尺寸的金刚石颗粒 。这种方法无论在原理上 还是在制备工艺上 ,都不同于由石墨相变生成金刚石 的爆炸冲击法 。前者是化学反应过程 ,而后者是相变 过程 。这是 80 年代后期出现的制备金刚石的新方法 , 其产品 ———纳米金刚石是合成金刚石的一个新品种 。
制备产物的主要参数有 : 相对于炸药用量 ( me) 的 黑粉 收 率 m1 ( mc/ me ×100 % , mc 为 得 到 黑 粉 的 质 量) ,金刚石的收率 m2 ( md/ me ×100 % , md 为得到金 刚石的质量) ,以及金刚石在黑粉中的含量 m3 ( md/ mc ×100 %) 。
Hale Waihona Puke 表 1 TNT 与 RD X、HMX 的混合物组成对金刚石收率和粒度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the composition of TNT with RD X or HMX on the particle size and yield of diamond
炸药组成
TNT
90/ 10
常用的冷却介质有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气体 填充到较高压力时得到的结果较好 ,但装药重量大于 0. 1kg 时最好不要采用 。当使用水为冷却介质时 ,有 三种作法 : 水套法[11 ] 、水下法[4 ] 、注水法[12 ] 。用水作 冷却介质的制备方法已用于试生产[8] 。 2. 3 爆炸室
炸药爆炸应在含有冷却介质的密封爆炸室内进 行 ,以便收集含有纳米金刚石的固体爆轰产物 。常用 的爆炸室是容积 ( V) 为 0. 2~3m3 的钢制厚壁罐体 ,进 行爆炸的炸药所占体积不超过 0. 5 V [13] 。
爆炸法合成纳米金刚石微粒的结构研究

第18卷第4期1999年8月电 子 显 微 学 报Journa l of Ch i nese Electron M icroscopy Soc iety Vol -18,No 141999-08文章编号:100026281(1999)042043820442爆炸法合成纳米金刚石微粒的结构研究徐 洮1,2 赵家政1,2 徐 康1(1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00)(2 中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北京100080)摘 要:利用负氧炸药爆炸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是一种较新的具有实用前景的纳米材料。
本文应用T E M 、HR E M 及XRD 研究了TN T RDX 炸药在密闭容器中爆炸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得到的结果可明确表明:在爆炸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下,炸药分子的一部分碳可转化为尺寸为3~10nm 左右的球状纳米金刚石微粒,同时有弯曲的片状石墨和非晶态碳小球生成。
并对纳米金刚石微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炸药爆炸;合成金刚石;T E M ;HR E M分类号:O 38;TQ 16418;O 76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1997207221;修订日期:1997209210利用炸药的爆炸能实现物质的转化或相变,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
利用负氧炸药爆炸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是一种较新的、具有实用前景的纳米材料[1~3]。
这种金刚石微粒是在高速度和远离平衡状态条件下生成的,使其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化性质,可形成高度缺陷的金刚石结构[4~6]。
由于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过程是速度极快而且相当复杂的,要对爆炸中炸药分子分解和反应过程进行在线分析十分困难[2],因此,本文应用T E M 、HR E M 及XRD 对TN T RDX 炸药爆炸后的固体产物进行了研究,并对纳米金刚石微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实 验纳米金刚石微粒是通过炸药在密闭容器中爆炸合成的,所用炸药为注装TN T RDX 5050,药量为80~90g ,在一个约80L 的高压容器中进行爆炸。
纳米金刚石的制备方法

纳米金刚石的制备方法
嘿,咱就说说纳米金刚石的制备方法呗。
有一回啊,我在一个科技展览上看到了纳米金刚石。
哇,那小小的颗粒,亮晶晶的,可好看了。
我就好奇起来,这纳米金刚石是咋做出来的呢?
后来我就去查了资料,还真了解了一些纳米金刚石的制备方法。
一种方法是爆轰法。
就是用炸药爆炸来产生高温高压的环境,让碳变成纳米金刚石。
这听起来就很刺激吧?我想象着那个场景,就像放烟花一样,“砰”的一声,纳米金刚石就出来了。
哈哈,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啦。
实际的爆轰过程可复杂多了,需要很多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还有一种方法是化学气相沉积法。
这个方法就像是在一个大锅里煮东西一样。
把一些含碳的气体放在锅里,然后加热,让它们在锅底上沉积下来,形成纳米金刚石。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一个科普视频,里面就演示了化学气相沉积法的过程。
那个科学家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看起来可专业了。
他把各种气体放进一个大炉子里,然后调节温度和压力。
过了一会儿,他打开炉子,里面就出现了一些亮晶晶的纳米金刚石。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高能球磨法。
这个方法就像是在玩弹珠一样。
把一些碳材料放在一个大球磨机里,然后让球磨机不停地转啊转。
那些碳材料就会被磨成小小的颗粒,最后变成纳米金刚石。
我有一次在一个实验室里看到了球磨机,那个机器可大了,发出“嗡嗡”的声音。
我看着那些碳材料在里面翻滚,就觉得很神奇。
总之啊,纳米金刚石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它的特点和难度。
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制备纳米金刚石。
炸药爆轰纳米金刚石的制备和应用

炸药爆轰纳米金刚石的制备和应用1 引言文章综述了利用负氧平衡含碳炸药制备纳米金刚石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进展情况。
此方法是80年代未发展起来的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1,2],其产物(纳米金刚石)是合成金刚石的一个新品种,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金刚石粉主要性质[3,4]如下:(1)X-射线衍射(XRD)谱上只有立方晶系金刚石的三个特性谱线,没有出现其他杂质谱线;因此,金刚石相的纯度在95%以上。
(2)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1)表明,其基本颗粒为直径5nm~15nm的微球,聚集成微米尺寸的聚集体。
图1 纳米金刚石粉及其团聚体的实用文档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放大倍数40万倍)(a)纳米金刚石粉;(b)团聚体(3)密度为3.26g.cm-3~3.43g.cm-3;比表面积240m2.g-1~450m2.g-1。
(4)红外光谱图表明这种金刚石表面有多种含氧功能团,所占面积可达颗粒表面的10%~20%,因此这种产物属于类金刚石。
(5)元素组成见表1。
表1 类金刚石元素组成元素C H N O 含量×10084~900.5~0.61.5~2.0其余图2 TNT/RDX、TNT/HMX、TNT/PETN混合物中TNT含量对金刚石收率的影响实用文档图3 TNT/RDX混合物中RDX含量对黑粉中金刚石含量和金刚石颗粒平均直径(d cp)的影响图4 装药形状和冷却水厚度对黑粉中金刚石含量的影响图5 装药质量和冷却介质对黑粉中金刚石含量的影响实用文档图6 混合装药结构(2)炸药用量Q(单位kg)与爆炸容器体积V(单位m3)的关系以Q=0.5V 为宜。
(3)冷却介质对在爆轰区内生成的含金刚石固体爆轰产物起着“淬火”作用。
较好的冷却介质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液态水两种,其结果见图5和表2[8]、表3[8]。
2 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这种纳米金刚石粉的制备方法较简单,主要工艺流程:将TNT/RDX混合炸药放在充有惰性介质(例如水或CO2)的密闭爆炸容器中进行爆炸,即可收集到黑色的固体爆轰产物(黑粉),经过纯化,除去其中的杂质和非金刚石碳,即可得到浅灰色的纳米金刚石粉。
爆轰合成纳米超微金刚石的提纯方法研究

文章编号:1001-9731(2000)01-0056-02爆轰合成纳米超微金刚石的提纯方法研究Ξ陈鹏万,恽寿榕,黄风雷,陈 权,仝 毅(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北京100081)摘 要: 用炸药爆轰的方法制备了纳米超微金刚石,分别用HCI O4、H2SO4+K2Cr2O7以及H2SO4+K MnO4等多种方法对纳米超微金刚石进行了提纯研究。
用X射线衍射、差热和热失重对不同提纯方法得到的超微金刚石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H2SO4+K MnO4提纯是一种高效、经济、安全、污染小、投资少的提纯新方法。
关键词: 爆轰;超微金刚石;提纯中图分类号: T N304.180.521 引 言纳米超微金刚石(Ultrafine Diamond,简称UFD)的爆轰合成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它是利用炸药爆轰产生的瞬间高温(2000~3000K)、高压(20~30GPa)使炸药中的碳转变成纳米金刚石。
UFD平均粒径4~8nm,是目前所有方法中得到的最细的金刚石超微粉。
UFD兼具金刚石和纳米颗粒的双重特性,在电镀、润滑和精抛光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它的合成机理、性质表征和应用的研究正在深入。
在UFD的制备中,提纯工艺最为复杂,提纯费用通常占总成本的60%以上,这也是制约UFD大规模生成和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
目前UFD的提纯是通用的酸洗氧化去除石墨和无定形碳等杂质分离出金刚石的方法,氧化过程采用高强酸(HClO4、H2SO4、H NO3等)[1,2]。
文献[3]报道了用H2O2+少量H NO3高温(150℃~260℃)、高压(3MPa~10MPa)的提纯方法。
比较先进的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工学院采用的稀H NO3高压(8MPa~12Mpa)提纯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用浓的高强酸提纯得严重缺陷是提纯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和NO、NO2、Cl2等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而且一部分高腐蚀性物质(如HClO4)还有爆炸危险,提纯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纳米金刚石的工艺流程

纳米金刚石的工艺流程纳米金刚石的制造得从原料开始说起呀。
一般呢,会用到一些特殊的含碳原料,就像是石墨这种,它可是纳米金刚石诞生的“摇篮”。
石墨本身结构很规整,是碳原子层层排列的。
不过要把它变成纳米金刚石,那可得下一番功夫呢。
接着就是关键的制造方法啦。
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爆轰法。
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冲击力对吧?在爆轰法里,会把含有碳的物质和一些爆炸物混合起来,然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引发爆炸。
这爆炸就像是一场超级热烈的派对,原子们在里面疯狂地跳动、重新组合。
在这个过程中,高温高压的环境就形成了,这种极端的环境就像魔法一样,让碳原子们打破原来在石墨里的那种平静状态,重新排列组合成纳米金刚石的结构。
还有一种方法是化学气相沉积法。
想象一下,就像是给碳原子们建造了一个特殊的小房子,在这个房子里充满了含碳的气体。
然后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说加热或者加一些催化剂之类的东西,就像给房子里的原子们一些小提示,让它们慢慢地在基底上聚集起来,一点一点地长成纳米金刚石。
这个过程就比较温柔啦,不像爆轰法那么“火爆”。
在纳米金刚石制造出来之后呢,还得进行分离和提纯。
因为制造过程中可不会只有纳米金刚石一种东西呀,就像是煮了一锅大杂烩,里面有各种成分。
这时候就得想办法把纳米金刚石从这堆东西里挑出来。
可能会用到一些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比如说利用它们不同的密度或者化学性质来进行分离。
把纳米金刚石提纯到足够的纯度,这样才能让它发挥出各种各样厉害的功能呢。
纳米金刚石的表面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好比给它穿上不同的“衣服”,如果想要它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发挥作用,就得对它的表面进行修饰。
比如说在生物医学领域,如果要用纳米金刚石和细胞打交道,那就要把它的表面处理得很友好,让细胞能够接受它,不会把它当成外来的“坏蛋”。
这可能就需要在表面接上一些生物相容性好的分子之类的东西。
纳米金刚石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纳米金刚石提纯技术研究进展作者:乔文灿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15期摘;要:爆轰法合成的纳米金刚石中含有大量的无定型碳、纳米石墨颗粒、金属、金属氧化物及其他外来元素。
纳米金刚石规模化生产时,需选择性的去除产品中的非金刚石碳及其他杂质。
本文概述了目前纳米金刚石的常用提纯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纳米金刚石;提纯;液相氧化;气相氧化1 概述由于具有良好的機械,电化学以及光学等性能,近年来纳米金刚石引起了材料行业研究者们的广泛兴趣。
[1]目前纳米金刚石已被广泛作为复合材料的添加剂,冷却液添加剂,[2]润滑油添加剂,[3]电镀液添加剂[4]等使用。
然而,诸如光学涂层,催化剂载体等应用潜力尚未被完全开发。
限制这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爆轰合成的金刚石含有较多的无定型碳,金属,金属氧化物等。
要想拓展纳米金刚石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发展纳米金刚石的提纯技术就变的十分重要。
经过爆轰合成生产出来的纳米金刚石粉末其晶体大小通常为5-10nm,[5]这些纳米金刚石晶体有聚集的趋势,其往往会形成数百纳米大小或更大的聚集体,这加大了纳米金刚石提纯的技术难度。
2 纳米金刚石化学提纯技术纳米金刚石的提纯过程通常指去除非金刚石碳和金属催化剂,也包含调整纳米金刚石粉末的平均尺寸或减少团聚。
[6]纳米金刚石提纯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尚没有单一的提纯技术可以实现同时去除非金刚石碳及其他杂质。
工业上对纳米金刚石的提纯往往需要选用不同的化学药剂,采取不同的化学处理方法,并经历多个处理步骤才能实现。
纳米金刚石化学提纯技术主要分为液相提纯技术和气相提纯技术。
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了金刚石和非金刚石对氧化反应性的差异而进行的。
所需的处理时间、温度和浓度均取决于使用的反应物和所需的纯度标准。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参考大量的文献报道的基础上,概述了目前液相提纯技术和气相提纯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提纯过程的机理和所需条件进行了探讨。
纳米金刚石的激光分散及发光机理(精)

纳米金刚石的激光分散及发光机理本文尝试使用爆轰法纳米金刚石为原料,通过对其进行解团聚、有机物分子表面修饰以制备分散性良好的荧光碳纳米颗粒。
爆轰法纳米金刚石具有来源广泛的优点,可以实现荧光纳米颗粒的大量制备。
同时本文对已有报道的荧光碳纳米颗粒的荧光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解释。
研究发现,爆轰法纳米金刚石存在着严重的团聚现象。
仅单一地使用浓硝酸等氧化性酸对其进行回流处理的化学方法不足以使其完全分散在水中,只能达到减小团聚的效果。
而通过激光烧蚀法处理,利用烧蚀过程产生的高温高压等物理作用则可以使爆轰法纳米金刚石在水中达到完全分散。
为达到对纳米金刚石进行有机物分子表面修饰的目的,本实验尝试使用混合氧化性酸回流的方法对纳米金刚石表面进行氧化,增加表面的-COOH含量,以进一步进行修饰。
结果发现经过混酸回流,纳米金刚石的表面-COOH含量并没有增加,无法进行进一步修饰。
因此,在本实验范围内,爆轰法纳米金刚石不适用于通过表面有机物修饰的方法制备荧光碳纳米颗粒。
本文通过对已被报道的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发光特点进行总结,并与有机化合物和半导体量子点的荧光的发光机理和发光特点进行比较,对荧光碳纳米颗粒的荧光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解释。
认为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发光机理与有机化合物的发光机理相接近,为荧光基团与碳纳米颗粒表面的共轭结构相互作用产生荧光。
同主题文章[1].国内首家纳米金刚石生产线建成' [J]. 天津冶金. 2001.(03)[2].王光祖,张运生,郭留希,赵清国,刘杰. 纳米金刚石的应用' [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03.(04)[3].王光祖,胡建根,罗明. 纳米级金刚石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00.(05)[4].军工民品科技信息' [J]. 新技术新工艺. 2005.(04)[5].纳米金刚石多元复合镀' [J]. 珠宝科技. 2004.(01)[6].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 [J]. 电镀与涂饰. 2006.(03)[7].朱永伟,王柏春,陈立舫,许向阳,沈湘黔. 纳米金刚石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J]. 材料导报. 2002.(12)[8].文潮,金志浩,刘晓新,李迅,关锦清,孙德玉,林英睿,唐仕英,周刚,林俊德. 炸药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05)[9].刘晓新,周刚,文潮,孙德玉. 纳米金刚石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J]. 特种橡胶制品. 2001.(05)[10].许向阳,朱永伟,王柏春. 纳米金刚石团聚体在白油介质中的解聚与分散' [J]. 矿冶工程. 2004.(04)【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材料学; 爆轰法纳米金刚石; 荧光碳纳米颗粒;分散; 表面修饰; 荧光发光机理【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天津大学;材料学;孙景;张泰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2期甘肃石油和化工2014年6月爆轰法制备纳米超微金刚石的最新进展刘世杰(甘肃兰金民用爆炸高新技术公司,甘肃兰州730020)摘要:近年来,纳米金刚石性质的研究和功能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热门,但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起步晚、条件差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依然整体处于落后水平。
本文主要综述了爆轰法合成纳米超微金刚石的发展历程、制备方法、工艺条件、发展趋势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炸药;爆轰;纳米金刚石;石墨;发展前景1前言纳米超微金刚石(Ultrafine Diamond,缩写为UFD)是一种颗粒尺寸和形状特异的工业金刚石,这类金刚石的颗粒尺寸在0.5-10.0nm之间,平均尺寸为4-5nm,大部分颗粒尺寸在2-8nm之间[1]。
UFD既有金刚石的特性,又具有纳米材料的特性,因此它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
目前,人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渗透到许多研究领域。
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已成为跨世纪材料学的研究热点,这种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功能材料”。
通过结合应用需求进行金刚石颗粒与形貌的再加工、表面官能化,实现颗粒在应用介质中的均匀与稳定分散,是金刚石纳米晶的应用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研究,有利于发挥金刚石粉体的优良性能,并推动这种粉体材料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应用。
纳米金刚石在高强、耐磨纳米复合材料,高精密研磨抛光,纳米流体,纳米润滑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较好的表现。
它的制备技术有石墨高压相变法、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2]、冲击波压缩技术、催化热解法、静态高压高温合成法、动态超高压高温合成法、低压气象沉淀法以及20世纪80年代新出现的炸药爆炸法。
2爆轰法制备纳米超微金刚石2.1爆轰法制备纳米超微金刚石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通常采用梯恩梯(TNT)和黑索金(RDX)炸药为原料,并在1个充有惰性介质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爆轰反应,使未被氧化的自由碳原子在瞬时超高温高压作用下转变为纳米金刚石。
陈鹏万等[3]采用注装TNT/RDX(50/50)混合装药,爆炸前在爆炸容器中充惰性保护气体或者在药柱外包裹有保压和吸热作用的水、冰或热分解盐类,收集爆炸后得到的黑粉,用强氧化剂除去其中的石墨、无定型碳等非金刚石相杂质,清洗、烘干后便可得到浅灰色纳米金刚石粉末(UFD)。
利用爆炸法制备的超细金刚石采用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液的沸腾处理及氢氟酸水浴处理后,除了残留极少量无定形碳外,基本除去了超细金刚石以外的杂质。
2.2爆轰法制备纳米金刚石合成机理纳米金刚石生成机理的探讨随着纳米金刚石的生产研究同时进行。
周刚博士提出了“碳液滴”模型,认为碳元素在爆轰环境中被还原成碳原子,未被氧化的部分经过聚集、晶化等形成金刚石[4];李世才提出了纳米金刚石的尺寸由爆温限制[5];陈权博士提出爆轰产物中石墨要在爆轰反应区中和收稿日期:2014-06-20作者简介:刘世杰(1986-),男,甘肃白银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服务及爆破工作。
发展动态甘肃石油和化工2014年第2期爆轰稀疏膨胀过程中生成[6]。
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纳米金刚石已逐渐应用到各种领域,如UFD在化学气相条件下沉积金刚石膜、化学复合鍍、含UFD的金属基复合材料、UFD的爆炸烧结[7]。
2.3爆轰法制备纳米金刚石合成炸药爆炸法是新兴的纳米金刚石合成方法。
目前,金刚石纳米颗粒粉体工业化规模合成的方法有:静压合成金刚石单晶粉碎、动压冲击合成金刚石聚晶和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团簇。
爆轰法合成的超微金刚石或称超细金刚石(Ultrafinediamond,简称UFD))是利用负氧炸药在惰性介质密闭容器中爆炸产生的瞬时超高温高压,使得最初的类气态自由碳过饱和凝聚成碳液滴再结晶相变成金刚石[8-9]。
它是在炸药负氧平衡反应中炸药本身释放出的游离碳当炸药爆轰产生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它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仅在陨石中发现有和它相似的物质,但其应用价值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0]。
它是利用炸药爆轰产生的瞬间高温(2000-3000K)、高压(20-30GPa)使炸药中的碳转变成纳米金刚石。
UFD平均粒径为4-8nm,是目前所有方法中得到的最细的金刚石超微粉。
UFD 的制备比较简单。
炸药爆炸在1.6m3高强度的密封钢容器内进行,采用注装TNT/RDX混合装药。
爆炸前在爆炸容器中充惰性保护气体或者在药柱外包裹有保压和吸热作用的水、冰或热分解盐类,以减少其它伴生产物如石墨和无定形碳等的生成,防止生成的金刚石在爆轰产物膨胀过程中发生石墨化,提高UFD的得率。
2.3.1水下连续爆炸法制备纳米金刚石水下连续爆炸法制备纳米金刚石是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徐康和甘肃省化工研究院的金增寿、饶玉山共同完成的,其方法为在水流中进行爆炸以制备纳米金刚石并对工艺进行了改进。
研究发现在容器里的同一批水介质中连续进行多次爆炸(至少可达9次)对金刚石粉收率、颗粒尺寸和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还对金刚石粉的分离和纯化工作也没有造成新的困难。
因此这个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大大简化了操作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炸药爆炸法制备纳米金刚石粉的开发和利用都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3.2动压法制备纳米金刚石动压法是利用炸药爆炸瞬时所产生的高压高温使炸药中的碳或添加的碳转变而来的。
而动压法根据爆轰波波形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冲击法,利用高速飞片撞击石墨制成的耙板,使石墨在撞击过程中生成微米级的颗粒;第二类是爆炸法,就是将石墨与高能炸药混合,在炸药爆轰的过程中压缩石墨使其变为金刚石;第三类是爆轰法,利用负氧平衡炸药在保护介质环境中爆轰,爆轰过程中多余的碳原子经过聚集、晶化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形成纳米尺度的碳颗粒集团,其中包括金刚石相、石墨相和无定形碳。
经过选择性的氧化处理除去非金刚石相后,得到纳米级的纳米金刚石粉。
3国内外爆炸法制备纳米金刚石的研究历程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Volkov等人率先采用爆轰法制备了超细金刚石(UDD)。
1982年前苏联科学院流体物理所和前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最早获得爆炸合成纳米金刚石的可重复性实验结果。
1987年俄罗斯率先研究成功纳米金刚石[11]。
1988年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首先报道[12]了炸药爆轰法制备纳米金刚石技术,是将TNT/RDX混合炸药在充有惰性介质(例如水或CO2)的密闭爆炸容器中进行爆轰,得到纳米金刚石粉。
同年9月,前苏联的研究者发表了他们在此之前的几年中进行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这使得高效合成UFD向工业化发展,日本在1989年也报道进行了合成UFD的实验。
俄、美、日等国都于20年代末先后用爆轰法合成了纳米级金刚石超细粉末。
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南流体物理研究所和北京理工大学在恽寿榕教授的带领—微米金刚石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就。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下率先展开了爆炸法合成超硬材料——发展动态2014年第2期刘世杰:爆轰法制备纳米超微金刚石的最新进展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等于90年代相继开始纳米金刚石的研究。
纳米金刚石的研究虽然在我国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已逐步赶上国际水平。
1993年兰州化物所徐康等[13]最早报道了这方面的工作。
2002年11月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首次研发出了用爆轰法制备的纳米金刚石粉。
北京理工大学最先对纳米金刚石的爆轰制备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善了纳米金刚石的爆轰制备实验及理论,并建立起生产线。
目前,国内已建成数条生产线,并形成年产1亿克拉的生产规模。
纳米金刚石生成机理的探讨随着纳米金刚石的生产研究亦同时在进行。
4爆轰法制备纳米金刚石的工艺研究爆轰法制备的纳米金刚石无论是从装药方案的选择、配比、装药形式、外界保护条件以及提纯处理中氧化剂的选择都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常用的炸药有TNT、TATB等,一般都会采用高威力炸药与低威力炸药组合、高威力炸药与有机物的组合。
装药形式有注装和压装两种方式,通过实验可知均匀的反应有利于纳米金刚石的合成,所以采用注装将能显著提高纳米金刚石的收率。
在装药包裹常见的介质如水、冰、热解盐类和惰性气体中,装药包裹水有以下几个优点:提高UFD的质量;省去了抽真空、充气和等待沉降的时间;还可以多次爆轰一次收集,不但提高了收率和制备效率还简化了工艺。
目前爆轰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提纯方法已比较成熟,采用酸洗氧化去除石墨和无定形碳等杂质,分离出金刚石,氧化过程通常采用的化学试剂是高氯酸、硫酸+高锰酸钾、硫酸+过氧化氢、硫酸+重铬酸钾等[14]。
但除高氯酸外,其它的试剂组合在常温下都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在高温下容易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爆炸,危险性较大。
在碳材料的制备方面,爆轰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金刚石、纳米石墨、纳米碳包覆金属、纳米碳管以及富勒烯等,涉及面较广。
由于碳材料的熔点较高,利用爆轰技术具有温度高、压力大、速度快、合成效率高等独特优势,这是其他制备方法难以同时兼备的。
而且爆轰合成技术可根据目标产物,通过调节炸药成分、含量,优化爆轰参数,获得所需要的纳米碳材料。
但由于炸药爆轰过程复杂,属于瞬态的物理化学变化,爆温、爆压、爆速等重要爆轰参数并不独立起作用,而爆轰参数对产物形态有一定影响。
由于目前无法对这些重要参数进行精确测试,因而对纳米材料的合成需要通过大量实验与理论计算来弥补,这对进一步探讨爆轰制备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5爆轰法制备纳米金刚石的特点制备纳米材料的爆轰法是利用炸药爆轰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使添加的物质发生分解、裂解或相变,破坏前驱物质的结构,所有原子或部分原子之间重新组合,从而得到新型材料[15]。
纳米金刚石是最先被研究开发的,目前已被推广到多种纳米材料的研究中。
作为一种高效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相对低廉,以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做功强度大、效率高、节省能源等自身独特的优点,为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该方法有大规模生产及应用到其他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上的潜力。
科学家最先在爆炸产物中发现了金刚石,但最早使用的爆炸合成技术却是爆炸冲击法。
用此法合成金刚石的装置很多,主要有:球形装药爆炸法、侧面装药爆炸法、飞片定向冲击法、双管双样爆炸法。
爆炸冲击法合成金刚石通常在室外进行,得率低且不稳定,回收率也低。
爆轰合成法是在炸药负氧平衡反应中炸药本身释放出的游离碳当炸药爆轰产生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金刚石具有金刚石和纳米材料的双重特性,使其在复合镀层、润滑、聚合物填充、抛光、医学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从而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16]。
6纳米金刚石的应用前景UFD性能的应用可分为表面和核两部分,表面性能主要利用它的纳米微粒性能,即颗粒尺寸小、发展动态甘肃石油和化工2014年第2期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以及其特有的四大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和表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