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的实验研究

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的实验研究

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的实验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材料的环保性也越来越关注。

传统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和骨料等材料不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废渣,而且资源消耗量也很大。

因此,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已成为当前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

再生资源包括废弃建筑材料、工业废渣等,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量。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利用再生资源制备环保混凝土,探究再生资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再生资源配比方案。

三、实验方法1.试验材料(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骨料:采用粗骨料和细骨料,其中粗骨料为破碎废弃混凝土,细骨料为砂石。

(3)再生粉料:采用破碎废弃混凝土粉末。

(4)掺合料:采用粉煤灰和矿渣粉。

2.试验方案(1)配合比设计:根据试验要求,设计不同的配合比方案,以控制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再生粉料用量、掺合料用量等。

(2)试件制备:根据配合比方案,制备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件,包括压缩强度试件、抗拉强度试件、抗压强度试件。

(3)试件养护:将试件养护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包括恒温恒湿养护和自然养护。

(4)试验方法:根据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对制备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四、实验结果1.不同再生资源配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混凝土的强度: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再生资源的加入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再生粉料的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强度呈现出一个最佳值。

(2)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再生资源的加入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当再生粉料的掺量为30%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最佳。

2.试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再生资源的加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是掺量过高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2)再生粉料的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最为显著,适当的掺量可以提高混凝土性能。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试验研究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试验研究

浅谈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试验研究摘要: 对华东地区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质进行检测,采用自由水灰比方法进行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讨论不同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建议净水灰比取 0. 4。

通过对 90 组再生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分析,回归不同取代率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换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为该地区再生混凝土工程应用和结构早龄期强度推算提供强度指标。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水灰比; 强度换算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利用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处理后形成再生骨料制作而成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

由于其可以有效地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减少对天然砂石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减轻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因此对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在国外得到广泛重视,我国在近几年也有很多学者对此开展了相关研究。

实际工程中受工期等条件限制,需要加快施工进度并准确预测混凝土不同龄期时的强度值,对于不同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规律研究提出了较高要求。

再生混凝土由于再生骨料来源广泛,受废弃混凝土龄期、原始强度、使用环境、产地等因素影响较大,各地区生产出的再生混凝土会存在较明显的性能差异。

1 再生骨料基本性能再生骨料由某工程废弃混凝土块经腭式破碎机破碎筛分后制成粒径为 5 ~ 20 mm 自然级配的粗骨料。

参考 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分别测得再生粗骨料的级配、含水率、吸水率、压碎指标等,结果见表 1。

试验所用砂为天然河砂,属中砂; 水泥为 32. 5 级复合硅酸盐水泥; 拌合水为普通自来水。

2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 1 配合比设计方法国内外对于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大致有几种思路。

一种是考虑到再生骨料的高吸水率特性,采用骨料预吸水工艺,将拌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分别按不考虑吸水的总用水量和扣除骨料吸水消耗的净用水量,计算与之相对应的总水灰比和净水灰比( 净用水量这部分水主要对水泥水化和流动性起作用,总用水量则是包括再生骨料吸水在内的混凝土总用水量) ,来分别探讨更合理的经验公式表达式。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探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集料;建筑垃圾;配合比设计;取代率1原材料及试验方法1.1原材料1.1.1再生集料。

选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4家公司生产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筛分为3种规格混凝土集料。

该集料是对当地产生的混凝土路面破除料、沥青铣刨料、水稳刨铣料、废旧砖渣料回收后进行二次加工。

1.1.2其他材料。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材料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

选用的石灰为I级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为82.38%。

粉煤灰为F类I级,0.2%的含水量,烧失量为2.85%。

水为自来水。

对比试验采用的粗集料为天然玄武岩集料,细集料为天然河砂。

1.2试验方法1.2.1集料性能试验。

依据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分别使用网篮法和容量瓶法测定建筑垃圾再生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和吸水率,使用针片状规准仪测定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使用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来测定粗集料含泥量,使用筛洗法和亚甲蓝测定细集料含泥量,使用压碎值试验测定粗集料压碎值、压碎指标试验测定细集料压碎值[1]。

1.2.2混凝土性能试验。

采用全自动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开展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并进行坍落度试验。

混凝土试块采用150mm×150mm×150mm规格。

2再生集料性能试验结果2.1再生粗集料将再生粗集料与天然材料对比试验,得到的结论有:(1)破碎后的混凝土再生集料表面有不规则的裹覆砂浆,其表观密度略小于天然材料;(2)针片状颗粒含量较高,吸水率较大,但压碎值、含泥量指标能满足JTG/T3650—2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Ⅱ类粗集料要求。

2.2再生细集料将再生细集料与天然河砂对比试验,得到的结论有:(1)再生细集料表观密度偏小,含泥量和吸水率偏高,基本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2)经亚甲蓝检测,再生细集料含泥量指标合格;(3)从级配和细度模数分析,再生细集料属于中砂和II区级配。

再生混凝土改性及配合比设计研究

再生混凝土改性及配合比设计研究

再生混凝土改性及配合比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进行再生的环保材料,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原材料性质、配合比设计、改性方法等。

对再生混凝土的改性技术及配合比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再生混凝土的改性技术及配合比设计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再生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针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研究不同改性剂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改性剂的最佳掺量。

接着,基于改性后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求。

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有助于推动再生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还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再生混凝土改性技术研究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其内部含有大量旧混凝土碎块,其物理和力学性能往往低于普通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进行改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改性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方面展开。

一种常用的改性方法是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引气剂、增稠剂等,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这些外加剂能够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增加其密实度,从而提高其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对再生混凝土的骨料进行预处理也是改性技术的重要一环。

通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去除旧混凝土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提高骨料的质量。

同时,可以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骨料进行活化处理,增加其表面的活性,提高与新水泥浆体的粘结强度。

废弃混凝土再利用配合比实验和力学性能研究

废弃混凝土再利用配合比实验和力学性能研究

废弃混凝土再利用配合比实验和力学性能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因达到使用年限或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而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

为了解决一直以来建筑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将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因此我们通过测试掺废弃混凝土为骨料的混凝土试块性能与传统混凝土所制作的试块之间的对比,确定了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可行性。

标签:废弃混凝土,配合比,力学性能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建筑因达到使用年限或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而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

然而,对于这些废旧混凝土的有效处理方法却不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方法会带来高昂的处理费用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一方面,目前全世界混凝土的年生产量约为28x108m3,中国混凝土的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5%,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生产混凝土需要大量的矿料,矿山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需要加以保护。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代替传统矿料作为新拌混凝土的骨料,将是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最优方案[1]。

2.再利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2.1配合比计算步骤。

(1)根据实际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最大粒径和塌落度。

(2)求混凝土配制强度。

(3)求出相应的水灰比。

(4)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和塌落度要求查表确定。

(5)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6)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和水灰比选取砂率,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2.2配合比设计方法。

(1)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

骨料的含水状态通常可分为四种: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和湿润状态。

在计算混凝士各组成材料配比时,若以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为基准,则不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骨料的用量,因为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既不从混凝土中吸收水分也不向混凝土中释放水分。

对于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较大的吸水率和特殊的表面性质,导致再生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不断减少,这将难以保证混凝土正常的凝结硬化。

浅析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浅析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浅析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方案论文导读:将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开发商品混凝土,可极大地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HP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理论依据是在配制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HPC 的配制技术进行修正。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建筑设计,混凝土配合比0.引言将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开发商品混凝土,可极大地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能为主要指标。

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种应该保证拌合物的高工作性、硬化后的高强度以及使用过程中优良的耐久性等特点的混凝土。

1.当前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途径采用优选的材料,如高效减水剂,优质骨科,高强度水泥,高活性混合材;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如较小水胶比,选择合理砂率,减小用水量等。

由于废弃混凝土来源不一,导致再生骨料质量参差不齐,因而很难保证骨料的优质性能。

本文将主要通过后一种途径结合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技术,通过掺加高活性混合材和高效减水剂初步配制出了工作性良好,强度达到60MPa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2.试验2.1原材料(1)骨料粗骨料全部采用长治市城市道路改建的废弃混凝土骨料(WCA),吸水率为9.15%,粒径为5~25mm,级配良好;细骨料采用本地人工砂,细度模数为2.8吸水率为4%。

(2)水泥(C)和水(W)水泥采用山化天脊生产的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为长治市饮用自来水。

科技论文。

(3)粉煤灰(FA)采用漳泽电厂产的Ⅱ级粉煤灰,细度为5090cm2/g。

(4)减水剂采用荼系高效减水剂FDN。

2.2配合比设计2.2.1理论依据HP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理论依据是在配制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HPC的配制技术进行修正。

HPC配合比的参数主要有水胶比、浆集比、砂率和高效减水剂掺量。

(1)水胶比(W/B,其中B为胶凝材料用量,包括水泥C、粉煤灰FA 用量之和)低水胶比是HPC的配制特点之一。

科技论文。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实验6号楼工程试验阶段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都是全再生骨料混凝土,只是在原材料材性试验时才筛分成再生粗、细骨料进行相应的检测。

再生骨料由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骨料生产原料主要为废混凝土基础;再生混凝土由新奥混凝土搅拌公司生产。

一、试验配合比研究1、原则、目的与技术路线配合比研究的原则:(1)所用的配合比是以新奥混凝土搅拌站长期使用的成熟配合比为基础而改进的;(2)所用原材料除骨料以外与搅拌站长期使用的完全一致。

配合比研究的目的:为了适应大多数搅拌站的技术水平和原材料供应状况,为今后全面推广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打下坚实基础。

试配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即要求初始坍落度200mm以上,2h后能保持在160mm左右;然后是强度,试配强度需满足,还要综合考虑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经济性,并以确保强度和工作性能为最终决定指标。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整用水量、砂率、水灰比(水胶比)、水泥与掺和料用量、掺和料品种等因素来实现的,试验过程中总共进行了52个配合比试配,合计182组试验,最终选出满足工程需要的施工配合比。

2、配合比试验再生骨料的材性、砂率、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等都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明显影响。

但由于我们的试配是建立在搅拌站原有配合比和原材料的基础上的,因此,主要针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特性进行了需水量和砂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骨料比天然骨料需水量大,但采取适当措施,可配制出工作性和强度均满足工程需要的再生混凝土,坍落度大于200mm,无离析和泌水,1h坍落度损失为零;(2)再生细骨料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特别对黏聚性和保水性有利,但由于其对需水量影响较大,因此,要尽量采用低再生细骨料比率。

从本批再生骨料试验结果分析,砂率以40%为宜;(3)为减少混凝土需水量和坍落度损失,宜掺用一定比例的天然骨料,本试验的天然粗骨料为50%左右,天然细骨料为30%左右.三、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效果1、搅拌站出罐留样在实验楼的浇筑过程中,在搅拌站就对混凝土进行了出罐留样,并检验了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见表23。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2004BA809B0305)项目研究总结报告青岛理工大学2006年2月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混凝土的用量急剧增加,如果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按50年左右考虑,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由解体而产生的混凝土量会急剧增加。

由于建筑业对混凝土的大需求以及废旧混凝土的大量的产生,我们必将面临,废旧混凝土的处理和天然砂石的紧张两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与其它国家一样,许多老建筑物已达到了使用寿命,加之城区改造等工程,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量十分巨大,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若将这些由解体而产生的混凝土作为废弃物进行掩埋处理,无论是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是在资源利用方面,都非上策。

因此,城市建筑垃圾主要是废旧混凝土的资源化处理是当今世界众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目标之一。

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国家对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的研究十分重视,已将其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本课题则是来源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

另一方面,作为最大宗建筑材料的混凝土,其生产需要大量的天然砂石骨料。

生产1立方米混凝土大约需要1700~2000千克的砂石骨料。

目前,全世界每年混凝土的使用量超过20亿立方米,砂石骨料用量超过34~40亿吨。

对砂石骨料如此巨大的需求,必然导致大量的开山采石,破坏生态环境。

为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混凝土生产方式,将混凝土的生产方式转变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再生混凝土骨料,正是密切联系上述两个问题而提出的。

利用废旧混凝土制备出高品质的再生骨料,不仅可以节省天然骨料资源,而且还可以减少废旧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废旧混凝土的循环再利用,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 第7期2009年4月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J 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 .31 No .7 Apr .2009DOI :10.3963/j .issn .1671-4431.2009.07.015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宋少民,王 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摘 要: 针对再生骨料高吸水率的特点,优化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是该文主要目的,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粉煤灰、再生骨料与天然砂在再生混凝土中的掺量以及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再生混凝土最优配合比。

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水胶比和掺加优质粉煤灰对提高再生混凝土品质是有效的技术途径。

并建议再生粗细骨料分仓存放、计量,要求坍落度损失小时,适当减少再生细骨料掺加比例。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 配合比优化; 材料性能中图分类号: T U 5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4431(2009)07-0056-04The Experiment Research on Concrete with ConstructionRubbish Recycled AggregateSONG Shao -m in ,W ANG Lin(School of Civil and T raffic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 A ccording to hig her wa ter abso rption rate o f the recycled agg regate ,the paper 's main purpose is to optimize therecy cled concrete mix proportion .I t formed mix proportion from studying on the single factor method ,including different influ -ence on the wo rkability and strength ,such as the fly ash ,the different ratio of the recy cled aggregate to natural sand and the different W /B .T 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it can improve concrete quality with lower W /B and adding hig h quality fly ash .It suggests that the recycled coarse -fine agg reg ate should sto re and measure separately .Considering the less lose of the slump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ratio of the recy cled fine aggregat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rubbish ; recycled aggrega te ; mix proportio n optimization ; material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08-10-12.作者简介:宋少民(1965-),男,硕士,教授.E -mail :john .song65@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经过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m 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t [1]。

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量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估计其数值要达到几十亿t [2]。

随之带来一系列关于自然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川汶川地震后,建设部高度重视建筑垃圾在建筑中再生利用问题,希望尽快实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另一方面,以我国当前水泥年产量近14亿t 计,混凝土年生产量接近35亿m 3,需消耗天然砂石60亿t 以上。

许多地区,优质的砂石资源已经开始出现难以为继的问题,同时,天然材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也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景观恶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

为符合循环经济战略的要求,实现混凝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再生混凝土势在必行。

当然,由于建筑垃圾的成分复杂,品质波动大,吸水率高,整体上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的下降。

为今后在中低等级混凝土中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利用现代混凝土理念和技术,对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研究。

1 试 验1.1 原材料1)水泥 试验采用三河市燕郊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钻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主要物理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钻牌水泥的主要物理性能标准稠度用水量/%初凝时间/min 终凝时间/min 细度(80μm )/%安定性(雷式法)抗折强度/M Pa 3d 28d 抗压强度/M Pa 3d 28d 291962473.0合格4.27.822.244.9 2)粉煤灰 试验采用了目前较常使用的Ⅱ粉煤灰,主要物理性能见表2。

表2 粉煤灰的主要物理性能细度(45μm 筛余量)/%需水量比/%含水率/%烧失量/%堆积密度/(g ·cm -3)14.0980.62.230.75 3)再生粗骨料:5—20m m ,主要材性见表3。

再生粗骨料的空隙率为44.8%。

表3 再生粗骨料材料性能含水率/%表观密度/(kg ·m -3)松散堆积密度/(kg ·m -3)紧密堆积密度/(kg ·m -3)吸水率/%含泥量/%压碎指标/%3.52590143015402.11.6312 4)再生细骨料:符合2区中砂,主要材性见表4。

人工砂为2区粗砂,细度模数为3.1,主要材性见表5。

表4 再生细骨料材料性能细度模数表观密度/(kg ·m -3)细粉含量/%吸水率/%含水率/%2.82560911.45表5 天然砂材料性能含水率/%表观密度/(kg ·m -3)堆积密度/(kg ·m -3)含泥量/%4.0265015007.5 5)外加剂 试验采用的为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0%。

1.2 配合比 1)砂率的确定 将全级配的再生骨料经过破碎、筛分后,再生粗骨料约占37%左右,粗细骨料比例不合理。

且再生骨料与普通骨料的掺量比例的调配在生产中难以控制,质量波动较大,所以不应使用全级配再生骨料,以普通砂石进行调整的技术路线。

应将再生表6 再生细骨料掺量变化的试验配合比编号各材料用量/(kg ·m -3)B C FA 人工S 再生S 再生G W 减水剂W /B r /%14152701453403401020130120.315024152701452724081020136120.336034152701452044761020145120.357044152701451365441020152120.378054152701456801020160120.39100 注:r 为建筑垃圾再生砂在细骨料中占的比例。

表7 粉煤灰掺加量变化的试验配合比编号各材料用量/(kg ·m -3)B C FA 人工S 再生S 再生G W 减水剂W /B FA /%64152911241365441020166120.43074152701451365441020166120.43584152491661365441020166120.44094152281871365441020166120.445104152082071365441020166120.450骨料分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采取分仓计量掺加。

再生粗骨料的紧密堆积空隙率为41%,再生粗骨料的松散堆积空隙率为45%,再生细骨料为中砂,考虑再生细骨料吸水率比较高,为保证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尽可能的密实且保证混凝土的良好的和易性,砂率选取40%。

57第31卷 第7期 宋少民,等: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2)再生细骨料掺量变化的配合比 见表6。

3)粉煤灰掺量变化的配合比 见表7。

4)随粉煤灰掺量变化调整水表8 随粉煤灰掺量变化调整水胶比的试验配合比编号各材料用量/(kg ·m -3)B C FA 人工S 再生S 再生G W 减水剂W /B FA /%11390293971365441020179120.4625124022811211365441020173120.4330134152701451365441020166120.4035144262561701365441020158130.3740154412431981365441020150130.3445胶比的配合比 覃维祖提出[3]:为了配制出强度满足工程要求的粉煤灰混凝土,需在增加粉煤灰掺量的同时降低水胶比。

如果按照浆体体积恒定的原则进行配合比设计,则恰好可以符合上述要求。

因为粉煤灰的密度约为水泥的2/3,当用粉煤灰等质量取代水泥时粉体体积就会增大,要保持浆体体积不变,则可以降低用水量。

这样也就在增大粉煤灰掺量的同时降低了水胶比,不会因为粉煤灰掺量增大带来明显的强度发展速率损失,而满足工程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根据这一理论,形成调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见表8)。

2 结果与分析2.1 再生细骨料掺量变化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达到相同坍落度的情况下,随着再生细骨料掺入量的增加,由于再生细骨料吸水率高,搅拌过程中需要增加部分水对再生骨料的高吸水率加以补偿,所以混凝土要想达到相同坍落度的用水量就大。

这样导致水胶比增大,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再生细骨料掺入量的的增加而降低(见表9)。

2.2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表10给出了粉煤灰掺加量变化的试验配合比及其强度和坍落度,由表10可知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总体上保持较好的工作性,粉煤灰掺量35%时坍落度最好,当达到40%以上时坍落度开始下降,这主要是细粉含量过多,浆体增加导致的。

表9 试验1—5组再生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再生细骨料掺量/%强度/M Pa3d 7d 28d 5026.145.559.96022.440.652.37020.135.546.18017.428.140.210014.923.534.4 混凝土的28d 抗压强度随着粉煤灰的增加,总体上是下降的,但在粉煤灰掺量35%以下时对28d 强度影响不大,掺量达40%以上,28d 强度下降幅度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