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计算方法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计算方法一、本文概述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优化和可持续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还能有效地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文旨在探讨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性能计算方法,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首先介绍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背景,阐述了其相较于传统混凝土的优势。
接着,详细阐述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参数的确定以及配合比的优化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为评估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提供了依据。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计算,可以优化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类型的再生混凝土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原材料性能钢纤维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性能不仅与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密切相关,还受到配合比设计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各种原材料的性能特性是合理设计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在钢纤维再生混凝土中,宜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以确保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骨料: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通常采用碎石或碎卵石,其粒径、形状和级配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有显著影响。
细骨料主要为砂,其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等指标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在钢纤维再生混凝土中,由于钢纤维的加入,对骨料的要求更为严格,需要选择级配合理、质量优良的骨料。
钢纤维:钢纤维是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关键增强材料,其形状、尺寸、长度、直径、抗拉强度等性能参数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增强效果。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1 再 生 混 凝 土 技 术
1 . 1 再 生 混凝 土技 术 的概 念
的亲水性较强 , 能很 快被水润湿 , 而且再 生骨料表 面有许多微 与 应 裂纹 , 会 吸人新 的水泥颗粒 , 使接 触区的水 化更加完全 , 形成致
密的界面结构 。 这样 , 由于界面结合得到加强 , 再生混凝土的强 度可能高于再 生骨料 的强度 。 再生混凝 土强度要受基 体混凝 土的强度 、再 生骨料 的品 质、 再生骨料替代率 以及再生混凝土 的配合 比等因素影 响。一 般认 为 , 再 生混凝 土 比基体 混凝土强度稍 低 , 降低 范 围为 0—
2 再 生 混 凝 土 的性 质
2 。 1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 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受再生骨料的影 响很大 。 由于再生骨 料有较大 的吸水率 , 以及骨 料表面粗糙的粒形效应 、 棱 角效应 ,
同时 , 大量的建筑垃圾 , 其 中含有大量 的废 弃混凝土块 , 对城 市
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废弃混凝 土块 中含 有大量砂石骨料 , 如果 能 将它们就地 回收 , 经过破碎 、 清洗 、 分级后作 为骨料再利 用 , 生 产再 生混凝土 , 用到新建建筑物上 , 则不仅能降低成本 、 节 省
3 0 %左 右 。
用
再生混凝 土技术是将废 弃混凝土块 经过破碎 、 清洗 、 分级 后, 按一定 的比例混合形成再 生骨料 , 部分或全 部代替 天然骨 料配制新混凝土的技术。把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 、 分级并按 定的 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 , 而把利用再生骨
一
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称为再生骨料混凝 土 ,
关键词 : 再生骨料 ; 再生混凝 土; 自由水灰 比; 配合 比
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建筑垃圾的处理一直是城市建设中的难题之一,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填埋或焚烧,但这些方式都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成为了一种可行的处理方式。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技术规程,以指导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二、材料准备1.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应经过筛分、破碎、洗涤等处理过程后,才能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
2.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常用的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水泥等。
3.骨料: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常用的有砂、碎石、砾石等。
4.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增稠剂、缓凝剂、早强剂、防冻剂、抗渗剂、增强剂等。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设计原则:应根据建筑垃圾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泥的种类、骨料的特性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性、可施工性和环境保护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2.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以采用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水泥用量:按照设计强度、充实度和工作性能要求,确定水泥用量。
(2)确定骨料用量:按照设计强度、充实度和工作性能要求,确定骨料用量。
(3)确定建筑垃圾用量:根据建筑垃圾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配合比要求,确定建筑垃圾用量。
(4)确定混凝土外加剂用量: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确定外加剂用量。
(5)确定配合比:按照以上内容,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四、生产工艺1.原材料处理:建筑垃圾应经过筛分、破碎、洗涤等处理过程后,与水泥、骨料、外加剂混合。
2.混合:将经过处理的建筑垃圾、水泥、骨料和外加剂按照配合比混合均匀。
3.搅拌:将混合均匀的材料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搅拌机的类型进行确定。
4.浇灌: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浇灌到模具中,并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5.养护:混凝土在浇灌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再生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再生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技术一、引言再生混凝土是指采用废旧建筑物、桥梁、隧道、水泥管等混凝土的残渣经过再生处理后,再经过必要的加工、筛分、拌和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具有资源环保、节约能源、减少建筑垃圾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再生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二、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技术1.再生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取再生混凝土的原材料是废旧混凝土,需要进行筛分、清洗、去除杂质等处理后再进行再生利用。
原材料的选取应符合GB/T25177-2010《再生混凝土》标准的要求。
2.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预处理、骨料的选取、拌合比的确定、拌合、养护等步骤。
(1)原材料的预处理:对废旧混凝土进行筛分、清洗、去除杂质等处理,将符合要求的再生混凝土原材料送入破碎机进行碎石处理。
(2)骨料的选取:再生混凝土中的骨料应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筛选和分级,要求坚固、无破碎、无泥土、无异物等。
(3)拌合比的确定:根据再生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泥、骨料、水等比例。
(4)拌合:将原材料进行拌合,要求拌合均匀,不得出现不均匀、结块等情况。
(5)养护:在拌合完成后,应进行充分的养护,保持湿润,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
三、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技术1.再生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再生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路面、路基、桥梁、排水等方面。
其中,在路面和路基工程中,再生混凝土可以代替传统的混凝土,减少建筑垃圾和资源浪费。
2.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墙体、地面、地基等方面。
其中,在墙体工程中,再生混凝土可以代替传统的砖、石等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和资源浪费。
3.再生混凝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再生混凝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废弃物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
其中,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再生混凝土可以代替传统的填埋处理,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0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新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在建设、改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若不进行有效利用,将会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1]。
为了有效利用废弃混凝土,通常将其破碎后筛去混凝土污染物(如钢筋、纸张、木材、塑料等),制成再生骨料(以下简称RCA ),并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掺入RCA ,以此对废弃混凝土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与天然骨料(以下简称NA )相比,RCA 具有吸水率高、相对密度低、破碎性高、有机杂质多等缺点[2-4]。
尽管RCA 存在上述缺陷,但是,在制备再生混凝土时,RCA 中未水化的水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5]。
古松等[6]研究了再生骨料替代率分别为0、50%、70%、100%的再生混凝土在不同龄期(3~28d )时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当再生骨料替代率为70%时,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最接近。
李孝忠等[7]研究发现,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与粗骨料级配是影响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
AKIB 等[8]研究表明,当RCA 用量为50%时,其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替代率为100%RCA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1%和20%。
LEITE 等[9]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随骨灰比的减小而降低。
以往的研究表明,利用RCA 制备混凝土可能会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改善再生混凝土较传统混凝土力学性能上的弱点,本文首先针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度、抗压强度等性能,确定RCA 的最佳掺量及骨料类型;然后,研究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扩大再生混凝土的应用领域。
1第一阶段试验第一阶段研究RCA 粒径和替代率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1试验原材料水泥:P ·O 42.5级水泥。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_嵌挤骨架密实法

2) 最佳粉煤灰掺量的确定 与最佳砂率的确定 方法相同 ,通过砂 —粉煤灰的堆积密度试验把相对密 实度最大值所对应的粉煤灰掺量确定为最佳掺量 。 2. 3 RCA 虚拟密实度的确定
再生混凝土集料表面不规整 ,具有较大的棱角 系数 ,在密实过程中松动效应和附壁效应[7] 更明显 。 因此在振堆过程中 ,其最大密实度并不是再生集料 能达到的最大值 。
2 嵌挤骨架密实法设计再生混凝土配 合比
2. 1 调整再生集料的级配 根据 GB/ T1468522001 级配试验方法 ,通过增
补碎 石 集 料 将 再 生 集 料 的 粒 级 质 量 比 ( D10~20 / D5~10 ) 调整为 6 :4 。 2. 2 最佳砂率和粉煤灰掺量的确定
1) 最佳砂率的确定 砂石集料总重为 10 kg ,在 容积为 10 L 的标准量筒中分 3 次交替混合后振动 台振动 30 s 再测量其体积 ,砂率在 30 %~50 %之间 取值 ,每次间隔 5 % ,并通过公式 (1) 计算各值相应 的相对密实度 。
(4)
式中 : n 为富浆系数 ; V 0 为集料虚拟体积 ; C 为水泥 用量 ,kg ; W 1 为用水量 ,kg ;ρc 为水泥表观密度 , kg· m - 3 ;ρw 为水表观密度 ,kg·m - 3 。
根据试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 ,确定出
1 530
含水率/ % 1. 85 1. 85 1. 25 4. 47
吸水率/ % 6. 30 5. 79 6. 20 7. 77 0. 40 0. 45
压碎指标/ % 10. 2 13. 4 11. 9 18. 2
8. 9
1. 3 外加剂 重庆市江北特种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氨基磺酸
浅析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浅析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再生混凝土是由废弃混凝土经过再生处理后制成的混凝土材料。
由于其环保、可持续、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
而配合比是再生混凝土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1. 配合比原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稳定;尽可能多地利用废料,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保证混凝土的可加工性和施工性,以便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2. 配合比设计步骤(1)先对废旧混凝土进行鉴定,明确废混凝土的特点和性质,如强度、颜色、粒度等。
(2)根据再生混凝土使用的目的和要求,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材料种类。
(3)根据已知再生混凝土原料的特性和现场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掺合料。
(4)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和砂、石、骨料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5)按照配合比设计,对再生混凝土进行试制和试验,以确认其性能和质量。
3. 配合比设计参数(1)水灰比:水泥用水的重量与水泥的重量比值,一般在0.4-0.6之间。
(2)砂、石、骨料配合比:包括砂面积、粗骨料表面积、最大骨料粒径、砂、石、骨料比例等,决定了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等级。
(3)掺合料掺量:如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等,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可加工性。
4. 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1)应充分考虑再生混凝土的特性,如强度、粒度、颗粒形状等。
(2)应保证再生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稳定,以满足使用要求。
(3)应充分考虑再生混凝土的可加工性和施工性,以便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4)应充分利用废料,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5. 总结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再生混凝土的特性和要求,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稳定。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措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废料,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工艺及技术

【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生产工 艺
【 中图分类号 】 T U5 2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o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5 — 3 7 3 — 1
两个配合 比的水 灰比值 , 较基准 配合 比分别增加和减少o . 0 5 。每 种配合 比做一组试件 , 在标 准条件下养护2 8 天, 测定强度。 表1 — 2 再 生 混 凝 土 的 实验 室配 合 比
6 46
6 43 6 1 4 6 1 4
1 31 2
1 3 0 6 l 3 O 5 1 3 0 5
2. 6 2 4
2. 6 7 2 2. 9 4 4 2 . 9 4 4
从工作性能 、 强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 我们最终 确定 的C 2 5 和 国外 的综合加 工厂通 常 由废弃接收 、废料 的存放 和预先 分 3 0 再生混凝 土的试验室配合 比见表1 — 9 。 选分割 、 准备材料 、 再加工 、 成 品仓库 四部分组成。日本研发的高 C 四、 总 结 与建 议 性能再生骨料满 足 E t 本工业标 准和 日本建筑标准规范规定 的原 生骨料 和碎石 的标 准和建设 中心提 出的所有技术认证标准 。 日 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 比设计 的试验研究 可见 . 再 生混 本 的高 质量 再生骨料基本达到天然骨料 的品质 。我 国建筑 企业 凝 土的配合 比设计要 比普 通混凝土复杂 , 应在规范要求允许 的 的 目前状况还存 在一些技术导航 的困难 .我 国作 为水 泥混凝土 条件 下 , 进行反复多次试配 , 从 经济 、 工作性能 、 质量等方面综合 的矿物掺合 料 , 从而对建筑垃圾 能够全部转化为再生资源 。 避免 考虑择优选用 。本试验还对其他强度 的再生混凝 土进行 了一系 了二 次 污 染 。 列的试验 。其 中均对工作性能和强度进行了多次试验 . 并得出 了满 足相关工程要求的结论。 三、 再 生 混凝 土 配合 比设 计 现如今 已有 配合 比设 计理论有再生骨料预吸水法 和 自由水 灰 比法 。 试验综合 以上两种方法 , 取再生集料 , 采用人 工破碎为大小 约1 0 x l 0 e m 2 的碎块 , 再二次破碎 。然后参照C 2 5 、 C 3 0 普通混凝土 的配合 比,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考虑再生集料 的吸水 率高而额外 增加 的用水量 。 坍落度取一般情况路面混凝土采用的2 0 — 3 0 m m, 砂率取 3 2 %, 根 据上述指标 。 考虑掺减水 剂和不掺减水 剂两种情 况. 拟定的初步配合 比下 。 表1 — 1 再 生混凝土的初 步配合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摘要:混凝土用料对自然资源的耗费较大,开发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应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科研课题,使用废弃混凝土材料代替天然物料配置的再生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业发展中逐渐引起各方重视,本文就混凝土再生技术基本性质和重要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再生混凝土特征,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分析本次设计方案对混凝土发展的必要性,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前言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己成为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领域。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它性能及耐久性;二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的工作性;三要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四要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要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
本文论述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概念、再生混凝土的性质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促进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推广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含义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新混凝土的技术。
把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而把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
相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把用来生产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基体混凝土(originalconcrete),简称再生混凝土。
二、再生混凝土技术中再生骨料的特征研究
同天然砂石骨料相比,再生骨料由于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浆,从而导致其吸水性能、表观密度等物理性质与天然骨料不同。
再生骨料表面粗糙、棱角较多,并且骨料表面还包裹着相当数量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再加上混凝土块在解体、破碎过程中由于损伤积累使再生骨料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纹,这些因素都使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增大,这对配制再生混凝土是不利的。
同样由于骨料表现的水泥砂浆的存在,使再生骨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比普通骨料低。
三、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分析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型较低,变形较大,延性较好,这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动荷载的能力。
另外,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表观密度较小,使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如水灰比为0.6的再生混凝土,当粗骨料全部使用再生骨料时,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降低28%,若再加入引气剂,再生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可降低44%。
由此可见再生混凝土适合用于维护材料和结构保温材料。
但是,再生混凝土由于水泥砂浆含量多,所以其干缩值和徐变较大,这是影响其应用的最不利因素。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在界面。
由于再生骨料的亲水性较强,能很快被水润湿,而且再生骨料表面有许多微裂纹,会吸入新的
水泥颗粒,使接触区的水化更加完全,形成致密的界面结构。
这样,由于界面结
合得到加强,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可能高于再生骨料的强度。
再生混凝土强度要受基体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的品质、再生骨料替代率
以及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因素影响。
一般认为,再生混凝土比基体混凝土强度
稍低,降低范围为0%~30%左右。
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受再生骨料的影响很大。
由于再生骨料有较大的吸水率,以及骨料表面粗糙的粒形效应、棱角效应,会增大再生混凝土拌合物的磨擦阻力,导致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比普通混凝土差,但粘聚性和
保水性较好。
若粗细骨料全部使用再生骨料时,混凝土拌合物需水量增加25kg/方,增加百分数为15%。
由于用水量的增多,导致单方水泥用量增多,这是配制
再生混凝土不经济的地方。
四、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任务是确定获得预期性能而又经济且性能优良的各组成
材料用量。
骨料因占混凝土体积约2/3以上,所以直接控制骨料的比例会有效获
得混凝土的最小空隙率。
混凝土中颗粒的堆积方式对于宏观力学行为有很大影响,就像土壤颗粒材料一样,颗粒结构堆积越致密,空隙越小,接触点越多,则密度
越大,理论上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
另外,以相同的水灰比而言,骨料在最佳堆
积下总浆体用量也会随之减少,相对的拌和水用量也会降低,因而可减少混凝土
中弱界面的形成几率及降低浆体本身产生收缩裂缝的可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
久性。
1.自由水灰比上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采用如下的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公式:
fcu,o≥fcu,k+1.645σ。
其中,fcu,o为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cu,k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
压强度标准值;σ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反映混凝土强度的波动情况。
由此公式
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和在规定的强度保证率的情况下,标准差
σ越大,要求试配强度越大,导致水泥用量的增大,这在混凝土的配制中是不经
济的。
在普通混凝土中,标准差通常取4.0~6.0MPa。
但是,如果在再生混凝土中
采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标准差σ可达到13.0MPa,这是由于再生骨料
吸水率较大且再生骨料的品质变化较大,引起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离散显著增大。
为解决再生骨料吸水率较大而引起再生混凝土强度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
自由水灰比之上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将再生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分为两部分,一
部分为骨料所吸附的水分,这部分水完全被骨料所吸收,在拌和物中不能起到润
滑和提高流动性的作用,把它称为吸附水,吸附水为骨料吸水至饱和面干状态时
的用水量;另一部分为拌和用水量,这部分水分布在水泥砂浆中,提高拌和物的
流动性,并且在混凝土凝结硬化时,这部分自由水除有一部分蒸发外,其余的要
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称为自由水。
其中,自由水与水泥用量之比称为自由水灰比,用w/c表示。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自由水灰比。
骨料的含水状态通常可分为四种: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和湿
润状态。
在计算混凝土各组成材料配比时,若以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为基准,则
不会影响混凝土的用水量和骨料的用量,因为饱和面干状态的骨料既不从混凝土
中吸收水分也不向混凝土中释放水分。
如果将这种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在普通混凝土和其它
混凝土中,可以不考虑骨料的吸水率和表面性质的不同,自由水灰比均由混凝土
的和易性和强度确定,吸附水可以在拌和混凝土时,先将这部分用水量加到再生
骨料中,若采用不同品质的再生骨料时,应分别加入各自的所需吸附水,这样,不但可以简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而且可以在所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五、配合比确定及搅拌调整分析
不论是采用抗压强度还是抗折强度为设计指标,我国的配合比设计步骤多数如下:根据设计要求选定工程所用原材料;确定配制强度和耐久性指标;计算或选择水胶比;确定单位用水量;计算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用量;计算粗细骨料用量;确定计算配合比。
计算配合比应通过试拌测试并满足拌合物性能要求;不管假定用水量如何,必须达到坍落度或扩展度要求;含气量达到要求;测试实际容重;试验室应仔细观察混凝土工作性、抗离析性能和抹面性能。
随后,应根据下面步骤进行配合比调整:(1)根据调整后净用水量重新计算单位用水量;(2)如果没有获得所需含气量(对于引气混凝土),针对要求的含气量应重新估计外加剂用量;(3)根据假定容重和实测容重之比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产量。
总结
再生混凝土技术在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展现了新的节能思路,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的关键内容,其配合比设计要遵循规范要求,力争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施工需要,提供高效优质价格低廉的混凝土材料,助推我国的建筑行业材料应用再循环。
参考文献:
[1]覃维祖. 利用粉煤灰开发高性能混凝土若干问题的探讨建筑材科学报:1999,Pl54—158.
[2]肖建庄,李佳彬,孙振平,郝眩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研究.同济大学学报.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