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年最新公开课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3: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课件3: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 (1)重要性: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 兴,文化强民族强。
(2)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 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第 20 页
(3)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4)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由之路)。
合作探究 你怎样看待“叫好”又“叫座”的问题?
当代文化发展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坚持“二为服务”“双百方针”
《经典咏流传》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有何启示?
第 24 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仍有借鉴价值 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 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第 26 页
6.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 有乾坤。 7.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 华文化新辉煌。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 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 式推广开来。
知识拓展
第 29 页
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 美媒称,《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第六部在单一市 场揽下7亿美元票房的电影。《哪吒》的成功(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拿下 2.35亿美元票房,《哪吒》几乎是其3倍)有助于提升现阶段中国国产大片的 吸引力,也许《哪吒》本身就得益于目前中国观众对超级英雄大制作日益高 涨的热情。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ppt版(2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ppt版(23页)
10
【答案】A 【解析】B 项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是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的方针,只 有 A 项符合题意。
10
【例题 2 】“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启动以来,在群众中掀起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的热潮。开展“爱国歌
曲大家唱”活动
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人民群众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 实践 育文明风尚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
10
③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④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⑤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⑥ 鼓励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 者。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发展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10
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建设和谐文化: ① 地位: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② 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怎么办): 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 勇为的社会风尚。
1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课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课件
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 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11
(5)发展要求(重点)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
二C、.发展推中国动特色社社会会主主义文义化,文就要化推动繁中华荣兴盛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5
(3)中华文化的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6
西方看中国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
撒切尔夫人曾说,中
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
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
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
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
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
思想观念。
7
中美两国发展 文化发展主要数
E民、的、基民科础族、性大:反、映科了学我性国、先群进众以文性化物质文明为基础
10
(3)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
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 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 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作用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
第九课 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1
知识回顾
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 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 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 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 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 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 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 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 学人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PPT课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PPT课件
③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 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及对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
B.“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D.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解析] “启示”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A 项错误;B 项是对作者的评判,不符合题意;C 项没有反映题意主旨。
[答案] D
(2013·安 徽 ) 古 人 以 “ 桑 梓 ” 代 表 故 乡 , 以 “ 椿 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 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 启示是( )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先进文化的继承性,要善 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继 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腐 朽的、落后的东西,要加以改造与剔除,并在实践中为传统文 化注入时代精神。
总之,对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继承、 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应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尊重文化 发展的规律,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出发,批判地继承中外 历史文化成果,从而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 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 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 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 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课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课件
8、2009年 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实施
9、2011年十二五规划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 济进入文化领域,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8
10、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文化强国”
中华文化有影响
6
中共中央对文化发展的历次部署
1、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协议》“一 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1997年十五大 明确提出把文化建设看作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并指出文化建设是综 合国力的体现
3、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十五”规划的建议》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发展 产业的字样
9
10
11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
化 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 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 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中国
美中两国文15
16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品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
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 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 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 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经典课件(最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经典课件(最新)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 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 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 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 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 衣或衣冠不整。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协调发展。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红船精神
高中政治课件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高中政治课件
载人航天精神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4)中华文化复兴(建设社会高主中义政文治化课强件国)的必然选择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产生: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
D 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 )
①主动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大
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在实践中锐意创新,
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技巧点拨] 创造性转化vs创新性发展 • 区别: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 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 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发生命力。创新性发展是按 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 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染力。 • 联系:①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提②创新性发展 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

三、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 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 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何为文化强国?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
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 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 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 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 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 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 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 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 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举些有关文化软实力的列子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十七届六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 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 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 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 保障、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 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 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 出更大贡献。

2010年数据比较
2015年数据比较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24张PPT)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24张PPT)
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
①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② 、基本特征:“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 ③ 、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 必然性 -----为什么?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 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 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路径: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P97)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P98)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P99) ⑷ 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 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中华文化 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P100)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4)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考点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
1、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 古主义”都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 要转折点。
3、谁能担负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
(四)、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 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理解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 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 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一对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8分)
【答案】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 新。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宁芸 宣威市民族中学
教育技术概念 对AECT’94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 我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的情况
一、教育技术概念
教育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 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 理论与实践。
躺在公园长椅上的人 在草地上肆意践踏的人们
变脸的户外广告
宣传牌的遭遇
4、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 发展。
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发展?(P100)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014年福建卷,39-1)文化积淀着一个 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 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 的色彩。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 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 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 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小结:4、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 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2018年最新公开
课课件)
知识回顾:
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 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1919 年 五 四 运 动 爆 发 ,
它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
个新阶段,使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成为主流;
②1919年9月《新青年》出
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刊载
2.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万元村,家 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不久,打 牌赌博现象开始抬头,并愈演愈烈。于是, 田地荒芜,人们无心经营管理,一些家庭矛 盾不断升级…… ,没过几年,原本远近闻名 的“万元户”村变成了贫困村。这警示我们 ()
A.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A 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 要成果
发展历程
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时期Biblioteka 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
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 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怎样形成的?
P98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 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 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 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 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了系克统李思地大介主钊绍的义了文的马章传克,思入比主是较义全中;面华 文化③走之向后《重新振青的年转》折逐渐点成
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④以后,一批先进的知识
分子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
想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在
斗争中发展。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柳青是当代著名作家,曾创作《铜墙铁壁》 和《创业史》。他为了写出老百姓的真情实感, 扎根长安县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14年间,他 慢慢地从“作家”转变为“庄稼汉”。正是因为 “作家”和“庄稼汉”的双重身份,才使他的 《创业史》成为了“经典性史诗之作”。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
P.99
1)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2)是由继承和创新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3)是由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4)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B.要先发展好精神文明再发展物质文明 C.物质文明比精神文明更重要 D.精神文明决定社会发展程度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必须(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坚持以满足所有人需求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 (4)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1、中华文化在近代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 转折点是
A、戊戌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 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 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哪些不 文明现象?请举例说明。
中国人在卢浮宫门口水池泡脚起轩然大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