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沉积相
合集下载
沉积岩与沉积相

中国石油大学本科必修课
沉积岩与沉积相
鲜本忠(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E-mail: xianbzh@
第二篇 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 碎屑岩成分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 第五章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第七章 砂岩及粉砂岩 第八章 粘土岩 第九章 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斜长石,方解石交代,中原油田 下第三系,200(+)
微斜长石,加大 LD-22-1
3、重矿物(Heavy Mineral)
• 指碎屑岩中比重大于2.86的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很少, 一般<1%,主要分布在0.25~0.05mm的粒级范围内(细 砂—粗粉砂岩) 根据风化稳定性 • 稳定重矿物 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石榴石、榍石、磁 铁矿等 • 不稳定重矿物 重晶石、磷灰石、绿帘石、黄铁矿等
•
各类岩石的轻重矿物组合
母岩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安山岩和玄武 岩 橄榄岩和辉长 岩 变质岩 重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沉积岩 重矿物 轻矿物 尖晶石 蓝晶石 矿物组合(包括部分岩屑) 锆石 榍石 正长石 辉石 安山岩或玄武岩岩屑 铬铁矿 十字石 基性岩岩屑 磷灰石 微斜长石 角闪石 中性和基性斜长石 橄榄石 基性斜长石 硅线石 紫苏辉石 蛇纹石 石榴石 黑云母 酸性斜长石 轻矿物 石英
碎屑岩的成分 碎屑成分 (颗粒) 填隙物成分
(Interstitial Material)
矿物碎屑 (Mineral Clastics) 岩石碎屑(岩屑)(Rock Fragments) 杂基 (Matrix) 胶结物 (Cement)
孔隙( Pore)
碎屑
孔隙
胶结物
沉积岩与沉积相
鲜本忠(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E-mail: xianbzh@
第二篇 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 碎屑岩成分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 第五章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第七章 砂岩及粉砂岩 第八章 粘土岩 第九章 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第十章 火山碎屑岩
斜长石,方解石交代,中原油田 下第三系,200(+)
微斜长石,加大 LD-22-1
3、重矿物(Heavy Mineral)
• 指碎屑岩中比重大于2.86的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很少, 一般<1%,主要分布在0.25~0.05mm的粒级范围内(细 砂—粗粉砂岩) 根据风化稳定性 • 稳定重矿物 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石榴石、榍石、磁 铁矿等 • 不稳定重矿物 重晶石、磷灰石、绿帘石、黄铁矿等
•
各类岩石的轻重矿物组合
母岩 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安山岩和玄武 岩 橄榄岩和辉长 岩 变质岩 重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重矿物 轻矿物 沉积岩 重矿物 轻矿物 尖晶石 蓝晶石 矿物组合(包括部分岩屑) 锆石 榍石 正长石 辉石 安山岩或玄武岩岩屑 铬铁矿 十字石 基性岩岩屑 磷灰石 微斜长石 角闪石 中性和基性斜长石 橄榄石 基性斜长石 硅线石 紫苏辉石 蛇纹石 石榴石 黑云母 酸性斜长石 轻矿物 石英
碎屑岩的成分 碎屑成分 (颗粒) 填隙物成分
(Interstitial Material)
矿物碎屑 (Mineral Clastics) 岩石碎屑(岩屑)(Rock Fragments) 杂基 (Matrix) 胶结物 (Cement)
孔隙( Pore)
碎屑
孔隙
胶结物
010第6章 沉积学研究方法

I.从被研究地层的最完整露头或岩芯剖面 着手 A.作详细的垂向剖面相分析 (1)描述所有沉积构造类型、规模、层序; (2)判定古水流的类型及流向; (3)描述结构变化的层序; (4)描述岩性变化的层序; (5)描述层理类型的特征及组合。
B.确定沉积间断、冲刷面、不整合面、 小型间断面等 (1)寻找少量可能指相的沉积构造,如生 物潜穴等; (2)确定少见的矿物组合(陆源的和自生 的 )。 C. 确定动物群的存在和缺失 (1)古生物或微古生物化石; (2)生物痕迹类型和层位。
(一)、沉积岩薄片鉴定
(二)、样品的分析测试
(三)、基础图件的编制 (四)、综合图件的编制 (五)、报告编写
第二节
基础图件的编制
沉积古地理研究中的编图通常是指基础图件和 综合图件的编制。
基础图件是描述性的,以反映某个方面或某个因 素的客观实际材料为主,是编制综合图件的基础。 常见的有实际材料图、沉积相柱状图、地层等厚 图、古生物相图或生物分区图、重矿物分布图, 以及各种单因素岩性图、等值线图或分区图等。 综合图件是根据基础图件以及其它参数经过综合 分析后所得的最终成果,是解释性的图件。它所 表现的是某一时期的自然地理面貌、构造背景、 沉积环境、沉积条件和沉积物的分布规律等。包 括沉积相古地理图、构造古地理图、古构造图等。
C.平面和垂向沉积相类型的确定 (1)与已知沉积过程相联系; (2)与全新世或古沉积类型相比较。 Ⅴ.归纳和确定 A.确定单剖面或多剖面间的沉积相关系 (1)进行盆地规模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 (2)编制研究单元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基础 图件。 B.获得补充岩芯、露头剖面和岩芯及测井、 地震新资料,并用以核对所得到的沉积相类 型和岩相古地理条件
(二)、沉积相野外研究
沉积相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沉积物的结构、 构造、生物组合和生态特征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 以及剖面结构特征和相组合的时空关系等特征的 研究。
第6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于水上的陆相沉积
第二节
陆相沉积
1) 自然地理条件(地貌) 2) 气候条件(干、湿) 3) 构造作用(强、弱)
第二节
陆相沉积
2、冲积扇发育四种沉积类型
水携沉积物-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
重力流沉积物-泥石流沉积物
第二节
陆相沉积
2、冲积扇发育四种沉积类型——① 河道沉积
形成:暂时性河流切割、充填沉积形成
第二节
陆相沉积
5)沉积序列
泥岩 波状层理 小型板状
沉积物粗,发育 大型交错层理, “二元”结构不对称大板、大槽
9米厚
冲刷面
第二节
陆相沉积
美国辨状河沉积
红色为泥岩,灰白 色为砂岩,典型的 “砂包泥”,而且 自下而上砂岩增多。
第二节
陆相沉积
4、网状河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1)网状河概念及组成
(1)概念:是由窄而深以及顺直到弯曲的、相互连接的、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现代河沼 沉积环境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沉积岩(物)特征:
1、岩性特征:
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等
2、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
3、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等相关指标
4、其他特征:地球物理方面特征
--相标志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2、相序定律
1)相序
指一种相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一
系列相的关系和相的组合。
第一节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概述
2、相序定律
2)相序定律(Walther’s law,1894) 只有哪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
相互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在垂向上叠加
在一起。
沉积相

6、简述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垂向层序,说明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答: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是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粉砂和砂-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粒度由细变粗,呈反旋回性质。
在三角洲相中,前三角洲以粘土质沉积为主,厚度大、分布广,富含河流带来和原地堆积的有机物质,堆积速度和埋藏速度快,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转化。三角洲沉积体中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砂体,如前缘带的席状砂和河口砂坝,分选好,储油物性好,又最靠近前三角洲泥生油带,聚集油气最有利。其次是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砂体,也能形成中小型油田。海进阶段形成的海相粘土夹层、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间的沼泽沉积都可以作为盖层和隔层。三角洲沉积速度很快,厚度大,区域性向海倾斜容易产生重力滑动,产生同生断层,断层下降盘厚度大,常形成狭长形的滚动背斜,这些都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条件。
2、网状河一般都是幼年河。×
3、河流相中,心滩沉积相对于边滩沉积而言,成分更为复杂,成熟度更低,粒度变化范围大的多,粒级也更粗一些。√
4、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是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造成的。×
5、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带的闭塞湖泊中,湖水化学沉积物的成分和海水化学沉积物的成分十分接近。×
6、咸湖是指盐度大于千分之三十五的湖的形成过程。
答:山麓—洪积相发育在大陆地区的山前带,有大小不一的冲积扇和充填其间的山麓坡积、坠积物组合而成,其中沉积扇是山麓—洪积相的主体。
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注入盆地时在山前地带快速堆积而成的扇状粗碎屑堆积体,在陆相沉积中,它是粒度最粗,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位,向其下倾方向可以渐变为冲积平原的河流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携带有大量碎屑物质的山区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后,在山口处,由于坡度突然变缓,流速变小,水流分散,再加上蒸发和向下渗透等原因,使流水介质的搬运能力大为减弱,从而使碎屑物质快速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一般来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雨季节,最容易发育。
沉积相课件-6陆源碎屑滨海-精选文档

水深 波高
1/2波长,触底; 1/4变形
非源区 、深水
6.2.1 水动力特点— 波浪向岸传播
6.2.1 水动力特点—浪生流(近岸流)
裂流和沿岸流
在冲洗带,水体冲上海滩,部分返流(裂流),部分
沿岸流动,携带沉积物向海运动或沿岸作之字形运
动,形成平行海岸的沙脊、沙垅
与波浪有关的沉积物搬运
6.2.2 海滩亚环境划分
海洋水动力
海岸带水动力作用类型 1 波浪 包括正常风成波浪,灾害性风成波 浪(风暴浪) 和 海啸(tsunami) 2 潮汐 :周期性的海面波动 3 岸流 包括沿岸流和离岸流(裂流, rip)
高波能和中低潮差
Virginia beach, USA
Virginia beach, USA
海洋环境划分
6.2.2.1 海岸沙丘
类 型
无植被:横脊(风向、风向稳定、缓慢移动),斜 脊(两种风向、位置相对稳定) 具植被覆盖:抛物线形沙丘(植被稀少、背风面凹 面向下—风蚀),堆积沙丘(植被丛生、障积)
形成作用—风成作用(改造) 沉积特点:砂岩+粉砂岩(无泥),分选磨园好,风 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化石稀少(或泥碳层和根茎)。
6.2.2.2 后滨沉积特征与环境
后滨—位于海岸沙丘下界与平均高潮线 之间,风暴潮作用 后滨沉积:砂岩,小型流水交错层理, 化石碎片发育(介壳层—风暴潮) 海滩沙脊和海沼沙岭(Chenier沙岗)
海滩沙脊
1 位于高潮线附近,由风暴潮和特大风暴潮的波浪 形成;1-n条,//海岸线分布,高几米,宽几十米 ,长度数百米—数公里; 2 组成:砂、砾、介壳碎屑; 3 结构:下部为冲刷侵蚀面,上部为交错层理单元 (双向,高倾角纹层指向陆地,可达7-28),顶 部为平行层理砂岩; 4 成因:单个海滩沙脊是滩脊向陆迁移形成,海岸 进积可依次残留下一系列海滩沙脊
第六章扇三角洲体系

扇三角洲
•
Holmes(1965) 最早提出此概念 Nemec, Stell(1988)《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
(1)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 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
(2)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
吴崇筠(1989)
扇三角洲(主要为靠山型,包括所谓的水下冲积扇、部分近岸水下扇)
扇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 波浪与潮汐(Wave and tide deposition): 波浪与潮汐作用在湖盆 中不明显,在海盆中作 用明显,形成沿岸沙坝 和潮汐沙脊。
海相环境受波浪、 潮汐等的控制。
•.
湖泊扇三角洲主要以洪水性沉积为主,兼具 牵引流、碎屑流、漫流沉积。
因沉积迅速,辫状水道多变。
•.
•.
•.
•.
•.
•.
扇三角洲的实验模拟(张春生等,1997)
•.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
1. 地形坡降大,是三角洲的几-几十倍; 2. 陆地方向为冲积扇,甚至直达山根; 3. 岩性粗,砂砾岩发育; 4. 水下河道更发育,但河口坝发育差; 5. 常成群出现,纵剖面楔状,尖灭快; 6. 重力流沉积较发育,常见具有重力流沉积特 色的水下水道。
•.
•.
•.
c 水下分流河道间
沉积物:灰、灰绿色水平层理泥岩、泥质粉砂岩、页 岩 夹薄层砂岩漫流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杂砂岩? 应较辫状河发育)。 构造: 小型层理、滑塌及变形构造常见。 垂向上:常被分流河道冲刷。
•.
• (3)前扇三角洲 • 浪基面以下。 • 灰色波状、水平层
理泥岩、粉砂岩, 含介形虫等化石。
•.
缓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
Holmes(1965) 最早提出此概念 Nemec, Stell(1988)《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
(1)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 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
(2)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
吴崇筠(1989)
扇三角洲(主要为靠山型,包括所谓的水下冲积扇、部分近岸水下扇)
扇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 波浪与潮汐(Wave and tide deposition): 波浪与潮汐作用在湖盆 中不明显,在海盆中作 用明显,形成沿岸沙坝 和潮汐沙脊。
海相环境受波浪、 潮汐等的控制。
•.
湖泊扇三角洲主要以洪水性沉积为主,兼具 牵引流、碎屑流、漫流沉积。
因沉积迅速,辫状水道多变。
•.
•.
•.
•.
•.
•.
扇三角洲的实验模拟(张春生等,1997)
•.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
1. 地形坡降大,是三角洲的几-几十倍; 2. 陆地方向为冲积扇,甚至直达山根; 3. 岩性粗,砂砾岩发育; 4. 水下河道更发育,但河口坝发育差; 5. 常成群出现,纵剖面楔状,尖灭快; 6. 重力流沉积较发育,常见具有重力流沉积特 色的水下水道。
•.
•.
•.
c 水下分流河道间
沉积物:灰、灰绿色水平层理泥岩、泥质粉砂岩、页 岩 夹薄层砂岩漫流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杂砂岩? 应较辫状河发育)。 构造: 小型层理、滑塌及变形构造常见。 垂向上:常被分流河道冲刷。
•.
• (3)前扇三角洲 • 浪基面以下。 • 灰色波状、水平层
理泥岩、粉砂岩, 含介形虫等化石。
•.
缓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地球科学概论-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美国德克萨斯:1997年6月16日 Big Spring
北京:2006年4月17日清晨
风成砂沉积:砂堆→沙丘→沙
垅→沙漠;砂粒以石英为主、分选 磨园好、石英砂表面具碰撞和摩擦 痕迹、沙层具30度左右斜层理。
风成黄土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分选好粒径0.05-0.005mm,磨园差,孔隙度高 达44-55%,垂直节理发育(黄土地貌),矿物组成基本一致不受下伏基岩和 地形影响。黄土高原63万km2,时代250万年以来(第四纪),30多层(西安附 近露头最全)最新2000年。
第五、六章作业:
总结河流的地质作用
七、沼泽的沉积作用
地表充分湿润的地区一般喜湿性植被发育,全世界沼 泽面积350万km2,占大陆面积2.3%
● 方式 生物沉积作用为主 ● 原因 植物死亡堆积 ●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泥炭(→褐煤) ● 方式 化学沉积作用为主
八、海洋的沉积作用
绝大多数沉积岩是由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来 源主要为陆源,其次为海洋源(海洋生物遗体、海水化学 物质),再次为火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海洋沉积作用通常划分为 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等环境分区
(一) 滨海沉积作用
滨海-最低低潮线与最高的高潮线之间; 沉积地貌(微环境、沉积相):海滩沉积(砾滩 与沙滩,砾石磨园、定向、最大扁平面倾向海)、 潮坪沉积、沙坝与沙嘴沉积、贝壳堤、泻湖
●泻湖沉积-被沙坝或沙嘴等隔离的海湾,外海 可通过涨潮漫过沙嘴或由沙嘴的缺口进入泻湖,淡 化泻湖(潮湿气候区):陆地淡水大量流入,湖面 高于外海面,陆源沉积和黄铁矿、菱铁矿等还原条 件下的化学沉积;咸化泻湖(干旱气候区):蒸发 量大于淡水补给量,湖面常低于外海面,靠海水补 给,过量蒸发使泻湖海水浓缩,碳酸盐→硫酸盐→ 氯化物沉积序列(膏盐沉积)。
构造沉积学

5 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沉积体系 5.3 大地构造与沉积体系 5.3.5 大地构造与沉积组合
硅-钙-泥组合
硅钙泥沉积是大地构造与海 洋条件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现代远洋沉积的分布范围
“远洋雨”是硅钙泥沉积的 主要方式
5 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沉积体系 5.3 大地构造与沉积体系 5.3.5 大地构造与沉积组合
图例:1- 冲积扇砾岩与河流平原砂泥岩, 2- 三角洲前缘粉砂岩,3- 前三角洲和外陆棚粉 砂质粘土和泥灰岩,4- 珊瑚礁体, 5- 海侵砂岩, 6- 碳酸盐台地,7- 蒸发岩, 8- 浊积 岩,9- 斜坡泥灰岩与角砾岩,10- 古新统-上白垩统,11-古生界基底
5 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沉积体系 5.3 大地构造与沉积体系 5.3.4 大地构造对岩性组构的约束
火山-火山碎屑-礁灰岩组合
洋岛火山-硅岩组合
岛弧火山-硅岩组合
洋岛火山-灰岩组合
5 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沉积体系 5.3 大地构造与沉积体系 5.3.5 大地构造与沉积组合
火山-火山碎屑-礁灰岩组合
代表洋岛或岛弧环境: (1)“基底”为洋岛或岛弧火山岩、火 山碎屑岩 (2)上覆远洋沉积序列或浅海碳酸盐 岩 (3)碳酸盐岩通常较为“纯净” (4)构造环境可进一步依据火山岩性 质精确推断 (5)其他类型的“基座”亦可在海洋 中构建连续的礁相沉积
5 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沉积体系 5.3 大地构造与沉积体系 5.3.4 大地构造对沉积动力的约束
奥拉谷沉积特征
5 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沉积体系 5.3 大地构造与沉积体系 5.3.5 大地构造对形态的约束
对展布形态的控制
5 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沉积体系 5.3 大地构造与沉积体系 5.3.5 大地构造对形态的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若选出的两个样品已分别出现在分好的两组中,则 把这两个样品联在一起。
(d)若选出的一对样品出现在同一组中,则这对样品不 再分组。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应注意对过渡带和薄层的处理, 因它们的测井值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应采用特殊方 法处理。如对界面附近的过渡带利用测井曲线的拐点确定 层界面,而将拐点上、下部分归于上下邻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1
来计算 xi与xk距离系数 dik外,还可用相似系数 (夹角余弦)。对于R型聚类分析,可用距离系数或相 关系数对指标聚类。
(4)聚合归类的原则
(a)若选出的一对样品在己分好的组中均未出现 时,则将它们形成一个独立的新组。
(b)若选出的一对样品中,有一个样品出现在已分好的 组中,则将另一个也加入到该组中。
3.相分析的一般程序
单井剖面相分析 从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心剖面入手,通过观察和描述
岩石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等一系列特征,建立 垂向层序,分析可能的形成条件,了解相邻相的相互关系, 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确定沉积相类 型。 剖面对比相分析
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各单井剖面直接的联 系,通过对比确定沉积相在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在岩心井 资料较少时,可充分利用测井曲线资料进行对比。
并考虑孔隙度的类型及变化范围,再将岩相细分。
三、测井相转换为岩相
一般是通过关键井或关键井段的岩心、岩屑及其他录井 资料与所确定出的测井相进行反复详细的对比,找出两者之 间的对应关系。
1. FACIOLOG程序中,是利用测井相—岩相数据库中主 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得到的测井相与由岩心等确定的岩相的对 应数据进行测井相与岩相的转换的。对于未取心的井,经聚 类等分析得出测井相,并按聚类号给每个测井相以岩相名称 及地质学描述。利用测井相一岩相数据库中两者的对应关系 ,便可将测井相转换为岩相。
(2)数据变换
对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的测井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差标准化方法
其中:
x= ij
xij xi si
xi
=
1 p
xij N j1
,
Si
1 N 1
p
(xij xi)2
j 1
(3)相似性统计量
对于Q型聚类分析,常用
d jk =
p
(xdj xdk)2
平面相分析
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平面图等基础图件, 分析全区沉积相类型和展布,这些基础图件包括综 合柱状图、单井剖面相分析图、剖面相分析图、地 层等厚土、砂层等厚图、砂泥比图、岩石类型或泥 岩类型图。根据这些基础图件的综合分析,绘制出
反映区域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单井剖面相分析图
剖面对比相分析图 1-水下分支河道砂坝;2-分支河湾;3-席状砂;4-河口砂坝;5-砂岩
3. 接触关系
顶底接触关系反映砂体沉积初期、末期水动力能量及 物源供应的变化速率,有渐变和突变两种,渐变又分为加 速、线性和减速三种,反映在曲线形态上有凸型、直线和 凹型。突变往往表示冲刷(底部突变)或物源的中断(顶 部突变)。
4. 曲线光滑度
是曲线形态的次一级变化,可分为光滑、微齿和齿化 三级。光滑代表物源丰富,水动力作用稳定;齿化代表间 歇性沉积的叠积,或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频繁变化。
第
一
沉积相分析
节
一、 相和环境的概念
一个沉积相是一个特定的沉积岩体,可以根据它的几 何形态、岩性、构造、古水流型式和化石特征加以确定, 并与其它岩体相加以区分。如交错层砂岩相、粒序砂岩相 等。
沉积环境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上有别于相邻地区 的一个地貌单元” 。如河流、湖泊、三角洲、沙漠环境 等。划分沉积环境的参数包括物理的(如风、波浪和流水 的强度、速度和方向、气候条件等)、化学的(如沉积介 质的pH,Eh和盐度等)、生物的(动物、植物作用)。
LLS 42.89 7.41 25.71 8.82 5.50 3.72 7.37 2.58
MSFL 50.99 11.35 19.90 10.23 6.31 4.35 7.50 3.16
NPHI 0.08 0.12 0.15 0.20 0.23 0.26 0.31 0.29
RHOB 2.42 2.56 2.43 2.47 2.47 2.46 2.36 2.44
(2)分析沉积过程,查明可能的形成条件,如携带各种 颗粒的水流强度、方向、沉积速度以及可能的水化学性质 等,说明它们是如何与所产生的沉积物相联系的。
(3)建立垂直层序,了解相邻岩石纵向和横向的相互 关系以及地层接触关系,利用这些关系作为限制因素排除 某些环境,减少选择项目。
(4)进行观察特征的比较,与现代环境或相模式分析对 比沉积过程的有关特点,检验所得出的初步认识,最后作 出环境解释的结论。
相是一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特色的沉积岩体, 这种沉积条件反映一种特定过程和环境,故特定的沉积相 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
在进行环境解释时,垂向叠覆层序中产出的相,必须 是地理上横向相邻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可以利用钻井中 出现的相序规律推测和对比空间上的岩相分布。
在相分析中还常用“相模式”和“沉积模式”这一术 语。沉积模式是古代沉积作用面貌的再现,并加以典型化 和模式化,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式可以分别强调环境、 过程或产物(相)。它可用一定的图解表示,即模式图。 最好用立体图,通常也可用平面图或剖面图。沉积模式在 解释古代沉积环境及预测矿产中有重要意义。
(2)古生物标志
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室确定沉积环境的最有效标志,而 且还可指示沉积时的水深,盐度,浊度。近年来,遗迹化石 在解释沉积环境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3)地球化学标志
应用岩石和生物介壳中的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有机地 化资料来解释环境。
2.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1)详细观察和描叙露头或岩心剖面的岩石特征,并根 据所采集的样品测得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岩性、粒度、沉 积构造和古生物等岩石特性。
2 4
沉积微相平面相带图
第
二 测井相分析
节
测井资料沉积相分析技术是随着测井测量技术及其计算 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测井相实际上是代表不同测井 响应特征(包括岩性、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等)的一个集合, 它与地质意义上的沉积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把这些 不同类型测井相与已知的沉积相资料(例如岩心等)相对比, 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建立起测井沉积相分析的模式,达到 沉积相分析的目的。因此,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 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资料的变化特征, 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测井解释结论(如沉积构 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 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 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 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块状 砂岩
DT 62.50 71.40 79.65
砂岩 90.72
泥质 砂岩
砂质 泥岩
复杂 泥岩
泥岩
97.15 102.15 119.44 110.01
GR 72.67 53.46 53.76 53.53 52.42 52.49 57.78 56.26
LLD 35.95 6.17 20.05 7.33 4.74 3.37 6.20 2.15
✓柱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丰富、水动力条 件稳定下的快速堆积,或环境稳定的沉积。
✓钟形:测井曲线值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 逐渐减弱或物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表现。
✓漏斗形:与钟形相反,垂向上呈水退的反粒序,水动力能 量逐渐加强和物源区物质供应越来越丰富的沉积环境。
✓复合形:表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曲线形态组合,如下部 为柱形,上部为钟形组成,表示一种水动力环境向另一 种环境的变化。
二、沉积环境分类
沉积环境首先分为大陆、海陆过渡和海洋 三大环境,每大类环境中再分为若干环境,并 可细分若干亚环境。其中各种级别都可简称为 环境。碎屑岩环境和碳酸岩环境在空间分别及 其相互关系上有明显差别。
大陆 环境
海陆 过渡 环境 海洋 环境
坡积和残积环境 冲击扇环境 沙漠环境 冰川环境 河流环境 湖泊环境 沼泽环境
3.利用交会图技术划分测井相
利用交会图法可以确定约120多个测井相。将确定的测 井相数据存入油藏描述数据库系统中每一种岩相均表示为n 维测井值空间中一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点,这样就有可能酌 情处理由地质环境和测井数据采集引起的变化。斯仑贝谢油 藏描述测井相一岩相数据库中目前存有自然伽玛、中子、密 度、声波时差、光电吸收截面、钍、钾含量等曲线;主要岩 相组有砂岩、灰岩、白云岩、泥岩,蒸发岩及其他岩相。还 可以根据上述各种岩相所含的胶结物、粒径、特殊矿物等,
三角洲环境
河口湾环境
有壁海岸:障壁岛、泻湖、海滩、潮坪
海岸环境
无障壁海岸:海滩、潮坪
浅海陆棚环境 次深海环境 重力流、等深流沉积环境 深海环境
三、相分析方法
根据沉积岩的特征恢复其沉积时的环境即称为相分析, 又称为环境分析。那些用来恢复沉积环境的沉积岩的一系列 特征,称为相标志,又称为成因标志。相分析是从观察和描 述相标志开始的。 1.相标志评价 (1)岩石学标志
二、岩相测井解释
测井相的划分一般采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 分析方法进行
1.主要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就是在相关的许多因素(或因子)中。找出反 映事物内在联系和起主导作用的、数目较少的新因素,并根 据找出的主因素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
2.聚类分析
(1) 由聚合法具体的找出能度量它们之间相似程度的统 计量作为聚类的依据,把一些测井特征相似性大的聚合为一 类,另一些相似性大的聚合为另一类,其中关系密切的聚合 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不太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 单位,直到所有的地层聚合完毕,形成一个谱系图。
(d)若选出的一对样品出现在同一组中,则这对样品不 再分组。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应注意对过渡带和薄层的处理, 因它们的测井值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应采用特殊方 法处理。如对界面附近的过渡带利用测井曲线的拐点确定 层界面,而将拐点上、下部分归于上下邻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1
来计算 xi与xk距离系数 dik外,还可用相似系数 (夹角余弦)。对于R型聚类分析,可用距离系数或相 关系数对指标聚类。
(4)聚合归类的原则
(a)若选出的一对样品在己分好的组中均未出现 时,则将它们形成一个独立的新组。
(b)若选出的一对样品中,有一个样品出现在已分好的 组中,则将另一个也加入到该组中。
3.相分析的一般程序
单井剖面相分析 从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心剖面入手,通过观察和描述
岩石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等一系列特征,建立 垂向层序,分析可能的形成条件,了解相邻相的相互关系, 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确定沉积相类 型。 剖面对比相分析
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各单井剖面直接的联 系,通过对比确定沉积相在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在岩心井 资料较少时,可充分利用测井曲线资料进行对比。
并考虑孔隙度的类型及变化范围,再将岩相细分。
三、测井相转换为岩相
一般是通过关键井或关键井段的岩心、岩屑及其他录井 资料与所确定出的测井相进行反复详细的对比,找出两者之 间的对应关系。
1. FACIOLOG程序中,是利用测井相—岩相数据库中主 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得到的测井相与由岩心等确定的岩相的对 应数据进行测井相与岩相的转换的。对于未取心的井,经聚 类等分析得出测井相,并按聚类号给每个测井相以岩相名称 及地质学描述。利用测井相一岩相数据库中两者的对应关系 ,便可将测井相转换为岩相。
(2)数据变换
对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的测井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差标准化方法
其中:
x= ij
xij xi si
xi
=
1 p
xij N j1
,
Si
1 N 1
p
(xij xi)2
j 1
(3)相似性统计量
对于Q型聚类分析,常用
d jk =
p
(xdj xdk)2
平面相分析
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平面图等基础图件, 分析全区沉积相类型和展布,这些基础图件包括综 合柱状图、单井剖面相分析图、剖面相分析图、地 层等厚土、砂层等厚图、砂泥比图、岩石类型或泥 岩类型图。根据这些基础图件的综合分析,绘制出
反映区域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单井剖面相分析图
剖面对比相分析图 1-水下分支河道砂坝;2-分支河湾;3-席状砂;4-河口砂坝;5-砂岩
3. 接触关系
顶底接触关系反映砂体沉积初期、末期水动力能量及 物源供应的变化速率,有渐变和突变两种,渐变又分为加 速、线性和减速三种,反映在曲线形态上有凸型、直线和 凹型。突变往往表示冲刷(底部突变)或物源的中断(顶 部突变)。
4. 曲线光滑度
是曲线形态的次一级变化,可分为光滑、微齿和齿化 三级。光滑代表物源丰富,水动力作用稳定;齿化代表间 歇性沉积的叠积,或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频繁变化。
第
一
沉积相分析
节
一、 相和环境的概念
一个沉积相是一个特定的沉积岩体,可以根据它的几 何形态、岩性、构造、古水流型式和化石特征加以确定, 并与其它岩体相加以区分。如交错层砂岩相、粒序砂岩相 等。
沉积环境是“在物理、化学及生物上有别于相邻地区 的一个地貌单元” 。如河流、湖泊、三角洲、沙漠环境 等。划分沉积环境的参数包括物理的(如风、波浪和流水 的强度、速度和方向、气候条件等)、化学的(如沉积介 质的pH,Eh和盐度等)、生物的(动物、植物作用)。
LLS 42.89 7.41 25.71 8.82 5.50 3.72 7.37 2.58
MSFL 50.99 11.35 19.90 10.23 6.31 4.35 7.50 3.16
NPHI 0.08 0.12 0.15 0.20 0.23 0.26 0.31 0.29
RHOB 2.42 2.56 2.43 2.47 2.47 2.46 2.36 2.44
(2)分析沉积过程,查明可能的形成条件,如携带各种 颗粒的水流强度、方向、沉积速度以及可能的水化学性质 等,说明它们是如何与所产生的沉积物相联系的。
(3)建立垂直层序,了解相邻岩石纵向和横向的相互 关系以及地层接触关系,利用这些关系作为限制因素排除 某些环境,减少选择项目。
(4)进行观察特征的比较,与现代环境或相模式分析对 比沉积过程的有关特点,检验所得出的初步认识,最后作 出环境解释的结论。
相是一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特色的沉积岩体, 这种沉积条件反映一种特定过程和环境,故特定的沉积相 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
在进行环境解释时,垂向叠覆层序中产出的相,必须 是地理上横向相邻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可以利用钻井中 出现的相序规律推测和对比空间上的岩相分布。
在相分析中还常用“相模式”和“沉积模式”这一术 语。沉积模式是古代沉积作用面貌的再现,并加以典型化 和模式化,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式可以分别强调环境、 过程或产物(相)。它可用一定的图解表示,即模式图。 最好用立体图,通常也可用平面图或剖面图。沉积模式在 解释古代沉积环境及预测矿产中有重要意义。
(2)古生物标志
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室确定沉积环境的最有效标志,而 且还可指示沉积时的水深,盐度,浊度。近年来,遗迹化石 在解释沉积环境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3)地球化学标志
应用岩石和生物介壳中的微量元素,同位素以及有机地 化资料来解释环境。
2.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1)详细观察和描叙露头或岩心剖面的岩石特征,并根 据所采集的样品测得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岩性、粒度、沉 积构造和古生物等岩石特性。
2 4
沉积微相平面相带图
第
二 测井相分析
节
测井资料沉积相分析技术是随着测井测量技术及其计算 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测井相实际上是代表不同测井 响应特征(包括岩性、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等)的一个集合, 它与地质意义上的沉积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把这些 不同类型测井相与已知的沉积相资料(例如岩心等)相对比, 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建立起测井沉积相分析的模式,达到 沉积相分析的目的。因此,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 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资料的变化特征, 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测井解释结论(如沉积构 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 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 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 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块状 砂岩
DT 62.50 71.40 79.65
砂岩 90.72
泥质 砂岩
砂质 泥岩
复杂 泥岩
泥岩
97.15 102.15 119.44 110.01
GR 72.67 53.46 53.76 53.53 52.42 52.49 57.78 56.26
LLD 35.95 6.17 20.05 7.33 4.74 3.37 6.20 2.15
✓柱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供应丰富、水动力条 件稳定下的快速堆积,或环境稳定的沉积。
✓钟形:测井曲线值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 逐渐减弱或物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表现。
✓漏斗形:与钟形相反,垂向上呈水退的反粒序,水动力能 量逐渐加强和物源区物质供应越来越丰富的沉积环境。
✓复合形:表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曲线形态组合,如下部 为柱形,上部为钟形组成,表示一种水动力环境向另一 种环境的变化。
二、沉积环境分类
沉积环境首先分为大陆、海陆过渡和海洋 三大环境,每大类环境中再分为若干环境,并 可细分若干亚环境。其中各种级别都可简称为 环境。碎屑岩环境和碳酸岩环境在空间分别及 其相互关系上有明显差别。
大陆 环境
海陆 过渡 环境 海洋 环境
坡积和残积环境 冲击扇环境 沙漠环境 冰川环境 河流环境 湖泊环境 沼泽环境
3.利用交会图技术划分测井相
利用交会图法可以确定约120多个测井相。将确定的测 井相数据存入油藏描述数据库系统中每一种岩相均表示为n 维测井值空间中一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点,这样就有可能酌 情处理由地质环境和测井数据采集引起的变化。斯仑贝谢油 藏描述测井相一岩相数据库中目前存有自然伽玛、中子、密 度、声波时差、光电吸收截面、钍、钾含量等曲线;主要岩 相组有砂岩、灰岩、白云岩、泥岩,蒸发岩及其他岩相。还 可以根据上述各种岩相所含的胶结物、粒径、特殊矿物等,
三角洲环境
河口湾环境
有壁海岸:障壁岛、泻湖、海滩、潮坪
海岸环境
无障壁海岸:海滩、潮坪
浅海陆棚环境 次深海环境 重力流、等深流沉积环境 深海环境
三、相分析方法
根据沉积岩的特征恢复其沉积时的环境即称为相分析, 又称为环境分析。那些用来恢复沉积环境的沉积岩的一系列 特征,称为相标志,又称为成因标志。相分析是从观察和描 述相标志开始的。 1.相标志评价 (1)岩石学标志
二、岩相测井解释
测井相的划分一般采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 分析方法进行
1.主要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就是在相关的许多因素(或因子)中。找出反 映事物内在联系和起主导作用的、数目较少的新因素,并根 据找出的主因素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
2.聚类分析
(1) 由聚合法具体的找出能度量它们之间相似程度的统 计量作为聚类的依据,把一些测井特征相似性大的聚合为一 类,另一些相似性大的聚合为另一类,其中关系密切的聚合 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不太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 单位,直到所有的地层聚合完毕,形成一个谱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