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课堂 专题19.3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第三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第三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触电事故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关注,提高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安全用电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3.设计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4.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电器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安全职责。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4.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7.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8.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6.课后作业:布置与安全用电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电力设施,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评价反馈: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物理学习后,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电学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安全用电方面,可能仍存在一些误区和盲区。学生对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电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仍需进一步引导和教育。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差异,对安全用电的认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安全用电知识的同时,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2.强调安全用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向家人、朋友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设计一份家庭用电安全检查表,包括家庭电路、电器设备、用电习惯等方面的检查项目,要求具体、实用。
2.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安全用电的短文,可以是自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是向他人宣传安全用电的方法等,要求不少于500字。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了解家庭电路的安全使用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安全用电问题。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用电行为,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难点:引导学生将安全用电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行为。
3.重点: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掌握触电急救方法。
3.请学生收集有关安全用电的宣传标语或海报,分析其宣传重点和创意,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份安全用电宣传海报。
4.针对本节课讲授的触电急救方法,让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进行模拟练习,掌握正确的急救操作,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5.结合课本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关于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家庭电路的安全使用方法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知道常见的人体触电方式,掌握触电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2.学习家庭电路的构成,了解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及后果,掌握防止电路过载的方法。
3.掌握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的方法,学会判断电器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电流通过人体和较大动物时会发生触电现象,造成生命危险。

2. 了解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

3. 掌握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触电现象,知道触电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

3. 学生能够掌握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触电现象的危害,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触电现象的原理,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的具体应用,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全用电演示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触电事故的新闻报道或图片,让学生了解触电现象,引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思考。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发生触电现象,以及触电的危害。

同时,介绍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以及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些典型的触电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遵守安全用电规则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安全用电的题目,让学生当场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安全用电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全用电1. 触电现象: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发生触电现象,造成生命危险。

2. 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介绍常见的安全用电规则和标志。

3. 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家用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用电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略2.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家庭用电安全检查表,包括开关、插座、电器等。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有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文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3节《安全用电》。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压的概念,知道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难点: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池、电线、灯泡、插座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触电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实验演示:进行电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压的存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触电,分享各自的见解。

6. 知识巩固:进行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的组成。

2. 什么是电压?电压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3. 请列举三种触电的类型,并说明如何预防触电。

答案:1.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电线、开关、用电器等。

2. 电压是电流流动的动力,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

3. 触电的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预防触电的方法: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有绝缘把手的工具;遇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掌握了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置拓展性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着重巩固基本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实践操作:加大实验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分组实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自觉地将安全用电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知识拓展:讲解家庭电路中常见的安全用电常识,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5.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因不安全用电导致的火灾、触电等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6.小组合作:探讨防雷、防静电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8.课后作业:布置与安全用电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物理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安全用电方面,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电路的使用较为熟悉,但对于电路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了解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学内容相结合,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安全用电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活动,激发他们对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确保教学效果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电路原理和电学概念,但对于安全用电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仍较为陌生。在此基础上,学情分析如下:
1.知识储备: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对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理解,但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大部分学生对触电的危害、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了解不足。
-如果发现电器设备有漏电现象,应该怎么处理?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判断题:判断触电类型,分析危害程度。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避免触电事故。
-实践题:模拟家庭电路故障排查,找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理解与实践,特布置以下作业:
1.思考题:
-描述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的区别,并说明它们可能导致的危害。
-解释家庭电路接地的作用,以及如何检查家庭电路的接地是否良好。
-分析在家庭用电过程中,哪些行为可能导致电路过载或短路,并阐述如何预防。
2.实践作业:
-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触电场景,分享他们对触电危害的认识。
-提问:“为什么触电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触电事故?”
2.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安全意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触电的类型、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家庭电路的安全操作。
-解释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的概念,阐述它们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总结反思:通过学生总结发言,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平安用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记住平安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缘由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平安用电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培育学生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触电事故的缘由和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用电平安警示标记,如“高压危急”“有电危急”等。

回忆一下,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电压越高越危急[阅读课本]P113“电压越高越危急”[思索]生活中常见到“当心触电”这样的警示牌,那么怎样才叫触电呢?[提示]人或动物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有电流通过,引起损害。

[思索]用手干脆接触一节干电池两端,会发生触电吗?[提示]通常状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3Ω。

依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所以不会引起损害。

【拓展】人对100~200 uA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 mA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 mA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急;当达到50 mA时,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心跳停止。

[归纳提升]触电事故是指有肯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引起损害性的事故。

[思索]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思索]为什么说“电压越高越危急”?[提示]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损害越大。

[思索]你知道人体的平安电压值是多少吗?[提示]依据人体的电阻和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认为不超过36 V的电压是平安电压。

[思索]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肯定平安吗?[提示]人体是导体,不同的人,在不同状况下的电阻也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所以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不肯定平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19.3安全用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发生电器安全事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器模型、电线、插座、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安全用电手册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用电事故案例,引起孩子们的关注,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等。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安全用电接力赛”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电器故障处理演练,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安全用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让我感到欣慰。

然而,仍有个别孩子在游戏中对安全用电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为了拓展延伸,我计划在课后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庭用电安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还打算在下一节课中,继续深入讲解电器故障处理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安全用电的技能。

通过这节《19.3安全用电》的教学活动,我相信孩子们在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平时我们习惯把1 kV以上的电压叫高压,1kV以下的叫低压,但这样的区分并不表明低压对人体没有危险!要想知道多大才是安全的电压,这就要了解人体对电流的反应特征了.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家庭电路的电压220 V;如果家在人体两端的电压是220V,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流:
[知识拓展]为什么雷雨时躲在大树或者高耸物体旁边容易被雷击?最危险的是从云中传导到地面的闪电.如果闪电击中一棵树,它会寻找接地的最佳途径.如果树干或者树枝有潮湿的裂缝,它便会沿此途径将树劈裂.它可能会钻入树皮,使树液蒸发,再像手榴弹一样将树皮破裂.有时也会跳到树旁,攻击任何旁边的东西,这就是旁侧闪络.由此可见,雷雨天气躲在大树或者高耸物体下面是不安全的.如果确实万不得已需要在树下停留,必须与树身和枝丫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并尽可能下蹲,双脚并拢.这样既可以降低人的有效高度又可以预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危害.
师:电压越高越危险,人接触带电体和不接触带电体都会发生触电事故吗?
二、常见的触电事故
1.低压触电
(1)双线触电:站在绝缘体上的人若同时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另一根线(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
(2) 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经地线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
3.洗澡、洗衣服,或手上有水时,不要触碰开关、电灯、吹风机等;
三、安全用电原则
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触电事故伤害,平时用电时应该注意什么?能不能说一说安全用电的具体做法?
1.生活中防止触电的具体做法:
(1)注意检查绝缘部分有无老化、龟裂、破损。
(2)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不用湿手扳开关,不在电线上晾衣服。
教具准备
电源、电流表、导线(若干)、、各种型号和粗细不同的保险丝(0.4mm、0.81mm、1.25mm)、空气开关(一只)、钢丝和铁丝(各一根)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图片展示、举实 例。
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用电不当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安全用电”非常有必要,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如果在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会有触电危险吗?
电线破损 潮湿的手操作开关 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大家总结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会有触电的可能?
1.电饭锅、电熨斗插电状态下接水,用电吹风时开水龙头等.因为一旦电器有线路老化、漏电等情况,就极易引起触电事故;
2.用湿拖把、吸尘器清理地面时也要小心,不要用其触碰电器的电线、插座等;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2019 四川内江市)有关安全用电,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使用验电笔时手要接触验电笔后端金属部分
B.为了使用方便,可以剪掉三脚插头中保护接地线的插脚
C.接入漏电保护器,可以在导线漏电、电器短路等故障时断开电路起保护作用
D.高压线发生断线落地时,人不能靠近落地处
【答案】B
【解析】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这样才能正确辨别零线和火线,故A做法正确;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3)不弄湿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4)经常维护家庭电路及用电器.
师:日常生活中除了确保家庭用电安全外,还要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你知道建筑物如何防雷吗?
四、注意防雷
1.雷电的形成过程
当两朵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时,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空中放电现象,产生强大的闪光和声音,这就是雷电。如果放电发生在云层和大地之间,在云层和大地之间雷电的路径上有强大的电流通过,就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比如击毁房屋,造成人畜伤亡,还会引起森林火灾,破坏高压输电线等。云层和大地之间发生放电时,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树木、高大建筑等。
3.(2019山东威海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
A.雷雨天时,不要在开阔地行走,但可躲在大树下
B.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
C.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触电
D.家用电器起火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B
【解析】A.雷雨天气要在开阔地行走,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因为树比较高,而且树上带有水,树木就成了导体,容易将雷电引下来,人在树下避雨就可能会触电,故A错误;
避雷针: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有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叫做避雷针
现代建筑物上的避雷针 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有两条防雷导线
3.其他的一些措施
雷电时,不要靠近金属栏杆,各种电器应暂停使用。雷电时迅速走进屋内,或汽车内。不要手持金属杆,金属饰物包括手表也要抛离。在高山上,应该找没有积水的凹坑处双脚并拢蹲下。生活中如遇雷雨天不要在树下躲雨;不要打伞在空旷地;打雷时不要用手机、听耳机等.
2.(2019 南充市)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要安装避雷针
B. 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
C. 及时更换家庭电路中绝缘皮老化、破损的导线
D.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答案】B
【解析】A.高大建筑物为避免发生过这样的标志吗?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这是高压危险的标志,有这样标志的地方,说明这些地方有电,不能靠近。在高压线、变压器、交通路口靠近高压线的地方、配电房等地方的警示标志,明确凡是容易引起人们触电事故的地方,都应有这种明显的警示标志。
























新课学习
一、电压越高越危险
B.在家庭电路中,开关应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这样断开开关时,便于维修,故B正确;
C.使用测电笔时,笔尖接触待测物体,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故C错误;
D.家用电器着火时,用水灭火会造成短路,会损坏电器,故D错误;
4.(2019盐城市)小明在使用台灯时,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用湿布擦拭发光的灯泡B. 更换灯泡前先断开电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主备人
学科
物理
时间
课题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3节 安全用电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压越高 越危险
2.了解触电的原因和类型,知道安全用电的原则
3.了解雷电的危害及避雷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触电事故的原因,养成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 通过观察体验保险丝怎样保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人对100—200微安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毫安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毫安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毫安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当达到50毫安时,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
根据欧姆定律 ,在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越危险.
很低的电压,例如手直接接触1.5V的干电池,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B.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即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没有接地),这样当金属外壳漏电时,电流不能导向大地,会发生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电线的绝缘皮破损老化、破损时应及时更换,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或短路(即火线和零线直接连通),故C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D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1 什么是触电?
触电是指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并有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人体的受伤或死 亡的现象。
2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1)人体对不同大小电流的反应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
100-200微安
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
1毫安左右
I=U/R = 220V/104Ω = 2.2×10-2A = 22 mA
可见家庭电路的电压值远远超过安全电压。
[知识拓展]人体是导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电阻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电流对人体的危害除了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还跟电流的频率、通过人体的部位以及触电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引起麻的感觉
感知电流
不超过10毫安时
人尚可摆脱电流
摆脱电流
超过30毫安时
感到剧痛,神经麻痹 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
安全电流
达到50毫安时
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
致命电流
由表中数据看出,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
(2)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的影响
人体时间越长,电流所积累的能量越多,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云层之间、云层与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几十万安。通过人体会致人死亡,通过建筑物会使其严重损坏。
师:大家说说如何避免雷电对人的伤害.
2.避雷针
如果在发生雷电时,让强大的电流经过 一根导线通入大地,就可以防止电流通过建筑物而造成破坏,所以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应该安装避雷针来防雷电。避雷针──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它把雷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
C. 使用导线老化开裂 台灯D. 换用超过台灯规定功率的灯泡
【答案】B
【解析】A. 水是导体,不能随意用湿布擦拭发光的灯泡。故A错误。
B. 更换灯泡前先断开电源,使台灯与火线断开,这样不会触电,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故B正确。
双线触电 单线触电
总结:当人体接触火线时,人体成为导线、电网中回路的一部分,电流流过人体,会造成触电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