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农业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方案

圜圈
4
20 7 0 6.
农业部 :农业 科技 提 升行 动 方案
为加快 建立 依靠 科技 进步 促进 粮 食增 产 、 农业 增效 和 划》 ( 、( 关于加强 农业科技入户技术 指导 员队伍建设的意 见》 农 民增收 的长 效机 制 , 实现 农业和 农村 经济 全面协 调 可持 和 《 农业科技 入户技术指导 员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 。 ) 续 发展 ,农业部 决 定从 2 0 0 6年 起组 织实 施 农业科 技提 升
0 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 合技术推 广应 用转 变。在水稻 、 小麦、玉米、大豆 、 生猪 , 奶 稻主产区的 5 个县 ,
民开展权益保护 、法律常识、城 市生活常识 、安全生产、卫
生健康等知识的引导性 培训 ,提高农 民遵守法纪和维护 自身
农 民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带 动地 方培训 3 0 0 万人 。
四 引进4 项农产品加工与产业升级技术 0
以解决农产 合法权益的意识。在此基 础上 , 通过中央财政扶持 , 3 0 对 0 万 十 积极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积极争取扩大资金投
行动。
一
七. 推广 1项重大农业技术 0
根据 《 势农产 品区域布 优
局规划》 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 , 超级稻栽培 、 小麦氮肥后 加强超级稻研究与示范 全 面实施 ( ( 中国超级稻研 移优 质高 产栽培 、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 保护性耕作 、 玉
.
究与推广规划 (0 6—2 1 年 ) , 20 0 0 》 加快超级稻育种方法和材 米青贮 、 眼蜂防治玉米螟 、种子包衣 、水产养殖 水质调控 、 赤
品加工企业关键技 术问题为重点 ,以为企业服务为切入点 , 主要进行 4 种农产品加工技术的 引进 、合作 ,创新和应用 。 0
XX工程工作方案4篇

XX工程工作方案4篇为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20**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农业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构建新型农业推广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农业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农业科技强市的重要内容。
20**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创新机制与优化资源配置为突破口,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促进农产品稳步增产,农业稳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1、在全市培育3100个科技示范户(场、社)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辐射带动3万户农户;选拔500名左右技术指导员,每周入户时间不少于2天,与示范户(场、社)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在农业部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联系村——**毛桥村,培育和造就10个左右觉悟高、技术强、留得住的科技示范户,并辐射带动全村农户。
3、示范户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技术到位率90%以上;农产品产量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长10%左右,单位产量节本10%左右;具体指标由各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根据实际制定。
4、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技术服务组织,主动加入农业合作社,探索和建立不同产业农业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与模式。
三、实施范围及内容20**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在具有一定科技应用、生产经营水平的农业规模经营户、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等中选择科技示范户(场);结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新型现代农民,在设施粮田、设施菜田以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推进科技入户工程。
农委渔业科技示范户指导方案.doc

农委渔业科技示范户指导方案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的要求,为认真实施XXXX 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进一步深化基层渔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渔业生产效率和渔民增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建设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理念,结合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要求,着力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着力优势水产品和优良水产养殖区,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重点措施,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和好方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户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二、目标任务XXXX的平均年收入增加了XXXX县渔业科技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的职责和任务;邀请农业部和省级专家组指导重点渔业科技示范户做好“四个决定”和“五个落实”工作,切实抓好春鳖养殖管理和蟹虾苗放养。
(2)夏季行动。
渔业科技专家到重点城镇举办健康水产养殖培训班;针对水生疾病、水质恶化等问题。
,邀请来自省、市、县的渔业专家指导养殖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和指导。
(3)秋季行动。
指导科技示范户做好水产疾病防治、防灾减灾;做好以秋季养殖管理为中心的技术服务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以科技示范户生产计量为主要内容的产出统计;总结今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成效和经验。
3.开展渔民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根据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渔民、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健康养殖技术培训。
XXXX 2月至3月初全县有计划培训)成立县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确定主导品种和主要推进技术;选择示范户、填写科技重点示范户档案;划分区域工作组,招聘技术指导员,签订技术指导服务合同;制定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计划和技术指导工作计划。
2.第二阶段:家指导阶段(XXXX 3月中旬~ XXXX生产计划。
家5月~ 6月:关注入户渔业技术指导员的工作,在城镇(街道)举办各种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水稻技术指导工作方案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水稻技术指导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农办科[2004]8号)精神,根据《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农办科[2005]40号)和《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农办科[2006]12号)的要求,切实做好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水稻技术指导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在全国48个水稻示范县,培育万个水稻科技示范户(以下简称“示范户”),辐射带动96万个农户。
(二)示范推广11个主导品种和7项主推技术。
(三)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产量较前三年平均提高10%以上,节本10%以上。
辐射带动农户技术入户率达到90%,产量较前三年平均提高10%以上,节本10%以上。
(四)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探索不同地区农业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奠定基础。
二、工作区域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水稻技术指导工作区域为北方稻区、长江流域稻区和东南沿海稻区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8个示范县。
三、工作内容(一)加强主导品种推广。
在北方稻区示范推广“辽粳9号”、“吉粳88”和“龙粳14号”等主导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示范推广“金优402”、“金优207”、“武粳15”、“II优明86”、“丰两优1号”和“国稻1号”等主导品种,在西南稻区示范推广“富优1号(曾用名:Ⅱ优21)”等主导品种,在华南稻区示范推广“博优998”等主导品种。
(二)加强主推技术推广。
在48个水稻示范县示范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测土施肥、超级稻栽培、水稻轻简栽培、水稻机械化生产和水稻节水栽培7项关键技术。
(三)强化技术到位率。
在2005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技入户率,重点是提高水稻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到户率。
主要包括:一是突出抓好水稻全生育期的关键“四环节”。
济宁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实施方案

济宁市科学技术局关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实施方案各县市区科技局、市直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等的意见和《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济政办发[2007]30号),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示范与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出我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富民、惠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的科技典型。
二、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重点培育3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1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区;使示范(试点)区域内科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型涉农工业有较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建设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努力成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三、基本原则(一)突出区域优势特色。
围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等十大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为重要内容,推进优势主导产品和特色企业向示范(试点)区域集中,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高新技术,培育特色优势名牌产品,形成产业群(链)。
(二)坚持技术综合示范。
发挥科技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形成多种科技活动整体推动示范(试点)的格局。
2007年省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方案

通江县农业局2007年省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方案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下达2007年省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农业[2007]78号文件规定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2007年省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方案。
一、目标任务根据我县实际,安排在13个乡镇50个村选择500户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20户,辐射带动10000户。
采取“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镇”的形式,达到提高广大农民对新科技的应用水平,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比上年提高13%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的目的。
二、实施范围民胜镇:草庙村、黎明村、方山村、周子坪村、大木树村杨柏乡:邵家河村、天平寺村、盘龙山村、仙人嵌村、贾村观村、潘家河村广纳镇:檬子垭村、金堂村三溪乡:金碑村、爱国村诺江镇:石岭村、何家场村、园顶村、赵村村新场乡:清江村、新春村、窄口村、红岩村、白鹤洞村诺水河镇:碧山村、金溪河村铁厂乡:厂河沟村、官田坝村、海洋坪村毛浴乡:龙溪村、浴江村文胜乡:文溪沟村、马家岩村、白石寺村沙溪镇:秦家院村、王坪村两河口乡:二里坝村、三官庙村、木诺槽村、两河口村、长坡村、白玉村空山乡:中坝村、后坝村、园山村、龙池村、五福村、凤凰村、青龙村、七星村三、技术配套1、主推品种。
一是春马铃薯以选用中熟品种为主,选用川芋5号、川芋6号、台湾红皮、米拉等优质脱毒良种和空山地方优质品种;秋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为主,选用川芋56、川芋早等优质脱毒良种;二是根据不同地区和用途选用专用型品种;三是高山区选用一二代脱毒良种进行良种种源繁殖。
2、主推技术(1)种薯处理。
种植春马铃薯若选用秋马铃薯作种薯的要用0.5—1.0ppm“920”喷种处理,打破休眠,促进发芽。
秋马铃薯种植要搞好种薯的浸种催芽,确保苗齐苗壮。
(2)整薯播种,保全苗。
科技示范户工作方案

科技示范户工作方案篇一: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方案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方案为加快苍溪县新观乡农技基层体系改革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入户,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结合我乡农业生产实际现状,特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培育主导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
紧紧围绕粮经作物的栽培技术措施及农户对科技的需求,加强技术的培训工作,积极采取政策入户、技术入户、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等方式,突出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基地建设等,提高科技示范户生产水平,提升我乡粮经作物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全乡产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计划1、负责新观乡星桥村和伏龙村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送到农民手中,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发展科技示范户5 户,并与5 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20 户科学种植。
2、根据示范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利用农闲时间进村入户进行集中或分散培训,主要学习粮经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示范户参训率90% 以上。
3、与示范户座谈和交流,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放技术资料给示范户,传递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政策、信息。
4、全年进村入户指导次数不小于100 次,并积极撰写上报信息5 篇以上,按时发放物化补贴,指导示范户填好《科技示范户手册》。
三、主推品种主推品种:选用抗病、抗旱、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四、主推技术:双六尺预留行,早玉米深窝乳苗移栽技术,玉米覆膜集雨抗旱技术,膜侧花生栽植技术,油菜移栽技术,旱育秧技术五、技术措施1、测土配方施肥。
2、良种配套。
3、小型机械化田间管理。
4、病虫害统防统治。
5、科学田间肥水管理。
6、适时收获。
六、实施步骤1、2014 年1 月份积极到所联系的5 户示范户家中,对户主进行详细登记,收集第一手农户资料,掌握具体情况,便于今后工作的正常开展。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中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帮扶的一个新工程。
它的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个工程的主要特点是在乡村中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交流,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农业农村部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设方案,包括建设专业化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村科技示范站等。
作为一个广泛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项目,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其次,它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预留。
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已经进入了实施的新阶段。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它将更加注重解决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也将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在生态环境治理、资源保护、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等领域的作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和可持续性的科技帮扶项目。
随着它在乡村中的推广和实施,中国的农业发展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为抓好今年我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全县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根据省农业厅2009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独山县位于贵州南部,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
地处东经107o17′55″至107o50′55″,北纬25o12′45″至26o01′05″之间。
东与三都县、荔波县;北与都匀市;西与平塘县;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接壤,处于大西南同两广经济圈的交叉点和出海通道上。
黔桂铁路、公路和贵新高等级公路贯穿南北,册三公路横穿东西,各村均有乡村公路通往,交通十分便利。
全县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83万亩(田18.98万亩,土3.85万亩)。
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丘陵、盆地、峰丛交错分布,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水丰富。
全境地势北高南低,海拔900——1100米,相对高差100——300米之间。
本县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年均温15℃,年最高气温34.4℃,极端低温-4℃,≥10℃积温4324.6℃,年降雨量1346毫米,其中夏、秋降雨700毫米,无霜期319天,日照时数1300小时,夏秋季节气候温和、凉爽,适宜发展夏秋蔬菜种植。
全县辖18个乡镇,133个行政村,22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7万人,总户数9.35万户(农业户数8.39万户),农村劳动力20.38万人。
全县实现村村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包括移动电话)和通卫星电视。
农民科学种植的积极性高,学科技、用科技、传播科技意识普遍较强,为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近几年以蔬菜为突破口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已连续六年承担省农业厅农业结构调整夏秋反季节蔬菜重点示范项目的实施,同时承担了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
通过几年的努力,蔬菜面积逐年扩大,效益开始凸现,已由2001年的2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15万亩,总产量达26万吨,实现总产值2.9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持续增长,2003年为1448元,2004年1593元,2005年1760元,2006年达1895元,2007年达2275元,2008年达2500元。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2005年来自蔬菜产业为420元,占农民人均增收23.9%;2006年为470元,占农民人均增收24.8%;2007年为580元占农民人均增收25.5%;2008年为596元占农民人均增收23.8%。
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我县农业部门现有农技人员20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182人。
全县18个乡镇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县农技推广中心建有培训大楼,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全县农技队伍较健全,广大农技干部长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具有丰富的农技推广工作经验。
自2004年实施夏秋反季节蔬菜项目以来,有1人获得省农业厅丰收计划二等奖,14人获得黔南州科技进步二等奖,11人获得省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
我局2005年实施的“夏秋反季节蔬菜丰产栽培技术推广”获农业部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2006年,独山县农业局、独山县农技中心分别获省农业厅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先进单位和先进技术指导单位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国家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省农业厅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示范项目、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等国内项目及世粮署5181·01项目和国际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等外援项目,具有承担重大项目实施及农技推广、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能力,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重点思路和目标任务重点思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特色蔬菜产品、产区为重点,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和示范户技术培训为主题,以创新机制与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项目带动和市场引导,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实现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通过2009年项目建设,培养科技示范户250户,示范种植无公害蔬菜500亩;带动农户5000户,辐射面积5000亩。
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示范户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平均水平增加10%以上,增收(或单位产量节本)10%以上;辐射户农产品产量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增加5%以上,增收(或单位产量节本)5%以上。
三、项目实施范围项目安排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质好、环境无污染和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辐射面宽、农民科技种植水平较高的五个乡(镇),23个行政村,250个核心示范户,其中:蔬菜协会30户,秀峰公司基地25户。
具体落实的乡(镇)、村如下:1、基长镇,6个村,65户(蔬菜协会10户,秀峰公司基地25户),其中:秀峰村15户、尧新村5户、阳地村13户、基长村17户、兴合村6户、茶亭村9户。
2、上司镇(4个村,45户),其中:上司村9户、屯脚村7户、筹洞村23户、打或村6户。
3、城关镇,5个村,45户(蔬菜协会10户,秀峰公司基地35户),其中:五里村15户、城西村15户、城东村5户、井桥村5户、三桥村5户。
4、麻万镇,5个村,50户(蔬菜协会10户,秀峰公司基地40户),其中:麻抹村9户、麻万村6户、石牛村15户、花园村10户、拉林村10户。
5、尧梭乡,3个村,45户(秀峰公司基地),其中:尧梭村14户、里腊村24户、大河村7户。
四、遴选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遴选采取农民自愿申报、村民小组推荐、乡镇统一评议和张榜公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的方式进行。
当选的示范户应具备以下条件:(1)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至少有1名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2)科学种养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在当地属中上等水平;(3)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明理诚信,遵纪守法,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协会、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以及各类科技推广项目示范户等。
对表现突出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可适当放宽限制条件。
对去年当选的示范户,表现合格的今年可继续遴选,表现不好的则予以辞退。
五、实施时间及步骤项目实施期为一年,即2009年1月至12月。
具体步骤如下:(一)筹备阶段:2009年3月底前,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建县级专家组,选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遴选示范户,制定技术实施方案,编印《科技入户手册》和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签订项目责任书等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9年4月至10月,技术指导员入户技术指导,分户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兑现“物化补贴”,开展技术培训等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9年11月至12月10日前,由县项目领导小组和县级专家组按照有关要求,对项目区示范户的蔬菜种植面积、产量、收入等情况进行测产、验收,完成年度项目总结和绩效评价自评工作,逐级上报。
接受省农业厅、州农业局的检查验收。
六、保障措施(一)组织管理措施1、省级专家:贵州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省农业科技入户专家组蔬菜首席专家李桂莲;贵州省果蔬工作站高级农艺师张绍刚。
2、成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协调、资金落实、督查等工作。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有关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
3、组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县级专家组,实行专家组长负责制。
专家组组长:成员:专家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选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编写《科技入户手册》,协助招聘技术单位和检查、督促项目实施等工作。
4、招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根据《贵州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核心示范户招聘遴选指导意见》,由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组织,按照有关程序,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招聘后,选定县农技中心作为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单位,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组长:成员:技术指导单位在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及咨询、信息服务,招聘管理和培训技术指导员,制定技术指导工作方案,接受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领导、指导和督查。
每季度末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
技术指导员由技术指导单位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聘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
被选聘的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主要负责①分别对每个示范户制定技术指导工作方案;②入户指导;③技术培训;④对示范户的技术服务和信息采集;⑤每季度末向技术指导单位和专家组报告工作情况。
5、组建后勤服务组,组长由农业局副局长担任,独山秀峰农产品开发公司负责人、各蔬菜协会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协调、督查、市场开拓及产品营销等工作。
6、制定目标责任书项目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科技入户和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求入户工作时间累计达90天以上,对工作不力和不到位的实行解聘。
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每位技术指导员包户15-20户。
7、加强督查在实施中,项目领导小组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重点督查技术到位率、人员到位及工作到位情况,示范户的情况反映等,使项目实施环环扣紧,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
8、加强信息交流和宣传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技入户网”、“贵州农业信息网”、“黔南农业信息网”、“贵州独山农业信息网”、报刊、电视、广播和“科技入户工作简报”等媒介载体,大力宣传科技入户工作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优秀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科技入户工作的全面开展。
9、创新工作机制要认真总结近年科技入户项目实施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吸引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科技入户项目实施和科技示范推广中来,摸索农业科技推广的长效机制。
(二)技术措施科技入户以推广适宜本县种植的蔬菜优良品种,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市场引导、项目带动,不断提升蔬菜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1、主导品种:参照省农业厅发布的主导品种,以市场为导向,选用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良蔬菜品种,对示范户实行统一供种。
选择的品种是:(1)辣椒:独山皱椒(2)西红柿:满田2180、以色列铁将军、金刚果、金玉石、振兴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