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种规划

合集下载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规划原则生态优先、遵循自然、丰富景观、突显特色——规划目标乡土树种资源为主,进种树为辅,力争到2020年城市绿化树种达到500种以上,其中乡土树种占到80%以上。

——树种发展规划构思1、龙阳大道●树种布置现状:乔木:樟树,复羽叶栾树灌木:红叶石楠,法国冬青,小叶女贞道路概况:机动车道宽度21m左右,人行道宽约5.5*2m,乔木的盖度小,高度低。

●规划思路:樟树属于慢生树种,长成高大乔木需要比较长得时间,而且龙阳大道很宽,道路中间又没有设置绿化,因此樟树应该换成悬铃木,此树种生长速度快,抗性强,冠幅大,光谱性强的骨干树种,或者二者混种,因为樟树的寿命相对长,而且悬铃木不是常绿树种,落叶多,樟树可以弥补其这些缺点。

灌木的配置比较好。

2、汉阳大道:●树种布置现状乔木:悬铃木,樟树灌木:法国冬青,小叶女贞道路概况:机动车道宽度21m左右,人行道宽约6.0*2m,乔木的盖度比较理想。

●规划思路:道路中间没有绿化布置,使得整体的盖度还是偏低,灌木种类不够丰富,应该还要增加如灌木型挂花或红叶石楠,一方面增强了树种丰富性,另一方面桂花开花,石楠开红叶,增强了观赏性。

3、公园:●树种规划(月湖) ●月湖树种比较丰富:乔木:樟树,广玉兰,悬铃木,深山含笑,池杉,复羽叶栾树,桂花,鸡爪槭,石楠,杜英,银杏,侧柏,紫叶李,柳树,枫杨等, 灌木:金边黄杨,金叶女贞,桂花,红继木,法国冬青,小叶女贞,海桐,小蜡,洒金桃叶珊瑚等, ●总体特点:树种丰富,结构比较稳定,观赏性树种比较多,做到了生态与美观的比较好得平衡;充分利用好月湖水系为主的地形特点,柳树,枫杨等适水性树栽种比较多,生长比较理想,观赏性很好。

但是高大乔木的树种悬铃木,樟树不够多,以至于未来公园的树的盖度不高。

●规划思路;高大乔木的数量需要增加。

4树种选择(1)推广应用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本地乡土树种,遵循生态安全原则,适当引进国内外新树种。

朴树、紫玉兰、山胡椒、紫薇、柞木、乌桕、棣棠、算盘子、豆梨、绣线菊、胡枝子、中华胡枝子、梓树、楸树、黄金树、紫藤、枫香、旱柳、苦槠、青冈栎、珊瑚朴、构树、枸骨、冬青、胡颓子、蛇葡萄、无患子、三角枫、盐肤木、化香等(2)掌握基调树种(园景树),骨干树种(行道树,庭荫树等)骨干植物:英桐、广玉兰、樟树、水杉、池杉、银杏、独干女贞、垂柳、重阳木、国槐、复羽叶栾树、意杨、杂交马褂木、合欢、珊瑚朴、朴树、枫杨、枫香、皂荚、臭椿、榆树、无患子、楸树。

园林树种的调查规划

园林树种的调查规划

配置效果
空间营造
通过合理的树种配置,营造出开敞、半开敞、封闭等不同的空间感。
季相变化
利用不同树种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形成春花、夏荫、秋叶、冬枝的四 季景观。
色彩搭配
通过不同树种的叶色、花色、果色等色彩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以 增强景观的视觉冲击力。
意境营造
借助树种的形态、寓意和文化内涵,营造出不同的园林意境,提升景 观的文化品位。
规划原则
01
02
03
04
生态优先
确保所选树种与当地生态环境 相容,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
多样性
选择多样化的树种,以增加生 物多样性和景观丰富度。
适地适树
根据土地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 合适的树种。
可持续发展
考虑树种的生长周期和生命周 期,确保长期效益。
规划内容
树种选择
基于调查结果,确定适合当地 生长的树种。
数据记录与档案管理
建立树木信息档案,记录树种、生长 状况、养护管理措施等信息,为后续 管理提供参考。
养护与管理效果
促进树木生长
延长寿命
合理的养护与管理措施能够 促进园林树木的健康生长, 提高生长速度和树形美观度。
有效的养护与管理可以延长 园林树木的寿命,减少因生 长不良或病虫害导致的树木 死亡。
提高景观效果THANKS感谢Fra bibliotek看种植布局
根据地形、景观需求等因素, 规划树种的分布和密度。
养护管理
制定树种的养护管理方案,包 括灌溉、施肥、修剪等。
病虫害防治
预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制定 防治策略。
规划实施
组织保障
建立专门的园林树种规划实施小组, 负责具体工作。
资金保障
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树种调查、规 划及实施。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规划将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依据,指导城市绿地建设。

第2条规划目标总体目标:加快绿地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各类绿地指标。

注重绿地的分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城乡绿地建设要求一体化协调发展。

结合瑞安市的“五创一建”目标,通过绿地系统的建设打造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相符合的整体绿地环境空间。

分期目标:建成区在规划近期达到省文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远期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第3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远期与《瑞安市域总体规划》相一致,规划远期为2020年。

规划近期:2012~2015年规划远期:2016~2020年第4条规划范围与规模本规划范围与《瑞安市域总体规划》一致,分为市域范围和中心城区范围。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以全市陆域范围为界,总面积约为1270.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以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为界,总面积约103.25平方公里。

第二章绿地系统指标第5条绿地系统指标表:注:沿市区内水系周边的公园绿地已经兼顾防护功能,故不另设防护绿地。

规划要求城市绿化覆盖率近期达到38%,远期达到40%;城区绿地的乔灌木绿化覆盖面积要达到绿地总面积的70%,避免盲目使用草坪绿化带来的弊病。

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6条市域城镇绿地系统发展目标规划要求各非市区镇的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都应尽量接近中心市区的要求。

但考虑到非市区镇的发展将相对与中心市区有一定的滞后,故远期以上绿地指标可以比中心市区标准略低,绿地率45%以上,人均绿地面积36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以上。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就是根据城市的性质、发展规模、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历史传统和风尚习俗以及所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和各种特定的生境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科学地选择相宜的树种,以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有效地维护和提高城市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质量。

并以植物众多的形态、色彩、景观和内涵,使城市建筑融合在自然之中,体现出城市的优美景观和特色。

树种规划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是一项十分必要、必须先行的基础工作。

1.园林树种的调查
树种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搞好园林树种的调查。

园林树种调查就是通过具体的现状调查分析,对当地过去和现有园林树木的种类、生长状况、与生境的关系、绿化效果功能的表现等各方面作综合的考察,这是做好树种规划的基础。

2.园林绿化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观测
在园林树木调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所调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进行准确观测。

所谓生物学特性即指树种在生命过程中在形态和生长发育上所表现的特点。

包括树木外形、生长速度、寿命长短、繁殖方式及开花结实的特点。

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在同外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中所表现的不同要求和适应能力。

3.园林树种的规划
在上述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化用树种作一全面安排,按比例选择一批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在保护环境和结合生产方面功效良好,并能较好地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树种。

树木的植株密度与间距规划

树木的植株密度与间距规划

树木的植株密度与间距规划植株密度和间距规划是树木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合理的植株密度和间距规划可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和发展,提高树木的叶面积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树木群体的健康和稳定。

一、植株密度的选择植株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树木的株数。

植株密度的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树种的生长速度、树木的树冠大小、土壤肥力等。

1. 树种的生长速度: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通常植株密度可以适当稀疏一些,而生长速度较慢的树种则可以选择较高的植株密度。

2. 树冠大小:树冠较大的树种,植株密度可以适当减少,以避免树冠之间的干扰;而树冠较小的树种则可以选择较高的植株密度,以充分利用空间。

3.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树木生长速度通常较快,可以适当稀疏植株密度;而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区,则应该选择较高的植株密度,以提高利用率。

二、间距规划的确定间距规划是指树木之间的距离设置,一般包括行距和株距。

1. 行距:行距是指树木行列之间的距离。

行距的确定需要考虑树木的树冠大小和树种的生长速度。

树冠较大的树种,行距可以适当增大,以避免树冠之间的干扰;树种生长速度较快的地区,行距可以稍微减小,以充分利用空间。

2. 株距:株距是指树木之间的距离。

株距的选择需要根据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植株密度来确定。

生长速度快的树种,株距可以适当增大,以避免树木之间的竞争;而生长速度慢的树种,则可以选择较小的株距,以充分利用空间。

三、其他考虑因素除了植株密度和间距规划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到。

1. 土壤水分:树木的根系需要足够的土壤水分来吸收养分和水分。

因此,在植株密度和间距规划时,需要考虑土壤的排水情况以及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2. 日照和通风:树木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在植株密度和间距规划时,需要考虑树冠的大小和形状,以保证树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和光线。

3. 病虫害防治:植株密度和间距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植株密度和间距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有利于树木的健康生长。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

一、基调树种
城市绿化基调树种,是能充分体现常州本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能作为城市景观重要标志的应用树种。

结合常州市的地形、土质、气候、地域特色、人文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确定5种乔木即:广玉兰、香樟、桂花、银杏、垂柳,以及月季和竹类作为基调树种加以推广应用。

二、骨干树种
城市绿化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根据已经或预计能在常州城市绿地中占优势或有代表性、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乔木和灌木树种,具体如下:榉树、枫扬、合欢、薏扬、楝树、枇杷、桑树、泡桐、栾树、水杉、紫荆、红枫、紫薇、红叶李、夹竹桃、碧桃、梅花、垂丝海棠。

三、一般树种
包括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地被等共69科341个品种,草本、地被类共34科245个品种,具体品种如下:
乔木、灌木、藤本类
(一)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R
(二)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森林康养树种规划方案范文

森林康养树种规划方案范文

森林康养树种规划方案范文引言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和节奏的增加,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森林康养作为一种全新的健康养生方式,以其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和独特的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而在森林康养中,树木的选择和种植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提出一种森林康养树种规划方案,以满足人们在森林康养中的各种需求,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森林康养树种规划方案1. 乔木类树种:- 松树:作为一种常见的乔木类树种,松树以其独特的形态和香味深受人们喜爱。

松树散发出的松节油气味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疲劳。

此外,松树的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在夏季也能够为人们提供阴凉避暑之地。

- 枫树:枫树的叶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在秋季时分会形成美丽的落叶景观。

枫树林中,沐浴在阳光透过红黄色叶片洒下的光芒中,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宁静和舒适。

同时,枫树也是一种观赏树种,其美丽的形态和树冠能够营造出具有艺术感的康养氛围。

2. 灌木类树种:- 薰衣草:薰衣草散发出的淡淡香气,让人们感到放松和祥和。

在森林康养地区,种植薰衣草能够营造出浓郁的芳香氛围,让人们在其中疏导压力,获取心灵的宁静。

- 紫丁香:紫丁香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其花朵的颜色和香气都令人赞叹。

紫丁香散发出的清新芳香能够舒缓疲劳,提升人们的心情。

同时,紫丁香还能吸引蝴蝶和蜜蜂等昆虫,增加康养地区的生态环境。

3. 草本植物类树种:- 薄荷:薄荷以其清凉的气味和味道而闻名。

在森林康养地区种植薄荷,能够给人们带来清新的感觉,缓解夏日的炎热。

而薄荷茶则可以帮助消化和促进睡眠,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身心康健。

- 马齿苋:马齿苋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种植马齿苋能够提供新鲜的蔬菜供应,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保障。

此外,采摘马齿苋也能让人们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体验种植的乐趣。

结论通过以上的森林康养树种规划方案,可以满足人们在森林康养中的各种需求,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

各地就可以根据林业区划的框架并结合本地 区的具体实际进行林种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林业区划的林种是一个大范 围的林种框架,是一个“主线”和“体系”, 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想配合 的其他林种。 例如,黄土高原防护林地区包括了3个林区: 黄土丘陵水土保持林区、陇秦晋山地水源林 区和汾渭平原农田防护林区,在这个防护林 地区,无论是哪一个林区,除了最主要的防 护林外,都需要也可以规划一定数量的经济 林、薪炭林、风景林和用材林等。
第一节 林种规划
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按其功能 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按照起源可以划分为天然林和人工 林。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讨论的林 种,就是指按照森林功能而划分的 林种。

一、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和林种 的划分

(一)可持续发展与森林经营的方针

(二)林种的划分

用材林
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 的的森林。 可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用材林和专用用 材林。 用材林的营造是森林培育工作者最基 本的任务。 对于用材林培育总的要求是:速生、 优质、丰产、定向、高效和稳定。

详见P43
经济林
经济林是以生产除了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 要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以其周期短、效益高、适宜农户经营的优 势,在丘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作为开展 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商品生 产的发展。
?区划依据自然地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稳定因?而规划则是根据实施发展规律和现实条件制定的比较具体的措施体现具体的生物群落的演变特征对生产规律目标步骤和措施予以系统反应律目标步骤和措施予以系统反应着眼于发展速度和时间安排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资金劳动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有较大的可变性一旦实施完毕就可终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林种规划
鉴于造林工作是中国林业生产的主要环节, 因此造林区规划理应属于同一的林业区划, 并通过这个同一的林业区划表达出造林工 作的地区特点和要求。 林业区划中的区域,无论是一级区还是二 级区,实际上都是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按照 林种进行划分的。这从林业区划各级的命 名可以得到明确的认识。 也就是说,林业区划已经在大的区域范围 内规划和确定了林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营模式?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营模式?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营模 式?
p42
(二)林种的划分
1 防护林 2用材林 3经济林 4薪炭林 5特种用途林 6四旁植树
防护林
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 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 要目的的森林。 防护林是个大林种,可按照其主要防护对 象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农田防护林、 牧场防护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防风 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次级 林种
(二)县、局(场)林业发展规划中的林中规划
林业区划最主要的用途之一是制定林业发展规划,而县、 局(场)的林业发展规划是最基本的规划,林种规划林业 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 总结以往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多以落空告终的教训,主要是 底数不清,论据不足,不符合实际,缺乏调查研究,缺乏 调查研究,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有了区划以后,则可利用其经过论证的区划资料,编制切 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以区划中总结的生产经验,确定林业 建设发展方向和相应的林种的骨干项目;以区划中论证的 增产潜力,确实林业生产中各林种发展的关键措施和逐步 开发的项目。
4.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
1985年完成的林业区划共分4段,其中 一级区8个,二级区50个,三级区168 个。一级区以罗马数字表示,二级区 以阿拉伯数字并作为一级区的下标表 示。一、二级林业区划(见课本47 页)。及北京市三、四级林业区划方 案(见课本48页)。
5.林业区划与林业规划的关系
林业区划和林业规划同属于反映客观世界 并服务于林业的认识系统,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林业区划时根据客观规律研究不同区域的 差异性以及生产条件、生产特点等,从质 的方面解决宏观布局、生产发展方向的问 题。 区划主要是反映森林的自然属性,体现生 态系统中各生物群落及其相互关系。 区划依据自然地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稳定因
3.我国林业区划概况
1949年以前,我国未进行过林业区划。 50年代中期林业部曾以吴忠伦的有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制 定出第一个全国林业区划草案,并将其列入1956年《国营 造林技术规程》。 1958~1959年,在全国各省进行编制造林典型设计的过程 中,曾以省为单位提出各省的造林类型区划草案,在全国 共划分出247个造林类型区,这个区划未进行汇总和统一 247 协调,各省划分的标准和尺度不一,没有在全国实施。郑 万钧等在编著《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时,为了推 进造林技术的发展和适应适地适树的需要,提出了修正的 造林区划方案,划分出6个大区26个造林地区,作为《中 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的附录。 1982年林业部在制定全国《造林技术规程》时,在上述方 案的基础上又做了某些归并,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23个造 林区域的方案,列于《造林技术规程》中。几乎与此同时, 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由林业部林业区划办公 室组织了林业区划工作,此项工作于1985年基本完成。这 个区划是目前我国林业区划方面最新的和主要参照执行的 成果。
而规划则是根据实施发展规律和现实 条件制定的比较具体的措施,体现具 体的生物群落的演变特征,对生产规 律、目标、步骤和措施予以系统反应, 着眼于发展速度和时间安排,可随着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资金、劳动等 多种因素进行调整,有较大的可变性, 一旦实施完毕就可终止。
规划和区划的区别和联系
可以概括地认为,区划时规划的基础 和依据;规划是区划的延伸和深化, 是应用区划指导林业生产而产生的重 要成果,是区划的落实。区划时通过 规划得以实施并经规划检验的。 所以,没有区划,规划就没有基础; 没有规划,区划也不可能实现。
用材林
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 的的森林。 可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用材林和专用用 材林。 用材林的营造是森林培育工作者最基 本的任务。 对于用材林培育总的要求是:速生、 优质、丰产、定向、高效和稳定。
详见P43
经济林 经济林
经济林是以生产除了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 要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以其周期短、效益高、适宜农户经营的优 势,在丘陵山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作为开展 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商品生 产的发展。
林业区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是协调林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的 需要。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林业提出了多方位和高标 准的要求。现代林业必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步伐相一致,必须协调与农业、畜牧 业、交通运输业、工矿业、环境保护等行业 的相互关系。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增加森林 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更好的发挥森林改 善生态环境功能的任务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二是因为林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的特 点,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树种生物学
林业规划既是贯彻因地制宜原则指导林业 生产的一种手段,也是发展林业生产实现 林业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工作。
2.林业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林业区划的根本原则是:“以客观存 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社会 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为进行林业区划的 准绳,要求区划成果充分反映客观实 际和客观规律,起到促进林业生产发 展的作用。为了反映林业生产布局, 在分区时必须遵循地域上相连者才划 分为一个区的原则。”
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一体化 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 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
①森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一体化
此模式以德国为代表,这些国家森林资源丰富, 有长期实行以木材为中心的森林永续利用经验。 林业的新方针是:林业通过顺应自然向生态目标 转变,要求加强森林的稳定性、自然多样性,要 求为森林的多种用途的利用保持自然力,要求促 进资源的经济利用。中欧国家已经把“近自然林 业”视为第二次林业革命,在欧洲也同样兴起。
②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是以林业分工论和多效益理论为指 导,分类经营, 但侧重于发挥其中的某些效益和经营形式、对于 不同地区、不同林分、不同树种,突出其主导功 能,兼顾其他功能,以发挥森林多种效益来满足 社会多种需求。 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国在向这一 经营模式的转轨中取得了明显成果。
林业区划的依据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自 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需 求。这是因为,林业区划是第一个要考虑 的因素,但由于林业生产的本质是种植业, 本身会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制约,因此在 具体的林业区划中,通常是首先考虑自然 条件,特别是对于森林的分布与生长有重 大影响的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 植被等因素,然后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在进行全国的林业区划时,首先考虑的是 热量因素和水文因素,然后再根据地貌、 土壤和植被去区分。
森林既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 基因库、能源库、碳贮库,在改善生 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 的最用。同时,又作为人类活动不可 缺少的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持续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
1、林业经营模式
世界各国的现代林业经营模式不尽相同 发达国家的经营模式有三种
鉴于我国林业区划开展的历史较短,许多技 术经济问题缺乏基础研究,林业区划又属于 综合农业区划的一部分,需要研究区域开发 问题,是区域发展规划前期论证的研究,因 而是发展战略研究;也有人认为林业规划属 于林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既有战略研究的性 质,也有宏观综合的指导林业生产和制定林 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工作的性质。
对于林业区划的性质,目前尚有很多东西不定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争论。有人认为属于科学研究性质,
林业规划是否属于自然区划的问题上也 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林业区划是自然
区划,因为它与立地分类系统的高层次分类单 位相贴近,而立地条件的分类则主要是依据自 然条件的差异; 另一种意见认为,林业区划 是为林业生产合理布局服务的产业区划,因而 它不能只是一种自然区划,必须是兼顾自然条 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综合性区划。根据这 种理解,林业区划除了依据自然条件分类外, 还要依据地区的人口、交通、产业结构、经营 水平及对林业的发展要求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进行划分。
③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此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中间类型, 其特点是以森林的永续利用为指导,充分 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行综合经营。 瑞典、美国、日本都是此模式。
④发展中国家——多元化结构经营模式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能 源短缺、木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众多问题, 所以采用多元化结构的森林经营模式。根据 我国国民经济和林业的现状,为了使有限的 森林资源能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业产品的经 济需求、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游憩就业等 众多需求,提出了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 的方针,以减少直至禁止采伐天然林,大规 模营造防护林,发展速生丰产林。
薪炭林
薪炭林是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木材燃料的消 费量很大,约占世界森林资源消耗量的一半。
利用森林生物量作为能源而专门营造的人工林称 为能源林。
特种用途林
特种用途林是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 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 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森林和林木。 从森林培养的角度看,就要根据集体的用途确定 其培育特点和采取相应的技术。
林种的划分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的。林种是依据 森林的主要功能划分的,而所有森林的功能都不 是单一的。
防护林

发挥防护效益【产一定木材,观赏 生产木材【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防护效益
生产果品或其他非木材林产品, 【防护林、旅游景点】
用材林

经济林

二、林种规划
(一)林业区划与林种规划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